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叟曝言
上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回 毁先贤豪客挥拳 开后局小儿言志

素臣大怒道:“想必是你误了事了!这两位秀才是何时来的?你耽搁他到如今,不早禀我,致我得罪于学校之士,虽挞汝流血,庸可赎乎?”文龙、文麟俱汗流满面,仓皇赶至,见素里已在责骂,便不发言,但顿足道:“竖子误事!”文甲叩头伏罪道:“今日本是九叔值宾,因皇上赐有满月贺礼,要修本奏谢,故令孙儿代值。这两个秀才吃得烂醉,要求见公公。孙儿命施郎陪着,把苦茗去替他解醒,一面来事知公公,一面吩咐施郎,待其酒醒,婉言辞谢,告以有客,改日回拜。孙儿到席间正要禀知,被洪伯祖问起“寿”字,一心想到《经》、《书》、《史》、《汉》上去,便把这事忘记了!因已吩咐施郎婉谢,未曾十分在意,不知如何发起怒来?求公公饶恕孙儿初犯。以后愿甘处死!”

素臣问门监道:“那两位相公因何发怒?”门监道:“初时太子爷陪着吃茶,后来便糊糊涂涂的,攀今吊古,还是好好的。大子爷说:‘老太师爷陪客筵宴,倘有紧要,必欲面见,即便传禀;如尚可缓,改日回拜请教。’那两位相公也还你看我,我看你,像有个作别的意思。忽然听见匡太常大笑之声,登时大怒道:‘老太师爷纵酒比匪,号呶于室不知倒屣天下贤士!’便要打将进来,还说要提老太师爷两耳,数其罪而来之哩!太子爷拦劝,便挥拳欲打。亏着太子爷是有本领的人,软软封住他四只手,委曲谢罪,方不受辱。老太师爷早些发放才好!”素臣看着文龙、文麟道:“也没别法,只有亲自出去请罪。你们各有奏对,去干你正事,不必在此。甲孙误事,可恨!可恨!”文龙、文麟便如飞入内。

素臣整在趋出。无外大怒道:“怎么我们竟俱是匪人,只有他两个是贤士?总是素兄吐哺握发弄出来的事,平时把这些酸子纵容惯了,将公卿大臣都看做酒醒饭袋!待我这匪人山去,请教贤士一番,提耳而责之,给他一个怕惧,才是保全斯文的道理!”说罢,抽身出席。被成之一把抱住,笑道:“秀才醉了,有素尼出去请罪,何用更添吾兄出去陪跪?”梁公道:“弟原说无外不该载号载呶,却连众人都受讪了!”无外愈加生气,长卿越看越笑,无外着急道:“长兄亦在匪人之内,有何好笑?笑我们一堂卿相,肚里容不下两个秀才!”心真道:“既秀才矣,而又加之以醉,避之不暇,况敢撄其锋乎?弟虽志在叱天子,烹诸侯,而遇此等中圣人之秀才,则固游、夏不能赞一辞者也!”无外呵呵大笑,方才坐下。

素臣出去,见一个是吴江秀,一个是卞特立,是吴江县中有名秀才,因打着大拱,深致不安道:“今日学生所实之客,俱是为家母生日而来的,不得不陪,以致失迎两兄,惟乞恕罪!’那两个醉人虽是狂妄,却不由地礼法起来,也是深深一拱道:“晚生等素性硁硁,颇知自爱,从不肯干读显要。因老太师泰山、沧海之鹰,不让土壤、不择细流,兼之好贤若渴,特为国家大事而来,欲当面陈说。一时不得通达,冒昧失言,求老太师恕罪!”素臣拱手道:“请坐了赐教。”

两人坐下,吴江秀说道:“老太师功德巍巍.无弊不革。只有这件事,仍循旧弊,虽若可缓,而有关于世道人心,实为至急之务!”素臣问:“是那件?”吴江秀道:“晚生们在学言学,不敢越俎。古时学宫,春夏教以《礼》、《乐》,秋冬教以《诗》、《书》,别无制义之目。今虽兼课经义治事,而仍以制义相参,使学者有用心之心思,消磨无用之帖括,兼使精神俱瞀,知识皆昏。一旦临民,茫然无主。坐如木偶,全凭线索提牵;行若纸棺;一任模糊葬送。欲望老大师奏闻皇上,废去制科,将坊间一切刻板,世上一切时文,俱付之祖龙一炬,此其一也。”

卞特立道:“古时设学,即有先圣、先师,而无可考。汉时先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后以孔子为先圣,颜子为先师,可为允当。后代递增从祀,遂令马融、戴圣之徒,亦俨然先师之列。嗣虽屡次削除,而犹有除之未尽者。如十哲内冉有、宰我。一则党于权臣,聚敛以剥民,旅泰山以僭上,伐颛臾以弄兵。此为不忠;一则妄请短丧,而于斩焉衰绖之中,安心衣锦食稻。此为不孝;以不忠不孝之人,列于俎豆,而令学者祀之,拜之,模楷之,是率天下而趋于不忠不孝之路也!夫有若言行似孔子,而子夏、子张皆欲师事之,较之冉有、宰我,固属高下悬殊。即子贱尊师取友,以成君子之德其,为宰则鸣琴而治,几于无为,亦岂冉有、宰我所可比?而彼则偃然于堂上,此则厌然于两庑,岂不谬哉?欲望老太师奏闻皇上,撤两人之主,而进有若、子贱于堂上,此又其一也。”

