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上一章

列传二十二

○图赖准塔伊尔德努山阿济格尼堪佟图赖

图赖,费英东第七子也。初隶镶黄旗,后与兄纳盖、弟苏完颜改属正黄旗。天聪元年,太宗伐明,略宁远,二年,伐察哈尔,图赖皆从。三年,复伐明,薄明都,明大同总兵满桂入援,屯德胜门,图赖与战,所杀伤甚众。师还,授世职备御。四年,从贝勒阿敏守永平,明兵救滦州,阿敏遣巴都礼赴援,图赖及梅勒额真阿山皆在行。及阿敏弃永平出边,明将率步卒百人追击,图赖以十六人殿,还战,尽歼之,进世职游击。

五年,上伐明,围大凌河城,命巴牙喇纛章京杨善、巩阿岱等驻军壕外,待敌度壕即与战,而令图赖与南褚、哈克萨哈当两旗间,卫樵采;城兵出挑战,图赖锐入阵,达尔哈以所部继,贝勒多尔衮亦督兵进,我师薄壕,舍骑步战,敌阻壕与城上兵争发炮矢。师退,副将穆克谭、屯布禄,备御多贝、戈里等皆战死,图赖亦被创。上怒曰:“图赖轻进,诸军从之入,朕弟亦冲锋而进,有不测,将磔尔等食之!敌如狐处穴,更将焉往?朕兵天所授,皇考所遗,欲善用之,勿使劳苦。穆克谭我旧臣,死非其地,岂不可惜?”因诫诸臣毋视图赖创,扬古利、巩阿岱偕往存问,上复切责之。明监军道张春等以四万人来援,次长山,上率诸贝勒御之,图赖当右翼,跃马突阵,敌溃走,遂覆其师。

七年,从攻旅顺口。八年,从伐明,徇大同,攻朔州,拔灵丘,进世职二等。旋追论攻朔州时越界出略,又不赴期会地,夺俘获入官。九年,授巴牙喇纛章京,从贝勒多铎等伐明。多铎既入广宁,令图赖与固山额真阿山等以四百人为前锋向锦州,击杀明将刘应选,破其军。师还,以功得优赉。崇德二年,授议政大臣。三年,上命睿亲王多尔衮、贝勒岳讬率师分道伐明。图赖从岳讬为前驱,逾墙子岭入边,克十一台,遂南略山东。明将以八千人拒战,蒙古阿蓝泰旁卻,图赖方督所部驰击,敌百骑突至,图赖搏战陷坚,敌败去。明大学士刘宇亮缀我师而北至通州,图赖与固山额真谭泰击破之,拔四城,进三等梅勒章京。六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伐明,围锦州。明总兵祖大寿为明守,蒙古吴巴什、诺木齐等谋内应,事泄,大寿以兵攻吴巴什等,图赖入其郛,力战,援诺木齐出。先后破杏山、松山援兵,遂督乌真超哈拔塔山、杏山二城,进一等梅勒章京。师还,追论攻锦州时巴牙喇兵有怯退者,图赖当罚钅爰,上命宽之。八年,从伐明,拔中后所、前屯卫,进三等昂邦章京。

顺治元年,从睿亲王多尔衮帅师伐明,明将吴三桂迎师。四月戊寅,师距山海关十里,李自成遣其将唐通率数百骑出关,是夕遇於一片石,图赖督巴牙喇兵与战,通败走。己卯,入关,从大军击破自成。自成还京师西遁,图赖复从诸军追击,败之於庆都。二年,叙功,超授三等公。时图赖方从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西讨自成,豫亲王师自怀庆而南,图赖至孟津,率精兵渡河,明守将黄士欣等皆走,降濒河寨堡十五。

明总兵许定国等以所部来附,进薄潼关。自成将刘宗闵据山为阵拒我师。噶布什贤章京努山、鄂硕等率兵向敌,敌迎战,图赖率百四十骑直前掩杀,一以当百,俘馘过半。是岁正月,自成将刘方亮以千馀人出关觇我师,图赖与阿济格尼堪等令正黄、正红、镶白、镶红、镶蓝等五旗各牛录出巴牙喇兵,率以击敌,大败之。自成闻败,亲率马步兵拒战,又徵镶黄、正蓝、正白三旗兵相助,贼连夕攻我垒,皆败走,遂破潼关。

