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
上一章

志第一 天象一之一

夫在天成象,圣人是观,日月五星,象之著者,变常舛度,征咎随焉。然则明晦晕蚀,疾余犯守,飞流欻起,彗孛不恆,或皇灵降临,示谴以戒下,或王化有亏,感达於天路。《易》称“天垂象,见吉凶”,“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书》曰“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是故有国有家者之所祗畏也。百王兴废之验,万国祸福之来,兆勤虽微,冈不必至,著於前载,不可得而备举也。班史以日晕五星之属列《天文志》,薄蚀彗孛之比入《五行说》。七曜一也,而分为二《志》,故陆机云学者所疑也。今以在天诸异咸入天象,其应征符合,随而条载,无所显验则阙之云。

太祖天兴五年八月,天鸣。

六年九月,天鸣。

皇始二年十月壬辰,日晕,有佩璚。占曰“兵起”。天兴元年九月,乌丸张超收合亡命,众党三千余家,据渤海之南皮,自号征东大将军、乌丸王,钞掠诸郡。诏将军庚岳讨之。

天兴三年六月庚辰朔,日有蚀之。占曰“外国侵,土地分”。五年五月,姚兴遣其弟义阳公平率众四万来侵平阳,乾壁为平所陷。

六年四月癸巳朔,日有蚀之。占曰“兵稍出”。十月,太祖诏将军伊谓率骑二万北袭高车,大破之。

天赐五年七月戊戌朔,日有蚀之。占曰“后死”。六年七月,夫人刘氏薨,后谥为宣穆皇后。

太宗神瑞二年八月庚辰晦,日有蚀之。

世祖始光四年六月癸卯朔,是有蚀之。占曰“诸侯非其人”。神?元年二月,司空奚斤、监军侍御史安颉讨赫连昌,擒之於安定。其余众立昌弟定为主,走还平凉,斤追之,为定所擒。将军丘堆弃甲与守将高凉王礼东走蒲坂,世祖怒,斩堆。

神?元年十一月乙未朔,日有蚀之。

太延元年正月己未朔,日有蚀之。

四年十一月丁卯朔,日有蚀之。

太平真君元年四月戊午朔,日有蚀之。

三年八月甲戌晦,日有蚀之。

六年六月戊子朔,日有蚀之。占曰“有九族夷灭”。七年正月戊辰,世祖车驾次东雍州。庚午,围薛永宗营垒。永宗出战,大败,六军乘之,永宗众溃,斩永宗,男女无少长皆赴汾水而死。

七年六月癸未朔,日有蚀之。占曰“不臣欲杀”。八年三月,河西王沮渠牧犍谋反,伏诛。

十年夏四月丙申朔,日有蚀之。

六月庚寅朔,日有蚀之。占曰“将相诛”。十一年六月已亥,诛司徒崔浩。

十一年十二月辛未,日南北有珥。

斑宗兴安元年十一月己卯,日出赤如血。

二年三月,日晕。

兴光元年七月丙申朔,日有蚀之。

和平元年九月庚申朔,日有蚀之。

三年二月壬子朔,日有蚀之。占曰“有白衣之会”。六年五月癸卯,高宗崩。

显祖皇兴元年十月己卯朔,日有蚀之。

二年四月丙子朔,日有蚀之。占曰“将诛”。四年十月,诛济南王慕容白曜。

十月癸酉朔,日有蚀之。占曰“尊后有忧”。三年,夫人李氏薨,后谥思皇后。

三年十月丁酉朔,日有蚀之。

斑祖延兴元年十二月癸卯,日有蚀之。占曰“有兵”。二年正月乙卯,统万镇胡民相率北叛,遣宁南将军、交阯公韩拔等灭之。

三年十二月癸卯朔,日有蚀之。

四年正月癸酉朔,日有蚀之。占曰“有崩主,天下改服。有大臣死”。五年十二月己丑,征北大将军城阳王寿薨。六年六月辛未,显祖崩。

七月丙寅,日有背珥。

五年正月丁酉,白虹贯日,直珥一。

承明元年三月辛卯,日晕五重,有二珥。

太和元年冬十月辛亥朔,日有蚀之。

二年正月辛亥,日晕,东西有珥。

二月乙酉晦,日有蚀之。占曰“有欲反者,近三月,远三年”。四年正月癸卯,洮阳羌叛,枹罕镇将讨平之。

九月乙巳朔,日有蚀之。占曰:“东邦发兵”。四年十月丁未,兰陵民桓富杀其县令,与昌虑桓和北连太山群盗张和颜等,聚党保五固,推司马朗之为主,诏淮阳王尉元等讨之。

三年春正月癸丑,日晕,东西有珥,有佩戟一重,北有偃戟四重,后有白气贯日珥,状如车轮。京师不见,雍州以闻。

三月癸卯朔,日有蚀之。占曰“大臣诛”。四月,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有罪,赐死。

