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上一章

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

潘尊师 李贺 张及甫 郑册 陈惠虚 温京兆

--------------------------------------------

潘尊师

嵩山道士潘尊师名法正,盖高道者也。唐开元中,谓弟子司马炼师曰:“陶弘景为嵩山伯,于今百年矣。顷自上帝求替,帝令举所知以代。弘景举余,文籍已定,吾行不得久住人间矣。”不数日,乃尸解而去。其后登封县嵩阳观西,有龙湫,居人张辿者,以阴器于湫上洗濯,俄为人所摄。行可数里,至一甲第,门前悉是群龙。入门十余步,有大厅事,见法正当厅而坐。手持朱笔理书,问辿曰:“汝是观侧人,亦识我否?”曰:“识,是潘尊师。”法正问辿:“何以污群龙室?”辿载拜谢罪。又问:“汝识司马道士否?”辿曰:“识之。”法正云:“今放汝还。”遂持几上白羽扇,谓辿曰:“为我寄司马道士,何不来而恋世间乐耶?”使人送辿出水上,辿见其尸卧在岸上,心恶之,奄然如梦,遂活。司马道士见羽扇,悲涕曰:“此吾师平素所执,亡时以置棺中;今君持来,明吾师见在不虚也。”乃深入山,数年而卒。(出《广异记》)

【译文】

嵩山道士潘尊师,名字叫法正,是一个道术高超的人。唐开元年间,潘尊师对第子司马炼师说:“陶弘景是嵩山的首领,到现在一百年了。不久前自己向上帝请求派别人替换他。上帝让他推荐他所知道的合适的人来代替他。陶弘景推荐了我,名册已经定下来了。我将不能够久住人间了。不几天,就尸体分解离开人世了。”那以后,在登封县嵩阳观西边,有一个水池,名叫“龙湫”附近有一个居民张辿因为在龙湫上洗濯阴器,顷刻被人摄去,走了大约几里,到一处贵显的宅第,门前全是群龙。进门十多步,有一个大厅堂,看见法正当厅坐着,手拿着丹砂红笔整理文书。他问张辿说:“你是观旁边的人,也认识我吗?”张辿说:“认识,是潘尊师。”法正问张辿说:“你因为什么玷污群龙室?”张辿再三揖拜表示谢罪。法正又问张辿:“你认识司马道士不?”张辿说:“认识他。”法正说:“现在放你回去。”于是拿起几上的白羽扇,对张辿说:“替我寄给司马道士,问他为什么不来,却留恋人间的乐趣。”法正派人把张辿送出水面。张辿看见他的尸体卧在岸的,心里厌恶他。觉得象梦一样,于是就活了。司马道看见羽扇,悲涕说:“这是我师平常手里拿的,死的时候把它放在棺中了,现在你把它拿来,证明我师现在还在,不是虚假的。”从此以后,司马道士就进入深山,几年后死了。

--------------------------------------------

李贺

陇西李贺字长吉,唐郑王之孙。稚而能文,尤善乐府词句,意新语丽。当时工于词者,莫敢与贺齿,由是名闻天下。以父名晋肃。子故不得举进士。卒于太常官,年二十四。其先夫人郑氏,念其子深,及贺卒,夫人哀不自解。一夕梦贺来,如平生时,白夫人曰:“某幸得为夫人子,而夫人念某且深,故从小奉亲命,能诗书,为文章,所以然者,非止求一位而自饰也;且欲大门族,上报夫人恩。岂期一日死,不得奉晨夕之养,得非天哉!然某虽死,非死也,乃上帝命。”夫人讯其事。贺曰:“上帝神仙之居也,近者迁都于月圃,构新宫,命曰‘白瑶’,以某荣于词,故召某与文士数辈,共为新宫记。帝又作凝虚殿,使某辈篡乐章。今为神仙中人,甚乐,愿夫人无以为念。”既而告去。夫人寤,甚异其梦。自是哀少解。(出《宣室志》)