陕西既定,豫亲王移师下江南。四月,至扬州,令图赖与拜音图、阿山等攻之,克其城,执明大学士史可法杀之。进攻明南京,复令图赖与拜音图、阿山率舟师列江西岸助攻。南京既下,从贝勒尼堪等逐明福王至芜湖。福王登舟,将渡江,图赖扼江断渡,明将田雄、马得功以福王降。师还,图赖上书摄政睿亲王,略言:“图赖昔年事太宗,王之所知也。今图赖事上,亦犹昔事太宗时。不避诸王贝勒嫌怨,见有异心,不为容默;大臣以下、牛录章京以上,亦不为隐恶。图赖誓於天,必尽忠事上。图赖有过失,王若不言,恐不免於罪戾。王幸毋姑息,不我教诫也!”

初,图赖在军,固山额真谭泰方从英亲王阿济格西征,遣使告图赖曰:“我军道迂险,故后至。请留南京畀我军取之。”图赖以其语告豫亲王,别作书遣塞尔特报索尼,将使索尼启摄政王。塞尔特以书示牛录希思翰,希思翰虑书达,谭泰且得罪,令沉诸河。图赖至京师,系塞尔特索前书,塞尔特诡言已达索尼。事闻於摄政王。三年正月,下诸大臣审勘,将罪索尼。摄政王亲鞫塞尔特,始自承沉书状。摄政王坐午门议谭泰罪,三日犹未决。图赖诘王,语甚厉,摄政王怒曰:“尔亦过妄矣!曩逐流贼至庆都,议分道进兵。因诸将争先,尔诮让肃、豫、英诸亲王,不顾而唾。今又以语凌我。似此怒色疾声,将逞威於谁乎?予与诸王非先帝子弟乎!”语毕,遂还邸。诸王因执图赖将罪之,王复返曰:“图赖虽声色过厉,然非退有后言者。且为我矢勤效忠,无他咎也。”命解其缚。狱既定,侍卫阿里马私诮图赖庇索尼,图赖以告摄政王,王令捕阿里马及其二弟索泥岱、锁宁。阿里马故骁勇,与索泥岱拔刀力拒。皆杀之,而释锁宁。寻授本旗固山额真。

二月,以贝勒博洛为征南大将军,图赖副之,帅师徇浙江、福建。五月,论破流贼及定河南、江南功,进图赖一等公。是月,师至杭州,明鲁王驻绍兴,其将方国安等屯钱塘江东岸,绵亘二百里,舣舟拒我军。我军舟未具,会潮落沙涨,图赖率诸将士策马自上流迳渡,江广十馀里,人马无溺者。国安望见,惊,弃战舰走还绍兴,将劫鲁王以降,鲁王走台州,图赖师从之,获其将武景科等。进克金华,杀明督师大学士朱大典。七月,复进克衢州,杀明蜀王盛浓及明将吴凯、项鸣斯等。浙江平。八月,博洛令诸军分道入福建,图赖自衢州出仙霞关,击破明大学士黄鸣骏等。师度岭,克浦城,分遣署巴牙喇纛章京杜尔德、噶布什贤章京拜尹岱等攻克建宁、延平诸府。明唐王自延平走汀州,复遣巴牙喇纛章京阿济格尼堪、杜尔德等帅师追击,克其城,执唐王及其宗室诸王送福州。明将姜正希以二万人夜袭汀州,已登陴,我军出御,击杀过半;别军自广信出分水关,克崇安。共抚定兴化、漳州、泉州诸府。福建平。师还,至金华,图赖卒於军。子辉塞,袭爵。贝子屯齐等讦郑亲王济尔哈朗,因及图赖尝谋立肃亲王豪格,及上即位,复附和郑亲王,辉塞坐夺爵。八年,上亲政,念图赖旧功,命配享太庙,谥昭勋,立碑纪绩,辉塞复袭爵。雍正九年三月,定封一等雄勇公。

