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演义
上一章

第二十八回 报恩寺得遇高僧 磨盘山险逢恶寇

当日众兵将三千军马,冒着风雪而走,张忠马上叹道:“苍天,何不方便数天!”李义道:“二哥,果然有此大雪,何不待我们到了边关再下,纵使下到明年也何害?”次日,狄爷传知军士各换上油衣,并将油套裹在车辆之上盖好,弟兄三人也用上雨笼折子,仍复催趱前进。雨雪交加,狄爷思算程限不多,只得三四天,如若多耽搁一天,就连一天限期。虽有几封客书倚靠,到底以不违限期为妙。是以雨雪虽大,日则兼程趱赶,夜方屯扎,一连三天,众军士滑足难走,叫苦悲嚎,颇有怨言。狄青对张忠、李义道:“二位贤弟,今天雪比往常倍加,军士们声声呼苦,于心何忍。无可奈何,只得暂且停扎,待雨雪小些,再行前进便了。”张忠道:“此地一片荒郊,在此屯扎,恐有不测,须要寻个稳固地头安顿才好。”狄爷道:“二位贤弟暂且停车,待吾往寻个好地段安扎。”张、李允诺。李义道:“哥哥寻了地段,速速回来。”狄青点首,即提金刀拍马而奔,一瞧四处荒冈野岭,好似一片银河。计到三关,路途差不多有三百里,原望两天到得三关,交卸了军衣,消了御旨,方可了事。岂料连天雨雪纷飞,军士叫苦,目击情形,顿增愁闷,只得安屯,把限期耽误了。想来耽误了限期,杨元帅军法虽严,自然看太后情面,还有几封书暗助,料得杨元帅决不加罪于我。

一路思量,策马往寻,岂知龙驹跑得快捷,不知不觉已有二十里路程。隐闻远寺钟声传来,狄青见是一座寺院,十分高兴,不觉满心大悦道:“这个地方,可以停屯了。”想罢,迎着雨雪,复加鞭而走,奔至山门首,只见石狮东西对立,左种松,右栽柏,山门朱油红漆,直竖金字牌,是“报恩寺”三个大字。狄青跑进头门,下了龙驹,内厢走出两位僧人,笑容满面,年方四十上下,合掌曲背,呼道:“狄贵人老爷,我家师父知大驾到来,故打发贫僧在此恭候。难得果然是贵人到来,方见家师之言可信,且请至里厢叙谈。”当下一人牵马,一人引道,代狄青拿着金刀。狄青听和尚之言,觉得奇怪,素未晤面,先知姓名,真乃令人疑惑难猜。

到了内厢,就有一位老和尚下阶相迎,但见他貌古神清,三绺长须,双目湛澄,挂一串珊瑚念珠,手执龙头杖,身高九尺,腰圆背厚,宛似天神下凡。狄青见他前来迎接,想他定是有德行高僧,不敢怠慢,先打了一躬。那和尚只两手略略一拱,道:“王亲大人,何须拘礼。”狄青一想:本官深深打躬,这和尚只拱手而答,必然是个大来头的和尚了。便开言道:“请问老和尚法号、年纪?”老僧道:“大人请坐,待老僧上告一言,老僧法名圣觉,问年纪,自唐至今三百八十五年了。”狄青道:“如此,老和尚是一位活佛了。”和尚道:“王亲大人,老僧的父亲乃唐朝尉迟恭,吾俗名宝林。”

狄青听了言道:“原来大唐天子驾下,尉迟老将军的后裔,小将不知,多有失敬之罪了。”和尚道:“王亲大人休得谦恭,贫僧失于远迎,望祈恕罪。”狄爷道:“哪里敢当!老师父既然是唐朝大功臣之后,因何作了佛门弟子?”和尚道:“王亲大人,你也未知其详,只因大唐贞观天子跨海征东之日,老僧也随天子远征。岂料大海洋中,波浪大作,险阻无涯,君臣将士,个个惊惶。当日天子志诚,祷告上天:若得波涛平息,能平服高丽,回朝情愿身入佛门,潜修拜佛。祷告才华,果然波浪平静,安渡东洋。后来征服东辽,班师归国,我王不忘此愿,要去潜修佛道,有王亲御戚文武大臣,多方劝谏,万岁乃天下之主,臣民所瞻依,岂得潜修佛教,效愚民所为。我王说,君无戏言,况祈许上天之语,不依众臣所谏。当时老僧自愿代圣修行,我王大悦,即于此处,敕赐建造报恩寺,是如此来头。”

