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上一章

列传五十七

○郝浴(子林)杨素蕴郭琇

郝浴,字雪海,直隶定州人。少有志操,负气节。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八年,改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时张献忠将孙可望、李定国等降明,为桂王将,据川南为寇,师讨之,郡县吏率军前除授,恣为贪虐。浴至,严约束,廉民间疾苦,将吏始敛迹。九年,平西王吴三桂与固山额真李国翰分兵复成都、嘉定、叙州、重庆。已而两路兵俱败,三桂退驻绵州。浴在保宁监临乡试,可望将数万人薄城,浴飞檄邀三桂,激以大义,谓“不死於贼,必死於法”。逾月,三桂乃赴援,可望等引去。

浴在围城中,上诏询收川方略,疏言:“秦兵苦转饷,川兵苦待哺,故必秦不助川而后秦可保;川不冀秦助而后川可图。成都地大且要,灌口一水,襟带三十州县。若移兵成都,照籍屯田,开耕一年,可当秦运三年。所难者牛种,倘令土司出牛,抚臣与立券,丰年还其值,当无不听命。嘉定据上游,饶茶、盐,令暂易穀种,则牛、种俱不难办也。臣故谓开屯便。川所患者滇寇也,滇寇所恃,不过皮兜、布铠、鸟铳、濩刀,善於腾山逾岭。蜀中土官土兵,其技尤娴於此。若拔其精锐为前茅,以满洲骁骑为后劲,疾雷迅霆,贼必鸟兽散。臣故谓用土兵便。”上以其言可采,下部议。部议谓战守事当听三桂主之,遂报寝。浴又言:“土贼投诚,给劄授官,恣行劫掠为民害。请嗣后原归伍者归伍,原为民者,令有司造册编丁,免牛租,除杂派,就熟地开徵,俾有定额。”疏议行。

三桂入四川,浸骄横,部下多不法,惮浴严正,辄禁止沿路塘报。浴上言:“臣忝司朝廷耳目,而壅阏若此,安用臣为?”及保宁围解,颁赏将士,三桂以冠服与浴,浴不受。疏言:“平贼乃平西王责。臣司风宪,不预军事,而以臣预赏,非党臣则忌臣也。”因陈三桂拥兵观望状,三桂深衔之。浴劾永宁总兵柏永馥临阵退缩,广元副将胡一鹏骄悍不法,并命夺官逮治。降将董显忠等以副将衔题授司道,恣睢虐民,浴复疏劾,改原职。三桂嗾显忠等入京陈辨,浴坐镌秩去。

十一年,大学士冯铨、成克巩、吕宫等交章荐浴,三桂乃摭浴保宁奏捷疏有“亲冒矢石”语,指为冒功,论劾,部议当坐死,上命宽之,流徙奉天。大学士冯铨、成克巩、吕宫皆以荐浴罣吏议。浴至戍所,益潜心义理之学,嗜孟子及二程遗书,以“致知格物”颜其庐,刻苦厉志。康熙十年,圣祖幸奉天,浴迎谒道左,具陈始末,上为动容,慰劳良久。

十二年,三桂反,尚书王熙、给事中刘沛先荐浴,为部议所格。十四年,侍郎魏象枢复疏言:“浴血性过人,才守学识,臣皆愧不及。使在西蜀操尺寸之权,岂肯如罗森辈俯首从逆?臣子立朝,各有本末。当日参浴者三桂也,使三桂始终恭顺,方且任以腹心。浴一书生耳,即老死徙所,谁复问之?今三桂叛矣,天下无不恨三桂,即无不怜浴。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三桂之所仇,正国家之所取,何忍弃之?”上乃召浴还,复授湖广道御史。

时陕西提督王辅臣叛应三桂,浴疏言:“大兵进剿平凉,宜於西安、潼关用重兵屯驻,以待策应。用郧阳之兵攻兴安,调河南之兵入武关,直取汉中,逆贼计日可擒。”上然之,下其疏诸帅。复请禁苛徵,恤民困,止督、抚、提、镇坐名题补之例。章十数上,皆中时弊。十六年,命巡视两淮盐政,严剔宿蠹,增课六十馀万。淮、扬大饥,发仓米赈救,全活甚众。十七年,擢左佥都御史,迁左副都御史。