【译文】

陇西李贺,表字长吉,是唐朝郑王的孙子。李贺绝顶聪明,幼小的时候就能写文章。尤其善长于乐府诗词。他的乐府诗词,内容新颖,语言华丽。当时擅于诗词的人,没有敢和李贺并列相比的,因此,李贺闻名全国。因为父亲名字晋肃,儿子因此不能考举进士。死于太常官,年龄只有二十四岁。他的先夫人郑氏,非常惦念他的儿子,等到李贺死了,夫人非常悲伤,自己不能排解。一天晚上,梦见李贺来了,象平常活着的时候一样。告诉夫人说:“我很幸运能够成为夫人的儿子,夫人十分惦念我。所以从小遵从父母的命令,能够读书写诗作文章。所以这样,不只是为了求得一个官位来自我修饰,并且要满足大家族的愿望,上报夫人的恩惠。哪里料到一天死去,不能够奉陪双亲,晨夕供养呢?岂不是天命吗?但是,我虽然死了,其实不是死,是上帝的命令。”夫人讯问是怎么回事。李贺说。“上帝神仙的住处,最近迁都到月圃,构造新的宫殿,命名叫作‘白瑶’。因为我辞藻华丽、丰富,所以召见我和文士多人。共同作《新宫记》。上帝又作凝虚殿,派我们编纂大型套曲。现在我是神仙中人,很快乐,希望夫人不要为我惦念不已。”说完了,就告辞离开了。夫人醒过来,很奇怪她做的梦。从这以后,悲伤稍有排解。

--------------------------------------------

张及甫

唐元和中,青州属县,有张及甫、陈幼霞同居为学。一夜俱梦至一处,见道士数人,令及甫等书碑,题云:“苍龙溪主欧阳某撰太皇真诀。”字作篆文,稍异于常。及甫等记得四句云云:“昔乘鱼车,今履瑞云。躅空仰途,绮错轮囷。”后题云:“五云书阁吏陈幼霞、张及甫。”至晓,二人共言,悉同。(出《逸史》)

【译文】

唐朝元和年间,青州的属县,有张及甫和陈幼霞住在一起做学问。一天夜里都梦见到一个地方,看见有道士几个人,让张及甫等写碑文。题云:“苍龙溪主欧阳某撰太皇真诀。”字是作的篆文,稍微有些不同于平常。张及甫等人记得有四句说:“过去乘坐鱼车,现在脚踩瑞云。足迹在空中抬头看道路,罗绮交错屈曲高大。”后边题云:“五云书阁吏陈幼霞、张及甫。到早晨,二人共同说此事,全都相同。

--------------------------------------------

郑册

温州刺史郑册,好黄老之术,常密为之。因疾,自见女仙三百余人。云:“迎公。”乃命设馔,焚香礼拜。又邀兄冉,同于空中礼拜。少顷,命烛五炬引。兄冉与左右人皆无所见。明日天明。又阳(明抄本“阳”作“阥”,按“阥”即“阴”字。)官来催曰:“员外禄运见终,今请速登驾。”又命酒果祭之,云:“员外授职,六月朔视事,至午时当奉迎。”先是,公与天台道士金柔为方外之友。至其日食时,造省公。公说前事。即与柔共入净堂中礼拜。又曰:“受牒身一道。”公空中引手接之。又自开封,以右手点笔空押之,自书六字。谓使者曰:“以有前约,的不逾时。”便言时至,揖金柔向按,不令闭却四门。又催家人阿鹿下饭。先令作蒸饼。犹热。唯六七牒脯及酒而已。遣兄冉出外。家人排床七只。云:“六押衙来迎矣。”公命坐,如再三辞让之状。公跪拜再三,便低头不起。家人走报兄冉及室人。少时而逝,形体柔软,颜色不改。按《真诰》云,其有阴德及好道信仙者,此例品格盖多。睹郑公潜化之迹,虚无之位,其昭昭乎。(出《原化记》)

【译文】

温州刺史郑册,喜好黄老的法术,经常秘密地作这种法术。于是得病了,他自己看见有三百多女仙,都说迎接郑公。郑册就命令摆设食物,焚香大礼参拜。又邀请他的兄长郑冉,一同向空中大礼参拜。过了一会儿,又命令点燃五个火把引路。他的兄长郑冉和他手下的人都什么也没看见。第二天,天亮了,郑册又看见阳官来催促说:“员外的禄运已经没有了,现在请员外快一点上车。”郑册又命令用酒和果品祭祀,还说:“员外受职,六月初一就职治事,到午时应当事奉迎接。”在这之前,郑册和天台山道士金柔成为世外的朋友。到那天上午八九点钟,到郑册那去看他。郑册述说了以前的事,之后就和金柔一起进入净堂中大礼参拜。又说:“授予凭证公文一道。”郑册伸出手去向空中接,然后又自己打开,用右手点笔在空中签字画押,自己写了六个字,对使者说:“因为有前约,确实不能超过时辰。”说完就说时辰到了,揖请金柔向着各方巡视,不让关闭四门。又催家人阿鹿做饭,先让作蒸饼,还热。只有六七碟干肉、干果和酒而已。让他的兄长郑冉到外面去,让家人排摆七张床。并说:“六押衙来迎接了。”郑册让坐,象再三推辞谦让的样子。郑册再三跪拜,之后就低下头去再不抬起来了。家人跑着去报告他的兄长郑冉和家里人。不长时间就死了,但身体柔软,脸色不改。按照《真诰》上说,那些有阴德和好道信仙的人,这类情况很多。看郑册公潜化的踪迹,虚无的方位,那不是非常的明显吗?