准塔,满洲正白旗人,扈尔汉第四子也。天聪间,授世职牛录章京,官甲喇额真。尝与鳌拜共率师略明锦州,复与劳萨共率师迎护察哈尔来降诸宰桑。崇德二年四月,从武英郡王阿济格攻明皮岛,敌守坚。阿济格集诸将问策,准塔与鳌拜对曰:“我二人誓必克之!不克,不复见王。”遂先众连舟渡海,举火招诸军,敌倚堡为阵以拒,与鳌拜犯矢石力战,卒取其岛。论功,进世职三等梅勒章京,袭十二次,赐号“巴图鲁”,敕增纪其绩。

三年八月,授蒙古固山额真。九月,从扬武大将军贝勒岳讬等伐明,攻密云墙子岭,准塔先据岭,导诸军毁边墙以入,击败明太监冯永盛、总兵侯世禄等;又与武赖败三屯营援兵,复进战於董家口,破敌,行略地,克城二。师还,进世职二等梅勒章京。六年二月,从睿亲王多尔衮攻锦州,以阿王指,遣士卒归,又离城远驻,议罪,当夺官籍没,上命罚钅爰以赎。八月,上自将攻锦州,九月,还盛京,命准塔从贝勒杜度等为长围困之。七年三月,锦州既下,上命贝勒阿巴泰率师留戍。旋令准塔与固山额真叶臣等番代。

先是围锦州时,城兵出犯镶黄旗汛地,巴牙喇兵退入壕内,王贝勒等袒不举,准塔坐阿附,议罪当罚钅爰,上命贷之。十月,从阿巴泰、图尔格帅师伐明,略山东,与叶克书等分兵攻孟家台,不克,士卒有死者,准塔又妄称尝陷阵。师还,议罪,夺巴图鲁号,降世职一等甲喇章京,仍罚钅爰。十二月,复命镇锦州。

顺治元年,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击李自成,遂至庆都,大破之;又与谭泰等率噶布什贤兵逐至真定,又破之。自成焚辎重,仓皇西走,於是京师以北、居庸关内外诸城堡,及畿南诸州县悉定。论功,复三等梅勒章京。

二年正月,以饶馀郡王阿巴泰为帅,准塔将左翼,谭布将右翼,帅师徇山东。二月,闻明福王遣兵渡河,阿巴泰令准塔等迎战。明兵方攻沛县李家楼,马步二千馀屯徐州,距城十五里,准塔师破其垒,斩其将六,明兵赴河死者无算,遂克徐州。五月,复自徐州南下,明总兵刘泽清遣其将高祐以舟师攻宿迁,击破之,进次清河县。黄河自西来,至县境,淮水及清河皆入焉。泽清遣其将马化豹、张思义等将兵四万、舟千馀,据三水交汇处,连营十里。准塔遣梅勒章京康喀赖,游击范炳、吉天相等率兵渡清河,结营相拒,发炮击敌舟;复遣都司楚进功将步兵六百人屯黄河北岸,鸣炮相应;又分其兵为二:一出清河上游,一隔水,击破明马步军;兵复合,逐入淮安界,斩其将三。师次清江浦,泽清引去,明将吏柏永馥、范鸣珂出降,遂克淮安。

明新昌王入海据云台山,纠众陷兴化,准塔遣将击斩之,通州、如皋、泰兴诸城皆下;凤阳、庐州亦降。凡降明将吏二百十三,得舟五百馀、马九百馀、橐驼二十五、炮一百二十。捷闻,进准塔三等昂邦章京,复巴图鲁号,命以固山额真镇守庐、凤、淮阳诸处。准塔帅师巡行诸州县,安抚居民,设置官吏。江、淮间悉定。泽清寻亦以所部降。

三年正月,从肃亲王豪格帅师徇陕西。时叛将贺珍据汉中,武大定、石国玺等分屯徽、阶诸州,遥与相应。豪格师自西安向汉中,珍走西乡。七月,令准塔与贝子满达海等攻大定、国玺等,大定、国玺等以其众七百人降。十一月,豪格击张献忠於西充,准塔指挥诸军合战,俘馘甚众。四年八月,复与贝勒尼堪、贝子满达海等分兵下遵义、夔州、茂州、荣昌、富顺、内江、资阳诸郡县。四川平,师还。寻卒。论功,进世职一等精奇尼哈番。十二年,追谥襄毅,立碑纪绩。

