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

竹  叙竹类 涕竹 棘竹 筻簕竹 菡苰竹 慈竹 筋竹 百叶竹 桃枝竹 瘿竹

 罗浮竹 童子寺竹 竹花 竹箹 竹实

五谷 雨稻 雨粟 雨麦 雕葫 雨谷 摇枝粟 凤冠粟 绕明豆 延精麦 紫沉麻

雨五谷 野粟石壳 芋 雀芋 甘蔗

茶荈 叙茶 获神茗 飨茗获报 消食茶

----------------------------------------

叙竹类

《竹谱》:竹类有三十九。(出《酉阳杂俎》)

【译文】

《竹谱》上说,竹子有三十九类。

----------------------------------------

涕竹

南方荒中有涕竹,长数百丈,围三丈六尺,厚八九寸。可以为船。其笋甚美,煮食之,可止疮疠。(出《神异经》)

【译文】

南方大荒之中有一种竹子叫“涕竹”,高数百丈,围长三丈六尺,厚八九寸,可以用来做船。它的笋味道很美,煮着吃,可以治恶疮。

----------------------------------------

棘竹

棘竹一名笆竹,节皆有刺,数十茎为丛。南夷种以为城,猝不可攻。或自崩根出,大如酒瓮,纵横相承,状如缲车。食之,下人发。(出《酉阳杂俎》)

【译文】

棘竹又一名叫“笆竹”,节上都有刺,几十棵为一丛。南方少数民族种棘竹当城墙,一时间还很难攻下。有的棘竹因为土石崩塌自己露出根来,根大像酒瓮,纵横交错,互相盘结,样子很像缲车。人吃了它会掉头发。

----------------------------------------

筻簕竹

筻簕竹,皮薄而空多,大者径不逾二寸,皮上有粗涩文,可为错子。错甲,利胜于铁。若钝,以浆水浇之,还复快利(出《广州记》。古林之竹,劲而利,削为刀,割象皮如切芋。出《岭表录异》)

【译文】

筻簕竹,皮薄而空多,大的直径也超不过二寸,皮上有粗涩的花纹,可用来做错子。用这样的错子错甲壳一类坚硬的东西,它的锋利胜过铁错。如果钝了,把它用浆水浇一下,它就又恢复先前的锋利了。

----------------------------------------

菡苰竹

菡苰竹,大如脚指,腹中白幕拦隔,状如湿面。将成而筒皮未落,辄有细虫啮处,成赤迹,似绣画可爱。(出《酉阳杂俎》)

【译文】

菡苰竹,大小如同脚趾,腹中由白幕拦隔着,样子像湿面,将要长成而筒皮未落的时候,总是有细虫咬啮的地方,形成红色的痕迹,像锦绣和图画那样可爱。

----------------------------------------

慈竹

慈竹,夏月经雨,滴汁下地,生蓐,似鹿角,色白。食之,已痢。(出《酉阳杂俎》)

【译文】

慈竹,夏季雨后,它的汁液滴到地上,便长出一种草垫子一样的东西,像鹿角,白色。人吃了这种东西,可以止痢疾。

----------------------------------------

筋竹

筋竹,南方以为矛。笋未成竹时,堪为弩弦。(出《酉阳杂俎》)

【译文】

筋竹,南方用它做矛。这种竹的笋未长成竹的时候,能用来做弩弦。

----------------------------------------

百叶竹

百叶竹,一枝百叶。有毒。(出《酉阳杂俎》)

【译文】

百叶竹,一个枝上有一百片叶子。有毒。

----------------------------------------

桃枝竹

东官郡,汉顺帝时属南海,西接高凉郡,又以其地为司监(陈校本“监”作“盐”)都尉。东有芜地,西接临大海。有长洲,多桃枝竹,缘岸而生。(原缺出处,今见《酉阳杂俎》)

【译文】

东官郡,汉顺帝的时候属于南海,西边与高凉郡相接。又把司监都尉设在那里。东面有荒芜之地,西面接临大海。海中有一个长洲,洲上多有桃枝竹,缘着海岸而生。

----------------------------------------

瘿竹

东洛胜境有三溪,张文规有庄近溪。忽有竹一竿生瘿,大如李。(出《酉阳杂俎》)

