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上一章

列传九

作者:赵尔巽等

○阿哈出(子释加奴、猛哥不花、释加奴子李满住、李满住孙完者秃、猛哥不花子、撒满哈失里、猛哥帖木儿、猛哥帖木儿弟凡察、子董山、董山子脱罗、脱罗子脱原保、凡察子不花秃)王杲(王兀堂)

阿哈出,辽东边外女真头人。太祖以建州卫起兵。建州设卫,始永乐元年十一月辛丑,初为指挥使者,阿哈出也,明赐姓名李诚善,所属授千百户、镇抚,赐诰印、冠服、钞币有差。三年十月,阿哈出朝於明。六年三月,忽的河、法胡河、卓儿河、海剌河诸女真头人哈喇等朝於明,以其地属建州卫,哈喇等授千百户。七年七月,阿哈出朝於明。

阿哈出子二:释加奴、猛哥不花。八年,成祖亲征出塞,释加奴率所属从战有功。八月乙卯,以释加奴为都指挥佥事,赐姓名李显忠,所属昝卜赐姓名张志义,阿剌失赐姓名李从善,可捏赐姓名郭以诚,皆为正千户。九年九月,释加奴举猛哥不花为毛怜卫指挥使。初,永乐三年设毛怜卫,以头人巴儿逊为指挥使;至是从释加奴请,以命其弟。十年,释加奴等岁祲乏食,辽东都指挥巫凯以闻,成祖命发粟赈之。

猛哥帖木儿者,亦女真头人,其弟曰凡察,与阿哈出父子并起,明析置建州左卫处之,以为指挥使。十一年十月,与释加奴、猛哥不花同朝於明。十四年,释加奴、猛哥不花朝於明,为所属乞官。十五年二月,猛哥不花朝於明。十二月,释加奴上言:“颜春头人月儿速哥率其孥来归,请属於建州。”释加奴、猛哥不花、猛哥帖木儿屡为所属乞官。十八年闰正月,成祖命无功不得乞官,赐敕戒谕之。十九年十月,猛哥不花朝於明。二十年正月,成祖亲征出塞,猛哥不花率子弟及所属从,赐弓矢、裘、马。二十二年三月,成祖复亲征出塞,猛哥不花使所属指挥佥事王吉从,成祖嘉赉之。七月,成祖崩。

宣德元年正月,猛哥不花、猛哥帖木儿朝於明。是月壬子,进猛哥帖木儿为都督佥事。释加奴已前卒,三月辛丑,以其子李满住为都督佥事。九月丁巳,进猛哥不花为中军都督同知,仍掌毛怜卫。二年二月,猛哥不花使贡马,旋卒。四月,命饩其孥。

猛哥不花子二:撒满哈失里、官保奴。撒满哈失里蒙其祖阿哈出赐姓为李氏,四年三月壬子,明以为都督佥事。五年三月,官保奴朝於明。四月,李满住上言求市於朝鲜,朝鲜不纳,宣宗敕谕听於辽东境上通市。六年正月,释加奴妻唐氏朝於明。二月,撒满哈失里朝於明。七年二月,猛哥帖木儿使其弟凡察朝於明;三月壬戌,明以为都指挥佥事。

八年二月庚戌,进猛哥帖木儿为右都督,凡察都指挥使。六月,撒满哈失里朝於明。是年,七姓野人木答忽等纠阿速江等卫头人弗答哈等掠建州卫,杀左卫都督猛哥帖木儿及其子阿古,凡察告难於明。会明使都指挥裴俊如斡木河,中途遇寇,凡察以所属赴援,有功。九年二月癸酉,进凡察都督佥事,掌卫事;敕谕木答忽等还所掠人、马、赀财,且赦其罪。是月,撒满哈失里母金阿纳失里朝於明。

宣德十年正月,宣宗崩。是月,李满住、撒满哈失里上言忽剌温境内野人那列秃等掠所属那颜寨,敕谕那列秃等还所掠人、马、赀财,并以责弗答哈等。四月,撒满哈失里朝於明。正统元年闰六月,李满住使其子古纳哈等朝於明,还辽东逃人,明英宗嘉其效诚,赐采缎、冠服;并上章言忽剌温野人相侵,乞徙居辽阳婆猪江,英宗命辽东总兵官巫凯计议安置,毋弛边备,毋失夷情。二年正月,凡察使所属指挥同知李伍哈朝於明,上章言:“居邻朝鲜,为所困;欲还建州,又为所阻:乞朝命。”英宗赐敕抚谕。五月,撒满哈失里朝於明,自陈原留京师自效。

