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上一章

列传三十六

○索尼苏克萨哈(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白尔赫图)

遏必隆(子尹德)鼇拜(弟穆里玛班布尔善)

索尼,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父硕色,大学士希福兄也,太祖时,自哈达挈家来归。太祖以其兄弟父子并通国书及蒙、汉文字,命硕色与希福同直文馆,赐号“巴克什”。授索尼一等侍卫。从征界藩、栋夔。天聪元年,从太宗攻锦州,侦敌宁远,并有功。

二年,上亲征喀尔喀,徵兵外藩,科尔沁不至。命索尼与侍卫阿珠祜赍谕饬责土谢图额驸奥巴。初,奥巴为台吉,入朝,太祖以贝勒舒尔哈齐女妻焉。既而奥巴屡背约,私与明通,复徵兵不至。索尼受方略行,既入境,其部人馈以牲,索尼不受,曰:“尔汗有异心,尔物岂可食耶?”时奥巴病足,索尼与阿珠祜见公主,以谕旨告。奥巴闻之,扶掖至,佯问曰:“此为谁?”索尼曰:“吾侪天使也!尔有罪,义当绝。今特以公主故,使来餽问耳。”奥巴顾左右趣具馔,索尼等不顾而出。奥巴恐,使台吉塞冷等请其事。索尼出玺书示之,即令从者先行。奥巴得书大惊,令所属大臣?忌留,索尼责以大义,奥巴叩首悔罪,原入朝。索尼与阿珠祜偕其大臣党阿赖先归奏状,帝甚悦。

三年,从大军入关,薄燕京,明督师袁崇焕赴援,列营城东南。贝勒豪格突入阵,敌兵蹙之,矢石如雨。索尼跃马驰入,斩杀甚众,拔豪格破围出。四年,谕降榛子镇、沙河驿,拔永平,守之。五年,擢吏部启心郎。从围大凌河。明兵自锦州来援,败之。六年,从征察哈尔,略大同,取阜台寨。寻予牛录章京世职,仍直内院。崇德八年,考绩,进三等甲喇章京。

太宗崩后五日,睿亲王多尔衮诣三官庙,召索尼议册立。索尼曰:“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是夕,巴牙喇纛章京图赖诣索尼,告以定立皇子。黎明,两黄旗大臣盟於大清门,令两旗巴牙喇兵张弓挟矢,环立宫殿,率以诣崇政殿。诸王大臣列坐东西庑,索尼及巴图鲁鄂拜首言立皇子,睿亲王令暂退。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劝睿亲王即帝位,睿亲王犹豫未允,豫亲王曰:“若不允,当立我。我名在太祖遗诏。”睿亲王曰:“肃亲王亦有名,不独王也。”豫亲王又曰:“不立我,论长当立礼亲王。”礼亲王曰:“睿亲王若允,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我老矣,能胜此耶?”乃定议奉世祖即位。索尼与谭泰、图赖、巩阿岱、锡翰、鄂拜盟於三官庙,誓辅幼主,六人如一体。都统何洛会等讦告肃亲王豪格,王坐废,诏褒索尼不附王,赐鞍马。

顺治元年,从睿亲王入关,定京师。二年,晋二等昂邦章京。睿亲王令解启心郎职,仍理部事。睿亲王方擅政,谭泰、巩阿岱、锡翰皆背盟附之,憾索尼不附。李自成之败也,焚宫殿西走。至是议修建,睿亲王亦营第,工庀材,工部给直偏厚,诸匠役皆急营王第。佟机言於王,王怒,欲杀之。索尼力言其无罪,王以是愈憾索尼。英亲王阿济格慢上,目为“八岁幼儿”,索尼以告睿亲王,请罪之,王不许。王尝召诸大臣议分封诸王,索尼持不可。巩阿岱、锡翰进曰:“索尼不欲王平天下乎?”请罪之,王亦不许。索尼发固山额真谭泰隐匿诏旨,谭泰坐削公爵;因讦索尼以内库漆琴与人,及使牧者秣马库院,傔从捕鱼禁门桥下,索尼遂坐罢。

