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

异木(两门凡四十目)

主一州树 偃桑 不昼木 蚊子树 圣鼓枝 鹿木 倒生木 黝木 桄榔树

怪松 枫人 枫鬼 枫生人 灵枫 破木有肉 江中枫材 河伯下材 斗蚊船木

交让木 千岁松 汗杖 化蝶树 涪水材 端正树 崇贤里槐 三枝槐 瘿槐

荆根枕 五重桑 蜻蜓树 无患木 醋心树 登第皂荚 辨白檀树

藟蔓 藤实杯 钟藤 人子藤 蜜草蔓 胡蔓草 野狐丝异木

----------------------------------------

【译文】

东方荒外。有豫章焉。此树主一州。其高千丈,围百丈。本上三百丈,始(“始”原作“本”,据陈校本改)有枝条,敷张如帐。上有玄狐黑猿。树主一州,南北并列,面向西南。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占九州吉凶。斫复,其州有福;创者州伯有病;积岁不复者,其州灭亡(“亡”言州伯死,“复”者木创复也,出《神异经》。“伯”字原阙。出《神异经》四字原在“者”字下,据陈校本补改)。

【译文】

东方荒野之外,有一棵豫章树。这棵树主一州的吉凶祸福。树高一千多丈,树围一百多丈。树干往上三百多丈的地方才开始有枝条。枝条四下敷张像幔帐一样。树上有黑色的狐狸和猿猴。树主一州的吉凶祸福,南北并列,面向西南。曾有九个大力士,拿着斧子来砍伐它,用这种办法来占卜九个州的吉凶。砍完又平复的,这个州就有福;使树受到创伤的,这个州的首领就会生病;砍完之后好长时间也不平复的,这个州的首领就会死亡。

----------------------------------------

偃桑

东方有树焉,高八十丈。敷张自辅。其叶长一丈,广六七尺。名曰桑。其上自有蚕,作茧长三尺。缲一茧,得丝一斤。有椹焉,长三尺五寸,围如长(桑是偃桑,但树长大耳)。(出《神异经》)

【译文】

东方有一棵大树,高八十丈。树枝全都张开,自相辅助。树叶长一丈,宽六七尺。树名叫桑。树上自然生长着蚕。此蚕作出来的茧,长三尺。只缲一个茧,就可以缲出一斤丝来。还结有桑椹,长三尺五寸,围长也是三尺五寸(这种桑叫偃桑,比一般的桑树高大)。

----------------------------------------

不昼木

荒外有火山,其中生不昼之木,昼夜火燃,得曝风不猛,猛雨不灭。(出《神异经》)

【译文】

很远的地方有一座火山,山中生长着一种不分白天黑夜的树木,白天黑夜都在燃烧,受到日晒和风吹火势也不变得猛烈,受到大雨的浇泼火也不灭。

----------------------------------------

蚊子树

有树如冬青,实生枝间,形如枇杷子。每熟即坼裂,蚊子群飞,唯皮壳而已。土人谓之蚊子树。(出《岭南异物志》)

【译文】

有一种树很像冬青,果实生在树枝之间,外形像枇杷子。果实每到成熟期就裂开,一群蚊子从中飞出,所谓果实只是个空壳罢了。当地人叫它蚊子树。

----------------------------------------

圣鼓枝

含洭(“含洭”原作“舍溯”,据《酉阳杂俎》十改)县 水口下东岸,有圣鼓,即杨山之鼓枝也,横在川侧。冲波所激,未尝移动。众鸟飞鸣,莫有萃者。般人误以篙触,以患疟。(出《酉阳杂俎》)

【译文】

含洭县 水口下东岸,有一根圣鼓枝--也就是杨山的鼓枝--横卧在山川之侧。山洪的冲激,不曾使它移动过。各种鸟在附近飞来飞去,鸣叫不已,但是没有往这圣鼓枝上群集的。撑船的误把船篙触到圣鼓枝上,就一定会患上疟疾。

----------------------------------------

鹿木

武陵郡北,有鹿木二株,马伏波所种。木多节。(出《酉阳杂俎》)

