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剑侠图

作者:常杰淼
《雍正剑侠图》,又称《童林传》,是由清末民初评书艺人常杰淼于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短打评书。书中以八卦掌祖师董海川为原型,通过描述江湖绿林故事和真实武术,展示了丰富的老北京民俗与风土人情。全书共570多位剑侠登场,情节紧凑,充满武林争斗与宝藏探险。常杰淼的作品广受欢迎,曾与多位评书艺人共同演绎并传播,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后因被列为“坏书”而传承遭遇困境。近年来,该书在整理和出版方面有所恢复,吸引了新的听众。

目录

第一回 避严亲畏罪走他乡 入深山穷途遇剑客第二回 童海川下山初试艺 探双亲风雪入京师第三回 识好汉五小闹王府 会英雄老侠探虚实第四回 赴约会地坛拜老侠 战贺豹二结一掌仇第五回 遭奇祸海川打官司 遇释放限期捕盗贼第六回 识英雄义结铁掌李 盗宝贼行刺雍亲王第七回 童海川收徒李家店 侯振远应邀巢父林第八回 法禅僧踩街显威风 童海川打擂见神功第九回 讨镖银苏州逢于恒 请南侠庙中遇仇人第十回 飞龙观夜赶乔玄龄 北高峰二次杭州擂第十一回 秋佩雨力战众侠客 童海川双钺分双剑第十二回 雍亲王化嫌了争端 借祝寿夜探清云寨第十三回 释三寇火烧清云寨 贺美号簪花灵隐寺第十四回 杨家庄姑舅喜重逢 火神庙父子痛相认第十五回 司马良招亲三义庄 洪炳南阖家庆团圆第十六回 老剑客松林管闲事 李士钧落难常德府第十七回 遇捕快白洁遭奇冤 逞英雄陆滚丧功房第十八回 丧良心行刺神枪李 捉淫贼奋勇上湖南第十九回 以怨报德镖打李英 恶贯满盈难逃法网第二十回 清竹塘四寇劫囚车 龙潭镇于老访双侠第二十一回 战沅江西侠杀四鱼 乱石岛东侠败三鼠第二十二回 夸海口夜入达摩堂 施绝艺三侠闯五门第二十三回 破机关智勇数三侠 达摩堂地道走四寇第二十四回 失信义九寨主丧命 潜水中于老侠擒贼第二十五回 下请帖邀请众豪侠 甘家堡幸会甘凤池第二十六回 甘家堡真假童林会 小侠客得遇王十古第二十七回 展家林拜访展大旺 麒麟山用计捉墨鱼第二十八回 青草坡英雄打猛虎 懒龙沟于恒遇至亲第二十九回 乱中乱双猛搅重阳 强中强群侠看和尚第三十回 铁善寺暗伏十绝计 战月台双猛杀四寨第三十一回 洪玉耳智烧老阎成 西方侠掌打济源僧第三十二回 铁善寺群侠战济慈 白玉虎大意丢龙批第三十三回 小侠客风雪下书信 三勇士夜闯八卦山第三十四回 老剑客戏耍众庄主 赴广东十老请八卦第三十五回 司马空八卦山投书 童海川比八步打灯第三十六回 八卦掌巧打太极图 望云亭奋勇拿二小第三十七回 司徒朗逃往大西洋 田子步窥视玲珑岛第三十八回 誓同心夜探玲珑岛 逢绝地幸喜遇恩师第三十九回 四剑客会破玲珑岛 西方侠潜江擒二小第四十回 蜜蜂岭传艺赠宝剑 桑家林大战司徒朗第四十一回 康熙帝赦免童海川 铁木金落脚北京城第四十二回 铁木金劫道遇官人 为生存长街卖牛肉第四十三回 老剑客留笺救清官 童海川夜捉害民贼第四十四回 慈父心三次饶林宝 豺狼子毒镖打恩师第四十五回 寻凶手千里入京师 收弟子征服铁罗汉第四十六回 清真寺海川会筛海 僧道俗三次比神功第四十七回 北口外丢镖结义气 护国寺收徒惹是非第四十八回 教师府掌打焦秋华 遇强敌抛钺亮宝剑第四十九回 闹镖局行刺童海川 谒师祖巧遇野飞龙第五十回 丧良心燕雷打甘虎 丢烟壶童林斗三侠第五十一回 除旧岁师徒同献艺 过新春师兄巧相逢第五十二回 童海川扬名灯市口 武云飞伤人隆福寺第五十三回 跳宝局威镇沙雁岭 三月三齐赴松棚会第五十四回 铁罗汉台上胜十杰 童海川恶斗野飞龙第五十五回 童海川掌震燕子坡 西方侠巧夺蛇骨鞭第五十六回 众群侠会战燕云 风老剑客亲临梅花圈第五十七回 分双剑惊走燕云风 保钦差查办蓬莱岛第五十八回 清苑县马俊单行刺 风云庄义结邓九公第五十九回 夏九龄荒寺遭毒手 病太岁府衙显奇能第六十回 访贼人巧遇陈道常 三皇观搭救夏九龄第六十一回 小豪杰九赶陈道常 大魔庄巧遇亲娘舅第六十二回 石宝奎掌震三尺鬼 夏九龄招亲石家镇第六十三回 小白猿石府学绝技 念旧义奋勇觅金牌第六十四回 报父仇王环施英勇 劈杨山镖打段世宝第六十五回 年钦差夜审梁妙兴 七星山三侠讨金牌第六十六回 童海川斗胆闯三关 小白猿如愿捉董玉第六十七回 小白猿夜进七星山 遭凶险得遇爱贤女第六十八回 爱贤女释嫌许终身 司马良遇险转心亭第六十九回 莲花观弟兄巧相逢 西风寺寻找摆亭人第七十回 童海川月台战秋禅 慧斌僧学艺山神庙第七十一回 童海川月下会三侠 骆驼岭智诓赵小乔第七十二回 骆驼岭巧得赤金牌 碧霞僧行道黄土坡第七十三回 莽和尚大闹盘石岛 花子羽搭救碧霞僧第七十四回 见金牌真假难分辨 遇王环火焚转心亭第七十五回 童海川双钺败三寇 西方侠铁掌打五虎

