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

木   夫子墓木 五柞 白银树 合离树 玉树 豫樟 荔枝木 酒树 娑罗绵树

刺桐 黄漆树 木兰树 椰子树 菩提树 婆罗树 独梪树 波斯皂荚树

木龙树 贝多树 没树 槃碧穑波树 齐暾树 通脱木 山桂 五鬣松

三鬣松 鱼甲松 合掌柏 黄杨木 青杨木 俱那卫 山茶 夏州槐

赤白柽 楷木 楮

文理木 宗庙文木 文木简 古文柱 三字薪 天尊薪 太平木 天王槐 色陵木

 马文木

----------------------------------------

夫子墓木

鲁曲阜孔子墓上,时多楷木。(出《述异记》)

又曰:曲阜城有颜回墓,上石柟二株,可三四十围。土人云,颜回手植之木。(出《述异记》)

【译文】

鲁地曲阜的孔子墓上,生长的多半是刚直的楷树。

又说,曲阜城有颜回墓,上面生长着两裸石柟树,有三四十围粗。当地人说,这两棵树是颜回亲手栽的。

----------------------------------------

五柞 (青梧附说)

汉五柞宫,有五柞树,皆连抱,上枝覆荫数十里。宫西有青梧观。观前有三梧桐树。树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肋为文字。是秦始王骊山墓上物也。头高一丈三尺。东边左脚折,折处有赤如血。父老谓有神。皆含血属筋焉。(出《西京杂记》)

【译文】

汉代的五柞宫,有五棵柞树,都互相连接拥抱着,上面树枝连成一片,遮出数十里的树荫来。宫西有个青梧观。观前有三棵梧桐树。树下有两个石麒麟。石麒麟胸部两边刻有文字。这是秦始皇骊山墓上的东西。头高一丈三尺东边。东边的一只左脚折断,折断处有红色像血。当地父老说有神,都含着血连着筋。

----------------------------------------

白银树

平原郡高苑城西,晋宁州刺史辟闾允墓,前有白银树二十株。

【译文】

平原郡的高苑城西,晋朝宁州刺史辟闾允的墓前,有白银树二十棵。

----------------------------------------

合离树

终南山多合离树。叶似江离,而红绿相杂。茎皆紫色,气如罗勒。其树直上,百尺无枝。上结藂条,状如车盖,一青一丹,斑驳如锦绣。长安谓之丹青树,亦云华盖树。亦生于熊耳山中。(出《西京杂记》)

【译文】

终南山有许多合离树。叶子和江离相似,但颜色是红绿相杂的,茎全是紫色,气势像罗勒。这种树的长势直上云天,百尺之内没有枝杈。上边长满密密麻麻的枝条,总体形状就像车盖一样。青红相间,斑斑驳驳有如锦绣。长安人叫它丹青树。也有叫华盖树的。熊耳山中也有这样的树。

----------------------------------------

玉树

云阳县界,多汉离宫故地。有树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杨子云《甘泉赋》云:“玉树菁葱。”后左思以为假称珍,盖未详也。(出《国史异纂》)

【译文】

云阳县界内,有许多汉离宫的故地。有一种树像槐而叶细小,当地人叫它玉树。杨雄在《甘泉赋》中说“玉树菁葱”,后左思以为假称珍,大概是对此树了解不详的原因。

----------------------------------------

豫樟

豫樟之为木也,生七年而后可知也。汉武宝鼎二年,立豫樟宫于昆明池中,作豫樟木殿。(出《述异记》)

【译文】

要分辨豫樟是枕木还是樟木,要等它生长七年之后才能知道。汉武帝宝鼎二年,在昆明池中建起了豫樟宫,造了豫樟木殿。

----------------------------------------

荔枝木

南海郡多荔枝树。荔枝为名者,以其结实时,枝条弱而蒂牢,不可摘取,以刀斧劙取其枝,故以为名。凡什具以木制者,率皆荔枝。(出《扶南记》)

【译文】

南海郡荔枝树很多。荔枝之所以叫荔枝,是因为它结果的时候,枝条柔弱而结蒂很牢,不能摘取,必须用刀斧把枝子割下来才行,所以就把这种特点当做它的名字了。凡是用木头制作的器具,一般都是荔枝木的。

----------------------------------------

酒树

顿逊国有酒树,如安石榴。华汁停杯中,数日成酒,美而醉人。《博物志》:“酒树出典逊国,名榐酒。”(出《扶南记》)