准塔无子,弟阿拉密袭。遇恩诏,进三等伯。康熙中,准塔兄子舒书降袭一等精奇尼哈番。乾隆初,定封一等子。

伊尔德,满洲正黄旗人,扬古利族侄也。天聪三年,从扬古利率师入明边,略锦州、宁远。既,复从攻北京。师还,败山海关援兵於滦州,出塞为前驱,斩明兵守隘者。五年,从上围大凌河城,城兵突出,伊尔德冲锋杀敌,逐敌迫壕,乃引还。敌骑挟弓矢将犯御营,伊尔德驰斩之。秋,复略前屯卫,将十五人,捕敌军逻卒。值别将噶思哈为敌困,奋击,援之出。积功,授世职备御。寻擢巴牙喇纛章京。

崇德二年,从贝勒阿巴泰筑都尔弼城,将巴牙喇兵四百人护工役。五年,从围锦州,敌出战,伊尔德领纛追击,败之。督屯田锦州、松山间,明人纵牧於野,伊尔德设伏乌欣河,驱其牲畜以归。敌袭我军后,伊尔德还击,斩获无算。超进世职三等梅勒章京。屡坐事当削世职,命罚钅爰以赎。七年,复从围锦州,明兵来夺炮,击败之,进一等。

顺治元年,命驻防锦州。二年,加半个前程。世祖召伊尔德,命从豫亲王多铎南征,与尚书宗室韩岱等将蒙古兵自南阳下归德,招抚甚众。至扬州,获战舰百馀,渡江先驱,破南京。明福王由崧走芜湖,与固山额真阿哈尼堪等追击,败明将黄得功。三年,进世职一等昂邦章京。六年,偕大将军谭泰讨叛将金声桓,下南昌,诛声桓。师进,叛将李成栋陷信丰,攻克之,成栋夜遁,马蹶,溺水死。分兵定抚州、建昌,破其将杨奇盛。江西悉平。师还,复移剿保定土寇。论功,进世职一等精奇尼哈番。八年,巴牙喇纛章京鼇拜讦伊尔德值上幸内苑擅令门直员役更番,私减守门护军额数,又嫉忌鳌拜等,鞫实,论死,上贷之,命降世职一级,罚钅爰以赎。寻授本旗固山额真。九年,三遇恩诏,累进一等伯兼拖沙喇哈番。从敬谨亲王尼堪征湖南,师败绩,王没於阵。十一年,师还,论罪,夺职籍没。

初,明鲁王以海与其将阮进等据舟山,以海走入海。至是,其将陈六御、阮思等复据舟山为寇。十二年,上授伊尔德宁海大将军,率师讨之。六御等遣所置总兵王长树、毛光祚、沈尔序等登陆掠大岚山。伊尔德遣巴牙喇纛额真车尔布、梅勒额真硕禄古、总兵张承恩引兵趋夏关,抵斗门,连击败之,斩长树等;而自率师攻宁波,乘舟趋定海,分三道并进。六御等列舟望江口山下以待,伊尔德挥众进击,败之;追至衡水洋,斩六御等,遂取舟山。十四年,师还,上命贝勒杜兰等郊劳,复世职,论功,进一等伯。

十五年,从信郡王多尼南征,自贵阳至盘江,击斩明将,进克云南。十八年,卒於军,谥襄敏。

孙巴珲岱,袭。自散秩大臣迁正黄旗满洲都统。夏逢龙之乱,出为荆州将军。圣祖征噶尔丹,参赞大将军马斯喀军务。卒,谥恪恭。子马哈达,降二等伯,世袭。乾隆中,加封号宣义。

努山,紥库塔氏,世居鄂里。父塔克都,归太祖,太祖命籍其众为牛录,以其长子瑚什屯为牛录额真。旗制定,隶满洲正黄旗。积功,授世职游击。卒,无子,以努山子浑岱为后,袭职,而努山代为牛录额真。从征伐,辄先驱觇敌。有功,授噶布什贤章京。太宗嘉其能,以瑚什屯世职改命努山,谕曰:“弟之子不若弟亲也。”时为天聪八年五月。

