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上一章

本纪第十五 孝宗

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讳祐堂,宪宗第三子也。母淑妃纪氏,成化六年七月生帝于西宫。时万贵妃专宠,宫中莫敢言。悼恭太子薨后,宪宗始知之,育周太后宫中。十一年,敕礼部命名,大学士商辂等因以建储请。是年六月,淑妃暴薨,帝年六岁,哀慕如成人。十一月,立为皇太子。

二十三年八月,宪宗崩。九月壬寅,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丁未,斥诸佞幸侍郎李孜省、太监梁芳、外戚万喜及其党,谪戍有差。冬十月丁卯,汰传奉宫,罢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等千余人,论罪戍斥。革法王、佛子、国师、真人封号。乙亥,尊皇太后周氏为太皇太后,皇后王氏为皇太后。丙子,立妃张氏为皇后。丁亥,万安罢。壬辰,追谥母淑妃为孝穆皇太后。癸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徐溥入阁预机务。十一月癸丑,尹直罢。乙卯,詹事刘健为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戊午,下梁芳、李孜省于狱。十二月壬午,葬纯皇帝于茂陵。是月,免江西、湖广被灾税粮。是年,安南、暹罗、哈密、土鲁番、乌斯藏、琉球入贡。封占城王子古来为王,谕安南黎灏还占城侵地。

弘治元年春正月己亥,享太庙。丙午,大祀天地于南郊。己未,始考察镇守武臣。二月戊戌,祭社稷。丁未,耕耕田。封哈密卫左都督罕慎为忠顺王。丙辰,禁廷臣请托公事。三月乙丑,疏文武大臣及中外四品以上官姓名,揭文华殿壁。癸酉,释奠于先师孔子。乙亥,小王子寇兰州,都指挥廖斌击败之。丙子,御经筵。丁丑,命儒臣日讲。夏四月甲寅,以天暑录囚。嗣后岁以为常。六月癸巳朔,日有食之。秋七月戊辰,减浙江银课,汰管理银场官。八月乙巳,小王子犯山丹、永昌。辛亥,犯独石、马营。冬十月乙卯,振湖广、四川饥。十一月甲申,妖僧继晓伏诛。乙酉,免河南被灾秋粮。是年,土鲁番杀忠顺王罕慎,复据哈密。琉球、占城、撒马儿罕、乌斯藏入贡。

二年春正月丁卯,收已故内臣赐田,给百姓。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癸巳,振四川饥。三月己未,免陕西被灾秋粮三分之二。戊寅,闭会川卫银矿。

夏五月庚申,河决开封,入沁河,役五万人治之。秋七月癸亥,以京师霪雨、南京大风雷修省,求直言。戊寅,振畿内水灾。免税粮,给贫民麦种。八月丁酉,复四川流民复业者杂役三年。己酉,宪宗神主祔太庙。十一月戊午,顺天饥,发粟平粜。十二月甲申朔,日有食之。辛卯,赐于谦谥,立祠曰“旌功”。是年,土鲁番入贡。撒马儿罕贡狮子、鹦鹉,却之。三年春正月甲子,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壬辰,免河南被灾秋粮。甲午,户部请免南畿、湖广税粮。上曰:“凶岁义当损上益下。必欲取盈,如病民何。”悉从之。三月丙辰,命天下预备仓积粟,以里数多寡为差,不及额者罪之。庚午,赐钱福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甲戌,侍郎张海、通政使元守直阅边。秋九月庚戌,禁内府加派供御物料。闰月癸巳,禁宗室、勋戚奏请田土及受人投献。冬十一月甲辰,停工役,罢内官烧造瓷器。十二月辛亥,以彗星见,敕群臣修省,陈军民利病。己未,京师地震。壬戌,减供御品物,罢明年上元灯火。是年,琉球、安南、哈密、撒马儿罕、天方、土鲁番入贡。