素臣道:“制义本无益于学者,而使畅发圣贤之精义,辨析经传之疑蕴。较唐、宋、元取士之制,或雕琢其心思,或纵横其意见,或俳忧其兴趣者,得失判然矣!况为老太师所持制,为臣子者,可贸贸去之乎?”吴江秀道:“为臣者当责难于君,当进以唐、虞之政,祖宗法度有必当更改者,何嫌于变易耶?”素臣道:“祖宗法度有必当更改者,有可以不更改者;若不问其当改不当改,而肆意改之,以为责难于君,此安石之邪论也。安石变法而行雇役,民既安,温公并议改除,苏轼犹以为言。况祖宗法度,百余年所安者耶?本朝由制义出身者,忠如方、景诸公,直如钟、戴诸公,苏尚书之理学,季祭酒之气节,于少保之功勋,彭相国之经济,麟麟炳炳,史册可稽。即现在阁臣,如刘、谢六卿,如王、马、刘、戴诸君子,树立卓然,何一非制科出身?而必欲变祖宗之法度乎?况有乡举里选,经义治事两途以左右之。今之生监不通经义、不习治事者,不得与宾兴之典,是制科之中,以默参以论秀之法,非前此之徒工文艺者比。木偶纸棺之诮或可免矣!利不什不变法,害不什不变法,正无庸明与祖制为难,而轻议革除也!至冉有、宰我之升于堂上者,后人因陈、蔡之事,慰夫子之思,而非以其学行高于有子、子贱也。然已身通六艺,列于政事、言语之科。夫以子路之贤,而初见孔子,尚有雄冠之习;曾子之圣,而初在圣门,尚有质鲁之目;岂冉有、宰我两贤,渐濡圣人之教泽,而终不改其党权、短丧之失乎?《论语》载:‘冉有侍侧,侃侃如也’,子乐。《孟子》载: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缅其气象,译其言论,亦可知其品之日上,识之日高,而可执其前事以相绳乎?’观五秉之与,冉有非屑屑于财利者也;观赐之华不如予之实,宰我非捷捷于口给者也;商富教于车中,论五帝于函丈,得不谓圣门之选乎?春秋时,事于诸侯者,以诸侯为君;事于大夫者,以大夫为主。委贽臣之,则各忠于所事,以是为尽职焉。冉有之忠于季氏,亦其义也。然弑父与君,亦不从之,则已贤于春秋时之大夫陪臣矣!短丧之问,诚为可疑。但今之居丧者,三年之内,俱能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乎?毋亦不食旨而有甘之心,不闻乐而有乐之心,居倚庐而有安之心,名为持三年之丧,而悲哀恻恒,实无期月之爱于父母者;盖比比矣!是有三年之名,而无期年之实也!宰我天性不及。初游圣门,疑先生之制礼,不本乎庸众之常情,而礼乐坏崩,既失之拘牵。由衷发言,复不为虚假,故有‘期可已矣’之问;自夫子以三年免怀,推丧制之原本,而发人子之天良,必能引其情性,而不终于不及矣!倘二子者,要终于不忠不孝,夫子有不麾之门墙外者乎?夫子乐收于门墙之内,而两兄乃欲屏之门墙之外,不亦惑哉?”

素臣这一席话,吴江秀巳频频点首,卞特立尚期期欲言。只见无外含怒而出,喝问道:“你这二个竖儒,怎敢毁谤起先贤来?两贤身通六艺,怎便不足楷模?且请问你两人,通得几艺?待我来考较一考较。如缺了一艺,便须罚跪在两贤神位前,提着贤士之耳,挥我匪人之拳!但不知你两颗腐头,可受得起?”卞特立不待无外说完,拉着吴江秀往外飞跑,口里说道:“匡无外吃得满脸鲜红,来撒酒风了!还不快走!”无外大笑道:“你两个在这里撒酒风,反说我来撒酒风,快些拿住,休教走了!’素臣赶出去送,已如漏网之鱼,七跌八撞,跑出辕门去了。

素臣一面差人帖去致意 一面拦转无外,着实埋冤。无外掀髯大笑道:“有素兄这等宽急肚肠,与他歪缠,若不吓走了他,我们的酒会,何时结局?”一把拉着素臣进厅。长卿等一齐迎住,替文甲求情,说:“是我们笑出来的事,与令孙无干!”素臣只得喝了起来,令其执壶敬酒,以赎前罪。文甲叩谢而起,接了家人酒壶,先敬了十杯入席酒。众人吃着酒,长卿道:“这两醉生语虽乱道,却颇有些见解,非鄙生腐儒也!”素臣道:“这两人是本县有名秀才,每以贫贱骄人,得罪乡党,素行却无瑕玷。被匡兄这吓,吃亏了他了!”心真道:“无外此举,可谓羯鼓解秽!素兄这一番议论,真是使顽石点头,而卞生犹不输伏,再与他缠到几时!彼自负为颜渊复生,若没无外这一吓,将来便为祢衡之续矣!”