寻从伐明,攻大同,努山与甲喇额真席特库、纳海执逻卒以献。崇德元年,率甲士行边,至冷口,遇明逻卒十四,斩三人,俘一人,获马十馀。三年,从贝勒岳讬伐明,将入边,遇明兵,斩四十人,俘三人。发明兵所置火药。度墙子岭,明总兵吴阿衡将六千人迎战,击之败。与噶布什贤噶喇依昂邦劳萨逐明兵,获马数十及攻具。薄明都,破明兵为伏者,而自设伏道侧,挑明太监高起潜战,伏起夹击,多所俘馘。即夕,起潜袭噶布什贤兵,努山与席特库及甲喇额真鄂克合兵战,起潜兵败走,逐北,迫会通河,明兵多入水死,遂次涿州;分道从睿亲王多尔衮徇山东,克济南。师还,出塞,复与劳萨共败明兵。

六年七月,与侍卫穆章等诇敌董家口、喜峰口,遇明兵,斩百馀人,俘四人。从围锦州,是时上自将驻军松山、杏山道中,明兵击噶布什贤兵,努山力战,斩五十二人,获马三十。明总督洪承畴出战,努山与劳萨等阵而前,战良久,王贝勒等各以所部合战,大破明兵。十月,擢噶布什贤噶喇依昂邦。是时武英郡王阿济格驻军杏山河岸,上命努山济师。敌骑千自宁远至,猝与努山值,惊溃,努山逐之,至连山,斩三十人,获马三十有二。七年三月,与噶布什贤噶喇依昂邦吴拜共略宁远,敌骑五十自中后所至,率噶布什贤兵纵击,明兵四百人来援,并击败之;薄宁远,守者背城阵,努山等与战,俘二十三人:进世职二等甲喇章京。八年,上以贝勒阿巴泰等略山东未还,命努山率甲喇额真四、侍卫四、兵九十至界岭口,诇师行距边远近,遇明兵,斩守备一、兵三百馀,俘数十人,获马骡二百馀。八月,与巴牙喇纛章京阿济格尼堪帅师戍锦州。

顺治元年,世祖既定鼎,命努山将左翼噶布什贤兵从豫亲王多铎西讨李自成,自成兵出潼关拒战,努山自间道劘其垒,斩杀过半,自成兵溃走。二年,移师定河南,下扬州,克明南京。明福王由崧走芜湖,努山与诸将以师从之,得福王以归。三年,从贝勒博洛徇浙江,明总兵方国安屯钱塘江东岸,以舟师出战。努山从固山额真图赖自上游渡,击国安,败之,尽得其舟;进略福建,击斩明巡抚杨廷清、李暄。时巴牙喇纛章京都尔德等攻下建宁、延平诸府,明唐王聿键走汀州,努山驰七昼夜追及之,唐王入城守,令锐卒以巨木撞其门,后军继至,遂克之。

五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定湖广。明桂王由榔据广西,其总督何腾蛟,总兵王进才、马进忠、袁宗第等,分屯湖南诸郡邑。六年正月,努山至长沙,时席特库亦迁噶布什贤噶喇依昂邦,将右翼噶布什贤兵,共简精锐攻湘潭,与固山额真阿济格尼堪等破北门入,腾蛟死之。四月,兵部尚书阿哈尼堪等徇宝庆,未至七十里,进才、进忠合军出御,努山令所部舍骑步战,明兵败,薄城东门,进才等弃城走,逐之至武冈,歼进忠所将步兵三千,破进才及宗第等寨十馀,分克沅州、靖州;再进克全州,斩明阁部杨鳌及副将以下四十馀。累进二等阿思哈尼哈番。十三年,擢内大臣。十五年,卒。

阿济格尼堪,满洲正白旗人,达音布子。达音布战死,长子阿哈尼堪袭三等甲喇章京,旋卒。阿济格尼堪继袭,授甲喇额真。从太宗伐察哈尔,自大同入明境,与雅赖共击败明兵於崞县。崇德元年,从太宗伐朝鲜,击败明宁远守边兵。三年,从贝勒岳讬伐明,击破总兵侯世禄,得其印及骑。四年,擢巴牙喇纛章京。从肃亲王豪格攻锦州,设伏於连山,俘五人,获马七。