【译文】

顿逊国有一种树叫酒树,就像石榴树,花汁装进杯子里,几天就能变成酒,味美而醉人。《博物志》:“酒树出典逊国,名榐酒。”

----------------------------------------

娑罗绵树

黎州通望县,有销樟院,在县西一百步。内有天王堂。前古柏树。下有大池。池南有娑罗绵树,三四人连手合抱方匝。先生花而后生叶。其花盛夏方开。谢时不背而堕,宛转至地。其花蕊有绵,谓之娑罗棉。善政郁茂,违时枯凋。古老相传云:是肉齿和尚住持之灵迹也。县界有和尚山和尚庙,皆肉齿也。(出《黎州通望县图经》)

【译文】

黎州的通望县,有个销樟院,在县府西一百步处。院内有天王堂。堂前有古柏树。树下有大池。池南有一棵娑罗绵树。三四个人扯起手来合抱才能把它围一圈。它先开花而后长叶。花要到盛夏才开。花谢时花瓣互相不离开就掉下来,经过一番旋转才落到地上。它的花蕊上有绵,叫做娑罗棉。遇上善政它就繁茂,政令乖违它就枯凋。古老相传说,这是肉齿和尚住持的灵迹。此县界内有和尚山和尚庙,都得名于肉齿和尚。

----------------------------------------

刺桐

苍桐不知所谓,盖南人以桐为苍梧(“梧”原作“桐”,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因以名郡。刺桐,南海至福州皆有之,丛生繁茂,不如(“如”原作“知”,据明抄本改)福建。梧州子城外,有三四株,憔悴不荣,未尝见花。反用名郡,亦未喻也。(出《岭南异物志》)

【译文】

苍桐不知指的是什么植物,大概南方人把桐当成苍梧了,于是就用它作了郡的名字。刺桐,从南海到福州都有,丛生。论繁茂各地都不如福建。梧州子城外,有三四棵,干干巴巴的,很不茂盛,不曾见它开花。反而用它作郡名,也不能说明什么呀。

----------------------------------------

黄漆树

日济国西南海中,有三岛,各相去数十里。其岛出黄漆,似中夏漆树。彼土六月,破树腹,承取汁,以漆器物。若黄金,其光夺目。(出《洽闻记》)

【译文】

日济国的西南海域中,有三个小岛,各相距几十里。那些岛上出产黄漆。黄漆就像中国的漆树。那地方到了六月,就把黄漆树的树身割破,收取树汁,用它来漆器物。漆出来的器物像黄金那样,金光闪闪,耀眼夺目。

----------------------------------------

木兰树

七里洲中,有鲁斑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所云木兰舟,出于此也。木兰洲(“洲”原作“舟”,据《述异记》改)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出《述异记》)

【译文】

七里洲中,有一条鲁班用木兰木做的船。船至今还在洲中。诗人们诗中的“木兰舟”,就是从这儿来的。木兰洲在浔阳江中,木兰树很多。过去吴王阖闾在这里栽了木兰,用来建造宫殿。

----------------------------------------

椰子树

椰子树,亦类海棕。实名椰子,大如瓯盂。外有粗皮,如大腹子;次有硬壳,圆而且坚,厚二三分。有圆好者,即截开头,砂石摩之,去其皴皮,其烂斑锦文,以白金装之,以为水罐子,珍奇可爱。壳中有液数合,如乳,亦可饮之而动气。(原阙出处,今见《岭表录异》)

【译文】

椰子树,也像海棕树。果实名叫椰子,大如小盆。外边有一层粗皮,就像大腹皮。粗皮下是一层硬壳,光圆而坚硬,二三分厚。有圆而好的,就把头部截开,用沙石磨擦,去掉皴皮,蹭出斑斓的花纹,再用白银装饰一下,当水罐子用,珍奇而又可爱。壳中有液汁数盒,像乳汁,可以饮用,有提气的药效。

----------------------------------------

菩提树 (自此木下,凡二十三种木,并见《酉阳杂俎》)

