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叟曝言
上一章

第一百十七回 拷贵妃乾清三挡 擒居次鞑靼双降

黄虎扑来,青龙蹿下,俱化作纸条木片;明明一派火坑,都变平沙软土;明明九品莲台。却仍是貂皮靠垫。素臣跃起,劈领一提,将“哒赖喇嘛”擒挟而出。帐房内钻出许多侍者,抡刀舞杖,却碍着“哒赖喇嘛”头颈紧凑素臣宝刀之下,不敢向前,任凭素臣踏步回帐。然后罗跪于地,一同乞命。

素臣掷哒赖喇嘛于地,问可汗:“神通何在?”可汗磕头如捣的说道:“我等肉眼凡夫,不知天使系何等神佛,便龙虎火莲,俱行灭迹,自必天使法术,便胜于大喇嘛正了!但他能入水不濡,入壁不碍,吞针吐鸽,食火餐刀,灵迹显现,亦非凡人;还求天使开恩,赦其生命!情愿年年进贡,世世称臣,折箭为誓,永不犯边也!”素臣道:“佛乃邪教,我亦非神,不过心正,不受邪耳!喇嘛所行,无非幻术;汝等心邪,爱其播弄,信为神通法力,诚下愚也!”

满鲁都道:“信如天使所说,古来一切达摩、罗汉、佛图澄、鸠摩罗什等佛,菩萨、圣僧,皆幻术耶?”素臣曰:“然,皆幻术耳。大秦、天竺,地界毗联。俱有幻民,俱能吞月吐火,换首隐形,为诸戏耍之法。大秦幻民,以之卖解,则群知其幻妄;天竺奸僧,以之惑世,则群信其神通!自古及今,无不如此,可为长叹!”因指春燕、秋鸿说道:“此二人即系海西幻民,能行幻术,试令与番僧比试,汝等便知其故矣。”

因并解放阏氏等三人,令喇嘛行法。哒赖喇嘛取针一钵,盘坐于地,一把一把的取而嚼食,存下半钵,送与素臣。素臣转奉春燕,春燕食尽,将空钵递还喇嘛。可汗、阏氏、台吉、居次及诸虏人.俱口赞叹,说:“这位娘娘,毕竟也是神佛下降!”素臣大笑,向喇嘛、春燕两人衣领中,各取出铁针数百道:“此特些小戏法耳,出之鸠摩罗什,便是神通,岂知为幻民长技耶?”

哒赖喇嘛涨红了脸,不敢复行吐鸽、餐刀等事,即默念咒语,隐身而去。素臣一跳而出,大喝一声,从帐房西角扯将进来。令秋鸿亦行此法,秋鸿默念有词,忽然不见。可汗等正自惊异,素臣亦即赶上一步,从帐房外扯进道:“此与哒赖同一术,汝等所云入壁无碍者,真耶?幻耶?”哒赖喇嘛愤极,喃喃呐呐的念着邪咒,欲将帐外马头,来易素臣之头,以泄其愤。那知春燕、秋鸿都觉其意,使出幻法,将喇嘛之头,变作帐中一只狗头,可汗等俱大惊失色。春燕道:“喇嘛无状,欲以幻法得罪太师,故令其变犬以警之耳!”素臣看去,原是人头,无奈合帐人俱见是狗头,任凭喇嘛分说,皆不肯信,齐向春燕跪求。素臣道:“此幻法耳!”叱令春燕勿戏。春燕以手中刀背,击喇嘛颈上三下,喝声:“敢再犯太师否?姑免一次,还汝原头!”可汗等看时,果见哒赖喇嘛仍复原头,吓得目定口呆。

因春燕屡称太师,问:“莫非是文忠臣太师否?”秋鸿答道:“正是。”于是罗拜长跪,取箭在手,对天设誓,可汗、阏氏同折双降。可汗道:“俺国从没双降者;今阏氏俱降。一服太师忠义,一畏太师威德,一感保全居次;自誓以后北人不复反矣!”哒赖喇嘛被易狗头,愈益羞仇,闭目提气,暗咒素臣。素臣正在抚可汗,并不防备,春燕、秋鸿却已觉着,齐禀素臣:“喇嘛复怀恶意,竟欲咒死太师!”素臣笑道:“咒果灵,傅奕必先死矣!”正说不了,只见喇嘛大叫一声,口喷鲜血,跌死在地。可汗等复向素臣、春燕哭求。素臣道:“此系彼自取,非此二人幻术所能致也!”因命撤去尸首,捆起侍者,将各帐房喇嘛,尽数拿下。

可汗等连声应诺。一面备酒款待,可汗、阏氏把盏,定素臣南面,中席;天生西南,佥席;飞娘东南面.佥席;春燕、秋鸿旁席。可汗陪素臣,台吉陪天生,阏氏陪飞娘,居次陪春燕、秋鸿。令胡妇作天魔之舞,胡笳之乐,尽欢而罢。

是晚,即宿可汗帐中,令可汗陪宿。飞娘与阏氏同宿。天生住台吉帐中,令台吉陪宿。春燕、秋鸿与居次同宿。素臣鼾声如雷,蒸气如云。天生睁目酣睡,红须直竖。飞娘连衣趺睡,帐外偶有声息,蹶然而起,一跃数丈,伺察无故,仍回趺坐。春燕、秋鸿忽隐忽现,出入无方。素臣等便坦然睡卧,可汗等四人却惊心吊胆,一夜不曾合眼。

