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

花卉怪下 光化寺客 僧智聓 邓珪 刘皂 田布 梁生 苏昌远

药怪    上党人 田登娘 赵生

菌怪    郭元振 宣平坊官人 豫章人

----------------------------------------

花卉怪下

光化寺客

兖州徂徕山寺曰光化,客有习儒业者,坚志栖焉。夏日凉天,因阅壁画于廊序。忽逢白衣美女,年十五六,姿貌绝异。客询其来,笑而应曰:“家在山前。”客心知山前无是子,亦未疑妖。但心以殊尤,贪其观视。且挑且悦,因诱致于室。交欢结义,情款甚密。白衣曰:“幸不以村野见鄙,誓当永奉恩顾。然今晚须去,复来则可以不别矣。”客因留连,百端遍尽,而终不可。素宝白玉指环,因以遗之曰:“幸视此,可以速还。”因送行。白衣曰:“恐家人接迎,愿且回去。”客即上寺门楼,隐身目送。白衣行计百步许,奄然不见。客乃识其灭处,径寻究。寺前舒平数里,纤木细草,毫发无隐,履历详熟,曾无踪迹。暮将回,草中见百合苗一枝,白花绝伟。客因斸之。根本如拱,瑰异不类常者。及归,乃启其重付,百叠既尽,白玉指环,宛在其内。乃惊叹悔恨,恍惚成病,一旬而毙。(出《集异记》)

【译文】

兖州徂徕山有寺叫光化寺,有个以读书为业的客人意志坚强,长期住在这里。夏季里的一个较凉爽的日子,他因为观看壁画来到廊下忽然遇上一位美丽的少女。少女十五六岁的年纪,姿色绝异。他询问女子从哪里来。女子笑着回答,家在山前。他心里明知山前没有这女子,也没有怀疑她是妖,只是心里因为特别喜欢她的眉眼,又是挑逗,又是说笑,就把她引诱到室内,交欢结义,情意绵绵,难舍难分。白衣说:“你不因为我是村野之人而瞧不起我,我坚决要永远侍奉你,但是今晚必须离去。再回来就可以永不分离了。”他因为心里留连不舍,千方百计地留她,到底不可,只好把平常带在身上的一件宝贝--白玉指环,送给她说:“希望你见到它就能赶快回来。”于是就出去送送她。她说:“恐怕俺家有人来接我,你先回去吧!”客就爬上寺门楼,隐身目送她。她大约走出百步左右,忽然就不见了。他记住她消失的地方,径直跑去寻找。寺前平阔数里,小树小草,一根头发都不能隐藏。他对这里特别熟悉,却就是找不到她的踪迹。天将黑时,他见草中有一株百合,白花绝美,就把它挖了出来。那百合根本处是拱形,非常瑰异。等到拿到屋里,才发现那只白玉指环,就裹在这株百合里。于是他就惊叹,就悔恨,恍恍惚惚,一病不起,十天之后便死去。

----------------------------------------

僧智聓

上元中,蜀郡有僧智聓在宝相寺持经。夜久,忽有飞虫五六大如蝇,金色,迭飞赴灯焰,或蹲于灯花上鼓翅。与火一色,久乃灭于焰中。如此数夕。童子击堕其一,乃董陆花(明抄本“董”作“薰”、“花”作“香”)也。亦无形状。自是不复见。(出《酉阳杂俎》)

【译文】

上元年中,蜀郡有一个叫智聓的和尚在宝相寺念经,夜深,忽然有五六个苍蝇大小的金色小虫飞进来,轮流交替地飞向灯的火苗上,有的蹲在灯花上扇动翅膀。虫火一色,许久才消灭在火焰之中。如此好几个夜晚。童子击落其中一个,一看,竟然是一朵董陆花。也没有什么形状。从此不再出现了。