【译文】

武陵郡北面,有两棵鹿木,是伏波将军当年栽种的。这种树木身上多节。

----------------------------------------

倒生木

倒生木,此木依山生,根在上。有人触则叶翕,人去则叶舒。出东海。(出《酉阳杂俎》)

【译文】

倒生木,依傍着山崖而生,根在上,头在下。如果有人触到它,它的叶子就收拢;人离开之后,叶子又展开。它出在东海。

----------------------------------------

黝木

黝木,节以盅兽,可以为鞭。(原阙出处,今见《酉阳杂俎续》十)

【译文】

黝木,树节像毒虫猛兽,可以用来做鞭子。

----------------------------------------

桄榔树

古南海县有桄榔树,峰头生叶,有面。大者出面,乃至百斛。以牛乳啖之,甚美。(出《酉阳杂俎》)

【译文】

古代南海县有一种桄榔树,最顶上生叶。树叶上有面。一棵大一点的桄榔树,出的面可达一百斛。这面和牛奶一起吃,特别好吃。

----------------------------------------

怪松

南康有怪松。从前刺史,每令画工写松,必数枝衰悴。后因一客与妓,环饮其下,经日松死。(出《酉阳杂俎》)

【译文】

南康有一棵很怪的松树。从前,刺史每次让画工画这棵松,就一定有几个树枝衰败憔悴。后来因为一个客人和一名歌妓在树下环绕着它饮酒作乐,一日之后,这松树居然死了。

----------------------------------------

枫人(种田)

岭中诸山多枫树。树老多有瘤瘿。忽一夜遇暴雷骤雨,其树赘则暗长三数尺。南人谓之枫人。越巫云,取之雕刻神鬼,异致灵验。(出《岭表录异》)

【译文】

岭中各山中枫树很多。树老之后,很多都长有瘤子。忽然有一天夜里,遇上一场暴雷骤雨,一棵枫树上的瘤子就暗长了好几尺。南方人叫它“枫人”。越地的女巫说,用这种枫树上的瘤子雕刻神鬼,特别灵验。

----------------------------------------

枫鬼

《临川记》云,抚州麻姑山,或有登者,望之,庐岳彭蠡,皆在其下。有黄连厚朴,恒山枫树。数千年者,有人形,眼鼻口臂而无脚。入山者见之,或有砟之者,皆出血。人皆以蓝冠于其头,明日看失蓝,为枫子鬼。(出《十道记》)

【译文】

《临川记》说,抚州的麻姑山,有攀登的人,往四外望去,庐、岳、彭蠡,都比不上它。山上有黄连、厚朴和恒山枫树。有棵活了几千年的老树,已经化成人形,眼、鼻、口、臂全有,但是没有脚。进山的人见到它,如果有人从它身上弄掉一小块儿,全都出血。人们都把蓝草像戴帽子那样盖到它的头上,第二天去看就全都没了,是枫子鬼。

----------------------------------------

枫生人

江东江西山中,多有枫木人,于枫树下生,似人形,长三四尺。夜雷雨,即长与树齐,见人即缩依旧。曾有人合笠于首(“首”字原阙,据明抄本、陈校本补),明日看,笠子挂在树头上。旱时欲雨,以竹束其头,禊之即雨。人取以为式盘,极神验。枫木枣地是也。(出《朝野佥载》)

【译文】

江东江西的山中,有许多枫木人,生长在枫树之下,像人形,高三四尺。夜间有雷雨,它就长得和树一般高。见到人它就依旧缩回去。曾经有人把竹笠扣到它的头上,第二天去看,竹笠居然挂到树头上去了。旱天的时候想要下雨,用竹针扎它的头,然后举行求雨的仪式就下雨了。人们把它从山上弄回来做成占卜用的盘子,极其灵验。枫树长在枣地上,就能出现这种情况。

----------------------------------------

灵枫

南中有枫子鬼,枫木之老者人形,亦呼为灵枫焉。(出《述异记》)

【译文】

南中有“枫子鬼”,树龄极大的老枫树可以化作人形,也称之为“灵枫”。

----------------------------------------

破木有肉

有人破大木,木中有肉,可五斤,如熟猪肉。(出《稽神录》)