三年,巴牙喇纛章京图赖劾谭泰怨望,词涉索尼。顺治初,大军分道剿贼西安,谭泰后至,无功。及移师江南,谭泰虑勿预,语图赖,甚怏怏。图赖遗书索尼,使启睿亲王,赍书者私发之,恐谭泰获罪,沉诸河。图赖发前事,逮讯赍书者塞尔特,诡云书巳达索尼。诸大臣论索尼罪当斩,王亲鞫之,索尼曰:“吾前发谭泰匿诏旨罪,顾匿图赖书以庇之乎?”王穷讯赍书者,事得白。寻复世职,然王与谭泰等憾索尼滋甚。五年,值清明,遣索尼祭昭陵,既行,贝子屯齐讦索尼与图赖等谋立肃亲王,论死,末减,夺官,籍其家,即安置昭陵。

八年,世祖亲政,特召还,复世职。累进一等伯世袭,擢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十七年,应诏上言,略谓:“小民冤抑,有司不为详审者,请严察,使毋壅於上闻。犯罪发觉,其奉有严旨者,有司辄从重比,不无枉滥。请敕法司详慎。前议福建将士失律罪,在大将军止削一不世袭之拜他喇布勒哈番,而所属将领乃尽夺世职,轻重不平,有乖惩劝,请敕更正。开国诸臣,自拜他喇布勒哈番以上皆有功业,宜予世袭;其后恩诏所加,非有战功,请毋给世袭敕书。在外诸藩,风俗不齐,若必严以内定之例,恐反滋扰,请予以优容。大臣夺据行市,奸宄之徒,投托指引,以攘货财,四方商贾,负担来京,辄复勒价强买。诸王贝勒及大臣私引玉泉山水灌溉,泉流为之竭。边外木植,皆商人雇民采伐。今又为大臣私行强占,致商不聊生。大臣不殚心公事,惟饰宅第。皆请申禁。五城审事官,遇世族富家与穷民讼者,必罪穷民,曲意徇私,不思执法。请严饬毋得枉屈贿庇。”疏入,上以所奏皆实,饬议行。

十八年,世祖崩,遗诏以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鼇拜同辅政。索尼闻命,跪告诸王贝勒,请共任国政,诸王贝勒皆曰:“大行皇帝深知汝四大臣,委以国家重务,谁敢干预?”索尼等乃奏知皇太后,誓於上帝及大行皇帝前,其辞曰:“先皇帝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鼇拜等为庸劣,遗诏寄讬,保翊冲主。索尼等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餽遗,不结党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各为身谋,有违斯誓,上天殛罚,夺算凶诛。”誓讫,乃受事。

世祖定中国,既亲政,纪纲法度,循太祖、太宗遗制;亦颇取明旧典损益之,务使称国体。四辅臣为政,称旨谕诸王、贝勒、诸大臣,详考太祖、太宗成宪,勒为典章。引世祖遗诏,谓:“不能仰法太祖、太宗,多所更张;今当率祖制,复旧章,以副先帝遗意。”乃改内阁翰林院还为内三院,复设理藩院,罢裁太常、光禄、鸿胪诸寺。他举措皆类是。而镶黄、正白两旗互易圈地,兴大狱。四辅臣称旨,亦谓太祖、太宗时,八旗庄田庐舍,依左右翼顺序分给。既入关,睿亲王多尔衮使镶黄旗处右翼之末,正白旗圈地本当属镶黄旗,今还与相易,亦以复旧制。

索尼故不慊苏克萨哈,顾见鼇拜势日张,与苏克萨哈不相容,内怵;又念年已老,多病,康熙六年三月,遂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鼇拜共为奏请上亲政。上未即允,而诏褒索尼忠,加授一等公,与前授一等伯并世袭,索尼辞,不许。六月,卒,谥文忠,赐祭葬有加礼。七月,乃下索尼等奏,上亲政,以第五子心裕袭一等伯,法保袭一等公。长子噶布喇官领侍卫内大臣,孝诚皇后父也,十三年,后崩,推恩所生,授一等公,世袭。第三子索额图,自有传。

