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上一章

列传二十三

○陈泰阿尔津李国翰(子海尔图桑额)卓布泰(弟巴哈)卓罗(四世孙永庆)爱星阿(子富善)逊塔(子马锡泰从弟都尔德)

陈泰,满洲镶黄旗人,额亦都孙,彻尔格子也。初授巴牙喇甲喇章京。从伐明,攻锦州,明兵自宁远来援。陈泰先众直入敌阵,斩执纛者,得纛以归。天聪三年,从太宗伐明,薄明都,屯德胜门外,攻袁崇焕垒,遇伏,奋击,多所俘馘。五年,从围大凌河城,明监军道张春赴援,陈泰设伏,擒其逻卒,复以步军战,歼敌。

崇德元年,从伐朝鲜,与梅勒额真萨穆什喀夜袭破黄州守将营。三年,伐明,败明兵於丰润,攻太监冯永盛、总兵侯世禄营,拔之;又以巴牙喇兵三十败明骑卒百馀。五年,从围锦州,攻杏山,败敌兵,获牲畜。六年,复围锦州,败松山兵。我兵出樵采,为敌困,陈泰率兵六援之出,敌袭我后队,迭战破敌,遂克其郛。予世职,自牛录章京进三等甲喇章京。七年,复围锦州,掘堑困松山。明兵夜犯正黄旗蒙古营,赴援,击之走。八年,从伐明,败总兵马科於浑河,筑浮桥济师。明总督范志完拒战,击败之。下山东,陈泰以偏师克东阿、汶上、宁阳三县,进世职二等。

顺治元年,从入关,击破李自成,进世职一等。四年,授礼部侍郎。从平南大将军孔有德征湖广,战荆州,击破流贼一只虎。时明鲁王遣其将郑彩、阮进等寇福建,先后陷府三、州一、县二十七。上授陈泰靖南将军,与梅勒额真栋阿赉率师讨之,击破鲁王将曹大镐、张耀星,克同安、平和二县。五年三月,复克兴化。彩遁入海,复克长乐、连江,获所置总督顾世臣等十一人,斩之。鲁王所陷诸府州县以次尽复,福建平。师还,授巴牙喇纛章京,进二等阿思哈尼哈番。遇恩诏,累进三等精奇尼哈番兼拜他喇布勒哈番。迁刑部尚书。八年,移吏部尚书,授国史院大学士。以加上皇太后尊号恩诏误增赦款罢任,并以吏部覃恩升袭过滥,降世职一等阿达哈哈番。九年,起礼部尚书,充会试主考官,授镶黄旗满洲固山额真,特命进世职二等精奇尼哈番。

十年,上以湖广未定,大学士洪承畴再出经略,至军,疏言:“孙可望等战湖南,郝摇旗、一只虎等扰湖北。湖南驻重兵,各郡窎远,不免首尾难顾。”上授陈泰宁南靖寇大将军,与固山额真蓝拜、济席哈,巴牙喇纛章京苏克萨哈等统兵镇湖南。临行,上谕之曰:“师行有一定纪律,大小将佐,为国尽力,岂致挫衅?上毋藐视主帅,下当抚励士卒,能爱众而得其心,遇敌未有不争先效命者也。”十一年,复授吏部尚书。十二年,孙可望遣其将刘文秀、卢明臣、冯双礼等以舟师六万分犯岳州、武昌。文秀引精兵攻常德,陈泰遣苏克萨哈设伏以待。甲喇额真呼尼牙罗和当前锋,挫敌;甲喇额真苏拜、希福等以舟师迎击;大军继进,三合三胜。敌复列舰拒战,伏起,纵火焚其舟,敌大败,别遣兵击敌德山下。师进次龙阳,敌集二千人来犯,我兵奋击,溃奔,明臣赴水死。双礼被创,与文秀并遁。降所置裨将四十馀、兵三千馀。论功,进一等精奇尼哈番兼拖沙喇哈番。未几,卒於军。

师还,明年正月,世祖宴诸将,追悼陈泰,挥泪酌酒,谕学士麻勒吉、侍卫觉罗塔大曰:“大将军班师还,朕将亲酌酒以慰劳之。不幸中道弃捐,不复相见。尔等以此觞奠大将军灵次,抒朕追悼。”诸将及侍从皆感涕。赐祭葬,谥忠襄。乾隆初,定封一等子。