--------------------------------------------

陈惠虚

陈惠虚者,江东人也。为僧,居天台国清寺。曾与同侣游山,戏过石桥。水峻苔滑,悬流万仞,下不见底。众皆股栗不行,惠虚独超然而过。径上石壁,至夕不回,群侣皆舍去。惠虚至石壁外,微有小径,稍稍平阔。遂及宫阙。花卉万丛,不可目识。台阁连云十里许。见其门题额曰会真府,左门额曰金庭宫,右额曰桐柏,三门相向鼎峙,皆有金楼玉窗,高百丈。入其右内之西,又一高楼,黄门,题曰右弼宫,周顾数千间,屈曲相通。瑶阶玉陛,流渠激水,处处华丽。殆欲忘归。而了无人迹。又入一院,见青童五六人,相顾笑语而去。再三问之。应曰:“汝问张老。”须臾回顾,见一叟挟杖持花而来。讶曰:“汝凡俗人,何忽至此?”惠虚曰:“常闻过石桥即有罗汉寺,人世时闻钟声。故来寻访,干僧幸会,得至此境。不知罗汉何在?”张老曰:“此真仙之福庭,天帝之下府,号曰金庭不死之乡,养真之灵境。周回百六十里。神仙右弼桐柏上真王君主之。列仙三千人,仙王力士,天童玉女。各万人。为小都会之所。太上一年三降此宫,校定天下学道之人功行品第。神仙所都,非罗汉之所也。王君者,周灵王之子。瑶丘先生之弟子。位为上真矣。”惠虚曰:“神仙可学之否?”张老曰:“积功累德,肉身升天,在于立志坚久耳。汝得见此福庭,亦是有可学之望也。”又问曰:“学仙以何门而入?”张老曰:“内以保神炼气,外以服饵丹华,变化为仙,神丹之力也。汝不可久住。上真适游东海,骑卫若还,恐有咨责。”因引之使出门,行十余步,已在国清矣。惠虚自此慕道,好丹石,虽衣弊履穿,不以为陋。闻有炉火方术之士,不远而诣之。丹石所费,固亦多矣。晚居终南山捧日寺。年渐衰老,其心愈切,寝疾月余,羸惫且甚。一旦暴雨后,有老叟负药囊入寺,大呼曰:“卖大还丹!”绕廊数回。众僧皆笑之,乃指病僧惠虚之门,谓老叟曰:“此叟颇好还丹,售之可也。”老叟欣然诣之。惠虚曰:“还丹知是灵药,一剂几钱?”叟曰:“随力可致耳。”惠虚曰:“老病,沉困床枕月余。昨僧次到,自行不得,托邻僧代斋。得貥钱少许,可致药否?”叟取其钱,而留药数丸,教其所服之法。惠虚便吞之。老叟乃去。众僧相率来问。言已买得还丹,吞服之矣。顷间,久疾都愈,遥止众僧曰:“勿前,觉有臭,吾疾愈矣,但要新衣一两事耳。”跳身起床,势若飞跃。众惊叹之。有新衣与之者,取而着焉。忽飞殿上,从容久之,挥手相别,冉冉升天而去。时大中十二年戊寅岁。是年归桐柏观,与道流话得道之由。云:“今在桐柏宫中,卖药老叟,将是张老耳。”言讫隐去。(出《仙传拾遗》)