苏克萨哈,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父苏纳,叶赫贝勒金台什同族。太祖初创业,来归,命尚主为额驸,授牛录额真。累进梅勒额真。天聪初,从太宗征锦州,贝勒莽古尔泰帅偏师卫塔山饷道,苏纳屯塔山西,明兵来攻,击破之。三年,与固山额真武纳格击察哈尔,入境,降其民二千户。闻降者将为变,尽歼其男子,俘妇女八千馀,上责其妄杀。蒙古人有自察哈尔逃入明边者,命苏纳以百人逐之,所俘获相当。累进三等甲喇章京。坐隐匿丁壮,削职。寻授正白旗蒙古固山额真。崇德初,从伐明,攻雕鹗、长安诸堡及昌平诸城,五十六战皆捷。又攻破容城。及出边,后队溃,坐罚钅爰。又从伐朝鲜,击破朝鲜军,俘其将。以朝鲜王出谒时乱班释甲,又自他道还,坐罚钅爰。寻以谳狱有所徇,坐罢,仍专管牛录事。顺治五年,卒。

苏克萨哈初授牛录额真。崇德六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围锦州,明总督洪承畴师赴援,太宗亲帅大军蹙之,苏克萨哈战有功,授牛录章京世职,晋三等甲喇章京。顺治七年,世祖命追复苏纳世职,以苏克萨哈并袭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寻授议政大臣,进一等,加拖沙喇哈番。苏克萨哈隶睿亲王多尔衮属下,王薨,苏克萨哈与王府护卫詹岱等讦王谋移驻永平诸逆状,及殡敛服色违制,王坐是追黜。是年,擢巴牙喇纛章京。

十年,孙可望寇湖广,命苏克萨哈偕固山额真陈泰率禁旅出镇湖南,与经略洪承畴会剿。十二年,刘文秀遣其将卢明臣等分兵犯岳州、武昌,苏克萨哈邀击,大败之。文秀引兵寇常德,战舰蔽江,苏克萨哈六战皆捷,纵火焚其舟,斩获甚众,明臣赴水死,文秀走贵州。叙功,晋二等精奇尼哈番,擢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

圣祖立,受遗诏辅政。时索尼为四朝旧臣,遏必隆、鼇拜皆以公爵先苏克萨哈为内大臣,鼇拜尤功多,意气凌轹,人多惮之。苏克萨哈以额驸子入侍禁廷,承恩眷,班行亚索尼;与鼇拜有姻连,而论事辄龃龉,浸以成隙。鼇拜隶镶黄旗,与正白旗互易庄地,遂兴大狱。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苏纳海,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坐纷更阻挠,下刑部议罪,以律无正条,请鞭责籍没。上览奏,召辅臣议,鼇拜请置重典,索尼、遏必隆不能争,独苏克萨哈不对,上因不允。鼇拜卒矫命,悉弃市。

鼇拜以苏克萨哈与相抗,憾滋甚。鼇拜日益骄恣,苏克萨哈居常怏怏。康熙六年,上亲政,加恩辅臣。越日,苏克萨哈奏乞守先帝陵寝,庶得保全馀生。有旨诘问,鼇拜与其党大学士班布尔善等遂诬以怨望,不欲归政,构罪状二十四款,以大逆论,与其长子内大臣查克旦皆磔死;馀子六人、孙一人、兄弟子二人皆处斩,籍没;族人前锋统领白尔赫图、侍卫额尔德皆斩:狱上,上不允。鼇拜攘臂上前,强奏累日,卒坐苏克萨哈处绞,馀悉如议。八年,鼇拜败,诏以苏克萨哈虽有罪,不至诛灭子孙,此皆鼇拜挟仇所致,命复官及世爵,以其幼子苏常寿袭。

苏纳海,他塔喇氏,满州正白旗人。由王府护卫擢弘文院学士,累迁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圣祖即位,拜国史院大学士,兼管户部。时鼇拜擅权,以苏纳海不阿附,嗛之。寻鼇拜欲以蓟、遵化、迁安正白旗诸屯庄改拨镶黄旗,而别圈民地益正白旗,使旗人诉请牒户部。苏纳海持不可,谓旗人安业已久,且奉旨不许再圈民地,宜罢议,鼇拜益衔之,矫旨遣贝子温齐等履勘。旋以镶黄地不堪耕种疏闻,遂遣苏纳海会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董理其事。昌祚、登联交章请停圈换,苏纳海亦言屯地难丈量,候明诏进止,鼇拜遂坐以藐视上命,并弃市。鼇拜获罪,昭雪复官,谥苏纳海襄愍,昌祚勤愍,登联悫愍。

