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
上一章

列传第十一

耶律室鲁欧里思王继忠萧孝忠陈昭衮萧合卓耶律室备,字乙辛隐,六院部人。魁岸,美容仪。圣宗同年生,帝爱之。甫冠,补祗候郎君。未几,为宿直官。

及出师伐宋,为队帅,从南府宰相耶律奴瓜、统军使萧挞览略地赵、魏,有功,加检校太师,为北院大王。攻拔通利军。

宋和议成,特进门下平章事,赐推诚竭节保义功臣。

以本部俸羊多阙,部人空乏,请和赢老之羊及皮毛,岁易南中绢,彼此利之。拜北院枢密使,封翰王。自韩德让知北院,职多废旷,室鲁拜命之日,朝野相庆。

从上猎松林,至沙岭卒,年四十四,赠守司徒、政事令。

二子:十神奴、欧里斯。十神奴,南院大王。

欧里思,字留隐,少有大志。未冠,补只候郎君。

开泰初,为本部司徒。秩满闲居,徵为郎君班详稳。迁右皮室详稳,将本部兵,从东平王萧排押伐高丽,至茶、陀二河,战不利。欧里思独全军还,帝嘉赏。终西南面招讨使。

王继忠,不知何郡人。仕宋为郓州刺史、殿前都虞候。

统和二十一年,宋遣继忠屯定之望都以轻骑觇我军,遇南府宰相耶律奴瓜等,获之。太后知其贤,授户部使,以康默记族女女之。继忠亦自激昂,事必尽力。宋以继忠先朝旧臣,每遣使,必有附赐,圣宗许受之。

二十二年,宋使来聘,遣继忠弧矢、鞭策及求和札子,有曰:“自临大位,爱养黎元。岂欲穷兵,惟思息战。每敕边事,严谕守臣。至于北界人民,不令小有侵扰,众所具悉,尔亦备知。向以知雄州何承矩已布此恳,自后杳无所闻。汝可密言,如许通和,即当别使往请。”诏继忠与宋使相见,仍许讲和。

以继忠家无奴隶,赐宫户三十,加左武卫上将军,摄中京留守。

开泰五年,为汉人行宫都部署,封琅邪郡王。六年,进楚王,赐国姓。上尝燕饮,议以萧合卓为北院枢密使,继忠曰:“合卓虽有刀笔才,暗于大体。萧敌烈才行兼备,可任。”上不纳,竟用合卓。及遣合卓伐高丽,继忠为行军副部署,攻兴化镇,月余不下。师还,上谓明于知人,拜枢密使。

太平三年致仕,卒。子怀玉,仕至防御使。

萧孝忠,字撒板,小字图古斯,志糠慨。开泰中,补祗候郎君,尚越国公主,拜驸马都尉,累迁殿前都点检。太平中,擢北府宰相。

重熙七年,为东京留守。时禁渤海人击球,孝忠言:“东京最为重镇,无从禽之地,若非球马,何以习武?且天子以四海为家,何分彼此?宜弛其禁。”从之。

十二年,入朝,封楚王,拜北院枢密使。国制,以契丹、汉人分北、南院枢密治之,孝忠奏曰:“一国二枢密,风俗所以不同。若并为一,天下幸甚。”事未及行,薨。追封楚国王。

帝素服哭临,赦死囚数人,为孝忠荐福。葬日,亲临,赐官户守家。子阿速,终南院枢密使。

陈昭衮,小字王九,云州人。工译鞮,勇而善射。统和中,补祗候郎君,为奚拽刺详稳,累迁敦睦宫保,兼掌围场事。

开泰五年秋,大猎,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及发。虎怒,奋势将犯跸。左右辟易,昭衮舍马,捉虎两耳骑之。虎骇,且逸。上命卫士追射,昭衮大呼止之。虎虽铁山,昭衮终不堕地。伺便,拔佩刀弑之。辇至上前,慰劳良久。即日设燕,悉以席上金银器赐之,特加节钺,迁围场都太师,赐国姓,命张俭、吕德懋赋以美之。