【译文】

三溪是东洛的名胜之地,张文规有一处庄院临近三溪。忽然有一天一枝竹上生出一个肿瘤。肿瘤有李子那么大。

----------------------------------------

罗浮竹

唐贞元中,有盐户犯禁,逃于罗浮山。深入第十三岭(《南越志》云,本只罗山,忽海上有仙浮来相合,是谓罗浮山。有十五岭、二十二峰、九百八十瀑泉。洞穴则山无出其右也。曾有诗曰:“四百余崖海上排,根连蓬岛荫天台。百灵若为移中土,嵩华都为一小堆。”),遇巨竹万千竿,连直岩谷。竹围皆二丈余,有三十九节,二丈许。逃者遂取竹一竿,破以为蔑。会赦宥,遂挈以归。有人得一蔑,奇之,献于太守李复。乃图而纪之。予尝览《竹谱》曰:“云丘帝竹(帝陵上所生竹),一节为船。”又何伟哉!南海以竹为甑者,类见之矣,皆罗浮之竹也。(出《岭表录异》)

【译文】

唐贞元年间,有一个盐户犯了禁,逃进罗浮山,深入到第十三岭,遇见巨竹万千竿。这些巨竹直上岩谷,耸入云霄。竹围都在两丈以上。每竿竹都有三十九节,每一节两丈左右。于是逃者就砍了一竿,把它做成竹篾。赶上皇帝赦免罪犯,他便带着这些竹篾回家。有一个人从他手中得到一根竹篾,认为出奇,就把它献给太守李复。李复就画图纪念它。我曾经看到《竹谱》上说:“云丘帝竹一节就能做一条船。”那竹又是多么雄伟高大啊!南海用竹子做蒸锅,这是人们所都见过的,那就是罗浮山的竹子啊。

----------------------------------------

童子寺竹

唐李卫公言:北都唯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李卫公说,北都只有童子寺有一棵竹子,仅仅几尺高。相传那寺中管事的和尚,每天都要报告竹子平安。

----------------------------------------

竹花

《山海经》曰:竹生花,其年便枯。竹六十年易根,易根必花,结实而枯死。实落复生,六年而成町。子作穗,似小麦。(出《感应经》)

【译文】

《山海经》上说,竹子开花的那年便枯死。竹子六十年换一次根,换根就必然开花。开花结实之后便枯死。子实落后复生,六年之后便连片成林。子实是穗的,象小麦穗。

----------------------------------------

竹箹

竹复死曰箹。六十年一易根,易根则结实枯死。(出《酉阳杂俎》)

【译文】

竹子复死叫作“箹”。竹子六十年一换根,换根就结实枯死。

----------------------------------------

竹实

唐天复甲子岁,自陇而西,迨于褒梁之境,数千里内亢阳,民多流散。自冬经春,饥民啖食草木,至有骨肉相食者甚多。是年,忽山中竹无巨细,皆放花结子。饥民采之,舂米而食,珍于粳糯。其子粗,颜色红纤,与今红粳不殊,其味尤更馨香。数州之民,皆挈累入山,就食之。至于溪山之内,居人如市,人力及者,竞置囤廪而贮之。家有羡粮者不少者,又取与荤茹血肉而同食者,呕哕。如其中毒,十死其九。其竹,自此千蹊万谷,并皆立枯。十年之后,复产此君。可谓百万圆颅,活之于贞筠之下。(出《玉堂闲话》)

