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
上一章

列传第四十一 奸臣下

萧余里也耶律合鲁

萧得裹特萧讹都斡

萧达鲁古耶律塔不也

萧图古辞

萧余里也,字讹都碗,国舅阿刺次子。便佞滑稽,善女工。

重熙间,以外戚进。

清宁初,补祗候郎君,尚郑国公主,拜驰马都尉,累迁南面林牙。以父阿刺为萧革所谮,出余里也为奉先军节度使。十年冬,召为北面林牙。

咸雍中,会有告余里也与族人术哲谋害耶律乙辛,按无状,出为宁远军节度使。自后余里也揣乙辛意,倾心事之,荐为国舅详稳。大康初,封辽西郡王。时乙辛擅恣,凡不附己者出之,乃引余里也为北府宰相,兼知契丹行官都部署事。及乙辛谋构皇太子,余里也多助成之,遂知北院枢密事,赐推诚协赞功臣。

以女侄妻乙辛子绥也,侍势横肆,至有无君之语,朝野侧目。

帝出乙辛知南院大王事,坐与乙辛党,以天平军节度使归第。寻拜西北路招讨使。以母忧去官,卒。

耶律合鲁,字胡都堇,六院舍利褭古直之后。柔佞,喜苟合。仕清宁初。

时乙辛引用群小,合鲁附之,遂见委任,俄擢南面林牙。

乙辛谮皇太子,杀忠直,合鲁多预其谋。弟吾也亦党乙辛,时号“二贼 ”。乙辛荐为北院大王 ,卒 。吾也亦至南院大王。

萧得裹特,遥辇洼可汗宫分人。善阿意顺色。清宁初,乙辛用事,甚见引用,累迁北面林牙、同知北院宣徽使事。

及皇太子废,遣得裹特监送上京。得裹特促其行,不令下车,起居饮食数加陵侮,至则筑圜堵囚之。大康中,迁西南招讨,历顺义军节度使,转国舅详稳。

寿隆五年,坐怨望,以老免死,阖门籍兴圣宫,贬西北统军司,卒。二子:得末、讹里,乾统间以父与乙辛谋,伏诛。

萧讹都斡,国舅少父房之后。咸雍中,补牌印郎君。

大康三年,枢密使乙辛阴怀逆谋,乃令护卫太保耶律查刺诬告耶律撒刺等废立事。诏按无状,皆补外。顷之,讹都斡希

乙辛意,欲实其事,与耶律塔不也等入阙,诬首 :“耶律撒刺等谋害乙辛,欲立皇太子事,臣亦预谋。今不自言,恐事泄连坐 。”帝果怒,徙皇太子于上京。

讹都斡尚皇女赵国公主,为驸马都尉。后与乙辛议不合,衔之,复以车服僭拟人主,被诛。讹都斡临刑,语人曰 :“前告耶律撒刺事,皆乙辛教我。恐事彰,杀我以灭口耳 !”

萧达鲁古,遥辇嘲古可汗宫分人。性奸险。

清宁间,乙辛为枢密使,窃权用事,阴怀逆谋。达鲁古比附之,遂见奖拔,稍迁至旗鼓拽刺详稳。乙辛欲害太子,以达鲁古凶果可使,遣与近侍直长撒把诣上京,同留守萧挞得夜引力士至囚室,给以有赦,召太子出,杀之,函其首以归,诈云疾死。以达鲁古为国舅详稳。达鲁古恐杀太子事白,出入常佩刀,有急召,即欲自杀。

乾统间,诏枢密使耶律阿思大索乙辛党人,达鲁古以赂获免。后以疾卒。

耶律塔不也,仲父房之后。以善击鞠,幸于上,凡驰骋,鞠不离杖。

咸雍初,补只候郎君。与耶律乙辛善,故内外畏之。及太子被谮,按无迹,塔不也附乙辛,欲实其诬,与讹都斡等密奏:

“太子谋乱事本实,臣不首,恐事觉连坐 。”帝信之,废太子。

改延庆宫副使。寿隆元年,为行宫都部署。

天祚嗣位,以塔不也党乙辛,出为特免部节度使。及枢密使耶律阿思大索乙辛旧党,塔不也以赂获免。徙敌烈部节度使,复为敦睦宫使。天庆元年,出为西北路招讨使。以疾卒。

萧图古辞,字何宁,楮特部人。仕重熙中,以能称,累迁左中丞。

清宁初,历北面林牙,改北院枢密副使。辨敏,善伺颜色,应对合上意。皇太后尝曰 :“有大事,非耶律化哥、萧图古辞不能决 。”眷遇日隆。知北院枢密使事。六年,出知黄龙府。

八年,拜南府宰相。顷之,为北院枢密使,诏许便宜从事。

为人奸佞有余,好聚敛,专愎,变更法度。为枢密数月,所荐引多为重元党与,由是免为庶人。后没入兴圣宫,卒。

论曰 :“舜流共工,孔子诛少正卯,治奸之法严矣。后世不是之察,反以为患而信任之,不至于流毒宗社而未已。道宗之于乙辛是也。当其留仁先,讨重元,若真为国计者;不知包藏祸心,待时而发耳。一旦专权,又得专杰、燕哥、十三为之腹心,故肆恶而无忌惮。始诬皇后,又杀太子及其妃,其祸之酷,良可悲哉。

呜呼!君之所亲,莫皇后、太子若也。奸臣杀之而不知,群臣言之而不悟。一时忠谠,废戮几尽。虽黑山亲见官属之盛,仅削一字王号。至私藏甲兵,然后诛之。吁!乙辛之罪,固非一死可谢天下,抑亦道宗不明无断,有以养成之也。

如萧余里也辈,忘君党恶,以饕富贵,虽幸而死诸牖下,其得免于遗臭之辱哉 !”

辽史
脱脱
本纪
本纪第一 太祖上本纪第二 太祖下本纪第三 太宗上本纪第四 太宗下本纪第五 世宗本纪第六 穆宗上本纪第七 穆宗下本纪第八 景宗上本纪第九 景宗下本纪第十 圣宗一本纪第十一 圣宗二本纪第十二 圣宗三本纪第十三 圣宗四本纪第十四 圣宗五本纪第十五 圣宗六本纪第十六 圣宗七本纪第十七 圣宗八本纪第十八 兴宗一本纪第十九 兴宗二本纪第二十 兴宗三本纪第二十一 道宗一本纪第二十二 道宗二本纪第二十三 道宗三本纪第二十四 道宗四本纪第二十五 道宗五本纪第二十六 道宗六本纪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本纪第二十八 天祚皇帝二本纪第二十九 天祚皇帝三本纪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志第一 营卫志上志第二 营卫志中行营志第三 营卫志下部族下志第四 兵卫志上志第五 兵卫志中御帐亲军志第六 兵卫志下五京乡下志第七 地理志一 上京道志第八 地理志二 东京道志第九 地理志三 中京道志第十 地理志四 南京道志第十一 地理志五 西京道志第十二 历象志上 历志第十三 历象志中 闰考志第十四 历象志下 朔考志第十五 百官志一 北面朝官志第十六 百官志二 北面部族官志第十七 百官志三 南面朝官志第十八 礼志一 古仪志第十九 礼志二 凶仪志第二十 礼志三军仪 礼志四志第二十一 礼志五 嘉仪上志第二十二 礼志六 嘉仪下志第二十三 乐志志第二十四 仪卫志一舆服志第二十五 仪卫志二国服志第二十六 仪卫志三符印志第二十七 仪卫志四仪仗志第二十八 食货志上志第二十九 食货志下志第三十 刑法志上志第三十一 刑法志下
表第一表第二表第三表第四表第五表第六表第七表第八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列传第二 宗室列传第三列传第四列传第五列传第六列传第七列传第八列传第九列传第十列传第十一列传第十二列传第十三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五列传第十六列传第十七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九列传第二十 列传第二十一列传第二十二列传第二十三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 文学上列传第三十四 文学下列传第三十五 能吏列传第三十六 卓行列传第三十七 列女列传第三十八 方技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四十 奸臣上列传第四十一 奸臣下列传第四十二 逆臣上列传第四十三 逆臣中列传第四十四 逆臣下列传第四十五 二国外记列传第四十六 国语解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