四年春正月癸未,以修省罢上元节假。己丑,大祀天地于南郊,停庆成宴。二月己巳,敕法司曰:“曩因天道示异,敕天下诸司审录重囚,发遣数十百人。朕以为与其宽之于终,孰若谨之于始。嗣后两京三法司及天下问刑官,务存心仁恕,持法公平,详审其情罪所当,庶不背于古圣人钦恤之训。”六月辛亥,京师地震。

秋八月庚戌,苏、松、浙江水,停本年织造。乙卯,南京地震。己未,封皇弟祐?耆为寿王,祐梈汝王,祐橓泾王,祐枢荣王,祐楷申王。冬十月丙辰,以皇长子生,诏天下。戊午,河溢,振河南被灾者。乙丑,礼部尚书丘濬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十一月庚辰,振南畿灾。十二月甲子,土鲁番以哈密地及金印来归。是年,暹罗入贡。

五年春正月壬午,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丙寅,命陕巴袭封忠顺王。庚午,减陕西织造绒毼之半。三月戊寅,立皇子厚照为皇太子,大赦。录太祖庙配享功臣绝封者后。辛卯,广西副总兵马俊、参议马铉、千户王珊等讨古田叛僮,遇伏死。夏六月丁未,免南畿去年被灾税粮。秋七月甲午,振南京、浙江、山东饥。八月癸卯,刘吉致仕。乙丑,停苏、松、浙江额外织造,召督造官还。冬十月壬戌,湖广总兵官镇远侯顾溥、贵州巡抚都御史邓廷瓚、太监江惪会师讨贵州黑苗。十一月丙申,闭温、处银坑。十二月丁巳,荆王见潚有罪,废为庶人。是年,琉球、乌斯藏、土鲁番入贡。火剌札国贡方物,不受,给廪食遣还。

六年春正月己卯,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甲寅,录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后裔,世袭指挥使。丁巳,擢布政使刘大夏右副都御史,治张秋决河。三月癸未,赐毛澄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夏四月己亥,土鲁番速檀阿黑麻袭执陕巴,据哈密。己酉,侍郎张海、都督同知缑谦经略哈密。辛酉,久旱,敕修省,求直言。五月丙寅,小王子犯宁夏,杀指挥赵玺。闰月乙未,免南京被灾秋粮。六月庚午,捕蝗。壬申,都御史闵珪击破古田叛僮。秋八月甲戌,免顺天被灾夏税。九月丁酉,免陕西被灾夏税。冬十月丙寅,以灾伤罢明年上元灯火。庚辰,停甘肃织造绒毼。十一月庚申,振京师流民。十二月己卯,敕天下镇巡官修省。

是年,安南、乌斯藏、土鲁番、暹罗入贡。

七年春正月丁酉,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甲子,以去年冬孝陵风雷之变,遣使祭告,修省,求直言,命内外慎刑狱,决轻系。三月癸巳,贵州黑苗平。戊申,两畿捕蝗。夏五月甲辰,太监李兴、平江伯陈锐同刘大夏治张秋决河。秋七月乙巳,京师地震。丙午,工部侍郎徐贯、巡抚副都御史何鉴经理南畿水利。九月丁亥,以水灾停苏、松诸府所办物料,留关钞、户盐备振。冬十一月壬子,京师地震。十二月甲戌,张秋河工成。乙卯,振甘、凉被兵军民,给牛种。是年,免北京、河南、湖广、陕西、山西被灾税粮。琉球入贡。以土鲁番据哈密,却其贡使。

八年春正月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以太皇太后不豫,免庆成宴。壬子,甘肃总兵官刘宁败小王子于凉州。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戊午,丘濬卒。乙丑,礼部侍郎李东阳、少詹事谢迁入阁预机务。己卯,黄陵冈河口工成。三月壬辰,免湖广被灾税粮。己亥,宁夏地震。夏四月甲寅,苏、松各府治水工成。壬戌,谕吏部、都察院,人材进退,考察务得实迹,不可偏听枉人。五月己丑,免南畿被灾秋粮。