成之道:“我们且完正事,狂生故态,暂目搁过一边。”因向双人道:“该轮着吾兄了。”双人道:“禀过令官,弟初言志与成兄同,今所遭遇,亦与成兄同。则成兄之考,即弟之考,无庸重复考注也。”因干了两杯酒,说一“示”字

次及古心,古心道:“弟之初志,在取科甲、绝仕进。今两与愿违。因自下考语曰:古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者也。注下考。”长卿道:“大兄之未得科名,绌于时也;未绝仕进,屈于君也。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何乃自贬若是?”众人俱说违令。古心只得又改下考语曰“古所谓爱其人者,及爱其屋上之乌者也,注中考。”干了两杯,说一个“木”字。

末及素臣,素臣道:“弟之初志,在于深山。乃未得读一日之书,即滥膺五等之爵,卖直干进,窃位沽名。负此本愿者多矣!因自下考语曰:古所谓山灵献诮,湖长腾讥者也!”长卿等俱哗然争言道:“言必由衷,素兄初志在辟除佛、老。今果遇一德之君,措千秋之业,使数千年蟠结之大害,如距斯脱,即上考亦不足以酬之,乃妄注下考乎?不特违令,且违心也!违令之失小,违心之过大。先敬十杯,更定考语。”素臣道:“弟生平不敢作违心之论。诸兄无哗,听弟一言分剖。弟之本愿,实欲读书深山,以避世乱。辟除佛、老之言,特妄想耳,因诸兄逼迫,姑妄言之,宁料其虚愿而实偿之耶?如此以虚而论,则弟于彼时见群奸之炀宠,嗟国事之日非,真有入山惟恐不深之念。虽风尘物色,时兴仰友之思。而大厦将倾,知非一木所任。自德州回南,即欲泛舟洞庭,隐居避乱;因在济宁遇着梁公,偶解热肠,复发故态。迨至救出鶼娘,送至保定,为家叔正言责备,始欲以身殉国。仍未动一毫仕进之意,况于除灭佛、老乎?迨见皇上圣明,求贤若渴,赐祖传之珍物,令戴监亲为簪髺,祝逐臣此后事事如意。惓惓之爱,感人肺肠。然后以身许国,欲为扶危定倾之计。揆之初心,岂遽及此耶?”梁公、双人俱道:“避世洞庭,绝意仕进,在济宁关口真说过来,非违心之谈也。”长卿慨然道;“此大舜若将终身,伊尹既而幡然之趣也!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弟等违心之责,岂知二兄者哉!但不合竟注下考。忧则违之,乐则行之,其理一也,应改往上考。”素臣只得改下考语曰:“古所谓其雨其雨,杲杲出日也,注上考。”干了三杯,说一“足”字。

长卿道:“弟初说底,恐亦如正兄之令不足十字。今幸不至收回。”正斋道:“只怕也只有此十字,更搜索费力了。”长卿道:“此须问庚先。”因问:“说过之外,还有几字?”文甲置壶于桌,拱手答道:“还有(寿鸟)、(饣寿)、(马寿)、(髪头寿)、(鱼寿)、(身寿)、(寿页)、(风寿)、(役换彳为寿)、(土寿)、(米寿)、(纟寿)、畴、畴、璹、(女寿)、嶹、(目寿)、、十八字;略通融些,则(寿邑)、隯、涛、燾、俦五字亦可说;再不避忌,(寿鬼)、(片寿)、(牜寿)、懤、(疒寿)、(日寿)、(白寿)七字仅可说矣。”正斋不信有许多字,因取纸笔令其逐字写出,注明声音字义;果然共有三十二字。惟(片寿)字为凶物,(日寿)字为父殁,断不可说;可说者,竟有三十字。因肃然起敬,谓:“庚先博物君子。某真一字不识者矣!”

心真道:“正兄自谦,实吾辈通病。吾乡前辈有极渊博者,止识字二个。以此论之,除素兄一门,吾辈非一字不识者乎?”正斋愕然道:“如何方谓识字?”心真道:“前辈之论,即如一‘字’,必知天形之体度、数、理、气、运、化,与附丽于天、日月、生辰、雷霆、风雨一切成象之道。而天字之形,从何字生出,在六书所取何义;自龙鸟虫鱼各篆,又及隶、小籀、八分、真、行、草书,备识其体;在某书则读为何音、训为何义、或同音而异义,或一音而数义,方为识天字。无一不明,无一或漏,方为识此天字。”正斋拱手答道:“识未满百,亦恐有不明,有遗漏耳!”正斋挢舌不能下,因即向文甲问“天”字。文甲原原本本,逐节敷陈,真如心真所云,无一不明,无一或漏。其引据群书,正斋所知者十一;所见者十一,所闻者十一,余七分,不特目所未见,即耳亦未闻。然后出席作礼,愧谢不敏。

长卿太息道:“二兄一门,无美不具,无具不绝。非庚先何以为二兄之孙,云从之子,又何以为好雨之父也哉?好雨之子,度必有异。庚先可抱持两孙出来,昔日曾听尊翁啼声,决为英物;今更听贤孙凤音,以卜其异日也!”素臣因今文甲进去,将礽儿携出,遍拜诸宾。众人一见,俱称:“此干里驹也!”长卿欲闻其声音,问:“可会对句?”文甲道:“四五字可对。”长卿出对曰:“一堂醉客。” 礽儿应声对曰:“四座佳宾。”众人俱赞。长卿道:“可更颂主人,” 礽儿对:“非二难贤东。”长卿道:“当兼颂汝祖。”礽儿对:“乃四库通儒。”众人叹庚先之博物,幼孙知之,而吾辈不知,殊可恧也!长卿道:“盍更自颂,”礽儿对:“四岁神童。”素臣笑道:“小儿大言,岂不惭乎?”众人俱道:“此所谓自知之明,非大言也!”长卿道:“于何见也?”礽儿对:“满腹奇书。”长卿道:“读书何用?”礽儿对:“四国羽仪。”长卿道:“有文字者,必有武备?”礽儿对:“万里长城。”长卿道:“文武备矣,更觇所养?” 礽儿对:“千顷澄波。”长卿道:“学养全矣,遭际何如?”礽儿对:“千载昌期。”长卿道:“既遇时矣,得君何如?”礽儿对:“二人同心。”长卿道:“既得君矣,泽民何如?”礽儿对:“九土甘霖。”长卿道:“宜民人矣,受禄何如?”礽儿对:“五世重光。”长卿道:“富贵福禄,同符高祖矣。寿更何如?”礽儿对:“百岁太君。”正斋道:“好个百岁太君!我们本为祝太君之寿而来,放弟行白寿字令,正以太君之寿寿素兄。今礽儿之寿,亦如太君,恰好收局。长兄不必再问,再间则蛇足矣!”众人俱道:“正兄说得极是!有这长卿兄,出对就出不完了,休说四岁孩子,就是我等长老之人,也必被问穷了!若非神童,岂能如此滚滚不穷,应声而出耶?”