【译文】

有人破一根大木头,发现木头里边有肉,能有五斤重,像是熟猪肉。

----------------------------------------

江中枫材

循海之间,每构屋,即命民踏木于江中,短长细大,唯所取。率松材也。彼俗常用,不知古之何人断截。埋泥沙中,既不朽蠹,又多如是。事可异者。(出《岭南异物志》)

【译文】

循海之间,每有人盖房子,就让村民到江中踩寻木材,长短粗细,需要什么样的就找什么样的。大致都是松材。那里的百姓常用它。也不知古时候是谁采伐的。埋在泥沙当中,既不朽烂,没有虫子叮咬,又有如此之多,这事可真够奇的。

----------------------------------------

河伯下材

中宿县山下有神宇,溱水至此,沸腾鼓怒。槎木泛至此沦没,竟无出者,世人以为河伯下材。(出《酉阳杂俎》)

【译文】

中宿县山下有供奉神像的房屋,溱水流到这里,波浪翻滚如怒。木筏泛到这里就沉没,再也不能露出水面,世人认为这是河神截下来的木材。

----------------------------------------

斗蛟船木

樟木,江东人多取为船。船有与蛟龙斗者。(出《酉阳杂俎》)

【译文】

樟木,江东人大多用它做船。这种船有和蛟龙争斗的。

----------------------------------------

交让木

武陵郡记,白雉山有木,名交让。众木敷荣后,方萌芽;亦更岁迭荣也。(出《酉阳杂俎》)

【译文】

据武陵郡记载,白雉山上有一种树,名叫“交让”,各种树木普遍茂盛之后,它才萌芽;并且每隔一年才繁荣一次呢。

----------------------------------------

千岁松

《玉策记》称,千岁松树,四边披越,上杪不长。望而视之,有如偃盖。其中有物,如青犬,或如人。皆寿万岁。(出《抱朴子》)

【译文】

《玉策记》说,千岁之松,树皮破裂,凹凸不平,树梢长年不长,远远望去,树冠如偃仰的车盖,那里面有东西,像青色的狗,有的像人,凡是这样的,都有一万年的寿命了。

----------------------------------------

汗杖

东方朔西那汗国回。得声木十枚。帝以赐大臣。人有疾则杖汗,将死则折。里语:“生年未半杖不汗。”(出《酉阳杂俎》)

【译文】

东方朔从西那汗国回来,带回来十根声木。皇上把这些声木赐给大臣。人有病,木杖就出汗;人将死,木杖就折断。俚俗有这样的谚语:“生年未半杖不汗。”

----------------------------------------

化蝶树

长安城禁苑内一大树,冬月雪中,忽花叶茂盛。及凋落结实,其子光明璨烂,如火之明焉。数日,皆化为红蛱蝶飞去。至明年,唐高祖自唐国入长安。此必前兆也。(出《潇湘录》)

【译文】

长安城禁苑中有一棵大树,在冬天的风雪里,忽然间它就长出茂盛的花叶来。等到花落结果,那些果都光灿灿的,像火一样光明。几天之后,这些果子都变成蝴蝶飞去。到了第二年,唐高祖从唐国进入长安。这一定是前兆。

----------------------------------------

涪水材

梓童郪县,唐大历七年,夏六月甲子,涪水泛溢,流木数千条。梁栋欀桷具备。补内城屋,悉此木。乔林为之记。(出《洽闻记》)

【译文】

梓童郪县,唐大历七年夏天六月甲子日,涪水暴涨,冲下来几千根木头,大大小小做梁做柁的都有。补修城内的房屋,全都用这些木材。乔林把这事记了下来。

----------------------------------------

端正树

长安西端正树,去马嵬一舍之程,乃唐德宗皇帝幸奉天,睹其蔽芾,锡以美名。后有文士经过,题诗逆旅,不显姓名。诗曰:“昔日偏沾雨露荣,德皇西幸赐嘉名。马嵬此去无多地,合向杨妃冢上生。”风雅有如此焉。(出《抒情诗》)

【译文】

长安之西的端正树,离马嵬坡三十里路程,是唐德宗皇帝驾临奉天,看到它葱茏茂盛才赐给它美名的。后来有一个文士从这里经过,在客栈里题了诗,没有署名。诗说:“昔日偏沾雨露荣,德皇西幸赐嘉名。马嵬此去无多地,合向杨妃冢上生。”竟是如此风雅!