----------------------------------------

邓珪

晋阳西有童子寺在郊牧之外。贞元中,有邓珪者寓居于寺。是岁秋,与朋友数辈会宿。既阖扉后,忽见一手自牖间入。其手色黄而瘦甚。众视之,俱慄然。独珪无所惧。反开其牖。闻有吟啸之声,珪不之怪。讯之曰:“汝为谁?”对曰:“吾隐居山谷有年矣。今夕纵风月之游,闻先生在此,故来奉谒。诚不当列先生之席,愿得坐牖下,听先生与客谈足矣。珪许之。既坐,与诸客谈笑极欢。久之告去。将行,谓珪曰:“明夕当再来。愿先生未见摈。”既去,珪与诸客议曰。此必鬼也。不穷其迹,且将为患矣。”于是缉丝为缗数百寻,候其再来。必缚(“必缚”原作“丝”,据明抄本、陈校本改)之。明夕果来,又以手出于牖间。珪即以缗系其臂,牢不可解。闻牖外问:“何罪而见缚?其议安在?得无悔邪?”遂引缗而去。至明日,珪与诸客俱穷其迹。至寺北百余步,有蒲桃一株,甚蕃茂,而缗系其枝。有叶类人手,果牖间所见者。遂命掘其根而焚之。(出《宣室志》)

【译文】

晋阳之西有一座童子寺立在郊外。贞元年中,有一个叫邓珪的人寄居在寺中。这年秋,他与好几位朋友会宿,关门之后,忽然间有一只手从窗户伸进来。那手色黄而且瘦得厉害。大伙见了,都吓得发抖。唯独邓珪不怕,反而打开窗子。这时听到有吟啸之声。邓珪不以为怪,问道:“你是谁?”对方回答说:“我隐居山谷有年头了。今晚任风月而游,听说先生在此,特意来拜见。实在不应该坐先生的坐席,愿能坐到窗外,听先生和客人谈话就满足了。”邓珪同意了。坐下之后,那东西和人们谈笑谈得极欢。过了许久,便告退。临走时说:“明晚应该再来。希望先生不要排斥我。”走后,邓珪对大伙说:“这一定是个鬼。如果不追查他的踪迹,将成为祸患了。”于是用丝搓了一根数百寻长的绳子,等候他再来,一定要缚住他。第二天晚上他果然来了,又把手从窗户伸进来。邓珪就把绳子系到他的手臂上,系得很牢,没法解开。人们听到他在窗外问:“我有什么罪而绑我?那讲好的协议哪去了?莫不是后悔了?”于是就拖着绳子跑了。到天明,邓珪和客人们一起追寻他的踪迹。到寺北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棵葡萄,特别繁茂,而绳子就系在葡萄藤上。有一片叶子像人手,正是人们从窗户见到的那只手。于是让人挖出它的根,把它全部烧掉。

----------------------------------------

刘皂

灵石县南尝夜中妖怪,由是里中人无敢夜经其地者。元和(“元和”原作“大初”,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年,董叔经为西河守。时有彭城刘皂,假孝义尉。皂顷尝以书忤董叔,怒甚,遂弃职。入汾水关,夜至灵石南,逢一人立于路旁。其状绝异,皂马惊而坠。久之乃起。其路旁立者,即解皂衣袍而自衣之。皂以为劫,不敢拒。既而西走近十余里,至逆旅,因言其事。逆旅人曰:“邑南夜中有妖怪,固非贼尔。”明日,有自县南来者,谓皂曰:“县南野中有蓬蔓,状类人,披一青袍,不亦异乎?”皂往视之,果己之袍也。里中人始悟,为妖者乃蓬蔓耳。由是尽焚,其妖遂绝。(出《宣室志》)

【译文】

灵石县南曾经夜间出现妖怪,从此乡里人没有敢夜间从那路过的。元和年间,董叔经是西河太守。当时有一个彭城人刘皂,在他手下做孝义尉。刘皂近来因事与董叔经不和睦,刘皂很生气,一气之下便弃官不做,一走了之。刘皂进入汾水关,正好是夜间来到灵石县南,碰上有一个人站在路旁。那人样子怪异,刘皂的马惊了,他便从马上掉下来。老半天他才起来。站在路旁的那个人就上来脱刘皂的衣服,穿到自己身上。刘皂以为是打劫的,不敢反抗。然后向西跑出十多里,来到一家客栈,就讲了这件事。客栈里的人说:“县南夜里有妖怪,本来不是强盗。”次日,有从县南来的人,对刘皂说:“县南田野中有一棵蓬蔓,样子像人,披了一件青色衣袍,你说怪不怪!”刘皂去看了看,果然是自己的那件袍子。乡里人才明白,原来作妖的是一棵蓬蔓罢了。于是把它全烧掉,那妖便灭绝了。

