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

香药 茶芜香 三名香 五名香 沉香 龙脑香 安息香 一木五香 诃黎勒 白豆蔻

穙齐香 无石子 紫馡 阿魏 荜拨 胡椒 阿勃参 山薯 麻黄 荆三棱

服饵

服松脂 饵松蕊 赐茯苓 服茯苓 服菖蒲 服桂 饵柠实 服五味子 食术

服桃胶 服地黄 服远志 服天门冬 饮菊潭水 饮甘菊谷水 食黄精

----------------------------------------

香药

茶芜香

燕昭王时,有波弋之国,贡茶芜香。若焚着衣,弥月不绝。所遇地,土石皆香。经朽木腐草皆荣秀。用薰枯骨,则肌肉再生。(出《独异志》)

【译文】

燕昭王的时候,有一个波弋国,进贡贡来了茶芜香。如果把它焚烧,附着到衣服上,一个月之后香气不绝。如果让它与地面接触,土块石头都香。让它经过朽木腐草,朽木腐草就会枝繁叶茂,吐穗开花。用它薰枯骨,枯骨上就能再长出肌肉来。

----------------------------------------

三名香

汉雍仲子进南海香物,拜为涪阳尉,时人谓之香尉。日南郡有香市,商人交易诸香处。南海郡有村香户,日南郡有千亩香林,名香出其中。香州在朱崖郡,洲中出诸异香,往往不知其名。千年松香闻十里,亦谓之三香也。

【译文】 汉朝雍仲子献南海香物,被封为涪阳尉,当时的人们称他是“香尉”。日南郡有香市,是商人们买卖各种香料的地方。南海郡有村香户,日南郡有千亩香林,各种名香就出自村香户和香林之中。朱崖郡有个香州,州中出产各种异香,大都不知道这些异香的名字。千年的松香闻十里,也叫它“三香”。

----------------------------------------

五名香

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未”原作“来”,据明抄本、陈校本改),洲上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而叶香,闻数百里。名此为返魂树。叩其树,树亦能自声。声如牛吼,闻之者皆心振神骇。伐其根心,于玉釜中煮取汁,更火煎之,如黑饴,可令丸。名曰惊精香,或名之为振灵丸,或名之为返生香,或名之为人鸟精香,或名为却死香。一种五名。斯灵物也,香气闻数百里,死尸在地,闻气乃活。(《十洲记》)

【译文】

西海中有一个聚窟洲。洲上有一棵大树。这棵大树与枫树相似,它的叶子有香味,香味能传出几百里远。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返魂树”。用什么东西敲打此树,它能自己发出声音。声音像牛的吼叫声,听到的人都感到心神振骇。砍伐它的根,取根部的中心部分,放到玉釜中煮,取它的液汁,换另火煎熬,熬得像黑色的糖稀,可以做成药丸,名叫“惊精香”,有的叫它为“振灵丸”,有的叫它“返生香”,有的叫它“鸟精香”,有的叫它“却死香”。一种香五个名字。这是一种灵物啊,香气能闻几百里,死尸在地,闻到它的香气就活了。

----------------------------------------

沉香

唐太宗问高州首领冯盎云:“卿宅去沉香远近?”对曰:“宅左右即出香树,然其生者无香,唯朽者始香矣。”(出《国史异纂》)

【译文】

唐太宗问高州首领冯盎云:“你家离沉香多远?”对方回答说:“我家左右就出香树,但是那些活着的树不香,只有那些朽烂的才有香味。”

----------------------------------------

龙脑香

龙脑香树,出婆利国。婆利呼为个不婆律。亦出波斯国。树高八九丈,大可六七围。叶圆而背白,无花实。其树有肥有瘦,瘦者出婆律膏。香在木心,中断其树,劈取之,膏于树端流出,斫树作坎而承之。入药用,别有法。(出《酉阳杂俎》)

【译文】

龙脑香树,出在婆利国。婆利人叫它“个不婆律”。波斯国也有这种树。树高八九丈。大的有六七围粗。叶是圆的,叶的背面发白。此树不开花就结实。树有肥有瘦,瘦的出“婆律膏”。香料在树的内心,把树截断,劈开,才能取出来。膏是从树顶上流下来的,在树上砍出一个坎儿来接着就可以。入药用,另有用法。

