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
上一章

本纪第二十八 天祚皇帝二

五年春正月,下诏亲征,遣僧家奴持书约和,斥阿骨打名。

阿骨打遣赛刺复书,若归叛人阿疏,迁黄龙府于别地,然后议之。都统耶律斡里朵等与女直兵战于达鲁古城,败绩。

二月,饶州渤海古欲等反,自称大王。

三月,以萧谢佛留等讨之。遣耶律张家奴等六人齐书使女直,斥其主名,冀以速降。

夏四月癸丑,萧谢佛留等为渤海古欲所败,以南面副部署萧陶苏斡为都统,赴之。

五月,陶苏斡及古欲战,败绩。张家奴等以阿骨打书来,复遣之往。

六月亥朔,清暑特礼岭。壬子,张家奴等还,阿骨打复书,亦斥名谕之使降。癸丑,以亲征谕诸道。丙辰,陶苏斡招获古欲等。癸亥,以惕隐耶律末里为北院大王。是月,遣萧辞刺使女直,以书辞不屈见留。

秋七月辛未,宋遣使致助军银绢。丙子,猎于岭东。是月,都统斡里朵等与女直战于白马冻,败绩。

八月甲子,罢猎,趋军中。以斡里朵等军败,免官。丙寅,以围场使阿不为中军都统,耶律张家奴为都监,率番、汉兵十万;萧奉先充御营都统,诸行营都部署耶律章奴为副,以精兵二万为先锋。余分五部为正军,贵族子弟千人为硬军,扈从百司为护卫军,北出骆驼口;以都点检萧胡睹姑为都统,枢密直学士柴谊为副,将汉步骑三万,南出于江州。自长春州分道而进,发数月粮,期必灭女直。

九月丁卯朔,女直军隐黄龙府。己巳,知北院枢密使萧得里底出为西南面招讨使。辞刺还,女直复遣赛刺以书来报,若归我叛人阿疏等,即当班师。上亲往。粘罕、兀术等以书来上,阳为卑哀之辞,实欲求战。书上,上怒,下诏有“女直作过,大军翦除”之语。女直主聚众,剺面仰天伪哭曰:“始与汝等起兵,盖苦契丹残忍,欲自立国。今主上新征,奈何?非人死战,莫能当也。不杀我一族,汝等迎降,转祸为福。”诸军皆曰;“事已到此,惟命是从。”乙巳,耶律章奴反,奔上京,谋迎立魏国王淳。上遣附马萧晃领兵诣广平淀护后妃,行宫小底乙信持书驰报魏国王。时章奴先遣王妃亲弟萧谛里以所谋说魏国王。王曰:“此非细事,主上自有诸王当立,北、南面大臣不来,而汝言及此,何也?”密令左右拘之。有顷,乙信等丧御札至,备言章奴等欲废立事。魏国王立斩萧谛里等首以献,单骑间道诣广平淀待罪。上遇之如初。章奴知和魏国王不听,率麾下掠庆、饶、怀、祖等州,结渤海群盗,众至数万,趋广平淀犯行宫。顺国女直阿鹘产以三百骑一战而胜,擒其贵族二百余人,并斩首以徇。其妻子配役绣院,或散诸近传为婢,余得脱者皆奔女直。章奴诈为使者,欲奔女直,为逻者所获,缚送行在,腰斩于市,剖其心以献祖庙,支解以徇五路。

冬十一月,遣驰马萧特末、林牙萧察刺等将骑兵五万、步卒四十万、新军七十万至驼门。十二月乙巳,耶律张家奴叛。戊申,亲战于护步答冈,败绩,尽亡其辎重。己未,锦州刺史耶律术者叛应张家奴。庚申,北面林牙耶律马哥讨张家奴。癸亥,以北院宣徽使萧韩家奴知北院枢密使事,南院宣徽使萧特末为汉人行官都部署。

六年春五月丙寅朔,东京夜有恶少年十余人,乘酒执刃,逾垣入留守府,问留守萧保先所在:“今军变,请为备。”萧保先出,刺杀之。户部使大公鼎闻乱,即摄留守事,与副留守高清明集奚、汉兵千人,尽捕其众,斩之,抚定其民。东京故渤海地,太祖力战二十余年乃得之。而萧保先严酷,渤海苦之,故有是变。其裨将渤海高永昌僭号,称隆基元年。遣萧乙薛、高兴顺招之,不从。