昌祚,字云门,汉军镶白旗人。顺治初,官宗人府启心郎。十八年,以工部侍郎巡抚浙江,清廉沉毅。平寇盗,拨荒地,给濒海内徙居民开垦,免其所弃田亩丁粮,戒所司藉端苛敛,浙人德之。康熙四年,擢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圈地议起,旗民失业者数十万人。昌祚抗疏力言其不便,卒以冤死。祀直隶、浙江名宦。

登联,字捷轩,汉军镶红旗人。自贡生授河南郑州知州,荐擢山东济宁道,累迁大理寺卿。顺治十七年,授保定巡抚。严缉捕,盗贼屏息。康熙五年,以京东诸路圈地扰民,疏请停止,言甚痛切。民闻其死,甚哀之。祀直隶名宦。

白尔赫图,初由噶布什贤壮达授兵部副理事官。崇德间,屡从征有功,擢噶布什贤章京。顺治元年,入关,击李自成,败贼将唐通於一片石,多斩获。寻从豫亲王多铎西剿流寇,克潼关。移师江南,徇苏州,略定浙江、福建。五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征湖南,大破贼於湘潭,平宝庆、武冈。累功,晋一等阿达哈哈番,擢噶布什贤噶喇依昂邦。

十五年,从信郡王多尼征贵州,屡陷阵,进克云南。逾年,率兵取永昌府,渡潞江,败李定国,遂克腾越州。明桂王由榔及定国、白文选俱遁入缅甸。信郡王班师,白尔赫图留驻云南。定国入犯,约降将高应凤内应,以由榔印劄诱元江土司那嵩叛,白尔赫图往剿,斩应凤於阵,那嵩自焚死,赐白金、鞍马。十八年,与定西将军爱星阿会师木邦,缅人献由榔至军中。康熙元年,诏班师。进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后苏克萨哈为鼇拜构陷,以白尔赫图为其族弟,竟被祸。八年,上以白尔赫图无罪枉坐,追复故官世职。寻其子一等侍卫罗铎讼其父云南战功为鼇拜所抑,未予优叙,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番,赐祭葬,谥忠勇。

遏必隆,钮祜禄氏,满州镶黄旗人。额亦都第十六子,母和硕公主。天聪八年,袭一等昂邦章京,授侍卫,管牛录事。贝勒尼堪福晋,遏必隆兄图尔格女也,无子,诈取仆妇女为己生。事发,遏必隆坐徇庇,夺世职。崇德六年,从太宗伐明,营松山,筑长围守之。明总兵曹变蛟率步骑突围,迭败之。夜三鼓,变蛟集溃卒突犯御营,遏必隆与内大臣锡翰等力战,殪十馀人,变蛟负创走。论功,得优赉。七年,从饶馀贝勒阿巴泰等入长城,克蓟州;进兵山东,攻夏津,先登,拔之:予牛录章京世职。

顺治二年,从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剿李自成兄子锦於武昌,拔铁门关,进二等甲喇章京。五年,兄子侍卫科普索讦其与白旗诸王有隙,设兵护门,夺世职及佐领。世祖亲政,遏必隆讼冤,诏复职。科普索旋获罪,以所袭图尔格二等公爵令遏必隆并袭为一等公。寻授议政大臣,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八年,受遗诏为辅政大臣。

康熙六年,圣祖亲政,加恩辅臣,特封一等公,以前所袭公爵授长子法喀,赐双眼花翎,加太师。屡乞罢辅政,许之。四大臣当国,鼇拜独专恣,屡矫旨诛戮大臣。遏必隆知其恶,缄默不加阻,亦不劾奏。八年,上逮治鼇拜,并下遏必隆狱。康亲王杰书谳上遏必隆罪十二,论死,上宥之,削太师,夺爵。九年,上念其为顾命大臣,且勋臣子,命仍以公爵宿卫内廷。十二年,疾笃,车驾亲临慰问。及卒,赐祭葬,谥恪僖,御制碑文,勒石墓道。十七