狄青道:“原来有此缘由,足见老师忠心为主,真是万世留芳。今下官尚要请教老师。”和尚道:“大人意欲何为?”狄爷道:“下官只为奉旨解送军衣,前往边关。哪知这几天雨雪纷飞,军兵苦楚,又无地安营,特到此欲借宝守安屯一二天,若得雨雪一消,即行前进。”和尚摇首道:“不须借扎此地了。你们数十万征衣,全行失去,休想此处安屯了。”狄青变色道:“倘失去征衣,下官性命就难保了。”和尚道:“大人,这征衣来时还未失去,此刻恐已被人劫去了。然此乃定数,你且在此权宿一宵,贫僧有言奉告,大人不必惊心。有失自然有归,从中因祸得福,老僧断然不误你的。”狄青听了,心下惊疑,看来此僧清高超群,又言有失有归,因祸得福,想必定有奇遇,不免在此耽搁一天,明早再行吧。

不表狄青权宿寺中,与圣觉禅师叙话,却说杨元帅自真宗天子钦命镇守三关。只因杨延昭弃世后,朝中武将只存几位王爷,但年纪高迈,少年智勇者却稀。惟杨宗保年二十六七,袭了父职。后至仁宗即位,加封为定国王,敕赐龙凤剑,主生杀之权,三关上将士,专由升革,先斩后奏。

他为帅多年,冰心铁面,军令森严。是日升坐帅堂,言道:“本帅自先帝时,已奉旨镇守此关,只因父亲去世,袭了父职,执掌兵符。此关平靖十余载,岂知近年来西戎连年入寇,兴动干戈,内有权奸当道,外有敌兵犯境,怎能坐享太平?屈指光阴,守关二十六载,自西戎兴兵,争战多年,本帅止有保守之能,而无退敌之力。目下隆冬冰雪之天,帐下军士数十万,专候军衣待用,连连有本回朝催取,不料此时还未解到。前日正解官有飞文到来,说在仁安县驿中,被妖怪将副解官摄去,本帅犹恐有弊端欺瞒,是以飞差查探,不料果有此事,已经奏本进朝去了。但限期一月,今日已是二十八天期,因何征衣御标不见到来。狄青既为钦命之臣,定知隆冬兵丁苦寒,早该急趱程途到关,为何耽误限期,可怜数十万兵丁寒苦,实是惨伤。”

杨元帅公位在中央,左有文职范仲淹,官居礼部尚书。右坐武将杨青,年高七十八,仍是气宇轩昂,年少时已随杨延昭身经百战,两臂膊犹如铁铸之坚,曾经见二虎相争,被他力打而服,故人称打虎将,官封无敌将军。还有多少文官武将,都在帐外东西而列。

当时范爷见元帅嗟叹,微笑道:“元帅不必心烦,圣上命狄青解送军衣,决不敢在中途延误。况今限期未到,何须过虑。”元帅道:“范大人,如此天气阴寒,兵丁惨苦,倘或被他再耽迟三五天,可不寒坏了众军。”范爷道:“元帅,这狄青既为朝廷御戚,岂不体念军士寒苦,或于限内到关,也难定论。”元帅道:“范大人,狄青既然奉旨,限了军期,莫非仗着王亲势力,看得军士轻微,故意耽误日期。”杨老将军笑道:“元帅,说哪里话来?如此连天雨雪,三十万征衣,车辆数百,途中好生费力。定然雨雪阻隔行程,如要征衣解至,除非雨止雪消。”元帅道;“老将军,若待雪消衣到,众军士已冻死了。”范爷道:“元帅既不放心,何不差位将官,到前途去催,不知元帅意下如何?”元帅道:“大人之言有理。”元帅正要开言,只见部下一将,匆匆跑上帅堂,身长九尺,背阔腰圆,面如锅底,豹头虎目,上前打躬道:“元帅,小将愿领此差。”一声响震如雷,此人乃焦赞之孙,名唤焦廷贵。元帅道:“焦廷贵,本帅着你往前途催趱征衣,限你明日午刻回关缴令,如违定斩不饶。”焦廷贵手持短刀,身乘骏马,带上干粮火料,离关飞马而去。

