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

草花 旌节花 野悉密花 都胜花 簇蝶花 茙葵 金灯花 金钱花 毗尸沙花

木花 叙牡丹 白牡丹 红紫牡丹 正倒晕牡丹 合欢牡丹 染牡丹花 斸牡丹

月桂花 牡桂花 桂花 海石榴花 南海朱槿 岭表朱槿 红槿花 那提槿花

佛桑花 贞桐花 栀子花 山茶花 三色石楠花 比闾花 木莲花 那伽花

木兰花 异木花 碧玫瑰 刺桐花 怀风花 踯躅花 凌霄花 分枝荷 夜舒荷

睡莲花 碧莲花 染青莲花 三朵瑞莲 藕 莲实 芰菱

----------------------------------------

草花

旌节花

黎州汉源县有旌节花,去地三二尺,行行皆如旌节也。(出《黎州汉源县图经》)

【译文】

黎州汉源县有一种花叫“旌节”花,离地二三尺高,一行行全都像朝庭使者所持的旌节。

----------------------------------------

野悉密花

野悉密出佛林国,亦出波斯国。苗长七八尺,叶似梅。四时敷荣。其花五出,白色,不结子。花开时,遍野皆香。与岭南詹糖相类。西域人常采其花,压以为油,涂其香滑。

【译文】

野悉密花出自拂林、波斯等国,苗高七八尺,叶与梅叶相似,四时常绿。它的花五个瓣,白色,不结籽实。花开的时候,遍野芳香。它和岭南的詹糖相类似。西域人常常采它的花压成油。用这种油涂身,既芳香又滑腻。

----------------------------------------

都胜花

都胜花,紫色,两重心,数叶卷上,如芦朵,蕊黄叶细。

【译文】

都胜花,紫色,两重花瓣,几片叶子往上卷,像芦朵,蕊黄色,叶子纤细。

----------------------------------------

簇蝶花

簇蝶花,花朵簇一蕊,如莲房。色浅红。出在温州。

【译文】

簇蝶花,花朵簇拥着一个花蕊,有如莲蓬。花是浅红色的,出在温州。

----------------------------------------

茙葵

茙葵,本湖中葵也,一名胡葵。似葵。大者红,可缉为布。烧作灰,藏大火,久不灭。有重台者。

【译文】

茙葵,本来是湖中一带的葵,一名叫作“胡葵”。样子像葵,大的色红,可以织成布。把它烧成灰,灰中暗藏大火,经久不灭。有多重花瓣的。

----------------------------------------

金灯花

金灯一曰九形,花叶不相见。俗恶人家种之,故一名无义草。

【译文】

金灯花,一种叫法是“九形花”。有花无叶,有叶无花,花叶从不相见。一般都是恶人家种它,所以还有一名叫“无义草”。

----------------------------------------

金钱花

金钱花。梁时荆州掾属,双六赌金钱,钱尽,以金钱花相足。鱼弘谓得花胜得钱。

【译文】

金钱花。梁时荆州的官吏们在一起,玩“双六”博戏赌钱,钱输光了,就用金钱花当钱互相满足。鱼弘说得花胜似得钱。

----------------------------------------

毗尸沙花

毗尸沙,一名曰中金钱花。本出外国,梁大同二年来中土。(已上七花并出《酉阳杂俎》)

【译文】

毗尸沙花,一名叫“中金钱花”。它本来出在外国,梁大同二年传到中国。

----------------------------------------

木花

叙牡丹

牡丹花,世谓近有。盖以隋末文士集中,无牡丹歌诗。则杨子华有昼牡丹处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花亦已久矣(出《尚书故实》)。又《谢康乐》集,亦言“竹间水际多牡丹”。而隋朝《种植法》七十余卷中,不说牡丹者,则隋朝花药中所无也。(出《酉阳杂俎》)

