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胡治兵语录

作者:蔡锷
《曾胡治兵语录》是中国近代军事经典,由蔡锷于清末民初编纂,共13章。书中总结了曾国藩与胡林翼在镇压太平天国期间的军事思想,涵盖治军原则、战略战术等重要内容。前十章探讨选将用人、严练兵规等治军问题,强调智勇兼备和持重谨慎的军事理念。后两章则针对战略与战术提出见解,注重战守相应。1924年,蒋介石将其作为黄埔军校教材,继续影响后世军官的军事训练与思维。

目录

前言 一前言 二前言 三梁启超序蔡锷序第一章 将材第二章 用人第三章 尚志第四章 诚实第五章 勇毅第六章 严明第七章 公明第八章 仁爱第九章 勤劳第十章 和辑第十一章 兵机第十二章 战守

蔡锷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尸子
尸佼
尸佼(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0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先秦诸子之一,研究刑名之术。他的著作《尸子》提出了与现代“时空”概念相对应的“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论述,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有所贡献。该书原共有20篇,主要探讨社会思想和自然界,但现存仅二三篇,多为片段,难以成体系。尽管如此,《尸子》在汉唐时期曾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该书最终在宋代丢失,经过整理仍可见其精妙的至理名言。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
祇多蜜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是佛教经典之一,深入阐述了如来的教义与智慧。经文通过释迦牟尼佛的讲解,揭示了三昧(禅定)之法,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觉悟。此经不仅传递了修行的方法,还引导信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悟佛法的真谛。它呼吁人们放下执着,追求心灵的解脱与超越。通过修习三昧,修行者能够更接近究竟的真理,达到内心的安宁与和谐。《佛说宝如来三昧经》因其深邃的思想和实践指导,成为众多信众膜拜与研习的重要经典。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菩提留支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是佛教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大萨遮尼乾子(即大萨遮菩萨)对教众的教诲与智慧分享。该经文深入探讨了因果法则、空性以及菩萨行修持的要义。文中不仅阐述了超越自我的修行路径,还强调了慈悲与智慧的重要性,鼓励信众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助人为乐,积累福德。作为修行者的指南,它对理解佛教哲学、道德伦理及其心灵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是探索佛教思想与实践的宝贵资源。
南史
李延寿
《南史》是唐朝史学家李延寿撰写的历史著作,共八十卷,记载了南朝宋、齐、梁、陈四国自420年至589年的历史。该书以纪传体形式记录,分为十卷本纪和七十卷列传,旨在继承李延寿父亲未竟的事业,修正当时南北朝历史中的失实和偏见。《南史》与《北史》交相辉映,成为后世重要的史料,并在学术界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它突出门阀士族地位,尽管有部分重复现象,仍被视为重要的历史参考文献。
道教义枢
孟安排
《道教义枢》是唐代孟安排所著的道教教义书,共十卷,系统论述了道教三十七条核心教义。该书主要依托已失传的《玄门大义》,通过对其内容的剪辑与整合,意在提炼和显现道教的深奥教义。书中涵盖了诸如道德义、法身义、因果义等多样主题,反映了从南北朝至隋唐道教思想的历史演变。尽管《道教义枢》带有佛教色彩,且未能创立独特术语,但其宝贵资料为研究道教哲学与教义提供了重要参考,承载了繁荣的道教经典与思想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