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上一章

列传六十九

○姜希辙余缙德格勒陈紫芝(笪重光)任弘嘉高层云沈恺曾龚翔麟高遐昌

姜希辙,字二滨,浙江会稽人。明崇祯间举人。顺治初,除温州教授。五年,以瑞安知县缺员,令暂摄。郑成功兵来犯,攻城,希辙督民守,遇事立应。援至,破成功兵齐云江上。九年,迁直隶元城知县。畿北饥,流民至者日以万计。逃人令方严,民虑溷入为累,辄拒不予食。希辙令察非逃人,使垦县中荒田,田辟,饥民以活。善决狱,民称之。

十五年,授工科给事中。吏得盗,自列义王孙可望家人,为买马,镶白旗丁为之因缘。希辙疏言:“可望来归本朝,湔涤不暇,尚敢收亡命相关通?身为旗丁,岂复应桀骜冒法网?夫盗有根柢,有党羽,臣请收义王家人及旗丁穷治之。”上下其疏,罪人皆抵法。国初考功法,获逃人、辟荒田、督运漕粮,皆躐等升擢。希辙疏争非政体,不当开幸进。上方严罪贪吏,吏往往曲法罚钅爰。希辙疏言:“例赎杖分有力无力,所轻重不过铢两间。今乃倍五倍十,不拘成数,不应则敲朴随之。是昔以罚省刑,今以罚济刑也。”命仍如定例。

十七年,上诏求言,希辙疏言:“臣闻君臣一德,原未尝以忧劳之任独归之君父,为人臣诿卸责地也。臣观今日积习病根,大要有二:巧於卸肩者,假详慎以行推诿;畏於任事者,饰持重以蹈委靡。请进一德之箴,为中外诸臣诫。”师自江西下广东,州县供亿繁重。南赣巡抚报曲江、始兴两知县同时自戕。希辙疏言:“大兵所集,米豆、草束、槽秬、釜镬,自所必需。然先时传檄,使之预备,供亿虽艰,何至捐偾?行兵不严,责在总督;立法不预,责在巡抚:二者必居一於是。请饬察究。”寻更历兵、礼二科。时会计法严,钱粮完欠,每项各限十分定考成,条例繁赜,有司救过不给。希辙疏请:“总归十分,以一岁之徵收,计一岁之款项,起讫既清,稽核亦便。”自此部计稍纾,有司得久任。

康熙元年,考满,内升,回籍待缺。九年,诣京师,复授户科都给事中。具三疏:请增科员;请令巡抚得辖兵,防地方窃发;请缓奏销之期,使催科不迫。迁顺天府丞。遭父丧归。十七年,授奉天府丞。乞养母归。三十七年,卒於家。

余缙,字仲绅,浙江诸暨人。顺治九年进士,授河南封丘知县。兵后流亡未复,弃地弥望,朝议兴屯,设道、厅董之。民田徵赋,屯田徵租,租视赋为重,民弃屯不耕。府县吏急考成,以屯租散入田赋,民失业。总督李荫祖行部至县,缙导观民间困苦状,荫祖疏闻,兴屯道、厅悉罢。十七年,行取授山西道御史,乞养归。起河南道御史。

康熙初,郑成功已死,其子锦屯厦门。有议弃舟山者,缙上疏争之,略谓:“浙江三面环海,宁波尤孤悬海隅,以舟山为外藩。不知行间诸臣何所见而倡捐弃之议?江海门户,敛手委之逆竖。夫闽海祗一厦门,数万之众,环而攻之,穷年不能下。奈何以已克之舟山增其巢穴?”福建总督李率泰议迁海滨居民,缙复疏争之。略谓:“海滨之民,与贼狎处。一二冥顽贪狡,嗜厚利,通消息,以相接济者,固未必无之。但据所称排头、方田诸处,民或盗牧马,或缚穷民潜送厦门。当此两军相望,巡徼严密,虽有奸宄,安能飞渡?是其号令不肃,已可概见。”又云:“派拨舵工、水手,公然不应。海上舵工名曰“老大”,其人必少长海舟内,外洋岛屿径路,靡不熟历,而后驾风使舵,操纵自如。奈何责之素不练习之民,视同里役,横加佥派?彼即勉强应役,技既不精,心复叵测。万一变从中起,将置数十万奋戈持满之士於何地?”两疏语皆切至。