闰月己亥,遣萧韩家奴、张琳讨之。戊午,贵德州守将耶律余睹以广州渤海叛附永昌,我师击败之。

二月戊辰,侍御司徒挞不也等讨张家奴,战于祖州,败绩。

乙酉,遣汉人行宫都部暑萧特末诸将讨张家奴。戊子,张家奴诱饶州渤海及中京贼侯概等万余人,攻陷高州。

三月,东面行军副统酬斡等擒侯概于川州。

夏四月戊辰,亲征张家奴。癸酉,败之。甲戌,诛叛党,饶州渤海平。丙子,赏平贼将士有差;面萧韩家奴、张琳等复为贼所败。

五月,清暑散水原。女直军攻下沈州,复陷东京,擒高永昌。东京州县族人痕李、锋刺、吴十、挞不也、道刺、酬斡等十三人皆降女直。

六月乙丑,籍诸路兵,有杂畜十头以上者皆从军。庚辰,魏国王淳进封秦晋国王,为都元帅,上京留守萧挞不也为契丹行官都部署兼副元帅。丁亥,知北院枢密使事萧韩家奴为上京留守。秋七月,猎秋山。春州渤海二千余户叛,东北路统军使勒兵追及,尽俘以还。

八月,乌古部叛,遣中丞耶律挞不也等招之。

九月丙午,谒怀陵。

冬十月丁卯,以张琳军败,夺官。庚辰,乌古部来降。

十一月,东面行军副统马哥等攻曷苏馆,败绩。

十二月乙亥,封庶人萧氏为太皇太妃。辛巳,削副统耶律马哥官。

七年春正月甲寅,减厩马粟,分给诸局。是月,女直军攻春州,东北面诸军不战自溃,女古、皮室四部及勃海人皆降,复下泰州。

二月,涞水县贼董庞儿聚众万余,西京留守萧乙薛、南京统军都监查刺与战于易水,破之。

三月,庞儿党复聚,乙薛复击破立于奉圣州。

夏五月庚,东北面行军诸将涅里、合鲁、涅哥、虚古等弃市。乙巳,诸围场隙地,纵百姓樵采。

六月辛巳,以同知枢密院事余里也为北院大王。

秋七月癸卯,猪秋山。

八月丙寅,猎狘斯那里山,命都元帅秦晋王赴沿边,会四路兵马防秋。

九月,上自燕至阴凉河,置怨军八营,募自宜州者曰前宜、后宜,自锦州者曰前锦、后锦,自乾自显者曰乾曰显,又有乾显大营、岩州营,凡二万八千余人,屯卫州蒺藜者。丁酉,猎辋子山。

冬十月乙卯朔,至中京。

十二月丙寅,都元帅秦晋国王淳遇女直军,战于蒺藜山,败绩。女直复拔显州旁近州郡。庚午,下诏自责。癸酉,遣夷离毕查刺与大公鼎诸路募兵。丁丑,以西京留守萧乙薛为北府宰相,东北路行军都统奚霞末知奚六部大王事。

是岁,女直阿骨打用铁州杨朴策,即皇帝位,建元天辅,国号金。杨朴又言,自古英雄开国或受禅,必先求大国封册,遂遣使议和,以求封册。

八年春五月,幸鸳鸯泺。丁亥,遣耶律奴哥等使金议和。

庚寅,保安军节度使张崇以双州二百户降金。东路诸州盗贼蜂起,掠民自随以充食。

二月,耶律奴哥还自金,金主复书曰:“能以兄事朕,岁贡方物,归我上、中京、兴中府三路州县;以亲王、公主、驸马、大臣子孙为质;还我行人及元给信符,并宋、夏、高丽往复书诏、表牒,则可以如约。”

三月甲午,复遣奴哥使会。

夏四月辛酉,以西南面招讨使萧得里底为北院枢密使。

五月壬午朔,奴哥以书来,约不逾此月见报。戊戌,复遣奴哥使金,要以酌中之议。是月,至纳葛泺。贼安生儿、张高儿聚众二十万,耶律马哥等斩生儿于龙化州,高儿亡入懿州,与霍六哥相全。金主遣胡突兖与奴哥持书,报如前约。