【译文】

陈惠虚,是江东人。做僧人,居住在天台山国清寺。曾经和同伴游山,闹着要过石桥。石桥水峻苔滑,悬流万仞,深不见底。众人看见都吓得大腿打颤,没人敢走。独有惠虚很轻松地就过去了,取道上了石壁,到晚上也没有回来,和他一起游山的那些同伴只好舍弃他离去了。陈惠虚到石壁外面,发现有不太明显的小路,往前走逐渐地平坦和宽阔,终于到了宫殿处。那里花卉众多,繁杂,数不胜数;楼台殿阁连绵不断,大约有十多里。陈惠虚看见那正门上题写的牌匾叫作;“会真府”。左门的牌匾叫做:“金庭宫”。右门的牌匾上叫做:“桐柏”。三门相向如鼎足并峙,都有金漆门楼洁白窗子,高百余丈。进入那右门,门内的西边,又有一座高楼,黄门,题写的牌匾叫做:“右弼宫”。向周围看了看,有房子几千间,由弯弯曲曲的甬道相连,台阶都是由玉石砌成的,水道里清流激湍,处处美丽而有光彩,几乎就要让人流连忘返了,但是,没有一点人的踪迹。又进了一座院子,看见有五六个青衣童子,相互看了看,边笑边说就离开了。陈惠虚再三问他们,他们答应说:“你去问张老。”一会儿,陈惠虚回过头来看,看见一个老头儿挟着拐杖拿着花走过来,这就是青衣童子说的张老。张老惊讶地说:“你是凡间俗人,怎么忽然到这里来了?”陈惠虚说:“经常听说过了石桥就有罗汉寺,在人世时常听到这里的钟声,所以来寻访,冒犯僧人,有幸相会,能够到这地方来,不知道罗汉在什么地方?”张老说:“这地方是真仙的幸福宫庭,天帝的下方府第,号称‘金庭不死之乡’。是修养本性的好地方,周围一百六十里。神仙右弼桐柏上真王君主宰这地方,这里列仙有三千人,仙王力士、童男玉女,各有一万人,是小都市的处所。太上在一年中三次降临此宫,校定全天下学道的人的功德品行的等级。这里是神仙的住所,不是罗汉的住所。王君,是周灵王的儿子,瑶丘先生的弟子,仙位是‘上真’了。”陈惠虚说:“神仙可以学吗?”张老说:“积累功德,肉身升天,在于志向坚定持久罢了,你能够见到这幸福宫庭,也是有可以学的希望的。”陈惠虚又问说:“学仙从什么地方入门?”张老说;“内靠保神炼气,外靠服吃丹药。变化成仙,是神丹的力量。你不可以在这长时间停留,上真恰好游东海,假如车骑卫队回来,上真遇见了,恐怕要有询问责备的。”说完,就领着他,让他出门。走了十多步,已经在国清寺了。陈惠虚从这以后敬仰道术,爱好丹砂,虽然衣服损坏,鞋也破漏,但他不把这看做丑。只要听说有炉火炼丹采药的道士,就不怕路远,到他那去,丹砂的费用,那也就多了。晚年居住终南山捧日寺,年龄渐大身体也衰老了,但他的心情更迫切了。他有病卧床一个多月,瘦弱疲惫更厉害了。一天,暴雨之后,有一个老头儿背着药囊进到寺里来,大声呼叫说:“卖大还丹!”绕着走廊转了几回。众和尚都笑他,就指着有病的和尚陈惠虚的门,对老头儿说:“这个老头儿很爱好还丹,可以卖给他。”卖药的老头儿高兴地到陈惠虚那去。陈惠虚说:“还丹,我知道这是好药,一剂多少钱?”老头儿说:“随你的能力办吧,表示一下就可以了。”陈惠虚说:“我老了,又有病,在床上困了一个多月,昨天僧次到了,我自己行动不得,托邻近的和尚代斋,得到一点儿衬钱,可以买到药吗?”老头儿拿了他的钱,就留下了几丸药,教给他服用的方法。陈惠虚就把药吞服了,老头儿才离开。众和尚一个接着一个来问,陈惠虚说已经买了还丹,把它吞服下去了。一会儿,很长时间的病都好了。陈惠虚在远处阻止众和尚说:“不要往前来,觉得有臭味,我的病好了,但是,要用一二件新的衣服。”说完,跳身起床,架势好像飞跃,众和尚对他无不惊讶赞叹,有给他新衣服的,他拿过来穿上,忽然飞到殿堂的上面,但是,举止行动很舒缓,挥手向众和尚告别,冉冉升天离开。当时是唐朝大中十二年戊寅年,这年回桐柏观,和道士说获得道术的缘由。还说:“现在桐柏宫中,卖药的老头儿,就是张老呀!”说完,隐去了。

