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
上一章

志第十八 礼志一 古仪

理自天设,情由人生。以理制情,而礼乐之用行焉。林豺梁獭,是生郊譔;洼尊燔黍,是生燕飨;堉滊瓦棺,是生丧葬;俪皮缁布,是生婚冠。皇造帝秩,三王弥文。一文一质,盖本于忠。变通革弊,与时宜之。唯圣人为能通其意。执理者胶瑟聚讼,不适人情;徇情者稊稗绵蕝,,不中天理。泰、汉而降,君子无取焉。

辽本朝鲜故壤,箕子八条之教,流风遗俗,盖有存者。自其上世,缘情制宜,隐然有尚质之风。遥辇胡刺可汗制祭山仪,苏可汗制瑟瑟仪,阻午可汗制柴册、再生仪。其情朴,其用俭。

敬天恤灾,施惠本孝,出于悃忱,殆有得于胶瑟聚讼之表者。

太古之上,椎轮五礼,何以异兹。太宗克晋,稍用汉礼。

今国史院有金陈大任《辽礼仪志》,皆其国俗之故,又有《辽朝杂礼》,汉仪为多。别得宣文阁所藏耶律俨《志》,视大任为加详。存其略,著于篇。

吉仪祭山仪:设天神、地祗位于木叶山,东乡;中立君树,前植群树,以像朝班;又偶植二树,以为神门。皇帝、皇后至,夷离毕具礼仪。牲用赭白马、玄牛、赤白羊,皆牡。仆臣曰旗鼓拽刺,杀牲,体割,悬之君树。太巫以酒酹牲。礼官曰敌烈麻都,奏“仪办”。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绫袍,绛带,悬鱼,三山绛垂,饰犀玉刀错,络缝乌靴。皇后御绛溗,络缝红袍,悬玉佩,双结帕,络缝乌靴。皇帝、皇后御鞍马。群臣在南,命妇在北,服从各部旗帜之色以从。皇帝、皇后至君树前下马,升南坛御塌坐。群臣、命妇分班,以次入就位;合班,拜讫,复位。皇帝、皇后诣天神、地祗位,致奠;阁门使读祝讫,复位坐。北府宰相及惕隐以次致奠于君树,遍及群树。乐作。群臣、命妇退。皇帝率孟父、仲父、季父之族,三匝神门树;余族七匝。皇帝、皇后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上香,再拜如初。

皇帝、皇后升坛,御龙女方茵坐。再声警,诣祭东所,群臣、命妇从,班列如初。巫衣白衣,惕隐以素巾拜而冠之。巫三致辞。每致辞,皇帝皇后一拜,在位者皆一拜。皇帝、皇后各举酒二爵,肉二器,再奠。大臣、命妇右持酒,左持肉各一器,少后立,一奠。命惕隐东向掷之。皇帝、皇后六拜,在位者皆六拜。皇帝、皇后复位,坐。命中丞奉茶果、饼饵各二器,奠于天神、地祗位。执事郎君二十人持福酒、胙肉,诣皇帝、皇后前。太巫奠酹讫,皇帝、皇后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皇帝、皇后一拜,饮福,受胙,复位,坐。在位者以次饮。皇帝、皇后率群臣复班位,再拜。声跸,一拜。退。

太宗幸幽州大悲阁,迁白衣观音像,建庙木叶山,尊为家神。于拜山仪过树之后,增“诣菩萨堂仪”一节,然后拜神,非胡刺可汗之故也。兴宗先有事于菩萨堂及木叶山辽河神,然后行拜山仪,冠服、节文多所变更,后因以为常。神主树木,悬牲告办,班位奠祝,致嘏饮福,往往暗合于礼。天理人情,放诸四海而准,信矣夫。兴宗更制,不能正以经术,无以大过于昔,故不载。

瑟瑟仪:若旱,择吉日行瑟瑟仪以祈雨。前期,置百柱天棚。及期,皇帝致奠于先帝御容,乃射柳。皇帝再射,亲王、宰执以次各一射。中柳者质志柳者冠服,不中者以冠服质之。

不胜者进饮于胜者,然后各归其冠服。又翼日,植柳天棚之东南,巫以酒醴、黍稗荐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东方毕,子弟射柳。皇族、国舅、群臣与礼者,赐物有差。既三日雨,则赐敌麻都马四匹、衣四袭;否则以水沃之。

道宗清宁元年,皇帝射柳讫,诣风师坛,再拜。

柴册仪:择吉日。前期,置柴册殿及坛。坛之制,厚积薪,以木为三级坛。置其上。席百尺毡,龙女方茵。又置再生母后搜索之室。皇帝入再生室,行再生仪毕,八部之叟前导后扈,左右扶翼皇帝册殿之东北隅。拜日毕,乘马,选外戚之老者御。

皇帝疾驰,仆,御者、从者以毡覆之。皇帝诣高阜地,大臣、诸部帅列仪仗,遥望以拜。皇帝踪使敕曰:“先帝升遐,有伯叔父兄在,当选贤者。冲人不德,何以为谋?”群臣对曰:“臣等以先帝厚恩,陛下明德,咸愿尽心,敢有他图。”皇帝令曰:“必从汝等所愿,我将信明赏罚。尔有功,陟而任之;尔有罪,黜而弃之。若听朕命,则当漠之。”佥曰:“唯帝命是从。”