----------------------------------------

安息香

安息香树,出波斯国。波斯呼为辟邪。树长三大,皮色黄黑。叶有四角,经寒不凋。二月开花,黄色,心微碧。不结实。刻其叶而其胶如饴,名安息香。六七月坚凝,乃取之。烧之通神明,辟众恶。(出《酉阳杂俎》)

【译文】

安息香树,出在波斯国。波斯叫它为“辟邪”。树高三丈,树皮的颜色黄而黑。叶有四个角,冬天也不落。此树二月开花。花黄色,花心儿微碧。只开花不结果。刻它的叶子,流出像糖稀一样的胶来,名叫“安息香”。六七月的时候,安息香凝结变硬,就取下来。把它经过焚烧,就可以通神明,辟众邪。

----------------------------------------

一木五香

一木五香:根旍檀,节沉,花鸡舌,叶藿,胶薰陆。(出《酉阳杂俎》)

【译文】

一棵树上出五香:根是“旍檀香”,节是“沉香”,花是“鸡舌香”,叶是“藿香”,胶是“薰陆香”。

----------------------------------------

诃黎勒

高仙芝伐大食,得诃黎勒,长五六寸。初置抹肚中,便觉腹痛,因快痢十余行。初谓诃黎勒为祟,因欲弃之。以问大食长老,长老云,此物人带,一切病消,痢者出恶物耳。仙芝甚宝惜之。天宝末被诛,遂失所在。(出《广异记》)

【译文】

高仙芝领兵征伐大食国,得到了诃黎勒,长五六寸。起初放在怀中,便觉得肚子疼,于是一连大便十几次稀屎。他说这是诃黎勒作祟,就想扔掉它。他向一位大食的长老请教,长老说,这种东西人带在身上,一切病都会消除,便稀屎便出的是些恶物罢了。高仙芝就特别珍惜诃黎勒。天宝年末,高仙芝被杀,诃黎勒也就不知去向。

----------------------------------------

白豆蔻

白豆蔻,出加古罗国,呼为多骨。形如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蒲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出《酉阳杂俎》)

【译文】

白豆蔻,出自加古罗国。他们叫它“多骨”。白豆蔻的样子像芭蕉。叶子像杜若,长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是浅黄色的。它的子实呈朵状,就像葡萄那样。果实刚结出的时候,略微呈青色,成熟之后就变成白色。七月收采。

----------------------------------------

穙齐香

穙齐香,出波斯国,佛林呼为顶勃梨咃。长一丈,围一尺许。皮青色,薄而极光净。叶似阿魏,每三叶生于条端。无花实。西域人常八月伐之。致腊月,更抽新条,极滋茂,若不剪除,枯死。七月断其枝,有黄汁,其状如蜜。微有香气。入缶,疗百病。(出《酉阳杂俎》)

【译文】

穙齐香,出在波斯国,佛林国叫它“顶勃梨咃”。它的长度为一丈,围长一尺左右,皮是青色的,皮薄而且光净。它的叶像阿魏叶。每三个叶生在枝条的顶端。没有花就结果。西域人常常在八月就把它砍伐了,到了腊月,它就又抽发新的枝条。枝条极为繁密茂盛,若不剪除,就枯死。七月的时候把它的枝砍断,能流出黄汁,样子像蜜,略有香味。把这种东西装入瓦器里,治百病。

----------------------------------------

无石子

无石子,出波斯国。波斯呼为摩贼。树长六七丈,围八九尺。叶如桃叶而长。三月开花,白色,花心微红。子圆如弹丸,初青,熟乃黄白。虫食成孔者正熟。皮无孔者,入药用。其树一年生无石子,一年生跋屡子。大如指,长三寸,上有壳。中仁如栗黄,可啖。(出《酉阳杂俎》)