六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攻锦州,以七十人为伏,败敌;进攻杏山,领纛直入敌垒,敌大溃。时锦州有蒙古诺木齐等原降,明总兵祖大寿发其谋,以兵围之,不得出。阿济格尼堪诇知之,乘夜薄城,力战先登,入其郛,援诺木齐等皆出。进攻松山,战屡捷。上以阿济格尼堪少年能杀敌,进一等参将,赉白金四百。是年八月,明总督洪承畴集诸镇兵救锦州,上自将屯松山、杏山道中,绝饷道。明总兵吴三桂、唐通等皆潜引去。上召阿济格尼堪亲授策,与鳌拜等追击,大败之。八年八月,命戍锦州。九月,郑亲王取中后所、前屯卫,阿济格尼堪率所部及蒙古兵攻中前所,拔其城,俘明溃兵,无得脱者,加半个前程。

顺治元年四月,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破李自成,追至庆都,进一等梅勒章京。十月,从豫亲王多铎帅师西讨自成,渡孟津,薄潼关。贼凿重壕为固,自成将刘方亮率千馀人出拒,阿济格尼堪与图赖、阿尔津等奋战,方亮败退。至夜,复来犯,阿济格尼堪力战卻之,连破贼二垒,遂麾兵逾壕,冒矢石先登,贼惊溃降窜,师入关。二年正月,克西安,自成自商州入湖广。

豫亲王移师下江南,四月,至淮安,遣阿济格尼堪率所部趋扬州,屯城北,与亲军合攻,城遂下,获战舰二百馀;渡江克明南都,追击明福王由崧於芜湖,败其舟师:进三等昂邦章京。三年,从端重亲王博洛定浙江,徇金华、衢州,破仙霞关,略建宁、延平。明唐王聿键走汀州,阿济格尼堪与都尔德进击至城下,率精锐先登,遂克汀州。其总兵姜正希以二万人赴援,阿济格尼堪出御,所杀伤过半。进一等精奇尼哈番,赐敕世袭。五年,授正白旗满洲都统。

六年,郑亲王济尔哈朗征湖广,以阿济格尼堪参赞军事。是时明总督何腾蛟,总兵王进才、马进忠等,守湖南:腾蛟军湘潭;进才、进忠军宝庆。阿济格尼堪至长沙,与兵部尚书阿哈尼堪为前锋,攻湘潭,破北门入,执腾蛟。逐明溃兵至湘乡,尽歼之,遂趋宝庆。未至七十里,进才、进忠合军拒战,阿济格尼堪令步骑番进,薄宝庆东郭,进才等败遁。遂下沅、靖,进克全州。七年正月,师还,进三等伯,赉白金五百,授议政大臣。四月,卒,谥勇敏。乾隆间,加封号襄宁。子宜理布,自有传。

佟图赖,汉军镶黄旗人。父养真。太祖克抚顺,养真以从弟养性已降,挈其族来归。从攻辽阳,以功授世职游击。命驻镇江,守将陈良策以城叛,养真及长子丰年皆死。

佟图赖初名盛年,其次子也,袭世职,事太宗。天聪五年,从攻大凌河,破明监军道张春兵,进世职二等参将。崇德三年,授兵部右参政。五年,从攻锦州,取白官儿屯台。六年,复从攻锦州,取金塔口三台。七年,从攻松山,明师以骑兵突阵,将夺我师炮,佟图赖击卻之;又败其步兵,取塔山、杏山诸台,遂克其城二:以功进世职一等。是岁始分汉军为八旗,授正蓝旗固山额真。师出略明边,佟图赖与固山额真李国翰等奏请直取燕京,上以“未取关外四城,何能即克山海”,优旨开谕之。八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收前屯卫、中后所二城,加半个前程。