----------------------------------------

田布

唐田布,田悦之子也。元和中,尝过蔡比,路侧有草如蒿。茎大如指,其端聚叶,若鹪鹩巢在苇。折视之,叶中有小鼠数十,才若皂荚子,目犹未开,啾啾有声。(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朝的田布,是田悦的儿子。元和年中,田布有一天路过蔡比,见路旁有一种草很像蒿子。草的茎有手指那么粗,它的顶端聚集着叶子,就像鹪鹩在芦苇上筑的巢。他把它折下来一看,叶子里裹着几十只小老鼠,才只像皂荚子那么个小不点,眼睛还没睁开,吱吱直叫。

----------------------------------------

梁生

唐兴平之西,有梁生别墅,其后园有梨树十余株。太和四年冬十一月,初雪霁,其梨忽有花发,芳而且茂。梁生甚奇之,以为吉兆。有韦氏谓梁生曰:“夫木以春而荣,冬而瘁,固其常矣。焉可谓之吉兆乎?”生闻之不悦。后月余,梁生父卒。(出《宣室志》)

【译文】

唐时,兴平之西有梁生的别墅,别墅后园里有十几棵梨树。太和四年冬十一月,头场雪刚下完,那梨树忽然有的开了花,芳香而且繁茂。梁生特别惊奇,以为是吉兆。有个姓韦的人对梁生说:“树木在春天繁荣,在冬天枯败,是不可改变的规律,怎么能说这是吉兆呢?”梁生听了不大高兴。后来一个多月,梁生的父亲死了。

----------------------------------------

苏昌远

中和中,有士人苏昌远居苏州属邑。有小庄去官道十里。吴中水乡率多荷芰。忽一日,见一女郎,素衣红脸,容质艳丽。阅其色,恍若神仙中人。自是与之相狎,以庄为幽会之所。苏生惑之既甚,尝以玉环赠之,结系殷勤。或一日,见槛前白莲花开敷殊异,俯而玩之。见花房中有物。细视,乃所赠玉环也。因折之,其妖遂绝。(出《北梦琐言》)

【译文】

中和年间,有个叫苏昌远的人居住在苏州所属的县城里。离官道十里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庄。吴中水乡一般都多有荷花菱角什么的。忽然有一天,苏昌远见到一位女郎。女郎白衣红脸,容质艳丽。看那姿色,就像是神仙界的人。从此,苏昌远就和这位佳人混在一起,以那个小村庄为幽会的场所。苏昌远已经迷惑得不轻,曾经把一只玉环赠给了她。有一天,苏昌远见门前白莲花开得很美,俯身玩赏,见花房中有个什么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送给那女子的玉环。于是他就把这株莲花折了下来。那妖女再也没见。

----------------------------------------

药怪

上党人

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有人呼声。求之不见。去宅一里,但见一人参枝。掘之,入地五尺,如人体状。掘去之后,呼声遂绝。时晋王广阴有夺宗之计,谄事权要,上君也,党与也,言朋党比而谮。太子竟见废。隋室因此而乱。(原缺出处。陈校本作出《宣室志》。今见《隋书·五行志》)

【译文】

隋文帝时,上党有个人的宅子后边,每天夜里都有人的呼叫声。找还找不到。离宅子一里的地方,有一棵人参。挖它,挖了五尺,才看清它长的是人体形状。把它挖掉之后,呼叫声便再也没有了。当时晋王杨广暗中有夺权篡位之心,他巴结讨好权贵要人,勾结朋党,造谣诬陷,终于使太子被废。隋朝王室因此而乱。

----------------------------------------

田登娘

陕州西北白径岭上逻村,村之田氏尝穿井,得一根大如臂。节中粗皮若茯苓,香气似术。其家奉释,有像设数十,遂置于像前。田氏女名登娘,十六七,有容质。其父常令供香火焉。经岁余,女尝日见一少年出入佛堂中,白衣蹑屐。女遂私之。精神举止,有异于常矣。其物根每岁至春萌芽。其女有妊,乃具白于母。母疑其怪。尝有衲僧过门,其家因留之供养。僧将入佛宇,辄为物拒之。一日,女随母他出,僧入佛堂。门才启,有一鸽拂僧飞去。其夕,女不复见其怪,视其根,亦成朽蠹。女娠才七月,产物三节,其形如象前根也。田氏并火焚之,其怪亦绝。旧说枸杞茯苓人参术形有异,服之获上寿。或不荤血,不色欲,遇之必能降真为地仙矣。田氏非冀,故见怪而去之。宜乎!(出《酉阳杂俎》)