天明,俱伏于地,称为天神下降,忙去修表备贡,各部中去提取喇嘛、罗汉。惊动了胡虏男妇十数万人,俱要看文太师金面。各部落中,惟毛里孩臼部两员虏将,桑哥、阿沙不花最为勇杰,闻素臣膂力非常,欲求攀臂,恳满鲁都转达。满鲁都不敢,摇头示意。素臣因胡人尚力,许其攀试。两将大喜,一将上前攀扯不动,跪下说道:“太师神力,一人自攀不动;可许两人双攀两臂否?”素臣笑道:“使得。”两将跪下,磕一个头,站将起来,左右齐攀。素臣两臂如生铁铸成,不动分毫。两将忽然掣出匕首,向素臣胁下便刺。素臣大喝一声,两手一分,两拳击去,把两将头颅打得粉碎。天生、飞娘已蹿至前,一手提着一虏将,刀剑乱削,如切萝卜甘蔗一般,劈作数十段,热气蒸蒸,鲜血缕缕,肉俱跳动,骨尽分离。把满鲁都吓坏,跪在地下,叩头流血,看的虏人无不胆碎,环跪匍伏,不能仰视。可汗、阏氏,居次只是发抖,面无人色。

素臣搀起台吉道:“不必惊慌,非汝之罪也!”令各虏俱起立。将喇嘛淫恶世仇之处,细细开示,令各部落尽数拿解,如隐藏一名,即扫荡其营。众虏中有因素臣开示恳切,汗流泪落,知恨喇嘛之恶的;有知哒赖喇嘛神通是假,不甚信服的;其迷而不悟者,又畏素臣神勇无敌,怕送性命,不得不从。陆续拿解,至初三日已齐集,连本游牧,共有三百余僧。令解开缠布,各露阳物,只十岁以内的三十余名,尚属童体;其十二三岁者,即已破体脱头。将未破体者,责令蓄发还俗;已破体而未成丁者,即为阉割;其余已成丁者,俱行处决。众虏惊惧说:“必是佛爷为甚事恼了天爷,差这文太师下界,来灭佛爷子孙!我们是何等人,还敢合他拗强,只年年去进贡就是了!”

初四日,诸事已备,头营兵二百名到。初五日,治酒起行,天生、满鲁都为前队,素臣、可汗为中队,飞娘、春燕、秋鸿、阏氏、居次为后队,前引后护,及押送贡物,并历年俘获者,约有一二千人。一路先见老营逃回之虏,次见东西两路败回之虏,可汗等听一回,怕一回,更知老营被获妇女孩童,俱没杀害,无一淫污,个个感激素臣仁德。满鲁都方信居次所言未受污辱是真,重复跪在素臣马前,涕泣感谢。

初九日,至红盐池,以神及奚奇等十二将,尹雄及熊、鸟等二十四将,俱来接见。素臣询其战事,以神道:“奚将军等遵令,驻兵会治、两骡境上,声言留待文爷大兵;虏师即撤了巩昌之围,分守泰州、安定。两处都接战一回,依着文爷用伏,虏兵败回,便不敢出战。两城百姓见射进檄文,说文爷领大兵十万,不日前来,速杀虏师,开门出迎,可免降贼之罪,便纷纷闹动。虏帅恐惧,已想弃城回套,熊奇一到,林将军便依令草檄,说:‘公相已遣别师,破了东虏,剿灭了老营,速行投降,若俟大兵临境,便不准投款矣’把虏首挑着号令,再将血书信物射入。虏师胆落,城内百姓一齐发作,便仓皇逃走。林将军分兵,与熊奇做两处埋伏。奚、叶两将在后追袭,前后夹击,虏兵大败而逃。以神便依文爷钧令,留林军镇抚百姓,搜灭余虏。以神同奚、叶二将,分左右翼,尽力穷追,复遇宦将军等层层伏起,虏师势穷,只得投降。”尹雄道:“尹雄依令,说公相半夜忽发心疼,诸将俱免参,内帐宫女,却仍旧欢笑耍跳。虏师疑是前计,把各营撤退数十里,守住隘口,尹雄便每日操练军士。预备干粮。三日后,金将军到来,便写下檄文,说公相已破老营,西路虏兵已遣别将破降,把虏首挑去号令,射入血书信物,与邢将军并力攻打,虏师疑神疑鬼,魄散魂飞,诈于次日投降。我兵亦将计就计,缓其攻击。是夜拔寨俱退,尹雄依令缓进,俟其撤伏,并力穷追,虏兵自相践踏,死者无算。再遇着元将军层层伏发,虏兵逃脱无几。虏师及把都等百十余人,力竭投降。”呈上书札两封道:“果不出公相所料,此在虏营所得汪鉴密书。公相迟到三日,延安为此贼所卖矣!尹雄恐汪鉴有变,令邢将军统领京兵,回延防守,并沿路搜剿余孽,故未到此。”素臣解孛罗忽亦思、马因扎加思兰之缚,令其去见郎主及妻孥等。两帅出来,跪在地下只是磕头道:“太师威德至于此,北人不复反矣!”是日兵驻老营。

次日,杀牛宰马,犒宴可汗君臣。宴毕,东西两虏帅俱跪于地,说:“太师神勇,万古无匹;随行诸将,自必俱有过人之技,可否恩赐一观?”素臣道:“将在谋而不在勇;汝等既以力为尚,不妨令诸将略见所长。”因令植竿二百步外,挂一金钱,令诸将射之,虏中选出善射,俱不能中。素臣挽弓连发九矢,俱中金钱之眼。两帅匍匐赞颂道:“太师乃天上人也!请观诸将。”素臣因命尹雄连发三矢,令奚奇等十二将,各发一矢,亦俱中钱眼。两虏帅愧服。素臣复命奚奇对射。奚奇等对立在百步之外,各引弓发矢,箭俱向喉颈中擦过,离不得一分、半分,把众帅都吓坏了。素臣喝声:“住!”临了那一箭,便直贯喉咙中来,各人把口一承,交咬住十二枝利矢,前来缴令,素臣问两虏帅:“能与对射否?”两虏帅颈红面赤,连称不敢。