前,撒满哈失里已进都督同知,英宗命仍掌毛怜卫事,赐敕遣之。是时,李满住掌建卫州,凡察掌建州左卫,与撒满哈失里并奉职贡惟谨;而故建州左卫都督猛哥帖木儿死七姓野人之难,子阿古殉焉,诸子董山、绰颜依凡察以居。是年十一月,以董山为本卫指挥使。三年正月,凡察朝於明。是月壬子,英宗赐以敕曰:“往者猛哥帖木儿死七姓野人之难,失其印,宣德间,别铸印畀凡察。董山上言旧印故在,而凡察复请留新印,一印二印无故事。敕至,尔等协同署事,遣使上旧印。”凡察、董山争卫自此始。六月,李满住使所属指挥赵歹因哈上章,言:“自徙居婆猪江,屡为朝鲜侵掠。今复徙居窜突山东南浑河上,为朝廷守边圉,罔敢或违。”别疏又言:“毛怜卫印为指挥阿里所匿,请别铸印畀撒满哈失里。”英宗不许,命撒满哈失里奏事附李满住以达。

四年四月,李满住上言:“都督凡察、指挥童仓为朝鲜所诱,叛去。”童仓即董山,译音异也。英宗敕朝鲜国王李祹问状,祹疏自明非诱。英宗命凡察、童仓即居镜城,复敕祹抚谕之。五年四月,英宗以李满住与福馀卫鞑靼相侵盗,敕辽东总兵曹义备边。九月,朝鲜国王李祹上言凡察、童仓复逃还建州。总兵曹义亦疏陈:“凡察等去镜城,率叛军马哈剌等四十家至苏子河,乏食。”英宗敕义使编置三土河及婆猪江迤西冬古河两界间,仍依李满住以居,发粟赈之;贳逃军马哈剌等,命还伍。复谕祹使归其种人留朝鲜境者。是时,凡察以都督、董山以指挥同领建州左卫,其徙居镜城复还。六年正月戊午,进董山为都督佥事。

二月,朝鲜国王李祹上言:“凡察旧居镜城阿木河,其兄猛哥帖木儿,臣祖授以万户,创公廨,与婢仆、衣粮、鞍马,臣父又授以上将军。及死七姓野人之难,其子阿古殉焉,屋宇、赀产焚掠殆尽。臣抚恤凡察,如先臣抚恤其兄。近岁徙居东良,后乃潜逃,与李满住同处。此时臣不及知,安有追杀?或有留者,非怀土不去,则同类开谕而还,非臣阻之也。李满住昔居婆猪江,在臣国边境。盐米醯酱随其所索,时时给与。后引忽剌温劫掠臣边不已。今凡察与同恶,谋与忽剌温等来侵。请饬凡察等遄返旧居,庶小国边民获免寇盗。”英宗敕祹谨为备。会凡察上言不敢为非,敕辽东总兵曹义遣使谕之,并廉其情伪。

凡察、董山争卫印数年而不决。七年二月甲辰,英宗用总兵官曹义议,析置建州右卫,凡察、董山皆进都督同知,董山以旧印掌左卫,凡察以新印掌右卫,敕分领所属,守法安业。毋事争斗。董山、凡察及李满住各为所属乞官,皆许之。自是,岁有干请。久次,乞进秩;物故,乞袭职,以为常。撒满哈失里朝於明。三月丁丑,进右都督,别铸毛怜卫印畀之。五月,英宗以凡察等屡言朝鲜留其部众,使锦衣卫指挥佥事吴良赍敕往勘。凡察所索童阿哈里等,居朝鲜久,受职事,守丘墓,皆自陈不原还,而以十人还李满住。八年十月,李满住使报兀良哈将入寇,英宗命佥都御史王翱勒兵为备。九年正月,李满住等上言指挥郎克苦等还自朝鲜,乞赈,英宗命发粟赈之。十二月,董山、凡察朝於明。十年正月,撒满哈失里朝於明。十一年二月,以董山弟绰颜为副千户。十二年正月,进李满住为都督同知。六月,以闻瓦剌将寇边,敕建州三卫李满住、董山、凡察等使为备。十三年正月,复敕戒李满住等毋为北虏诱。十二月,董山、凡察朝於明。十四年,凡察妻朵儿真索朝於明,进皇太后塔纳珠二颗,赉以纻丝表里。既而额森入寇,建州三卫亦屡犯边。景泰中,王翱巡抚辽东,使招谕,复叩关。