长卿道:“我们今日实为贺志而来。二兄之志已贺,诸人之志已考,吾辈十人之局完矣。而礽儿自颂之十对,更开礽儿言志之局。特不知他日何人更与贺志、考志,以继吾辈之前局耳!”无外道:“我辈十人,虽不结盟,而情同骨肉。后人宜有以继之。但礽儿言志,与素兄相埓,非庸众可与为朋。当于孙曾中各选一人,为异日论交之地。俾言志、贺志、考志,亦如吾辈前局,岂非干秋佳话?诸君以为何如?”众人俱说:“最好!”长卿道:“礽儿声清而气厚,富贵福泽,真可同符高祖!我等须妙选家驹,方足为其友也!”因各于孙曾中择其尤者,索纸笔开去,第一先开着素臣云孙文礽,年四岁;次即开长卿曾孙洪维,年九岁;正斋曾孙袁绪,年十一岁;心真曾孙申接,年十岁;首公曾孙元嗣,年十岁;成之曾孙金演,年十岁;无外曾孙匡显,年十二岁;梁公曾孙水昌,年十二岁;双人曾孙余续,年十二岁;古心曾孙文守,年十岁。

长卿道:“前局十人,梁公、无外、双人三兄齿最少;后局十人,则三兄之曾孙由最长,此至变之局;合十人之齿计之,恰成百岁,又为他日适庆百寿时贺志、考志之兆,此不变之局也。吾辈年迈,不及见矣;庚先神气完足,声重以长,百寿之符,其在斯乎?此单可付庚先,为后日之券!日已向暮,可撤去正席,即换翻席,各人轮饮十觥,为后局十人佳谶,不更候诸兄之令,何如?”众人俱欢然应允,换席复酌,并拉庚先、礽几入席。成之之酒,无外代饮;礽儿之酒,庚先代饮。心真道:“礽儿之酒,每杯宜令见意。”文甲依言,存涓酒,令饮十杯。饮完,礽儿两颊泛出桃花,更觉可爱。长卿抱入怀中,问:“可能如李邺侯之作方圆动静赋?”礽儿道:“能。”长卿大喜,即以礽字命题。家人送上纸笔,礽儿想了一想,即写出四句道:“

乃祖公相,示以典则;

髡儿禀之,孕此万国。”

长卿失惊道:“四岁小儿,乃有此大志,兼能下此创宇!且请问你‘孕’字之意?”礽儿道:“我腹中怀着子女。”长卿道:“你小小肚皮,怎样能孕此万国?”礽儿道:“肚皮虽小,度量却大,我以仁有天下,天下皆在我度内,受我怀保!便如父母怀着子女一般,不是真个把这小肚皮,装那万国之人也!”众人俱笑道:“长卿兄问得唠叨,却被他笑了去也!”长卿道:“既然如此,何故不说怀此万国,而说孕此万国?”礽儿道:“不过取孕字头上有个乃字,不脱题耳,无别故也。”众人惊喜非常,赞不绝口。正斋道:“先一个示字,就认得真了,吾辈尚有不加察,而以衣字当之者。”双人道:“不特思巧句工,而并能用仄韵,非深于韵学者不能,真神童也!”

无外一手在礽儿腰间,掏出小小佩囊,道:“这不是诗韵吗?将来必驾驾山而上之矣!”成之道:“人家小儿锦囊以裹,而素兄家注儿独佩诗韵,宜其超轶人群也!”长卿在诗韵内检出一纸,看是小楷西铭一篇,说道:“诸兄以诗韵为奇,岂知尚有此理学大文,民胞物与为事,宜其能孕万国也!方圆动静赋,只见得邺侯之智慧;此乃欲以仁有天下,真可突过前贤,吾辈皆拜下风矣!”

素臣口里谦让说:“小时了了,未足凭准。”心里亦自喜欢不过。文甲嘻着一张嘴,几乎合不拢来。长卿道:“弟见此异宝,不耻自苊。有嫡长玄孙女,乳名祉郎,性颇灵慧,貌颇清秀,小礽儿一岁。若不弃嫌,愿结朱、陈之好!”素臣道:“弟无不遵,但须禀命家母。”因入内禀知水夫人。水大人大喜道:“此儿本属聪明,不知其志愿若此!长卿与汝至交,久联姻好,许之可也!”素臣出述母命,梁公认了男媒,正斋认了女媒,素臣与长卿递了交杯,行拜定之礼,文甲跟着素臣同拜,令礽儿拜见高岳,并谢大媒,遍拜诸宾。重复入席,各饮双杯。里边赶制出和合汤、团圆果,吃过,然后各散。

