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波洞中记

作者:佚名
《月波洞中记》是宋代学者郑樵创作的一卷文献,收录于《通志·艺文略》。该书记述了老君在太白山月波洞的九篇文章,涵盖了相术相关内容。晁公武在《读书志》中也有提及,声称其源自唐代任逍遥在月波洞石壁上所见。该书在后世术家中鲜有引用,仅在《永乐大典》中存留一些信息。文中探讨的相法较为精细,且包含了古老的仙术理念。虽然篇名众多,但普遍学者认定原本仅为一卷,后来的附录尚未考证其真实性。

目录

原序
原序
卷上
仙济九天玄微冥度灵岳幽隐河岳心隐贯德玉枕耳限十五年额限十年眉限四年眼限六年鼻限十年上下唇二十年颏限五年
卷下
论八限下唇颏为末限相耳相额相眉相印堂相鼻相山根相人中五岳九州人体论相脐相形体相声论神断及第断富贵凶暴五章恶死五章疾病五章夭折五章

佚名的其他作品

古籍诗词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
佚名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是由佚名创作的一篇悲悼之文,描写了佛陀入涅槃时的悲伤景象。作品中,密迹金刚力士对佛陀的离去表达了深切的悲痛和无依无靠的绝望之情。他回忆起佛陀的无上功德,以及往昔教化众生的种种善行,感叹无常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金刚力士的哀号中传递出对佛法的渴望和对众生的怜悯,展现了信仰与苦难的深刻思考。这一作品不仅反映了对佛陀的敬仰,也揭示了存在的无常与生死的哲学。
施公案
佚名
《施公案》是晚清重要小说,以清朝康熙年间循吏施世纶为主角,讲述其与江湖豪杰黄天霸联手铲除恶霸草寇的故事。该书初版为8卷97回,后经文人整理增至528回。尽管情节多为虚构,但巧妙融合了公案与侠义小说的特点,展现了施世纶的智慧和勇气。作品影响深远,启发了《三侠五义》等后世作品,其中“窦尔敦盗御马”更成为京剧经典。它不仅是清末文学瑰宝,也重现了历史与侠义情怀。
阿弥陀佛说咒
佚名
《阿弥陀佛说咒》是一部经典的佛教咒语,旨在帮助信众念诵与修行,获得心灵的平和与智慧。咒文通过恳求阿弥陀佛的加持与庇佑,将信众的愿望寄托于菩萨之上,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与敬仰。持诵此咒能消除恶业,祈求往生极乐世界,带来内心的宁静与解脱。适合所有寻求灵性成长与救赎的信士,体现了佛教教义的深刻思想与精髓。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佚名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是佛教经典,讲述了阿弥陀佛及其清净乐土的神秘法门。经文中提到,信众若能诚心受持阿弥陀佛名号,精勤修行,定能在临终时得见阿弥陀佛,并往生极乐世界。经中详细阐释了持咒的重要性与种种修法,强调正念与道德修行的重要性。此外,安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与诸菩萨的陪伴,给信众带来无限的希望与激励。此经引导众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激励人们心向往生的美好愿景。
仪礼
佚名
《仪礼》是儒家十三经之一,详细记载了周代士大夫的礼仪,涵盖冠婚、朝聘、丧祭等不同类别。虽然秦代前的篇目不详,但汉代高堂生传承下来的《仪礼》共包括十七篇,古文版本则多达五十六篇,现已遗失。从商周时期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到汉代只存的十七篇,《仪礼》如同一幅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记录了宫室、服饰、饮食及丧葬等礼仪。尽管其文本艰涩,仍对后世的礼学研究有深远影响。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新语
陆贾
《新语》是西汉政治家陆贾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成书于汉高祖十一年,共包含十二篇。陆贾在升任太中大夫后,积极向高帝建议重视《诗》和《书》,提倡文治和仁政。他的作品总结了秦朝失天下和汉朝得之的原因,探讨了古代各国成败的历史教训。《新语》不仅受到汉高帝的赞赏,也是当时官员们学习治国理念的重要参考,体现了陆贾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和影响。
道德经
老子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经典著作,由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所撰。分为上下两篇,共81章,探讨宇宙观、价值观、政治观等。其核心思想包括“无为而治”,强调通过顺应自然法则达到和谐与稳定。道家与道教的思想虽有区别,但《道德经》成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书中还提出“守柔”、“寡欲”等理念,提倡谦卑与知足。历史上多位皇帝曾注释此书,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治理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
施护
《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是佛教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大迦叶和诸菩萨之间的智慧问答。书中探讨了法的本质、菩萨的修行及其在世俗生活中的应用。大迦叶作为佛陀的亲传弟子,以其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修行经验,引导信士了解真正的法义。内容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也启迪人们在人生道路上的思考与实践。通过研读此经,读者将能领悟到慈悲、智慧与解脱的真谛,为修行提供宝贵的指导。
熊龙峰四种小说
熊龙峰
《熊龙峰四种小说》是当代小说家熊龙峰的杰出作品合集,涵盖了四种不同题材的小说,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叙事风格与深刻的人性探讨。每一部小说都在探索人类情感的复杂性,涉及亲情、爱情与友情的纠葛,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熊龙峰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塑造了鲜活的角色,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生活的温度与深意。无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这部作品都将带来一场心灵的旅行,令人深思与共鸣。
晋书
房玄龄
《晋书》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由房玄龄等21位史学家于唐代修撰,涵盖从三国时期到东晋的历史(公元220年至420年)。该书以其详细的资料和创新的“载记”体例,为研究十六国及晋代的重要参考。然而,尽管《晋书》在内容和体例上都有所成就,仍存在如记述荒谬、史料取舍不够严谨等问题。它不仅弥补了《三国志》等历史书籍的不足,也为后代研究晋朝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完整的《晋书》共有130卷,至今对中国历史研究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