迁归义军节度使,同知上京留守,历西甫面招讨都监,卒。

萧合卓,字合鲁隐,突吕不部人。始为本部吏。统和初,以谨恪,补南院侍郎。十八年,北院枢密使韩德让举合卓为中丞,以太后遗物使宋。还,迁北院枢密副使。开泰三年,为左夷离毕。

合卓久居近职,明习典故,善占对。以是尤被宠渥,升北院枢密使。时议以为无完行,不可大用;南院枢密使王继忠侍宴,又讽其短。帝颇不悦。六年,遣合卓伐高丽,还,时求进者多附之;然其服食、仆马不加于旧。帝知其廉,以族属女妻其子,诏许亲友馈献,豪贵奔趋于门。

太平五年,有疾,帝欲临视,合卓辞曰:“臣无状,猥蒙重任。今形容毁瘁,恐陛下见而动心。”帝从之。会北府宰相萧朴问疾,合卓执其手曰:“吾死,君必为枢密使,慎勿举胜己者。”朴出而鄙之。是日卒。子乌古,终本部节度使。

论曰:“统和诸臣,名昭王室者多矣。室鲁拜枢密使,朝野相庆,必有得民心者。继忠既不能死国,虽通南北之和,有知人之鉴,奚足尚哉!孝忠、昭衮,皆有可称者。合卓临终,教萧朴毋举胜己者任枢密,其误国之罪大矣!”

辽史
脱脱
本纪
本纪第一 太祖上本纪第二 太祖下本纪第三 太宗上本纪第四 太宗下本纪第五 世宗本纪第六 穆宗上本纪第七 穆宗下本纪第八 景宗上本纪第九 景宗下本纪第十 圣宗一本纪第十一 圣宗二本纪第十二 圣宗三本纪第十三 圣宗四本纪第十四 圣宗五本纪第十五 圣宗六本纪第十六 圣宗七本纪第十七 圣宗八本纪第十八 兴宗一本纪第十九 兴宗二本纪第二十 兴宗三本纪第二十一 道宗一本纪第二十二 道宗二本纪第二十三 道宗三本纪第二十四 道宗四本纪第二十五 道宗五本纪第二十六 道宗六本纪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本纪第二十八 天祚皇帝二本纪第二十九 天祚皇帝三本纪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志第一 营卫志上志第二 营卫志中行营志第三 营卫志下部族下志第四 兵卫志上志第五 兵卫志中御帐亲军志第六 兵卫志下五京乡下志第七 地理志一 上京道志第八 地理志二 东京道志第九 地理志三 中京道志第十 地理志四 南京道志第十一 地理志五 西京道志第十二 历象志上 历志第十三 历象志中 闰考志第十四 历象志下 朔考志第十五 百官志一 北面朝官志第十六 百官志二 北面部族官志第十七 百官志三 南面朝官志第十八 礼志一 古仪志第十九 礼志二 凶仪志第二十 礼志三军仪 礼志四志第二十一 礼志五 嘉仪上志第二十二 礼志六 嘉仪下志第二十三 乐志志第二十四 仪卫志一舆服志第二十五 仪卫志二国服志第二十六 仪卫志三符印志第二十七 仪卫志四仪仗志第二十八 食货志上志第二十九 食货志下志第三十 刑法志上志第三十一 刑法志下
表第一表第二表第三表第四表第五表第六表第七表第八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列传第二 宗室列传第三列传第四列传第五列传第六列传第七列传第八列传第九列传第十列传第十一列传第十二列传第十三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五列传第十六列传第十七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九列传第二十 列传第二十一列传第二十二列传第二十三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 文学上列传第三十四 文学下列传第三十五 能吏列传第三十六 卓行列传第三十七 列女列传第三十八 方技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四十 奸臣上列传第四十一 奸臣下列传第四十二 逆臣上列传第四十三 逆臣中列传第四十四 逆臣下列传第四十五 二国外记列传第四十六 国语解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