素臣指着一架石峰,令天生、飞娘登峰舞剑。天生飞站峰尖,飞娘即另趋一峰之尖,较低丈许。舞起神剑,如两团白雪,舞完收剑,从万点梅花中,落出一个虬髯异人,一个红绡侠女。两人复作攻击之势,自上落下,自下跃上,四把剑尖,不离心口,纵横击撞,势若飞鸿。两人俱是真实本领。虏将中有能识者,俱赞不容口,称为神技,素臣候二人下峰,即命金砚上落。金砚疾趋而上,如弹打高枝,下,如石投深涧。身轻比燕,势捷同梭,连上七回,连下七回,素臣挥手乃止,把众虏看得色动神飞,连声喝采。素臣回顾春燕、秋鸿及男女飞卒二十二人,各应一声“得令”,便四面直趋而上。春燕、秋鸿站立峰尖,二十人攒在四周,各持手中之刀,互相击刺。日光中耀着两个观音,十个红孩,十个龙女,四十四把宝刀,二十二条绣裤,七十二幅红裙,如风翻白雨,浪打朱崖。春燕、秋鸿更有幻术,越显得刀锋闪烁,百道光芒。自可汗至把都,自阏氏至胡妇,无不咋舌惊叹,说:“都是天上下来的,非凡人也!”素臣把手一挥,二十二人疾趋而下,仍是臻臻美妇,及十二三岁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披发垂鬟,娇娇滴滴的童男、童女。素臣复命天生、飞娘、金砚、以神、春燕、秋鸿及男女飞卒,作跳营之戏。诸人一跃而上,就这营跳到那营,此帐跳落那帐,粉粉滚滚,碌碌离离,猛如虎豹,矫若龙蛇,捷等猿猴,轻同燕雀。素臣一挥手,便都撺落面前,齐齐站立。

可汗君臣,匍匐骇汗。素臣道:“以为我之力,何难荡灭尔国,将尔等妻孥皆俘为妾婢!缘上帝好生,皇上不嗜杀人,我体天心君心,故许尔乞降。以后当洗心涤虑,不可再生异志,致举国灭亡之祸也!”可汗君臣夫妇,俱痛哭流涕,立誓:年年进贡,世为大明藩篱,不敢有一人一骑,入套犯边。众虏俱呼:“大可汗万岁!太师千岁!北人永远不复反矣!”素臣传令,次日班师。将老营内凡系中国妇夫,俱资送回家;掳掠之物,分犒将士;原系虏中驼畜等物,及诸妇女,俱全数还虏。诸虏心悦诚服,激切感谢。被掳妇女及诸将士,欢声如雷。

十一日,令尹雄押送可汗、台吉,飞娘押送阏氏、居次至延安,派守候旨。独带金砚、以神,赍了降表回朝。天生等一班男将,春燕等一班女将,俱押着降人贡物,随后班师。

十四日,至居庸关,管关守备来接,始知皇帝已传位太子,称居仁寿宫矣。且道皇帝缘何传位?皇帝自素臣出师,即传旨,于十五日行论功行赏礼。太子以素臣及诸应受赏臣现俱北征,请俟凯旋,并论战功,一同封赏。皇帝不允。至期发驾,乘肩舆,至乾清官。忽见纪淑妃南面高坐,安贵妃披头散发,颈系汗巾,匍匐阶下。两旁内侍宫女,各持赤棒,拷打贵妃,皇帝大惊,忙令回舆,至陆妃宫中,战栗不已。陆妃问之不答,但传旨,改于十八日行赏。到十八日,俟日出良久,换了步辇,莲座前左右令二宫娥捧剑侍立,辇前辇后,多列护卫,内侍俱执兵仗,再到乾清宫。皇帝于十字沈香槅内,留心注视,仍见纪妃拷打贵妃,更加利害,血流遍体,哀号之声,惨不可听,纪妃怒目视帝,吓得冷汗直淋,复令回辇,又改期二十一日,太子等俱不知何故,吏户兵礼四部官员,及一切执事人等,累得要死。却不敢不预备守候。到了二十一日,皇帝传了太子去陪辇,再加扈卫,更鸣锣击鼓,镜吹兢作,响声如雷,以惊散阴气。谁知一上乾清宫殿后台阶,即闻安贵妃哀叫惨苦,并纪妃怒喝之声,皇帝吓坏,忙令回辇。回至何妃宫内,满面失色,心跳不已。