秋七月丁亥,封宋儒杨时将乐伯,从祀孔子庙庭。戊子,广西副总兵欧磐击破平乐叛瑶。八月癸亥,以四方灾异数见,敕群臣修省。冬十一月己酉,免直隶被灾秋粮。十二月辛酉,巡抚甘肃佥都御史许进、总兵官刘宁入哈密,土鲁番遁,遂班师。是年,爪哇、占城、乌斯藏入贡。乜克力诸部款肃州塞求入贡,却之。

九年春正月壬辰,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庚午,免河南被灾税粮。辛未,右通政张璞、大理少卿马中锡阅边。三月丙申,赐硃希周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夏四月戊子,以岷王膺鉟奏,逮武冈知州刘逊。给事中、御史庞泮、刘绅等谏,下锦衣卫狱,寻释之。六月庚子,免江西被灾税粮。秋八月壬寅,免湖广被灾秋粮。九月己酉,禁势家侵夺民利。是年,日本、琉球、乌斯藏入贡。

十年春正月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三月辛亥,以旱霾修省,求直言。甲子,召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于文华殿议庶政,后以为常。夏五月戊辰,小王子犯潮河川。己巳,犯大同。六月己卯,侍郎刘大夏、李介理宣府、大同军饷。秋七月癸丑,都督杨玉帅京营军,备永平。冬十一月庚子,土鲁番归陕巴,乞通贡。是年,免南畿、山西、陕西被灾税粮,振山东、四川水灾。安南、暹罗、乌斯藏入贡。

十一年春正月丁未,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己巳,小王子遣使求贡。夏五月戊申,甘肃参将杨翥败小王子于黑山。秋七月己酉,总制三边都御史王越袭小王子于贺兰山后,败之。癸亥。徐溥致仕。八月癸未,振祥符民被河患者。冬十月丙寅,命工作不得役团营军士。甲戌,清宁宫灾。丁亥,敕群臣修省,求直言,罢明年上元灯火。十一月壬子,免陕西织造羊绒。闰月壬戌朔,日有食之。乙酉,罢福建织造彩布。十二月庚子。禁中外奢靡逾制。壬子,以清宁宫灾诏赦天下。是年,免山西、陕西、两畿、广西、广东被灾税粮。土鲁番、乌斯藏入贡。

十二年春正月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免庆成宴。二月壬辰,免山东被灾夏税。戊申,严左道惑众之禁。三月丁丑,赐伦文叙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夏四月癸巳,敕宣、大、延绥备边。是月,免湖广、江西被灾税粮。五月戊寅,免南畿被灾秋粮。六月甲辰,阙里先师庙灾,遣使慰祭。秋八月,免河南、南畿被灾夏税。九月壬午,普安贼妇米鲁作乱。甲申,重建清宁宫成。是年,占城、乌斯藏、土鲁番、爪哇、撒马儿罕入贡。

十三年春正月乙丑,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戊子,免山西被灾税粮,庚寅,定问刑条例。乙未,严旌举连坐之法。夏四月,火筛寇大同,游击将军王杲败绩于威远卫。乙巳,平江伯陈锐为靖虏将军,充总兵官,太监金辅监军,户部左侍郎许进提督军务,御之。五月甲寅朔,日有食之。丙辰,召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于平台,议京营将领。癸亥,火筛大举入寇大同左卫,游击将军张俊御却之。六月甲申,免江西被灾秋粮,停山、陕采办物料。庚子,召陈锐、金辅还,保国公硃晖、太监扶安往代,益兵御寇。秋七月己巳,京师地震。八月辛卯,振江西水灾。冬十月戊申,两京地震。是月,小王子诸部寇大同。十二月辛丑,火筛寇大同,南掠百余里。是年,小王子部入居河套,犯延绥神木堡。琉球、土鲁番、乌斯藏入贡。

