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小史

作者:李伯元
《文明小史》是清代作家李伯元创作的六十回讽刺小说,背景设定在1900年庚子事变前后的动荡中国。小说描绘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接纳与抵制,以及清廷官员的昏庸,揭示了利用维新名义获取私利的风气。通过流动式人物反映维新运动的社会现象,批判维新派的伪善与愚昧。尽管受《儒林外史》影响,李伯元的作品在深度和细致观察上有所欠缺,且部分内容重复。这部作品具有历史价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与文化碰撞。

目录

楔子第一回 校士馆家奴谈历史 高升店太守谒洋人第二回 识大体刺史讲外交 惑流言童生肇事端第三回 矿师窬墙逃性命 举人系狱议罪名第四回 仓猝逃生灾星未退 中西交谪贤守为难第五回 通贿赂猾吏赠川资 听撺拨矿师索赔款第六回 新太守下马立威 弱书生会文被捕第七回 捕会党雷厉风行 设捐局痴心妄想第八回 改洋装书生落难 竭民膏暴吏横征第九回 毁捐局商民罢市 救会党教士索人第十回 纵虎归山旁观灼见 为鱼设饵当道苦心第十一回 却礼物教士见机 毁生祠太尊受窘第十二回 助资斧努力前途 质嫁衣伤心廉吏第十三回 不亢不卑难求中礼 近朱近墨洞识先机第十四回 解牙牌数难祛迷信 读新闻纸渐悟文明第十五回 违慈训背井离乡 夸壮游乘风破浪第十六回 妖姬纤竖婚姻自由 草帽皮靴装束殊异第十七回 老副贡论世发雄谈 洋学生著书夸秘本第十八回 一灯呼吸竞说维新 半价招徕谬称克己第十九回 婚姻进化桑濮成风 女界改良须眉失色第二十回 演说坛忽生争竞 热闹场且赋归来第二十一回 还遗财商业起家 办学堂仕途借径第二十二回 巧夤缘果离学界 齐着力丕振新图第二十三回 为游学枉道干时 阻翻台正言劝友第二十四回 太史维新喜膺总教 中丞课吏妙选真才第二十五回 学华文师生沆瀣 听演说中外纠缠第二十六回 入会党慈母心惊 议避祸书生胆怯第二十七回 湖上风光足娱片晌 官场交际略见一斑第二十八回 戕教士大令急辞官 惧洋兵乡绅偷进府第二十九回 修法律钦使回京 裁书吏县官升座第三十回 办刑钱师门可靠 论新旧翰苑称雄第三十一回 名士清谈西城挟妓 幕僚筹策北海留宾第三十二回 请客捐赀刁商后到 趁风纵火恶棍逞凶第三十三回 查闭市委员讹索 助罚款新令通融第三十四回 下乡场腐儒矜秘本 开学堂志士表同心第三十五回 谒抚院书生受气 遇贵人会党行凶第三十六回 适异国有心向学 谒公使无故遭殃第三十七回 出警署满腔热血 入洋教一线生机第三十八回 脱罪名只凭词组 办交涉还仗多财第三十九回 捐绅富聊充贪吏囊 论婚姻竟拂慈闱意第四十回 河畔寻芳盈盈一水 塘边遇美脉脉两情第四十一回 北阙承恩一官还我 西河抱痛多士从公第四十二回 阻新学警察闹书坊 惩异服书生下牢狱第四十三回 夸华族中丞开学校 建酒馆革牧创公司第四十四回 办官报聊筹抵制方 聘洋员隐寓羁縻意第四十五回 柔色怡声待游历客 卑礼厚币聘顾问官第四十六回 谒志士如入黑狱 送行人齐展白巾第四十七回 黄金易尽故主寒心 华发重添美人回意第四十八回 改华装巧语饰行藏 论圜法救时抒抱负第四十九回 该晦气无端赔贵物 显才能乘醉读西函第五十回 用专门两回碰钉子 打戏馆千里整归装第五十一回 公司船菜单冒行家 跳舞会花翎惊贵女第五十二回 闻禁约半途破胆 出捐款五字惊心第五十三回 风光在眼著书记游 利欲熏心当筵受骗第五十四回 改禀帖佐杂虚心 购机器观察快意第五十五回 险世界联党觅锱铢 恶社会无心落圈套第五十六回 阅大操耀武天津卫 读绝句订交莫愁湖第五十七回 声东击西傻哥甘上当 树援结党贱仆巧谋差第五十八回 善钻营深信老奴言 假按摩巧献美人计第五十九回 论革命幕府纵清谈 救月食官衙循旧例第六十回 一分礼耸动骨董名家 半席谈结束文明小史

李伯元的其他作品

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著名的讽刺小说,由李宝嘉创作,揭示了封建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小说以60回描绘清末官僚的龌龊、卑鄙,展现官场百丑,如卖官、贪腐等。李宝嘉生动地刻画了官员的荒谬行径,表达对官场的强烈不满与嘲讽。尽管故事结构杂乱,鲁迅称其为“迎合时代”的作品,仍然成为中国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至今持续引发关注与研究。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沃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由吴趼人以“我佛山人”笔名创作。小说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揭示了清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故事从主人公因父亲去世奔丧开始,讲述他在二十年间与权贵交往、经商旅行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尽管曾获官人帮助,但最终以商场失败告终。全书通过夸张手法描绘了人性之恶,尤其在洋场与官场中的阴暗面,是晚清谴责小说的典型,揭示了社会的怪现状。
顶生王因缘经
施护
《顶生王因缘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属于大乘佛教文献,主要探讨因缘法则与众生解脱的关系。经中通过顶生王的故事,揭示了因果法则的深刻内涵,强调众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王者在经历种种波折后,领悟了慈悲与智慧的重要性,最终走向解脱之道。这部经典不仅为修行者提供了深刻的哲理指导,也激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善行,保持正念,助力于心灵的成长与升华。阅读《顶生王因缘经》,使我们更加理解因果法则,培养爱心与智慧。
礼记正义
郑元,孔颖达
《礼记正义》是儒家经典《礼记》的权威解释,也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汉代郑玄和唐代孔颖达的注释版本为今人提供了深入理解的基础,尤其是唐代的官方解释标准,对科举考试及唐代社会文化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此书在儒学的《十三经》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学术价值不可忽视。现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十三经注疏》复刻了宋代刻本,并融入相关音义注释,方便读者深入学习与研究。
化书
谭峭
《化书》是五代南唐谭峭所作,全书分为六卷,共109篇,探讨了万物变化的道理,涉及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和俭化等主题。书中强调世界的无常与变化,论述了修道成仙的思想,并分析了当时社会动乱的成因与治理方法,主张通过“均食”实现社会太平。尽管为道教经典,但也融入了政治经济的见解,显示了哲学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不同版本的《化书》流传至今,体现了其深远的影响。
宝女所问经
法护
《宝女所问经》是一部古代佛教经典,旨在回答信士对修行及生命真谛的疑惑。书中通过女众的视角,结合生动的问答形式,探讨了智慧、慈悲和解脱的主题,展现了女性在修行中的重要地位与独特见解。经文深刻而通俗,既适合初学者,也能启发有经验的修行者。其实用价值和哲学思考,促使读者深入反思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是佛教典籍中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无论信仰何方,这部经文都能引发心灵的共鸣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