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上一章

列传三十八

○图海李之芳

图海,字麟洲,马佳氏,满洲正黄旗人。父穆哈达,世居绥芬。图海自笔帖式历国史院侍读。世祖尝幸南苑,负宝从,顾其举止,以为非常人。擢内秘书院学士,授拜他喇布勒哈番,迁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顺治十二年,加太子太保,摄刑部尚书事。与大学士巴哈纳等同订律例。侍卫阿拉那与公额尔克戴青两家奴斗於市,谳失实,坐欺罔,免死,削职。世祖崩,遗命起用。圣祖即位,授正黄旗满洲都统。

李自成馀众郝摇旗、刘体纯、李来亨啸聚郧、襄间。康熙二年,命图海为定西将军,副靖西将军都统穆里玛,将禁旅,会湖广、四川诸军讨之,屡破贼。未几,郝摇旗为副都统杜敏所擒,刘体纯亦破灭,惟李来亨据茅麓山,恃险负固,图海围之,绝其外援。来亨穷蹙,自焚死,其下以众降。执斩明新乐王及所署置官属,俘三千馀以还。六年,复为弘文院大学士,进一等阿达哈哈番。顷之,以兼都统乞解机务,不许。九年,改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请老。七月,吴三桂继之,实探朝旨。廷议移藩状,莫洛、米思翰、明珠等皆主如所请,惟图海持不可。上意决,遂黜图海议。三桂既反,命摄户部,理饷运。

十四年,察哈尔布尔尼劫其父阿布柰以叛。命信郡王鄂紥为抚远大将军,图海副之,讨布尔尼。时禁旅多调发,图海请籍八旗家奴骁健者率以行,在路骚掠,一不问。至,下令曰:“察哈尔元裔,多珍宝,破之富且倍!”於是士卒奋勇,无不一当百。战於达禄,布尔尼设伏山谷,别以三千人来拒。既战,伏发,土默特兵挫。图海分兵迎击,敌以四百骑继进,力战,覆其众。布尔尼乃悉众出,用火攻,图海令严阵待,连击大破之,招抚人户一千三百馀。布尔尼以三十骑遁,科尔沁额驸沙津追斩之,察哈尔平。师还,圣祖御南苑大红门,行郊劳礼。叙功,进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陕西提督王辅臣以平凉叛应三桂,定西大将军贝勒董额督诸军攻之,久未下。三桂遣王屏藩、吴之茂等犯秦、陇,欲与平凉合。十五年,以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八旗每佐领出护军二名,率以往。临发,上御太和殿赐敕印,命诸军咸听节制。既至,明赏罚,申约束。诸将请乘势攻城,图海宣言曰:“仁义之师,先招抚,后攻伐。今奉天威讨叛竖,无虑不克。顾城中生灵数十万,覆巢之下,杀戮必多。当体圣主好生之德,俟其向化。”城中闻者,莫不感泣,思自拔。五月,夺虎山墩,虎山墩者,在平凉城北,高数十仞,贼守以精兵,通饷道。图海曰:“此平凉咽喉也。”率兵仰攻,贼万馀列火器以拒师。图海令兵更迭进,自巳至午,战益力,遂夺而据之,发大炮攻城,城人汹惧。图海用幕客周昌策,招辅臣降。

昌,字培公,荆门诸生。好奇计。佐振武将军吴丹有劳,以七品官录用。图海次潼关,以策干之,客诸幕。辅臣所署置总兵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皆昌乡人,屡劝辅臣反正,以蜡丸告昌,昌白图海。图海即令昌入城谕降,辅臣遣其将从昌出谒,图海闻上,上许之。乃假昌参议道,赉诏往抚。辅臣使荣遇上军民册,子继贞缴三桂所授敕印,顾犹观望,复命昌偕兄子保定谕之,乃薙发降。因令吴丹入城抚定。

吴之茂闻平凉下,自秦州遁,遣将军佛尼勒败之於牡丹园,又败之於西和县北山。将军穆占进攻王屏藩於乐门,败贼於红崖,复礼县。辅臣所署置巡抚陈彭,总兵周养民、王好问等相继降。秦地略定。叙功,进三等公,世袭。

