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由欧阳修等人合撰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共225卷,涵盖了唐朝的完整历史。书中分为本纪、志、表和列传四个主要部分,详细记录了唐朝的君主、制度、官员等信息。修书历时17年,是在清理、删减众多文献后形成的。然而,该书也遭到批评,因其在文采上过于追求,而对史实的考证相对欠缺,遗失了大量珍贵资料。尽管如此,《新唐书》仍然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目录

本纪
本纪第一 高祖本纪第二 太宗本纪第三 高宗本纪第四 则天皇后 中宗本纪第五 睿宗 玄宗本纪第六 肃宗 代宗本纪第七 德宗 顺宗 宪宗本纪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本纪第九 懿宗 僖宗本纪第十 昭宗 哀帝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南蛮
志第一 礼乐一志第二 礼乐二志第三 礼乐三志第四 礼乐四志第五 礼乐五志第六 礼乐六志第七 礼乐七志第八 礼乐八志第九 礼乐九志第十 礼乐十志第十一 礼乐十一志第十二 礼乐十二志第十三 仪卫志第十四 车服志第十五 历一志第十六 历二志第十七 历三志第十八 历四志第十九 历五志第二十 历六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志第三十 地理四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志第三十二 地理六志第三十三 地理七志第三十四 选举志上志第三十五 选举志下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志第三十九 百官四志第四十 兵志第四十一 食货一志第四十二 食货二志第四十三 食货三志第四十四 食货四志第四十五 食货五志第四十六 刑法志第四十七 艺文一志第四十八 艺文二志第四十九 艺文三志第五十 艺文四
表第一 宰相上表第二 宰相中表第三 宰相下表第四 方镇一表第五 方镇二表第六 方镇三表第七 方镇四表第八 方镇五表第九 方镇六表第十 宗室世系表第十一 宰相世系一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表第十三 宰相世系三表第十四 宰相世系四表第十五 宰相世系五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上列传第二 后妃下列传第三 宗室列传第四 高祖诸子列传第五 太宗子列传第六 三宗诸子列传第七 十一宗诸子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列传第九 李密列传第十 王窦列传第十一 薛李二刘高徐列传第十二 萧辅沈李梁列传第十三 刘斐列传第十四 屈实尉迟张秦唐段列传第十五 二刘殷许程柴任丘列传第十六 温皇甫二李姜崔列传第十七 杜阚王李苑罗王列传第十八 二李勣列传第十九 侯张薛列传第二十 高窦列传第二十一 房杜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列传第二十三 王薛马韦列传第二十四 二李戴刘崔列传第二十五 陈杨封裴宇文郑权阎蒋姜张列传第二十六 萧瑀列传第二十七 岑虞李褚姚令狐列传第二十八 苏世长(良嗣 弁) 韦云起 孙伏伽 张玄素列传第二十九 于高张列传第三十 长孙褚韩来李上官列传第三十一 杜二崔高郭赵崔杨卢二刘李刘孙邢列传第三十二 傅吕陈列传第三十三 刘裴娄列传第三十四 崔杨窦宗祝王列传第三十五 诸夷蕃将列传第三十六 郭二张三王苏薛程唐列传第三十七 王韩苏薛王柳冯蒋列传第三十八 唐张徐列传第三十九 崔徐苏豆卢列传第四十 狄郝硃列传第四十一 二玮 陆二李杜列传第四十二 裴刘魏李吉列传第四十三 张韦韩宋辛二李裴列传第四十四 武李贾白列传第四十五 五王列传第四十六 刘钟崔二王列传第四十七 魏韦郭列传第四十八 李萧卢韦赵和列传第四十九 姚宋列传第五十 苏张列传第五十一 魏卢李杜张韩列传第五十二 张源裴列传第五十三 苏尹毕李郑王许潘倪席齐列传第五十四 裴崔卢李王严列传第五十五 裴阳宋杨崔李解列传第五十六 宗室宰相列传第五十七 刘吴韦蒋柳沈列传第五十八 二郭两王张牛列传第五十九 宇文韦杨王列传第六十 哥舒高封列传第六十一 李光弼列传第六十二 郭子仪列传第六十三 二李马路列传第六十四 房张李列传第六十五 崔苗二裴吕列传第六十六 崔邓魏卫李韩卢高列传第六十七 李杨崔柳韦路列传第六十八 高元李韦薛崔戴王徐郗辛列传第六十九 来田侯崔严列传第七十 元王黎杨严窦列传第七十一 二李列传第七十二 三王鲁辛冯三李曲二卢列传第七十三 令狐张康李刘田王牛史列传第七十四 刘第五班王李列传第七十五 李常赵崔齐卢列传第七十六 关董袁赵窦列传第七十七 张姜武李宋列传第七十八 段颜列传第七十九 李晟列传第八十 马浑列传第八十一 杨戴阳二李韩杜邢列传第八十二 陆贽列传第八十三 韦张严韩列传第八十四 鲍李萧薛樊王吴郑陆卢柳崔列传第八十五 徐吕孟刘杨潘崔韦列传第八十六 张赵李郑徐王冯庾列传第八十七 姚独孤顾韦段吕许薛李列传第八十八 孔穆崔柳杨马列传第八十九 归奚三崔卢二薛卫胡丁二王殷列传第九十 三郑高权崔列传第九十一 贾杜令狐列传第九十二 白裴崔韦二李皇甫王列传第九十三 韦王陆刘柳程列传第九十四 杜裴李韦列传第九十五 二高伊硃二刘范二王孟赵李任张列传第九十六 李乌王杨曹高刘石列传第九十七 于王二杜范列传第九十八 裴度列传第九十九 二李元牛杨列传第一百 窦刘二张杨熊柏列传第一百一 韩愈列传一百二 钱崔二韦二高冯三李卢封郑敬列传第一百三 刘蕡列传第一百四 李郑二王贾舒列传第一百五 李德裕列传第一百六 陈三李曹刘列传第一百七 二李崔萧二郑二卢韦周二裴刘赵王列传第一百八 毕崔刘陆郑硃韩列传第一百九 马杨路卢列传第一百一十 郑二王韦张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周王邓陈齐赵二杨顾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二王诸葛李孟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杨时硃孙列传一百一十四 高赵田硃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三刘成杜钟张王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忠义上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忠义中列传第一百一十八 