【译文】

牡丹花,世人都说近代才有。大概因为隋末文士们的集子中,没有关于牡丹的歌和诗。而杨子华有昼牡丹的地方极为分明。杨子华是北齐人,这说明人们却知道牡丹花已经很久了。另外,《谢康乐集》也说“竹音水际多牡丹”,而隋朝《种植法》七十余卷中不说牡丹,那就说明隋朝花药中没有牡丹。

----------------------------------------

白牡丹

唐开元末,裴士淹为郎官,奉使幽冀回,至汾州众香寺,得白牡丹一棵。值于长兴私地。天宝中,为都下奇赏。当时名士,有《裴给事宅看牡丹》诗。诗寻访未获。太常博士张乘,尝见裴祭酒说,又房琯有言:“牡丹之会,琯不与焉。”(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开元末年,裴士淹是郎官,奉命出使幽冀,回来的路上,走到汾州众香寺,得到白牡丹一棵。他把它栽在长兴自己的私地里。天宝年间,这棵白牡丹成为天下的奇赏。当时的名士,有《裴给事宅看牡丹》诗。这诗没有寻访到。太常博士张乘,曾经见过裴祭酒说:“另外,房琯有话说:‘牡丹之会,我就不参加了。’”

----------------------------------------

红紫牡丹

唐至德中,马仆射总镇太原。得红紫二色牡丹,移于城中。元和初犹少,今与茙葵较(“较”字原阙。据明抄本、陈校本补。)多少耳。(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至德年间,马仆射总镇太原,得到了红紫两色的牡丹,便移栽到城里来。元和初年这种牡丹还很少,现在可以和茙葵比较多少了。

----------------------------------------

正倒晕牡丹

长安兴唐寺,有牡丹一棵,唐元和中,著花二千一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浅”原作“深”,据明抄本、陈校本改)红深紫,黄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无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有花面径七八寸者。(出《酉阳杂俎》)

【译文】

长安的兴唐寺,有一棵牡丹,唐元和年间,开花两千一百朵。花的颜色,有正晕的,有倒晕的,浅红深紫,什么色都有,唯独没有深红,又没有花叶间没有抹心的。花是重瓣花。有的花面直径达七八寸。

----------------------------------------

合欢牡丹

长安兴善寺素师院牡丹,色绝嘉。元和末,一枝花合欢。(出《酉阳杂俎》)

【译文】

长安兴善寺素师院里的一棵牡丹,开花极美。元和末年,一枝花合欢。

----------------------------------------

染牡丹花

唐朝韩文公愈,有疏从子侄,自江淮来。年甚少,韩令学院中伴子弟。子弟悉为凌辱。韩知,遂送街西僧院中,令读书。经旬,寺主纲复诉其狂率,韩遽令归,且责曰:“市肆贱类,营衣食,尚有一事长处。汝所为如此,竟作何物?”侄拜谢。徐曰:“某有一艺,恨叔不知。”因指阶前牡丹曰:“叔要此花青紫黄赤,唯命也。”韩大奇之,遂给所须试之。乃竖箔曲,尽遮牡丹丛,不令人窥。掘棵四面,深及其根,宽容人坐。唯赍紫鑛轻粉朱红,旦暮治其根。凡七日,遂掩坑。白其叔曰:“根校迟一月。”时冬初也,牡丹本紫,及花发,色黄红历缘。每朵有一联诗,字色紫分明,乃是韩公出关时诗头一韵,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十四字。韩大惊异。遂乃辞归江淮,竟不愿仕。(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朝的韩文公韩愈,有一个远房的侄子从江淮来。韩愈见侄子年纪很小,就让他在学院中为子弟们伴读。子弟们全都被他凌辱过。韩愈知道之后,就把他送到街西的僧院中,让他读书。十来天之后,寺主纲又说他轻狂粗率,韩愈便立刻让他回去,并且责备他说:“在市场店铺经营小买卖这类下贱行业,能求得吃穿,还算有一技之长。你的所作所为到了这种地步,你到底能干什么呢?”侄子向韩愈赔罪,慢慢地说:“我有一种技艺,正恨叔叔不知道呢!”于是他指着阶前的牡丹说:“叔叔你要这牡丹青紫赤黄开什么样的花,只要你说出来就行!”韩愈很惊奇,就给他弄来所需的东西,让他试验一次。于是他就用帘子之类的东西把牡丹丛全都遮蔽起来,不让人看见,挖掘牡丹的四面,直挖到根,宽窄可以坐下一个人,用一些轻粉朱红之类的东西,一早一晚治那牡丹的根。一共治了七天,就把坑埋上。他向叔叔报告说,最晚一个月就行。当时正是初冬。那棵牡丹本来开紫色花。等到花开时一看,变成黄的红的了,每一朵都有一联诗,字迹分明,是紫色的。那诗就是韩愈出关时所作的诗中的一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十四个字。韩愈非常惊异。他那侄子便辞归江淮了,一直不愿意当官。