菩提树,出摩伽陁国,在摩诃菩提树寺,盖释迦如来成道时树。一名思惟树。茎干黄白,枝叶青翠,经冬不凋。至佛入灭日,变色凋落。过已还生。此日国王人民,大小作佛事,收叶而归,以为瑞也。树高四百尺,下有银塔,周回绕之。彼国人四时常焚香散化,绕树下作礼。唐贞观中,频遣使往,于寺设供,并施袈裟。至高宗显庆五年,于寺立碑,以纪圣德。此树有梵名二:一曰“宾拨梨婆力义”(明抄本作“力叉”),二曰“阿湿曷咃婆刀义”(明抄本“义”作“叉”)。《西域记》谓之“卑钵(“钵”原作“铨”,据《酉阳杂俎十八》改)罗”。以佛于其下成道,即以道为称,故号“菩提婆刀叉”。汉翻为道树。昔中天无忧王翦伐之,令事大婆罗门,积薪焚焉,炽焰之中,忽生两树。无忧王因忏悔,号灰菩提树。遂周以石垣,至赏设迦王。复掘之,至泉,其根不绝。坑火焚之,溉(“溉”字原阙,据《酉阳杂俎》十八补)以甘蔗汁,欲(“欲”字原阙,据《酉阳杂俎》十八补)其焦烂。后摩揭陁国满胄王,无忧之曾孙也,乃以千牛乳浇之。信宿,树生如旧。更增石垣,高二丈四尺。玄奘至西域,见树出石垣上二丈余。

【译文】

菩提树,出自摩伽陁国,在摩诃菩提树寺。大概是释迦牟尼如来成道之时的树。又名思惟树。茎和干黄白色。枝叶青翠,四季常青,冬季也不凋落。到了僧人死亡的日子,它就变色凋落。过后再还生。这一天,从国王到百姓,大大小小都作佛事。然后拾取几枚菩提树叶回来,视为祥瑞之物。树高四百尺,树下有银塔围绕着。这个国家的人民一年四季经常在此树下烧香散花,绕着大树举行仪式。唐贞观年间,频繁地派使臣前往,在寺中设供,并施舍袈裟。到了高宗显庆五年,又在这寺里立了碑,用来记述圣德。此树有两个梵语名称。一个是“宾拨梨婆力义”;一个是“阿湿曷咃婆刀义”。《西域记》称它是“卑钵罗”。因为佛在它下面成道,就把道作为它的称呼,所以它的号是“菩提婆刀义”。汉时翻译为“道树”。过去中天无忧王剪伐菩提树枝,命令寺中的大婆罗门架柴生火焚烧,结果火焰之中忽然生出两棵小树。无忧王因此而忏悔,号之为“灰菩提树”,又在周围砌起了石墙。到了赏设迦王,又挖此树,挖到黄泉,它的根也没断绝。在坑中点火烧它,再浇上甘蔗的浆液,想要使它焦烂。后来的摩揭陁国满胄王,也就是无忧王的曾孙,就用一千头牛的奶浇灌它。两夜之后,菩提树又焕然一新,葱茏如旧。又加高了石墙,高二丈四尺。唐玄奘当年到达西域时,见菩提树高出石墙两丈多。

----------------------------------------

婆罗树

巴陵有寺,僧房床下,忽生一木,随伐随长。外国僧见曰:“此婆罗也。”元嘉初,出一花如莲。唐天宝初,安西进婆罗枝。状言:“臣所管四镇,有拔汗那,最为密近。木有婆罗树,特为奇绝,不庇凡草,不止恶禽。耸干无惭于松栝,成阴不愧于桃李。近差官拔汗那,使令采得前件树枝二百茎。如得托根长乐,擢颖建章,布叶垂阴,邻月中之丹桂;连枝接影。对天上之白榆。”

【译文】

巴陵有一座寺庙,和尚寝房的床下,忽然长出一棵小树来,把它砍了它还长,随砍随长。一个外国和尚见了说:“这是婆罗树。”元嘉初年,婆罗树开出一朵花,像莲花。唐天宝初年,安西贡进婆罗树枝。呈状说:“为臣所管四个镇子,有个叫拔汗那的人和为臣最为亲密。我们这里有一种树叫婆罗树,甚为奇绝。树下不生长凡草,树上不栖息恶鸟。树干高耸不亚于松柏;给人的片片树荫不亚于桃李。现在派拔汗那让他采得到了这种树的树枝二百根。如果这些树枝能在京城生根发芽,由小到大地成长下去,那就一定能够布叶垂荫,上邻月中的丹桂,连枝接影,遥对天上的白榆。”

----------------------------------------

独梪树

独梪树。顿丘南有应足山。山上有一树。高十丈余。皮青滑,似流碧。枝干上耸。子若五彩囊,叶如亡子镜。世名之“仙人独梪树”。

【译文】

独梪树。顿丘的南面有应足山。山上有一棵树。树高十丈有余。树皮青色而光滑,像流动的碧玉。树干高耸向上。果实象五彩的口袋。树叶像亡子镜。世人叫它仙人独梪树。

----------------------------------------

波斯皂荚树

波斯皂荚,出波斯国,呼为忽野詹默。拂林呼为阿梨去伐。树长三四丈,围五六尺。叶似拘绿而短小,经寒不凋。不花而实。其荚长二尺,中有隔,隔内各有一子。大如指,赤色,至坚硬。中黑如墨。甜如饴。可啖,亦宜药用。