图海疏请遣兵赴湖广,会征三桂,上命图海亲率精锐以行。图海疏陈陕西初定、反侧未安状,乃授穆占征南将军,率满洲兵及平凉降卒往,图海仍留镇。时平凉、庆阳虽下,汉中、兴安犹为贼据。图海奏调绿旗兵,期明年正月檄提督孙思克赴秦州,赵良栋赴凤翔,与张勇、王进宝会师进取,勇等谓须俟夏秋。上虑克汉中、兴安转饷难,令守诸要隘,分兵赴荆州攻三桂。十六年,图海招抚韩城等县伪官,又遣兵逼礼县、益门,先后败贼五盘山、乔家山、塘坊庙、芭蕉园、沙窝诸处,复塔什堡。十七年,复疏请分兵下汉中、兴安,上密谕止之。将军佛尼勒等又败贼牛头山香泉,四川总督周有德亦败贼秦岭,复潼关堡五寨。庆阳贼袁本秀受三桂劄,谋乱。图海发庆阳、宜君、延安三营兵,会王进宝讨平之,斩本秀卫远沟。顷之,入觐。十八年,还镇。

湖南、广西平。上命亟攻宝鸡,规取汉中、兴安,定四川。图海乃厉师攻益门镇,破之。会贼毁偏桥,兵不得进,状闻,诏严责。乃决策期分四路:图海亲率将军佛尼勒等趋兴安,总兵官程福亮为后援,屯旧县关;将军毕力克图、提督孙思克等自略阳进,总兵官朱衣客为后援,驻西河;将军王进宝、总兵官费雅达自栈道进,总兵官高孟为后援,驻宝鸡;提督赵良栋自徽县进。十月,师次镇安,分兵为二队,进败三桂将王遇隆,渡乾玉河,夺梁河关。三桂将韩晋卿遁。进宝亦复汉中。良栋复徽县、略阳。毕力克图复成县,又复阶州,遣参将康调元复文县。於是平利、紫阳、石泉、汉阴、洵阳、白河、竹山、竹溪、上津诸县皆下。兴安既克,图海统大军之半屯凤翔,寻移汉中,护诸军饷。会降将谭洪复叛,陕西总督哈占溯江讨之,诏图海遥为声援。

二十年,以疾徵还。卒,谥文襄。太宗实录成,赠少保兼太子太傅。雍正初,追赠一等忠达公,配享太庙。子诺敏,袭爵,历刑、礼二部尚书,正黄旗蒙古都统。诺敏子马尔赛,自有传。

周昌初入城,自陈父明季死流寇,母孙剜目破面触棺死,原捐躯表母烈。及辅臣降,图海以闻。上命旌其母,遣官致祭,授昌布政使参政。昌复参蔡毓荣军事,事平,授山东登莱道,摄布政使,以与总兵互讦罢。昌既罢,犹喜言兵。噶尔丹扰边,数上书当事陈利害。后卒於家。

李之芳,字邺园,山东武定人。顺治四年进士,授金华府推官。卓异,擢刑部主事。累迁郎中,授广西道御史。疏请革钱粮陋规,禁州县官迎送。十七年,巡按山西。圣祖即位,裁巡按,召回。康熙元年,乞假归。二年,复授湖广道御史。五年,巡视浙江盐政。入掌河南道事。

大学士班布尔善坐鳌拜党诛,之芳疏言:“昔大学士俱内直,诸司章奏,即日票拟。自鳌拜辅政,大学士皆不入直,疏奏俱至次日看详。请复旧制,杜任意更改之弊。”又疏言:“世祖时赏罚出至公,督抚不敢恣睢无忌。十八年以后,督抚率多夤缘而得,有恃无恐。勒索属员,扰害百姓。夫直省亿万之众,皆世祖留遗之群黎,我皇上爱养之赤子,何堪此辈朘削?自与受同罪之法严,与者不承,则言者即涉虚,非特不敢纠督抚,且不敢纠司道守令。有贪之利,无贪之害,又何惮而不怙恶自恣?今皇上亲政,乞亲裁,罢黜溺职督抚,以肃吏治。”疏下部,寻甄别各省督抚,黜其尤者数人。进秩视四品,擢左副都御史。之芳数上封事,请严巡盐考绩,慎外官罚俸,皆关治体。迁吏部侍郎。

