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
上一章

本纪第十二 圣宗三

五年春正月乙丑,破束城县,纵兵大掠。丁卯,次文安,遣人谕降,不听,遂击破之。尽杀其不壮,俘其老幼。戊寅,上还南京。己卯,御元和殿,大赍将士。壬辰,如华林、天柱。

二月取午朔,至自天柱。

三月癸亥朔,幸长春宫,赏花钓鱼,以牡丹遍赐近臣,观宴累日,丁丑,以蹄居部下拽刺解里侦候有功,命入御盏郎君班只候。

夏四月癸巳朔,幸南京。丁酉,上率百僚册上皇太后尊号曰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礼毕,群臣上皇帝尊号曰至德广孝昭圣天辅皇帝。戊戌,诏有司条上勋旧,等第加恩。癸丑,清暑冰井。

六月壬辰朔,召大臣决庶政。丙申,以耶律苏为遥郡刺史。

秋七月戊辰,涅刺部节度使撒葛里有惠政,民请留,从之。

是月,猎平地松林。

九月丙戌,幸南京。是冬止焉。

六年春正月庚申,如华林、天柱。

二月丁未,奚王筹宁杀无罪人李浩,所司议贵,请贷其罪。令出钱赡浩家,从之。甲寅,大同军节度使、同平章政事刘京致仕。三月己未,休哥奏宋事宜,上亲览之。丙寅,以司天赵宗德、齐泰、王守平、邵祺、阎梅从征四载,言天象数有征,赐物有差。癸未,李继迁遣使来贡。

夏四月乙未,幸南京。丁酉,胡里室横突韩德让堕马,皇太后怒,杀之。戊戌,幸宋国王休哥第。

五月癸亥,南府宰相耶律沙薨。

闰月丙戌朔,奉圣州言太祖所建金铃阁坏,乞加修缮。诏以南征,恐重劳百姓,待军还治之。壬寅,阿萨兰回鹘来贡。

甲寅,乌隈于厥部以岁贡貌鼠、青鼠皮非土产,皆于他处贸易以献,乞改贡。诏自今上进牛马。

六月癸亥,党项太保阿刺恍来朝,贡方物。乙丑,谕诸道兵马备南征攻城器具。乙酉,夷离堇阿鲁勃送沙州节度使曹恭顺还,授于越。

秋七月丙戌,观市。己亥,遣南面招讨使韩德威讨河、涅诸蕃违命者。赐休哥、排亚部诸军战马。己酉,驻跸于洛河。

壬子,加韩德威开府仪同三司兼政事令、门下平章事,东京留守兼侍中、漆水郡王耶律抹只为大同军节度使。癸丑,排亚请增置涿州驿传。

八月丙辰,以青牛自马祭天地。戊午,休哥与排亚、袅里易捉生,将至易州,遇宋兵,杀其指挥使而还。庚申,幸黎园温汤。癸亥,以将伐宋,遣使祭木叶山。丁丑,濒海女直遣使速鲁里来朝。西北路管押详稳速撒哥以伐折立、助里二部,上所俘获。东路林牙萧勤德及统军石老以击败文直兵,献俘。大同军节度使耶律抹只奏今岁霜旱乏食,乞僧价折粟,以利贫民。

诏从之。滨诲女直遣厮鲁里来修土贡。九月丙申,化哥与木不姑春古里来贡。休哥遣详稳意德里献所获宋谍者。丁酉,皇太后幸韩德让帐,厚加赏赍,命众臣分朋双陆以尽欢。戊戌,幸南京。己亥,有事于太宗皇帝庙。

以唐元德为奉陵军节度使。癸卯,祭旗鼓南伐。庚戌,次涿州,射帛书谕城中降,不听。

冬十月乙卯,纵兵四面攻之,地破乃降,因抚谕其众。驸马萧勤德、太师阅览皆中流矢。勤德载帝车中以归。闻宋军退,遣斜轸、排亚等追击,大败之。戊午,攻沙堆驿,破之。己巳,以黑白羊祭天地。庚午,以宋降军分置七指挥,号归圣军。壬申,行军参谋、宣政殿学士马得臣言谕降宋军,恐终不为用,请并放还。诏不允。丙子,筹宁奏破狼山捷。辛巳,复奏败宋兵于益津关。癸未,进军长城口,宋定州守将李兴以兵来拒,休哥击败之,追奔五六里。