天顺二年正月,李满住朝於明。二月,进董山右都督。时董山阴附朝鲜,朝鲜授以中枢密使。巡抚辽东都御史程信诇得其制书以闻,英宗使诘朝鲜及董山,皆慴服,贡马谢。五年十二月,朝鲜国王李瑈上言:“建州众夜至义州江,杀并江收禾民,掠男妇、牛马。”下兵部议,以为朝鲜尝诱杀毛怜卫都督郎卜儿哈,致寇乃自取,置勿问。八年春正月,英宗崩。

成化元年正月,董山朝於明,自陈防边有劳,乞进秩。宪宗不许,赐以采缎。十月,整饬边备。左都御史李秉上言:“建州、毛怜、海西诸部落入贡,边臣验方物,貂必纯黑,马必肥大,否则拒不纳。今诸部落结福馀三卫屡犯边。贡使至,使者不宜过持择,召边衅。”宪宗命从之。二年十一月,秉上言:“毛怜诸卫犯边,官兵击破之。”十二月,复入犯,总兵武安侯郑宏战败。三年正月,秉上言:“董山归所掠边人,请赎俘。”宪宗敕奖董山,因戒责建州、毛怜诸卫,旋使锦衣卫署都督佥事武忠将命抚谕。是月,海西、建州诸卫复入鸦鹘关,都指挥邓佐御诸双岭,中伏死,副总兵施英不能救。三月,复入连山关,掠开原、抚顺,窥铁岭、宁远、广宁。及忠至,董山等受抚。四月,偕李古纳哈等朝於明,宪宗使集阙下,宣诏赦其罪,董山等顿首听命。

五月己丑,复以左都御史李秉提督军务,武靖伯赵辅佩靖虏将军印,充总兵官,发兵讨建州,而董山等留京师,会赐宴,其从者语嫚,夺庖人铜牌,事闻,有诏切责;既而,予马值、赉采币如故事。董山、李古纳哈乞蟒衣、玉带、金顶帽、银酒器,宪宗命增赐衣、帽,人一具。董山又言指挥可昆等五人有劳,乞赐,宪宗命赐衣,人一袭。董山等辞归,鸿胪寺通事署丞王忠奏:“董山等骂坐不敬,贪求无厌,扬言归且复叛,请遣官防送。”宪宗命礼部遣行人护行,复赐敕戒谕。董山等既行,宪宗复用礼部主事高冈议,命赵辅絷董山塞上。辅留董山等广宁,令遣使戒所属毋更盗边。七月庚申,辅召董山等听宣敕,未毕,董山等为嫚语,袖出刃刺译者,吏士格斗,杀董山等二十六人。宪宗命发兵益秉、辅东征,敕安抚毛怜、海西诸卫,示专讨建州。九月,分道出师:左军渡浑河,越石门,至分水岭;右军度鸦鹘关,逾凤凰城、摩天岭,至婆猪江;中军下抚顺,经薄刀山,过五岭,渡苏子河,至虎城。攻破张打必纳、戴咬纳、朗家、嘹哈诸寨,四战皆捷。十月,师还。秉上疏请增兵戍辽阳,於凤凰山、鸦鹘关、抚顺、奉集、通远诸路度地筑城堡,选将吏习边事者镇开原,宪宗悉从之。

四年正月,朝鲜国王李瑈上言,遣中枢府知事康纯等将兵征建州,渡鸭绿、泼猪二江,破兀狝府诸寨,擒李满住及其子古纳哈等,多所俘馘,使献俘。

自阿哈出始领建州卫,传其子释加奴及孙李满住。析左卫,猛哥帖木儿领之,死,而弟凡察代,既复传其子董山;析右卫,移凡察领之。其入边为乱,董山为之渠。明既杀董山,朝鲜亦破李满住,其子古纳哈同死,他子都喜亦的哈,后不著。凡察正统后不复见,当已前死。其子不花秃不与董山之乱,独全。他子阿哈答尝朝於明,争赐币不及例。五年六月,建州左卫都指挥佟那和劄等上章,为董山子脱罗等、李古纳哈子完者秃乞官。兵部请进止,宪宗命授脱罗都指挥同知、完者秃都指挥佥事。自是,凡从董山为乱者,其子姓降一等,仍袭职。