十二年,以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会吴三桂反,十三年,奏请复标兵原额,督习枪炮。疏甫上,耿精忠亦叛,遣其将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数道闚浙,浙大震。之芳檄诸将扼仙霞关,调总兵李荣率副将王廷梅、牟大寅、陈世凯、鲍虎等分道御寇。时上命都统赖塔率师入浙,五月,偕赖塔率满洲兵千、绿旗兵二千、乡勇五百,进驻衢州。众皆谓会城重地,不宜轻委。之芳曰:“不然。衢踞上游,无衢,是无浙也。今日之事,义无反顾。”显忠自常山陷开化、寿昌、淳安,养性自处州犯义乌、浦江、东阳、汤溪,沿河阻饷道。温州镇总兵祖弘勋叛,召寇陷平阳,再进陷黄岩,集悍卒数万窥衢州。

七月,之芳与赖塔阅兵水亭门,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薄贼垒,军坑西。之芳手执刀督阵,或请少避,之芳曰:“三军司命在吾,退即为贼乘。今日胜败,即吾死生矣!”守备程龙怯战,斩以徇。麾众越壕拔栅,败之。遣陈世凯乘胜复义乌、汤溪,鲍虎复寿昌、淳安,牟大寅破常山,王廷梅败贼於金华石梁、大沟源,李荣亦复东阳,复败贼於金华寿溪,馘贼将,毁寨十八。参将洪起元复嵊县。诏嘉之芳调度有方。

十月,贼将桑明等五万众由常山逼衢州西沟溪,倚山为营,觊联南路贼巢。之芳与赖塔议,出不意,遣廷梅与参领禅布夜趋沟溪,分队进攻,又大破之,贼弃营遁。

十四年,康亲王杰书破曾养性金华,复处州;贝子傅拉塔亦复黄岩,进围温州。惟九玉踞江山、常山、开化,连寨数十,与之芳相持。五月,乘大雨河溢,由南塘捣贼前岭,阵斩七百馀级。十五年,遣将自遂安连破贼寨,遂复开化。

会郑锦入漳、泉,耿继祚方攻建昌溃营遁。上知闽中有变,命王撤温州之围取福建,之芳乃建议直捣仙霞关,曰:“进取之路,不在温、处而在衢。虽九玉死守河西难猝破,然其南江山,西则常山,皆间道可袭。我兵一进,使彼首尾受敌,即河西之垒不能独完。”王至衢州,从之芳议。遂进兵大溪滩,复江山,九玉走,欲别取道夺仙霞。诸将受之芳密檄,急据关夹击,其将金应虎等穷蹙降。

王师下福建,临行,之芳启曰:“王但饬诸军勿虏掠,即长驱入,兵可不血刃也。”未几精忠降,温、处贼皆溃散。精忠所署置总兵马鹏、汪文生、陈山,将军程凤等犹踞玉山、铅山、弋阳、德兴,之芳请会剿。时吴三桂兵寇吉安、袁州,江西兵不能东,乃独遣兵复玉山,文生遁;自白沙关趋德兴,擒鹏;遣游击郭守金等复铅山、兴安、弋阳、贵溪诸县。上嘉之芳剿贼邻省有功,加兵部尚书衔。

十六年,遣参将蒋懋勋等败贼玉山椒岩,山降。先是文生、凤皆乞降,而凤病死,其妻王玉贞籍所属六万八千馀人就抚,而精忠将林尔瞻犹拥众石垅。之芳令懋勋等扼要隘,自以数十骑入寨,往抚慰之,尔瞻乃降。十七年,击贼子午口,克八仙、老鼠诸洞,贼寨悉平。郑锦寇濒海,遣将严守御,败之於庙岭湖,又败之於温州。锦将詹天枢诣世凯降。十八年,檄定海总兵牟大寅斩锦将童耀等孝顺洋,夺获船只、器械以还。