阿尔津,伊尔根觉罗氏。父齐玛塔,与从子阿山归太祖,官侍卫。旗制定,与阿山同隶正蓝旗。阿山自有传。

阿尔津积战功,授甲喇额真,世职二等参将。天聪四年,从固山额真纳穆泰等守滦州。纳穆泰等引还,论罪,上以阿尔津力战杀敌,特贳之。九年,伐察哈尔,阿尔津从贝勒岳讬驻归化城。博硕克图汗子阴结喀尔喀等部贰於明,阿尔津获其使者,进世职一等甲喇章京。

崇德元年,上自将伐朝鲜,朝鲜国王李倧走南汉山城,阿尔津简精骑追蹑,破其援兵。二年,略铁山,获明逻卒。授议政大臣,领巴牙喇纛章京。三年,从豫亲王多铎伐明,过中后所,明将祖大寿发兵追袭,阿尔津为殿,战不力,所部多战死者,又弃其骨不收,坐削世职,籍家产之半,仍领巴牙喇纛章京如故。五年,从围锦州,以离城远驻,坐罚钅爰。六年,攻松山,击明总督洪承畴军,克台一、垒三,歼守台敌兵,出我师被围者。上嘉其善战,复授三等甲喇章京。七年,从伐明,攻宁远。八年,与巴牙喇纛章京哈宁阿等伐虎尔哈部,下七屯,俘获无算。

顺治元年,从入关,击李自成,追及於安肃,大破之,进二等甲喇章京,兼半个前程。寻从豫亲王多铎西破潼关,还定江南,进三等梅勒章京。三年,与巴牙喇纛章京鳌拜等徇汉中,击叛将贺珍,破流贼张献忠,进攻叙州,所向克捷。五年,进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寻率师定宣化叛兵。八年,与固山额真额克青等发武英亲王阿济格罪状,语详阿济格传。叙功,遇恩诏,进一等精奇尼哈番兼拖沙喇哈番。九年,授西安将军,镇汉中。寻改授定南将军,移师徇湖广。十一年,自巴牙喇纛章京迁固山额真。

十二年八月,授宁南靖寇大将军,与固山额真卓罗等率师驻荆州。时土寇姚黄等据归州,出没宜昌、襄阳间,阿尔津督兵搜捕,安集兵民,枝江、松滋诸县悉定。十三年,与卓罗等率师渡江,十月,克辰州。宝庆、永顺诸土司率官吏,具版籍,诣军前降。时云南、贵州尚为明守,阿尔津议移常德镇兵守辰州,别移兵屯常德为应援,自辰州下沅、靖,进取滇、黔。经略大学士洪承畴与异议,事闻,上召阿尔津还京师,以宗室罗讬代之。

十五年正月,授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征云南,命阿尔津率本旗兵以从。五月,卒於军,赠太子太保,谥端果。乾隆初,定封三等子。

李国翰,汉军镶蓝旗人,其先居清河。父继学,初为商,从明经略杨镐军,尝通使於我。天命六年,克辽阳,继学来归,授都司。以副将刘兴祚婪贿,劾罢之。屡获明谍,捕逃人,授世职三等副将。请老,国翰袭世职。事太宗,授侍卫,赐号“墨尔根”。

天聪三年,从伐明,薄明都。还攻永平,战先众。五年,围大凌河,城兵突出,国翰督兵击之退;明兵自锦州赴援,又击之,败走。九年,以善拊循所领人户,进世职二等梅勒章京。崇德三年,授刑部理事官。从伐明,入边,明兵千馀据山列阵,国翰督兵奋击,败之,获马四十;进克墙子岭,转战至山东,克济南。师还,攻庆都、获鹿,发炮毁其垣。四年,授镶蓝旗汉军梅勒额真。五年,从攻锦州,克吕洪山台。七年,攻下塔山、杏山,擢镶蓝旗汉军固山额真。八年,从克前屯卫、中后所。世职累进三等昂邦章京。