----------------------------------------

斸牡丹

长安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就玩为耻。金吾铺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数万者。元和末,韩令侄(《国史补》中“侄”作“始”)至长安,私第有之,遽令斸去。曰:“吾岂效儿女子也?”(出《国史补》)

【译文】

长安崇尚游赏牡丹,三十多年了。每到春末,游览观赏牡丹的车马就川流不息,人们以不能就近玩赏为耻。金吾铺围外的寺庙和道观,都栽种牡丹以求利,有的一棵牡丹就能赚几万。元和年末,韩令才回到长安。他见私第里有牡丹,立即就命人把它砍去,说:“我们哪能效仿那些小孩子呀!”

----------------------------------------

月桂花

月桂,叶如桂。花浅黄色,四瓣。青蕊,花盛发如柿蒂。出蒋山。(出《酉阳杂俎》)

【译文】

月桂花,叶如桂叶。花浅黄色,四片瓣。青色蕊,花盛开时像柿子蒂。出在蒋山。

----------------------------------------

牡桂花

牡桂,叶大如苦竹。叶中有一脉如笔迹。花蒂叶三瓣,瓣端分为两歧。其表色浅黄,近歧浅红色。花六瓣,色白。心凸起如荔枝。其枝紫。出婺州山中。(出《酉阳杂俎》)

【译文】

牡桂花,叶子挺大,样子像苦竹。叶子上有一根叶脉很像是谁用笔画出来的。花蒂长出三片叶来,叶尖上分成两歧。这三片叶子基本是浅黄色的,接近两歧的地方是浅红色。花是六个瓣,白色。花心凸起像荔枝。枝条是紫的。这花出在婺州山中。

----------------------------------------

桂花

桂花,三月开,黄而不白。大庾诗皆称桂花耐日,及张曲江诗“桂华秋皎洁”,妄矣。(出《酉阳杂俎》)

【译文】

桂花,每年的三月开花。花黄色但不苍白。大庾的诗皆称颂桂花耐日晒,还有张曲江诗中说的“桂花秋皎洁”,都是荒谬的。

----------------------------------------

海石榴花

罗多海红并海石榴。唐赞皇李德裕言,花中带海者,悉从海东来。章川花差类海石榴,五朵簇生,叶狭长,重沓承。

【译文】

新罗那地方多出产海红和海石榴。唐李德裕说:“花中凡是花名带‘海’字的,都是从海滨由东传过来的。”章川花有一点像海石榴。五朵花簇生在一起,叶狭窄而细长,重叠相承。

----------------------------------------

南海朱槿

南海四时皆有朱槿,花常开。然一本之内,所发不过一二十花。且开不能如图画者,丛发烂熳。(原阙出处,明抄本作“出《酉阳杂俎》”)