之芳练世故,沉几善谋。康亲王师将行,问之芳:“所策固万全乎?”之芳曰:“军已发,犹豫则士气沮。”乃诣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前军捷书果至,杰书大喜,以为神。在杭州,与将军图喇约为兄弟。精忠既叛,语图喇勿纵兵暴民。有满兵犯法,之芳缚诣图喇,以军法治之,一军肃然。浙乱平,疏请蠲被兵州县额赋,安辑流亡,甚有威惠。所拔偏裨,皆累功至方镇,而之芳以督臣不叙。久之,追论大溪滩破贼功,授拖沙喇哈番,准袭一次。

入为兵部尚书,调吏部。二十六年,授文华殿大学士。二十七年,御史郭琇疏劾大学士明珠,谓内阁票拟,皆听明珠指挥,上既罢明珠,并命之芳休致。三十三年,卒於家,谥文襄。

之芳既卒,圣祖思其功,尝谕群臣曰:“人能效命,即为勇士。耿精忠叛,时之芳为总督,虽不谙骑射,执刀立船首,率众突前破敌。彼时同出征者,还京皆称其勇。今承平久,善射,能约束士卒,尚不乏人。若屡经战阵者,甚难得也!”世宗命立贤良祠,谕曰:“德若汤斌、功若之芳者,祀之。”乾隆间,录勋臣后,命予恩骑尉,世袭。

论曰:图海始阻撤藩之议,及其鹰扬西土,绥靖秦陇,卒收底川之绩。川军入滇,遂竟全功。之芳力扼三衢,敌虽东略,终不能得志仙霞。下闽之功,与有劳焉。虽曰遭时盘错,抑亦圣祖驭材之效哉?并践纶辅,易名曰襄。呜呼,伟矣!