太子涕泣问故,皇帝良久长叹一声道:“汝母作祟,不欲朕视朝矣!”说罢,仰卧龙床,即起怪病。在宫习见宫女及何、陆二妃侍侧,便照旧欢喜耍笑,饮食言语如常;一见生人,即心跳手颤,满身汗出。惟太子、太后、皇后三人,尚可见面,然亦不能久,久则其病即发。如此数日,便宣告太子入宫,命内阁草诏传位,改明年为宏治元年。太子泣奏:“圣体违和,只须令太医诊治,即可痊愈,臣死不敢奉诏!”皇帝道:“上天不欲朕临朝,故先令汝母挡朕三次,复令朕得此怪疾;朕意已决,勿再渎陈,致发朕病也!”太子痛哭而出,去见陆妃,求与何妃劝奏,并欲知纪妃阻驾之事。何陆二妃委曲劝谏.皇帝才把三次看见纪妃拷打贵妃之事说出,道:“朕若视朝,必由乾清,何忍再见贵妃受苦?且纪妃怒朕,恐更有祸,即无此疾,朕亦不敢复至乾清,况得此怪疾乎?不如早传东宫,以遂纪妃之愿,或不去凌残贵妃,并怨朕也!人生行乐耳,将来迁居仁寿宫,当与二妃长枕大被,共为欢乐,把安吉所进秘器秘册,仙丹仙酒,一一试用,老此温柔乡中,朕愿足矣!”两妃知不能劝,回复太子。

太子向纪妃影里,焚香祷告:“皇上失于不知,望母妃保护圣礼,勿记前嫌!”说罢,痛哭,复至清宁宫,求太后挽回。太后沉吟道:“此事不特不能挽回,亦不必挽回。父传子授,与理无违,即敬承父命可也!”太子痛哭流涕,不肯奉诏。太后劝不从,复命张、真二妃共劝。太子道:“父皇春秋尚富,寡人若居然南面,乃卫出公、唐肃宗之流耳,有死而已,诏不敢奉也!”太后道:“此非楚郡主不能劝!”因急宣郡主过宫。

郡主劝奏道:“唐肃宗未奉明皇之命。今殿下系亲受皇上之命,判若黑白,岂可混同?唐尧禅立于舜,臣尚可以承君,岂子不可以承父?尧可因倦勤而授舜,皇上独不可因倦勤而授殿下乎?天子之视天下,如庶民之视其家;父以家事授子,子惮劳而不承,即为不孝!皇上以天下之事授殿下,殿下惮劳而不受,岂得为孝乎?孟子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皇上无疾时,尚不能利泽苍生,奠安社稷;今得此心疾,岂复能励精图治?殿下受诏,即可利泽而莫安之,上自九庙百灵,下及九州万姓,式凭祷祀而求之者;奈何昧圣贤之明训,违君父之治命,而置社稷苍生于膜外耶?昔朱寿皇承高宗之命,庙号孝宗。殿下诚遵奉诏旨,代皇上宵衣旰食之劳,而致皇上玉食锦衣之奉,以天下养,孝之大也!出公逆父,殿下从父,事正相反;若不奉诏,则出公拒父之身,殿下拒父之命,窃恐转有相类耳!望殿下熟思之!”太子大悟,收泪谢教。太后大喜道:“老身固知非郡主,不能回东宫固执之见也!”

太子回至东宫,内阁已奉有皇帝手敕,上表劝进。太子三辞,然后受诏。遵皇帝命,以明年元旦,告祀天地宗社。至清宁宫朝拜太后,仁寿宫朝拜皇帝、皇后,且衮冕,御奉天殿。百官上表称贺,朝拜嵩呼。尊周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帝为太上皇,王皇后为皇太后,册立张妃为皇后,真妃为皇妃,王长子厚照为皇太子。诏告天下,遣官祭告阙里孔子庙,及历代帝王陵寝,岳镇海渎,名山大川。大赦天下。以刘健为东阁大学士,封张定为顺侯,洪文为詹事府詹事,赵日为兵部左侍郎,刘大夏为兵部右侍郎,戴珊为刑部右侍郎,皇甫毓昆为左副都御史,召王恕为吏部右侍郎,马文升为户部右侍郎,袁静为工部右侍郎,文真为翰林院修撰,赐覃青蟒玉,以怀恩为司礼监太监,其余各官,俱加一级,照旧供职。惟不改元,仍称成化十一年耳。

素臣闻太子登极,喜而不寐。次日四更上马,至德胜门,俟门启,即入,至午门,随班入朝,进上降表。新天子大喜,忙下御座,谢失于迎候之罪,即欲替素臣解甲。素臣力辞。天子道:“朕于青宫已言之矣,先生肯令朕自食其言乎?奏凯献俘之礼,当择日举行;今且为先生卸甲换袍,以实前言,且符诗箴也!”因令内监取过蟒服冠带,亲手除卸素臣盔甲,脱换已毕,赐坐赐茶。亲降玉音,进素臣为华盖、谨身两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如故,改辅国公为镇国公,禄视镇国将军,岁千石,赐黄金千两,白金万两。封水氏为镇国太夫人,田氏为镇国夫人,首妾刘氏为贤烈夫人,长子为镇国世子,加荫两子,一子为尚宝司丞,一子为锦衣卫佥事,追赠高曾祖父四代,如其官。命楚王赴延安行受降礼,免可汗、阏氏、台吉、居次入都。

朝罢,百官散班,延素臣入乾清宫,细问平虏事之。素臣一一奏闻,兼奏修复三受降城。天子惊喜非常。极口赞颂:“先生之神速,乃至于此,可一雪土木之耻矣!”当即降旨兵工二部,着辽东卫都指挥尹雄督修。素臣复呈上汪鉴密书,天子大悟道:“有谗先生于上皇者,朕屡加察访,未得其人;今乃知为汪永也。此二人皆臧宁党羽故耳!”即降旨:汪永革去太监,发司礼勘问;汪鉴拿交刑部治罪。素臣问浙江之事,天子道:“靳仁已据全渐,复得江南、山东沿海诸州县;赖先生密计,屡奏捷音。现止据绍兴一府未下,不日可平。倭奴猝犯,为岛长况如日、铁面所破,早晚将入京献俘矣。”说罢,即命怀恩伺候素臣,自去仁寿官奏闻平虏之事。