【译文】

南海那地方一年四季都有朱槿,花是常开不败的。但是一棵当中,所开的不过一二十朵,而且不能像图画上画的那样一丛一丛开得鲜艳美丽。

----------------------------------------

岭表朱槿

岭表朱槿花,茎叶皆如桑树。叶光而厚(南人谓之弗桑)。树身高者(出《酉阳杂俎》),止于四五尺,而枝叶婆娑。自二月开花,至于中冬方歇。其花深红色,五出,如大蜀葵。有蕊一条,长于花叶,上缀金屑,日光所烁,疑有焰生。一丛之上,日开数百朵,虽繁而有艳,且近而无香。暮落朝开。插枝即活,故名之槿。俚女亦采而鬻,一钱售数十朵。若微此花,红梅无以资其色。(出《岭表录异》)

【译文】

岭表朱槿花,茎和叶都像桑树。叶片光亮而厚。树身高的也不过四五尺,但是枝叶婆娑多姿。从二月开始开花,直到中冬才肯小歇。它的花是深红的,五片瓣,很像大蜀葵。花上有一条蕊,比花叶还长,上面缀有金色碎屑,日光闪烁之下,你会以为花上忽然燃起火焰。一丛之上,一天就开数百朵,虽然繁多而艳丽,但凑近一闻并无香味。晚上落,早晨开。插一个枝条就能活,所以叫它“槿”。乡下女采摘朱槿花出售,一钱能买几十朵。如此贱视此花,红梅也就没有资格卖弄它的姿色了。

----------------------------------------

红槿花

岭南红槿,自正月迄十二月常开,秋冬差少耳。(出《岭南异物志》)

【译文】

岭南的红槿花,从正月到十二月常开,秋冬之季开得略微少一些罢了。

----------------------------------------

那提槿花

那提槿花,紫色,两重叶。外重叶卷心,心中抽茎,高寸余。叶端分五瓣,如蒂。瓣中紫蕊,茎上黄蕊。

【译文】

那提槿花,紫色,有两重叶。外重叶卷着心,心中抽出花茎,一寸多高。叶端分成五瓣,像花蒂。瓣中有紫色蕊,茎上有黄色蕊。

----------------------------------------

佛桑花

闽中多佛桑树。枝叶如桑,唯条上勾。花房如桐花,含长一寸余,似重台状。花亦有浅黄者。南中桐花有深色者。

【译文】

闽地多佛桑树。佛桑树的枝叶像桑树,只是枝条向上勾曲。花房像桐花,含长一寸多一点,像重瓣的形状。花也有浅黄色的。南方的桐花有深色的。

----------------------------------------

贞桐花

贞桐,枝端抽赤黄条,条复旁对,分三层。花大如落苏花,黄色。一茎上有五六十朵。

【译文】

贞桐,枝条的顶端抽发出赤黄色的鲜嫩枝条,枝条两两相对而生,共分三层。贞桐花大如落苏花,黄色。它的一根茎上便可开出五六十朵花。

----------------------------------------

栀子花

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花六出。陶真白(“白”原作“曰”,据明抄本改)言:“栀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相传即西域薝卜也。