忠义下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卓行列传第一百二十 孝友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隐逸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循吏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儒学上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儒学中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儒学下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文艺上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文艺中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文艺下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列传第一百三十 列女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宦者上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宦者下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籓镇魏博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籓镇镇冀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籓镇卢龙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籓镇淄青横海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籓镇宣武彰义泽潞列传第一百四十 突厥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吐蕃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回鹘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沙陀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东夷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西域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奸臣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叛臣列传第一百五十 逆臣

欧阳修,宋祁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宋史
脱脱
《宋史》是元代修撰的二十四史之一,编纂周期为1343年至1345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负责。该书共496卷,是中国历史上最庞大的史书之一,详细记载了北宋和南宋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丰富的列传和志,整书反映了宋代的道德与理学思想,同时也批评了当时的变法派。虽存在着资料失误与文体不统一,但《宋史》以其详实的史料和深刻的评价在后世仍具有重要影响,成为研究宋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国语
左丘明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及春秋时期多个诸侯国的历史。该书以国为单位,主要包括贵族之间的朝聘、宴飨、辩说等对话,且时序从周穆王时期延续至智伯被灭。传统上,《国语》被认为是左丘明所作,但至今仍存在作者争议,许多学者认为其为后人根据历史材料整理编纂的作品。全书共21卷,内容涵盖政治、军事及外交活动,文学上也以简洁的笔触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聊斋志异
蒲松龄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的经典小说集,收录491篇短篇小说,涵盖狐、仙、鬼、妖等题材,展现了17世纪中国社会的复杂性。作品以生动的人物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为特色,包含历史批判,如《公孙九娘》揭示起义军遭镇压的现实,受到文人高度评价。鲁迅称其为“花妖狐魅”中最有人情味的作品。它在清代广受欢迎,至今仍影响深远,诸多故事改编为各类艺术形式,并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为世界文学增添光彩。
警寤钟
嗤嗤道人
《警寤钟》是清代作家嗤嗤道人编著的一部著名小说,广陵琢月山人校阅。书中以仁厚、忠义、孝悌、节烈四个主旨,分为每四回一卷,通过生动的故事传达深刻的人生哲理。情节涉及家庭欺心、忠义冤屈等,字字刻画人性,句句引发反思,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该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一部值得珍视的道德教诲,令人深入思考。
南史
李延寿
《南史》是唐朝史学家李延寿撰写的历史著作,共八十卷,记载了南朝宋、齐、梁、陈四国自420年至589年的历史。该书以纪传体形式记录,分为十卷本纪和七十卷列传,旨在继承李延寿父亲未竟的事业,修正当时南北朝历史中的失实和偏见。《南史》与《北史》交相辉映,成为后世重要的史料,并在学术界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它突出门阀士族地位,尽管有部分重复现象,仍被视为重要的历史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