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
上一章

列传第二十二

萧夺剌萧普达耶律侯哂耶律古昱耶律独攧萧韩家萧乌野萧夺剌,字挩懒,遥辇洼可汗宫人。祖涅鲁古,北院枢密副使。父撒抹,字胡独堇,重熙初补祗候郎君,累迁北面林牙。

十九年,从耶律宜新、萧蒲奴伐夏,至萧惠败绩之地,获侦候者,知人烟聚落,多国人陷没而不能还者,尽俘以归,拜大父敞稳,知山北道边境事。清宁初,历西南面、西北路招讨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

夺剌体貌丰伟,骑射绝人。由祗候郎君升汉人行宫副部署。

后为乌古敌烈统军使,克敌有功,加龙虎卫上将军,授西北路招讨使。因陈北边利害,请以本路诸部与倒塌岭统军司连兵屯戍。再表,不纳。改东北路统军使。

乾统元年,以久练边事,复为西北路如讨使。北阻卜耶睹刮率邻部来侵,夺剌逆击,追奔数十里。二年,乘耶睹刮无备,以轻骑袭之,获马万五千匹,牛羊称是。先是,有诏方面无事,招讨、副统军、都监内一员入观。是时同僚皆阙,夺剌以军事付幕吏而朝,坐是免官。改西京留守,复为东北路统军使。卒于官。

萧普达,字弹隐。统和初,为南院承旨。开泰六年,出为乌古部节度使。七年,敌烈部叛,讨平之,徙乌古敌烈部都监。

遣敌烈骑卒取北阻卜名马以献,赐诏褒奖。重熙初,改乌古敌烈部都详稳,讨诸蕃有功。

普达深练边事,能以悦使人。有所俘获,悉散麾下,由是大得众心。历西南面招讨使。党项叛入西夏,普达讨之,中流矢,殁于阵。帝闻,惜之,赙赠加厚。

耶律侯哂,字秃宁,北院夷离堇蒲古只之后。祖查只,北院大王。父忽古,黄皮室详稳。

侯哂初为西南巡边官,以廉洁称,累迁南京统军使,寻为北院大王。重熙十一年,党项部人多叛入西夏,侯哂受诏,巡西边沿河要地,多建城堡以镇之,徙东京留守。十三年,与知府萧欧里斯讨蒲卢毛朵部有功,加兼侍中。致仕,卒。

耶律古昱,字磨鲁堇,北院林牙突吕不四世孙。有膂力,工驰射。

开泰间,为乌古敌烈部都监。会部人叛,从枢密使耶律世良讨平之,以功诏镇抚西北部。教以种树、畜牧,不数年,民多富实。中京盗起,命古昱为巡逻使,悉擒之。上亲征渤海,将黄皮室军,有破敌功,累迁御史中丞,寻授开远军节度使,徙镇归德。

重熙二十一年,改天成军节度使,卒于官,年七十,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子:宜新,兀没。

宜新,重熙间从萧惠讨西夏。惠败绩,宜新一军独全,拜北院大王。兀没,大康三年为汉人行官副部署。乙辛诬害太子,词连兀没,帝释之。是秋,乙辛复奏与萧杨九私议宫壶事,被害。

乾统间,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耶律独攧,字胡独堇,太师古昱之子。

重熙初,为左护卫,将禁兵从伐夏有功,授十二行乣司徙。

再举伐夏,独攧括山西诸郡马。还,迁拽剌详稳。西南未平,命独攧同知金肃军事,夏人来侵,击败之,进涅剌奥隗部节度使。

清宁元年,召为皇太后左护卫太保。四年,改宁远军节度使。东路饥,奏振之。历五国、乌古部、辽兴军三镇节度使,四捷军详稳。大康元年卒,追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子阿思,有传。萧韩家,国舅之族。性端简,谨愿,动循礼法。

清宁中,为护卫太保。大康二年,迁知北院枢密副使。三年,经画西南边天池旧堑,立堡砦,正疆界,刻石而还,为汉人行宫都部署。是年秋猎,堕马卒。

萧乌野,字草隐,其先出兴圣宫分,观察使塔里直之孙也。

性孝佛,尚礼法,雅为乡党所称。

重熙中,补护卫,兴宗见其勤恪,迁护卫太保。清宁九年,佐耶律仁先平重元乱,以功加团练使。时敌烈部数为领部侵扰,民多困弊,命乌野为敌烈部节度使,恤困穷,省徭役,不数月,部人以安。寻以母老,归养于家。母亡,尤极哀毁。服阕,历官兴圣、延庆二宫使,卒。

论曰:“乌古敌烈,大部也,夺剌为统军,克敌有功;普达居详稳,悦以使人。西北,重镇也,侯哂巡边以廉称;古昱镇抚而民富;独攧驻金肃而夏人不敢东猎。噫!部人内附,方面以宁,虽朝廷处置得宜,而诸将之力抑亦何可少哉。”

辽史
脱脱
本纪
本纪第一 太祖上本纪第二 太祖下本纪第三 太宗上本纪第四 太宗下本纪第五 世宗本纪第六 穆宗上本纪第七 穆宗下本纪第八 景宗上本纪第九 景宗下本纪第十 圣宗一本纪第十一 圣宗二本纪第十二 圣宗三本纪第十三 圣宗四本纪第十四 圣宗五本纪第十五 圣宗六本纪第十六 圣宗七本纪第十七 圣宗八本纪第十八 兴宗一本纪第十九 兴宗二本纪第二十 兴宗三本纪第二十一 道宗一本纪第二十二 道宗二本纪第二十三 道宗三本纪第二十四 道宗四本纪第二十五 道宗五本纪第二十六 道宗六本纪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本纪第二十八 天祚皇帝二本纪第二十九 天祚皇帝三本纪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志第一 营卫志上志第二 营卫志中行营志第三 营卫志下部族下志第四 兵卫志上志第五 兵卫志中御帐亲军志第六 兵卫志下五京乡下志第七 地理志一 上京道志第八 地理志二 东京道志第九 地理志三 中京道志第十 地理志四 南京道志第十一 地理志五 西京道志第十二 历象志上 历志第十三 历象志中 闰考志第十四 历象志下 朔考志第十五 百官志一 北面朝官志第十六 百官志二 北面部族官志第十七 百官志三 南面朝官志第十八 礼志一 古仪志第十九 礼志二 凶仪志第二十 礼志三军仪 礼志四志第二十一 礼志五 嘉仪上志第二十二 礼志六 嘉仪下志第二十三 乐志志第二十四 仪卫志一舆服志第二十五 仪卫志二国服志第二十六 仪卫志三符印志第二十七 仪卫志四仪仗志第二十八 食货志上志第二十九 食货志下志第三十 刑法志上志第三十一 刑法志下
表第一表第二表第三表第四表第五表第六表第七表第八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列传第二 宗室列传第三列传第四列传第五列传第六列传第七列传第八列传第九列传第十列传第十一列传第十二列传第十三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五列传第十六列传第十七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九列传第二十 列传第二十一列传第二十二列传第二十三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 文学上列传第三十四 文学下列传第三十五 能吏列传第三十六 卓行列传第三十七 列女列传第三十八 方技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四十 奸臣上列传第四十一 奸臣下列传第四十二 逆臣上列传第四十三 逆臣中列传第四十四 逆臣下列传第四十五 二国外记列传第四十六 国语解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