素臣、文甲领礽儿入内,水夫人抱置膝上,戏问道:“被你几句话骗了一个妻子,可也喜欢?”礽儿道:“书中有女颜如玉,何足为喜?所喜老太君与老太公、公公都有欢容耳!”水夫人意喜,命宫女取两朵金花,大红全彩,戴了送回。

文甲领见父母,禀知前事,文龙、凤姐都喜到尽情。复取金花红彩,交披四插,然后送过西宅。文施、好文喜得心花开放。好文一乎抱置怀中,听着宫女数说,老大师爷进来,说男爷怎样对对,怎样做赋,怎样与洪太师爷对笑,把合堂人都喜坏了,洪太师便把小姐许给男爷;太君怎样领见大太师爷,太太师爷怎样称赞;镇国太夫人怎样赏披花红,说得天花乱坠。好文一面听,一面将礽儿头脸抚了又抚,摸了又摸,把嘴去揾着小脸百般亲爱,百倍喜欢不题。

次日,宴干珠等七人于补衮堂,并请水云、公孙四人。宴玉儿等七人于月恒堂,并请珠娘姑嫂二人。冰弦、紫函、晴霞、珠娘、媚娘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刲股为炙,誓死不辱,虽古之烈妇,何以加兹;珠娘性情和顺,容貌端庄,可称淑暖,皆闺阁之选也!即请入席,切勿固辞!”各人无奈告坐,坐下。

外边虞辉等问起水云四孙年岁、名号。水云指道:“长孙名闲,年已二十四岁;次孙名散,年已二十;三孙名疏,年亦十八;四孙名旷,年方十四。”素臣道:“四侄腹有诗书,性俱渊默,所取之名,皆寓隐遁。今回母舅既蟠然来归,诸侄不必拘命名之意矣。大侄名字,已为苏州府辟举,早晚便有佳音;三位侄儿,亦当出而就试。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母舅岂有意乎?”水云点点头。倪又迂道:“四位令孙,神清骨秀,皆属贵相。著入仕途,必为国器!晚生有一堂妹,系胞叔末女,性颇婉顺,貌亦幽闲,比二令孙小一岁,不识可仰攀否?”素臣喜道:“令叔在庶常馆上,学生曾见过,是一个饱学之士。令妹亦经令正说及,德容俱妙,正堪与二表侄作配,母舅意下何如?”水云道:“男大须婚,但恐山野之儿,不足为玉堂之婿耳!”素臣大喜,请虞挥、禹陵为媒,倪又迂与水云递了交杯,四拜为定。素臣复令水散与又迂交杯,重请入席。

虞挥、禹陵俱拉着又迂耳语一会,又迂向素臣道:“禹兄有一侄女,小三令侄两岁;虞兄有一孙女,与四令侄同庚。意欲仰攀,但禹兄已嫌与太师同辈,卢兄更嫌僭上,故不敢启齿。”素臣道:“并无尊插名分,有何妨碍?禹兄自是平等,即虞兄做了老亲家,亦料不以幼辈见待也!”因力为撮成,即请又迂、虞挥为媒,先定了水疏亲事;请又迂、禹陵为媒,复定了水旷亲事。素臣欢喜,忙入内禀知。

水夫人留心为四侄孙择配,一时未得相当,甚是牵挂;今一日之内,忽定了三个亲事,其喜非常,向紫函、冰弦、晴霞三人叫喜道:“方才你三人执谦,如今却是亲家了!只我长侄孙年已二十四岁,反独空他一人!”说到那里,便把珠娘一看,向素臣耳语道:“我看珠娘幽闲窈窕,意欲与汝母舅说知,定为闲儿之妇,你道如何?”素臣注视珠娘一会,答道:“郎才女貌,年纪相当,是极好的事;母亲可向媚娘说知,孩儿自去禀知母舅,撮合此姻。但既定亲,这合家欢是不能成功的了!”水夫人道:“且勿使知,而于长辈男子,皆令媚娘打稿,则无碍矣!”

素臣连称道是,素臣出去。水夫人即同媚娘至轩后,悄悄说知。媚娘大喜过望,但说:“门楣悬绝,不敢仰攀!”水夫人道:“看儿择媳,相女配夫,何论门楣?可与尊夫说知,且慢向令姑说明也。”媚娘遵命允诺。素臣出外,一力撺掇,水云亦允。即请虞挥、禹陵为媒,因无人拜定,代水云出一凤钗,作为插定,令宫女送入。

水夫人把凤钗递与玉儿等看,道:“此钗乃我水家旧物,各位以为何如?”玉儿等啧啧称赏道:“此等宝玩,非世家不能有也!”水夫人便亲手插在珠娘髻上,道:“连日劳神,聊以此为润笔之资!”珠娘看那金凤,口中衔着一颗明珠,其价不耻赀,忙道:“贱婢微劳,何敢受此重赏!”一手便去除那凤钗,却被媚娘一手按定,道:“尊者赐,不敢辞,只谢了太君就是了。”珠娘欲出席叩谢,又被水夫人推住道:“虽出于老身,却是珠娘当受之物,何敢劳谢!”珠娘是个极伶俐人,见水夫人、素臣、媚娘三人,眉头眼角,耳语神情,便猜到八九分,是为水闲亲事。心里又是欢喜,又是腼腆,好生难过。停会,送上和合汤、团圆果,愈觉含羞,不敢举着。水夫人殷勒相劝。媚娘道,“这是必要用完的。”复极力怂恿。珠娘此时,更猜到十分矣!