圣祖亲政,顺治间建言诸臣坐迁谪者,次第赦还,惟议及逃人不在赦例。居数年,诏宽逃人禁。缙疏请敕部察当日建言被谪诸臣,存者召还录用,殁者归葬赠恤。寻命巡视长芦盐政。以改葬乞归。二十八年,卒於家。

缙廉而能,治事尤持正。妖人朱方旦言祸福,朝士多信之。缙曰:“此妄男子耳,於法当诛。”方旦卒坐死。

德格勒,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擢侍读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掌院学士。李光地亟称其贤。圣祖时,召见讲论经史,尝扈从巡行。大学士明珠柄政,务结纳士大夫,将餽金为治装。德格勒以装具,固辞不受。会久旱,上命德格勒筮,遇夬。问其占,曰:“泽上於天,将降矣!而卦义五阳决一阴。小人居鼎铉,故天屯其膏。决去之,即雨。”上愕然,曰:“安有是?”德格勒遂以明珠对。明珠闻,大恶之,时以蜚语上闻,谓德格勒与侍讲徐元梦互相标榜。徐元梦亦不附明珠者也,故并嫉之。二十六年,光地乞假归,入辞,面奏德格勒、徐元梦学博文优。逾月,上召尚书陈廷敬、汤斌等及德格勒、徐元梦试於乾清宫。阅卷毕,谕曰:“朕政暇好读书,然不轻评论古人。评论古人犹易,评论时人更难。如德格勒每评论时人,朕心不谓然,故召尔等面试。妍媸优劣,今已判然。学问自有分量,毋徒肆议论为也。”二十七年,明珠罢。

未几,掌院学士库勒讷劾德格勒私抹起居注,并与徐元梦互相标榜,下刑部论罪。故事,起居注数易藁然后登籍,德格勒所删易者,实未定藁也。谳上论斩,命改监候秋后处决,徐元梦亦坐谴。语详徐元梦传。光地还京师,上命尚书张玉书等以德格勒试卷示九卿,并诘光地。於是玉书等奏称德格勒文实鄙陋,光地亦以妄奏引罪,命从宽免究。德格勒寻遇赦,释归本旗。卒。

陈紫芝,字非园,浙江鄞县人。康熙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陕西道御史,力持风纪,绝外僚餽遗。巡视南城,捕大猾邓二置诸法。疏言:“朝章国典宜画一,民间冠昏丧祭未有定制,请编纂礼书,颁行天下。”又请裁屯卫:“以屯务属州县,则田赋可覈,逃盗可清。”诏并允行。

时督、抚、监司皆由廷臣保举。湖广巡抚张汧,大学士明珠所私也,恃势贪暴,言路莫敢摘发。二十六年,紫芝上疏劾之,言:“汧莅任未久,黩货多端,凡地方盐引、钱局、船埠,靡不搜括,甚至汉口市肆招牌,亦按数派钱。当日保举之人,必有贿嘱情弊,请一并敕部论罪。”上命夺汧官,遣直隶巡抚于成龙、山西巡抚马齐、副都御史开音布往按治。复谕廷臣,谓汧贪婪无人敢言,紫芝独能弹劾,即予内升。成龙等按得汧以前官福建布政使亏帑令属吏弥补,又派收盐商银九万,上荆南道祖泽深婪取於民又八万,谳上,论绞。保举汧为巡抚者,侍郎王遵训、学士卢琦、大理寺丞任辰旦,皆坐夺官。擢紫芝大理少卿。每谳狱,稍涉矜疑,即为驳正,多所平反。