【译文】

各种花很少有六瓣的,只有栀子花是六瓣。陶真白说:“栀子剪出了六片花瓣,在花房上刻下了七道印痕。”栀子花特别香。相传栀子花就是西域的薝卜。

----------------------------------------

山茶花

山茶,叶如茶树,高者丈余。花大盈寸,色如绯。十二月开。

【译文】

山茶花,叶子像茶树叶,高的有一丈多。它的花大小可满一寸,颜色接近大红。此花十二月开。

----------------------------------------

三色石楠花

衡山石楠花,有紫碧白三色。花大如牡丹。亦有无花者。

【译文】

衡山的石楠花,有紫色的、碧绿色的、白色的三种。花大如牡丹。也有不开花的。

----------------------------------------

比闾花

白州比闾华,其华若羽。伐其木为薪,终日火不败。

【译文】

白州的比闾花,就像飞禽的羽毛那么华丽。砍伐它的枝干当柴烧,火终日不灭。

----------------------------------------

木莲花

木莲花,叶似辛夷,花类莲色。出鸣玉溪,卬州亦有。

【译文】

木莲花,叶子像辛夷,花色像莲花,出在鸣玉溪,卬州也有。

----------------------------------------

那伽花

那伽花,状如三春,无叶,华色白,心黄,六瓣。出在舶上。

【译文】

那伽花,样子像三春花,没有叶,花色是白的,花心是黄的,六片瓣。此花生长在船舶上。

----------------------------------------

木兰花

长安敦化坊百姓家,唐大和中,有木兰一树,花色深红。后桂州观察使李勃看宅人,以五千买之。宅在水北。经年,花紫色。

【译文】

唐大和年间,长安敦化坊的一个普通百姓家,有一棵木兰花。花是深红色的。后来,桂州观察使李勃的一个看护宅院的人,用五千钱买下这棵木兰花。李勃的宅院在水北。经过一年,花变成紫色的了。

----------------------------------------

异木花

唐卫公李德裕,尝获异木一株,春花紫。予思木中一岁发花,唯木兰。

【译文】

唐卫公李德裕,曾经得到一棵奇异的花木,在春季开紫色花。我想花木当中一年开花的,只有木兰。

----------------------------------------

碧玫瑰

洛中鬻花木者,言嵩山深处,有碧色玫瑰。而今亡矣。(自那提槿花下并出《酉阳杂俎》)

【译文】

洛中卖花木的人说,在嵩山深处,有一种碧色的玫瑰。但是现在没有了。

----------------------------------------

刺桐花

刺桐花,状如图画者不类。其木为材。三四月时,布叶繁密,后有赤花。间生叶间三五房,不得如画者。红芳满树(谪椽陈去疾,家于闽,因语方物。去疾曰:“闽之泉州刺桐,叶绿而花红房。照物皆朱殷然,与番禺者不同。乃知此地所画者,实阁中之木。非南海之所生也。“椽”原作“缘”,“方”下原有“风”字,“闽之泉州”上原阙“曰”字,皆朱原作家未,“生”原作“意”,据明抄本改)。(出《投荒杂录》)

【译文】

刺桐花,样子与画的不大一样。刺桐树是一种木材。三四月的时候,它就长出繁密的叶子,以后便有红色的花。花是有间隔地生在枝叶间的,稀稀疏疏三五朵,不像画的那样,红红艳艳地满树都是。

----------------------------------------

怀风花

乐游苑自生玫瑰树。下多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之光风。风在其间常肃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曰苜蓿怀风。茂陵人谓之连枝草。(出《西京杂记》)

【译文】

乐游苑中自然长出一棵玫瑰树。树下生长着许多苜蓿。苜蓿一名怀风。当时的人们有的叫它光风。风生苜蓿当中常常是肃然而止的。日照之下,它的花光彩焕然。所以起名叫“苜蓿怀风”。茂陵人叫它“连枝草”。

----------------------------------------

踯躅花

南中花多红赤,亦彼之方色也,唯踯躅为胜。岭北时有,不如南之繁多也。山谷间悉生。二月发时,照耀如火。月余不歇。(出《岭南异物志》)

【译文】

南中一带的花多半都是红色的,红色也就是那地方的代表色,而踯躅花的红色是最突出的。岭北也时或有踯躅花,但是不如南方繁多。南方的山谷之间全都长生着踯躅花。一到二月花开时,阳光一照,就像漫山遍野燃着火。花开一个多月也不停歇。

----------------------------------------

凌霄花

凌霄花中露水,损人目。(出《酉阳杂俎》)

【译文】

凌霄花中的露水,能损害人的的眼睛。

----------------------------------------

分枝荷

汉明帝时,池中有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骈盖。实如玄珠,可以饰珮。(出《酉阳杂俎》)

【译文】

汉明帝时,水池中养有分枝荷,一茎生四叶,样子就像四个并列的车盖。分枝荷的籽实像黑色珍珠,可以做成饰物佩戴。

----------------------------------------

夜舒荷

灵帝时,有夜舒荷,一茎四莲。其叶夜舒昼卷。(出《酉阳杂俎》)