【译文】

无石子,出在波斯国。波斯人称它为“摩贼”。树高六七丈,围长八九尺。叶像桃叶但是比桃叶要长。三月开花,花呈白色,花心略微泛红。它的果实是圆形的,像弹丸,刚长出的时候是青色的,成熟之后就是黄白色的了。果实上被虫子咬出孔的,正是成熟的。果皮上没有孔的,入药用。这种树,一年结无石子,一年结跋屡子。跋屡子大如手指,三寸长,上边有一层硬壳。里边的仁像栗黄,可以吃。

----------------------------------------

紫馡

紫馡树,出真腊国。真腊呼为勒佉。亦出波斯国。树长一丈,枝条郁茂。叶似桔,经冬不凋。三月开花,白色,不结子。天大雾露及雨,沾其树枝条,即出紫馡。波斯国使乌海及沙利深,所说并同。真腊国使折冲都尉沙(“沙”原作“涉”,据明抄本改)门陀沙尼拔陀,言蚁运土于树作窠,蚁壤得雨露凝结,而成紫馡。昆仑国者善,波斯国者次之。(出《酉阳杂俎》)

【译文】

紫馡树,出在真腊国。真腊人叫它“勒佉”。波斯国也有此树。树高一丈,枝条茂密。它的叶子像桔叶,冬季也不凋落。三月开花,花白色,不结子。天有大露、大雾、大雨,滋润它的枝条,就生出紫馡来。波斯国使者乌海及沙利深,说的一样。真腊国使者折冲都尉沙门陀沙尼拔陀,说蚂蚁运土到树上做窝,土壤受到雨露的滋润而凝结,便成为紫馡。昆仑国的紫馡最好,波斯国的较差。

----------------------------------------

阿魏

阿魏,出伽阇那国,即北天竺也。伽阇那呼为形虞。亦出波斯国。波斯呼为阿虞截。树长八九丈,皮青黄。三月生叶,形似鼠耳。无花实。断其枝,汁出如饴,久乃坚凝。佛林国僧变,所说同。摩伽陀国僧提婆,言取其汁和米豆屑,合成阿魏。(出《酉阳杂俎》)

【译文】

阿魏,出在伽阇那国。伽阇那国就是北天竺国。伽阇那人称阿魏是“形虞”。这东西也出自波斯国。波斯叫它“阿虞截”。树高八九丈。树皮青黄色。三月生叶,叶像老鼠耳朵。没有花就结果。把它的枝砍断,会流出糖浆一样的液汁,时间久了便凝结变硬。佛林国的一个叫变的和尚,说的与此相同。摩伽陀国和尚提婆则说,把树汁与米、豆的碎屑和起来,合成了阿魏。

----------------------------------------

荜拨

荜拨,出摩伽陀国,呼为荜拨梨。佛林国呼为阿梨诃咃。苗长三四尺,茎细如箸,叶似蕺叶,子似桑椹。八月采。(出《酉阳杂俎》)

【译文】

荜拨,出在摩伽陀国。本国呼为“荜拨梨”。佛林国叫它“阿梨诃咃”。它的苗高三四尺,茎像筷子那么粗,叶像蕺菜叶,子实像桑椹,八月可采。

----------------------------------------

胡椒

胡椒,出摩伽陀国,呼为昧履支。其苗蔓生,茎极柔弱。叶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其子于叶中。子形似汉椒,至芳辣。六月采。今作胡盘肉食,皆用之。(出《酉阳杂俎》)

【译文】

胡椒,出自摩伽陀国。他们叫它“昧履支”。它的苗是蔓生的,茎极其柔弱。它的叶长一寸半,有细条,和叶一样齐,条上结子实。子实是两两相对的。它的叶早晨展开,晚上合拢,合拢时就把子实裹在其中。子实的形状像汉椒,特别辣又特别香。六月开始采。如今做胡盘肉食,都用胡椒。

----------------------------------------

阿勃参

阿勃参,出佛林国。长一丈余。皮色青白。叶细,两两相对。花似蔓菁,正黄。子似胡椒,赤色。斫其枝,汁如油,以涂癣疥,无不瘳。其油极贵,价重于金。(出《酉阳杂俎》)

