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
作者:
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由欧阳修等人合撰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共225卷,涵盖了唐朝的完整历史。书中分为本纪、志、表和列传四个主要部分,详细记录了唐朝的君主、制度、官员等信息。修书历时17年,是在清理、删减众多文献后形成的。然而,该书也遭到批评,因其在文采上过于追求,而对史实的考证相对欠缺,遗失了大量珍贵资料。尽管如此,《新唐书》仍然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目录
本纪
本纪第一 高祖
本纪第二 太宗
本纪第三 高宗
本纪第四 则天皇后 中宗
本纪第五 睿宗 玄宗
本纪第六 肃宗 代宗
本纪第七 德宗 顺宗 宪宗
本纪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本纪第九 懿宗 僖宗
本纪第十 昭宗 哀帝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南蛮
志
志第一 礼乐一
志第二 礼乐二
志第三 礼乐三
志第四 礼乐四
志第五 礼乐五
志第六 礼乐六
志第七 礼乐七
志第八 礼乐八
志第九 礼乐九
志第十 礼乐十
志第十一 礼乐十一
志第十二 礼乐十二
志第十三 仪卫
志第十四 车服
志第十五 历一
志第十六 历二
志第十七 历三
志第十八 历四
志第十九 历五
志第二十 历六
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
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
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
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
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
志第三十 地理四
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
志第三十二 地理六
志第三十三 地理七
志第三十四 选举志上
志第三十五 选举志下
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
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
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
志第三十九 百官四
志第四十 兵
志第四十一 食货一
志第四十二 食货二
志第四十三 食货三
志第四十四 食货四
志第四十五 食货五
志第四十六 刑法
志第四十七 艺文一
志第四十八 艺文二
志第四十九 艺文三
志第五十 艺文四
表
表第一 宰相上
表第二 宰相中
表第三 宰相下
表第四 方镇一
表第五 方镇二
表第六 方镇三
表第七 方镇四
表第八 方镇五
表第九 方镇六
表第十 宗室世系
表第十一 宰相世系一
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
表第十三 宰相世系三
表第十四 宰相世系四
表第十五 宰相世系五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上
列传第二 后妃下
列传第三 宗室
列传第四 高祖诸子
列传第五 太宗子
列传第六 三宗诸子
列传第七 十一宗诸子
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
列传第九 李密
列传第十 王窦
列传第十一 薛李二刘高徐
列传第十二 萧辅沈李梁
列传第十三 刘斐
列传第十四 屈实尉迟张秦唐段
列传第十五 二刘殷许程柴任丘
列传第十六 温皇甫二李姜崔
列传第十七 杜阚王李苑罗王
列传第十八 二李勣
列传第十九 侯张薛
列传第二十 高窦
列传第二十一 房杜
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列传第二十三 王薛马韦
列传第二十四 二李戴刘崔
列传第二十五 陈杨封裴宇文郑权阎蒋姜张
列传第二十六 萧瑀
列传第二十七 岑虞李褚姚令狐
列传第二十八 苏世长(良嗣 弁) 韦云起 孙伏伽 张玄素
列传第二十九 于高张
列传第三十 长孙褚韩来李上官
列传第三十一 杜二崔高郭赵崔杨卢二刘李刘孙邢
列传第三十二 傅吕陈
列传第三十三 刘裴娄
列传第三十四 崔杨窦宗祝王
列传第三十五 诸夷蕃将
列传第三十六 郭二张三王苏薛程唐
列传第三十七 王韩苏薛王柳冯蒋
列传第三十八 唐张徐
列传第三十九 崔徐苏豆卢
列传第四十 狄郝硃
列传第四十一 二玮 陆二李杜
列传第四十二 裴刘魏李吉
列传第四十三 张韦韩宋辛二李裴
列传第四十四 武李贾白
列传第四十五 五王
列传第四十六 刘钟崔二王
列传第四十七 魏韦郭
列传第四十八 李萧卢韦赵和
列传第四十九 姚宋
列传第五十 苏张
列传第五十一 魏卢李杜张韩
列传第五十二 张源裴
列传第五十三 苏尹毕李郑王许潘倪席齐
列传第五十四 裴崔卢李王严
列传第五十五 裴阳宋杨崔李解
列传第五十六 宗室宰相
列传第五十七 刘吴韦蒋柳沈
列传第五十八 二郭两王张牛
列传第五十九 宇文韦杨王
列传第六十 哥舒高封
列传第六十一 李光弼
列传第六十二 郭子仪
列传第六十三 二李马路
列传第六十四 房张李
列传第六十五 崔苗二裴吕
列传第六十六 崔邓魏卫李韩卢高
列传第六十七 李杨崔柳韦路
列传第六十八 高元李韦薛崔戴王徐郗辛
列传第六十九 来田侯崔严
列传第七十 元王黎杨严窦
列传第七十一 二李
列传第七十二 三王鲁辛冯三李曲二卢
列传第七十三 令狐张康李刘田王牛史
列传第七十四 刘第五班王李
列传第七十五 李常赵崔齐卢
列传第七十六 关董袁赵窦
列传第七十七 张姜武李宋
列传第七十八 段颜
列传第七十九 李晟
列传第八十 马浑
列传第八十一 杨戴阳二李韩杜邢
列传第八十二 陆贽
列传第八十三 韦张严韩
列传第八十四 鲍李萧薛樊王吴郑陆卢柳崔
列传第八十五 徐吕孟刘杨潘崔韦
列传第八十六 张赵李郑徐王冯庾
列传第八十七 姚独孤顾韦段吕许薛李
列传第八十八 孔穆崔柳杨马
列传第八十九 归奚三崔卢二薛卫胡丁二王殷
列传第九十 三郑高权崔
列传第九十一 贾杜令狐
列传第九十二 白裴崔韦二李皇甫王
列传第九十三 韦王陆刘柳程
列传第九十四 杜裴李韦
列传第九十五 二高伊硃二刘范二王孟赵李任张
列传第九十六 李乌王杨曹高刘石
列传第九十七 于王二杜范
列传第九十八 裴度
列传第九十九 二李元牛杨
列传第一百 窦刘二张杨熊柏
列传第一百一 韩愈
列传一百二 钱崔二韦二高冯三李卢封郑敬
列传第一百三 刘蕡
列传第一百四 李郑二王贾舒
列传第一百五 李德裕
列传第一百六 陈三李曹刘
列传第一百七 二李崔萧二郑二卢韦周二裴刘赵王
列传第一百八 毕崔刘陆郑硃韩
列传第一百九 马杨路卢
列传第一百一十 郑二王韦张
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周王邓陈齐赵二杨顾
