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缘全传

作者:佚名
《五美缘全传》是清代白话长篇小说,揭示了书生冯旭与五位美女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者寄生氏,生平不详,著作还有《争春园》。该书自1822年成书,原名《五美再生缘》等。小说通过冯旭的经历,展现了他在磨难中追寻爱情的坚韧与执着,最终娶得五位美人,成就“五美缘”。这部作品不仅描绘了细腻的人物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成为清代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

目录

第一回 钱月英酬神还愿 冯子清误入桃园第二回 赠金扇冯旭得意 拜天地翠秀许婚第三回 游西湖林璋遇故 卖宝剑马云逢凶第四回 马云大闹五柳园 汤彪仗义赠金帛第五回 真才子走笔成章 假斯文揉碎肚肠第六回 姚夏封广陵风鉴 常万青南海朝山第七回 朱翰林代为月老 冯子清聘定月英第八回 魏家妇人前卖俏 花文芳黑夜偷情第九回 魏临川于中取利 花文芳将计就计第十回 书房内明修栈道 墙头上暗渡陈仓第十一回 武宗爷亲点主考 花荣玉相府详梦第十二回 林正国触奸投水 徐弘基进香还朝第十三回 定国公早朝上本 林正国权为西宾第十四回 魏临川暗使毒计 冯子清明受灾殃第十五回 春英无辜遭毒手 季坤黑夜暗行凶第十六回 花文芳面嘱知县 孙文进性直秉公第十七回 三学生员递公呈 知县缉拿魏临川第十八回 孙文进复审人命 魏临川花府潜身第十九回 生员聚众闹辕门 巡抚都堂强断婚第二十回 冯旭受刑认死罪 百姓罢市留青天第二十一回 罗太守安抚百姓 孙知县复任钱塘第二十二回 冯子清钱塘起解 钱文山哭别舟中第二十三回 季坤奉主命差遣 花能黑夜里放火第二十四回 有怜定计害临川 月英家门带姑孝第二十五回 花文芳纳采行聘 钱月英认义姊妹第二十六回 钱月英改妆避祸 文芳开宴款家人第二十七回 季坤仗义释冯旭 有怜智谋赚崔氏第二十八回 使假银暗中好计 公堂上明受非刑第二十九回 赵翠秀代主替嫁 花有怜奸拐红颜第三十回 假小姐闺中哭别 真公子婚娶新人第三十一回 花文芳爱色被杀 赵翠秀为主报仇第三十二回 钱林闻信忙奔走 童仁飞报进都城第三十三回 都堂飞马闭城门 知县踏看定真假第三十四回 孙文进通详咨部 花荣玉火速行文第三十五回 假小姐市曹行刑 真丈夫法场劫犯第三十六回 劫法场英雄显武 调官兵追赶逃人第三十七回 乌金镇瓦打英雄 刘家庄夜闹官兵第三十八回 观音点化常万青 马杰调兵捉壮士第三十九回 金山寺总镇司将 扬子江英雄交锋第四十回 万青被擒解杭州 飞鹏某露逢旧友第四十一回 钓鱼台英雄聚义 丹阳县夜劫犯人第四十二回 马杰提兵追壮士 英雄踏水夺行舟第四十三回 花荣玉哭奏天子 东方白锁解京都第四十四回 三法司勘问方白 地方官搜擒月英第四十五回 功臣庙潜身避祸 迎风山姐妹遭凶第四十六回 常万青路见不平 董天雄恶盈受戮第四十七回 花有怜身入相府 沈廷芳花园得意第四十八回 沈廷芳独占崔氏 姚夏封入赘东床第四十九回 花有怜智诱林旭 姚蕙兰误入圈套第五十回 沈义芳贪淫被戮 姚蕙兰斧劈奸徒第五十一回 沈白清滥刑错断 林子清屈招认罪第五十二回 沈白清出详各宪 姚夏封得信探监第五十三回 护国寺奸僧造孽 马文山误陷土牢第五十四回 武宗爷私游玩月 林正国幸遇明君第五十五回 奉圣旨谒相辞阁 察民情理屈伸冤第五十六回 姚夏封赴水投状 林经略行牌准提第五十七回 假老虎恶贯满盈 真老虎与民除害第五十八回 三鸟飞鸣冤喊状 二秃被害命强奸第五十九回 赴市曹奸僧枭首 暗探访私渡黄河第六十回 林公月下准鬼状 臬司令箭催行刑第六十一回 姚夏封法场活祭 林经略暗进淮城第六十二回 林经略行香宿庙 府城隍各案显灵第六十三回 冯旭解辕见母舅 林璋出票提有怜第六十四回 林公释放许成龙 经略正法桑剥皮第六十五回 经略拜本进京都 廷芳计害死有怜第六十六回 林经略判出奇冤 崔氏妇路遇对头第六十七回 林经略开棺验伤 崔家妇当堂受刑第六十八回 林经略二次开棺 宋朝英辕门听审第六十九回 易道清立毙杖下 陈武氏得放归家第七十回 林公严刑拷淫妇 崔氏受刑吐真情第七十一回 沈延芳潜身内院 宋臬司当堂受刑第七十二回 天子见表心不悦 林公失陷护国寺第七十三回 汤彪急调海州兵 林璋初请上方剑第七十四回 林公火焚护国寺 公差受比提廷芳第七十五回 沈廷芳逃走被获 林经略勘问真情第七十六回 沈廷芳供出实情 林经略结清各案第七十七回 沈廷芳杖下立毙 刘尚书痛哭姨侄第七十八回 林正国挂印征西 冯子清独占鳌头第七十九回 结丝萝两国相好 献降书元帅班师第八十回 受皇恩一门富贵 加封赠五美团圆