怀恩捧住素臣两腿,只顾磕头。素臣用力扯起道:“老太监尊为司礼,与下官同属王臣,怎如此过礼?”怀恩道:“在凤阳时,那一日不想磕头,却惟恐磕不成;今日磕成了,便是天大的造化,说是过礼吗?怀恩到了凤阳,才知道靳直、景王党羽已遍天下,南倭、北虏、广苗!各处蜂起,山东、江西又激变良民,上皇巡幸登、莱,在贼阉掌握,天子幽废清宁,入逆藩网罗。此时怀恩,日夕以泪洗面,惟思以三尺帛殉国家之难耳!万一之想,便渴望公相,而大厦将领,恐非一木所能支,久怀此病,亦非一时所能疗!梦想不到公相一出头,即如大风振落,一扫而空,神武至此,真令人吓死,愧死!出太上于虎狼之口,救圣驾于水火之中,存一线之社稷,复万里之山河。即日日磕头,何足伸怀恩感激迫切之鄙怀耶!”

须臾,天子回宫,与素臣同用早膳毕,传旨摆宴谨身殿,宣皇甫毓昆,洪文两臣陪宴。

天子咨询时务之急,令素臣口授,怀恩手书,金相、长卿参酌。素臣口授十事道:“此如治病,先攻其毒;毒尽而后可议复原之剂也!”怀恩呈上天子看时,是止内操、去西厂、汰僧道、斥传奉、罢织造、撤镇守、停采办、禁斋醮、清冤狱、赦债逋十事。天子赞道:“真医国手也!”仍命两臣参酌,两臣俱辞无可复参,因立付内阁诏行。

内侍奏:“筵宴已齐,应用何乐?”天子命仍用前年优童,仍演《满床笏》,席面上亦仍前摆设。正待入席开场,清宁宫内待,奉太皇太后懿旨,请驾过宫。天子慌忙入内,素臣等鹄立而俟。良久驾到,辇内排列五个孩童,一个头带八梁冠,貂蝉雉尾,身着赤罗衫,腰系白玉带;两个七梁冠,笼巾,貂蝉,赤罗玉带,不插雉尾;一个五梁冠,金带,玉佩;一个二梁冠,银带、玉佩;辇止,挨次而下。素臣认得头一个是龙儿,便知后四个是麟、凤、鹏、鳌,知水夫人已至,心头突突地跳个不住。暗付:五儿止三人受职,如何却有冠服?凤、鳌两儿,并似驸马服饰,是何缘故?

只见天子笑容可掬的说道:“先生恭喜,太夫人已入都,现在清宁宫。朕与先生,以师弟为君臣,今又成婚姻矣!”指着凤、鳌两儿道:“此两贤郎,已为朕馆甥矣。”素臣跪辞。天子扶起道:“太皇太后久有此心,朕与两宫亦同此念,已预制驸马冠服以待。今早太夫人至京,太皇太后及各宫俱有所遗,太夫人带了世子入谢。太皇太后便将四位贤郎俱宣入宫。看着相貌精神,与选驸马之法适合,把皇后、皇妃俱喜坏了。皇妃原欲与刘夫人以姊妹朕姻,故即选中凤儿;皇后便选中了鳌儿。将凤儿三品之服,移荫鹏儿;凤、鳌两儿,即赐以驸马冠服。太夫人已勉强承太皇太后之命,先生何可辞也!”素臣只得谢恩。

五子俱向素臣一跪,不叩首。向金相、长卿鞠躬,却退即排立于后。天子大喜道:“幼而知礼,真英物也!”命另设一席,五子排坐。优童演唱,每一出,天子亲奉一觞,素臣跪受,五子必俱跪陪。素臣为天于扶挽,必俟素臣起,乃起。自始至终,俱无失礼。天子暗暗称奇。在殿诸人,无不属目叹羡。演完正本,天子慨然道:“汾阳但有战功,亦止如先生之一毛耳,尚封王爵;而先生力辞,使朕何以为怀?惟谨承先生之志,以为报耳!”因命内侍取过笔砚,拂笺挥墨,御制一诗,以赠素臣。诗云:

扫尽妖星兴自豪,归朝无复藉霜刀;

五星德聚南天秀,十事功成北斗高;

师济禹、皋方作合,孤穷杨、墨岂能逃?

老人衣帛歌王政,不著当年敝缊袍。

天子道:“后半乃先生素志也,朕虽不敏,请尝试之!”素臣顿首道:“此须元气重复,再进荡涤之剂;故臣于十事内,只说个汰字,恭渎圣制,臣敢不敬谨承命!”

天子道:“太夫人已出宫,朕不敢久留先生!”因赐素臣肩舆,内侍舁至殿前。素臣奏:“杠有龙头、龙尾,靠褥衣幔坠索皆黄,臣死不敢奉旨!”天子乃易青毡、红云子轿衣、红靠褥坠索,素臣力辞不获,只得谢恩。天子赐素臣休沐十日,小内侍十六人,司阍宫女十六名司巾栉,撤御前莲烛、炉、绛纱灯,赐五子小车各一辆,金豆各一盘,鼓乐导送归第。