十四年春正月庚戌朔,陕西地大震。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己亥,罢陕西织造中官。夏四月庚辰,工部侍郎李鐩总督延绥边饷。戊子,保国公硃晖、提督军务都御史史琳、监军太监苗逵分道进师延绥。戊戌,免陕西、山西物料。是月,火筛诸部寇固原。五月庚戌,振大同被兵军民,免税粮。辛酉,免陕西被灾税粮。戊辰,修阙里先师庙。命各布政使司上地里图。秋七月丁未,泰宁卫贼犯辽东,掠长胜诸屯堡。癸亥。南京户部尚书王轼兼左副都御史提督军务,讨贵州贼妇米鲁。丁卯,硃晖、史琳袭小王子于河套。庚午,分遣给事中、御史清理屯田。闰月乙酉,都指挥王泰御小王子于盐池,战死。戊戌,振两畿、江西、山东、河南水灾。八月己酉,免河南被灾税粮。是月,火筛诸部犯固原,大掠韦州、环县、萌城、灵州。己巳,减光禄寺供应,如元年制。火筛诸部犯宁夏东路。九月丙子朔,日有食之。丁亥,遣使募兵于延绥、宁夏、甘、凉。甲辰,召史琳还,起秦纮为户部尚书兼副都御史,代之。冬十一月癸巳,分遣侍郎何鉴、大理寺丞吴一贯振恤两畿、山东、河南饥民。十二月戊辰,辽东大饥,振之。是月,寇出河套。是年,免湖广、江西、山西、山东、陕西、河南、畿内被灾税粮。安南、琉球入贡。

十五年春正月丙子,硃晖帅师还。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癸丑,免河南被灾税粮。三月癸未,罢饶州督造瓷器中官。庚寅,赐康海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夏四月壬寅,振京师贫民。五月庚子,免湖广被灾秋粮。秋七月己卯,录刘基后裔世袭指挥使。己丑,王轼破斩米鲁,贵州贼平。辛卯,命各边卫设养济院、漏泽园。八月庚戌,以南京、凤阳霪雨大风,江溢为灾。遣使祭告,敕两京群臣修省。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戊子,放减内府所畜鸟兽。冬十月癸卯,罢明年上元灯火。十一月壬申,琼州黎贼作乱。甲午,罢广东采珠。十二月己酉,《大明会典》成。辛亥,以疾不视朝。是月,免南畿被灾秋粮。是年,琉球、安南入贡。

十六年春正月癸酉,遣官代享太庙。二月辛丑,视朝。戊申,大祀天地于南郊。三月癸巳,免山西被灾税粮。夏四月辛亥,敕宣、大严边备。五月戊子,以云南灾变敕群臣修省。刑部侍郎樊莹巡视云、贵,察官吏,问民疾苦。

秋七月,广东官军讨黎贼,败之。九月丁丑,振两畿、浙江、山东、河南、湖广被灾军民。冬十一月甲戌,罢营造器物及明年上元烟火。是月,免南畿被灾秋粮。十二月丙午,免淮、扬、浙江物料。是年,安南、暹罗、哈密、土鲁番、撒马儿罕入贡。

十七年春正月辛未,南京工部侍郎高铨振应天饥。甲戌,大祀天地于南郊。壬午,严诬告之禁。二月甲寅,减供用物料。己未,严谶纬妖书之禁。庚申,免浙江被灾税粮。三月壬戌,太皇太后崩。癸未,定太庙各室一帝一后之制。夏四月己酉,葬孝肃皇太后。闰月辛酉,阙里先师庙成,遣大学士李东阳祭告。庚午,免山东被灾税粮。乙亥,以四方灾荒敕群臣修省。庚辰,命诸司详议害民弊政。五月壬辰,罢南京、苏、杭织造中宫。六月乙亥,始命两京五品以下官六年一考察。辛巳,召刘健、李东阳于暖阁,议边务。癸未,火筛入大同,指挥郑瑀力战死。秋七月癸巳,工部侍郎李鐩、大理少卿吴一贯、通政司参议便丛兰分道经略边塞。甲午,左副都御史阎仲宇、通政司参议熊伟分理边饷。八月戊辰,命天下抚、按、三司官奏军民利病,土民建言可采者,所司以闻。甲申,免南畿被灾夏税。丁亥,召马文升、戴珊于暖阁,谕以明年考察,务访实迹,以求至当。九月庚寅,谕法司不得任情偏执,致淹狱囚。甲寅,太常少卿孙交经略宣、大边务。丁巳,御暖阁,谕刘健、李东阳、谢迁:“诸边首功,巡按御史察勘,动淹岁年,非所以示劝。自今奏报,以远近立限。违者诘治。”谕讲官进讲直言毋讳。冬十一月戊子,罢云南银场。十二月庚午,申闭籴之禁。甲申,免湖广被灾秋粮。是年,琉球、撒马儿罕、哈密、乌斯藏入贡。

