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上一章

本纪第七 成祖三

十二年春正月庚寅,思州苗平。辛丑,发山东、山西、河南及凤阳、淮安、徐、邳民十五万,运粮赴宣府。二月己酉,大阅。庚戌,亲征瓦剌,安远侯柳升领大营,武安侯郑亨领中军,宁阳侯陈懋、丰城侯李彬领左、右哨,成山侯王通、都督谭青领左、右掖,都督刘江、硃荣为前锋。庚申,振凤翔、陇州饥,按长吏不言者罪。三月癸未,张辅俘陈季扩于老挝以献,交阯平。庚寅,发北京,皇太孙从。

夏四月甲辰朔,次兴和,太阅。己酉,颁军中赏罚号令。庚戌,设传令纪功官。丁卯,次屯云谷,孛罗不花等来降。五月丁丑,命尚书、光禄卿、给事中为督阵官,察将士用命不用命者。六月甲辰,刘江遇瓦剌兵,战于康哈里孩,败之。戊申,次忽兰忽失温,马哈木帅众来犯,大败之,追至土剌河,马哈木宵遁。庚戌,班师,宣捷于阿鲁台。戊午,次三峰山,阿鲁台遣使来朝。己巳,以败瓦剌诏天下。

秋七月戊子,次红桥。诏六师入关有践田禾取民畜产者,以军法论。己亥,次沙河,皇太子遣使来迎。八月辛丑朔,至北京,御奉天殿受朝贺。丙午,蠲北京州县租二年。戊午,赏从征将士。九月癸未,郭亮、徐亨备开平。丙戌,靖州苗平。甲午,费瓛镇甘肃,刘江镇辽东。闰月甲辰,以太子遣使迎驾缓,徵侍读黄淮,侍讲杨士奇,正字金问及洗马杨溥、芮善下狱,未几释士奇复职。甲子,召吴高还。丁卯,都督硃荣镇大同。

冬十一月甲辰,录因。庚戌,废晋王济熺为庶人。庚申,蠲苏、松、杭、嘉、湖水灾田租四十七万九千余石。

是年,泥八剌国沙的新葛来朝,封为王。彭亨、乌斯茂入贡。真腊进金缕衣。琉球中山王贡马。榜葛剌贡麒麟。

十三年春正月丙午,塞居庸以北隘口。丁未,马哈木谢罪请朝贡,许之。壬子,北京午门灾。戊午,敕内外诸司蠲诸宿逋,将士军官犯罪者悉宥之。二月癸酉,遣指挥刘斌、给事中张磐等十二人巡视山西、山东、大同、陕西、甘肃、辽东军操练、屯政,核实以闻。甲戌,命行在礼部会试天下贡士。癸未,张辅等师还。戊子,论平交阯功,赏赉有差。三月己亥,策士于北京,赐陈循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丙午,广西蛮叛,指挥同知葛森讨平之。

夏四月戊辰,张辅镇交阯。五月丁酉朔,日有食之。乙丑,凿清江浦,通北京漕运。六月,振北京、河南、山东水灾。

秋七月癸卯,郑和还。乙巳,四川戎县山都掌蛮平。八月庚辰,振山东、河南、北京顺天州县饥。九月壬戌,北京地震。

冬十月甲申,猎于近郊。壬辰,法司奏侵冒官粮者,帝怒,命戮之。及覆奏,帝曰:“朕过矣,仍论如律,自今死罪者皆五覆奏,著为令。”十二月,蠲顺天、苏州、凤阳、浙江、湖广、河南、山东州县水旱田租。

是年,琉球山南、山北,爪哇西王,占城,古里,柯枝,南渤利,甘巴里,满剌加,忽鲁谟斯,哈密,哈烈,撒马儿罕,火州,土鲁番,苏门答剌,俺都淮,失剌思入贡。麻林及诸番进麒麟、天马、神鹿。琉球中山入贡者再。

十四年春正月己酉,北京、河南、山东饥,免永乐十二年逋租,发粟一百三十七万石有奇振之。辛酉,都督金玉讨山西广灵山寇,平之。三月癸巳,都督梁福镇胡广、贵州。壬寅,阿鲁台败瓦剌,来献捷。