此话暂停,且说三关之内,相离一百里之遥,有座磨盘山.山上有两名强盗,乃嫡亲手足。长名牛健,次名牛刚,强占此山,已有一十二年,喽兵约有万余,粮草也足够三年之用,这两名强盗,无非打劫为生,不想做什么大事,故杨元帅道他蝇虫之类,不介于怀。又有李继英自在庞府放走狄青,与庞兴、庞喜,踞了天盖山为盗。只因庞兴二人,心性不良,只得一月,李继英见他残害良民,难以相处,分伙而去,路经磨盘山,又结识牛家兄弟,他二人向与孙云有事相通。

是日清晨,孙云有书送来,二人看罢,牛健道:“原来孙二老爷要害狄王亲,叫吾劫他征衣,你意下如何?”牛刚道:“哥哥,孙大老爷乃庞太师女婿,并且孙云前时,向有关照,我们岂可逆他之意?况有金宝相送,有什么劫不得?”牛健道:“劫是劫得,但这狄青与我们并无仇怨,劫了征衣,害他性命,于心不忍。”牛刚笑道;“哥哥,若狄王亲往日与弟兄相交,今日也原难劫他的,妙在一向无交,正好行此事了。”牛健闻言,只得回了来书,白银五两,赏了来人,立时召集众唆兵,吩咐已毕,忙着人请来三大王李继英,牛家弟兄起位迎接。牛健笑言道:“三弟,方才孙二老爷有书到来。只因孙大老爷与狄钦差有仇,如今狄青奉旨押解征衣到三关去,胡孙二老爷托着我们,劫取征衣,使他难保性命。有劳三弟管守此山,我兄弟各带喽兵五千,下山去劫掠他征衣。”

李继英听了,想了一番,摇首道:“不可劫他征衣,这是朝廷之物。二位哥哥,休得听孙云之言,莫贪此无义之财才是。”牛刚道:“三弟之言却像痴呆,哥哥不可听他之言。”继英又道:“二位哥哥,那孙家乃是奸臣一党,奉承着奸臣,非为英雄,你二位果要劫掠征衣,我等就断了结义之情便了。”牛健闻言,怒形于色,二日圆睁,喝道:“胡说,你是异姓之人,如何做得我们之主!”李继英想道:看他们如此,料想阻挡不住,不免待吾预先通个信息,叫狄公子准备便了。这继英带着怒容,气冲冲,单身上马,提了双鞭,匆匆而去。牛健弟兄也不相留,即时兴兵下山。

却说李继英到山入伙之时,只说是天盖山的英雄,牛家兄弟并不知他是庞府的家人,为私自放走狄青逃出来的。若知此缘由,必不对他说此事了。当日李继英冒着风寒雨雪,跑马如飞,岂知一来道途不熟,二来性急慌忙,走错了路途,故不能保得征衣。是以张忠、李义不知缘由,不得准备,这且不表。

却说牛健弟兄各带五千喽兵,留下二千守山寨,各执兵器.杀下山来。牛氏兄弟在此山为寇,已十二年,哪个僻静地头不熟,料想东京来必从此道经过;如今果然不出所料。原来上一天,张忠、李义等候狄钦差择地安营,岂知去久不回,张、李二人只得商量屯扎荒郊,埋锅造饭。