【译文】

波斯皂荚,出自波斯国,本国叫它“忽野詹默”。拂林人叫它“阿梨去伐”。树高三四丈。树围五六尺。叶子像拘绿但是较短小,冬天也不落。此树不开花就结籽。荚长二尺左右,中间有隔,每隔内有一籽。籽大如手指,红色,极其坚硬,中间墨一样黑,吃起来甜如糖浆,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

----------------------------------------

木龙树

徐之高冢城南,有木龙寺。寺有三层砖(“砖”原作“转”,据明抄本改)塔,高丈余。塔侧生一大树,萦绕至塔顶。枝干交横,上平,容十余人坐。枝杪四向下垂,如百子帐。莫有识此木者。僧呼为龙木。梁武曾遣人图写焉。

【译文】

徐之高墓城南,有一座木龙寺。寺中有一座三层的砖塔。塔高一丈多。塔旁长出一棵大树,上下萦绕,直到塔顶。树的枝干交横,上面平,可以坐下十几个人。大枝小枝四面下垂,像百子帐。没有人认识它是什么树。和尚们叫它龙木。梁武帝曾经派人画过它。

----------------------------------------

贝多树

贝多,出摩伽陀国,长六七丈(“丈”原作“尺”,据明抄本、陈校本改)经冬不凋。此树有三种:一者多罗婆力义(明抄本“义”作“叉”)多。二者多梨婆力义(明抄本“义”作“叉”)贝多,三者部婆力义(明抄本“义”作“叉”)多罗多梨。并书其,。部阇一色。取其皮书之。“贝多”是梵语,汉翻为“叶”。“贝多婆力义”(明抄本义作叉。)者汉言“树叶”也。西域经书,用此三种皮叶。若能保护,亦得五六百年。《嵩山记》称贝多叶似枇杷,并谬。交趾近出贝多枝,材(“材”原作“林”,据明抄本、陈校本改)中第一。

【译文】

贝多,出自摩伽陀国,高六七丈,四季常青,入冬不凋。此树有三种。一种是多罗婆力义多;一种是多梨婆力义贝多;一种是部婆力义多罗多梨。寺中的和尚用这三种树的树皮写字,并且用树叶书写。“贝多”是梵语,译成汉语就是“叶”。“贝多婆力义”就是汉语的“树叶”。西域的经书,都是用这三种树叶书写的。如果能好好保护,可以保存五六百年。《嵩山记》称贝多“叶似枇杷”,这是错误的。交趾附近出产贝多枝,质量是木材中最好的。

----------------------------------------

没树

没树,出波斯国。拂林呼为阿縒。长一丈许。皮青白色,叶如槐而长,花似橘而大。子黑色,大如山茱萸,其味酸甜,可食。

【译文】

没树,出自波斯国,拂林人称之为“阿縒”。树高一丈左右。树皮青白色。树叶像槐叶而比槐叶长。花像桔树花而比桔花大。种子是黑色的,大小就像山茱萸,味道酸甜,可以吃。

----------------------------------------

槃碧穑波树

槃碧穑波树,出波斯国,亦出拂林国。拂林呼为群汉。树长三丈,围四五尺。叶似细榕,经寒不凋。花似橘,白色。子绿,大如酸枣,其味甜腻,可食。西域人压为油,以涂身,可出风痒。

【译文】

槃碧穑波树,出自波斯、拂林等国。拂林人叫它是群汉树。树高三丈,树围五尺,叶子像细榕,入冬也不凋落。花像桔子花,白色。树籽是绿的,大如酸枣,味道甘甜,口感细腻,可以食用。西域人把它压成油,用来涂抹身体,可以驱除风痒。

----------------------------------------

齐暾树

齐暾树,出波斯国,亦出拂林,呼为齐匫(阳兮反)。树长二三丈。皮青白。花似柚,极芳香。子似杨桃,六月熟。西域人压为油,以煮饼果,如中国之巨胜也。

【译文】

齐暾树出自波斯、拂林等国家。拂林把它叫做“齐匫”。树高两三丈。树皮青白色。花像柚花,极其芳香。果实像杨桃,六月成熟。西域人把它压成油,用来炸饼果,犹如中国的胡麻。