顺治元年,从入关,国翰与固山额真刘之源、祖泽润等率兵剿饶阳土寇康文斗、郭壮畿等,师进征山西。时李自成走陕西,其党犹分据太原、平阳诸府,国翰与固山额真叶臣谋曰:“自成新败,贼无固志,当以大兵直捣太原。太原既下,分道略定诸郡县,馀贼非降即就馘耳。”乃合兵进拔太原,分道略定诸郡县。师还,赉白金五百。寻又从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征陕西,自成走湖广,师从之,战应山,进攻武昌,与固山额真金砺等夺舟数百。

二年,命偕固山额真巴颜率兵下四川,次西安,叛将贺珍自汉中来犯,国翰与驻防西安内大臣和洛辉分兵夹击,大破之,进世职二等。三年,大将军肃亲王豪格师至,令国翰与巴颜逐捕延安馀寇,寇保张果老崖,掘壕困之,乘夜攻克其寨,歼其渠,获马二百馀。遂从肃亲王下四川,歼张献忠,复率兵渡涪江,击破献忠将袁韬,进世职一等。

五年四月,授定西将军,同平西王吴三桂镇汉中。六年,明宗室朱森滏与其将赵荣贵以万馀人犯阶州,国翰督兵赴援,战必先众陷阵。诸将请曰:“将军任讨贼之重,柰何轻身犯锋镝?脱有不戒,忧及全军。”国翰曰:“吾固知此。然贼锋颇锐,战不利,势将蔓延。吾故以力战挫其锋。明之失机,率由主兵者怯战耗时,贼以坐大。覆辙可复蹈耶?”遂战,阵斩森滏、荣贵;复击破其将王永强,斩级数千,获驼马数百,复宜君、同官、蒲城、宜川、安塞、清涧等县。上深嘉其勇略,谕以“自后但发纵指示,不必身先士卒”。叛将姜瓖据大同,其将刘登楼、张凤翼、任一贵、谢汝德、万钅柬等分据附近诸郡县,国翰遣兵会剿,歼贼甚众,抚定河东;进克府谷,擒斩所置经略高有才以下三百馀人,降其将郝自德等:进一等伯。

九年,与三桂督兵复成都、嘉定,遣将徇重庆、叙州,皆下。明将王复臣等纠倮儸万馀人犯保宁,列象阵攻城,国翰自绵州赴援,督兵横击敌,阵斩复臣,歼其众。捷闻,进三等侯,赏紫貂冠服、金甲胄、櫜鞬、鞍马。十年,以四川平,命与三桂还镇汉中。十四年,明将谭文等与自成馀党刘二虎等为寇,陷重庆,使所置都督杜子香守之。十五年,国翰与三桂进讨之,自西充下合州,子香迎战,败遁,复重庆,道桐梓,趋遵义。明将李定国遣其将刘正国等据险拒战,击之溃,自水西走云南,取遵义及所属州县;复进克开州,并招降水西土司。时大将军罗讬、经略洪承畴已取贵阳,国翰还驻遵义,策会师取云南。七月,卒於军。丧至京,命内大臣致奠,赠太子太保,谥敏壮,侯爵袭三次,循例改袭三等伯。乾隆中,加封号懋烈。

海尔图,国翰长子。初从国翰军击贺珍,破袁韬,皆在行,授兵部理事官、牛录额真。擢镶蓝旗汉军梅勒额真,授户部侍郎,坐事罢。迁本旗固山额真。康熙初,袭三等侯爵。定西将军贝勒董鄂讨叛将王辅臣,命海尔图运炮赴军前,并参赞军务。寻以运炮迟误,解参赞,留驻凤翔。从征云、贵,二十年,卒於军。

桑额,国翰第三子。康熙初,自参领擢宁夏总兵。迁云南提督,未上官,吴三桂反,留驻荆州。改湖广提督,移守武昌。从攻岳州,师进城陵矶,发炮沈敌舰,加右都督。三桂兵自洞庭湖出,桑额击之卻,逐至岳州城下,三桂兵引去,收万容、石首、安乡诸县,加左都督。诏趣进师,复以桑额为云南提督,奏改湖广提标兵为云南提标,率之进克辰龙关,克辰州、沅州;复进克镇远、平越,下贵阳,趋鸡公背。三桂兵焚铁索桥走,桑额督土司沙起龙等筑浮桥济师。旋从大将军贝子彰泰攻下云南省城,其将马宝、胡国柱自四川还救,桑额与副都统讬岱等破宝於楚雄,宝走降;又与都统希福困国柱於永昌,国柱自经死。云南平。