六月丁卯,遣奴哥等齑宋、夏、高丽书诏、表牒至金。霍六哥陷海北州,趣义州,军帅回离保等击败之。通、祺、双、辽四川之民八百余户降于金。

秋七月,猎秋山。金复遣胡突兖来,免取质子及上京,兴中府所属州郡,裁减岁币之数,“如能以兄事朕,册用汉仪,可以如约”。

八月庚午,遣奴哥、突迭使金,议册礼。

九月,突迭见留,遣奴哥还,谓之曰:“言如不从,勿复遣使。”闰月丙寅,遣奴哥复使金,而萧宝、讹里等十五人各率户降于金。

冬十月,奴哥、突迭持金书来。龙化州张应古等四人率众降金。十一月,副元帅萧挞不也薨。

十二月甲申,议定册礼,遣奴哥使金。宁昌军节度使刘宏以懿州户三千降金。时山前诸路大饥,乾、显、宜、锦、兴中等路,斗粟直数缣,民削榆皮食之,既而人相食。

是年,放进士王翚等百三人。

九年春正月,金遣乌林答赞谟持书来迎册。

三月,至鸳鸯泺。贼张撒八诱中京射粮军,僭号,南面军帅余睹擒撒八。

三月丁未朔,遣知右夷离毕事萧习泥烈等册金主为东怀国皇帝。己酉,乌林答赞谟、奴哥等先以书报。

夏五月,阻卜补疏只等叛,执招讨使耶律斡里朵,都监萧斜里得死之。

秋七月,猎南山。金复遣乌林答赞谟来,责册文无“兄事”

之语,不言“大金”而云“东怀”,乃小邦怀其德之义;及册文有“渠材”二字,语涉轻侮;若“遥芬多战”等语,皆非善意,殊乖体式。如依前书所定,然后可从。杨询卿、罗子韦率众降金。

八月,以赵王习泥烈为西京留守。

九月,至西京。复遣习泥烈、杨立忠先持册藁使金。

冬十月甲戌朔,耶律陈图奴等二十余人谋反,伏诛。是月,遣使送乌林答赞谟持书以还。

十年春二月,幸鸳鸯泺。金复遣乌林答赞谟持书及册文副本以来,仍责乞兵于高丽。三月己酉,民有群马者,十取其一,给东路军。庚申,以金人所定“大圣”二字,与先世称号同,复遣习泥烈往议。金主怒,遂绝之。

夏四月,猎胡土白山,闻金师再举,耶律白斯不等选精兵三千以济辽师。

五月,金主亲攻上京,克外乳,留守挞不也率从出降。

六月乙酉,以北府宰相萧乙薛为上京留守、知盐铁内省两司、东北统军司事。

秋,猎沙岭。

冬,复至西京。

辽史
脱脱
本纪
本纪第一 太祖上本纪第二 太祖下本纪第三 太宗上本纪第四 太宗下本纪第五 世宗本纪第六 穆宗上本纪第七 穆宗下本纪第八 景宗上本纪第九 景宗下本纪第十 圣宗一本纪第十一 圣宗二本纪第十二 圣宗三本纪第十三 圣宗四本纪第十四 圣宗五本纪第十五 圣宗六本纪第十六 圣宗七本纪第十七 圣宗八本纪第十八 兴宗一本纪第十九 兴宗二本纪第二十 兴宗三本纪第二十一 道宗一本纪第二十二 道宗二本纪第二十三 道宗三本纪第二十四 道宗四本纪第二十五 道宗五本纪第二十六 道宗六本纪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本纪第二十八 天祚皇帝二本纪第二十九 天祚皇帝三本纪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志第一 营卫志上志第二 营卫志中行营志第三 营卫志下部族下志第四 兵卫志上志第五 兵卫志中御帐亲军志第六 兵卫志下五京乡下志第七 地理志一 上京道志第八 地理志二 东京道志第九 地理志三 中京道志第十 地理志四 南京道志第十一 地理志五 西京道志第十二 历象志上 历志第十三 历象志中 闰考志第十四 历象志下 朔考志第十五 百官志一 北面朝官志第十六 百官志二 北面部族官志第十七 百官志三 南面朝官志第十八 礼志一 古仪志第十九 礼志二 凶仪志第二十 礼志三军仪 礼志四志第二十一 礼志五 嘉仪上志第二十二 礼志六 嘉仪下志第二十三 乐志志第二十四 仪卫志一舆服志第二十五 仪卫志二国服志第二十六 仪卫志三符印志第二十七 仪卫志四仪仗志第二十八 食货志上志第二十九 食货志下志第三十 刑法志上志第三十一 刑法志下
表第一表第二表第三表第四表第五表第六表第七表第八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列传第二 宗室列传第三列传第四列传第五列传第六列传第七列传第八列传第九列传第十列传第十一列传第十二列传第十三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五列传第十六列传第十七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九列传第二十 列传第二十一列传第二十二列传第二十三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 文学上列传第三十四 文学下列传第三十五 能吏列传第三十六 卓行列传第三十七 列女列传第三十八 方技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四十 奸臣上列传第四十一 奸臣下列传第四十二 逆臣上列传第四十三 逆臣中列传第四十四 逆臣下列传第四十五 二国外记列传第四十六 国语解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