----------------------------------------

崇贤里槐

唐陈朴者,元和中,崇贤里此街大门外,有槐树,尝黄昏徙倚窥外。见若妇人及老狐异鸟之类,进入树中。遂伐视之。树凡三槎,并空中,一槎中有独头栗一百二十一枚,中襁一死儿,长尺余。(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元和年间,一个叫陈朴的人,从崇贤里北街大门外自己的家里,依着门往外看。这正是黄昏时候,他看见一些好像妇人及老狐异鸟之类的东西,飞入一棵大槐树里。于是他就把大槐树砍倒,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大槐树一共三个杈,中间都是空的,一个杈中装有独头栗子一百二十一个,中间用布包着一个死孩子,一尺多长。

----------------------------------------

三枝槐

唐相国李石,河中永乐有宅。庭槐一本,抽三枝,直过堂前屋脊,一枝不及。相国同堂昆弟三人,曰石,曰而(陈校本“而”作“程”),皆登宰执;唯福一人,历七镇使相而已。(原阙出处,今见《酉阳杂俎续》十)

【译文】

唐相国李石,在河中永乐有一所宅子。庭中有一棵槐树,三个枝,其中有两枝直过堂前的屋脊,有一枝达不到。李石兄弟三人,他和一个叫李而的都登相位,而一个叫李福的只做过七镇使相而已。

----------------------------------------

瘿槐

华州三家店西北道边,有槐甚大,葱郁周回,可荫数亩。槐有瘿,形如二猪,相趂奔走。其回顾口耳头足,一如塑者。(出《闻奇录》)

【译文】

华州三家店西北的道边上,有一棵槐树,特别高大,枝叶葱郁,环绕萦回,可以荫盖好几亩地。槐树上有瘤子,形状就像两头猪在互相追逐奔跑。反复地看那两头猪的口、耳、头、足,全都象用泥塑的。

----------------------------------------

荆根枕

贾人张弘者,行至华岳庙前,忽昏懵,前进不可,系马于一金荆树而酣睡。马惊,拽出树根而去。寤,逐而及之。树根形如狮子,毛爪眼耳足尾,无不悉具。乃于华阴县,求木工修之为一枕,献于庙。守庙者常以匮锁之。行人闻者,赂守庙者百钱,始获一见。(出《闻奇录》)

【译文】

商人张弘,走到华岳庙前,忽然感到晕眩,不能继续前进,就把马拴到一棵金荆树上,自己就地酣睡。马好像受到惊吓,拽出树根来拖着就跑。张弘醒来,追上马,发现那树根形状很像一只狮子,毛、爪、眼、耳、足、尾,全都具备。于是他就到华阴县,找木工修理加工成一个狮形的枕头,献给庙里。守庙的常用柜子锁着它。听说这事的行人,要拿一百钱送给守庙的,才能获准看一看。

----------------------------------------

五重桑

洛中愿会寺,魏中书侍郎王翊舍宅立也。佛堂前生桑树一株,直上五尺,枝条横绕,柯叶旁布,形如羽盖。复高五尺,又然。凡为五重。每一重,叶椹各异。京师道俗,谓之神桑。观者甚众。帝闻而恶之,以为惑众,命给事黄门侍郎元纪,伐杀之。其日云雾晦冥,下斧之处,流血至地,见者莫不悲泣。(出《洛阳伽蓝记》)

【译文】

洛中的愿会寺,是魏时中书侍郎王翊舍宅建起来的。佛堂前长出一棵桑树,直上五尺,枝条横出,树叶旁生,葱茏茂密,形如羽盖。又高五尺,又是这样一重枝叶,共是五重。每一重的叶和椹都不一样。京城的人们,不管是道是俗,都说这是神桑。前来观看的人很多。皇帝听了这事很厌恶,认为这是惑众,就命令给事黄门侍郎元纪前去砍伐这棵桑树。这一天云低雾重,阴沉昏暗。斧子砍到树上,被砍之处立刻就流血到地,在场观看的人,没有不感到悲伤而哭泣的。