【译文】

阿勃参,出自佛林国。树高一丈多。树皮青白色。叶子细,两两相对。花像蔓菁花,正黄色。子实像胡椒,赤色。把它的枝砍断,流出油一样浆液,用来涂癣疥一类皮肤病,没有治不好的。这种油特别昂贵,价格高于金子。

----------------------------------------

山薯

熙穆县里多山薯。《本草》云,南山之阴曰署预,消热下气,补五脏。(出《南越志》)

【译文】

熙穆县里山薯很多。《本草》上说,南山北侧产的山薯叫“署预”,它消热下气,补五脏。

----------------------------------------

麻黄

麻黄,茎端开花。花小而黄,簇生。子如覆盆,可食。至冬枯死,如草,及春却青。(出《酉阳杂俎》)

【译文】

麻黄,在茎的顶端开花。花很小,黄色。它是一簇一簇生长的。子实像覆盆子,可以吃。到了冬天它就枯死,就像草那样,到了春天就又泛青了。

----------------------------------------

荆三棱

唐河东裴同父,患腹痛数年,不可忍。嘱其子曰:“吾死后,必出吾病。”子从之。出得一物,大如鹿条脯。悬之久干。有客窃之,其坚如骨,削之,文彩焕发。遂以为刀把子,佩之。在路放马,抽刀子割三棱草,坐其上,把尽消成水。客怪之,回以问同。同泣,具言之。后病状同者,服三棱草汁多验。(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时河东人裴同的父亲,患肚子疼病好多年,疼起来就不可忍受。他嘱咐儿子说:“我死后,一定要把病从肚子里拿出来。”儿子照他的话做了,取出来一样东西,像鹿条脯那么大。把它悬挂起来,时间久了就干了。有一位门客把这东西偷了去,见这东西坚硬如骨,用刀一削还焕发纹彩,就把它做成刀把,佩带在身上。有一天他在路边放马,抽出刀来割三棱草坐在上面,那刀把便化成水。这位门客感到奇怪,就回去问裴同。裴同哭了,详细地告诉了他。后来有病状与裴同父亲相同的,服下三棱草的浆汁,大多都灵验。

----------------------------------------

服饵

服松脂

上党有赵瞿者,病癞历年,众治之不愈。垂死,或云,不如及活流弃之,否则后子孙转相注易。其家乃为赍粮而送之,置山穴中,瞿居穴中。自怨不幸。昼夜悲叹,涕泣经日。有仙人行过穴口而哀之,具问讯焉。瞿知其异人,乃叩头自陈,乞哀于仙人。以囊药赐之,教其服法。瞿服之百许日,愈疮,颜色丰悦,肌肤玉泽。仙人又过视之,瞿谢受更生活之恩,乞丐其方。仙人告之云,此是松脂耳,此山中更多此物,汝炼之服,可以长生不死。瞿乃归。家人初谓之鬼也,甚惊愕。遂具言状。后服松脂不撤,身体转轻,气力百倍,登高越险,终日不倦。年百七十岁,齿不堕,发不白。夜卧,忽见屋间有光,大如镜者。以问左右,皆云不见。久而渐大,一室尽明,如昼日。又夜见面上有婇女二人,长二三寸,面目皆具,但为小耳。游戏其口鼻之间。如是且一年。此女稍长如大人,在侧。又常闻琴瑟之音,欣然独笑。在人间二百许年,色如少童。乃抱犊入山去。必地仙也。其间闻瞿服松脂如此,于是竞服。其多力者,乃车运驴负,誓积之盈室。服之远者,不过一月,未觉有大益,辄止。有志者难得如是也。(出《抱朴子》)