顺治元年,从入关,调镶白旗,与固山额真巴哈纳、石廷柱等招降山东府四、州七、县三十二。复移师下太原,招降山西府九、州二十七、县一百四十一。师还,赐白金四百。寻从豫亲王多铎西讨李自成,定河南。二年,移师徇江南,先后克扬州、嘉兴,皆在行,进世职二等梅勒章京,赐蟒服、黄金三十、白金千五百。五年,授定南将军,与固山额真刘之源率左翼汉军驻宝庆。时马进忠等寇衡、湘、辰、永间,陷宝庆。佟图赖师至,克之。

六年,郑亲王济尔哈朗徇湖广,佟图赖与固山额真硕詹等分兵趋衡州,阵斩明将陶养用,拔其城。时明将胡一清犹屯城南为七营,乘胜疾击破之;逐一清,战於望公岭山峪口,又破之;一清走入广西境,距全州三十里,立六营自保,与努山、阿济格尼堪合军奋击,破之,遂下全州。师还,驻衡州。明兵犯常宁,遣牛录额真陈天谟等驰援,破明兵石鼓洞,斩其渠。八年,师还,宴劳。授礼部侍郎。复调正蓝旗固山额真。世职累进至三等精奇尼哈番。十三年,以疾乞休,世祖命加太子太保致仕。十五年,卒,赐祭葬,赠少保,仍兼太子太保,谥勤襄。

康熙间,以孝康章皇后推恩所生,赠一等公,并命改隶满洲。世宗即位,追封佟养正一等公,谥忠烈,与佟图赖并加太师。养真改曰养正,避世宗嫌名也。

论曰:图赖忠鲠类父,督师南征,破福、唐二王,三江、闽、浙,以次底定,仍世侑飨,允哉!准塔绥徕畿辅,戡定江、淮;伊尔德横海杀敌,破鲁王馀众,功与相并。努山、阿济格尼堪、佟图赖佐定江表,又合军徇湘南。戮力佐创业,绩亦伟矣!

