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
上一章

志第二十四 仪卫志一舆服

辽太祖奋自朔方,及宗继志述事,以成其业。于是举渤海,立敬瑭,破重贵,尽致周、秦、两汉、隋、唐文物之遗余而居有之。路车法物以隆等威,金符玉玺以布号令。是以传至九主二百余年,岂独以兵革之利,士马之强哉。文谓之义,武谓之卫,足以成一代之规模矣。

考辽所有舆服、符玺、仪仗,作《仪卫志》。

舆服自黄帝而降,舆服这制,其来远矣。禹乘四载作小车,商人得桑根之瑞为大辂,周人加金玉,象饰益备。秦取六国仪物,而分别其用,先王之制,置而弗御。至汉中叶,锐意稽古,然礼文之事,名存实亡,盖得一于千百焉。唐之车辂因周、隋遗法,损益可知。而祭服皆青,朝服皆绛,常服用宇文制,以紫、绯、绿、碧分品秩。五代颇以常服代朝服。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人晋之遗制也。

考之载籍之可征者,著《舆服篇》,冠诸《仪卫》之首。

国舆契丹故俗,便于鞍马。随水草迁徙,则有毡车,任载有大车,妇人乘马,亦有小车,贵富者加之华饰。禁制疏阔,贵适用而已。帝后加隆,势固然也。辑其可知著于篇。

大舆,《柴册再生仪》载神主见之。

舆,《腊仪》见皇帝、皇后升舆、降舆。

总纛车,驾以御驼。《祭山仪》见皇太后升总纛车。

车,《纳后仪》见皇后就车。

青甉车,二螭头、盖部皆饰以银,驾用驼,公主下嫁以赐之。古者王姬下嫁,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此其遗意欤。

送终车,车楼纯饰以锦,螭头似银,下县铎,后垂大毡,驾以牛。上载羊一,谓之祭羊,以拟送终之用。亦赐公主。

椅,《册皇太后仪》,皇帝乘椅,自便殿舆至西便门。

鞍马,《祭山仪》,皇帝乘马,侍皇太后行。《腊仪》,皇帝降僵,祭东毕,乘马入猎围。《瑟瑟仪》,俱乘马东行,群臣在南,命妇在北。

汉舆及宗皇帝会同元年,晋使冯道刘颙等备车辂法物,上皇帝、皇太后尊号册礼。自此天子车服昉见于辽。太平中行汉册礼,乘黄令陈车略,尚辇奉御陈舆辇。盛唐辇辂,尽在辽迁矣。

五辂:《周官》典辂有五辂。秦亡之后,汉创制。

玉辂,祀天、祭地、享宗庙、朝贺、纳后用之。青质,玉饰,黄屋,左纛。十二銮在衡,二铃在轼。龙輈左建旗,十二斿,皆画升龙,长曳地。驾苍龙,金葼,镂锡,鞶缨十二就。

辽国《勘箭仪》,皇帝乘玉辂至内门。圣宗开泰十年,上升玉辂自内三门入万寿殿,进七庙御容酒。

金辂,飨射,祀还、饮至用之。赤质,金饰,余如玉辂,色从其质。驾赤骝。象辂,行道用之。黄质,象饰,余如金辂。驾白翰。

革辂,巡狩、武事用之。白质,革鞔。驾白翰。

木辂,田猎用之。黑质,漆饰。驾黑骆。

车:制小于辂,小事乘之。

耕根车,耕藉用之。青质,盖三重,余如玉辂。

安车,一名进贤车,临幸用之。金饰,重舆,曲壁,八銮在衡,紫油纁朱裹甉,朱丝络网。驾赤骝,朱霵缨。四望车,一名明远车,拜陵,临吊则用之。金饰,青油纁朱裹通甉。驾牛,余同安车。