初,桑额标兵中道有溃散者,上遣左都御史哲勒肯按治,疏言标兵家口在武昌,无资养赡,逃回者千馀人。上切责桑额不恤士卒,部议夺职,命留任,叙功复职。二十五年,卒。

卓布泰,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父卫齐,费英东第九弟。事太祖,从特尔晋等率兵伐虎尔哈,得五百户以归,授世职备御。天聪初,从太宗伐明,略遵化,进世职游击。上统大军出征,每令卫齐留守盛京,任八门提督。卒。顺治间,追谥端勤。子鳌拜,自有传。

卓布泰,其次子也。事太宗,授牛录额真。崇德四年,从承政萨穆什喀、索海伐瑚尔哈部,铎陈、阿萨津二城以兵四百逆战,卓布泰与牛录额真萨弼图率甲士九十人击败之,斩级五十。敌复与索伦部长博穆博果尔合兵以拒,卓布泰率先邀击,俘六十馀人。五年,擢甲喇额真。六年,从伐明,围锦州,明总督洪承畴屯山口拒守。卓布泰与梅勒额真翁阿岱迎战,明兵败走,大军合击,复与翁阿岱力战破敌。师还,敌蹑我后,翁阿岱中创仆,卓布泰还歼敌,掖翁阿岱乘马归。七年,从伐明,徇山东至青州,屡败明兵。明将张登科、和应荐等合八镇兵来拒,卓布泰率兵奋击,大破之,复乘夜袭破馀兵。八年,师还,赉白金,兼任兵部理事官。顺治元年,偕甲喇额真沙尔瑚达略黑龙江,克图瑚勒禅城,俘二百馀人。

是冬,从大将军豫亲王多铎西讨李自成,次潼关,与固山额真恩格图等迭战破敌。二年,进克西安,自成走湖广,与巴牙喇纛章京敦拜、阿尔津等追击,歼敌骑三百。移师下江南,从贝勒博洛徇浙江,败敌於杭州、於海宁、於平湖,得战舰百馀。三年,复从徇福建,署梅勒额真。次延平,明唐王聿键走汀州,师从之,卓布泰别将兵攻克福州。叙功并考满,进世职三等阿达哈哈番。

五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下湖广。六年,复署梅勒额真,与固山额真佟图赖等自湘潭进克衡州。明将胡一清以步骑万馀踞城南山冈,列七营,与佟图赖合攻之,溃走;复进克道州、靖州。师还,优赉,授刑部侍郎。累擢内大臣、镶黄旗满洲固山额真,进世职二等阿思哈尼哈番。

十四年,授征南将军,率师至广西会湖南、四川两军规取云、贵。十五年九月,师次独山,与信郡王多尼及吴三桂会约师期,语详洪承畴传。卓布泰率兵自都匀进次盘江,明兵闻师至,沉舟,潜匿山谷中。卓布泰用土司岑继鲁言,渡下流取所沉舟,中夜济师。明将李承爵以万馀人屯凉水井,师进击破之,攻双河口山寨。明将李定国以象阵拒战,击溃之。定国悉众为三十营,列栅固守,卓布泰分军为三队,张左右翼以进,再战皆胜,追奔四十馀里,获其象、马。闻明兵尚坚守铁索桥,乃自普安间道进罗平,会信郡王等军攻克云南省城,明桂王奔永昌。十六年二月,从贝勒尚善等进军镇南,破白文选於玉龙关,渡澜沧江,取永昌,明桂王奔腾越,师复进,渡潞江。定国以六千人伏磨盘山,卓布泰分兵为八队,以火器发其伏,掩击,斩杀过半,遂克腾越。明桂王奔缅甸,卓布泰乘胜追击,越南甸至猛卯而还。捷闻,赉蟒服、鞍马。