十九年,授广西巡抚。广西新经丧乱,民生凋瘵,浴专意抚绥,疏陈调剂四策,请裁兵、汰马、防要害、简精锐;复请停鼓铸,改米徵银,复南宁、太平、思恩诸府县行盐旧制:上辄报可。时南疆底定,满洲兵撤还京师。浴疏言抚标兵不宜裁减,下部议,留其半。又请为死事巡抚马雄镇、傅弘烈建祠桂林,知府刘浩、知县周岱生为孙延龄所戕,疏请予恤。二十二年,卒官。丧归,士民泣送者数千里不绝。

初,傅弘烈以军事急,移库金七万有奇、米七千馀石供饷,浴请以库项扣抵。及卒,布政使崔维雅署巡抚,劾浴侵欺,命郎中苏赫、陈光祖往按,如维雅言。部议夺官追偿。上知浴廉,谕所动钱粮非入己,从宽免追。二十五年,子林讼父冤,复原官,赐祭葬。

林,字中美。康熙二十一年进士,授中书科中书,历吏部郎中,亦以廉正称。累迁礼部侍郎,加尚书衔。致仕,卒。

杨素蕴,字筠湄,陕西宜君人。顺治九年进士,授直隶东明知县。东明当河决后,官舍城垣悉败,民居殆尽,遗民依丘阜,仅数十家。素蕴至,为缮城郭,招集流亡,三年户增至万馀。山东群盗任凤亭等剽掠旁郡,扰及畿南。素蕴设计降其渠,散其胁从。十七年,举卓异,行取,授四川道御史。疏言:“臣言官也,宜以言为事。然今天下所患,正在议论多而成功少。国家建官分职,各有所事。诚使司举劾,筹财用,任封疆,理刑狱,各举其职,则平天下无馀事。更原皇上推诚御物,肃大闲,宽小眚,俾人人得展其才,尤端本澄源之要也。”

时吴三桂镇云南,郡县吏得自辟署,谓之“西选”。渐乃题用朝臣,无复顾忌。素蕴疏言:“三桂以上湖南道胡允等十员题补云南各道,并有奉差部员在内,深足骇异。爵禄者人主之大柄,纲纪者朝廷之大防,柄不可移,防不可溃。前此经略用人,特命二部不得掣肘,亦惟以军前效用及所辖五省各官酌量题请,从未闻敢以他行省及现任京官坐缺定衔者也。且疏称求於滇省既苦索骏无从,求於远方又恐叱驭不速,则湖南、四川距云南犹近,若京师、山东、江南相去万里,不知其所谓远者更在何方?皇上特假便宜,不过许其就近调补。若尽天下之官,不分内外,不论远近,皆可择而取之,何如归吏部铨授,尤为名正言顺。纵或云、贵新经开辟,料理乏人,诸臣才品为藩臣所素知,亦宜请旨令吏部签补;乃径行拟用,不亦轻名器而亵国体乎?人臣忠邪之分,起於一念之敬肆。藩臣易攵历有年,应知大体。此举为封疆计,未必别有深心,然防微杜渐,当慎於几先。祈申饬藩臣,嗣后惟力图进取,加意抚绥,一切威福大权,俱宜禀自朝廷,则君恩臣谊两尽其善。”疏下部。

十八年,圣祖即位,辅臣柄政,出素蕴为川北道。三桂见素蕴前奏,恶之,具疏辨,并摘“防微杜渐”语,谓意含隐射,语伏危机。诏责素蕴回奏,素蕴言:“防微杜渐,古今通义。臣但期藩臣每事尽善,为圣世纯臣,非有他也。”下部议,坐素蕴巧饰,当降调,罢归。

居十年,三桂反。尚书郝惟讷、冀如锡,侍郎杨永宁交章请起用,惟讷词尤切,略言:“素蕴首劾三桂,云当防微杜渐。在当日反状未形,似属杞忧。由今观之,则素蕴先见甚明,且为国直陈,奋不自顾,其刚肠正气,实有大过人者!亟宜优录。”乃命发湖广军前,以原品用。会丁父忧,服阕,乃赴军前。总督蔡毓荣题补湖广提学道,部议当以现办军务参议道题补。康熙十七年,题补下荆南道。时襄阳总兵杨来嘉、副将洪福等叛应三桂。大军运饷,自襄至房、保路险陿,舟车不通,岁调襄阳、安陆、德安三郡丁夫担负,饷苦不继。素蕴访知穀城有小溪可通舟,乃按行山谷开饷道,由是水运通利,省丁夫什九,军乃无乏。迁山西提学道。二十四年,任满,荐举擢通政司参议,累迁顺天府尹。二十六年,授安徽巡抚。会岁饥,上疏请赈。甫拜疏,即檄州县开仓赈给,全活甚众。