六年正月,建州卫头人沙加保等三百馀人朝於明,宪宗敕示威德,俾复奉朝贡。居数年,太监汪直擅政,欲以边功自重,巡抚辽东右副都御史陈钺阿直意,十三年十二月,上章言建州三卫为边患,请声罪致讨。十四年六月,命兵部侍郎马文升及钺会议招抚,文升上言:“建州左、右二卫掌印都脱罗、卜花秃等一百九十五人,建州卫掌印都指挥完者秃等二十七人,先后应命。”宣敕抚慰,遣还。卜花秃即不花秃,凡察子也,九年十二月、十一年正月,再入朝,至是同受招抚。

寻复命直诣辽东处置边务,直至边,钺复请用兵。十五年十月,命直监督军务,抚宁侯朱永佩靖虏将印充总兵官,钺参赞军务,讨建州三卫,并敕朝鲜国王李娎发兵夹击。十一月,永等分道出抚顺关,建州人拒守,纵击破之,有所俘馘。师还,永等受上赏。十六年六月,建州复寇边。巡按辽东御史强珍疏论钺等启衅冒功,下吏议。汪直憾珍,劾珍欺罔,逮治,谪戍。钺寻罢去。十八年,直亦得罪,建州三卫奉朝贡如故。

弘治初,脱罗、完者秃皆进都督。孝宗之世,脱罗三朝,完者秃五朝,明赐完者秃大帽、金带。正德元年,脱罗卒,以其子脱原保袭都督佥事。二年四月,卜花秃卒,赐祭。武宗之世,脱原保三朝。

嘉靖间,建州卫都督方巾,左卫都督章成、古鲁哥,右卫都督阿剌哈、真哥、腾力革辈,见於明实录,皆不知其世。盖自李满住死,复传其孙完者秃。阿哈出之后,可纪者四世。其别子猛哥不花领毛怜卫,传子撒满答失里,后不著。董山死,传其子脱罗及孙脱原保。猛哥帖木儿之后,可纪者三世。其弟凡察传子不花秃,后不著。迨嘉靖季年,王杲强,而阿哈出、猛哥帖木儿之族不复见。

王杲,不知其种族。生而黠慧,通番、汉语言文字,尤精日者术。嘉靖间,为建州右卫都指挥使,屡盗边。三十六年十月,窥抚顺,杀守备彭文洙,遂益恣掠东州、会安、一堵墙堡无虚岁。四十一年五月,副总兵黑春帅师深入,王杲诱致春,设伏媳妇山,生得春,磔之,遂犯辽阳,劫孤山,略抚顺、汤站,前后杀指挥王国柱、陈其孚、戴冕、王重爵、杨五美,把总温栾、于栾、王守廉、田耕、刘一鸣等,凡数十辈。当事议绝贡市,发兵剿,寻又请贷,杲不为悛。隆庆末,建州哈哈纳等三十人款塞请降,边吏纳焉。王杲走开原索之,勿予,乃勒千馀骑犯清河。游击将军曹簠伏道左,突起,斩五级,王杲遁走。

故事,当开市,守备坐听事,诸部酋长以次序立堂上,奉土产,乃验马;马即羸且跛,并予善值,餍其欲乃已。王杲尤桀骜,攫酒饮,至醉,使酒箕踞骂坐。六年,守备贾汝翼初上,为亢厉,抑诸酋长立阶下,诸酋长争非故事,尽阶进一等。汝翼怒,抵几叱之,视戏下箠不下者十馀人,验马必肥壮。王杲鞅鞅引去,椎牛约诸部,杀掠塞上。是时,哈达王台方强,诸部奉约束,边将檄使谕王杲。王杲讼言汝翼摧抑状,巡抚辽东都御史张学颜以闻,下兵部议,令辽东镇抚宣谕,示以恩威。於是王台以千骑入建州寨,令王杲归所掠人马,盟於抚顺关下而罢。学颜复以闻,赉王台银币。