【译文】

上党有个叫赵瞿的人,患癞疮病多年,久治不愈。眼看就要死了,有的人说,不如趁他还活着把他抛弃,不然这病往后一定会传给他的子孙的。于是他家里就给他准备了一些行李干粮把它送走了,放在一个山洞里。他居住在山洞里,怨恨自己不幸,昼夜悲叹,整天价哭泣。有一个仙人从山洞外走过,觉得他可怜,就仔细地问他是怎么回事。他知道仙人不是等闲之辈,就一边陈说一边叩头,哀求仙人救他。仙人从囊中取出一种药来给他,教给他服药的方法就走了。他服药服了一百来天,癞疮就好了。面色丰满喜悦,肌肤润泽光滑。仙人又路过这里来看他,他感谢仙人的救命之恩,同时要求仙人把药方告诉他。仙人告诉他说,他吃的那药,其实就是松脂。这山中松脂很多,如果他能经常服用,可以长生不死。于是他就回到家里。家里人乍见到他还以为他是鬼,特别惊愕。他就详细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向家人述说了一遍。后来他就坚持经常服用松脂。身体渐渐转轻,力气增长百倍,登高越险,终日不知劳累。一百七十岁了,牙齿没掉,头发不白。有一天夜里躺在炕上,忽然看见一个镜子大小能发光的东西。他问别人,别人都说没看见。他看见那东西渐渐变大,照得满屋都像白天一样明亮。又看到自己脸上有两个女人。这两个女人高二三寸。头脸面目全具备,只是很小罢了。这两个小女人就在他的鼻口之间游戏玩耍,如此将近一年的时间。两个小女人渐渐长得如人大,就在他身侧。他还常常听到弹琴瑟的声音,听后独自大笑。他在人间二百来年,脸色有如少年儿童。于是他就抱犊入山而去。他一定是个地仙。当地的人听说赵瞿服用松脂竟能如此,于是大家竞相服用。那些人多力大的,就车运驴驮,决心把所有的屋室都装满。服用时间较长的,也没过一个月。见没有什么明显的好处就停止了。即使是有毅力的也很难做到像赵瞿那样。

----------------------------------------

饵松蕊

《遁甲经》云:“沙土之福,云阳之墟,可以隐居。”云阳氏,古之仙人。《方记》曰:“南岳百里有福地,松高一千尺,围即数寻,而蕊甘,仙人可饵。”相传服食炼行之人,采此松膏而服,不苦涩。与诸处松别。(出《十道记》)

【译文】

《遁甲经》上说:“沙土之福,云阳之墟,可以隐居。”云阳氏,是古代的一个仙人。《方记》上说:“离南岳一百里的地方有一块福地,松树高达一千尺,围长就好几寻。而且蕊是甜的,仙人可以吃到。相传在山中修炼的人,采这松膏服用,不苦不涩,与其它各处的松不同。

----------------------------------------

赐茯苓

沈约谢始安王赐茯苓。一枝重一十二斤八两。有表。(出《酉阳杂俎》)

【译文】

沈约感谢始安王赐给他茯苓。这一枝茯苓重一十二斤八两。现存在沈约的表章。

----------------------------------------

服茯苓

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仙人玉女往从之。能隐能彰,不复食谷,炙瘢皆灭,面体玉光。(出《抱朴子》)

【译文】

任子季,服用茯苓十八年,仙人玉女都前去跟随他。他能隐形能现身,不再吃五谷,身上的疮疤都自消自灭,浑身焕发着玉一样的光泽。

----------------------------------------

服菖蒲

韩众,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日视书万言,皆诵之。冬袒不寒。又菖蒲须生得石上,一寸九节已上,紫花者尤善。(出《抱朴子》)

【译文】

韩众,服用菖蒲十三年,身上长出毛来。他一天看书一万言,全能背诵下来。冬天他将身体袒露在外面也不冷。另外,菖蒲能生长在石头上,一寸九节以上,开紫花的更好。

----------------------------------------

服桂

赵他子,服桂二十一年,毛生,日行五百里,力举千斤。(出《抱朴子》)

【译文】

赵他子,服用桂花二十一年,身上长毛,日行五百里,力举一千斤。

----------------------------------------

饵柠实(柠与楮同)

柠木实之赤者,饵之一年,老者还少,令人彻食见鬼。昔道士梁顷,年七十,乃服之,转更少。年至百四十岁,能夜书,走及奔马。入青龙山去。(出《抱朴子》)

【译文】

红色的柠木子实,食用一年,老人就能返老还童,不食五谷。从前有个叫梁顷的道士,七十岁了才开始服用柠实,变得更年轻了。活了一百四十岁。他能夜间写字,跑起来能追上奔马。后来他进了青龙山而去。