----------------------------------------

通脱木

通脱木,如蜱麻。生山侧,花上粉主治恶疮。如空,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

【译文】

通脱木,样子像蜱麻,生长在山地,花上粉可以治疗恶疮。通脱木好像是空的,里边有瓤,又轻又白,很是可爱,女人们常用它做装饰品。

----------------------------------------

山桂

山桂,叶如麻,细花紫色,黄叶簇生。与慎火草出丹阳山中。

【译文】

山桂,叶子像麻叶,花细小,紫色,叶黄色,簇生,与慎火草都出自丹阳山中。

----------------------------------------

五鬣松

松凡言两粒五粒,粒当言鬣。段成式修行里私第大堂前,有五鬣松两株,大才如碗。结实,味与新罗者不别。五鬣松皮不鳞。唐中使仇士良水磑亭子,有两鬣皮不鳞者,又有七鬣者,不知自何而得。俗谓孔雀三鬣松也。松命根,下遇石则偃差,不必千年也。

【译文】

松树俗常都说“两粒”、“五粒”,其实“粒”应该说成“鬣”。段成式修行里私宅的大堂前,有两棵五鬣松,碗口那么粗。结果实,味道与新罗的没有区别。五鬣松树皮没有鳞。唐朝中使仇士良的水磨亭子,有两鬣皮不长鳞的松树,还有七鬣的,不知从哪弄来的。一般人叫它是孔雀三鬣松。松树,树根就是生命,地下遇石则树冠偃仰,不一定要等千年。

----------------------------------------

三鬣松

唐卫公李德裕言,三鬣松与孔雀松别。又云,欲松不长,以石抵其直下根,便偃。(偃字原阙。据明抄本、陈校本补。)不必千年方偃。

【译文】

唐卫公李德裕讲,三鬣松和孔雀松是有区别的。又说,要想使松树不长,用石头抵住它直住下伸的根就行,就能使树盖偃仰,不一定要千年才偃仰。

----------------------------------------

鱼甲松

洛中有鱼甲松。

【译文】

洛水一带有鱼甲松。

----------------------------------------

合掌柏

唐太常博士崔石云,汝西有练溪,多异柏。及暮秋,叶敛。俗呼合掌柏。

【译文】

唐太常博士崔石讲,汝水之西有个地方叫练溪,那里异柏很多。有一种柏树,到了晚秋叶子就收拢起来,一般人称“合掌柏”。

----------------------------------------

黄杨木

黄杨木性难长。世重黄杨,以无火。或曰,以水试之,沉则无火。取此木以阴晦,夜无一星,则伐之为枕不裂。

【译文】

黄杨木生性长得慢。世人以黄杨木为重,是因为它不易着火。有人说,用水试一试,能沉到水里的就不易着火。伐取此木应该选一个阴晦的天气。夜无一星的时候砍伐的黄杨木做枕头不裂。

----------------------------------------

青杨木

青杨木,出峡中。为床,卧之无蚤。

【译文】

青杨木,出自峡谷之中。用青杨木做成床,寝卧多久也不生跳蚤。

----------------------------------------

俱那卫

俱那卫,叶如竹,三茎一层,茎端分条如贞桐,花小,类木槲。出桂州。

【译文】

俱那卫,叶子像竹叶,三根茎为一层,茎端分成条,像贞桐,花很小,类似木檞。此木出自桂州。

----------------------------------------

山茶

山茶似海石榴,出桂州。蜀地亦有。

【译文】

山茶很像海石榴,出自桂州。蜀地也有。

----------------------------------------

夏州槐

夏州唯一邮,有槐树数株。盐州或要叶,行牒求之。

【译文】

夏州只有一个邮亭,亭前有几棵槐树。盐州有人想要槐树叶,就以书信相求。

----------------------------------------

赤白柽

赤白柽出凉州,大者无,灰伤人(“灰伤人”原作“炭人以”,据明抄本改)。灰汁煮铜,可以为银。

【译文】

赤白柽出在凉州,没有很大的,其灰可以伤人。用其灰汁煮铜,可以变铜为银。

----------------------------------------

楷木

蜀中有木类柞。众木荣时,如枯枿。隆冬方荫芽布阴。蜀人呼为楷木。

【译文】

蜀地有一种树类似柞树。其它草木繁荣之时,它就像枯萎似的。数九隆冬它倒发芽布荫。蜀人称它是楷木。

----------------------------------------

壳田久废,必生构(“构”字原阙,据明抄本、陈校本补)。叶有瓣。大曰楮,小曰构。

【译文】

板结的田地长期荒废,一定会长出构来。构的叶有瓣。大的叫楮,小的叫构。

----------------------------------------

文理木 (凡八种并见《酉阳杂俎》)