不知强盗杀来,是否劫得征衣,且看下回分解。

狄青演义
西湖居士
第一回 选秀女内监出京 赴皇都娇娥洒泪第二回 八王爷蒙恩获美 狄千金慰母修书第三回 寇公劝驾幸澶州 刘后阴谋换太子第四回 遭洪水狄青遇救 犯中原西夏兴兵第五回 小英雄受困求签 两好汉怜贫结义第六回 较技英雄分上下 闲游酒肆惹灾殃第七回 打死凶顽除众害 开脱豪杰顺民情第八回 说人情忠奸辩驳 演武艺英杰纵横第九回 急求名题诗得祸 报私怨越律伤人第十回 受伤豪杰求医急 济世高僧赠药良第十一回 爱英雄劝还故里 恨奸佞赐赠金刀第十二回 伏猛驹误入牢笼 救故主脱离罗网第十三回 脱圈套英雄避难 逢世谊吏部扶危第十四回 感义侠同伴离奸 圆奇梦贤王慰母第十五回 团圆梦力荐英雄 奉懿旨勇擒龙马第十六回 感知遇少年诉身世 证鸳鸯太后认亲人第十七回 狄公子乘醉寻奸 包大人夜巡衡事第十八回 狄皇亲索马比武 庞国丈妒贤生心第十九回 御教场俊杰扬威 彩山殿奸徒就戮第二十回 奖英雄实至名归 会侠烈情投意合第二十一回 荐解征衣施毒计 喜承王命出牢笼第二十二回 离牢狱三杰谈情 解征衣二雄立志第二十三回 现金躯玄武赐宝 临凡界王禅收徒第二十四回 出潼关刘庆追踪 入酒肆狄青遇母第二十五回 设机谋智拿虎将 盗云帕巧伏英雄第二十六回 军营内传通消息 路途中痛惩强徒第二十七回 因心急图奸惹祸 为国事别母登程第二十八回 报恩寺得遇高僧 磨盘山险逢恶寇第二十九回 信奸言顽寇劫征衣 出偈语高僧解大惑第三十回 李将军寻觅钦差 焦先锋图谋龙马第三十一回 勇将力剿大狼山 莽汉误投五云汛第三十二回 贪酒英雄遭毒计 冒功肖小设奸谋第三十三回 李守备冒功欺元帅 狄钦差违限赶边关第三十四回 杨元帅怒失军衣 狄钦差忿追功绩第三十五回 帅堂上小奸丧胆 山涧中莽将呼援第三十六回 莽先锋质证冒功 刁守备强辞夺理第三十七回 守备无能军前出丑 钦差有术马上立功第三十八回 思投效强盗进征衣 念亲恩英雄荐姐丈第三十九回 临潼关刘庆除奸 五云汛张文上任第四十回 庞国丈唆讼纳贿 尹贞娘正语规夫第四十一回 逞刁狡沈氏叩阍 暗请托孙武查库第四十二回 封仓库儒臣设计 打权奸莽汉泄机第四十三回 杨元帅上本劾奸 庞国丈巧言惑主第四十四回 骂奸党贞娘自缢 捏供词莽汉遭殃第四十五回 佘太君金殿说理 包待制乌台审冤第四十六回 行色匆匆星夜登程 狂飘飒飒中途落帽第四十七回 郭海寿街头卖菜 李太后窖内逢臣第四十八四 诉冤情贤臣应梦 甘淡泊故后安贫第四十九回 包待制当殿劾奸 沈御史欺君定罪第五十回 贤命妇获救回生 忠直臣溯原翻案第五十一回 包待制领审无私 焦先锋直供不讳第五十二回 复审案扶忠抑佞 再查库假公济私第五十三回 孙兵部领旨查库 包待制惊主伸冤第五十四回 宋仁宗闻奏思亲 王刑部奉旨审案第五十五回 刁愚妇陷夫不义 无智臣昧主辜恩第五十六回 王刑部受贿欺心 包待制夜巡获证第五十七回 勘奸谋包拯持正 儆贪吏王炳殉身第五十八回 怀母后宋帝伤心 审郭槐包拯棘手第五十九回 假鄷都郭监招供 真惶恐刘后自裁第六十回 迎国母君王起驾 还凤阙李后辞窑第六十一回 殡刘后另贬陵墓 戮郭槐追旌善良第六十二回 安乐王喜谐花烛 西夏主妄动干戈第六十三回 杨宗保中锤丧命 飞山虎履险遭擒第六十四回 丢失毒锤西军败阵 安排酒宴宋将庆功第六十五回 悼功臣加恩后嗣 虑边患暗探军情第六十六回 稽婚姻狄青尽职 再进犯夏主鏖兵第六十七回 美逢美有意求婚 强遇强灰心思退第六十八回 赵元昊兵败求和 宋将帅凯旋完娶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