万历二年七月,建州奈儿秃等四人款寨请降,来力红追亡至塞上,守备裴承祖勿予,追者纵骑掠行夜者五人以去。承祖檄召来力红令还所掠,亦勿予。是时王杲方入贡,马二百匹、方物三十驮,休传舍。承祖度王杲必不能弃辎重而修怨於我,乃率三百骑走来力红寨,诸部围之,未敢动。王杲闻耗惊,驰归,与来力红入谒承祖,而诸部围益众。王杲曰:“将军幸毋畏。仓卒闻将军至,皆匍匐原望见。”承祖知其诈,呼左右急兵之,击杀数十人,诸部皆前斗,杀伤相当。来力红执承祖及把总刘承奕、百户刘仲文,杀之。於是学颜奏绝王杲贡市,边将复檄王台使捕王杲及来力红。王台送王杲所掠塞上士卒,及其种人杀汉官者。

王杲以贡市绝,部众坐困,遂纠土默特、泰宁诸部,图大举犯辽、沈。总兵李成梁屯沈阳,分部诸将:杨腾驻邓良屯,王维屏驻马根单,曹簠驰大冲挑战。王杲以诸部三千骑入五味子冲,明军四面起,诸部兵悉走保王杲寨。王杲寨阻险,城坚堑深,谓明军不能攻。成梁计诸部方聚处,可坐缚。十月,勒诸军具炮石、火器疾走围王杲寨,斧其栅数重。王杲拒守,成梁益挥诸将冒矢石陷坚先登。王杲以三百人登台射明军,明军纵火,屋庐、刍茭悉焚,烟蔽天,诸部大溃。明军纵击,得一千一百四级。往时剖承祖腹及杀承奕者皆就馘,王杲遁走。明军车骑六万,杀掠人畜殆尽。

三年二月,王杲复出,谋集馀众犯边,复为明军所围。王杲以蟒褂、红甲授所亲阿哈纳,阳为王杲突围走,明军追之。王杲以故得脱,走重古路,将往依泰宁卫速把亥。明军购王杲急,王杲不敢北走,假道於王台。边吏檄捕送。七月,王台率子虎儿罕赤缚王杲以献,槛车致阙下,磔於市。王杲尝以日者术自推出亡不即死,竟不验。妻孥二十七人为王台所得,其子阿台脱去。阿台妻,清景祖女孙也。

王台卒,阿台思报怨,因诱叶赫杨吉砮等侵虎儿罕赤。总督吴兑遣守备霍九皋谕阿台,不听。李成梁率师御之曹子谷、大梨树佃,大破之,斩一千五百六十三级。四年春正月,阿台复盗边,自静远堡九台入,既又自榆林堡入至浑河,既又自长勇堡入薄浑河东岸,又纠土蛮谋分掠广宁、开原、辽河。阿台居古勒寨,其党毛怜卫头人阿海居莽子寨,两寨相与为犄角。成梁使裨将胡鸾备河东,孙守廉备河西,亲帅师自抚顺王刚台出寨,攻古勒寨,寨陡峻,三面壁立,壕堑甚设。成梁麾诸军火攻两昼夜,射阿台,殪。别将秦得倚已先破莽子寨,杀阿海,斩二千二百二十二级。景祖、显祖皆及於难。语详太祖纪。

同时又有王兀堂,亦不知其种族,所居寨距叆阳二百五十里,叆阳故通市。王兀堂初起,奉约束惟谨。万历三年,李成梁策徙孤山、险山诸堡,拓境数百里,断诸部窥塞道。王杲既擒,张学颜行边,王兀堂率诸部酋环跪马前,谓徙堡塞道,不便行猎,请得纳质子,通市易盐、布。学颜以请,神宗许之。开原、抚顺、清河、叆阳、宽奠通布市自此始。