清史稿
赵尔巽
本纪
本纪一 太祖本纪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本纪九 世宗本纪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志一 天文一志二 天文二志三 天文三志四 天文四志五 天文五志六 天文六志七 天文七志八 天文八志九 天文九志十 天文十志十一 天文十一志十二 天文十二志十三 天文十三志十四 天文十四志十五 灾异一志十六 灾异二志十七 灾异三志十八 灾异四志十九 灾异五志二十 时宪一志二十一 时宪二志二十二 时宪三志二十三 时宪四志二十四 时宪五志二十五 时宪六志二十六 时宪七志二十七 时宪八志二十八 时宪九志二十九 地理一志三十 地理二志三十一 地理三志三十二 地理四志三十三 地理五志三十四 地理六志三十五 地理七志三十六 地理八志三十七 地理九志三十八 地理十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志四十 地理十二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志六十九 乐一志七十 乐二志七十一 乐三志七十二 乐四志七十三 乐五志七十四 乐六志七十五 乐七志七十六 乐八志七十七 舆服一志七十八 舆服二志七十九 舆服三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志八十一 选举一志八十二 选举二志八十三 选举三志八十四 选举四志八十五 选举五志八十六 选举六志八十七 选举七志八十八 选举八志八十九 职官一志九十 职官二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志九十三 职官五(内务府)志九十四 职官六(新官制)志九十五 食货一志九十六 食货二志九十七 食货三志九十八 食货四志九十九 食货五志一百 食货六志一百一 河渠一志一百二 河渠二志一百三 河渠三志一百四 河渠四志一百五 兵一志一百六 兵二志一百七 兵三志一百八 兵四志一百九 兵五志一百十 兵六志一百十一 兵七志一百十二 兵八志一百十三 兵九志一百十四 兵十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志一百二十二 艺文三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表一 皇子世表一表二 皇子世表二表三 皇子世表三表四 皇子世表四表五 皇子世表五表六 公主表表七 外戚表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表九表十表十一表十二表十三表十四表十五表十六 军机大臣年表一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九 藩部世表一表五十表五十一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列传
列传一 后妃列传二 诸王一列传三 诸王二列传四 诸王三列传五 诸王四列传六 诸王五列传七 诸王六列传八 诸王七列传九列传十列传十一列传十二列传十三列传十四列传十五列传十六列传十七列传十八列传十九列传二十列传二十一列传二十二列传二十三列传二十四列传二十五列传二十六列传二十七列传二十八列传二十九列传三十列传三十一列传三十二列传三十三列传三十四列传三十五列传三十六列传三十七列传三十八列传三十九列传四十列传四十一列传四十二列传四十三列传四十四列传四十五列传四十六列传四十七列传四十八列传四十九列传五十列传五十一列传五十二列传五十三列传五十四列传五十五列传五十六列传五十七列传五十八列传五十九列传六十列传六十一列传六十二列传六十三列传六十四列传六十五列传六十六列传六十七列传六十八列传六十九列传七十列传七十一列传七十二列传七十三列传七十四列传七十五列传七十六列传七十七列传七十八列传七十九列传八十列传八十一列传八十二列传八十三列传八十四列传八十五列传八十六列传八十七列传八十八列传八十九列传九十列传九十一列传九十二列传九十三列传九十四列传九十五列传九十六列传九十七列传九十八列传九十九列传一百列传一百一列传一百二列传一百三列传一百四列传一百五列传一百六列传一百七列传一百八列传一百九列传一百十列传一百十一列传一百十二列传一百十三列传一百十四列传一百十五列传一百十六列传一百十七列传一百十八列传一百十九列传一百二十列传一百二十一列传一百二十二列传一百二十三列传一百二十四列传一百二十五列传一百二十六列传一百二十七列传一百二十八列传一百二十九列传一百三十列传一百三十一列传一百三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三列传一百三十四列传一百三十五列传一百三十六列传一百三十七列传一百三十八列传一百三十九列传一百四十列传一百四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二列传一百四十三列传一百四十四列传一百四十五列传一百四十六列传一百四十七列传一百四十八列传一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五十列传一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五十二列传一百五十三列传一百五十四列传一百五十五列传一百五十六列传一百五十七列传一百五十八列传一百五十九列传一百六十列传一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六十二列传一百六十三列传一百六十四列传一百六十五列传一百六十六列传一百六十七列传一百六十八列传一百六十九列传一百七十列传一百七十一列传一百七十二列传一百七十三列传一百七十四列传一百七十五列传一百七十六列传一百七十七(缺)列传一百七十八列传一百七十九列传一百八十列传一百八十一列传一百八十二列传一百八十三列传一百八十四列传一百八十五列传一百八十六列传一百八十七列传一百八十八列传一百八十九列传一百九十列传一百九十一列传一百九十二列传一百九十三列传一百九十四列传一百九十五列传一百九十六列传一百九十七列传一百九十八列传一百九十九列传二百列传二百一列传二百二列传二百三列传二百四列传二百五列传二百六列传二百七列传二百八列传二百九列传二百十列传二百十一列传二百十二列传二百十三列传二百十四列传二百十五列传二百十六列传二百十七列传二百十八列传二百十九列传二百二十列传二百二十一列传二百二十二列传二百二十三列传二百二十四列传二百二十五列传二百二十六列传二百二十七列传二百二十八列传二百二十九列传二百三十列传二百三十一列传二百三十二列传二百三十三列传二百三十四列传二百三十五列传二百三十六列传二百三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八列传二百三十九列传二百四十列传二百四十一列传二百四十二列传二百四十三列传二百四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五列传二百四十六列传二百四十七列传二百四十八列传二百四十九列传二百五十列传二百五十一列传二百五十二列传二百五十三列传二百五十四列传二百五十五列传二百五十六列传二百五十七列传二百五十八列传二百五十九列传二百六十列传二百六十一列传二百六十二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列传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列传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列传二百六十八(缺)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列传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列传二百七十四 忠义一列传二百七十五 忠义二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列传二百七十七 忠义四列传二百七十八 忠义五列传二百七十九 忠义六列传二百八十 忠义七列传二百八十一 忠义八列传二百八十二 忠义九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列传二百八十四 孝义一列传二百八十五 孝义二列传二百八十六 孝义三列传二百八十七 遗逸一列传二百八十八 遗逸二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列传二百九十 艺术二列传二百九十一 艺术三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列传二百九十五 列女一列传二百九十六 列女二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列传三百 土司二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