夏四月壬申,礼部尚书吕震请封禅。帝曰:“今天下虽无事,四方多水旱疾疫,安敢自谓太平。且《六经》无封禅之文,事不师古,甚无谓也。”不听。乙亥,胡广为文渊阁大学士。六月丁卯,都督同知蔡福等备倭山东。

秋七月丁酉,遣使捕北京、河南、山东州县蝗。壬寅,河决开封。乙巳,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有罪伏诛。八月癸酉旦,寿星见,礼臣请上表贺,不许。丁亥,作北京西宫。九月癸卯,京师地震。戊申,发北京。

冬下月丁丑,次凤阳,祀皇陵。癸未,至自北京,谒孝陵。十一月壬寅,诏文武群臣集议营建北京。丙午,召张辅还。戊申,汉王高煦有罪,削二护卫。徙山东、山西、湖广流民于保安州,赐复三年。十二月丁卯,郑和复使西洋。

是年,占城、古里、爪哇、满剌加、苏门答剌、南巫里、浡泥、彭亨、锡兰山、溜山、南渤利、阿丹、麻林、忽鲁谟斯、柯枝入贡。琉球中山入贡者再。

十五年春正月丁酉,大祀天地于南郊。壬子,平江伯陈瑄督漕,运木赴北京。二月癸亥,谷王橞有罪,废为庶人。丁卯,丰城侯李彬镇交阯。壬申,泰宁侯陈珪董建北京,柳升、王通副之。三月丁亥,交阯始贡士至京师。丙申,杂犯死罪以下囚,输作北京赎罪。丙午,汉王高煦有罪,徙封乐安州。壬子,北巡,发京师,皇太子监国。

夏四月己巳,次邾城。申禁军士毋践民田稼,有伤者除今年租。或先被水旱逋租,亦除之。癸未,西宫成。五月丙戌,至北京。六月丁酉,李彬讨交阯贼黎核,斩之。己亥,中官张谦使西洋还。败倭寇于金乡卫。

秋八月甲午,瓯宁人进金丹。帝曰:“此妖人也。令自饵之,毁其方旧。”九月丁卯,曲阜孔了庙成,帝亲制文勒石。

冬十月,李彬败交阯贼杨进江,斩之。十一月癸酉,礼部尚书赵羽兵部尚书,巡视塞北屯戍军民利弊。

是年,西洋苏禄东西峒王来朝。琉球中山、别失八里、琉球山南、真腊、氵孛泥、占城、暹罗、哈烈,撒马儿人贡。

十六年春正月甲寅,交阯黎利反,都督硃广击败之。甲戌,倭陷松门卫,按察司佥事石鲁坐诛。兴安伯徐亨、都督夏贵备开平。二月辛丑,交阯四忙县贼杀知县欧阳智以叛,李彬遣将击走之。三月甲寅,赐李骐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都督佥事刘鉴备边大同。夏五月庚戌,重修《太祖实录》成。丁巳,胡广卒。

秋七月己巳,敕责陕西诸司:“比闻所属岁屡不登,致民流莩,有司坐视不恤,又不以闻,其咎安在。其速发仓储振之。”赞善梁潜、司谏周冕以辅导皇太子有阙,皆下狱死。

冬十二月戊子,谕法司:“朕屡敕中外官洁己爱民,而不肖官吏恣肆自若,百姓苦之。夫良农必去稂莠者,为害苗也。继今,犯赃必论如法。”辛丑,成山侯王通驰传振陕西饥。

是年,暹罗、占城、爪哇、苏门答剌、泥八剌、满剌加、南渤利、哈烈、沙哈鲁、千里达、撒马儿罕入贡。琉球中山入贡者再。

十七年春二月乙酉,兴安伯徐亨备兴和、开平、大同。

夏五月丙午,都督方政败黎利于可蓝栅。六月壬午,免顺天府去年水灾田租。戊子,刘江歼倭寇于望海埚,封江广宁伯。

秋七月庚申,郑和还。八月,中官马骐激交阯乂安土知府潘僚反。九月丙辰,庆云见,礼臣请表贺,不许。

冬十二月庚辰,谕法司曰:“刑者,圣人所慎。匹夫匹妇不得其死,足伤天地之和,召水旱之灾,甚非朕宽恤之意。自今,在外诸司死罪,咸送京师审录,三覆奏然后行刑。”乙未,工部侍郎刘仲廉核实交阯户口田赋,察军民利病。