十一月甲申朔,上以将攻长城口,诏诸军备攻具。庚寅,驻长城口,督大军四面进攻。士溃围,委城遁,斜轸招之。不降;上与韩德让邀击之,杀获殆尽,获者分隶燕军。辛卯,攻满城,围之。甲午,拔其城,军士开北门遁,上使谕其将领,乃率众降。戊戌,攻下祁州,纵兵大掠。己亥,拔新乐。庚子,破小狼山砦,丁未,宋军千人出益津关。国舅郎君桃委、详稳十哥击走之,杀副将一人。己酉,休哥献黄皮室稳徊地莫州所获马二十匹,士卒二十人。命赐降者衣带,便隶燕京。辛亥,西路又送降卒二百余人,给寒者裘衣。以马得臣权宣徽院事。

十二月甲寅朔,赐皮室详稳乞得、秃骨里战马。横帐郎君达打里劫掠,命杖之。丙辰,败于沙河。休哥献奚详稳耶鲁所获宋谍。丁巳,遣北宰相萧继远等往规安平。侍卫马军司奏攻祁州、新乐,都头刘赞等三十人有功,乞加恩赏。是月,大军驻宋境。是岁,诏开贡举,放高举一人及第。

七年春正月癸未朔,班师。戊子,宋鸡壁砦守将郭荣率众来降,诏屯南京。庚寅,次长城口。三卒出管劫掠,笞以徇众,以所获物分赐左右。壬辰,李继迁与兄继捧有怨,乞与通好,上知其非诚,不许。癸巳,谕诸军趣易州。己亥,禁部从代民桑样。癸卯,攻易州,宋兵出遂城来援,遣铁林军击之,擒其指挥使王人。甲辰,大军齐进,破易州,降刺史刘墀,守陴士卒南遁,上帅师邀之,无敢出者。即以马质为刺史,赵质为兵马都监,迁易州军民于燕京。以东京骑将夏贞显之子仙寿先登,授高州刺史。乙巳,幸易州,御五花楼,抚谕士庶。丙午,以青牛白民祭天地。诏谕三京诸道。戊申,次涞水,谒景宗皇帝庙。诏遣涿州刺史耶律守雄护送易州降人八百,还隶本贯。己酉,次歧沟,射鬼箭。辛亥,还次南京,六军解严。

二月壬子朔,上御元和殿受百官贺。诏鸡壁砦民二百户徙居檀、顺、蓟三州。甲寅,回鹘、于阗、师子等国来贡。乙卯,大飨军士,爵赏有差。枢密使韩德让封楚国王,驸马都尉萧宁远同政事门下平章事。是日,幸长春宫。甲子,诏南征所俘有亲属分隶诸帐者,给官钱赎之,使相从。乙丑,赏南征女直军,使东还。丙寅,禁举人匿名飞书,谤讪朝廷。癸酉,吐番、党项来贡。甲戌,云州租赋请止输水道,从之。丙子,以女直活骨德为本部相。分遣巫觋祭名山大川。丁丑,皇子佛宝奴生。

戊寅,阿萨兰、于阗、辖烈并遣使来贡。

三月壬午朔,遣使祭木叶山。禁白牧伤禾稼。宋进士十七人挈家来归,命有司考其中第者,补国学官。余授县主簿、尉。

李继迁遣使来贡。丁亥,诏知易州赵质收战亡士卒骸骨,筑京观。戊子,赐于越宋国王红珠筋线,命入内神帐行再生礼,皇太后赐物甚厚。以鸡壁砦民成廷朗等八户隶飞狐。己丑,诏免云州通赋。乙室王贯宁击鞠,为所部郎君高四纵马突死,诏讯高四罪。丙申,诏开奇峰路通易州市。戊戌,以王子帐耶律襄之女封义成公主,下嫁李继迁。

是春,驻跸延芳淀。

夏四月甲寅,还京。乙卯,国舅太师萧阅览为子排亚请尚皇女延寿公主,许之。丙辰,谒太宗皇帝庙。以御史大夫乌骨领乙室大王。己未,幸延寿寺饭僧。甲子,谏议大夫马得臣以上好击球,上疏切谏:“臣伏见陛下听朝之暇,以击球为乐。

