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集注

作者:朱熹
《中庸集注》是朱熹对《中庸》一文的权威注释,其源出于《小戴礼记》,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朱熹的《四书集注》则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奠定了四书的经典地位。在学术上,朱熹曾对《大学》进行改编,提供了对“格物致知”的独特见解。朱熹生活于南宋,虽任职时间短暂,却在福建讲学终身,他的理学思想影响深远,成为后期儒学的主流。其重要著作广泛流传,后人对其学术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目录

中庸章句序中庸章句右第一章右第二章右第三章右第四章右第五章右第六章右第七章右第八章右第九章右第十章右第十一章右第十二章右第十三章右第十四章右第十五章右第十六章右第十七章右第十八章右第十九章右第二十章右第二十一章右第二十二章右第二十三章右第二十四章右第二十五章右第二十六章右第二十七章右第二十八章右第二十九章右第三十章右第三十一章右第三十二章右第三十三章

朱熹的其他作品

古籍诗词
孟子集注
朱熹
《孟子集注》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对《孟子》的经典注释,强调“仁政”和“王道”的儒学思想。该书不仅确认了孟子的亚圣地位,还推动了对传统儒学的深入诠释,使《孟子》从子书跃升至经部,成为研究儒学的关键资料。朱熹的注释结合古注和创新哲学,塑造了特有的诠释传统,尽管受到后代学者批评,但其影响力依然深远。这部作品是朱熹众多著作中的重要代表,奠定了四书在儒家经典中的核心地位。
论语集注
朱熹
《论语集注》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经过40多年精心研读后所作,是《四书章句集注》的重要部分,成为儒家经典中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注释之一。它结合了程氏学说与历代古注,通过深入探讨《论语》的本义与义理,避免了对经文的随意附会,形成了独特的训诂与义理学结合的特点。这一书作为学习与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料,不仅适合一般读者,也为学者提供深入研究的基础,使孔孟思想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般舟三昧经
支娄迦谶
《般舟三昧经》是佛教经典之一,以其深邃的智慧和祥和的教义著称。经文主要讲述了一种通过坐禅和念佛达到内心宁静与觉悟的修行方法。它强调“般舟三昧”的重要性,即在修行过程中,心灵如舟,乘风破浪,最终抵达彼岸。经中描述了菩萨与信徒之间的交流,传达了慈悲与智慧的结合,帮助修行者在迷雾中找到修行的方向。《般舟三昧经》不仅是信仰的指南,更是修行者心灵的慰藉,启迪我们在纷扰的世俗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十二楼
李渔
《十二楼》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创作的章回体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觉世明言》,成书于清初。全书共十二卷,每卷独立讲述一个与楼阁紧密相关的故事,展现了人物命运的波折与情感纠葛。作品以才子佳人的题材著称,情节曲折生动,对话丰富。但尽管其中也有警示教诲,实则强调封建礼教的遵守,现实意义有限。《十二楼》不仅是古代文学的瑰宝,也反映了时代的社会风貌。
大庄严论经
鸠摩罗什
《大庄严论经》是佛教经典中的重要典籍,属于大乘佛教的思想体系。该经文主要探讨了菩萨的庄严品质与修行路径,强调智慧、慈悲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对菩萨行为和思想的阐述,书中引导修行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教教义,以达到觉悟与解脱。其内容深奥而富有哲理,不仅为学者研究佛教思想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为广大信众的修行指明了方向。通过阅读本经,信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菩萨道,激发内心的善良与智慧。
呼家将
佚名
《呼家将》,又名《说呼全传》或《金鞭记》,是一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描绘了北宋名将呼延赞后人呼延得模的英勇事迹。故事设定在宋仁宗时期,围绕呼家与庞氏的权力斗争展开。呼延得模因事遭冤屈,家族被满门抄斩,唯有儿子呼延守勇逃脱,之后踏上复仇之路。小说中通过包拯、王贵的帮助,呼家人力图洗冤,最终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敌倒庞家,恢复名声。尽管与《杨家将》有相似的忠义主题,但《呼家将》被认为情节较为单薄,行文平易,流传度不及其他热门作品。
佛藏经
鸠摩罗什
《佛藏经》是一部汇集了佛教经典和教义的重要典籍,旨在传播佛法和智慧。书中不仅包括释迦牟尼佛的教导,还涵盖了历史上众多高僧大德的解说和注释。内容涉及伦理、禅修、因果法则等多个方面,为修行者提供了全面的指导与启迪。经典的语言深邃而富有哲理,让人思索和启发心灵。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修行者,都能从中汲取智慧的养分,是研究佛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参考。通过《佛藏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佛教的核心理念,促进内心的宁静与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