【译文】

唐朝天复年甲子岁,自陇往西,一直到褒、梁之境,数千里内阳光炽烈,久旱不雨,百姓大多都流离四散。从冬到春,从春到夏,饥饿的人民只能吃草木,甚至有许多骨肉相食的。这年,忽然间山里的竹子不分大小,全都开花结籽。饥民们便采集它舂米充饥,比稻米还珍贵。竹子所结的籽,较粗,颜色略红,与如今的红稻米没有不同,它的味道还更香。几个州的饥民,全都拥进山里,就近吃它。来到溪山之中,居人有如闹市。力所能及的人们,竟抢着设置仓房囤子之类贮存竹籽。家里有不少余粮的,并且把竹籽和其它荤腥菜肴一起吃的,吃了以后便呕吐不止,气不顺。这样中毒的,十有九死。那些竹子,从此以后,无论千溪万谷,全都立刻就枯死。十年之后才又生此君。可以说是千万颗头颅,存亡系于竹子这位真君子。

----------------------------------------

五谷

雨稻

夏禹时,天雨稻。古诗云:“安得天雨稻,饲我天下民。”(出《述异记》)

【译文】

夏禹那时候,天就像下雨那样往地上下稻子。古诗说:“怎么样能让老天下一场稻子雨,让天下的老百姓吃上饱饭。”

----------------------------------------

雨粟

吕后三年,秦中天雨粟。(出《述异记》)

【译文】

吕后三年的时候,秦中一带从天上往下下谷子。

----------------------------------------

雨麦

汉武帝时,广阳县雨麦。(原缺出处,明抄本作出《述异记》)

【译文】

汉武帝的时候,广阳县下过一场麦子雨。

----------------------------------------

雕葫

太液池边,皆是雕葫紫萚、绿节蒲丛之类。菰之有米者,长安人谓为雕葫;葭芦之未解叶者,谓为紫萚;菰之有首者,谓为绿节。其间凫雏子,布满充积。又多紫龟绿鳖。池边多平沙,沙上鹈鹕?鸆。??鸿鶃,动辄成群。(出《西京杂记》)

【译文】

太液池边,全都长满雕葫、紫萚、绿节、蒲丛什么的。有米的菰,长安人叫它是“雕葫”;没有打开叶子的葭芦,叫做“紫萚”;有头的菰,又叫做“绿节”。池中到处都是凫于水上的幼禽。又有许多龟鳖之类。池边是大片大片的沙滩,沙滩上各种鸟雀成群结队。

----------------------------------------

雨谷

汉宣帝时,江淮饥馑,人相食。天雨谷三日。寻魏地奏,亡谷二千顷。(出《述异记》)

【译文】

汉宣帝的时候,江淮一带遇上荒年,饥民遍野,人吃人。一连下了三天谷子雨。不久,魏地向朝庭禀奏,说他们那里丢失了两千顷谷子。

----------------------------------------

摇枝粟

宣帝地节元年,乐浪之(“之”原作“子”,据明抄本、陈校本改)东,有背(“背”字原缺,据《拾遗记》补)明之国人至,贡方物。言其乡土在扶桑之东,见日出于西方。其国昏昏恒开。宜五谷,名日融泽,方三千里。五谷皆良,食者延年,清腹一粒。历年不饥。有摇枝粟,言其枝长而弱,无风常摇,食之益髓。(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宣帝地节元年,有一个地处乐浪之东的背明国的人来到京师贡献土产。这人说他的国家在扶桑之东,看见太阳从西方升起。说他们国家总是昏昏然不暗不明的,但是国门关口总是开着的。说他们的国家适于种五谷,名叫“日融泽”,方圆三千里。说他们国家的五谷都很好,吃了可以延年益寿,空肚子吃一粒,一年不知道饿。说他们国家有一种摇枝粟,它的枝很长但是很弱,没有风也总是在摇动。吃了这种摇枝粟对骨髓有好处。

----------------------------------------

凤冠粟

凤冠粟,似凤鸟之冠。食者多力。有游龙粟,枝叶屈曲,如游龙。有琼膏,色白如银。食此二粟,令人骨轻。(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凤冠粟”,像凤凰的头冠。吃了凤冠粟的人长力气。还有一种“游龙粟”,枝叶弯弯曲曲,像游动的龙。有色如白银样的琼膏。吃了这两种谷米,能使人的骨头变轻。

