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上一章

本纪第十九 穆宗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讳载垕,世宗第三子也。母杜康妃。嘉靖十八年二月封裕王,与庄敬太子、景恭王同日受册。已而庄敬薨,世宗以王长且贤,继序已定,而中外危疑,屡有言者,乃令景王之国。

四十五年十二月庚子,世宗崩。壬子,即皇帝位。以明年为隆庆元年,大赦天下。先朝政令不便者,皆以遗诏改之。召用建言得罪诸臣,死者恤录。方士悉付法司治罪。罢一切斋醮工作及例外采买。免明年天下田赋之半,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逋赋。释户部主事海瑞于狱。是年,土鲁番入贡。

隆庆元年春正月丙寅,罢睿宗明堂配享。戊辰,复郑王厚烷爵。丁丑,追尊母康妃为孝恪皇太后。二月戊子,祭大社大稷。乙未,册妃陈氏为皇后。吏部侍郎陈以勤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礼部侍郎张居正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三月壬申,葬肃皇帝于永陵。乙酉,土蛮犯辽阳,指挥王承德战殁。夏四月丙戌朔,享太庙。丙午,禁属国毋献珍禽异兽。丁未,御经筵。五月己未,黄河决口工成。辛酉,祀地于北郊。丁丑,高拱罢。六月戊戌,以霪雨修省,素服避殿,御皇极门视事。是月,新河复决。秋七月辛巳,招抚山东、河南被灾流民,复五年。八月癸未朔,释奠于先师孔子。九月乙卯,俺答寇大同,诏严战守。癸亥,俺答陷石州,杀知州王亮采,掠交城、文水。壬申,土蛮犯蓟镇,掠昌黎、卢龙,至于滦河。诏宣大总督侍郎王之诰还驻怀来,巡抚都御史曹亨驻兵通州。甲戌,郭朴致仕。免襄阳、郧阳被灾秋粮。乙亥,总兵官李世忠援永平,与敌战于抚宁,京师戒严。冬十月丙戌,寇退,京师解严。甲辰,谕群臣议边防事宜。宁夏总兵官雷龙出塞邀击河套部,败之。十一月癸亥,祀天于南郊。是年,广东贼大起。琉球入贡。

二年春正月己卯,给事中石星疏陈六事,杖阙下,斥为民。二月丁酉,寇犯柴沟堡,守备韩尚忠战死。己亥,耕耤田。丁未,如天寿山,谒长陵、永陵。庚戌,还宫,免所过田租有差。三月辛酉,立皇子翊钧为皇太子,诏赦天下。乙丑,广西总兵官俞大猷讨广东贼。戊辰,赐罗万化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丙子,幸南海子。戊寅,京师地震,命百官修省。夏六月庚辰,遣使两畿录囚。己丑,广东贼曾一本寇广州,杀知县刘师颜。秋七月己酉,贼入廉州。丙寅,徐阶致仕。冬十月戊寅,免南畿被灾秋粮,振淮、徐饥。己亥,废辽王宪?节为庶人。甲辰,免畿内、河南被灾秋粮,十一月壬子,宣府总兵官马芳袭俺答于长水海子,又败之鞍子山。辛酉,免江西被灾税粮,戊辰,祀天于南郊。己巳,命广东、福建督抚将领会剿曾一本。十二月庚寅,世宗神主祔太庙。丁酉,限勋戚庄田。是年,琉球入贡。

三年春正月壬子,大同总兵官赵岢败俺答于弘赐堡。二月庚辰,免陕西被灾秋粮。三月戊辰,曾一本陷碣石卫,裨将周云翔杀参将耿宗元叛,附于贼。夏四月己丑,总兵官雷龙出塞袭河套部,败之。五月庚戌,总兵官郭成等破贼于平山,周云翔伏诛。甲寅,御史詹仰庇请罢靡费,斥为民。秋七月壬午,河决沛县。乙酉,诏天下有司实修积谷备荒之政。壬辰,遣使振沿河被灾州县。八月癸丑,广东贼平,曾一本伏诛。壬戌,礼部尚书赵贞吉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丁卯,振南畿、浙江、山东水灾。九月丙子,俺答犯大同,掠山阴、应州、怀仁、浑源。辛卯,大阅。冬十一月甲戌,祀天于南郊。庚辰,京师地震有声,敕修省。十二月己亥,命厂卫密访部院政事。庚申,召高拱复入阁。乙丑,尚宝寺丞郑履淳以言事廷杖下狱。是冬,免两畿、山东、浙江、河南、湖广税粮。是年,陕西贼起。琉球、土鲁番入贡。