当是时,东方诸部落,自抚顺、开原而北属海西,王台制之;自清河而南抵鸭绿江属建州,王兀堂制之:颇守法。已,渐窃掠东州、会安堡。七年七月,开市宽奠,参将徐国辅纵其弟若仆减直强鬻参,殴种人以回易至者几毙,诸部皆忿,数掠宽奠、永奠、新奠诸堡。他酋佟马儿等牧松子岭,阑入林刚谷。巡抚都御史周咏等劾国辅,罢之,谕王兀堂戢诸部。八年三月,王兀堂及他酋赵锁罗骨等,以六百骑犯叆阳及黄关岭,指挥王宗义战死。四月,又以千骑自永奠堡入,成梁帅师击败之,斩七百五十级,俘一百六十人。十一月,复自宽奠堡入,副总兵姚大节帅师击败之,斩六十七级,俘十一人。王兀堂自是遂不振,不复通於明。

当隆庆之世,下逮万历初,建州诸卫以都督奉朝贡者,建州卫则有纳答哈、纳木章,左卫则有大疼克、八汗马、哈塔台,右卫则有八当哈、来留住、松塔;而王杲自指挥使迁何秩,不可考见,王兀堂并不著其官,然皆强盛为大酋。自王杲就擒后五年而王兀堂败,又后三年而阿台死,太祖兵起。

论曰:建州之为卫,始自阿哈出。枝幹互生,左右析置,自永乐至嘉靖,一百五十馀年,而阿哈出之世绝。王杲乘之起,父子弄兵十馀年乃灭。其在於清,犹爽鸠、季荝之於齐,所谓因国是也。或谓猛哥帖木儿名近肇祖讳,子若孙亦相同。然清先代遘乱,幼子范察得脱,数传至肇祖,始克复仇,而猛哥帖木儿乃被戕於野人,安所谓复仇?若以范察当凡察,凡察又猛哥帖木儿亲弟也,不得为数传之祖。清自述其宗系,而明乃得之於简书。春秋之义,名从主人,非得当时纪载如元秘史者,固未可以臆断也。隆庆、万历间,建州诸部长未有名近兴祖讳者。太祖兵起,明人所论述但及景、显二祖,亦未有谓为董山裔者。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今取太祖未起兵前建州三卫事可考见者著於篇,以阿哈出、王杲为之纲,而其子弟及同时并起者附焉。