因金相、长卿同路,素臣不便独坐肩舆,并赐二人于紫禁城内乘马。天子欲候素臣于殿前上舆,方始回宫。素臣力辞不获,只得叩首谢恩,疾趋而出。内侍便把肩舆抬出后右门,请素臣上舆。金相、长卿乘马先行。府中迎接之轿,便空抬在后。舆前宫女,一对对手执绛纱灯、金香炉、纱笼莲烛导引,全副鼓乐吹打不歇。文恩、未容、奚勤牵马旁护,五辆小车随后徐行。出了内西华门,文恩等亦各上马,执事人役,赤棒金瓜,黄罗伞扇,灯笼火把,前呵后拥,至四牌楼大街,已见府前张灯结彩,烜赫光辉。素臣在肩舆中,忧思满怀,暗忖:“富贵已极,恩宠无伦,日中则昃,此其时矣!将何道以处之?”下了肩舆,因文恩等照料公子下车,内侍宫人不识路径,尚在趔趄,素臣见母心急,便直趋正寝。只见田氏、璇姑等,簇拥一美男子,在房穿着自己的纱帽圆领,仙鹤补服,相貌亦俨然无二。秋香眼快,先见素臣,大惊小怪的说道:“又一个太师来了!”正是:

蝶化庄周周化蝶,蕉藏鹿梦梦藏蕉。

总评:

道教之元虚惑人者,黄梁一梦。佛教之幻妄惑人者:踏芦渡江、吞针吐鸽等事,四十八回之照妖镜,已将吕翁幻术一破而空。此回更将妖僧之幻妄,确凿鉴指破根源,即使达摩等复生,百喙莫辨,虽皆为下等人说去,而铁案已招,非蚍蜉所能摇撼矣。龙虎破,而降伏之罗汉空;火莲破,而踏芦之达摩空;吞针破,而吐鸽之鸠摩罗什空;入壁、易头咒魇破,而一切幻僧之法俱空。大秦、天竺一段议论,真如照妖秦镜,千古妖狐精魅,悉现原身。天下第一奇文,亦天下第一笃论也。读之放歌狂舞,不能已已。

但说大秦、天竺,俱有幻民,可汗群臣未必遽信。妙在春燕、秋鸿活口现在,吞针、隐形,幻法同科。而素臣仍然故我,喇嘛已易狗头,幻民之数乃更高于圣僧之神通。然后大秦、天竺一段议论,信而有征证,可汗君臣信心全失。乃知八十一回奢么他、精走之献技、不特沧海楼挂线,全为此处理根也。曲折经营,良工心苦,乃成绝世奇文。

各露阳物,喇嘛淫恶立见,何以胡人供养,不觉察也。凡有大喇嘛,自称神通法力者,俱当以此法,验而戮之。

北人不复反矣,一回中见三见,俱以攻心得之。不掳掠,不奸淫,力足尽敌,而全其生命。皆所以攻其心也,征苗蛮者,当奉为宝训。

或疑太子即位,系何等大事,岂有不诏示军营,直待至居庸关始知之理。缘军营在延安,而素臣独向可汗游牧袭,执其君臣而回老营,即于老营星骋入京,俱无由知传位之事也。故于天子谢罪下,注明素臣马快,金砚、以神足快,探报不及,否则大将军凯旋而天子不知,亦大破绽矣。天子且不知素臣何日至,可汗游牧何日回,老营何日班师,又何从颁诏耶?素臣不知即位,天子不知班师,方见用兵之神。

太子闻传位之命,而泣奏、而痛泪,而求何、陆,求纪妃,求太后,哀痛迫切,出于至诚,精忠纯孝,古今无两。居青宫者,当奉为宝训。

红豆一段议论,使太子之嫌疑之见,如红炉点雪,总妙在以太子所谓孝为不孝,与明者言当逆而折之,如是如是。

素臣所陈十事,急先务之谓也,若不论先后,一概铺张,欲速则不达矣。建文幼年,迂儒变法,至改官制,尤极可笑。焉得如素臣者,为秉国钧也哉!

素臣以辟邪为志,宜乎?首见诸行,乃天子惓惓请试,而素臣反欲迟待,他日知此意者,乃可辟邪。否则拓跋宇文之续耳,于圣道何裨邪?回来美男子,写得弄幻怕人,其离魂耶?其妖物耶?吾孰从而测之。