康熙元年二月,师还,上命内大臣迎劳。寻追论在军勘将士功罪不实,与议政王贝勒争辨语怨望,论绞籍没,上命宽之,夺世职,罢都统。三年,复世职。八年,复以弟鳌拜得罪,夺世职。十六年,再复世职。十七年,卒,谥武襄。

巴哈,卓布泰弟。事太宗,以一等侍卫授议政大臣。顺治初,入关,从肃亲王豪格征张献忠有功,世职累进一等甲喇章京。睿亲王讨姜瓖,巴哈请从征,王勿许,拂衣起,坐论死,命罚钅爰以赎。睿亲王摄政,巴哈兄弟独不附。肃亲王卒於狱,子富绶尚幼,尚书宗室巩阿岱议杀之,巴哈及内大臣哈什屯持不可,乃止。巩阿岱因与弟锡翰及内大臣西讷布库等欲构陷以罪,闻上嘉其勤劳,议乃寝。世祖亲政,使证巩阿岱等罪状,皆坐诛。复命为议政大臣,世职累进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授领侍卫内大臣。鳌拜得罪,坐罢官夺世职。卒。

苏勒达,巴哈子。事圣祖,授侍卫。累迁镶黄旗蒙古都统、领侍卫内大臣。上亲征噶尔丹,从行,赞议进击,复扈上巡行塞北,赐内厮马。卒,谥恪僖。

卓罗,满洲正白旗人,巴笃理子也。卓罗袭三等副将,兼任牛录额真。崇德三年,从伐明,薄明都,明太监杨永盛出战,卓罗以三百人击败之,遂进略山东。四年,围锦州,入其郛,获守备一。六年,复围锦州,击败明总督洪承畴。八年,授刑部参政。

顺治初,从入关,破李自成,进世职一等梅勒章京,擢正白旗梅勒额真。三年,从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下湖广,败自成党一只虎於荆州。师还,赉黄金十两、白金三百两。是时明桂王由榔驻武冈,其将王进才等分守长沙、衡州、宝庆。大将军恭顺王孔有德等收湖南诸郡县,命卓罗及梅勒额真蓝拜率师益有德。四年,自岳州趋长沙,进才弃城走,卓罗等追击败之。遂与智顺王尚可喜共击败明总兵徐松节,率舟师还长沙。遣甲喇额真张国柱、札苏蓝等以偏师击败明总兵杨国栋於天心湖。卓罗会有德下祁阳,道熊罴岭,克其城。进攻武冈,击败明将刘承胤於夕阳桥,承胤降。明桂王走桂林,遂取武冈。五年,师还,上赉如自荆州还时。累擢吏部尚书,兼镶白旗满洲固山额真,进一等精奇尼哈番兼拖沙喇哈番。九年十一月,授靖南将军,下广东。旋以广东垂定,罢。

十二年八月,命与固山额真阿尔津帅师屯荆州,时张献忠将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等降於明,屯辰州。十三年八月,卓罗与阿尔津道澧州、常德,下辰州,可望焚舟夜遁,卓罗与梅勒额真泰什哈、巴牙喇纛章京费雅思哈等率兵渡江攻之,遂克辰州。十四年,可望诣长沙降,定国、文选等从明桂王入云南。

十五年,规取云南,吴三桂自四川,征南将军卓布泰自广西,卓罗从信郡王多尼自湖南,三道并进。十六年正月,合攻云南,克之,屡败文选、定国兵,收永昌、腾越,追击至南甸。命卓罗守云南,赉蟒服、鞍马。明桂王奔缅甸,定国屯孟艮,以印劄招元江土司那嵩。十月,卓罗与噶布什贤噶喇昂邦白尔赫图等共击之,克其城,那嵩自焚死。十八年,定西将军爱星阿与三桂帅师入缅甸,卓罗仍守云南。缅甸执明桂王诣军,云南平。康熙元年,召卓罗振旅还京,进二等伯。七年,卒,谥忠襄。乾隆间,定封号曰昭毅。

永庆,卓罗四世孙。乾隆间,以护军参领降袭三等伯。旋擢副都统。从征准噶尔有功,加云骑尉,仍进二等伯。出为乌鲁木齐副都统。迁江宁将军,移绥远城将军。召还,擢礼部尚书。罢,授内大臣。嘉庆十年七月,卒,谥敬僖。旋以在绥远城尝受赇,事露,夺谥。