宗庙文木

宗庙地中生赤木,人君礼各得其宜也。

【译文】

宗庙的地中央长出红色树木来,这是人、君、礼各方面相宜的征兆。

----------------------------------------

文木简

齐建元初,延陵季子庙,旧有涌井,井北忽有金石声,掘深二丈,得沸泉。泉中得木简,长尺,广一寸二分。隐起字曰:“庐山道士张陵再拜谒。”木坚而白,字色黄。

【译文】

南齐建元初年,延陵季子庙里,本来有一口井,井北忽然间有金石之声,于是人们就对那里挖掘,挖到两丈深,挖出一眼沸泉,从泉中得到一束木简,长一尺,宽一寸二分,上面的字是:“庐山道士张陵再拜谒。”木简的木质坚硬而且白,字是黄色的。

----------------------------------------

古文柱

齐建元二年夏,庐陵长溪水冲击山麓崩,长六七尺。下得柱千余根,皆十围,长者一丈,短者八九尺。头题古文,字不可识。江淹以问王俭。俭云:“江东不闲隶书,秦汉时柱也。”

【译文】

南齐建元二年夏,庐陵长溪水把山麓冲垮了一段,长六七尺。从下面得到一千多根柱子,都是十围粗。长的一丈,短的八九尺。柱头上题写着古文,字不能认。江淹带着这一问题去请教王俭。王俭说:“江东不熟悉隶书,这是秦汉时期的柱子。”

----------------------------------------

三字薪

齐永明九年,秣陵安时寺,有古树,伐以为薪。木理自然有“法天德”三字。

【译文】

南齐永明九年,秣陵安时寺里的一棵古树,被砍倒做了烧柴。人们发现这棵树的纹理自然形成了“法天德”三个字。

----------------------------------------

天尊薪

唐都官员外陈修古言,西川一县,不记名,吏因换狱卒木为薪,有天尊形像存焉。

【译文】

唐都官员外陈修古讲,西川有一个县,不记得县名了,县吏因为换狱卒的木头当柴烧,发现木柴上有天尊的形象。

----------------------------------------

太平木

异木。唐大历中,成都百姓郭远,因樵,获瑞木一茎。理成字曰:“天下太平”。诏藏于秘阁。

【译文】

唐大历年间,成都百姓郭远,因为上山打柴,得到一根祥瑞的木头,那上面的纹理形成四个字:“天下太平”。皇帝下诏书把这根木头藏到秘阁里。

----------------------------------------

天王槐

长安持国寺,寺门前有槐树数株。金监买一株,令所使巧工解之。及入内回,工言木无他异。金大嗟惋,令胶之。曰:“此不堪矣。但使尔知予工也。”及别理解之,每片一天王,塔戟成就焉。

【译文】

长安持国寺的门前有几棵槐树。金监买下一棵,让他手下的能工巧匠们分割它。等到割切到树身之内,工匠说这棵树和其它树没什么两样。金监很是惋惜,让工匠们把树胶合起来,说:“这样切割是不行了,仅是让你们见识见识我的功夫罢了。”等到他另外辨别纹理分割槐树,每片上都有一个天王像,塔和戟也都是木纹生就的。

----------------------------------------

色陵木

台山有色陵木,理如绫窠。百姓取为枕,呼为色陵枕。

【译文】

台山有色陵木,纹理像绫子构成的巢穴,当地百姓把它做成枕头,称为“色陵枕”。

----------------------------------------

马文木

凤翔知客郭璩,其父曾主作坊。将解一木,其间疑有铁石,锯不可入。遂以新锯,兼焚香祝之,其锯乃行。及破,木文有二马形,一黑一赤,相啮,其口鼻鬃尾,蹄脚筋骨,与生无异。(出《闻奇录》)

【译文】

凤翔佛寺中主管接待客人的僧人郭璩,他父亲曾是一个作坊的主人。有一回他分割一块木头,锯不进去。他怀疑木中有铁石。于是他换了一把新锯,又烧香祷告,锯才渐渐锯进去。等到锯开,见木纹生成两个马形图案,一黑一红,互相啮咬,它们的口、鼻、鬃、尾、蹄、脚、筋、骨,与活马没有不同。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