--------------------------------------------

温京兆

温璋,唐咸通壬辰尹正天府。性黩货,敢杀。人亦畏其严残不犯。由是治有能名。旧制,京兆尹之出,静通衢,闭里门,有笑其前道者,立杖杀之。是秋,温公出自天街,将南抵五门。呵喝风生。有黄冠老而且伛,弊衣曳杖,将横绝其间。驺人呵不能止。温公命捽来,笞背二十。振袖而去,若无苦者。温异之,呼老街吏,令潜而觇之,有何言。复命黄冠扣之,既而迹之。迨暮过兰陵里,南入小巷,中有衡门,止处也。吏随入关。有黄冠数人出谒甚谨,且曰:“真君何迟也?”答曰:“为凶人所辱。可具汤水。”黄冠前引,双鬟青童从而入,吏亦随之。过数门,堂宇华丽,修竹夹道,拟王公之甲第。未及庭,真君顾曰:“何得有俗物气。”黄冠争出索之。吏无所隐,乃为所录,见真君。吏叩头拜伏,具述温意。真君盛怒曰:“酷吏不知祸将覆族,死且将至,犹敢肆毒于人。罪在无赦!”叱街吏令去。吏拜谢了,趋出。遂走诣府,请见温,时则深夜矣。温闻吏至,惊起,于便室召之。吏悉陈所见。温大嗟惋。明日将暮,召吏引之。街鼓既绝,温微服,与吏同诣黄冠所居。至明,吏款扉。应门者问谁。曰:“京兆温尚书来谒真君。”既辟重闺,吏先入拜。仍白曰:“京兆君温璋。”温趋入拜。真君踞坐堂上,戴远游冠,衣九霞之衣,色貌甚峻。温伏而叙曰:“某任惣浩穰,权唯震肃;若稍畏懦,则损威声。昨日不谓凌迫大仙,自贻罪戾,故来首服,幸赐矜哀。”真君责曰:“君忍杀立名,专利不厌。祸将行及,犹逞凶威。”温拜首求哀者数四,而真君终蓄怒不许。少顷,有黄冠自东序来,拱立于真君侧,乃跪启曰:尹虽得罪,亦天子亚卿;况真君洞其职所统,宜少降礼。”言讫,真君令黄冠揖温升堂,别设小榻,令坐。命酒数行,而真君怒色不解。黄冠复答曰:“尹之忤犯,弘宥诚难;然则真君变服尘游,俗士焉识。白龙鱼服,见困豫且。审思之。”真君悄然。良久曰:“恕尔家族。此间亦非淹久之所。”温遂起,于庭中拜谢而去,与街吏疾行至府,动晓钟矣。虽语亲近,亦秘不令言。明年同昌主薨,懿皇伤念不已,忿药石之不徵也。医韩宗绍等四家诏府穷竟,将诛之。而温鬻狱缓刑,纳宗绍等金带及余货,凡数千万,事觉,饮鸩而死。(出《三水小牍》)