爱星阿,满洲正黄旗人,扬古利孙也。父塔瞻,袭封一等公,卒,爱星阿袭封。世祖念扬古利旧劳,命加给三等阿达哈哈番俸。顺治八年,授领侍卫内大臣。

明桂王由榔与其将沐天波等奔缅甸,李定国居孟艮,白文选屯木邦,皆在云南边外。上命吴三桂镇云南,三桂疏请发兵入缅甸取由榔。十七年,授爱星阿定西将军,与都统卓罗、果尔钦、逊塔,护军统领毕力克图、费雅思哈,前锋统领白尔赫图率禁旅会三桂南征。十八年,师行,闻世祖大行,三桂犹豫不进。爱星阿曰:“君命不可弃。”督兵先行,三日,三桂乃发。九月,师次大理,休兵秣马。逾月,出腾越,道南甸、陇川、猛卯。十一月,至木邦,获文选将冯国恩,讯知文选屯锡箔江滨,定国与不协,走景线。爱星阿令白尔赫图等简精锐,疾驰三百馀里至江滨,文选已毁桥走茶山。大军至,结筏以济,遣总兵马宁、沈应时追之。爱星阿与三桂督师趋缅甸,时缅甸酋尽杀桂王从官天波以下数十人,密使人守之,谋擒以归我师。十二月,师次旧晚坡,去其庭六十里,缅甸使诣军前请遣兵薄城,当以桂王献。爱星阿遣白尔赫图将前锋百人进,次兰鸠江滨;复令毕力克图等将护军二百人继其后,缅甸以舟载桂王及其孥并故从官妻女献军前。宁、应时追文选及於猛养,文选度不能脱,遂降。定国走死猛猎。捷闻,圣祖谕嘉奖,命以爱星阿所俘获畀三桂区处,振旅还京师。加太保兼太子太保,敕书增纪军功。

康熙三年二月,卒,谥敬康。

子富善,袭。授领侍卫内大臣。圣祖亲征噶尔丹,富善将镶红旗兵扈上出中路,进次克鲁伦河,阅选驼马,徵输刍粟,皆当上意。师还,加太子太保。卒。乾隆初,追谥恭懿。

逊塔,满洲镶蓝旗人,安费扬古孙也。父硕尔辉。安费扬古既卒,太祖以所属人户分编牛录,授硕尔辉牛录额真。卒,逊塔嗣。太宗嘉其能,予世职牛录章京。崇德三年,授户部副理事官。是冬伐明,贝勒岳讬将右翼自墙子岭入边,逊塔署甲喇额真,从噶布什贤噶喇依昂邦席特库等击破明总督吴阿衡军,遂越明都,略山东。明年春,师出边,明兵蹑我后,逊塔从巴牙喇纛章京图赖等奋战卻之。明兵侵喀喇沁营,逊塔移兵赴援,明兵溃走。六年,围锦州,明总督洪承畴赴援,屯松山,逊塔与甲喇额真蓝拜率兵击之,破三垒。明兵乘阴雨犯我师右翼,复与蓝拜步战卻敌。八年,授甲喇额真。

顺治元年,从入关,破李自成,进世职三等甲喇章京。三年,从大将军肃亲王豪格西讨张献忠,道汉中,与固山额真巴哈纳等击破叛将贺珍,进次西充。献忠率其徒拒战,逊塔与固山额真李国翰等迭击破之。五年,师还,兼任刑部理事官。命率师驻防淮安。六年,莒州土寇曹良臣破海州,知州张懋勋、州同李士麟死之。逊塔督兵赴援,良臣走保马髻山,进击破之。时设浙淮盐务理事、兼户部侍郎衔,上以命逊塔,驻扬州。七年,改督理漕运户部侍郎,仍驻淮安。八年,官裁,逊塔还京,授镶蓝旗满洲梅勒额真。遇恩诏,进世职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十三年,授工部尚书。十五年,监修坛殿工成,进世职二等。寻兼授镶蓝旗蒙古固山额真。十七年,罢尚书,专任都统。旋命从定西大将军爱星阿率师下云南,明年十一月,会师木邦,趋缅甸,得明桂王以归。叙功,进世职一等拖沙喇哈番。四年,调本旗满洲都统。十二月,卒,谥忠襄。