皇帝于所识之地,封土石以志之。遂行。拜先帝御容,宴飨群臣。翼曰,皇帝出册殿,护卫太保扶翼升坛。奉七庙神主置龙女方茵。北、南府宰相率群臣圜立,各举毡边,赞祝讫,枢密使奉玉宝、正册入。有司读册讫,枢密使称尊号以迸,群臣三称:万岁”,皆拜。宰相、北南院大王、诸部帅迸赭、白羊各一群。皇帝更衣,拜诸帝御容。遂宴群臣,赐赍各有差。拜曰仪:皇帝升露台,设褥,向日再拜,上香。门使通,阁使或副、应拜臣僚殿左右阶陪位,再拜。皇帝升坐。奏牍讫,北班起居毕,时相己下通名再拜,不出班,奏“圣躬万福”,又再拜,备抵候。宣徽己下横班同。诸司、阁门、北面先奏事;余同。教坊与臣僚同。

告庙仪:至日,臣僚昧爽朝服,诣太祖庙。次引臣僚,合班,先见御容,再拜毕,引班首左上,至褥位,再拜。赞上香,揖栏内上香毕,复褥位,再拜。各祗候立定。左右举告庙祝版,于御容前跪捧。中书舍人俯跪,读讫,俯兴,退。引班首左下,复位,又再拜。分引上殿,次第进酒三。分班引出。

谒庙仪:至日昧爽,南北臣僚各具朝服,赴庙。车驾至,臣僚于门外依位序立,望驾鞠躬。班首不出班,奏“圣躬万福。”

舍人赞各祗候毕,皇帝降车,分引南北臣僚左右入,至丹墀褥位,合班定,皇帝升露台褥位。宣徽赞皇帝再拜,殿上下臣僚陪位皆再拜。上香毕,退,复位,再拜。分引臣僚左右上殿位立;进御容酒依常礼。若即退,再拜。舍人赞“好去”,引退。礼毕。

告庙、谒庙,皆曰拜容。以先帝、先后生辰及忌辰行礼,自太宗始也。其后正旦、皇帝生辰、诸节辰皆行之。若忌辰及车驾行幸,亦尝遣使行礼。凡瑟瑟、柴册、再生、纳后则亲行之。凡柴册、亲征则告;幸诸京则谒。四时有荐新。

孟冬朔拜陵仪,有司设酒馔于山陵。皇帝、皇后驾至,敌烈麻都奏“仪办”。阁门使赞皇帝、皇后诣位四拜讫,巫赞祝燔胙及时服,酹酒荐牲。大巨、命妇以次燔胙,四拜。皇帝、皇后率群臣、命妇,循诸陵各三匝。还宫。翼曰,群臣入谢。

爇节仪:皇帝即位,凡征伐叛国俘掠人民,或臣下进献人口,或犯罪没官户,皇帝亲览闲田,建州县以居之,设官治其事。及帝崩,所置人户、府库、钱粟,穹庐中置小毡殿,帝及后妃皆铸金像纳焉。节辰、忌曰、朔望,皆致祭于穹庐之前。

又筑土为台,高丈余,置大盘于上,祭酒食撒于其中,焚之,国俗谓之爇节。

岁除仪:初夕,敕使及夷离毕率执事郎君至殿前,以盐及羊膏置炉中燎之。巫及大巫以次赞祝火神讫,阁门使赞皇帝面火再拜。

初,皇帝皆亲拜,至道宗始命夷离毕拜之。

辽史
脱脱
本纪
本纪第一 太祖上本纪第二 太祖下本纪第三 太宗上本纪第四 太宗下本纪第五 世宗本纪第六 穆宗上本纪第七 穆宗下本纪第八 景宗上本纪第九 景宗下本纪第十 圣宗一本纪第十一 圣宗二本纪第十二 圣宗三本纪第十三 圣宗四本纪第十四 圣宗五本纪第十五 圣宗六本纪第十六 圣宗七本纪第十七 圣宗八本纪第十八 兴宗一本纪第十九 兴宗二本纪第二十 兴宗三本纪第二十一 道宗一本纪第二十二 道宗二本纪第二十三 道宗三本纪第二十四 道宗四本纪第二十五 道宗五本纪第二十六 道宗六本纪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本纪第二十八 天祚皇帝二本纪第二十九 天祚皇帝三本纪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志第一 营卫志上志第二 营卫志中行营志第三 营卫志下部族下志第四 兵卫志上志第五 兵卫志中御帐亲军志第六 兵卫志下五京乡下志第七 地理志一 上京道志第八 地理志二 东京道志第九 地理志三 中京道志第十 地理志四 南京道志第十一 地理志五 西京道志第十二 历象志上 历志第十三 历象志中 闰考志第十四 历象志下 朔考志第十五 百官志一 北面朝官志第十六 百官志二 北面部族官志第十七 百官志三 南面朝官志第十八 礼志一 古仪志第十九 礼志二 凶仪志第二十 礼志三军仪 礼志四志第二十一 礼志五 嘉仪上志第二十二 礼志六 嘉仪下志第二十三 乐志志第二十四 仪卫志一舆服志第二十五 仪卫志二国服志第二十六 仪卫志三符印志第二十七 仪卫志四仪仗志第二十八 食货志上志第二十九 食货志下志第三十 刑法志上志第三十一 刑法志下
表第一表第二表第三表第四表第五表第六表第七表第八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列传第二 宗室列传第三列传第四列传第五列传第六列传第七列传第八列传第九列传第十列传第十一列传第十二列传第十三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五列传第十六列传第十七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九列传第二十 列传第二十一列传第二十二列传第二十三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 文学上列传第三十四 文学下列传第三十五 能吏列传第三十六 卓行列传第三十七 列女列传第三十八 方技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四十 奸臣上列传第四十一 奸臣下列传第四十二 逆臣上列传第四十三 逆臣中列传第四十四 逆臣下列传第四十五 二国外记列传第四十六 国语解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