寻调湖广巡抚。夏逢龙乱初定,胁从尚众,人情恇扰,一夕数惊。素蕴首严告讦之禁,反侧以安。二十八年,大旱,疏请蠲免武昌等属三十二州县钱粮,上遣户部郎中舒淑等会督抚勘灾。舒淑至武昌,素蕴適患暑疾,令布政使于养志从总督丁思孔往勘。寻称病乞休,上疑其讬疾,夺官。命甫下而素蕴已卒。

先是,湖北郡县疾苦最甚者,如沔阳、江陵、汉阳、嘉鱼滨江地陷未蠲赋额,咸宁、黄陂、景陵穀折,江夏、崇阳、武昌、通城、汉阳、汉川、云梦、孝感、应城穀田科重,监利一年两赋,为民害数十年。素蕴得其实,条为两疏。未及上而病革,口授入遗疏,曰:“此疏行,吾目瞑矣!”

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八年,授江南吴江知县。材力强幹,善断疑狱。徵赋行版串法,胥吏不能为奸。居官七年,治行为江南最。二十五年,巡抚汤斌荐琇居心恬淡,莅事精锐,请迁擢。部议以琇徵赋未如额,寝其奏,圣祖特许之,行取,授江南道御史。时河督靳辅请停濬下河,筑高家堰重堤,清丈堤外田亩以为屯田,谓可增岁收百馀万。巡抚于成龙议不合,上令尚书佛伦往勘,主辅议。下九卿覈奏,尚书张玉书、左都御史徐乾学力言屯田扰民。二十七年,琇疏劾辅治河无功,偏听幕客陈潢阻濬下河。上御乾清门,召诸大臣,下琇疏,令会同察议。寻辅入觐,复召诸大臣与议。琇申言屯田害民,辅坐罢,而擢琇佥都御史。

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琇疏劾明珠与国柱结党行私,详列诸罪状,并及佛伦、傅拉塔与辅等交通状,於是明珠等降黜有差。琇直声震天下。迁太常寺卿,再迁内阁学士。二十八年,复迁吏部侍郎,充经筵讲官,擢左都御史。疏劾少詹事高士奇与原任左都御史王鸿绪植党为奸,给事中何楷、修撰陈元龙、编修王顼龄依附坏法,士奇等并休致回籍。

未几,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鎯贪黩,鎯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狱未具,琇疏言:“左都御史马齐於会讯时多方锻炼,必欲实以指使诬劾罪。”诏责琇疑揣。寻法司奏琇请讬事实,当夺官。上以琇平日鲠直敢言,改降五级调用。二十九年,吏部推琇通政司参议,上命改令予琇休致。江宁巡抚洪之杰以吴江县亏漕项,事涉琇,牒山东追琇赴质。时佛伦为山东巡抚,因劾琇违例逗留希进用,请夺官逮治;又劾琇世父郭尔印乃明季御史黄宗昌家奴,琇父郭景昌原名尔标,尝入贼党伏法,琇私改父名请诰封,应追夺。部议如所请,逮赴江宁勘治。坐侵收运船饭米二千三百馀石,事发弥补,议遣戍,诏宽之。

三十八年,上南巡,琇迎驾德州。既还京师,谕大学士阿兰泰等曰:“原任左都御史郭琇,前为吴江令,居官甚善,百姓感颂至今。其人有胆量,可授湖广总督,令驰驿赴任。”琇上官,疏言:“黄州、武昌二府兵米二万七千有奇,运给荆州、郧阳汛地,悬隔千里,輓输费不赀,请改折色。江夏等十三州县有故明藩产,田瘠赋重,数倍民粮,请一律减徵。江夏、嘉鱼、汉阳三县濒江地,水齧土陊,有赋无田者三百馀顷,请豁免。”皆允行。