子马锡泰,袭世职,授佐领,兼前锋参领。康熙间,从信郡王鄂札征察哈尔布尔尼,师次达禄,布尔尼屯山冈,列火器拒战,马锡泰率前锋薄险,四战皆捷,进世职三等精奇尼哈番。又从讨吴三桂,迁本旗满洲副都统。自湖广出广西,下云南,石门坎、黄草坝诸战,皆在行间。进破云南省城,逐贼楚雄,降三桂将马宝、巴养元等。师还,进世职一等。卒,孙德彝,降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乾隆初,定封一等男。

都尔德,亦安费扬古孙。父阿尔岱,以牛录额真事太宗,驻耀州,御明兵有功。从攻大凌河,战死,赠世职备御,都尔德袭。顺治初,授刑部理事官。从入关,击李自成,署巴牙喇纛章京。从豫亲王多铎西征,战陕州,督兵陟山拔其垒,复破敌潼关。寻自河南下江南,逐明福王由崧至芜湖,截江而战,大败之。复从端重亲王博洛定浙江,徇福建,偕巴牙喇纛章京阿济格尼堪攻汀州,破明唐王聿键。复从郑亲王济尔哈朗略湖广,讨李自成馀党李锦等。师还,真除巴牙喇纛章京,授议政大臣,世职累进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康熙三年,卒,赐祭葬,谥忠襄。

论曰:顺治初,取福、唐二王,不再期而定。桂王势更蹙,以有闯、献馀众死寇力战,支拄十馀年。陈泰定湖北,兵力至常、岳,阿尔津继之,奄有湖南。李国翰略四川、贵州,卓布泰下云南,卓罗从信郡王为之佐;爱星阿继之,逊塔为之佐;与吴三桂合军,深入缅甸取桂王:明宗至是始尽熸矣。