十八年春正月己丑,小王子诸部围灵州,入花马池,遂掠韦州、环县。户部侍郎顾佐理陕西军饷。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甲辰,小王子陷宁夏清水营。二月戊辰,御奉天门,谕户、兵、工三部曰:“方今生齿渐繁,而户口、军伍日就耗损,此皆官司抚恤无方、因仍苟且所致。其悉议弊政以闻。”三月癸卯,赐顾鼎臣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夏四月戊寅,刑部侍郎何鉴抚辑荆、襄流民。甲申,帝不豫。五月庚寅,大渐,召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受顾命。辛卯,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六。六月庚申,上尊谥,庙号孝宗,葬泰陵。

赞曰: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明史
张廷玉
本纪
本纪第一 太祖一本纪第二 太祖二本纪第三 太祖三本纪第四 恭闵帝本纪第五 成祖一本纪第六 成祖二本纪第七 成祖三本纪第八 仁宗本纪第九 宣宗本纪第十 英宗前纪本纪第十一 景帝本纪第十二 英宗后纪本纪第十三 宪宗一本纪第十四 宪宗二本纪第十五 孝宗本纪第十六 武宗本纪第十七 世宗一本纪第十八 世宗二本纪第十九 穆宗本纪第二十 神宗一本纪第二十一 神宗二本纪第二十二 熹宗本纪第二十三 庄烈帝一本纪第二十四 庄烈帝二
志第一 天文一志第二 天文二志第三 天文三志第四 五行一(水)志第五 五行二(火 木)志第六 五行三(金 土)志第七 历一志第八 历二志第九 历三志第十 历四志第十一 历五志第十二 历六志第十三 历七志第十四 历八志第十五 历九志第十六 地理一志第十七 地理二志第十八 地理三志第十九 地理四志第二十 地理五志第二十一 地理六志第二十二 地理七志第二十三 礼一(吉礼一)志第二十四 礼二(吉礼二)志第二十五 礼三(吉礼三)志第二十六 礼四(吉礼四)志第二十七 礼五(吉礼五)志第二十八 礼六(吉礼六)志第二十九 礼七(嘉礼一)志第三十 礼八(嘉礼二)志第三十一 礼九(嘉礼三)志第三十二 礼十(嘉礼四 宾礼)志第三十三 礼十一(军礼)志第三十四 礼十二(凶礼一)志第三十五 礼十三(凶礼二)志第三十六 礼十四(凶礼三)志第三十七 乐一志第三十八 乐二志第三十九 乐三志第四十 仪卫志第四十一 舆服一志第四十二 舆服二志第四十三 舆服三志第四十四 舆服四志第四十五 选举一志第四十六 选举二志第四十七 选举三志第四十八 职官一志第四十九 职官二志第五十 职官三志第五十一 职官四志第五十二 职官五志第五十三 食货一志第五十四 食货二志第五十五 食货三志第五十六 食货四志第五十七 食货五志第五十八 食货六志第五十九 河渠一志第六十 河渠二志第六十一 河渠三志第六十二 河渠四志第六十三 河渠五志第六十四 河渠六志第六十五 兵一志第六十六 兵二卫所 班军志第六十七 兵三志第六十八 兵四志第六十九 刑法一志第七十 刑法二志第七十一 刑法三志第七十二 艺文一志第七十三 艺文二志第七十四 艺文三志第七十五 艺文四
表第一 诸王世表一表第二 诸王世表二表第三 诸王世表三表第四 诸王世表四表第五 诸王世表五表第六 功臣世表一表第七 功臣世表二表第八 功臣世表三表第九 外戚恩泽侯表表第十 宰辅年表一表第十一 宰辅年表二表第十二 七卿年表一表第十三 七卿年表二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列传第二 后妃二列传第三列传第四 诸王列传第五 诸王二列传第六 诸王三列传第七 诸王四列传第八 诸王五列传第九列传第十 郭子兴 韩林儿列传第十一 陈友谅 张士诚 方国珍 明玉珍列传第十二列传第十三 徐达 常遇春列传第十四 李文忠 邓愈 汤和 沐英列传第十五 李善长 汪广洋列传第十六 刘基(子琏璟) 宋濂 叶琛 章溢(子存道)列传第十七 冯胜(兄国用) 傅友德 廖永忠(赵庸) 杨璟 胡美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九列传第二十列传第二十一列传第二十二列传第二十三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列传第三十四列传第三十五列传第三十六列传第三十七列传第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四十列传第四十一列传第四十二列传第四十三列传第四十四列传第四十五列传第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七列传第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九列传第五十列传第五十一列传第五十二列传第五十三列传第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五列传第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七列传第五十八列传第五十九列传第六十列传第六十一列传第六十二列传第六十三列传第六十四列传第六十五列传第六十六列传第六十七列传第六十八列传第六十九列传第七十列传第七十一列传第七十二列传第七十三列传第七十四列传第七十五列传第七十六列传第七十七列传第七十八列传第七十九列传第八十列传第八十一列传第八十二列传第八十三 