四年正月辛酉,日东西有珥,北有佩,日晕贯两珥。

五年正月庚辰,日晕,东西有珥;南北并白气,长一丈,广二尺许;北有连环晕。又贯珥内,复有直气,长三丈许,内黄,中青,外白。晕乍成,散,乃灭。

七月庚申朔,日有蚀之。

七年十二月乙巳朔,日有蚀之。

八年正月戊寅,有白气贯日。占曰“近臣乱”。十年三月丁亥,中散梁众保等谋反,伏诛。

十一年十一月丁亥,日失色。

十二年三月戊戌,白虹贯日。

十三年二月乙亥朔,日十五分蚀八。占曰“有白衣之会”。十一月己未,安丰王猛薨。

十四年二月已巳朔未时,云气班驳,日十五分蚀一。占曰“有白衣之会”。九月癸丑,文明太皇太后冯氏崩。

十五年正月癸亥晦,日有蚀之。占曰“王者将兵,天下扰动”。十七年六月丙戌,高祖南伐。

十七年六月庚辰朔,日有蚀之。

十八年五月甲戌朔,日有蚀之。

二十年九月庚寅晦,日有蚀之。

二十三年六月已卯,日中有黑气。占曰“内有逆谋”。八月癸亥,南徐州刺史沈陵南叛。

十二月甲申,日中有黑气,大如桃。

世宗景明元年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

七月己亥朔,日有蚀之。

二年四月癸酉,日自午及未再晕,内黄外白。

七月癸巳朔,日有蚀之。

八月戊辰,日赤无光,中有黑子一。

三年正月乙巳,日中有黑气如鹅子,申酉复见,又有二黑气横贯日。

二月辛卯,日中有黑气,大如鹅子。

七月丁巳朔,日有蚀之。

正始元年十二月丙戌,黑所贯日。壬子,日有冠珥,内黄外青。占曰“天下喜”。三年正月丁卯,皇子生,大赦天下。

三年二月甲辰,日左右有珥,内赤外黄。辛亥,日晕,外白内黄。

十月乙巳,日赤无光。

十二月乙卯,日晕,内黄外青,东西有珥,北有背。巳时,白虹贯日。

永平元年三月己酉,日南北有珥,外青内黄,晕不匝;西北有直气,长尺余;北有白虹贯日。

八月壬子朔,日有蚀之。

二年八月丙午朔,日有蚀之。丁卯旦,日旁有黑气,形如月,从东南来冲日。如此者一辰,乃灭。

三年二月甲子,日中有黑气二。

十二月乙未,日交晕,中赤外黄,东西有珥,南北白晕贯日,皆匝。

四年十一月癸卯,日中有黑气二,大如桃。占曰“天子崩”。延昌四年正月丁巳,世宗升遐。

十二月壬戌朔,日有蚀之。在牛四度。占曰“其国叛兵发”。延昌二年二月庚辰,萧衍郁洲民徐玄明等斩送衍镇北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张稷首,以州内附。