清史稿
赵尔巽
本纪
本纪一 太祖本纪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本纪九 世宗本纪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志一 天文一志二 天文二志三 天文三志四 天文四志五 天文五志六 天文六志七 天文七志八 天文八志九 天文九志十 天文十志十一 天文十一志十二 天文十二志十三 天文十三志十四 天文十四志十五 灾异一志十六 灾异二志十七 灾异三志十八 灾异四志十九 灾异五志二十 时宪一志二十一 时宪二志二十二 时宪三志二十三 时宪四志二十四 时宪五志二十五 时宪六志二十六 时宪七志二十七 时宪八志二十八 时宪九志二十九 地理一志三十 地理二志三十一 地理三志三十二 地理四志三十三 地理五志三十四 地理六志三十五 地理七志三十六 地理八志三十七 地理九志三十八 地理十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志四十 地理十二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志六十九 乐一志七十 乐二志七十一 乐三志七十二 乐四志七十三 乐五志七十四 乐六志七十五 乐七志七十六 乐八志七十七 舆服一志七十八 舆服二志七十九 舆服三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志八十一 选举一志八十二 选举二志八十三 选举三志八十四 选举四志八十五 选举五志八十六 选举六志八十七 选举七志八十八 选举八志八十九 职官一志九十 职官二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志九十三 职官五(内务府)志九十四 职官六(新官制)志九十五 食货一志九十六 食货二志九十七 食货三志九十八 食货四志九十九 食货五志一百 食货六志一百一 河渠一志一百二 河渠二志一百三 河渠三志一百四 河渠四志一百五 兵一志一百六 兵二志一百七 兵三志一百八 兵四志一百九 兵五志一百十 兵六志一百十一 兵七志一百十二 兵八志一百十三 兵九志一百十四 兵十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志一百二十二 艺文三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表一 皇子世表一表二 皇子世表二表三 皇子世表三表四 皇子世表四表五 皇子世表五表六 公主表表七 外戚表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表九表十表十一表十二表十三表十四表十五表十六 军机大臣年表一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九 藩部世表一表五十表五十一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列传
列传一 后妃列传二 诸王一列传三 诸王二列传四 诸王三列传五 诸王四列传六 诸王五列传七 诸王六列传八 诸王七列传九列传十列传十一列传十二列传十三列传十四列传十五列传十六列传十七列传十八列传十九列传二十列传二十一列传二十二列传二十三列传二十四列传二十五列传二十六列传二十七列传二十八列传二十九列传三十列传三十一列传三十二列传三十三列传三十四列传三十五列传三十六列传三十七列传三十八列传三十九列传四十列传四十一列传四十二列传四十三列传四十四列传四十五列传四十六列传四十七列传四十八列传四十九列传五十列传五十一列传五十二列传五十三列传五十四列传五十五列传五十六列传五十七列传五十八列传五十九列传六十列传六十一列传六十二列传六十三列传六十四列传六十五列传六十六列传六十七列传六十八列传六十九列传七十列传七十一列传七十二列传七十三列传七十四列传七十五列传七十六列传七十七列传七十八列传七十九列传八十列传八十一列传八十二列传八十三列传八十四列传八十五列传八十六列传八十七列传八十八列传八十九列传九十列传九十一列传九十二列传九十三列传九十四列传九十五列传九十六列传九十七列传九十八列传九十九列传一百列传一百一列传一百二列传一百三列传一百四列传一百五列传一百六列传一百七列传一百八列传一百九列传一百十列传一百十一列传一百十二列传一百十三列传一百十四列传一百十五列传一百十六列传一百十七列传一百十八列传一百十九列传一百二十列传一百二十一列传一百二十二列传一百二十三列传一百二十四列传一百二十五列传一百二十六列传一百二十七列传一百二十八列传一百二十九列传一百三十列传一百三十一列传一百三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三列传一百三十四列传一百三十五列传一百三十六列传一百三十七列传一百三十八列传一百三十九列传一百四十列传一百四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二列传一百四十三列传一百四十四列传一百四十五列传一百四十六列传一百四十七列传一百四十八列传一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五十列传一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五十二列传一百五十三列传一百五十四列传一百五十五列传一百五十六列传一百五十七列传一百五十八列传一百五十九列传一百六十列传一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六十二列传一百六十三列传一百六十四列传一百六十五列传一百六十六列传一百六十七列传一百六十八列传一百六十九列传一百七十列传一百七十一列传一百七十二列传一百七十三列传一百七十四列传一百七十五列传一百七十六列传一百七十七(缺)列传一百七十八列传一百七十九列传一百八十列传一百八十一列传一百八十二列传一百八十三列传一百八十四列传一百八十五列传一百八十六列传一百八十七列传一百八十八列传一百八十九列传一百九十列传一百九十一列传一百九十二列传一百九十三列传一百九十四列传一百九十五列传一百九十六列传一百九十七列传一百九十八列传一百九十九列传二百列传二百一列传二百二列传二百三列传二百四列传二百五列传二百六列传二百七列传二百八列传二百九列传二百十列传二百十一列传二百十二列传二百十三列传二百十四列传二百十五列传二百十六列传二百十七列传二百十八列传二百十九列传二百二十列传二百二十一列传二百二十二列传二百二十三列传二百二十四列传二百二十五列传二百二十六列传二百二十七列传二百二十八列传二百二十九列传二百三十列传二百三十一列传二百三十二列传二百三十三列传二百三十四列传二百三十五列传二百三十六列传二百三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八列传二百三十九列传二百四十列传二百四十一列传二百四十二列传二百四十三列传二百四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五列传二百四十六列传二百四十七列传二百四十八列传二百四十九列传二百五十列传二百五十一列传二百五十二列传二百五十三列传二百五十四列传二百五十五列传二百五十六列传二百五十七列传二百五十八列传二百五十九列传二百六十列传二百六十一列传二百六十二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列传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列传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列传二百六十八(缺)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列传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列传二百七十四 忠义一列传二百七十五 忠义二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列传二百七十七 忠义四列传二百七十八 忠义五列传二百七十九 忠义六列传二百八十 忠义七列传二百八十一 忠义八列传二百八十二 忠义九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列传二百八十四 孝义一列传二百八十五 孝义二列传二百八十六 孝义三列传二百八十七 遗逸一列传二百八十八 遗逸二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列传二百九十 艺术二列传二百九十一 艺术三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列传二百九十五 列女一列传二百九十六 列女二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列传三百 土司二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