三十九年,入觐,因奏言:“臣父景昌,即墨县诸生,有册可稽。邑匪郭尔标本无妻室,安得有子?不知佛伦何所据,诬臣并及臣父。”时佛伦为大学士,上诘之,以舛错对,命仍予诰轴。琇陛辞,奏请清丈地亩,并言湖南地广人稀,恐清丈后赋当差减。上问:“当减几何?”琇言:“当减十分之三。”上曰:“果益民,虽倍於此,亦不惜也!”寻条陈三事:一,严定筑堤处分;一,停造无用粮船;一,通融调补苗疆官吏。又疏禁徵赋诸弊政。上嘉其实心除弊,并允行。时红苗就抚,琇陈善后之策,请颁诏敕,令勒石永遵。

四十年,以病乞休,上曰:“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给事中马士芳劾湖广布政使任风厚久病,巡抚年遐龄徇庇不以闻。遐龄奏风厚实无病。风厚入觐,上见其未衰,因曰:“任风厚若不堪任使,郭琇岂肯徇庇耶?”未几,琇以病剧再疏求罢,仍慰留。黄梅知县李锦催科不力,琇委员摘印。锦得民心,民闭城拒之,乞留锦。御史左必蕃劾琇,部议当夺官,上以清丈未毕,缓之。

四十一年,镇筸诸生李定等叩阍奏红苗杀掠,总督、巡抚匿不以闻;而给事中宋骏业亦劾琇向骛虚声,近益衰废,持禄养痈。乃命侍郎傅继祖、甘国枢,浙江巡抚赵申乔往按。会琇报清丈毕,乞罢任。上责其清丈稽延,与前奏不合,行不顾言;并及匿报红苗杀掠与黄梅拒命事。琇自陈老病失察,请治罪。初红苗犯镇筸,游击沈长禄往剿,至大梅山,守备许邦垣、千总孙清俱陷贼,长禄私赎之归,讳不报;而副将朱绂报苗已就抚,琇据以入告。继祖等勘得状,琇与提督林本植并夺官。五十四年,卒。寻祀乡贤,并祀吴江名宦。

论曰:郝浴、杨素蕴秉刚正之性,抗论强藩,曲突徙薪,防祸未形,甘窜逐而不悔。郭琇抨击权相,有直臣之风,震霆一鸣,佥壬解体。盖由圣祖已悟其奸,而琇遂得行其志。然以浴之廉,蒙议於身后;素蕴居官爱民,不终於位;琇则横被诬陷,废置十年,始获申雪。得君如圣祖,犹不克善全,直道难行,不其然哉?