佚名的其他作品

古籍诗词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佚名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是由佚名所作,蕴含深刻的佛理与智慧,描述了诸佛的境界及其教化众生的无量法门。文本中佛陀的慈悲与智慧,透过六万二千比丘及大菩萨的教化传递,展现了涅槃与解脱的奥义。经文中提到众生在佛前所见的种种不同,这反映出佛法的无量无边、慈悲普及。此经引导修行者通过信仰与实践,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达到与佛同体的境界。其深邃的理义及生动的比喻,值得广大信众深入诵读与反思。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
佚名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是由佚名创作的一篇悲悼之文,描写了佛陀入涅槃时的悲伤景象。作品中,密迹金刚力士对佛陀的离去表达了深切的悲痛和无依无靠的绝望之情。他回忆起佛陀的无上功德,以及往昔教化众生的种种善行,感叹无常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金刚力士的哀号中传递出对佛法的渴望和对众生的怜悯,展现了信仰与苦难的深刻思考。这一作品不仅反映了对佛陀的敬仰,也揭示了存在的无常与生死的哲学。
大集譬喻王经
佚名
《大集譬喻王经》是大乘佛教经典之一,属于《华严经》系列。经中通过丰富的譬喻,阐释了佛法的深奥智慧与普遍真理。该经主要讲述了法王如来在教化众生时,运用各种比喻,使听众能够更容易理解佛教的教义与实践。它强调因果法则、菩萨道以及众生平等的理念,深入探讨了慈悲和智慧的结合。作为修行者的重要读物,《大集譬喻王经》不仅是心灵的滋养,更是引导我们走向觉悟和解脱的明灯。
诗经
佚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涵盖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311篇诗歌。作为儒家经典,被尊称为《诗经》,书中诗篇虽多作者已无考证,但主要反映黄河流域的民俗及文化。其内容分为《国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分,形式以赋、比、兴为主,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及政治。孔子赞誉其为教化的工具,强调了诗歌在修身齐家治国中的重要意义。《诗经》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
得道梯橙锡杖经
佚名
《得道梯橙锡杖经》是一本古老的佛教经典,内容由释迦牟尼佛向比丘们传授的关于持锡杖的教义。锡杖象征智慧与德行,三世诸佛皆在修行中使用。经文阐释了持锡杖的多重意义,强调依靠其智慧和德行,可以超脱烦恼、获得解脱。持锡杖的威仪法涉及多项细节,指导修行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使用锡杖,以培养内心的平静与觉悟。这部经典不仅是修行的指引,更是对无常与慈悲的深刻反思。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大悲经
那连提耶舍
《大悲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以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为核心,广泛传颂于东亚佛教界。全经通过讲述观世音菩萨的无限慈悲和大愿,展现了在苦难和烦恼中寻找解脱的智慧。经文强调念诵和礼拜观音圣号的功德,能化解人们的病痛、烦恼与苦恼,带来平安与安宁。其独特的教义和实际的修行方法,使其成为信众心灵寄托的经典,倡导以慈悲心对待众生,弘扬佛教的无私和关爱。
蝴蝶缘
南岳道人
《蝴蝶缘》是清代著名小说,由南岳道人创作,别名《鸳鸯梦》。全书分为四卷十六回,题材围绕隋朝仁寿年间,叙述了天才蒋生与佳人的情感纠葛,体现了真才子与真佳人的结合。该书早期版本未注明刊行年代,最早的书目可追溯至清代乾隆初年。如今以本堂梓刊本为主,同时参考积经堂刊本与啸花轩刊本进行校点,是一部珍贵的孤本小说,展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与浪漫情怀。
北游记
余象斗
《北游记》,又名《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全传》,是由余象斗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全书共四卷二十四则,生动描绘了真武大帝下凡收妖的传奇故事。该书于道光十年(1830年)整合而成,汇集了丰富的道教文化与神话元素,展现了英雄壮举和哲理思考,是研究道教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人物和情节的塑造,读者得以领略到真武大帝的神秘与威严。
周礼注疏
郑玄注,贾公彦
《周礼注疏》由郑玄创作,贾公彦进行疏解,是研究周代官制的重要文献。书中详细阐述了周代的官职设置,包括天地春秋六官及其下属功能。然而,这本书在古代流传中衍生诸多版本,导致后世读者难以理解。因此,201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国家图书馆藏宋八行本为底本,结合历代善本及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并增添新式标点,使《周礼注疏》更易于阅读,成为现今学者研究周代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
船子和尚拨棹歌
释德诚
《船子和尚拨棹歌》是一首经典的民间歌曲,流传于水乡地区,以其悠扬动听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而闻名。歌曲描绘了水上生活的宁静与愉悦,和尚在小船上划桨,伴着流水的声音,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感悟。歌词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人们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该曲不仅是音乐爱好者的最爱,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着深厚的乡土情怀和人文关怀。无论是在节庆庆典,还是闲暇时光,都是人们传唱的佳作,令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