清史稿
赵尔巽
本纪
本纪一 太祖本纪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本纪九 世宗本纪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志一 天文一志二 天文二志三 天文三志四 天文四志五 天文五志六 天文六志七 天文七志八 天文八志九 天文九志十 天文十志十一 天文十一志十二 天文十二志十三 天文十三志十四 天文十四志十五 灾异一志十六 灾异二志十七 灾异三志十八 灾异四志十九 灾异五志二十 时宪一志二十一 时宪二志二十二 时宪三志二十三 时宪四志二十四 时宪五志二十五 时宪六志二十六 时宪七志二十七 时宪八志二十八 时宪九志二十九 地理一志三十 地理二志三十一 地理三志三十二 地理四志三十三 地理五志三十四 地理六志三十五 地理七志三十六 地理八志三十七 地理九志三十八 地理十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志四十 地理十二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志六十九 乐一志七十 乐二志七十一 乐三志七十二 乐四志七十三 乐五志七十四 乐六志七十五 乐七志七十六 乐八志七十七 舆服一志七十八 舆服二志七十九 舆服三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志八十一 选举一志八十二 选举二志八十三 选举三志八十四 选举四志八十五 选举五志八十六 选举六志八十七 选举七志八十八 选举八志八十九 职官一志九十 职官二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志九十三 职官五(内务府)志九十四 职官六(新官制)志九十五 食货一志九十六 食货二志九十七 食货三志九十八 食货四志九十九 食货五志一百 食货六志一百一 河渠一志一百二 河渠二志一百三 河渠三志一百四 河渠四志一百五 兵一志一百六 兵二志一百七 兵三志一百八 兵四志一百九 兵五志一百十 兵六志一百十一 兵七志一百十二 兵八志一百十三 兵九志一百十四 兵十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志一百二十二 艺文三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表一 皇子世表一表二 皇子世表二表三 皇子世表三表四 皇子世表四表五 皇子世表五表六 公主表表七 外戚表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表九表十表十一表十二表十三表十四表十五表十六 军机大臣年表一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九 藩部世表一表五十表五十一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列传
列传一 后妃列传二 诸王一列传三 诸王二列传四 诸王三列传五 诸王四列传六 诸王五列传七 诸王六列传八 诸王七列传九列传十列传十一列传十二列传十三列传十四列传十五列传十六列传十七列传十八列传十九列传二十列传二十一列传二十二列传二十三列传二十四列传二十五列传二十六列传二十七列传二十八列传二十九列传三十列传三十一列传三十二列传三十三列传三十四列传三十五列传三十六列传三十七列传三十八列传三十九列传四十列传四十一列传四十二列传四十三列传四十四列传四十五列传四十六列传四十七列传四十八列传四十九列传五十列传五十一列传五十二列传五十三列传五十四列传五十五列传五十六列传五十七列传五十八列传五十九列传六十列传六十一列传六十二列传六十三列传六十四列传六十五列传六十六列传六十七列传六十八列传六十九列传七十列传七十一列传七十二列传七十三列传七十四列传七十五列传七十六列传七十七列传七十八列传七十九列传八十列传八十一列传八十二列传八十三列传八十四列传八十五列传八十六列传八十七列传八十八列传八十九列传九十列传九十一列传九十二列传九十三列传九十四列传九十五列传九十六列传九十七列传九十八列传九十九列传一百列传一百一列传一百二列传一百三列传一百四列传一百五列传一百六列传一百七列传一百八列传一百九列传一百十列传一百十一列传一百十二列传一百十三列传一百十四列传一百十五列传一百十六列传一百十七列传一百十八列传一百十九列传一百二十列传一百二十一列传一百二十二列传一百二十三列传一百二十四列传一百二十五列传一百二十六列传一百二十七列传一百二十八列传一百二十九列传一百三十列传一百三十一列传一百三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三列传一百三十四列传一百三十五列传一百三十六列传一百三十七列传一百三十八列传一百三十九列传一百四十列传一百四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二列传一百四十三列传一百四十四列传一百四十五列传一百四十六列传一百四十七列传一百四十八列传一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五十列传一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五十二列传一百五十三列传一百五十四列传一百五十五列传一百五十六列传一百五十七列传一百五十八列传一百五十九列传一百六十列传一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六十二列传一百六十三列传一百六十四列传一百六十五列传一百六十六列传一百六十七列传一百六十八列传一百六十九列传一百七十列传一百七十一列传一百七十二列传一百七十三列传一百七十四列传一百七十五列传一百七十六列传一百七十七(缺)列传一百七十八列传一百七十九列传一百八十列传一百八十一列传一百八十二列传一百八十三列传一百八十四列传一百八十五列传一百八十六列传一百八十七列传一百八十八列传一百八十九列传一百九十列传一百九十一列传一百九十二列传一百九十三列传一百九十四列传一百九十五列传一百九十六列传一百九十七列传一百九十八列传一百九十九列传二百列传二百一列传二百二列传二百三列传二百四列传二百五列传二百六列传二百七列传二百八列传二百九列传二百十列传二百十一列传二百十二列传二百十三列传二百十四列传二百十五列传二百十六列传二百十七列传二百十八列传二百十九列传二百二十列传二百二十一列传二百二十二列传二百二十三列传二百二十四列传二百二十五列传二百二十六列传二百二十七列传二百二十八列传二百二十九列传二百三十列传二百三十一列传二百三十二列传二百三十三列传二百三十四列传二百三十五列传二百三十六列传二百三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八列传二百三十九列传二百四十列传二百四十一列传二百四十二列传二百四十三列传二百四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五列传二百四十六列传二百四十七列传二百四十八列传二百四十九列传二百五十列传二百五十一列传二百五十二列传二百五十三列传二百五十四列传二百五十五列传二百五十六列传二百五十七列传二百五十八列传二百五十九列传二百六十列传二百六十一列传二百六十二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列传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列传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列传二百六十八(缺)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列传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列传二百七十四 忠义一列传二百七十五 忠义二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列传二百七十七 忠义四列传二百七十八 忠义五列传二百七十九 忠义六列传二百八十 忠义七列传二百八十一 忠义八列传二百八十二 忠义九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列传二百八十四 孝义一列传二百八十五 孝义二列传二百八十六 孝义三列传二百八十七 遗逸一列传二百八十八 遗逸二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列传二百九十 艺术二列传二百九十一 艺术三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列传二百九十五 列女一列传二百九十六 列女二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列传三百 土司二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