延昌元年二月甲戌至于辛巳,日初出及将没,赤白无光明。

五月己未晦,日十五分蚀九。占曰“大旱,民流千里”。二年春,京师民饥,死者数万口。

二年闰月辛亥,日中有黑气。占曰“内有逆谋”。三年十一月丁巳,幽州沙门刘僧绍聚众反,自号净居国明法王,州郡捕斩之。

五月甲寅朔,日有蚀之,京师不见,恆州以闻。

三年三月庚申,日交晕,其色内赤黄,外青白;南北有佩,可长二丈许,内赤黄,外青白;西有白晕贯日。又日东有一抱,长二丈许,内赤黄,外青。

肃宗熙平元年三月戊辰朔,日有蚀之。丁丑,日出无光,至于酉时。占曰“兵起”。神龟元年正月,秦州羌反;二月己酉,东益州氐反;七月,河州民却铁忽聚众反,自称水池王。

四月甲辰卯时,日晕币;西有一背,内赤外黄;南北有珥,内赤外黄;渐灭。

十二月己酉,日晕,北有一抱,内赤外白,两傍有珥,北有白虹贯日。

神龟元年三月丁丑,白虹贯日。占曰“天下有来臣之众,不三年”。十一月乙酉,蠕蠕莫缘梁贺侯豆率男女七百口来降。

二年正月辛巳朔,日有蚀之。

正光元年正月乙亥朔,日有蚀之。占曰“有大臣亡”。七月丙子,杀太傅、领太尉、清河王怿。

二年五月丁酉,日有蚀之,夏州以闻。

三年正月甲寅,日交晕,内赤外青,有白虹贯晕;外有直气,长二丈许,内赤外青。

五月壬辰朔,日有蚀之。占曰“秦邦不臣”。五年六月,秦州城人莫折大提据城反,自称秦王。

十月己巳,太史奏自八月已来,黄埃掩日,日出三丈,色赤如赭,无光曜。

十一月己丑朔,日有蚀之。占曰“有小兵,在西北”。四年二月己卯,蠕蠕主阿那瑰率众犯塞。

四年十一月癸未朔,日有蚀之。

五年闰月乙酉,日晕,内赤外青;南有珥,上有一抱两背,内赤外青。

三月丁卯,日晕三重,外青内赤。占曰“有谋其主”。孝昌元年正月庚申,徐州刺史元法僧据城反,自称宋王。

十二月丙申,日晕,南北有珥,上有两抱一背。

孝昌元年十二月丙戌,白虹刺日不过,虹中有一背。占曰:有臣背其主”,一曰“有反城”。二年九月己卯,东豫州刺史元庆和据城南叛。

三年十一月戊寅辰时,日晕,东面不合,其色内赤外黄;东西有珥,内赤外黄;西北去晕一尺余,有一背,长二丈余,广三尺许,内赤外黄。

庄帝永安二年三月甲戌未时,日晕三重,内黄赤,外青白,晕东西两处不合,其状如抱。

五月辛酉,日晕,东西两处不合。辛未申时,日南有珥;去一尺余有一背,长三丈许,广五尺余,内赤外青。

七月丙寅,直东去日三尺许有一背,长二丈余,内赤外青。半食顷,从北头渐灭至半,须臾还如初见,内赤外青,其色分炳。

十月己酉朔,日从地下蚀出,十五分蚀七,亏从西南角起。占曰“西夷欲杀,后有大兵,必西行”。三年四月丁卯,雍州刺史尔朱天光讨擒万俟丑奴、萧宝夤於安定,送京师斩之。

三年五月戊戌辰时,日晕币,内赤外白,晕内有两珥;西有白虹贯日;东北有一背,内赤外青;南有一背,内赤外青;东有一抱,内青外赤。京师不见,青州表闻。

六月辛丑,日晕,白虹贯日。

前废帝普泰元年三月丁亥,日月并赤赭色,天地溷浊。

六月己亥朔,日蚀从西南角起,云阴不见,定相二州表闻。占曰“主弱,小人持政”。时尔朱世隆兄弟专擅威福。

后废帝中兴二年二月辛丑辰时,日晕,东西不合,其色同内赤外青;南北有珥;西北去晕一尺余有一背,长二丈许,可广三尺,内赤外青。

十一月,日晕再重;上有背,长三丈余,内青外赤。

出帝太昌元年五月,日晕再重;上有两背,一尺许。癸丑午时,日南有珥;去日一尺余有一背,长三丈许,广五尺,内赤外青。

十月辛酉朔,日从地下蚀出,亏从西南角起。占曰“有兵大行”。永熙二年正月甲午,齐献武王自晋阳出讨尔朱兆。丁酉,大破之於赤洪岭,兆遁走自杀。

永熙二年四月巳未朔,日有蚀之,在丙,亏从正南起。占曰“君阴谋”。三年五月辛卯,出帝为斛斯椿等诸佞关构,猜於齐献武王,托讨萧衍,盛暑征发河南诸州之兵,天下怪恶之。语在《斛斯椿传》。

三年四月癸丑,日有蚀之。占曰“有乱杀天子者”。七月丁未,出帝为斛斯椿等迫胁,遂出於长安。

孝静元象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占曰“大臣死”。八月辛卯,司徒公高敖曹战殁於河阴。六月己丑,日晕一重,有两珥;上有背,长二丈余。十一月己巳辰时,日晕,南面不合,东西有珥、背;有白虹,至珥不彻。

