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小史

作者:李伯元
《文明小史》是清代作家李伯元创作的六十回讽刺小说,背景设定在1900年庚子事变前后的动荡中国。小说描绘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接纳与抵制,以及清廷官员的昏庸,揭示了利用维新名义获取私利的风气。通过流动式人物反映维新运动的社会现象,批判维新派的伪善与愚昧。尽管受《儒林外史》影响,李伯元的作品在深度和细致观察上有所欠缺,且部分内容重复。这部作品具有历史价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与文化碰撞。

目录

楔子第一回 校士馆家奴谈历史 高升店太守谒洋人第二回 识大体刺史讲外交 惑流言童生肇事端第三回 矿师窬墙逃性命 举人系狱议罪名第四回 仓猝逃生灾星未退 中西交谪贤守为难第五回 通贿赂猾吏赠川资 听撺拨矿师索赔款第六回 新太守下马立威 弱书生会文被捕第七回 捕会党雷厉风行 设捐局痴心妄想第八回 改洋装书生落难 竭民膏暴吏横征第九回 毁捐局商民罢市 救会党教士索人第十回 纵虎归山旁观灼见 为鱼设饵当道苦心第十一回 却礼物教士见机 毁生祠太尊受窘第十二回 助资斧努力前途 质嫁衣伤心廉吏第十三回 不亢不卑难求中礼 近朱近墨洞识先机第十四回 解牙牌数难祛迷信 读新闻纸渐悟文明第十五回 违慈训背井离乡 夸壮游乘风破浪第十六回 妖姬纤竖婚姻自由 草帽皮靴装束殊异第十七回 老副贡论世发雄谈 洋学生著书夸秘本第十八回 一灯呼吸竞说维新 半价招徕谬称克己第十九回 婚姻进化桑濮成风 女界改良须眉失色第二十回 演说坛忽生争竞 热闹场且赋归来第二十一回 还遗财商业起家 办学堂仕途借径第二十二回 巧夤缘果离学界 齐着力丕振新图第二十三回 为游学枉道干时 阻翻台正言劝友第二十四回 太史维新喜膺总教 中丞课吏妙选真才第二十五回 学华文师生沆瀣 听演说中外纠缠第二十六回 入会党慈母心惊 议避祸书生胆怯第二十七回 湖上风光足娱片晌 官场交际略见一斑第二十八回 戕教士大令急辞官 惧洋兵乡绅偷进府第二十九回 修法律钦使回京 裁书吏县官升座第三十回 办刑钱师门可靠 论新旧翰苑称雄第三十一回 名士清谈西城挟妓 幕僚筹策北海留宾第三十二回 请客捐赀刁商后到 趁风纵火恶棍逞凶第三十三回 查闭市委员讹索 助罚款新令通融第三十四回 下乡场腐儒矜秘本 开学堂志士表同心第三十五回 谒抚院书生受气 遇贵人会党行凶第三十六回 适异国有心向学 谒公使无故遭殃第三十七回 出警署满腔热血 入洋教一线生机第三十八回 脱罪名只凭词组 办交涉还仗多财第三十九回 捐绅富聊充贪吏囊 论婚姻竟拂慈闱意第四十回 河畔寻芳盈盈一水 塘边遇美脉脉两情第四十一回 北阙承恩一官还我 西河抱痛多士从公第四十二回 阻新学警察闹书坊 惩异服书生下牢狱第四十三回 夸华族中丞开学校 建酒馆革牧创公司第四十四回 办官报聊筹抵制方 聘洋员隐寓羁縻意第四十五回 柔色怡声待游历客 卑礼厚币聘顾问官第四十六回 谒志士如入黑狱 送行人齐展白巾第四十七回 黄金易尽故主寒心 华发重添美人回意第四十八回 改华装巧语饰行藏 论圜法救时抒抱负第四十九回 该晦气无端赔贵物 显才能乘醉读西函第五十回 用专门两回碰钉子 打戏馆千里整归装第五十一回 公司船菜单冒行家 跳舞会花翎惊贵女第五十二回 闻禁约半途破胆 出捐款五字惊心第五十三回 风光在眼著书记游 利欲熏心当筵受骗第五十四回 改禀帖佐杂虚心 购机器观察快意第五十五回 险世界联党觅锱铢 恶社会无心落圈套第五十六回 阅大操耀武天津卫 读绝句订交莫愁湖第五十七回 声东击西傻哥甘上当 树援结党贱仆巧谋差第五十八回 善钻营深信老奴言 假按摩巧献美人计第五十九回 论革命幕府纵清谈 救月食官衙循旧例第六十回 一分礼耸动骨董名家 半席谈结束文明小史

李伯元的其他作品

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著名的讽刺小说,由李宝嘉创作,揭示了封建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小说以60回描绘清末官僚的龌龊、卑鄙,展现官场百丑,如卖官、贪腐等。李宝嘉生动地刻画了官员的荒谬行径,表达对官场的强烈不满与嘲讽。尽管故事结构杂乱,鲁迅称其为“迎合时代”的作品,仍然成为中国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至今持续引发关注与研究。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大正句王经
法贤
《大正句王经》是一本重要的佛教经典,汇聚了丰厚的文化与智慧,旨在指导信徒在修行过程中深入理解佛理。这部经文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探讨了因果法则、心灵的解脱以及人生的真谛。其内容不仅适合宗教信仰者,也为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人提供了宝贵的指导。通过阅读《大正句王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洞察人生的本质,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慈悲与智慧的教导。让这部经典伴随我们,共同探索生命的意义。
论语
孔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它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政治。《论语》涵盖政治、教育、哲学等多个领域,共20篇、492章,内容丰富。虽然南宋朱熹将其与其他经典合称为“四书”,但其编纂历史复杂,历经多次校订和解读,现代版本与孔子时代相比已无据可考,依然是研究原始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八仙得道
无垢道人
《八仙得道》是清代无垢道人所撰写的神话传说集,详尽叙述了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与曹国舅八位神仙的修炼过程。故事横跨数千年,从夏商之交的太上老君降生,到宋代八仙同归天府,情节丰富且曲折动人。这些传说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经过历代文人的传承,逐渐演变为色彩斑斓的民间故事,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狐狸缘全传
醉月山人
《狐狸缘全传》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融汇了爱情、友情与智慧的多重元素。故事围绕一只聪慧狡诈的狐狸展开,讲述了它与人类之间的种种奇遇与情感纠葛。狐狸不仅巧妙应对各种困境,还以其灵动的智慧帮助身边的人解决难题,传递出深厚的人性关怀。作品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刻画,展示了在复杂的社会中,纯真与算计交融、善与恶对立的深刻思考。让人感受到温暖与启迪,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仪礼
佚名
《仪礼》是儒家十三经之一,详细记载了周代士大夫的礼仪,涵盖冠婚、朝聘、丧祭等不同类别。虽然秦代前的篇目不详,但汉代高堂生传承下来的《仪礼》共包括十七篇,古文版本则多达五十六篇,现已遗失。从商周时期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到汉代只存的十七篇,《仪礼》如同一幅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记录了宫室、服饰、饮食及丧葬等礼仪。尽管其文本艰涩,仍对后世的礼学研究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