是年,哈密、土鲁番、失剌思、亦思弗罕、真腊、占城、哈烈、阿鲁、南渤利、苏门答剌、八答黑商、满剌加入贡。琉球中山入贡者四。

十八年春正月癸卯,李彬及都指挥孙霖、徐謜败黎利于磊江。闰月丙子,翰林院学士杨荣、金幼孜为文渊阁大学士。庚辰,擢人材,布衣马麟等十三人为布政使、参政、参议。二月己酉,薄台妖妇唐赛儿作乱,安远侯柳升帅师讨之。三月辛巳,败贼于御石栅寨,都指挥刘忠战没,赛儿逸去。甲申,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败贼于安丘,指挥王真败贼于诸城,献俘京师。戊子,山东布政使储埏、张海,按察使刘本等坐纵盗诛。戊戌,以逗留徵柳升下吏,寻释之。

夏五月壬午,左都督硃荣镇辽东。庚寅,交阯参政侯保、冯贵御贼,战死。六月丙午,北京地震。

秋七月丁亥,徐亨备开平。八月丁酉朔,日有食之。九月己巳,召皇太子。丁亥,诏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

冬十月庚申,李彬遣指挥使方政败黎利于老挝。十一月戊辰,以迁都北京诏天下。是月,振青、菜饥。十二月己未,皇太子及皇太孙至北京。癸亥,北京郊庙宫殿成。

是年,始设东厂,命中官剌事。古麻剌朗王来朝。暹罗、占城、爪哇、满剌加、苏门答剌、苏禄西王入贡。

十九年春正月甲子朔,奉安五庙神主于太庙。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甲戌,大祀天地于南郊。戊寅,大赦天下。癸巳,郑和复使西洋。二月辛丑,都督佥事胡原帅师巡海捕倭。三月辛巳,赐曾鹤龄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庚子,奉天、华盖、谨身三殿灾,诏群臣直陈阙失。乙巳,诏罢不便于民及不急诸务,蠲十七年以前逋赋,免去年被灾田粮。己酉,万寿节,以三殿灾止贺。癸丑,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五月乙丑,出建言给事中柯暹,御史何忠、郑维桓、罗通等为知州。庚寅,令交阯屯田。

秋七月己巳,帝将北征,敕都督硃荣领前锋,安远侯柳升领中军,宁阳侯陈懋领御前精骑,永顺伯薛斌、恭顺伯吴克忠领马队,武安侯郑亨、阳武侯薛禄领左右哨,英国公张辅、成山侯王通领左右掖。八月辛卯朔,日有食之。

冬十一月辛酉,分遣中官杨实、御史戴诚等核天下库藏出纳之数。丙子,议北征军饷,下户部尚书夏原吉、刑部尚书吴中于狱,兵部尚书方宾自杀。辛巳,下侍读李时勉于狱。甲申,发直隶、山西、河南、山东及南畿应天等五府,滁、和、徐三州丁壮运粮,期明年二月至宣府。

是年,瓦剌贤义王太平、安乐王把秃孛罗来朝。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剌撒、不剌哇、木骨都东、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渤利、苏门答剌、阿鲁、满剌加、甘巴里、苏禄、榜葛剌、浡泥、古麻剌朗王入贡。暹罗入贡者再。

二十年春正月己未朔,日有食之,免朝贺,诏群臣修省。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壬申,丰城侯李彬卒于交阯。二月乙巳,隆平侯张信、兵部尚书李庆分督北征军饷,役民夫二十三万五千有奇,运粮三十七万石。三月丙寅,诏有司遇灾先振后闻。乙亥,阿鲁台犯兴和,都指挥王唤战死。丁丑,亲征阿鲁台,皇太子监国。戊寅,发京师。辛巳,次鸡鸣山,阿鲁台遁。