----------------------------------------

蜻蜓树

昔娄约居常山,据禅座。有一野妪,手持一树。植之于庭,言此是蜻蜓树。岁久芬芳郁茂。有一乌,身赤尾长,常止息其上。(出《酉阳杂俎》)

【译文】

过去娄约住在常山,坐在座上。有一个村野中的老女人,手持一棵小树,把它栽到娄约的庭院当中,说这是蜻蜓树。年头多了,这树枝叶繁茂,气味芬芳。有一种身体赤红尾巴很长的鸟雀,常常止息在这棵树上。

----------------------------------------

无患木

无患木,烧之极香,避恶气。一名噤娄,一名桓。昔有神巫曰瑶眊,能符劾百鬼,擒魑魅,以无患木击杀之。世人竞取此木为器,用却鬼,因曰无患木。(出《酉阳杂俎》)

【译文】

无患木,把它点燃,气味极香,避邪恶之气。一名叫“噤娄”,一名叫“桓”。过去有个神巫叫瑶眊,能用符咒降伏百鬼,擒妖捉怪,用无患木击杀这些鬼怪。世人争抢着弄这种木头做器县,用它驱鬼避邪,因而就叫无患木。

----------------------------------------

醋心树

杜师仁尝赁居。庭有巨杏树。邻居老人,每担水至树侧,必叹曰:“此树可惜。”杜诘之。老人云:“某善知木病,此树有疾,某请治。”乃诊树一处,曰:“树病醋心。”杜染指于蠹处尝之,味若薄醋。老人持小钩披蠹,再三钩之,得一白虫,如蝠。乃傅药于疮中。复戒曰:“有实,自青皮时,必标之。十去八九,则树活。”如其言,树益茂盛矣。又云:“尝见《栽植经》三卷,言木有病醋心者。(出《酉阳杂俎》)

【译文】

杜筛仁曾经租房子住。庭院里有一棵大杏树。邻居的一位老人,每当挑水走到树旁,一定会叹息说:“这树可惜了!”杜师仁问老人怎么回事。老人说:“我会给树木看病。这棵树病了,让我给它看看吧。”于是他就诊视树的一处,然后说,树得的是醋心病。杜师仁用手指在虫咬处醮一下放到嘴里一尝,味道确实像薄醋。老人拿着一把小钩子往外钩虫子,再三地钩,钩出一条小白虫,样子像蝙蝠。于是就在树的疮中敷了药。又警告说:“结了果之后,从青皮的时候起,就要标有记号,除去十分之八九,树就能活。”杜师仁照他说的去做,果然那树更加茂盛了。又说,杜师仁曾经读过《栽植经》三卷,那上面说树木确实有患醋心病的。

----------------------------------------

登第皂荚

泉州文宣王庙,庭宇严峻,学校之盛,冠于藩府。庭中有皂荚树,每州人将登第,则生一荚。以为常矣。梁真明中,忽然生一荚有半,人莫谕其意。乃其年,州人陈逖,进士及第;黄仁颖,学究及第。仁颖耻之,复应(“应”原作“登”,据明抄本改)进士举。至同光中,旧生半荚之所,复生全荚。其年,仁颖及第。后数年,庙为火焚。其年,闽自称尊号,不复贡士,遂至于今。(出《稽神录》)

【译文】

泉州的文宣王庙,庭院屋宇庄严高峻,开办学校的盛况,在藩府是数第一的。庭院中有一棵皂荚树,每当州中将有人登第,它就生出一荚。人们都习以为常了。梁贞明年间,它忽然生出一个半荚来,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在这一年里,本州人陈逖,进士科及第;黄仁颖,学究科及第。黄仁颖感到羞耻,又去参加进士科考试。到了同光年间,原先生半荚的地方,长出一个完整的荚来。就是这一年,黄仁颖及第了。以后过了几年,文宣王庙被火烧。那一年闽地自称尊号,不再向朝廷举荐人才,直到如今。

----------------------------------------

辨白檀树

剑门之左峭岩间(“间”原作“闻”,据明抄本改)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数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其下常有巨虺,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时值晴朗,溪谷洗然,遂勒辔移时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栝树也。自历大小漫天。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也。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仍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出《玉堂闲话》)