四年春正月己巳朔,日有食之,免朝贺。辛未,避殿修省。是月,倭入广海卫城。二月乙丑,分设三大营文武提督六人。夏四月戊戌,京师地震。丙午,俺答寇大同、宣府,官兵拒却之。是月,陕西贼寇四川。五月癸酉,给事中李己谏买金宝,廷杖下狱。秋七月己巳,禁章奏浮冗。命抚、按官严禁有司酷刑。戊子,陈以勤致仕。乙未,免四川被灾税粮。八月庚戌,宣、大告警,敕边备。九月癸酉,陕西水灾,蠲振有差。甲戌,河决邳州。壬午,免北畿、湖广被灾税粮。癸未,寇犯大同,副总兵钱栋战死。戊子,犯锦州,总兵官王治道等战死。甲午,罢京营文武提督,置总督协理大臣。冬十月癸卯,俺答孙把汉那吉来降。丁未,以把汉那吉为指挥使。壬戌,考察给事中、御史。十一月丁丑,俺答乞封。己卯,祀天于南郊。乙酉,赵贞吉罢。己丑,礼部尚书殷士儋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十二月丁酉,俺答执叛人赵全等九人来献,诏遣把汉那吉归,厚赐之。乙卯,受俘,磔赵全等于市。

五年春二月甲午,廷臣及朝觐官谒皇太子于文华左门。己未,封皇子翊镠为潞王。三月己卯,赐张元忭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己丑,封俺答为顺义王。夏四月甲午,河复决邳州。五月壬戌,古田僮贼平。戊寅,李春芳致仕。六月辛卯,京师地震者三,敕修省。甲辰,授河套部长吉能为都督同知。甲寅,顺义王俺答贡马,告庙受贺。丙辰,俺答执赵全余党十三人来献。秋八月癸卯,许河套部互市。九月癸未,三镇贡市成。冬十月己亥,河南、山东大水,申饬河防。十一月己巳,殷士儋致仕。是年,琉球、土鲁番入贡。

六年春正月辛未,筑徐州至宿迁堤三百七十里。二月丙申,倭寇广东,陷神电卫,大掠。山寇复起。闰月丁卯,御皇极殿门,疾作,遽还宫。乙亥,倭寇高、雷,官军击败之。夏四月戊辰,礼部尚书高仪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五月壬辰,免广东用兵诸郡逋赋。己酉,大渐,召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受顾命。庚戌,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六。七月丙戌,上尊谥,庙号穆宗,葬昭陵。

赞曰:穆宗在位六载,端拱寡营,躬行俭约,尚食岁省巨万。许俺答封贡,减赋息民,边陲宁谧。继体守文,可称令主矣。第柄臣相轧,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乾纲,矫除积习,盖亦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者欤!