夏四月乙卯,次云州,大阅。五月乙丑,猎于偏岭。丁卯,大阅。辛未,次西凉亭。壬申,大阅。乙酉,次开平。六月壬辰,令军行出应昌,结方阵以进。癸巳,谍报阿鲁台兵攻万全,诸将请分兵还击,帝曰:“诈也。彼虑大军捣其巢穴,欲以牵制我师,敢攻城哉。”甲午,次阳和谷,寇攻万全者果遁去。

秋七月己未,阿鲁台弃辎重于阔栾海侧北遁,发兵焚之,收其牲畜,遂旋师。谓诸将曰:“阿鲁台敢悖逆,恃兀良哈为羽翼也。当还师翦之。”简步骑二万,分五道并进。庚午,遇于屈裂儿河,帝亲击败之,追奔三十里,斩部长数十人。辛未,徇河西,捕斩甚众。甲戌,兀良哈余党诣军门降。是月,皇太子免南、北直隶、山东、河南郡县水灾粮刍共六十一万有奇。八月戊戌,诸将分道者俱献捷。辛丑,以班师诏天下。壬寅,郑亨、薛禄守开平。郑和还。九月壬戌,至京师。癸亥,下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于狱。丙寅,下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尚书吕震于狱,寻俱释之。辛未,录从征功,封左都督硃荣武进伯,都督佥事薛贵安顺伯。

冬十月癸巳,分遣中官及朝臣八十人核天下仓粮出纳之数。十二月辛卯,硃荣镇辽东。闰月戊寅,乾清宫灾。

是年,暹罗、苏门答剌、阿丹等国遣使随贡方物。占城、琉球中山、卜花儿、哈密、瓦剌、土鲁番、爪哇入贡。

二十一年春正月乙未,大礼天地于南郊。癸卯,交阯参将荣昌伯陈智追败黎利于车来。二月己巳,都指挥使鹿荣讨柳州叛蛮,平之。三月庚子,御史王愈等会决重囚,误杀无罪四人,坐弃市。

夏五月癸未,免开封、南阳、卫辉、凤阳等府去年水灾田租。己丑,常山护卫指挥孟贤等谋逆,伏诛。六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秋七月戊戌,复亲征阿鲁台,安远侯柳升、遂安伯陈英领中军,武安侯郑亨、保定侯孟瑛领左哨,阳武侯薛禄、新宁伯谭忠领右哨,英国公张辅、安平伯李安领左掖,成山侯王通、兴安伯徐亨领右掖,宁阳侯陈懋领前锋。庚子,释李时勉,复其官。辛丑,皇太子监国。壬寅,发京师。戊申,次宣府,敕居庸关守将止诸司进奉。八月己酉,大阅。庚申,塞黑峪、长安岭诸边险要。丁丑,皇太子免两京、山东郡县水灾田租。九月戊子,次西阳河。癸巳,闻阿鲁台为瓦剌所败,部落溃散,遂驻师不进。

冬十月甲寅,次上庄堡,迤北王子也先土干帅所部来降,封忠勇王,赐姓名金忠。庚午,班师。十一月甲申,至京师。

是年,锡兰山王来朝,又遣使入贡。占城、古里、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剌撒、不剌哇、木骨都束、柯枝、加异勒、溜山、南渤利、苏门答剌、阿鲁、满剌加、失剌思、榜葛剌、琉球中山入贡。