【译文】

灵帝的时候有夜舒荷,一根茎上生四朵莲花。它的叶夜间舒展而白天卷缩。

----------------------------------------

睡莲花

睡莲。南海有睡莲,夜则花低入水。(原阙出处,今见《酉阳杂俎》十九)

【译文】

南海有一种叫“睡莲”的花,每到夜晚,花就自己低入水中。

----------------------------------------

碧莲花

宣平(“宣平”原作“唐室”,据陈校本改)中太傅相国卢公,应举时,寄居寿州安丰县别墅。尝游芍陂,见里人负薪者,持碧莲花一朵。公惊问之。答曰:“陂中得之。”卢公后从事浙西。因使淮服。话于太尉卫公李德裕。德裕令搜访芍陂,则无有矣。又遍寻于江渚间,亦终不能得。乃知向者一朵,盖神异耳。(出《尚书故实》)

【译文】

宣平年间,太傅相国卢公应举时,寄居在寿州安丰县的别墅。有一次他去游芍陂,看见一个背着柴草的乡下人,手中拿着一朵碧色莲花。卢公吃惊地问他是从哪里弄到的。他回答说:“是从陂中得到的。”卢公后来到浙西提任“从事”这一官职,顺便出使淮水。他对太尉卫公李德裕说了碧莲花的事。李德裕让他到芍陂去搜寻求访,却没有找到碧莲花。又遍寻于江渚之间,也终究未能得到,这才知道以前的那一朵,大概是神物。

----------------------------------------

染青莲花

唐韩文公愈之侄,有种花之异。闻其说于小说(“小说”二字原阙,据明抄本补)。杜给事孺休典(“典”原作“与”,据《北梦琐言》改)湖州,有染户家,池生青莲花。刺史命收莲子归京,种于池沼,或变为红莲,因异之。乃致书问染工。染工曰:“我家有三(“三”原作“公”,据陈校本改)世治靛瓮,尝以莲子浸于瓮底,俟经岁年,然后种之。若以所种青莲花子为种,即其红矣。盖还本质,又何足怪?”乃以所浸莲子寄之。道士申匡图,又见人以鸡矢和土,培芍药花丛,其淡红者悉成深红。染之所益信矣。伪蜀王先主将晏驾,其年,峨眉山娑罗花,悉开白花。又荆文献王未薨前数年,沟港城隍,悉开白莲。一则染以气类,一则表示凶兆,又何疑哉?(原阙出处,明抄本“作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朝韩文公韩愈的侄子,有种花的奇艺。这是从琐记杂谈一类的书中知道的。给事杜孺休主管湖州,那里有一户以染衣为业的人家,池子里生长着青莲花。杜刺史让收取了这种青莲花的花种,回到京城种到池子里,有的却变成了红莲花。杜给事感到很奇怪,就写信去问那位染工。染工回信说:“我家有一个用过三代的盛靛青的大瓮,曾经把莲子浸泡在瓮底下,等浸过一年,然后再种上它。如果用所种的青莲花子当种子,那它就变红了。这是它恢复了本质,又有什么奇怪!”于是又把浸泡的莲花子送给杜给事。道士申匡图又见人用鸡粪和上土,培在芍药花丛下,那些淡红色的花都变成深红色的了。染色的效果更可信了。伪蜀王先主将死的那一年,峨眉山上的娑罗花,全开白花。荆文献王未死前的几年,沟港城隍,开放的全都是白色的莲花。一则是受气候物类影响,一则是表示凶兆,又有什么可疑呢?