清史稿
赵尔巽
本纪
本纪一 太祖本纪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本纪九 世宗本纪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志一 天文一志二 天文二志三 天文三志四 天文四志五 天文五志六 天文六志七 天文七志八 天文八志九 天文九志十 天文十志十一 天文十一志十二 天文十二志十三 天文十三志十四 天文十四志十五 灾异一志十六 灾异二志十七 灾异三志十八 灾异四志十九 灾异五志二十 时宪一志二十一 时宪二志二十二 时宪三志二十三 时宪四志二十四 时宪五志二十五 时宪六志二十六 时宪七志二十七 时宪八志二十八 时宪九志二十九 地理一志三十 地理二志三十一 地理三志三十二 地理四志三十三 地理五志三十四 地理六志三十五 地理七志三十六 地理八志三十七 地理九志三十八 地理十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志四十 地理十二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志六十九 乐一志七十 乐二志七十一 乐三志七十二 乐四志七十三 乐五志七十四 乐六志七十五 乐七志七十六 乐八志七十七 舆服一志七十八 舆服二志七十九 舆服三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志八十一 选举一志八十二 选举二志八十三 选举三志八十四 选举四志八十五 选举五志八十六 选举六志八十七 选举七志八十八 选举八志八十九 职官一志九十 职官二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志九十三 职官五(内务府)志九十四 职官六(新官制)志九十五 食货一志九十六 食货二志九十七 食货三志九十八 食货四志九十九 食货五志一百 食货六志一百一 河渠一志一百二 河渠二志一百三 河渠三志一百四 河渠四志一百五 兵一志一百六 兵二志一百七 兵三志一百八 兵四志一百九 兵五志一百十 兵六志一百十一 兵七志一百十二 兵八志一百十三 兵九志一百十四 兵十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志一百二十二 艺文三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表一 皇子世表一表二 皇子世表二表三 皇子世表三表四 皇子世表四表五 皇子世表五表六 公主表表七 外戚表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表九表十表十一表十二表十三表十四表十五表十六 军机大臣年表一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九 藩部世表一表五十表五十一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列传
列传一 后妃列传二 诸王一列传三 诸王二列传四 诸王三列传五 诸王四列传六 诸王五列传七 诸王六列传八 诸王七列传九列传十列传十一列传十二列传十三列传十四列传十五列传十六列传十七列传十八列传十九列传二十列传二十一列传二十二列传二十三列传二十四列传二十五列传二十六列传二十七列传二十八列传二十九列传三十列传三十一列传三十二列传三十三列传三十四列传三十五列传三十六列传三十七列传三十八列传三十九列传四十列传四十一列传四十二列传四十三列传四十四列传四十五列传四十六列传四十七列传四十八列传四十九列传五十列传五十一列传五十二列传五十三列传五十四列传五十五列传五十六列传五十七列传五十八列传五十九列传六十列传六十一列传六十二列传六十三列传六十四列传六十五列传六十六列传六十七列传六十八列传六十九列传七十列传七十一列传七十二列传七十三列传七十四列传七十五列传七十六列传七十七列传七十八列传七十九列传八十列传八十一列传八十二列传八十三列传八十四列传八十五列传八十六列传八十七列传八十八列传八十九列传九十列传九十一列传九十二列传九十三列传九十四列传九十五列传九十六列传九十七列传九十八列传九十九列传一百列传一百一列传一百二列传一百三列传一百四列传一百五列传一百六列传一百七列传一百八列传一百九列传一百十列传一百十一列传一百十二列传一百十三列传一百十四列传一百十五列传一百十六列传一百十七列传一百十八列传一百十九列传一百二十列传一百二十一列传一百二十二列传一百二十三列传一百二十四列传一百二十五列传一百二十六列传一百二十七列传一百二十八列传一百二十九列传一百三十列传一百三十一列传一百三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三列传一百三十四列传一百三十五列传一百三十六列传一百三十七列传一百三十八列传一百三十九列传一百四十列传一百四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二列传一百四十三列传一百四十四列传一百四十五列传一百四十六列传一百四十七列传一百四十八列传一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五十列传一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五十二列传一百五十三列传一百五十四列传一百五十五列传一百五十六列传一百五十七列传一百五十八列传一百五十九列传一百六十列传一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六十二列传一百六十三列传一百六十四列传一百六十五列传一百六十六列传一百六十七列传一百六十八列传一百六十九列传一百七十列传一百七十一列传一百七十二列传一百七十三列传一百七十四列传一百七十五列传一百七十六列传一百七十七(缺)列传一百七十八列传一百七十九列传一百八十列传一百八十一列传一百八十二列传一百八十三列传一百八十四列传一百八十五列传一百八十六列传一百八十七列传一百八十八列传一百八十九列传一百九十列传一百九十一列传一百九十二列传一百九十三列传一百九十四列传一百九十五列传一百九十六列传一百九十七列传一百九十八列传一百九十九列传二百列传二百一列传二百二列传二百三列传二百四列传二百五列传二百六列传二百七列传二百八列传二百九列传二百十列传二百十一列传二百十二列传二百十三列传二百十四列传二百十五列传二百十六列传二百十七列传二百十八列传二百十九列传二百二十列传二百二十一列传二百二十二列传二百二十三列传二百二十四列传二百二十五列传二百二十六列传二百二十七列传二百二十八列传二百二十九列传二百三十列传二百三十一列传二百三十二列传二百三十三列传二百三十四列传二百三十五列传二百三十六列传二百三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八列传二百三十九列传二百四十列传二百四十一列传二百四十二列传二百四十三列传二百四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五列传二百四十六列传二百四十七列传二百四十八列传二百四十九列传二百五十列传二百五十一列传二百五十二列传二百五十三列传二百五十四列传二百五十五列传二百五十六列传二百五十七列传二百五十八列传二百五十九列传二百六十列传二百六十一列传二百六十二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列传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列传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列传二百六十八(缺)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列传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列传二百七十四 忠义一列传二百七十五 忠义二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列传二百七十七 忠义四列传二百七十八 忠义五列传二百七十九 忠义六列传二百八十 忠义七列传二百八十一 忠义八列传二百八十二 忠义九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列传二百八十四 孝义一列传二百八十五 孝义二列传二百八十六 孝义三列传二百八十七 遗逸一列传二百八十八 遗逸二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列传二百九十 艺术二列传二百九十一 艺术三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列传二百九十五 列女一列传二百九十六 列女二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列传三百 土司二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