外边吃完汤果,素臣正酌酒复奉大媒,忽水云家中一个小厮,慌张赶至,报道:“不好了!无数凶人打进门来,把门窗都打坏了!”正是:

酌酒正酬三月老,打门鲋忽报众凶人。

总评:

平书两番言志,一在家乡,一在京中,此则合而为一,而南北诸人皆以庆祝百寿,聚集于此。所少者,数人而已!屈指前后,事隔五十年。人寿几何?恐洛阳、耆英、香山九老虽极一时之盛,而仅为暮年高会,未尝壮岁交游,当亦开而愧弗如无矣!然作者极意经营,并不专为诸公荻享遐龄,庆其健会。

以有礽儿,为素臣云孙,将出色表之,不可无诸公之孙、曾,为之辅翼,而年皆童稚,安得遽尔打交?于是重写诸公之叙,以存记于册者,为将来之符契。然后此书如乐章之乱,不妨夏然而止。呜呼!使天下之人子孙之友而皆择交于祖父,何至有比匪之伤哉?

礽儿为番王宅相,产于欧罗巴洲,从九万里而来,归为素臣里云孙之长。作者盖用《中庸》声名洋溢,凡有血气,莫不尊亲之意。以形除灭之功之大,合中国、外国而报之也。不然素臣诸孙纷纷定亲,而番王番使朝贡至京者,亦所时有,何不闻结婚之事,而乃于文施身上发出奇想:骑龙升天,远婚欧洲,以衍云孙一代乎?须知人臣无外交,番使庆寿,尚出特旨,安得私与结婚?而作者之意,以为非此不足以报除灭之功之大。于是不厌苦心孤诣,而成此奇情奇事也!故叙文施之龙媒,特详于文畀之马媒、文骕之虎媒者,为礽儿不得不出色表之。以五十年前之老友,各举其孙、曾,以为之友,然则礽儿亦一素臣也已!

百寿之辰演百出之戏,已将百数十四之事一齐收束。此数回似乎赘瘤矣!然除灭之功,受之者无已时;报之者亦无穷。期子孙之多、科甲之盛、恩、荣、福、寿之隆,作者犹未厌于心也,故特表一云孙,以见文氏世世皆如今日耳!

吴江秀、卞特立所见,不为无理。而清废时文,尤觉当明世。以八股取士,天下专攻举业,置《经》、《史》于不问,而由此出身者,唯诺成风;泄沓相尚,遂至阉党权奸,相继并作,天下由是大坏。崇帧之末,有人书帖于城门曰:“奉送大明江山一座,崇正帝后二口。”下书“八股朋友公具”。语虽愤激,而其弊实亦在此。是书为明代弥补缺陷。素臣当国,致君尧舜,天下大平。罢弃八股,亦属快事,而不知既有素臣当国,八股朋友即不能为厉于后日,何必轻更祖制乎?彼吴江秀才亦徒见其不广耳!

“乃”字之形原象怀妊,故孕字从乃。此四句非贯通小学者,不能有此奥义,何物小儿居然学舌于十数老人之前。

“孕此万国”一句,礽儿自负极矣!素臣童时对启贤公道:“愿为贤圣。”口气亦复不小;而礽儿难在四岁。以此观之,素臣之宠,自文龙以后.世有跨之者矣!

前回水夫人命礽儿代璇姑进巾,所以宠之也。此时因对对做赋,进来更取两朵金花,大红全彩披戴,掌灯送回;其宠之者,更到顶壁一层。水夫人于诸孙,独有龙郎曾簪花披红,赐宴正席,然已巡按三省回来,借此以示诸孙之意。若此时之待礽儿者,则数百孙、曾中无一人得膺此宠,然则礽儿将来必有克绳素臣之武者可知矣!文氏后福无涯于此张本,岂水夫人爱之太过,漫以异数相加哉?