【译文】

陕州西北白径岭上逻村,村中有一家姓田的。有一次姓田的挖井,挖出来一块手臂粗细的什么植物的根。根的节中粗皮像茯苓,它的香气像术。田家信奉佛教,家中设有几十个佛像。所以他们就把这块根放在佛像前。田氏有个女儿叫登娘,今年十六七岁,有几分姿色。她父亲常让她供香火。一年多以后。登娘发现有一个年轻人出入佛堂中,身穿白衣脚穿木鞋。一来二去,登娘就和他私通了。既然私通,精神举止便和平常不同了。那块木根每到春天都发芽。田登娘怀孕了,就全都告诉了母亲。母亲怀疑那怪物。有一天一位僧人门前路过,田家就留僧人住下。僧人将要进入佛堂的时候,总有什么东西阻止他。有一天,田登娘跟母亲出去了,僧人进到佛堂。门刚打开,有一只鸽子轻轻掠过僧人身边飞去。那天晚上,田登娘没再见到那怪物。看那块根,也变成朽烂虫咬的木头了。田登娘怀孕七个月,产下三节东西,那形状就像佛像前的那块根。田氏把它烧掉,那怪也就没有了。旧话说枸杞、茯苓、人参、术,形各有异,但是服用这些东西都可以长寿。有的说不吃荤腥,不近女色,遇上这样的好药就能成为地仙。田氏没有这样的奢望,所以发现了怪物就除掉它。应该如此啊!

----------------------------------------

赵生

天宝中,有赵生者,其先以文学显。生兄弟数人,俱以进士明经入仕。独生性鲁钝,虽读书,然不能分句详义。由是年壮尚不得为郡贡。常与兄弟友生会宴,盈座朱绿相接,独生白衣,甚为不乐。及酒酣,或靳之,生益惭且怒。后一日,弃其家遁去,隐晋阳山,葺茅为舍。生有书百余编,笈而至山中,昼习夜息,虽寒热切肌(“肌”原作“饥”。据明抄本、陈校本改),食粟袭紵,不惮劳苦。而生蒙懵,力愈勤而功愈少。生愈恚怒。终不易其志。后旬余,有翁衣褐来造之,因谓生曰:“吾子居深山中,读古人书,岂有志于禄仕乎?虽然,学愈久而卒不能分句详议,何蔽滞之甚邪!”生谢曰:“仆不敏,自度老且无用,故入深山,读书自悦。虽不能达其精微,然必欲死于志业,不辱先人。又何及于禄仕也?”翁曰:“吾子之志甚坚。老夫虽无术能有补于郎君,但幸一谒我耳。”因徵其所止。翁曰:“吾段氏子,家于山西大木之下。”言讫,忽亡所见。生怪之,以为妖。遂径往山西寻其迹,果有段树蕃茂。生曰:“岂非段氏子乎?”因持锸发其下,得人参长尺余,甚肖所遇翁之貌。生曰:“吾闻人参能为怪者,可愈疾。”遂瀹而食之。自是醒然明悟,目所览书,尽能穷奥。后岁余,以明经及第。历官数任而卒。(出《宣室志》)

【译文】

天宝年中,有一个姓赵的读书人,他的先人凭文学显贵一时。他兄弟几人,都以进士或明经资格进入仕途。只有这位赵生愚鲁,虽然读书,却不能分开句子,理解含义。因此岁数不小了也不能得到郡守的推荐。有一回他与哥哥弟弟们的朋友一起吃饭,满座红衣绿袍相连,只有他赵生是白衣,他非常不快。等到酒酣,有的人嘲笑他,他便更加惭愧愤怒。一天之后,他撇弃家园隐遁而去,住进晋阳山中。房屋是用茅草盖的。他把一百多编书用箱子运进山来,白天读书,黑夜休息,虽然寒热侵袭,吃的是粗粮,穿的是麻衣,但他不怕劳苦。然而这位赵生生性愚鲁,用力越勤功效越少。他更加愤怒,始终不动摇自己的意志。十几天后,有一个穿短褐衣服的老头来拜访他。老头说:“你隐居深山之中,读古人之书,难道有志于高官厚禄吗?即使这样,学的时间越长而到底也不能分句晓义,是多么不明智不灵活呀!”赵生表示感谢,说:“在下不聪敏,自己估计老了将无用,所以来到深山,读书自悦。尽管不能通晓它的精深微妙之处,但是我一定要死在我想干的事业上,不给先人带来耻辱。又怎能说到官和禄上去呢?”老头说:“你的意志特别坚定。老夫我虽然没有什么仙术异能帮助你,只希望你到我那去一趟。”于是赵生问老头在什么地方住。老头说:“我是段氏之子,家在山西大树底下。”老头说完这话,忽然就不见了。赵生奇怪,以为是妖精,就径直到山西去寻找他的踪迹。果然有棵繁茂的椴树。赵生想:“这就是段氏之子吗?”于是拿来铁锹挖那树下,挖到一棵一尺多长的人参。这人参特别象他见过的那个老头。赵生想:“我听说能变成妖怪的人参,可以治病。”于是就把人参煮着吃了。从此以后他头脑清醒,聪明颖悟,凡是看过的书,都能通晓其中奥妙。一年之后,考中“明经”科,做了好几任官才死。