----------------------------------------

服五味子

移门子,食服五味子六十年,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出《抱朴子》)

【译文】

移门子食用五味子六十年,颜色如同玉女,入水不能被湿,入火不能被烧。

----------------------------------------

食术

南阳文氏说,其先祖汉末大乱,逃壶山中,饥困欲死,有一人教之食术,云遂不饥。十年乃来还乡里,颜色更少,气力胜故。自说在山中时,身轻欲跳,登高履险,历日不倦,行冰雪中,了不知寒。常见一高岩上,有数人对博戏者,有读书者,俯而视之,文氏因闻其相问。言:“此子可呼上否?”其一人答:“未可也。”林子明服术十一年,耳长五寸,身轻如飞,能超逾渊谷二丈许。(出《抱朴子》)

【译文】

南阳一个姓文的人说,他的先祖在汉末大乱的时候逃进壶山中,饿得要死,有一个人教他吃术,于是就不挨饿了。十年之后他才回乡里,面色显得更年轻了,力气也胜过以前了。他自己说在山里的时候,身体轻快得直想蹦高儿,登高履险,一天也不知疲倦。行走在冰雪之中,丝毫不知道冷。他曾经看到一座高高的岩崖上,有几个人在上面赌博游戏,有一个读书的俯视下边。姓文的就听到他们在上面问答。一人说:“这人可不可以叫他上来?”另一个答:“不可以。”林子明服用术十一年,耳朵长了五寸,身体轻飘如飞,能超越两丈多宽的深渊大谷。

----------------------------------------

服桃胶

桃胶,以桑木灰渍,服之,百病愈。久久身有光,在晦夜之地,如月出也。多服之,则可以断谷矣。(出《抱朴子》)

【译文】

桃胶,用桑木灰淹渍一下,吃了治百病。吃久了身上有光,在昏暗的地方,也像月亮出来了。多服用,就可以不吃五谷了。

----------------------------------------

服地黄

楚子,服地黄八年,夜视有光,手上车弩。(出《抱朴子》)

【译文】

楚子服用地黄八年,夜里看东西如同有光,手劲也大得胜过车弩。

----------------------------------------

服远志

陵阳子仲,服远志二十年,有子二十七人。开书所视不忘。(出《抱朴子》)

【译文】

陵阳子仲,服用远志二十年,有儿子二十七个。他打开书,凡是看过的就不忘。

----------------------------------------

服天门冬

杜子微,服天门冬八十年,妾有子百四十人。日行三百里。(出《抱朴子》)

【译文】

杜子微,服用天门冬八十年,他的妻妾为他生下子女一百四十人。他可以一天走三百里。

----------------------------------------

饮菊潭水

荆州菊潭,其源旁,芳菊被涯澳,其滋液极甘。深谷中有三十余家,不得穿井,仰饮此水。上寿二三百,中寿百余,其七十八十,犹以为夭。菊能轻身益气,令人久寿,有征。(出《十洲记》)

【译文】

荆州的菊潭,它的源头旁边,长满了芳香的菊丛。这些菊的滋液特别甜。深谷中有三十多户人家,不能挖井,全靠饮用这潭中水。结果呢,上等寿二三百岁,中等寿一百多岁,七八十岁还认为是夭亡呢。菊能令人轻身益气,延年益寿,这就是证明啊。

----------------------------------------

饮甘菊谷水

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历世弥久,故水味为变。其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饮甘谷水。饮者无不考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故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傅表隗,皆为南阳太守,每到官,常使郦县月送甘谷水四十斛,以为饮食。此诸公多患风痹及眩冒,皆得愈。但不能大得其益。如甘谷上居民,小生便饮食此水者耳。又菊花与薏花相似,直以甘苦别之耳。菊甘而薏苦。谚言所谓“苦如薏”也。今所在有贡菊,但为少耳。率多生于水侧也。缑氏山与郦县最多。仙方所谓“白精、更生、周盈”,皆一菊,而根茎花实异名。其说甚美。而近来服之者略无效,正由不得真菊也。夫甘菊谷水,南方气味,亦未足言,而其上居民以延年,况得服好药,安得无益乎?(出《抱朴子》)