野叟曝言
夏敬渠
第一回 三首诗写书门大意 十觥酒贺圣教功臣第二回 看花色眼急雨淋瓠子之头 挥麈雄谈冷水浇葫芦之背第三回 只手扼游龙暗破贼坟风水 寻声起涸鲋惊回弱女余生第四回 异姓结同怀古庙烘衣情话絮 邪谋蛊贞女禅堂掷炬秃奴惊第五回 灯花发火荼毗两个淫僧 虎足从风结识一条好汉第六回 未鸾吹和衣报德 刘璇姑降志酬恩第七回 绣被寻春猛放登徒色胆 危崖勒马惊残倩女香魂第八回 非雨非云绝胜巫山好梦 画天画地恍图周髀遗经第九回 好友忽逢共酌十觥言志 狂风猝起终成两地相思第十回 法雨有缘遇真儒回头是岸 了因无命逢介士撒手归空第十一回 唤醒了缘因生起死 惊听测字有死无生第十二回 刘虎臣说大话惹出盗来 文素臣费小心放将盗去第十三回 为寻姬欣逢豪杰 因失帕迟误婚姻第十四回 双折六归贫士翻怜财主算 低眉合眼头陀暗觑妇人胎第十五回 看法王伪檄文素臣改姓更名 临帝子长洲白又李挥毫破浪第十六回 又李伤寒遗铁弹 素娥取冷卧铜屏第十七回 淫药迷心贞媛爬罗云雨 天泉破腹通儒笺释岐黄第十八回 束矢狂生翻为座上客 操戈逆弟磕破柩前头第十九回 怪医方灯下撕衣惊痘出 奇解数竿头拍手唱歌来第二十回 痛哭为知音一死一生交情乃见 伤心求结骨不生不死惨语难听第二十一回 美女和新诗暗吐情丝一缕 良朋惊错信瞎跑野路三千第二十二回 倒擂台救出一双姊妹 解邪咒团成两对夫妻第二十三回 为朋友热肠堤上忙追比翼鸟 听儿童拍手山中急采并头莲第二十四回 真剑术一女子上树撩天 假卜封众英雄死心塌地第二十五回 解翠莲三回闯破载花船 白又李一手挽牢沉水索第二十六回 丫鬟怜月貌漏泄机关 公子觑花容安排坑堑第二十七回 单二姨暗调铅汞 李四嫂明做黄婆第二十八回 一股麻绳廊下牵来偷寨贼 两丸丹药灯前扫却妒花风第二十九回 见事危贞娃戳颈 闻声迫淫妇投缳第三十回 连公子丹房求秘策 李嫂儿病榻说风情第三十一回 小姑嫂看淫书津津讲学 老夫妻吃热药狠狠团春第三十二回 疑心成暗疾结将妹妹救亲夫 幻术摄生魂请出娘娘招怨鬼第三十三回 靳千户双赚鹊桥仙 刘大娘三犯江儿水第三十四回 文素臣初谒金门 谢红豆一朝天子第三十五回 尽臣职文徵君迁谪辽东 重朋情洪太常奔驰吴下第三十六回 柯知县平白地放出杀人心 余大人半青天伸下拿云手第三十七回 怜独活愁分掌上珠 疗相思喜得心头草第三十八回 读奇书孙康怜雪影 试英物宣武出啼声第三十九回 赚花笺双词写怨 调酒令四美弄情第四十回 贤母岂忘情发皆中节 淑媛能悟道色总根心第四十一回 任小姐单填绝命词 水夫人双种连城玉第四十二回 田氏改装双珠入掌 洪文落职千里传书第四十三回 侠客赠龙泉群凶授首 奄人折虎翼一性归空第四十四回 仿八阵图黄昏遁甲 破两门法白昼鏖兵第四十五回 虎口行奸赝虎恶于真虎 僧寮放火生僧烧作熟僧第四十六回 古庙逢凶蜂螫屠龙之手 盘山遇侠狮降猛虎之威第四十七回 假谈星命里寻奴 真卖卜诗中遇友第四十八回 真才子压倒假名公 假新娘赚杀真娇客第四十九回 想中缘文素臣再朝天子 情中景谢红豆二谒金门第五十回 照妖镜团圞玉镜台 割股心邂逅冰心女第五十一回 未容儿真心尽孝 黄铁娘假口全贞第五十二回 阻活佛升天破地藏观音出世 剁海龙入水掷铁锚金倾心第五十三回 污泥透出白莲花千秋表节 杀阵种将连理树一捆成功第五十四回 首妾入东宫口中得喜 西江寻老母耳内成惊第五十五回 空流泪素臣肠断花笺 真上痰任信心迷黑狱第五十六回 大话招殃丑生员扮出跪池陈 老羞成怒风太监学做刺股苏秦第五十七回 全局忽翻狠鞭苦了一条光棍 现钟不撞空花烛难为两个新娘第五十八回 为好成空三处衾皆冷落 从天而降一门妻妾小团圆第五十九回 辟庄老文素臣深谈性命 戒晏安水夫人独凛冰渊第六十回 三女明婚鸾谐凤合 一人暗卜夫贵妻荣第六十一回 六口曲团有兆 二木林点逗无心第六十二回 主辟老黄石点头 婢辟佛蓝田击节第六十三回 老虎欺心献毛鳖 小儿饶舌得银蛇第六十四回 浴日山设卦禳风 不贪泉藏银赈粥第六十五回 诛夜叉六熊戴德 救作忠六义同仇第六十六回 神算定假倭功归把总 正气除邪会名托城隍第六十七回 碎石台冤魂出世 看雪屏伟物招殃第六十八回 十六妾奉先生乌龟脸面 三百鞭贞妇强盗心肝第六十九回 男道学遍看花蕊 女状元独占鳌头第七十回 白昼压妖狐忽呈玉面 深宵论活宝尽洗尘心第七十一回 看壁词痴人入化 谈天性侠女惊心第七十二回 以血验气大阐阴阳之化 因熊及虎广推禽兽之恩第七十三回 论一气云开日朗 呈百戏石破天惊第七十四回 所求乎朋友相看俨然 重之以婚姻一言既出第七十五回 盘锦囊忽见庐山面目 定乐府拓开平日心胸第七十六回 醉中合卺潦草婚姻 梦里断绳逼真缘法第七十七回 有肉无骨剖明千古奇冤 移妾作女解脱寸心坚结第七十八回 主代帝殂代崩暗尊昭烈 前比尹后比旦明颂武侯第七十九回 为驱邪众女袒胸求赤字 