王守仁(冀元亨)列传第八十四列传第八十五列传第八十六列传第八十七列传第八十八列传第八十九列传第九十列传第九十一列传第九十二列传第九十三列传第九十四列传第九十五列传第九十六列传第九十七列传第九十八列传第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列传第一百一列传第一百二列传第一百三列传第一百四列传第一百五列传第一百六列传第一百七列传第一百八列传第一百九列传第一百十列传第一百十一列传第一百十二列传第一百十三列传第一百十四列传第一百十五列传第一百十六列传第一百十七列传第一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列传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孙承宗(子鉁等)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列传第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八列传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五十列传第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六十列传第一百六十一列传第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循吏列传第一百七十 儒林一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列传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列传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列传第一百七十四 文苑二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文苑三列传第一百七十六 文苑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七 忠义一列传第一百七十八 忠义二列传第一百七十九 忠义三列传第一百八十 忠义四列传第一百八十一 忠义五列传第一百八十二 忠义六列传第一百八十三 忠义七列传第一百八十四 孝义列传第一百八十五 孝义二列传第一百八十六 隐逸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列传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列传第一百八十九 列女一列传第一百九十 列女二列传第一百九十一 列女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宦官一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宦官二列传第一百九十四 阉党列传第一百九十五 佞幸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列传第一百九十七 流贼列传第一百九十八 土司列传第一百九十九 四川土司列传第二百 四川土司二列传第二百一 云南土司列传第二百二 云南土司二列传第二百三 云南土司三列传第二百四 贵州土司列传第二百五 广西土司列传第二百六 广西土司二列传第二百七 广西土司三列传第二百八 外国一列传第二百九 外国二列传第二百十 外国三列传第二百十一 外国四列传第二百十二 外国五列传第二百十三 外国六列传第二百十四 外国七列传第二百十五 外国八鞑靼列传第二百十六 外国九瓦剌 朵颜(福余 泰宁)列传第二百十七 西域一列传第二百十八 西域二西番诸卫(西宁河州洮州岷州等番族诸卫)列传第二百十七 西域三列传第二百十八(缺)列传第二百十九(缺)列传第二百二十 西域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