臣思此事有三不宜:上下分朋,君臣争胜,君得臣夺,君输臣喜,一不宜也;往来交错,前后遮约,争心竞起,礼容全废,若贪月杖,误拂天衣,臣既失仪,君又难责,二不宜也;轻万乘之贵,逐广场之娱,地虽平,至为坚确,马虽良,亦有惊蹶,或因奔击,失其控御,圣体宁无亏损?太后岂不惊惧?三不宜也。臣望陛下念继承之重,止危险之戏。”疏奏,大嘉纳之。

丁卯,吐浑还金、回鹘安进、吐蕃独朵等自未来归,皆赐衣带。

皇太后谒奇首可汗庙。丙子,以舍利军耶律杳为常衮。己卯,驻跸儒州龙泉。

五月庚辰朔,遣宣徽使蒲领等率兵分道备宋。以遥辇副使控骨离为舍利拽刺详稳。辛巳,祭风伯于儒州白马村。休哥引军至满城,招降卒七百余人,遣使来献。诏隶东京。辛卯,猎桑乾河。壬辰,燕京奏宋兵至边,时暑未敢与战,且驻易州,俟彼动则进击、退则班师。从之。

六月庚戌朔,以太师柘母迎合,挝之二十。辛酉,诏燕乐、密云二县荒地许民耕种,免赋役十年。甲戌,宣政殿学士马得臣卒,诏赠太子少保,赐钱十万,粟百石。乙亥,诏出诸畜赐边部贫民。是月,休哥、排亚破宋兵于泰州。

秋七月乙酉,御含凉殿视朝。丙戌,以中丞耶律核麦哥权夷离毕,横帐郎君耶律延寿为御史大夫。癸巳,遣兵南征。甲午,以迪离毕、涅刺、乌濊三部各四人益东北路夫人婆里德,仍给印绶。丁酉,劳南征将士。是日,帝与太后谒景宗皇帝庙。

八月庚午,放进士高正等二人及第。

冬十月,禁置网捕兔。

十一月甲申,于阗张文宾进内丹书。

十二月甲寅,钩鱼于沈子添。癸亥,猎于好草岭。

辽史
脱脱
本纪
本纪第一 太祖上本纪第二 太祖下本纪第三 太宗上本纪第四 太宗下本纪第五 世宗本纪第六 穆宗上本纪第七 穆宗下本纪第八 景宗上本纪第九 景宗下本纪第十 圣宗一本纪第十一 圣宗二本纪第十二 圣宗三本纪第十三 圣宗四本纪第十四 圣宗五本纪第十五 圣宗六本纪第十六 圣宗七本纪第十七 圣宗八本纪第十八 兴宗一本纪第十九 兴宗二本纪第二十 兴宗三本纪第二十一 道宗一本纪第二十二 道宗二本纪第二十三 道宗三本纪第二十四 道宗四本纪第二十五 道宗五本纪第二十六 道宗六本纪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本纪第二十八 天祚皇帝二本纪第二十九 天祚皇帝三本纪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志第一 营卫志上志第二 营卫志中行营志第三 营卫志下部族下志第四 兵卫志上志第五 兵卫志中御帐亲军志第六 兵卫志下五京乡下志第七 地理志一 上京道志第八 地理志二 东京道志第九 地理志三 中京道志第十 地理志四 南京道志第十一 地理志五 西京道志第十二 历象志上 历志第十三 历象志中 闰考志第十四 历象志下 朔考志第十五 百官志一 北面朝官志第十六 百官志二 北面部族官志第十七 百官志三 南面朝官志第十八 礼志一 古仪志第十九 礼志二 凶仪志第二十 礼志三军仪 礼志四志第二十一 礼志五 嘉仪上志第二十二 礼志六 嘉仪下志第二十三 乐志志第二十四 仪卫志一舆服志第二十五 仪卫志二国服志第二十六 仪卫志三符印志第二十七 仪卫志四仪仗志第二十八 食货志上志第二十九 食货志下志第三十 刑法志上志第三十一 刑法志下
表第一表第二表第三表第四表第五表第六表第七表第八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列传第二 宗室列传第三列传第四列传第五列传第六列传第七列传第八列传第九列传第十列传第十一列传第十二列传第十三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五列传第十六列传第十七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九列传第二十 列传第二十一列传第二十二列传第二十三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 文学上列传第三十四 文学下列传第三十五 能吏列传第三十六 卓行列传第三十七 列女列传第三十八 方技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四十 奸臣上列传第四十一 奸臣下列传第四十二 逆臣上列传第四十三 逆臣中列传第四十四 逆臣下列传第四十五 二国外记列传第四十六 国语解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