常杰淼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东西均
方以智
《东西均》是清代哲学家方以智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成书于1652年,分为28篇,探讨了宇宙奥秘和对立统一的道理。书中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主张“二而一,一而二”,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与运动。方以智通过“交、轮、几”的概念揭示事物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心为其哲学核心,倡导在理解世界的过程中超越对立,形成统一的公心意识。虽然该书在历史上鲜有关注,但近年来的研究逐渐增多,对其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的贡献给予认可,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
月波洞中记
佚名
《月波洞中记》是宋代学者郑樵创作的一卷文献,收录于《通志·艺文略》。该书记述了老君在太白山月波洞的九篇文章,涵盖了相术相关内容。晁公武在《读书志》中也有提及,声称其源自唐代任逍遥在月波洞石壁上所见。该书在后世术家中鲜有引用,仅在《永乐大典》中存留一些信息。文中探讨的相法较为精细,且包含了古老的仙术理念。虽然篇名众多,但普遍学者认定原本仅为一卷,后来的附录尚未考证其真实性。
船子和尚拨棹歌
释德诚
《船子和尚拨棹歌》是一首经典的民间歌曲,流传于水乡地区,以其悠扬动听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而闻名。歌曲描绘了水上生活的宁静与愉悦,和尚在小船上划桨,伴着流水的声音,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感悟。歌词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人们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该曲不仅是音乐爱好者的最爱,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着深厚的乡土情怀和人文关怀。无论是在节庆庆典,还是闲暇时光,都是人们传唱的佳作,令人陶醉其中。
包公案
安遇时
《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是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由明代文人安遇时等创作。小说以宋代清官包拯为主角,讲述他解决的诸多神奇案件,塑造了清正廉明的英雄形象。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推理小说,其影响深远,对后来的文学作品如《三侠五义》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始于1594年,经过多次印刷,成为重要文化遗产,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在推理和案件揭示方面的独特魅力。
窦娥冤
关汉卿
《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经典杂剧,以“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为蓝本,塑造了窦娥的悲惨命运。作为中国十大悲剧之一,此剧在众多剧种中广泛演出,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基础。剧情围绕窦娥的冤屈展开,描绘了她因不公而死、为冤情发誓的悲壮场面。剧中经典台词探讨了善恶的昭彰与命运的不公,使其在世界悲剧中占有一席之地,展现了人性的思考与社会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