野叟曝言
夏敬渠
第一回 三首诗写书门大意 十觥酒贺圣教功臣第二回 看花色眼急雨淋瓠子之头 挥麈雄谈冷水浇葫芦之背第三回 只手扼游龙暗破贼坟风水 寻声起涸鲋惊回弱女余生第四回 异姓结同怀古庙烘衣情话絮 邪谋蛊贞女禅堂掷炬秃奴惊第五回 灯花发火荼毗两个淫僧 虎足从风结识一条好汉第六回 未鸾吹和衣报德 刘璇姑降志酬恩第七回 绣被寻春猛放登徒色胆 危崖勒马惊残倩女香魂第八回 非雨非云绝胜巫山好梦 画天画地恍图周髀遗经第九回 好友忽逢共酌十觥言志 狂风猝起终成两地相思第十回 法雨有缘遇真儒回头是岸 了因无命逢介士撒手归空第十一回 唤醒了缘因生起死 惊听测字有死无生第十二回 刘虎臣说大话惹出盗来 文素臣费小心放将盗去第十三回 为寻姬欣逢豪杰 因失帕迟误婚姻第十四回 双折六归贫士翻怜财主算 低眉合眼头陀暗觑妇人胎第十五回 看法王伪檄文素臣改姓更名 临帝子长洲白又李挥毫破浪第十六回 又李伤寒遗铁弹 素娥取冷卧铜屏第十七回 淫药迷心贞媛爬罗云雨 天泉破腹通儒笺释岐黄第十八回 束矢狂生翻为座上客 操戈逆弟磕破柩前头第十九回 怪医方灯下撕衣惊痘出 奇解数竿头拍手唱歌来第二十回 痛哭为知音一死一生交情乃见 伤心求结骨不生不死惨语难听第二十一回 美女和新诗暗吐情丝一缕 良朋惊错信瞎跑野路三千第二十二回 倒擂台救出一双姊妹 解邪咒团成两对夫妻第二十三回 为朋友热肠堤上忙追比翼鸟 听儿童拍手山中急采并头莲第二十四回 真剑术一女子上树撩天 假卜封众英雄死心塌地第二十五回 解翠莲三回闯破载花船 白又李一手挽牢沉水索第二十六回 丫鬟怜月貌漏泄机关 公子觑花容安排坑堑第二十七回 单二姨暗调铅汞 李四嫂明做黄婆第二十八回 一股麻绳廊下牵来偷寨贼 两丸丹药灯前扫却妒花风第二十九回 见事危贞娃戳颈 闻声迫淫妇投缳第三十回 连公子丹房求秘策 李嫂儿病榻说风情第三十一回 小姑嫂看淫书津津讲学 老夫妻吃热药狠狠团春第三十二回 疑心成暗疾结将妹妹救亲夫 幻术摄生魂请出娘娘招怨鬼第三十三回 靳千户双赚鹊桥仙 刘大娘三犯江儿水第三十四回 文素臣初谒金门 谢红豆一朝天子第三十五回 尽臣职文徵君迁谪辽东 重朋情洪太常奔驰吴下第三十六回 柯知县平白地放出杀人心 余大人半青天伸下拿云手第三十七回 怜独活愁分掌上珠 疗相思喜得心头草第三十八回 读奇书孙康怜雪影 试英物宣武出啼声第三十九回 赚花笺双词写怨 调酒令四美弄情第四十回 贤母岂忘情发皆中节 淑媛能悟道色总根心第四十一回 任小姐单填绝命词 水夫人双种连城玉第四十二回 田氏改装双珠入掌 洪文落职千里传书第四十三回 侠客赠龙泉群凶授首 奄人折虎翼一性归空第四十四回 仿八阵图黄昏遁甲 破两门法白昼鏖兵第四十五回 虎口行奸赝虎恶于真虎 僧寮放火生僧烧作熟僧第四十六回 古庙逢凶蜂螫屠龙之手 盘山遇侠狮降猛虎之威第四十七回 假谈星命里寻奴 真卖卜诗中遇友第四十八回 真才子压倒假名公 假新娘赚杀真娇客第四十九回 想中缘文素臣再朝天子 情中景谢红豆二谒金门第五十回 照妖镜团圞玉镜台 割股心邂逅冰心女第五十一回 未容儿真心尽孝 黄铁娘假口全贞第五十二回 阻活佛升天破地藏观音出世 剁海龙入水掷铁锚金倾心第五十三回 污泥透出白莲花千秋表节 杀阵种将连理树一捆成功第五十四回 首妾入东宫口中得喜 西江寻老母耳内成惊第五十五回 空流泪素臣肠断花笺 真上痰任信心迷黑狱第五十六回 大话招殃丑生员扮出跪池陈 老羞成怒风太监学做刺股苏秦第五十七回 全局忽翻狠鞭苦了一条光棍 现钟不撞空花烛难为两个新娘第五十八回 为好成空三处衾皆冷落 从天而降一门妻妾小团圆第五十九回 辟庄老文素臣深谈性命 戒晏安水夫人独凛冰渊第六十回 三女明婚鸾谐凤合 一人暗卜夫贵妻荣第六十一回 六口曲团有兆 二木林点逗无心第六十二回 主辟老黄石点头 婢辟佛蓝田击节第六十三回 老虎欺心献毛鳖 小儿饶舌得银蛇第六十四回 浴日山设卦禳风 不贪泉藏银赈粥第六十五回 诛夜叉六熊戴德 救作忠六义同仇第六十六回 神算定假倭功归把总 正气除邪会名托城隍第六十七回 碎石台冤魂出世 看雪屏伟物招殃第六十八回 十六妾奉先生乌龟脸面 三百鞭贞妇强盗心肝第六十九回 男道学遍看花蕊 女状元独占鳌头第七十回 白昼压妖狐忽呈玉面 深宵论活宝尽洗尘心第七十一回 看壁词痴人入化 谈天性侠女惊心第七十二回 以血验气大阐阴阳之化 因熊及虎广推禽兽之恩第七十三回 论一气云开日朗 呈百戏石破天惊第七十四回 所求乎朋友相看俨然 重之以婚姻一言既出第七十五回 盘锦囊忽见庐山面目 定乐府拓开平日心胸第七十六回 醉中合卺潦草婚姻 梦里断绳逼真缘法第七十七回 有肉无骨剖明千古奇冤 移妾作女解脱寸心坚结第七十八回 主代帝殂代崩暗尊昭烈 前比尹后比旦明颂武侯第七十九回 为驱邪众女袒胸求赤字 