【译文】

南阳郦县山中,有甜谷水。之所以甜的原因是因为谷上左右,全都生长着甘菊。菊花落入谷中,时间久了,所以水味也就变甜了。那些在谷中居住的人家,都不打井,全饮用甜谷水。凡是饮用甜谷水的,没有不长寿的。高的一百四五十岁,低的也不下八九十岁。没有夭亡的。这都是得力于这些甘菊啊。所以,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傅袁隗,都做过南阳太守。他们到任之后,都曾让郦县每月送甜谷水四十斛,用来平常饮用。这几位老大人多患风痹及眩冒之症,全都好了。但是不能得到大益处。像甜谷上的居民,从小生下来便饮用此水了。另外,菊花与薏花相似,只能以甜和苦来区别。菊甜薏苦。谚语说“苦如薏”。如今这里有贡菊,只是为数不多。一般都是生长在水侧的。缑氏山和郦县最多。仙方所说的“白精、更生、周盈”,全是一菊,根、茎、花、实不同名称罢了。说法确是挺美,近来服用菊花的药效不大,正是因为得不到真正的菊花呀。甘菊谷水,南方的气味,亦不足多说,但是那些谷上的居民延年益寿,况且又能吃到好药,怎么能没有好处呢?

----------------------------------------

食黄精

临川有士人,虐遇其所使婢。婢不堪其毒,乃逃入山中。久之粮尽,饥甚。坐水边,见野草枝叶可爱,即拔取,濯水中,连根食之,甚美。自是恒食,久之遂不饥,而更轻健。夜息大树下,闻草中兽走,以为虎而惧,因念得上树梢乃佳也。正尔念之,而身已在树梢矣。及晓,又念当下平地,又歘然而下。自是意有所之,身即飘然而去。或自一峰之一峰顶,若飞鸟焉。数岁,其家人伐薪见之,以告其主,使捕之。不得。一日,遇其在绝壁下,即以细绳三面围之。俄腾上山顶,其主益骇异,必欲致之。或曰:“此婢也,安有仙骨?不过得灵药饵之尔。试以盛馔,多其五味,令甚香美,值其往来之路,观其食之否?”如其言,果来就食。食讫,不复能远去,遂为所擒,具述其故。问其所食草之形,即黄精也。复使之,遂不能得。其婢数年亦卒。(出《稽神录》)

【译文】

临川有一个士人,虐待他的一位婢女。婢女忍受不了他的虐待,就逃到山中。带的干粮很快便吃光了,饿得厉害。她坐在水边,见野草的枝叶十分可爱,就拔了一些,放到水里一洗,连根带叶全都吃下,竟特别好吃。从此之后她就总吃这种草。时间长了。她就不愁挨饿了。而且,她觉得身体更轻捷更健壮了。夜里休息在大树下,听到草中有野兽奔跑的声音,她认为是老虎,心里十分害怕。于是她想,要是能到树梢上去呆着就好了。她这样一想,身子就不知不觉地已经上了树梢了。到了早晨,她又想应该回到平地上,身子就飘飘然回到了地上。从此,他心里想到哪儿去,身体就飘然而去。有时候从这一山峰到另一山峰,她就像一只飞鸟似的。几年以后,那家有人上山砍柴发现了她,就向主人报告了。主人派人捕她。捕不到。有一天,见她在一座绝壁之下,就用细绳三面包围她,她一下子就腾上山顶。她的主人更加惊异。下决心非捉住她不可。有人说,她是一个婢女,哪能有仙骨?只不过吃过一种什么灵药罢了。可以做一顿好饭,多准备一些好吃的,让它味道特别香特别美,放到她来往的路上,看她吃不吃。于是就按照这人说的去做了。她果然就吃了。吃完以后就不能再远去了。于是就被捉住了。她详细地述说了前前后后。问她吃的那种草的样子,原来就是黄精。又让她去到那山上,她却到底也没再获得仙气。几年之后她便死了。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