凉车,赤质,省方、罢猎用之。赤质,金涂,银装。五彩龙凤织,藤油壁,绯条,莲座。驾以橐驼。

辇:用人挽,本宫中所乘。唐高宗始制七辇。《周官》巾车有辇,以人组挽之。玉平册礼,皇帝御辇。

大凤辇,赤质,顶有金凤,壁画云气金翅。前有轼,下有构栏。络带皆绣云凤,银梯。主辇八十人。

大芳辇。

仙游辇。

小辇,《永寿节仪》,皇太后乘小辇。

芳亭辇,黑质,幕屋绯栏,皆绣云凤。朱绿夹窗,花板红网,两帘四竿,银饰梯。主辇百廿人。

大玉辇。

小玉辇。

逍遥辇,常用之。棕屋,赤质,金涂,银装,红条。辇官十二人,春夏绯衫,秋冬素锦服。

平头辇,常行用之。制如逍遥,无屋。册承天皇太后仪,皇太后乘平头辇。

步辇,圣宗统和三年,驻跸土河,乘步辇听政。羊车,古辇车。赤质,两壁龟文,凤翅,绯甉,络带、门帘皆绣瑞羊,画轮。驾以牛,隋易果下马。童子十八人,服绣。

瑞羊輓之。

腰舆,前后长竿各二,金银螭头,绯绣凤襕,上施锦褥,别设小床。奉舆十六人。

小舆,赤质,青顶,曲柄,绯绣络带。制如凤辇而小,上有御座。奉舆二十四人。

皇太子车辂:金辂,从祀享、正冬大朝、纳妃用之。《册皇太子仪》,乘黄令陈金辂,皇太子升、降金辂。

轺车,五日常朝、享宫臣、出入行道用之。金饰,紫甉朱裹。驾一马。

四望车,吊临用之。金饰,紫油纁通甉。驾一马。

辽史
脱脱
本纪
本纪第一 太祖上本纪第二 太祖下本纪第三 太宗上本纪第四 太宗下本纪第五 世宗本纪第六 穆宗上本纪第七 穆宗下本纪第八 景宗上本纪第九 景宗下本纪第十 圣宗一本纪第十一 圣宗二本纪第十二 圣宗三本纪第十三 圣宗四本纪第十四 圣宗五本纪第十五 圣宗六本纪第十六 圣宗七本纪第十七 圣宗八本纪第十八 兴宗一本纪第十九 兴宗二本纪第二十 兴宗三本纪第二十一 道宗一本纪第二十二 道宗二本纪第二十三 道宗三本纪第二十四 道宗四本纪第二十五 道宗五本纪第二十六 道宗六本纪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本纪第二十八 天祚皇帝二本纪第二十九 天祚皇帝三本纪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志第一 营卫志上志第二 营卫志中行营志第三 营卫志下部族下志第四 兵卫志上志第五 兵卫志中御帐亲军志第六 兵卫志下五京乡下志第七 地理志一 上京道志第八 地理志二 东京道志第九 地理志三 中京道志第十 地理志四 南京道志第十一 地理志五 西京道志第十二 历象志上 历志第十三 历象志中 闰考志第十四 历象志下 朔考志第十五 百官志一 北面朝官志第十六 百官志二 北面部族官志第十七 百官志三 南面朝官志第十八 礼志一 古仪志第十九 礼志二 凶仪志第二十 礼志三军仪 礼志四志第二十一 礼志五 嘉仪上志第二十二 礼志六 嘉仪下志第二十三 乐志志第二十四 仪卫志一舆服志第二十五 仪卫志二国服志第二十六 仪卫志三符印志第二十七 仪卫志四仪仗志第二十八 食货志上志第二十九 食货志下志第三十 刑法志上志第三十一 刑法志下
表第一表第二表第三表第四表第五表第六表第七表第八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列传第二 宗室列传第三列传第四列传第五列传第六列传第七列传第八列传第九列传第十列传第十一列传第十二列传第十三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五列传第十六列传第十七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九列传第二十 列传第二十一列传第二十二列传第二十三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 文学上列传第三十四 文学下列传第三十五 能吏列传第三十六 卓行列传第三十七 列女列传第三十八 方技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四十 奸臣上列传第四十一 奸臣下列传第四十二 逆臣上列传第四十三 逆臣中列传第四十四 逆臣下列传第四十五 二国外记列传第四十六 国语解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