----------------------------------------

绕明豆

绕明豆。言其茎弱。自相萦缠。有挟剑豆。言荚形似人挟剑。而横斜生。有倾篱豆。言见日则叶垂覆地。食者不老不疾。(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绕明豆,它的茎很柔弱,自己互相缠绕。有一种豆叫“挟剑豆”,它的荚就像人挟着的剑,横斜着长。还有一种豆叫“倾篱豆”,见了阳光就垂下叶子把地盖上。吃了这种豆的人不衰老不生病。

----------------------------------------

延精麦

延精麦,言延寿益气。有昆和麦,调畅六腑。有轻心麦,食者体轻。有淳和麦,面以酿酒,一醉累月,食之凌冬不寒。有含露麦,粝中有露,甘如饴。(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延精麦,可以延寿益气,使人精力充沛。有一种“昆和麦”,能调畅人的六腑。还有一种“轻心麦”,吃了它可以使体重变轻。又有“淳和麦”,用它的面酿酒,人喝了一醉一个来月。吃了淳和麦的人冬天不知冷。还有一种“含露麦”,粉中含露,糖一般香甜。

----------------------------------------

紫沉麻

紫沉麻,其实不浮。有云水麻,实冷而光,宜为油泽。有光通麻,食者行不待烛,则巨胜也。食之延寿,后天而死。(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紫沉麻,它的种子不能在水上漂浮。有一种“云水麻”,种子阴冷而有光泽,适于做有油性带光泽的东西。还有一种“光通麻”,吃了这种麻籽的人,走路不用依靠蜡烛。光通麻就是胡麻。吃了胡麻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

雨五谷

吴桓王时,金陵雨五谷于贫民家,富民家则不雨。(出《述异记》)

【译文】

吴桓王的时候,在金陵下了一场五谷雨,专下到穷人家,富人家不下。

----------------------------------------

野粟石壳

宋高祖(“祖”原作“宗”,据明抄本、许本改)之初,当晋末饥馑之后。既即位,而江表二千余里,野粟生焉。又淮南诸山石壳生,石上生壳也。袁安云,石壳药名,穗之尤小者是也。(出《述异记》)

【译文】

宋高祖刚即位的时候,正是晋末大饥荒之后。可是他即位不久,江南一带两千余里到处长出野谷子。另外,淮南一带的山上长出石壳来。袁安说,“石壳”是药名,穗子比野谷穗还小的就是石壳。

----------------------------------------

天芋,生终南山中,叶如荷而厚。(出《酉阳杂俎》)

【译文】

天芋,生长在终南山中,叶子像荷但是比荷叶要厚。

----------------------------------------

雀芋

雀芋,状如雀头。置干地反湿,置湿处反干。飞鸟触之堕。走兽遇之僵。(出《酉阳杂俎》)

【译文】

雀芋,样子像雀头,放到干燥的地方反而显得湿,放到潮湿的地方,反而显得干。无论飞鸟走兽,一触上它便必死无疑。

----------------------------------------

甘蔗

南方山有柑樜(“甘庶”二音)之林。其高百丈,围三尺八寸。促节多汁,甜如蜜。作啮其汁,令人涌泽。可以节蛔虫。人腹中蛔虫,其状如蚓。此消谷虫也。多则伤人,少则谷不消。是甘蔗能灭多益少。凡蔗亦然。(出《神异经》)

【译文】

南方山中有甘蔗林。甘蔗高一百丈,围长三尺八寸。一节一节都不长,但是液汁很多。液汁蜜一样甜。吮吸它的液汁,使人肤色滋润有光泽。可以节制蛔虫。人肚子里的蛔虫,样子像蚯蚓。这是消化粮食的虫子。多了就伤人,少了粮食就难消化。这甘蔗能使多的减少少的增多。所有甘蔗也这样。

----------------------------------------

茶荈

叙茶

茶之名器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之紫笋,东川神泉、昌明;硖州有碧涧、明月、芳蕊、茱萸簝;福州有方山之生芽;夔州有香山。江陵有楠木;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浥湖之含膏;常州有义兴紫笋;婺州有来白;睦州有鸠坑;洪州有西山白露;寿州有霍山黄芽;蕲州有蕲门团黄。浮梁商贾不在焉。(出《国史补》)