【译文】

剑门左边的峭岩之间,有一棵大树,生长在石缝中,好几围粗,枝干纯白色。人们都传说这是一棵白檀树。树下常常有一条大毒蛇,蟠踞在那里守护着,村民不敢去采伐它。又说西岩壁的半腰处,有志公和尚的影像。路人从这里走过的时候,都要朝西方擎起双手顶礼膜拜,就像亲眼见到了如来一样。王仁裕于癸未年进入蜀地。他走到那岩下时,尤其注意地观察了一番,来判断向来的传说是否属实。这时候正赶上天气晴朗,溪谷青翠,就像用水洗过的样子。于是他就勒住马辔久久观望。那白檀,原来竟是一棵白栝树!他亲自经历的大小事情漫天皆是。道路被夹在溪谷中,这类情形特别多,哪有什么毒蛇盘绕香檀树的事!他又向西看那志公和尚的影像。在岩间有圆柏一棵,那就是志公戴着竹笠的头;两边有上下走向的石缝,画出了志公的身形;斜向的石缝,就是袈裟上的花纹了;那上面有斑斑驳驳的苔藓,就勾勒描画出山水图案来。这才审定,那树不是白檀树,那影也不是志公的留影。弄明白了,才知道人们的误传没有边际呢!

----------------------------------------

藟蔓藤实杯

藤实杯出西域。藤大如臂。叶似葛花实如梧桐。实成坚固,皆可酌酒。自有文章,映澈可爱。实大如杯,味如豆蔻,香美消酒。士人提酒,来至藤下,摘花酌酒,乃以其实消醒。国人宝之,不传于中土。张骞入宛得之。事在《张骞出关志》。(出《炙毂子》)

【译文】

藤实杯来自西域。藤有胳膊那么粗。叶子像葛花的叶,果实像梧桐的果。果实成熟之后坚硬结实,都可以酌酒。那上面自然生有花纹,明澈可爱。果实有杯子那么大,味道像豆蔻,既香美又有消酒的功效。士人提着酒来到藤下,摘花舀酒,竟然又用它的果实解酒。国人把它当成宝贝,不传给东土。张骞通西域的时候入大宛而得之。这事记在《张骞出关志》里。

----------------------------------------

钟藤

松桢,即钟藤也。叶大者,晋安人以为盘。(出《酉阳杂俎》)

【译文】

松桢就是钟藤。晋安人用较大的钟藤叶做盘子。

----------------------------------------

人子藤

安南有人子藤,红色,在蔓端有刺。其子如人状。昆仑烧之集象。南中亦难得。(出《酉阳杂俎》)

【译文】

安南有一种叫做人子藤的植物,红色,藤蔓的顶端有刺。它的籽实有如人形。昆仑岛一带焚烧它的籽实召集大象。即使在南中,人子藤也是难得的。

----------------------------------------

蜜草蔓

北天竺国出蜜草,蔓生大叶,秋冬不死。因重霜露,遂结成蜜,如塞上蓬盐。(出《酉阳杂俎》)

【译文】

北天竺国出产一种植物叫蜜草,蔓生,大叶,秋冬也不凋落。由于屡经霜露,便积结成蜜,就像塞外大地上的蓬盐。

----------------------------------------

胡蔓草

胡蔓草,此草在邕间,丛生。花偏如栀子,稍大,不成朵,色黄白。叶稍异。误食之,数日卒死。饮白鹅白鸭血(“血”字原阙,据明抄本补)则解。或以物投之,祝曰:“我买你,食之不死。”(出《酉阳杂俎》)

【译文】

胡蔓草生在邕间,是丛生植物。花偏,像栀子花,比栀子花稍大,不成朵,黄白色。叶与栀子叶略有不同。误吃了胡蔓草,几天之内就死。喝白鹅白鸭血就能解。有的人把什么东西扔向它,祷告说:“我买你,吃了别让我死。”

----------------------------------------

野狐丝

有草蔓生,色白,花微红,大如粟。秦人呼为野狐丝。(出《酉阳杂俎》)

【译文】

有一种草,蔓生,色白,花微红,大小如同米粒,秦地人叫它野狐丝。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