清史稿
赵尔巽
本纪
本纪一 太祖本纪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本纪九 世宗本纪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志一 天文一志二 天文二志三 天文三志四 天文四志五 天文五志六 天文六志七 天文七志八 天文八志九 天文九志十 天文十志十一 天文十一志十二 天文十二志十三 天文十三志十四 天文十四志十五 灾异一志十六 灾异二志十七 灾异三志十八 灾异四志十九 灾异五志二十 时宪一志二十一 时宪二志二十二 时宪三志二十三 时宪四志二十四 时宪五志二十五 时宪六志二十六 时宪七志二十七 时宪八志二十八 时宪九志二十九 地理一志三十 地理二志三十一 地理三志三十二 地理四志三十三 地理五志三十四 地理六志三十五 地理七志三十六 地理八志三十七 地理九志三十八 地理十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志四十 地理十二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志六十九 乐一志七十 乐二志七十一 乐三志七十二 乐四志七十三 乐五志七十四 乐六志七十五 乐七志七十六 乐八志七十七 舆服一志七十八 舆服二志七十九 舆服三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志八十一 选举一志八十二 选举二志八十三 选举三志八十四 选举四志八十五 选举五志八十六 选举六志八十七 选举七志八十八 选举八志八十九 职官一志九十 职官二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志九十三 职官五(内务府)志九十四 职官六(新官制)志九十五 食货一志九十六 食货二志九十七 食货三志九十八 食货四志九十九 食货五志一百 食货六志一百一 河渠一志一百二 河渠二志一百三 河渠三志一百四 河渠四志一百五 兵一志一百六 兵二志一百七 兵三志一百八 兵四志一百九 兵五志一百十 兵六志一百十一 兵七志一百十二 兵八志一百十三 兵九志一百十四 兵十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志一百二十二 艺文三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表一 皇子世表一表二 皇子世表二表三 皇子世表三表四 皇子世表四表五 皇子世表五表六 公主表表七 外戚表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表九表十表十一表十二表十三表十四表十五表十六 军机大臣年表一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九 藩部世表一表五十表五十一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列传
列传一 后妃列传二 诸王一列传三 诸王二列传四 诸王三列传五 诸王四列传六 诸王五列传七 诸王六列传八 诸王七列传九列传十列传十一列传十二列传十三列传十四列传十五列传十六列传十七列传十八列传十九列传二十列传二十一列传二十二列传二十三列传二十四列传二十五列传二十六列传二十七列传二十八列传二十九列传三十列传三十一列传三十二列传三十三列传三十四列传三十五列传三十六列传三十七列传三十八列传三十九列传四十列传四十一列传四十二列传四十三列传四十四列传四十五列传四十六列传四十七列传四十八列传四十九列传五十列传五十一列传五十二列传五十三列传五十四列传五十五列传五十六列传五十七列传五十八列传五十九列传六十列传六十一列传六十二列传六十三列传六十四列传六十五列传六十六列传六十七列传六十八列传六十九列传七十列传七十一列传七十二列传七十三列传七十四列传七十五列传七十六列传七十七列传七十八列传七十九列传八十列传八十一列传八十二列传八十三列传八十四列传八十五列传八十六列传八十七列传八十八列传八十九列传九十列传九十一列传九十二列传九十三列传九十四列传九十五列传九十六列传九十七列传九十八列传九十九列传一百列传一百一列传一百二列传一百三列传一百四列传一百五列传一百六列传一百七列传一百八列传一百九列传一百十列传一百十一列传一百十二列传一百十三列传一百十四列传一百十五列传一百十六列传一百十七列传一百十八列传一百十九列传一百二十列传一百二十一列传一百二十二列传一百二十三列传一百二十四列传一百二十五列传一百二十六列传一百二十七列传一百二十八列传一百二十九列传一百三十列传一百三十一列传一百三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三列传一百三十四列传一百三十五列传一百三十六列传一百三十七列传一百三十八列传一百三十九列传一百四十列传一百四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二列传一百四十三列传一百四十四列传一百四十五列传一百四十六列传一百四十七列传一百四十八列传一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五十列传一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五十二列传一百五十三列传一百五十四列传一百五十五列传一百五十六列传一百五十七列传一百五十八列传一百五十九列传一百六十列传一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六十二列传一百六十三列传一百六十四列传一百六十五列传一百六十六列传一百六十七列传一百六十八列传一百六十九列传一百七十列传一百七十一列传一百七十二列传一百七十三列传一百七十四列传一百七十五列传一百七十六列传一百七十七(缺)列传一百七十八列传一百七十九列传一百八十列传一百八十一列传一百八十二列传一百八十三列传一百八十四列传一百八十五列传一百八十六列传一百八十七列传一百八十八列传一百八十九列传一百九十列传一百九十一列传一百九十二列传一百九十三列传一百九十四列传一百九十五列传一百九十六列传一百九十七列传一百九十八列传一百九十九列传二百列传二百一列传二百二列传二百三列传二百四列传二百五列传二百六列传二百七列传二百八列传二百九列传二百十列传二百十一列传二百十二列传二百十三列传二百十四列传二百十五列传二百十六列传二百十七列传二百十八列传二百十九列传二百二十列传二百二十一列传二百二十二列传二百二十三列传二百二十四列传二百二十五列传二百二十六列传二百二十七列传二百二十八列传二百二十九列传二百三十列传二百三十一列传二百三十二列传二百三十三列传二百三十四列传二百三十五列传二百三十六列传二百三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八列传二百三十九列传二百四十列传二百四十一列传二百四十二列传二百四十三列传二百四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五列传二百四十六列传二百四十七列传二百四十八列传二百四十九列传二百五十列传二百五十一列传二百五十二列传二百五十三列传二百五十四列传二百五十五列传二百五十六列传二百五十七列传二百五十八列传二百五十九列传二百六十列传二百六十一列传二百六十二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列传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列传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列传二百六十八(缺)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列传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列传二百七十四 忠义一列传二百七十五 忠义二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列传二百七十七 忠义四列传二百七十八 忠义五列传二百七十九 忠义六列传二百八十 忠义七列传二百八十一 忠义八列传二百八十二 忠义九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列传二百八十四 孝义一列传二百八十五 孝义二列传二百八十六 孝义三列传二百八十七 遗逸一列传二百八十八 遗逸二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列传二百九十 艺术二列传二百九十一 艺术三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列传二百九十五 列女一列传二百九十六 列女二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列传三百 土司二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