二年二月己丑巳时,日晕币,白虹贯日不彻。

兴和二年闰月丁丑朔,日有蚀之。占曰“有小兵”。七月癸巳,元宝炬广豫二州行台赵继宗、南青州刺史崔康寇阳翟,镇将击走之。

武定三年冬十一月壬申,日晕两重,东南角不合;西南、东北有珥;西北有两重背;东北、西北有白气,并有两珥;中间有一白气,东西横至珥。

十二月乙酉,竟天微有白云,日晕,东南角不合;西南、东北有珥;西北有一背,去日一尺。

五年正月己亥朔,日有蚀之,从西南角起。占曰“不有崩丧,必有臣亡,天下改服”。丙午,齐献武王薨。

三月辛丑,日晕币,西北交晕贯日,并有一珥一抱。

六年七月庚寅朔,日有蚀之。亏从西北角起。

魏书
魏收
帝纪
帝纪第一 序纪帝纪第二 太祖纪帝纪第三 太宗纪帝纪第四 世祖纪帝纪第五 高宗纪帝纪第六 显祖纪帝纪第七 高祖纪帝纪第八 世宗纪帝纪第九 肃宗纪帝纪第十 孝庄纪帝纪第十一 前废帝广陵王后废帝安定王 出帝平阳王帝纪第十二 孝静纪
列传
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列传第二 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列传第三 昭成子孙列传第四 道武七王列传第五 明元六王列传第六 太武五王列传第七 景穆十二王列传第八 文成五王列传第九 献文六王列传第十 孝文五王列传第十一 卫操 莫含 刘库仁列传第十二 燕凤 许谦 张衮 崔玄伯 邓渊列传第十三 长孙嵩 长孙道生列传第十四 长孙肥 尉古真列传第十五 穆崇列传第十六 和跋 奚牧 莫题 庾业延 贺狄干 李栗 刘洁 古弼 张黎列传第十七 奚斤 叔孙建列传第十八 王建 安同 楼伏连 丘堆 娥清 刘尼 奚眷 车伊洛 宿石 来大千周几 豆代田 周观 闾大肥 尉拨 陆真 吕洛拔列传第十九 于栗磾列传第二十 高湖 崔逞 封懿列传第二十一 宋隐 王宪 屈遵 张蒲 谷浑 公孙表 张济 李先 贾彝 薛提列传第二十二 王洛兒 车路头 卢鲁元 陈建 万安国列传第二十三 崔浩列传第二十四 李顺列传第二十五 司马休之 司马楚之 司马景之 司马叔璠 司马天助列传第二十六 刁雍 王慧龙 韩延之 袁式列传第二十七 李宝列传第二十八 陆俟列传第二十九 源贺列传第三十 薛辩 寇赞 郦范 韩秀 尧暄列传第三十一 严棱 毛修之 唐和 刘休宾 房法寿列传第三十二 罗结 伊馛 乙瑰 和其奴 苟颓 薛野 者 宇文福 费于 孟威列传第三十三 韦阆 杜铨 裴骏 辛绍先 柳崇列传第三十四 窦瑾 许彦 李欣列传第三十五 卢玄列传第三十六 高允列传第三十七 李灵崔鉴列传第三十八 尉元 慕容白曜列传第三十九 韩茂 皮豹子 封敕文 吕罗汉 孔伯恭列传第四十 赵逸 胡方回 胡叟 宋繇 张湛 宗钦 段承根 阚骃 刘昞 赵柔 索敞 阴仲达列传第四十一 李孝伯 李冲列传第四十二 游雅 高闾列传第四十三 游明根 刘芳列传第四十四 郑羲 崔辩列传第四十五 高祐 崔挺列传第四十六 杨播列传第四十七 刘昶 萧宝夤 萧正表列传第四十八 韩麒麟 程骏列传第四十九 薛安都 毕众敬 沈文秀 张谠 田益宗 孟表列传第五十 李彪 高道悦列传第五十一 王肃 宋弁列传第五十二 郭祚 张彝列传第五十三 邢峦 李平列传第五十四 李崇 崔亮列传第五十五 崔光列传第五十六 甄琛 高聪列传第五十七 崔休 裴延俊 袁翻列传第五十八 刘藻 傅永 傅竖眼 