年,孝昭皇后崩,遏必隆为后父,降旨推恩所生,敕立家庙,赐御书榜额。五十一年,上以遏必隆初袭额亦都世职,命其第四子尹德袭一等精奇尼哈番。

尹德初自佐领授侍卫,从圣祖征噶尔丹,扈跸宁夏。寻自都统擢领侍卫内大臣,兼议政大臣。雍正五年,以病乞休,许致仕。未几卒,谥悫敬。尹德恭谨诚朴,宿卫十馀年,未尝有过。兼袭图尔格二等公,岁禄所入,以均宗族,人皆贤之。寻祀贤良祠。乾隆元年,诏晋一等公。

鼇拜,瓜尔佳氏,满州镶黄旗人,卫齐第三子。初以巴牙喇壮达从征,屡有功。天聪八年,授牛录章京世职,任甲喇额真。崇德二年,征明皮岛,与甲喇额真准塔为前锋,渡海搏战,敌军披靡,遂克之。命优叙,进三等梅勒章京,赐号“巴图鲁”。六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围锦州,明总督洪承畴赴援,鼇拜辄先陷阵,五战皆捷,明兵大溃,追击之,擒斩过半。功最,进一等,擢巴牙喇纛章京。八年,从贝勒阿巴泰等败明守关将,进薄燕京,略地山东,多斩获。凯旋,败明总督范志完总兵吴三桂军。叙功,进三等昂邦章京,赉赐甚厚。

顺治元年,随大兵定燕京。世祖考诸臣功绩,以鼇拜忠勤戮力,进一等。二年,从英亲王阿济格征湖广,至安陆,破流贼李自成。进征四川,斩张献忠於阵。下遵义、夔州、茂州诸郡县。五年,坐事,夺世职。又以贝子屯齐讦告谋立肃亲王,私结盟誓,论死,诏宥之,罚钅爰自赎。是年,率兵驻防大同,击叛镇姜瓖,迭败之,克孝义。七年,复坐事,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世祖亲政,授议政大臣。累进二等公,予世袭。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八年,受顾命辅政。既受事,与内大臣费扬古有隙,又恶其子侍卫倭赫及侍卫西住、折克图、觉罗塞尔弼同直御前,不加礼辅臣。遂论倭赫等擅乘御马及取御用弓矢射鹿,并弃市。又坐费扬古怨望,亦论死,并杀其子尼侃、萨哈连,籍其家,以与弟都统穆里玛。

初入关,八旗皆有分地。睿亲王多尔衮领镶黄旗,定分地在雄、大城、新安、河间、任丘、肃宁、容城诸县。至是已二十年,旗、民相安久。鼇拜以地确,倡议八旗自有定序,镶黄旗不当处右翼之末,当与正白旗蓟、遵化、迁安诸州县分地相易。正白旗地不足,别圈民地补之。中外皆言不便。苏克萨哈为正白旗人,与相抗尤力。鼇拜怒,悉逮苏纳海等,弃市。事具苏克萨哈传。又追论故户部尚书英俄尔岱当睿亲王摄政时阿王意,授分地乱序,并及他专擅诸事,夺世职。时有窃其马者,鼇拜捕斩之,并杀御马群牧长。怒蒙古都统俄讷、喇哈达、宜理布於议政时不附己,即令蒙古都统不与会议。

鼇拜受顾命,名列遏必隆后,自索尼卒,班行章奏,鼇拜皆首列。日与弟穆里玛、侄塞本特、讷莫及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玛尔赛、泰必图、济世、吴格塞等党比营私,凡事即家定议,然后施行。侍读熊赐履应诏陈时政得失,鼇拜恶之,请禁言官不得陈奏。上亲政,加一等公,其子纳穆福袭二等公。世祖配天,加太师,纳穆福加太子少师。鼇拜益专恣。户部满尚书缺员,欲以命玛尔赛,上别授玛希纳,鼇拜援顺治间故事,户部置满尚书二,强请除授。汉尚书王弘祚领部久,玛尔赛不得自擅,乃因事齮而去之。卒,又擅子谥忠敏。工部满尚书缺员,妄称济世才能,强请推补。

康熙八年,上以鼇拜结党专擅,勿思悛改,下诏数其罪,命议政王等逮治。康亲王杰书等会谳,列上鼇拜大罪三十,论大辟,并籍其家,纳穆福亦论死,上亲鞫俱实,诏谓:“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但褫职籍没。”纳穆福亦免死,俱予禁锢。鼇拜死禁所,乃释纳穆福。