二十二年春正月甲申,阿鲁台犯大同、开平,诏群臣议北征,敕边将整兵俟命。丙戌,徵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五都司及西宁、巩昌、洮、岷各卫兵,期三月会北京及宣府。戊子,大祀天地于南郊。癸巳,郑和复使西洋。三月戊寅,大阅,谕诸将亲征。命柳升、陈英领中军,张辅、硃勇领左掖,王通、徐亨领右掖,郑亨、孟瑛领左哨,薛禄、谭忠领右哨、陈懋、金忠领前锋。己卯,赐邢宽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戊申,皇太子监国。己酉,发京师。庚午,次隰宁,谍报阿鲁台走答兰纳木儿河,遂趋进师。五月己卯,次开平,使使招谕阿鲁台诸部。乙酉,瘗道中遗骸。丁酉,宴群臣于应昌,命中官歌太祖御制词五章,曰:“此先帝所以戒后嗣也,虽在军旅何敢忘。”己亥,次威远州。复宴群臣,自制词五章,命中官歌之。皇太子令兔广平、顺德、扬州及湖广、河南郡县水灾田租。六月庚申,前锋至答兰纳木儿河,不见敌,命张辅等穷搜山谷三百里无所得,进驻河上。癸亥,陈懋等引兵抵白邙山,以粮尽还。甲子,班师,命郑亨等以步卒西会于开平。壬申夜,南京地震。

秋七月庚辰,勒石于清水源之崖。戊子,遣吕震以旋师谕太子,诏告天下。己丑,次苍崖戍,不豫。庚寅,至榆木川,大渐。遗诏传位皇太子,丧礼一如高皇帝遗制。辛卯,崩,年六十有五。太监马云密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谋,以六军在外,秘不发丧,熔锡为椑以敛,载以龙举,所至朝夕上膳如常仪。壬辰,杨荣偕御马监少监海寿驰讣皇太子。壬寅,次武平镇,郑亨步军来会。八月甲辰,杨荣等至京师,皇太子即日遣太孙奉迎于开平。己酉,次雕鹗谷,皇太孙至军中发丧。壬子,及郊,皇太子迎入仁智殿,加殓纳?辛宫。九月壬午,上尊谥曰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长陵。嘉靖十七年九月,改上尊谥曰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成祖。