李神列传第五十九 裴叔业 夏侯道迁 李元护 席法友 王世弼 江悦之 淳于诞 李苗列传第六十 阳尼 贾思伯 李叔虎 路恃庆 房亮 曹世表 潘永基 朱元旭列传第六十一 奚康生 杨大眼 崔延伯列传第六十二 尔朱荣列传第六十三 尔朱兆 尔朱彦伯 尔朱度律 尔朱天光列传第六十四 卢同 张烈列传第六十五 宋翻 辛雄 羊深 杨机 高崇列传第六十六 孙绍 张普惠列传第六十七 成淹 范绍 刘桃符 刘道斌 董绍 冯元兴 鹿悆 张熠列传第六十八 朱瑞 叱列延庆 斛斯椿 贾显度 樊子鹄 贺拔胜 侯莫陈悦 侯渊列传第六十九 綦俊 山伟 刘仁之 宇文忠之列传第七十 李琰之 祖莹 常景列传外戚第七十一 贺讷 刘罗辰 姚黄眉 杜超 贺迷 闾毗 冯熙 李峻 李惠 高肇 于劲 胡国珍 李延实列传儒林第七十二 梁越 卢丑 张伟 梁祚 平恆 陈奇 常爽 刘献之 张吾贵 刘兰孙惠蔚 徐遵明 董徵 刁冲 卢景裕 李同轨 李业兴列传文苑第七十三 袁跃 裴敬宪 卢观 封肃 邢臧 裴伯茂 邢昕 温子升列传孝感第七十四 赵琰 长孙虑 乞伏保 孙益德 董洛生 杨引 阎元明 吴悉达 王续生 李显达 张升 仓跋 王崇 郭文恭列传节义第七十五 于什门 段进 石文德 汲固 王玄威 娄提 刘渴侯 朱长生 于提马八龙 门文爱 晁清 刘侯仁 石祖兴 邵洪哲 王荣世 胡小虎 孙道登 李几 张安祖 王闾列传良吏第七十六 张恂 鹿生 张应 宋世景 路邕 阎庆胤 明亮 杜纂 裴佗 窦瑗羊敦 苏淑列传酷吏第七十七 于洛侯 胡泥 李洪之 高遵张赦提 羊祉 崔暹 郦道元 谷楷列传逸士第七十八 眭夸 冯亮 李谧 郑修列传术艺第七十九 晁崇 张渊 殷绍 王早 耿玄 刘灵助 江式 周澹 李修 徐謇 王显 崔彧 蒋少游列传列女第八十 崔览妻封氏 封卓妻刘氏 魏溥妻房氏 胡长命妻张氏 平原女子孙氏房爱亲妻崔氏 泾州贞女兕先氏 姚氏妇杨氏 张洪初妻刘氏 董景起妻张氏 阳尼妻高氏 史映周妻耿氏 任城国太妃孟氏 苟金龙妻刘氏 卢元礼妻李氏 河东孝女姚氏 刁思遵妻鲁氏列传恩幸第八十一 王叡 王仲兴 寇猛 赵修 茹皓 赵邕 侯刚 郑俨 徐纥列传阉官第八十二 宗爱 仇洛齐 段霸 王琚 赵黑 孙小 张宗之 剧鹏 张祐 抱嶷王遇 苻承祖 王质 李坚 田秦松 白整 刘腾 贾粲 杨范 成轨 王温 孟鸾 平季 封津 刘思逸列传第八十三 匈奴刘聪 羯胡石勒 铁弗刘虎 徒何慕容廆 临渭氐苻健 羌姚苌列传第八十四 僭晋司马叡 賨李雄列传第八十五 岛夷桓玄 海夷冯跋 岛夷刘裕列传第八十六 岛夷萧道成 岛夷萧衍列传第八十七 私署凉州牧张实 鲜卑乞伏国仁 鲜卑秃发乌孤 私署凉王李暠 卢水胡沮渠蒙逊列传第八十八 高句丽 百济 勿吉 失韦 豆莫娄 地豆于 库莫奚 契丹 乌洛侯列传第八十九 氐 吐谷浑 宕昌 高昌 邓至 蛮 獠列传第九十 西域列传第九十一 蠕蠕 匈奴宇文莫槐 徒何段就六眷 高车列传第九十二 自序
志第一 天象一之一志第二 天象一之二志第三 天象一之三志第四 天象一之四志第五 地形二上志第六 地形二中志第七 地形二下志第八 律历三上志第九 律历三下志第十 礼四之一志第十一 礼四之二志第十二 礼四之三志第十三 礼四之四志第十四 乐五志第十五 食货六志第十六 刑罚七志第十七 灵征八上志第十八 灵征八下志第十九 官氏九志第二十 释老十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