因报德孤舟渡海觅红须第八十回 婚事初筹素臣早筹兵事 大蛇未弄铁丐先弄小蛇第八十一回 文曲布天罗血流四境 红鸾杀华盖月照双郎第八十二回 断铁钥双关密计 开铜锁方便阴功第八十三回 怜才拔亚鲁赐婚者二十人 定计灭屠龙成功在五六日第八十四回 香烈扶危梦得两颗珠子 瑛瑶成配天生一对玉人第八十五回 宵光显玉体知造物之化工 神便浸金铃得除奸之秘钥第八十六回 负腹无谋空拟罡风搅海 拍肩有谶果然明镜中天第八十七回 五日抱两王子医法通神 一旬产四男儿麟祥旷世第八十八回 医怪病青面消磨 受奇荣白衣发达第八十九回 国师束身双阙佛法无灵 指挥传首九边皇威有赫第九十回 两柄铜锤舞出山林娇凤 一颗珠子穿来苗峒毒蛇第九十一回 苗婆闻水安息回生老命 妖道见夜光珠错认元神第九十二回 扮医生有心除毒 救病汉无意逢亲第九十三回 疗奇疯药婆认叔 显绝力锁住疑神第九十四回 治香以臭别开土老之奇语 婚配宜歌新咏关雎之好逑第九十五回 沈瞻赎子孔方兄能全骨肉 陈渊梦妻正气女便是神灵第九十六回 天阙山神猿饶舌 孔雀峒石女发身第九十七回 一掌破天荒死户翻成生户 两眉钻进穴毒蛇变作痴蛇第九十八回 神虎神猿种出太平珠玉 奇芝奇鹿衔来百岁春秋第九十九回 屈知县以直报怨 楚郡主因公济私第一百回 奸徒出首害忠臣 义士同心结死友第一百零一回 上林堡小设计 临桂县大交兵第一百零二回 四伏降六龙素臣神算 三胞生六宿石女奇胎第一百零三回 两日毁十门龙燔于峒 一夜破两城浚泣于涂第一百零四回 假班师分兵入峡 真救驾匹马归朝第一百零五回 鸾音为臣子监军新时官制 云妃代尼僧摩顶旧日恩情第一百零六回 玉洞生春小郎试药 天罗窣暗太子惊心第一百零七回 水火无情久出炎凉之界 蛆虫可厌不污清白之躬第一百零八回 文白大名驱恶鬼 七妃小戏惹冤魂第一百零九回 怨鬼捉奸逆藩伏法 青宫验痣假子归真第一百十回 真报仇指头啮血 假作恶鼻孔铺红第一百十一回 三万雄兵不敌□锄荆棘 五千长线可推角股勾弦第一百十二回 五日长号生者几几欲死 六人同梦死者奕奕如生第一百十三回 忽显灵文素臣真符假梦 怕上天熊飞娘死抱生人第一百十四回 沧海玉堂双珠归母 白衣阁老只手擎天第一百十五回 擒阉贼圣驾还朝 赐宫奴相臣归第第一百十六回 错里错安贵妃五更拼命 疑上疑文丞相一旦骄人第一百十七回 拷贵妃乾清三挡 擒居次鞑靼双降第一百十八回 陌路种成荆树喜连今日之枝 深宫赐出夭桃谁识当年之木第一百十九回 灭浙平倭归一统 论功行赏失双劳第一百二十回 执伞盖铁面甘心 宴府第金蝉脱壳第一百二十一回 五子说策请五湖 六女按名归六院第一百二十二回 姊妹重逢惊智囊之远虑 主奴叙旧感镇国之深恩第一百二十三回 两抄落卷小状元再占鳌头 一语惊天大驸马独蟠龙腹第一百二十四回 痴丫鬟辞婚投水 圣天子减膳求言第一百二十五回 素臣无外两释疑城 红豆天渊双生贵子第一百二十六回 五星聚井五星聚奎 三索得男三索得女第一百二十七回 未鸾吹辞夫就婿 文按院借贼惊人第一百二十八回 九岁孩童呈绝技 八龄女子害相思第一百二十九回 安富陈荣谋按院 善财龙女戏观音第一百三十回 独桌待孙行激劝 一心忧旱起迍邅第一百三十一回 八片香肱脾神大醒 三尺瑞雪心结齐开第一百三十二回 素父忽逃罗刹国 麟儿独上状元台第一百三十三回 奚天使死成欢喜佛 木倭奴生作净光王第一百三十四回 泰运将开囊括扶桑日本 疑胎乍脱血凝铁丐银儿第一百三十五回 七年病退三年艾 一世盲开万世明第一百三十六回 舌战中朝除二氏 风闻西域动诸番第一百三十七回 古佛今佛两窟俱空 君囿臣囿四灵威集第一百三十八回 九子夺魁会元复归门婿 百丁介寿男女尚轶外孙第一百三十九回 四灵护贤母荣归 百诗颂圣君盛治第一百四十回 哭覃吉素臣发病 看余诗末子封侯第一百四十一回 素父思亲成疾教子孙绝欲三年 圣君尽孝垂危闻冰渊忽驱二竖第一百四十二回 马为月老侄得娇妻 虎作冰人叔收美妾第一百四十三回 百世推恩侯伯子男递衍 干秋异数君臣后妾同筵第一百四十四回 二老来归君臣同乐 双翎未展母后俱惊第一百四十五回 毗罗袈裟见者惊为怪物 荷包珠帕拾即献入官司第一百四十六回 戏文一百出将生平事逐件重题 男女五十双把座中人当场现扮第一百四十七回 五百道赐符三男同降 七十国献寿六宝齐归第一百四十八回 番公主入门生子 文翰林跨海寻妻第一百四十九回 九万里外塑生词 百寿堂前开总宴第一百五十回 三居次爱戏拜翁姑 两孪生劈面惊新妇第一百五十一回 两间房素臣辟鬼 百寿令文甲惊人第一百五十二回 毁先贤豪客挥拳 开后局小儿言志第一百五十三回 处士妹配合处士孙 神女风圆成神女梦第一百五十四回 泄真机六世同梦 绝邪念万载常清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