明史
张廷玉
本纪
本纪第一 太祖一本纪第二 太祖二本纪第三 太祖三本纪第四 恭闵帝本纪第五 成祖一本纪第六 成祖二本纪第七 成祖三本纪第八 仁宗本纪第九 宣宗本纪第十 英宗前纪本纪第十一 景帝本纪第十二 英宗后纪本纪第十三 宪宗一本纪第十四 宪宗二本纪第十五 孝宗本纪第十六 武宗本纪第十七 世宗一本纪第十八 世宗二本纪第十九 穆宗本纪第二十 神宗一本纪第二十一 神宗二本纪第二十二 熹宗本纪第二十三 庄烈帝一本纪第二十四 庄烈帝二
志第一 天文一志第二 天文二志第三 天文三志第四 五行一(水)志第五 五行二(火 木)志第六 五行三(金 土)志第七 历一志第八 历二志第九 历三志第十 历四志第十一 历五志第十二 历六志第十三 历七志第十四 历八志第十五 历九志第十六 地理一志第十七 地理二志第十八 地理三志第十九 地理四志第二十 地理五志第二十一 地理六志第二十二 地理七志第二十三 礼一(吉礼一)志第二十四 礼二(吉礼二)志第二十五 礼三(吉礼三)志第二十六 礼四(吉礼四)志第二十七 礼五(吉礼五)志第二十八 礼六(吉礼六)志第二十九 礼七(嘉礼一)志第三十 礼八(嘉礼二)志第三十一 礼九(嘉礼三)志第三十二 礼十(嘉礼四 宾礼)志第三十三 礼十一(军礼)志第三十四 礼十二(凶礼一)志第三十五 礼十三(凶礼二)志第三十六 礼十四(凶礼三)志第三十七 乐一志第三十八 乐二志第三十九 乐三志第四十 仪卫志第四十一 舆服一志第四十二 舆服二志第四十三 舆服三志第四十四 舆服四志第四十五 选举一志第四十六 选举二志第四十七 选举三志第四十八 职官一志第四十九 职官二志第五十 职官三志第五十一 职官四志第五十二 职官五志第五十三 食货一志第五十四 食货二志第五十五 食货三志第五十六 食货四志第五十七 食货五志第五十八 食货六志第五十九 河渠一志第六十 河渠二志第六十一 河渠三志第六十二 河渠四志第六十三 河渠五志第六十四 河渠六志第六十五 兵一志第六十六 兵二卫所 班军志第六十七 兵三志第六十八 兵四志第六十九 刑法一志第七十 刑法二志第七十一 刑法三志第七十二 艺文一志第七十三 艺文二志第七十四 艺文三志第七十五 艺文四
表第一 诸王世表一表第二 诸王世表二表第三 诸王世表三表第四 诸王世表四表第五 诸王世表五表第六 功臣世表一表第七 功臣世表二表第八 功臣世表三表第九 外戚恩泽侯表表第十 宰辅年表一表第十一 宰辅年表二表第十二 七卿年表一表第十三 七卿年表二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列传第二 后妃二列传第三列传第四 诸王列传第五 诸王二列传第六 诸王三列传第七 诸王四列传第八 诸王五列传第九列传第十 郭子兴 韩林儿列传第十一 陈友谅 张士诚 方国珍 明玉珍列传第十二列传第十三 徐达 常遇春列传第十四 李文忠 邓愈 汤和 沐英列传第十五 李善长 汪广洋列传第十六 刘基(子琏璟) 宋濂 叶琛 章溢(子存道)列传第十七 冯胜(兄国用) 傅友德 廖永忠(赵庸) 杨璟 胡美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九列传第二十列传第二十一列传第二十二列传第二十三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列传第三十四列传第三十五列传第三十六列传第三十七列传第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四十列传第四十一列传第四十二列传第四十三列传第四十四列传第四十五列传第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七列传第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九列传第五十列传第五十一列传第五十二列传第五十三列传第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五列传第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七列传第五十八列传第五十九列传第六十列传第六十一列传第六十二列传第六十三列传第六十四列传第六十五列传第六十六列传第六十七列传第六十八列传第六十九列传第七十列传第七十一列传第七十二列传第七十三列传第七十四列传第七十五列传第七十六列传第七十七列传第七十八列传第七十九列传第八十列传第八十一列传第八十二列传第八十三 王守仁(冀元亨)列传第八十四列传第八十五列传第八十六列传第八十七列传第八十八列传第八十九列传第九十列传第九十一列传第九十二列传第九十三列传第九十四列传第九十五列传第九十六列传第九十七列传第九十八列传第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列传第一百一列传第一百二列传第一百三列传第一百四列传第一百五列传第一百六列传第一百七列传第一百八列传第一百九列传第一百十列传第一百十一列传第一百十二列传第一百十三列传第一百十四列传第一百十五列传第一百十六列传第一百十七列传第一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列传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孙承宗(子鉁等)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列传第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八列传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五十列传第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六十列传第一百六十一列传第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循吏列传第一百七十 儒林一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列传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列传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列传第一百七十四 文苑二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文苑三列传第一百七十六 文苑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七 忠义一列传第一百七十八 忠义二列传第一百七十九 忠义三列传第一百八十 忠义四列传第一百八十一 忠义五列传第一百八十二 忠义六列传第一百八十三 忠义七列传第一百八十四 孝义列传第一百八十五 孝义二列传第一百八十六 隐逸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列传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列传第一百八十九 列女一列传第一百九十 列女二列传第一百九十一 列女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宦官一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宦官二列传第一百九十四 阉党列传第一百九十五 佞幸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列传第一百九十七 流贼列传第一百九十八 土司列传第一百九十九 四川土司列传第二百 四川土司二列传第二百一 云南土司列传第二百二 云南土司二列传第二百三 云南土司三列传第二百四 贵州土司列传第二百五 广西土司列传第二百六 广西土司二列传第二百七 广西土司三列传第二百八 外国一列传第二百九 外国二列传第二百十 外国三列传第二百十一 外国四列传第二百十二 外国五列传第二百十三 外国六列传第二百十四 外国七列传第二百十五 外国八鞑靼列传第二百十六 外国九瓦剌 朵颜(福余 泰宁)列传第二百十七 西域一列传第二百十八 西域二西番诸卫(西宁河州洮州岷州等番族诸卫)列传第二百十七 西域三列传第二百十八(缺)列传第二百十九(缺)列传第二百二十 西域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