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
作者:
左丘明
《春秋左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成书于战国中期,传为左丘明所作。该书以《春秋》为基础,通过丰富的史实记录,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叙述。全书共三十五卷,涵盖了诸如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及社会风俗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左传》不仅对后世史学产生重大影响,也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而著称,成为研究先秦历史和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其精炼的文风和丰富的内容,使其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目录
隐公(元年~十一年)
桓公(元年~十八年)
庄公(元年~三十二年)
闵公(元年~二年)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文公(元年~十八年)
宣公(元年~十八年)
成公(元年~十八年)
襄公(元年~三十一年)
昭公(元年~三十二年)
定公(元年~十五年)
哀公(元年~二十七年)
左丘明的其他作品
国语
左丘明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及春秋时期多个诸侯国的历史。该书以国为单位,主要包括贵族之间的朝聘、宴飨、辩说等对话,且时序从周穆王时期延续至智伯被灭。传统上,《国语》被认为是左丘明所作,但至今仍存在作者争议,许多学者认为其为后人根据历史材料整理编纂的作品。全书共21卷,内容涵盖政治、军事及外交活动,文学上也以简洁的笔触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归田录
欧阳修
《归田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晚年在颍州隐居时创作的一部笔记,书中多记朝廷轶事及士大夫的闲谈,内容多为亲身经历与见闻,史料翔实。该书的体例近似于李肇的《国史补》,包含深刻的寓意,如关于太宗、仁宗等人物的故事。欧阳修自序中提到此书旨在记录那些史官未曾记载的遗事,供自己在闲暇时阅读。书中充满生动幽默的语言,巧妙的故事令人捧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大宝积经
菩提流志
《大宝积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属于华严宗的根本法典。经文内容丰富,主要探讨了菩萨道及其修行的智慧,强调众生平等和普渡众生的理念。此经通过层层叙述,展示了佛的慈悲与智慧,引导信众理解因果法则及三世的相互联系。书中描绘了众多菩萨的事迹,激励修行者发菩提心,追求解脱与觉悟。其深邃的哲理和美妙的文辞,影响了佛教思想的发展,至今仍是学习和修行的重要参考。
韩诗外传
韩婴
《韩诗外传》是汉代学者韩婴创作的一部以《诗经》为基础的杂编,包含360条趣闻、道德教义和伦理指导。书中每条内容结尾均附有相关《诗经》引文,展示其在政事与辩论中的实用性。尽管与《诗经》紧密相连,但《韩诗外传》并非注释或阐发,而是一种实践示范,折中多种哲学思想。该书成书于公元前150年左右,因缺失部分内容而存疑,但仍然影响了后世汉代的选集,如《说苑》和《新序》等。
孝经注疏
玄宗,邢昺
《孝经注疏》是由宋代学者邢昺撰写的重要经典注疏,基于唐代元行冲的疏文而成,成为《十三经注疏》的定本。该书整理参考了明代泰定本及清代阮元的研究成果,经过勘误补缺,标点清晰,方便读者研究。书中提到,《孝经》传为孔子为曾子阐述孝道之作,是篇幅最小的经典之一,汉代则有今古文两种注本。整理者金良年先生在《注疏》研究领域造诣深厚,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聊斋志异
蒲松龄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的经典小说集,收录491篇短篇小说,涵盖狐、仙、鬼、妖等题材,展现了17世纪中国社会的复杂性。作品以生动的人物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为特色,包含历史批判,如《公孙九娘》揭示起义军遭镇压的现实,受到文人高度评价。鲁迅称其为“花妖狐魅”中最有人情味的作品。它在清代广受欢迎,至今仍影响深远,诸多故事改编为各类艺术形式,并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为世界文学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