因报德孤舟渡海觅红须第八十回 婚事初筹素臣早筹兵事 大蛇未弄铁丐先弄小蛇第八十一回 文曲布天罗血流四境 红鸾杀华盖月照双郎第八十二回 断铁钥双关密计 开铜锁方便阴功第八十三回 怜才拔亚鲁赐婚者二十人 定计灭屠龙成功在五六日第八十四回 香烈扶危梦得两颗珠子 瑛瑶成配天生一对玉人第八十五回 宵光显玉体知造物之化工 神便浸金铃得除奸之秘钥第八十六回 负腹无谋空拟罡风搅海 拍肩有谶果然明镜中天第八十七回 五日抱两王子医法通神 一旬产四男儿麟祥旷世第八十八回 医怪病青面消磨 受奇荣白衣发达第八十九回 国师束身双阙佛法无灵 指挥传首九边皇威有赫第九十回 两柄铜锤舞出山林娇凤 一颗珠子穿来苗峒毒蛇第九十一回 苗婆闻水安息回生老命 妖道见夜光珠错认元神第九十二回 扮医生有心除毒 救病汉无意逢亲第九十三回 疗奇疯药婆认叔 显绝力锁住疑神第九十四回 治香以臭别开土老之奇语 婚配宜歌新咏关雎之好逑第九十五回 沈瞻赎子孔方兄能全骨肉 陈渊梦妻正气女便是神灵第九十六回 天阙山神猿饶舌 孔雀峒石女发身第九十七回 一掌破天荒死户翻成生户 两眉钻进穴毒蛇变作痴蛇第九十八回 神虎神猿种出太平珠玉 奇芝奇鹿衔来百岁春秋第九十九回 屈知县以直报怨 楚郡主因公济私第一百回 奸徒出首害忠臣 义士同心结死友第一百零一回 上林堡小设计 临桂县大交兵第一百零二回 四伏降六龙素臣神算 三胞生六宿石女奇胎第一百零三回 两日毁十门龙燔于峒 一夜破两城浚泣于涂第一百零四回 假班师分兵入峡 真救驾匹马归朝第一百零五回 鸾音为臣子监军新时官制 云妃代尼僧摩顶旧日恩情第一百零六回 玉洞生春小郎试药 天罗窣暗太子惊心第一百零七回 水火无情久出炎凉之界 蛆虫可厌不污清白之躬第一百零八回 文白大名驱恶鬼 七妃小戏惹冤魂第一百零九回 怨鬼捉奸逆藩伏法 青宫验痣假子归真第一百十回 真报仇指头啮血 假作恶鼻孔铺红第一百十一回 三万雄兵不敌□锄荆棘 五千长线可推角股勾弦第一百十二回 五日长号生者几几欲死 六人同梦死者奕奕如生第一百十三回 忽显灵文素臣真符假梦 怕上天熊飞娘死抱生人第一百十四回 沧海玉堂双珠归母 白衣阁老只手擎天第一百十五回 擒阉贼圣驾还朝 赐宫奴相臣归第第一百十六回 错里错安贵妃五更拼命 疑上疑文丞相一旦骄人第一百十七回 拷贵妃乾清三挡 擒居次鞑靼双降第一百十八回 陌路种成荆树喜连今日之枝 深宫赐出夭桃谁识当年之木第一百十九回 灭浙平倭归一统 论功行赏失双劳第一百二十回 执伞盖铁面甘心 宴府第金蝉脱壳第一百二十一回 五子说策请五湖 六女按名归六院第一百二十二回 姊妹重逢惊智囊之远虑 主奴叙旧感镇国之深恩第一百二十三回 两抄落卷小状元再占鳌头 一语惊天大驸马独蟠龙腹第一百二十四回 痴丫鬟辞婚投水 圣天子减膳求言第一百二十五回 素臣无外两释疑城 红豆天渊双生贵子第一百二十六回 五星聚井五星聚奎 三索得男三索得女第一百二十七回 未鸾吹辞夫就婿 文按院借贼惊人第一百二十八回 九岁孩童呈绝技 八龄女子害相思第一百二十九回 安富陈荣谋按院 善财龙女戏观音第一百三十回 独桌待孙行激劝 一心忧旱起迍邅第一百三十一回 八片香肱脾神大醒 三尺瑞雪心结齐开第一百三十二回 素父忽逃罗刹国 麟儿独上状元台第一百三十三回 奚天使死成欢喜佛 木倭奴生作净光王第一百三十四回 泰运将开囊括扶桑日本 疑胎乍脱血凝铁丐银儿第一百三十五回 七年病退三年艾 一世盲开万世明第一百三十六回 舌战中朝除二氏 风闻西域动诸番第一百三十七回 古佛今佛两窟俱空 君囿臣囿四灵威集第一百三十八回 九子夺魁会元复归门婿 百丁介寿男女尚轶外孙第一百三十九回 四灵护贤母荣归 百诗颂圣君盛治第一百四十回 哭覃吉素臣发病 看余诗末子封侯第一百四十一回 素父思亲成疾教子孙绝欲三年 圣君尽孝垂危闻冰渊忽驱二竖第一百四十二回 马为月老侄得娇妻 虎作冰人叔收美妾第一百四十三回 百世推恩侯伯子男递衍 干秋异数君臣后妾同筵第一百四十四回 二老来归君臣同乐 双翎未展母后俱惊第一百四十五回 毗罗袈裟见者惊为怪物 荷包珠帕拾即献入官司第一百四十六回 戏文一百出将生平事逐件重题 男女五十双把座中人当场现扮第一百四十七回 五百道赐符三男同降 七十国献寿六宝齐归第一百四十八回 番公主入门生子 文翰林跨海寻妻第一百四十九回 九万里外塑生词 百寿堂前开总宴第一百五十回 三居次爱戏拜翁姑 两孪生劈面惊新妇第一百五十一回 两间房素臣辟鬼 百寿令文甲惊人第一百五十二回 毁先贤豪客挥拳 开后局小儿言志第一百五十三回 处士妹配合处士孙 神女风圆成神女梦第一百五十四回 泄真机六世同梦 绝邪念万载常清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