【译文】

茶的名越来越多。剑南有“蒙顶石花”,有的是“小方”,有的是“散芽”,号称天下第一;湖州有顾渚的“紫笋”、东川的“神泉”和“昌明”;硖州有“碧涧”、“明月”、“方蕊”、“茱萸簝”;福州有方山的“生芽”,夔州有“香山”;江陵有“楠木”;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浥湖的“含膏”;常州有义兴的“紫笋”;婺州有“来白”;睦州有“鸠坑”;洪州有西山的“白露”;寿州有霍山的“黄芽”;蕲州有蕲门的“团黄”……茶商们就不呆在盛产茶叶的浮梁了。

----------------------------------------

获神茗

《神异记》曰,余姚人虞茫,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百青羊,饮瀑布水。曰:“吾丹丘子也。闻子善茗饮,常思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檥之余,必相遗也。”因立茶祠。后常与人往山,获大茗焉。(出《顾渚山记》)

【译文】

《神异记》上说,余姚人虞茫进山采茶,遇见一位道士,牵着三百头青羊,正在一个瀑布下给羊饮水。他对虞茫说:“我是丹丘子。听说你善于喝茶,总想给你点好处。山里有一棵大茶树,可以供你采茶,希望你日后日子富足了,也一定要对它有所馈赠。于是虞茫就建了一座“茶祠”。后来他常领人进山,果然找到一棵大茶树。

----------------------------------------

飨茗获报

刘敬叔《异苑》曰,剡县陈婺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饮,先辄祀之。二子恚之曰:“冢何知?徒以劳祀。”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及夜,母梦一人曰:“吾止此冢三百余年,母二子恒欲见毁,赖相保护,又飨吾嘉茗,虽泉壤朽骨,岂忘翳桑之报?”及晓(“晓”原作“报”。据陈校本改),于庭内获钱十万。似久埋者,唯贯新。母告二子。二子惭之。从是祷酹愈至。(出《顾渚山记》)

【译文】

刘敬叔在《异苑》里说,剡县陈婺的妻子,年轻的时候领着两个孩子寡居。她喜欢喝茶。因为宅子里有一座古墓,她每次喝茶都要先到墓前祭祀一番。两个孩子生气地说:“一个破坟丘怎么能知道有人祭祀,这不是白费劲嘛!”两个孩子想要把古墓掘开弄平。他们的母亲苦苦地劝阻才没掘平。到夜里,母亲做了一个梦,一人对她说:“我的坟在这三百年了,你的两个孩子常常要毁掉它,全靠你保护了它,又给我好茶喝,虽然身体烂在地下,但是哪能忘桑荫之德呢?”到天亮,她在院子里拾到铜钱十万。这些钱似乎在地下埋了很久了,唯独穿钱的绳是新的。她告诉了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很是惭愧。从此,她祷告祭奠得更周到了。

----------------------------------------

消食茶

唐有人授舒州牧。李德裕谓之曰,到彼郡日,天柱峰茶,可惠三数角。其人献之数十斤。李不受,退还。明年罢郡。用意精求,获数角,投之。德裕悦之而受。曰:“此茶可以消酒食毒。”乃命烹一瓯,沃于肉食内,以银合闭之。诘旦开视,其肉已化为水矣。众伏其广识也。(出《中朝故事》)

【译文】

唐时有一个人被授予舒州太守。李德裕对他说,到了舒州郡之后,弄到天柱峰上的茶,要他送三两角来。结果那人到任以后给他送来好几十斤。李德裕没有接受,退了回去。第二年罢了郡。那人用心寻找,弄到几角,便投到李德裕家来。李德裕高兴地收下了。他说,这茶可以消除酒食里的毒物。于是就让人烹茶一小盆,浇在肉食内,用银器盖严。次日早晨一看,那盆里的肉已经化成水了。众人都叹服李德裕知识渊博。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