五十二年,上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苏赫卒,仍以鼇拜孙达福袭。世宗立,赐祭葬,复一等公,予世袭,加封号曰超武。乾隆四十五年,高宗宣谕群臣,追覈鼇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并命当时为鼇拜诬害诸臣有褫夺世职者,各旗察奏,录其子孙。

穆里玛,卫齐第六子。卫齐卒,袭世职牛录章京,授一等侍卫。顺治初,迁甲喇额真。世职累进一等阿达哈哈番兼拖沙喇哈番。从征金声桓,克饶州,遂下南昌。十七年,擢工部尚书,并授本旗满洲都统。李自成将李来亨等降於明,窜伏郧、襄山中,出劫掠为寇。康熙二年,授穆里玛靖西将军,图海定西将军,率师讨之。来亨拥众据茅麓山,穆里玛督兵攻围,九战皆捷。来亨等夜袭总督李国英、提督郑蛟麟营,穆里玛赴援,大破之,来亨自焚死,馀众降。论功,超进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鼇拜得罪,坐死。

班布尔善,太祖诸孙辅国公塔拜子也。初封三等奉国将军,累进辅国公。康熙六年,以领侍卫内大臣拜秘书院大学士,谄事鼇拜。及事败,王大臣劾奏班布尔善大罪二十一,坐绞。

同时坐鼇拜党罪至死者,吏部尚书阿思哈、侍郎泰必图、兵部尚书噶褚哈、工部尚书济世、内秘书院学士吴格塞及鼇拜侄塞本特、讷莫、玛尔赛,追夺官爵,削谥。

论曰:四辅臣当国时,改世祖之政,必举太祖、太宗以为辞。然世祖罢明季三饷,四辅臣时复徵练饷,并令并入地丁考成。此非太祖、太宗旧制然也,则又将何辞?索尼忠於事主,始终一节,锡以美谥,诚无愧焉。苏克萨哈见忌同列,遂致覆宗。遏必隆党比求全,几及於祸。鼇拜多戮无辜,功不掩罪。圣祖不加诛殛,亦云幸矣。