【译文】

温璋,唐朝咸通壬辰年任正天府府尹。温璋的性格特点,是贪污财物,敢于杀害人。人们也畏惧他的严厉、残酷,不敢犯罪,由于这样,他获得了治理有才能的名声。旧的制度规定,京兆尹外出,要清扫四通八达的大道,要关闭乡里的门。如果有在他前进的道路上喧哗大笑的人,立即用棍棒打死。这年秋天,温公从天街出来,将要到达南面五门去,一路衙役大声呵斥,犹如行雨生风。有一个戴黄色帽子的人,年老并且驼背,穿着破衣服,拖拉着拐杖,将要从他们中间横穿过去,骑马的侍从大声喝斥,不能阻止。温公命令手下人把他揪来,往背上打了二十竹板。黄冠老人挥动衣服袖子走了,好像没有一点苦楚。温公感到很奇怪,就呼唤来老的街巷小吏,让他偷偷地侦察,听黄冠老人说什么。又命街巷小吏头上扣上黄帽子,完了,就跟着他的踪迹,到日落时,过兰陵里,向南入小胡同,中间有衡门,这是黄冠老人居住的地方。小吏跟随着进了门。这时有几个戴黄帽子的人出来,很谨慎地拜见黄冠老人,并且说:“真君怎么晚了呢?”真君回答说:“被凶恶的人侮辱了,可以准备一些热水。”戴黄帽子的人在前引路,双鬟青衣童子也跟随在黄冠老人后面进去,街巷小吏也跟着进去。过了几道门,里面屋宇美丽而有光彩,修长的青竹夹路,仿佛王公大臣的住宅。还没走到庭院,真君回过头来说:“怎么会有俗物的气味?”戴黄帽子的人竞出来搜索,街巷小吏没有地方隐藏,就被他们逮住了。见到真君,街巷小吏,一五一十地述说了温璋的意思。真君大怒说:“这个残酷的官吏,不知道祸患将要使他的家族覆灭,他的死期马上就要到了,还敢放肆地毒害人,罪在不赦!”真君大声呵斥街巷小吏,让他离开。街巷小吏拜谢完了,小步快走出了门,就跑到正天府去,请求见温公。当时是深夜了,温公听说街巷小吏到来了,受到惊扰,急忙起了床,在便室召见了他,街巷小吏详尽地叙述了他所见到的一切,温公大声嗟叹惋惜。第二天将要天黑的时候,温公招呼来街巷小吏引路,街上的更鼓声已经没有了。温公穿着平民的衣服,和街巷小吏一起到黄冠老人居住的地方去。看得十分清楚了,街巷小吏叩门。答应来开门的人问是谁。回答说:“京兆温尚书来拜见真君。”不久,打开层层小门,街巷小吏先进去拜见,重复地向真君说:“京兆君温璋求见。”温公小步快进去拜见。真君踞傲坐在大堂上,戴着远游冠,穿着九霞衣,脸色容貌很严峻。温公伏在地上叙述说:“我的责任是统领众多的人口,使用权力只是震慑地方严肃纲纪,如果稍有恐惧懦弱,就会损害声威。昨天没想到凌辱迫害了大仙,自己留下罪过,所以来自首承当罪责,希望赏赐怜悯,给予同情。”真君斥责说:“你凭残忍杀戮树立名声,独占利益不满足,大祸将要到了,还逞凶威。”温公再三再四地叩头哀求,然而真君始终是满含怒气不答应。一会儿,有一个戴黄帽子的人从东屋来,拱手立在真君的旁边,又跪下启奏说:“正天府府尹虽然获罪,亦是天子的高级官员,何况真君洞府还是在他的职务所管辖之内,应当稍微降低身分,给予礼遇。”说完,真君让戴黄帽子的人揖请温公上大堂,另外设置一个小的窄而低的床,让他坐,命令斟酒几巡。但是真君的怒气不化解。戴黄帽子的人又对真君说:“正天府府尹的忤逆冒犯之罪很大,想宽恕,那实在很难,然而,真君变化服装在尘世中游览,凡俗士人怎么能认识?从前白龙不清冷之渊,化为鱼,尚且被渔人豫且射中眼睛,遭受困苦。请慎重思考。”真君悄悄地思索,过了好久,真君说:“饶恕你的家族。这里也不是你长久停留的地方。”温公于是起身,在庭院中拜谢真君后就离开了,和街巷小吏急速走到府衙,这时天亮的钟声响了。虽说亲近之人,也保守秘密不让说。第二年,同昌公主薨。懿皇感伤怀念不已,怨恨药石的不应验,医师韩宗绍等四家,诏令正天府追究到底,将要杀他们。但是温璋卖狱缓刑。温璋接受韩宗绍等人的金带和其它贿赂,总共有几千万。此事被发觉,温璋喝毒酒死了。

太平广记
李昉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卷第九十 异僧四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卷第一百 释证二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卷第一百十 报应九(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卷第一百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卷第一百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卷第一百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卷第一百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卷第一百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 文章三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乐一卷第二百四 乐二卷第二百五 乐三卷第二百六 书一卷第二百七 书二卷第二百八 书三卷第二百九 书四卷第二百十 画一卷第二百十一 画二卷第二百十二 画三卷第二百十三 画四卷第二百十四 画五卷第二百十五 算术卷第二百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卷第二百十九 医二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卷第三百 神十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卷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卷第三百一十九 鬼四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卷第四百 宝一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卷第四百二 宝三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卷第四百七十 水族七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第四百七十七 昆虫五第四百七十八 昆虫六第四百七十九 昆虫七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卷第四百八十一 蛮夷二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