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二王诸葛李孟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杨时硃孙
列传一百一十四 高赵田硃
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三刘成杜钟张王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忠义上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忠义中
列传第一百一十八 忠义下
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卓行
列传第一百二十 孝友
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隐逸
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循吏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儒学上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儒学中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儒学下
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文艺上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文艺中
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文艺下
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
列传第一百三十 列女
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宦者上
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宦者下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
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籓镇魏博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籓镇镇冀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籓镇卢龙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籓镇淄青横海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籓镇宣武彰义泽潞
列传第一百四十 突厥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吐蕃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回鹘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沙陀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东夷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西域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奸臣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叛臣
列传第一百五十 逆臣
欧阳修,宋祁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搜神记
干宝
《搜神记》是东晋史学家干宝创作的一部笔记体志怪小说集,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现存20卷,共包含454个故事。书中描绘了神灵、妖怪和民间传说,情节简短而奇幻,融汇了佛道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深刻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经典故事如《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等,揭示了统治阶级的残酷,颂扬反抗者的斗争,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影响深远。
传习录
王守仁
《传习录》是明代大儒王守仁的哲学著作,由他的学生们整理而成,是儒家经典之一。这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为其讲学语录,中卷收录了七封信,下卷包含部分语录和《朱子晚年定论》。王守仁以心学理论享誉于东亚,其学说至今仍具有深远影响。该书中的语录探讨了如何实践和传承儒家思想,为后世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和研究资料。同时,《传习录》也引发了众多学者的评注和研究,推动了对阳明心学的深入理解。
韩诗外传
韩婴
《韩诗外传》是汉代学者韩婴创作的一部以《诗经》为基础的杂编,包含360条趣闻、道德教义和伦理指导。书中每条内容结尾均附有相关《诗经》引文,展示其在政事与辩论中的实用性。尽管与《诗经》紧密相连,但《韩诗外传》并非注释或阐发,而是一种实践示范,折中多种哲学思想。该书成书于公元前150年左右,因缺失部分内容而存疑,但仍然影响了后世汉代的选集,如《说苑》和《新序》等。
春秋繁露
董仲舒
《春秋繁露》是汉代思想家董仲舒所著,分为十七卷、八十二篇,实际保留七十九篇,强调“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理念,主张天的意志主导宇宙万物。书中不仅阐述“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观,还涉及历史、政治哲学等多个方面,包括楚庄王、官制、阴阳等重要主题。被称为纬书,它与儒家经典相比,更加独立且具个人色彩,反映了秦汉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深化与再解读。
艺文类聚
欧阳询
《艺文类聚》是唐代最早的类书之一,由唐高祖李渊下令编修,主编为欧阳询,成书于624年。该书引录古籍1431种,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唐代以前的诗文。全书100卷,分类细致,涉及多方面主题,如礼乐、治政、刑法等,设有727个子目,约百余万言。其独特之处在于将“事”与“文”有机结合,从而影响了后世类书的编纂,如《永乐大典》。即便有伪作流传,仍彰显其重要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