----------------------------------------

菌怪

郭元振

郭元振尝山居。中夜,有人面如盘,瞬目出于灯下。元振了无惧色。徐染翰题其颊曰:“久戍人偏老,长征马不肥。”元振之警句也。题毕吟之,其物遂灭。久之,元振随樵闲步,见巨木上有白耳,大如数斗,所题句在焉。(出《酉阳杂俎》)

【译文】

郭元振有一回住在山里,到了半夜,有一个脸如圆盘的人眨着眼睛出现在灯下。郭元振一点也没害怕,慢慢地拿起笔蘸了墨,在那人的面颊上写道:“久戍人偏老,长征马不肥。”这是郭元振的警句。写完读了一遍,那人就没了。后来,郭元振跟着打柴的随便走走,发现一棵大树上有白木耳,有几斗那么大,那上面有他题写的那两句诗。

----------------------------------------

宣平坊官人

京宣平坊,有官人夜归。入曲,有卖油者张帽驮桶,不避道。导者搏之,头随而落,遂遽入一大宅门。官人异之,随入至一大槐树下,遂灭。因告其家。其家即掘之。深数尺,并树枯根,下有大蛤蟆如叠。挟二笔錔。树溜津满其中也。及有巨白菌如殿门浮沤钉。其盖已落。蛤蟆乃驴也,笔錔乃油桶也,菌则其人矣。里人有买其油者月余,怪其油好而贱。及怪发,食者悉病呕。(出《酉阳杂俎》)

【译文】

京中宣平坊,有一位官人夜里归来。走进曲斜僻静之处,见有一个卖油的,戴着草帽,用驴驮着油桶,不避开道路。官人的导者上去打他,他的头应声而落,其余部分以及驴和油桶迅速地跑进一个大宅院的门里。官人觉得奇怪,就跟了进去,只见那人和驴跑到一棵大槐树下便不见了。于是官人告诉了这家的主人。这家主人立即命人发掘。挖到几尺深,见树的枯根下有一只大蛤蟆。蛤蟆很恐惧的样子。蛤蟆的两边有两只笔套。笔帽里流满了树的津液,还有一个挺大的白菌就像殿门上的浮沤钉,那盖已经落了。蛤蟆就是驴。笔帽就是油桶。菌就是那个卖油的人了。乡里人有的一个月前就买了他的油,奇怪他的油为什么质量好价钱便宜。等到这事发生,吃过那油的全都呕吐起来。

----------------------------------------

豫章人

豫章人好食蕈。有黄姑蕈者尤为美味。有民家治舍,烹此蕈以食工人。工人有登屋施瓦者,下视无人,唯釜煮物,以盆覆之。俄有小儿裸身绕釜而走,倏忽没于釜中。顷之,主人设(“设”原作“说”,据明抄本、陈校本改)蕈,工独不食,亦不言。既暮,食蕈者皆卒。(出《稽神录》)

【译文】

豫章人喜欢吃蕈。有一种黄姑蕈更是味道鲜美。有一家盖房子,煮这种蕈招待帮着盖房的工人们。有一个工人在房上瓦瓦。向下看见地上无人,只有一口锅正在煮着什么东西,用盆盖着。片刻之间,有一个光着身子的小男孩绕着那锅跑,倏地就在锅里消失了。不多时,主人把煮好的蕈摆到餐桌上,只有那个瓦瓦的工人不吃,也不说。到了天黑,吃蕈的人全死了。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