----------------------------------------

三朵瑞莲

伪蜀主当僭位,诸勋贵功臣,竞起甲第。独伪中令赵廷隐,起南宅北宅。千梁万拱,其诸奢丽,莫之与俦。后枕江渎,池中有二岛屿。遂甃石循池,四岸皆种垂杨,或间杂木芙蓉。池中种藕。每至秋夏,花开鱼跃。柳荫之下,有士子执卷者,垂纶者,执如意者,执塵尾者,谈诗论道者。一旦岸之隈,有莲一茎,上分两歧,开二朵。其时谓之太平无事之秋,士女拖香肆艳,看者甚众。赵廷隐画图以进,蜀主叹赏。其时歌者咏者不少。无何,禁苑中有莲一茎,歧分三朵。蜀王开筵宴,召群臣赏之。是时词臣已下,皆贡诗。当时有好事者,图以绘事,至今传之。

【译文】

伪蜀主刚刚登位,各位有功显贵之臣,竞相修造甲第,而伪中令赵廷隐建造的南宅北宅尤为显耀。这宅子盖得千梁万拱,奢华富丽,无以伦比。宅子后边靠近一条河流。池中有两个小岛子,就用石头砌起来。四岸全种上杨柳,或间杂一些木芙蓉。池中种莲花。每到夏秋之季,花开鱼跃,景致很美。柳荫之下,有捧卷读书的,有垂弦钓鱼的,有手执如意的,有手执拂尘的,有谈诗论道的。一天早晨,池岸拐弯处,有一棵莲花茎上分为两歧,并开两朵。那时候可谓太平无事之秋,男男女女,拖香肆艳,赶来观看的络绎不绝。赵廷隐把它画下来送进宫中,蜀主叹赏不已。那时候咏叹它的不少。不久,禁苑中的一棵莲花,一分三歧,并开三朵。蜀主大摆酒宴,召集群臣前来观赏。这时候,词臣以下的全都献诗。当时有好事的,把这并开的三朵莲花画了下来,一直留传到现在。

----------------------------------------

苏州进藕,其最上者名伤荷藕。或云,荷名;或云,叶甘为虫所伤;或云,故伤其叶,以长其根。近多重台荷,实中又生花,亦甚异也。(出《国史补》)

【译文】

苏州献进荷花藕,其中最上等的叫“伤荷藕”。有的人说,这是荷的名称;有的说,是荷叶甘甜,被虫咬伤的意思;有的说,是故意弄伤它的叶,让它的根快长。近来有许多重瓣的荷花,荷花的籽实上面又生花,这也是非常奇异的事。

----------------------------------------

莲实

石莲入水沉,唯煎碱卤能浮之。雁食之,粪落山中,百年不坏。相传橡子落水为莲。(出《酉阳杂俎》)

【译文】

石莲入水就沉底,只有煎碱卤能使它浮起来。雁吃了它,随雁粪落入山中,百年不会朽烂变坏。相传是橡子落入水中变成了莲。

----------------------------------------

芰一名水菜,一名藓苔。汉武昆明池中,有浮根菱,根出水上,叶沦波下,亦曰青水芰。玄都有芰,碧色,状如鸡飞,名翻鸡芰。仙人凫伯子常采之。(出《酉阳杂俎》)

【译文】

芰另有一名叫“水菜”,还有一名叫“藓苔”。汉武帝的昆明池中,有浮根菱,根长出水面,叶长在水中,也叫作“青水芰”。玄都有一种芰,碧绿色,样子像鸡飞,名叫“翻鸡芰”。仙人们常采它。

----------------------------------------

菱,今人但言菱芰。诸解草木书,亦不分别。唯伍安贫《武(“伍安贫武”原作“五安货五”,据《全唐文》七六一改)陵记》,言四角曰芰,两角曰菱。今苏州折腰菱多两角。荆州有僧,遗段成式一斗郢城菱,三角而无芒,可以挼莎。(出《酉阳杂俎》)

【译文】

芰,现在的人只叫它“菱芰”。各种解说草木的书,也都不作分别。只有伍安贫的《武陵记》,说四个角的叫芰,两个角的叫菱。现在苏州的折腰菱多半是两个角的。荆州有个和尚,送给段成式一斗郢城菱,三个角而且没有芒刺,可以用它揉搓莎草。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