清史稿
赵尔巽
本纪
本纪一 太祖本纪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本纪九 世宗本纪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志一 天文一志二 天文二志三 天文三志四 天文四志五 天文五志六 天文六志七 天文七志八 天文八志九 天文九志十 天文十志十一 天文十一志十二 天文十二志十三 天文十三志十四 天文十四志十五 灾异一志十六 灾异二志十七 灾异三志十八 灾异四志十九 灾异五志二十 时宪一志二十一 时宪二志二十二 时宪三志二十三 时宪四志二十四 时宪五志二十五 时宪六志二十六 时宪七志二十七 时宪八志二十八 时宪九志二十九 地理一志三十 地理二志三十一 地理三志三十二 地理四志三十三 地理五志三十四 地理六志三十五 地理七志三十六 地理八志三十七 地理九志三十八 地理十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志四十 地理十二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志六十九 乐一志七十 乐二志七十一 乐三志七十二 乐四志七十三 乐五志七十四 乐六志七十五 乐七志七十六 乐八志七十七 舆服一志七十八 舆服二志七十九 舆服三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志八十一 选举一志八十二 选举二志八十三 选举三志八十四 选举四志八十五 选举五志八十六 选举六志八十七 选举七志八十八 选举八志八十九 职官一志九十 职官二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志九十三 职官五(内务府)志九十四 职官六(新官制)志九十五 食货一志九十六 食货二志九十七 食货三志九十八 食货四志九十九 食货五志一百 食货六志一百一 河渠一志一百二 河渠二志一百三 河渠三志一百四 河渠四志一百五 兵一志一百六 兵二志一百七 兵三志一百八 兵四志一百九 兵五志一百十 兵六志一百十一 兵七志一百十二 兵八志一百十三 兵九志一百十四 兵十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志一百二十二 艺文三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表一 皇子世表一表二 皇子世表二表三 皇子世表三表四 皇子世表四表五 皇子世表五表六 公主表表七 外戚表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表九表十表十一表十二表十三表十四表十五表十六 军机大臣年表一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九 藩部世表一表五十表五十一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列传
列传一 后妃列传二 诸王一列传三 诸王二列传四 诸王三列传五 诸王四列传六 诸王五列传七 诸王六列传八 诸王七列传九列传十列传十一列传十二列传十三列传十四列传十五列传十六列传十七列传十八列传十九列传二十列传二十一列传二十二列传二十三列传二十四列传二十五列传二十六列传二十七列传二十八列传二十九列传三十列传三十一列传三十二列传三十三列传三十四列传三十五列传三十六列传三十七列传三十八列传三十九列传四十列传四十一列传四十二列传四十三列传四十四列传四十五列传四十六列传四十七列传四十八列传四十九列传五十列传五十一列传五十二列传五十三列传五十四列传五十五列传五十六列传五十七列传五十八列传五十九列传六十列传六十一列传六十二列传六十三列传六十四列传六十五列传六十六列传六十七列传六十八列传六十九列传七十列传七十一列传七十二列传七十三列传七十四列传七十五列传七十六列传七十七列传七十八列传七十九列传八十列传八十一列传八十二列传八十三列传八十四列传八十五列传八十六列传八十七列传八十八列传八十九列传九十列传九十一列传九十二列传九十三列传九十四列传九十五列传九十六列传九十七列传九十八列传九十九列传一百列传一百一列传一百二列传一百三列传一百四列传一百五列传一百六列传一百七列传一百八列传一百九列传一百十列传一百十一列传一百十二列传一百十三列传一百十四列传一百十五列传一百十六列传一百十七列传一百十八列传一百十九列传一百二十列传一百二十一列传一百二十二列传一百二十三列传一百二十四列传一百二十五列传一百二十六列传一百二十七列传一百二十八列传一百二十九列传一百三十列传一百三十一列传一百三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三列传一百三十四列传一百三十五列传一百三十六列传一百三十七列传一百三十八列传一百三十九列传一百四十列传一百四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二列传一百四十三列传一百四十四列传一百四十五列传一百四十六列传一百四十七列传一百四十八列传一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五十列传一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五十二列传一百五十三列传一百五十四列传一百五十五列传一百五十六列传一百五十七列传一百五十八列传一百五十九列传一百六十列传一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六十二列传一百六十三列传一百六十四列传一百六十五列传一百六十六列传一百六十七列传一百六十八列传一百六十九列传一百七十列传一百七十一列传一百七十二列传一百七十三列传一百七十四列传一百七十五列传一百七十六列传一百七十七(缺)列传一百七十八列传一百七十九列传一百八十列传一百八十一列传一百八十二列传一百八十三列传一百八十四列传一百八十五列传一百八十六列传一百八十七列传一百八十八列传一百八十九列传一百九十列传一百九十一列传一百九十二列传一百九十三列传一百九十四列传一百九十五列传一百九十六列传一百九十七列传一百九十八列传一百九十九列传二百列传二百一列传二百二列传二百三列传二百四列传二百五列传二百六列传二百七列传二百八列传二百九列传二百十列传二百十一列传二百十二列传二百十三列传二百十四列传二百十五列传二百十六列传二百十七列传二百十八列传二百十九列传二百二十列传二百二十一列传二百二十二列传二百二十三列传二百二十四列传二百二十五列传二百二十六列传二百二十七列传二百二十八列传二百二十九列传二百三十列传二百三十一列传二百三十二列传二百三十三列传二百三十四列传二百三十五列传二百三十六列传二百三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八列传二百三十九列传二百四十列传二百四十一列传二百四十二列传二百四十三列传二百四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五列传二百四十六列传二百四十七列传二百四十八列传二百四十九列传二百五十列传二百五十一列传二百五十二列传二百五十三列传二百五十四列传二百五十五列传二百五十六列传二百五十七列传二百五十八列传二百五十九列传二百六十列传二百六十一列传二百六十二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列传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列传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列传二百六十八(缺)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列传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列传二百七十四 忠义一列传二百七十五 忠义二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列传二百七十七 忠义四列传二百七十八 忠义五列传二百七十九 忠义六列传二百八十 忠义七列传二百八十一 忠义八列传二百八十二 忠义九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列传二百八十四 孝义一列传二百八十五 孝义二列传二百八十六 孝义三列传二百八十七 遗逸一列传二百八十八 遗逸二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列传二百九十 艺术二列传二百九十一 艺术三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列传二百九十五 列女一列传二百九十六 列女二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列传三百 土司二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