赞曰:“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明史
张廷玉
本纪
本纪第一 太祖一本纪第二 太祖二本纪第三 太祖三本纪第四 恭闵帝本纪第五 成祖一本纪第六 成祖二本纪第七 成祖三本纪第八 仁宗本纪第九 宣宗本纪第十 英宗前纪本纪第十一 景帝本纪第十二 英宗后纪本纪第十三 宪宗一本纪第十四 宪宗二本纪第十五 孝宗本纪第十六 武宗本纪第十七 世宗一本纪第十八 世宗二本纪第十九 穆宗本纪第二十 神宗一本纪第二十一 神宗二本纪第二十二 熹宗本纪第二十三 庄烈帝一本纪第二十四 庄烈帝二
志第一 天文一志第二 天文二志第三 天文三志第四 五行一(水)志第五 五行二(火 木)志第六 五行三(金 土)志第七 历一志第八 历二志第九 历三志第十 历四志第十一 历五志第十二 历六志第十三 历七志第十四 历八志第十五 历九志第十六 地理一志第十七 地理二志第十八 地理三志第十九 地理四志第二十 地理五志第二十一 地理六志第二十二 地理七志第二十三 礼一(吉礼一)志第二十四 礼二(吉礼二)志第二十五 礼三(吉礼三)志第二十六 礼四(吉礼四)志第二十七 礼五(吉礼五)志第二十八 礼六(吉礼六)志第二十九 礼七(嘉礼一)志第三十 礼八(嘉礼二)志第三十一 礼九(嘉礼三)志第三十二 礼十(嘉礼四 宾礼)志第三十三 礼十一(军礼)志第三十四 礼十二(凶礼一)志第三十五 礼十三(凶礼二)志第三十六 礼十四(凶礼三)志第三十七 乐一志第三十八 乐二志第三十九 乐三志第四十 仪卫志第四十一 舆服一志第四十二 舆服二志第四十三 舆服三志第四十四 舆服四志第四十五 选举一志第四十六 选举二志第四十七 选举三志第四十八 职官一志第四十九 职官二志第五十 职官三志第五十一 职官四志第五十二 职官五志第五十三 食货一志第五十四 食货二志第五十五 食货三志第五十六 食货四志第五十七 食货五志第五十八 食货六志第五十九 河渠一志第六十 河渠二志第六十一 河渠三志第六十二 河渠四志第六十三 河渠五志第六十四 河渠六志第六十五 兵一志第六十六 兵二卫所 班军志第六十七 兵三志第六十八 兵四志第六十九 刑法一志第七十 刑法二志第七十一 刑法三志第七十二 艺文一志第七十三 艺文二志第七十四 艺文三志第七十五 艺文四
表第一 诸王世表一表第二 诸王世表二表第三 诸王世表三表第四 诸王世表四表第五 诸王世表五表第六 功臣世表一表第七 功臣世表二表第八 功臣世表三表第九 外戚恩泽侯表表第十 宰辅年表一表第十一 宰辅年表二表第十二 七卿年表一表第十三 七卿年表二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列传第二 后妃二列传第三列传第四 诸王列传第五 诸王二列传第六 诸王三列传第七 诸王四列传第八 诸王五列传第九列传第十 郭子兴 韩林儿列传第十一 陈友谅 张士诚 方国珍 明玉珍列传第十二列传第十三 徐达 常遇春列传第十四 李文忠 邓愈 汤和 沐英列传第十五 李善长 汪广洋列传第十六 刘基(子琏璟) 宋濂 叶琛 章溢(子存道)列传第十七 冯胜(兄国用) 傅友德 廖永忠(赵庸) 杨璟 胡美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九列传第二十列传第二十一列传第二十二列传第二十三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列传第三十四列传第三十五列传第三十六列传第三十七列传第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四十列传第四十一列传第四十二列传第四十三列传第四十四列传第四十五列传第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七列传第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九列传第五十列传第五十一列传第五十二列传第五十三列传第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五列传第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七列传第五十八列传第五十九列传第六十列传第六十一列传第六十二列传第六十三列传第六十四列传第六十五列传第六十六列传第六十七列传第六十八列传第六十九列传第七十列传第七十一列传第七十二列传第七十三列传第七十四列传第七十五列传第七十六列传第七十七列传第七十八列传第七十九列传第八十列传第八十一列传第八十二列传第八十三 王守仁(冀元亨)列传第八十四列传第八十五列传第八十六列传第八十七列传第八十八列传第八十九列传第九十列传第九十一列传第九十二列传第九十三列传第九十四列传第九十五列传第九十六列传第九十七列传第九十八列传第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列传第一百一列传第一百二列传第一百三列传第一百四列传第一百五列传第一百六列传第一百七列传第一百八列传第一百九列传第一百十列传第一百十一列传第一百十二列传第一百十三列传第一百十四列传第一百十五列传第一百十六列传第一百十七列传第一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列传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孙承宗(子鉁等)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列传第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八列传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五十列传第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六十列传第一百六十一列传第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循吏列传第一百七十 儒林一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列传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列传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列传第一百七十四 文苑二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文苑三列传第一百七十六 文苑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七 忠义一列传第一百七十八 忠义二列传第一百七十九 忠义三列传第一百八十 忠义四列传第一百八十一 忠义五列传第一百八十二 忠义六列传第一百八十三 忠义七列传第一百八十四 孝义列传第一百八十五 孝义二列传第一百八十六 隐逸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列传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列传第一百八十九 列女一列传第一百九十 列女二列传第一百九十一 列女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宦官一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宦官二列传第一百九十四 阉党列传第一百九十五 佞幸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列传第一百九十七 流贼列传第一百九十八 土司列传第一百九十九 四川土司列传第二百 四川土司二列传第二百一 云南土司列传第二百二 云南土司二列传第二百三 云南土司三列传第二百四 贵州土司列传第二百五 广西土司列传第二百六 广西土司二列传第二百七 广西土司三列传第二百八 外国一列传第二百九 外国二列传第二百十 外国三列传第二百十一 外国四列传第二百十二 外国五列传第二百十三 外国六列传第二百十四 外国七列传第二百十五 外国八鞑靼列传第二百十六 外国九瓦剌 朵颜(福余 泰宁)列传第二百十七 西域一列传第二百十八 西域二西番诸卫(西宁河州洮州岷州等番族诸卫)列传第二百十七 西域三列传第二百十八(缺)列传第二百十九(缺)列传第二百二十 西域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