紫芝以峭直受上知,同朝多侧目。无何,卒。或传紫芝一日诣朝房,明珠延坐进茗,饮之,归遂暴卒云。

笪重光,字在辛,江南句容人。顺治九年进士。自刑部郎中考选御史。巡按江西,与明珠忤,罢归。初,郑成功犯镇江,重光縋城乞援。事平,赐御书榜。卒,祀乡贤。

任弘嘉,字葵尊,江南宜兴人。初以举人官行人。康熙十五年,成进士。十八年,考选江南道御史。巡南城,疏言:“各州县宜有讲堂书院,庶人知乡学。”又言:“学道不惟受制藩司,抑且受制知府。盖府道阶级不甚悬,无以资表率。部郎声望不甚重,又无由达封章。求其公明,实不可得,乞重其选。”改巡北城,疏陈五城应行事,谓:“盗风未靖,由保甲不行。稽察未清,由旗、民杂处。司坊未洁,由劝惩不当。”又言:“州县昏夜比较,乡民讬宿无地,饥寒受杖,往往殒命。又或因分釐火耗之轻,受佥役横索之累。”又言:“朝廷清丈,所以为民,而藩府驳册,上下动费累百。津梁有关,所以御暴,今小港皆设巡拦,旱路亦行堵截,检索至负担,税课遍鸡豚。”所言皆痛切。弘嘉一日巡城,有锦衣骏马突其前,诃叱之。隶卒白曰:“此王府优也。”弘嘉趋王府,索优出,杖之四十。上闻,直弘嘉。由是贵戚敛迹,毋敢玩法。

寻掌山东道,兼江南道如故。上十渐疏:“一曰,朋党交结之渐。始因交际为餽遗,渐以爱憎成水火。二曰,奢侈僣逾之渐。物力既殚,等威亦紊。三曰,文武讦讪之渐。督、抚、提、镇挟私互讦,小吏效尤,何以使民无讼?四曰,绅士吹求之渐。有司视如仇雠,奸民以为鱼肉。五曰,上下奉违之渐。国家良法美意,奉行者徒有虚文,过当者反成弊政。六曰,名器混淆之渐。为生养万民计,守令宜用正途。七曰,常平侵渔之渐。贮穀久易浥损,又难盘察,不若听民输钱,数易稽而无朽蠹。八曰,河工兴建之渐。从古无不徙之河,治河惟去其太甚,不必议开议塞,借一劳永逸之辞,为逐利幸功之术。九曰,情罪过当之渐。如逃人止於鞭刺,过宿反至窜流,轻重不平,枉诬尤甚。十曰,积习胶固之渐。升迁则赶缺压缺,处分则忽重忽轻,视为故常,营竞特甚。”复疏论铨政不平,并下部议行。三十三年,迁奉天府府丞,兼学政。转通政司参议,署通政使。丁母忧归。服阕,病目,卒於家。

弘嘉素慎,疏上言过直,辄战栗。或曰:“子葸若此,何如不言?”曰:“弘嘉之战栗,气不足也。然知其当言,不敢欺吾心,尤不敢负吾君耳。”

高层云,字二鲍,江南华亭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大理寺评事。二十五年,授吏科给事中。二十六年,太皇太后崩,诏王大臣集永康左门外议丧礼。大学士王熙等向诸王白所议,跪移时,李之芳年老,起而踣。层云曰:“是非国体也。”即日疏言谓:“天潢贵胄,大臣礼当致敬。独集议国政,无弗列坐,所以重君命、尊朝廷也。况永康左门乃禁门重地,太皇太后在殡,至尊居庐,天威咫尺,非大臣致敬诸王之地。大学士为辅弼大臣,固当自重,诸王亦宜加以礼节,不可骄恣倨慢,坐受其跪,失藩臣体。”疏入,上曰:“朕召大臣议事,如时久,每赐垫坐语。今大臣为诸王跪,於礼不合。”下宗人府,吏、礼二部议,嗣后大臣与诸王会议,不得引身长跪,著为令。

二十八年,京师旱,诏求言。层云疏论江、淮间行屯田扰民,请急停苏民困,上嘉纳之。迁通政司参议。二十九年,迁太常寺少卿,卒官。

沈恺曾,字乐存,浙江归安人。康熙二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三十年,改山东道御史。喀尔喀率属内附,上亲出塞拊循。恺曾疏言:“巡行口外,为蒙古诸臣定赏罚,编户口,安插新附。但圣躬远出,间关崎岖,乘舆劳顿於外,群臣晏息於家,臣心何安?宜遣部院大臣经理,令逐一奏闻,仍与皇上亲行无异。乞传旨暂缓此行。”疏入,不报。上还京师,召恺曾入对,赐宴。三十五年,上亲征噶尔丹,岁暮,以馀孽未靖,复出塞。恺曾复上疏请回銮,语甚剀切。

顺天学政侍郎李光地有母丧,命夺情视事,光地请给假九月,言路大譁。恺曾疏言:“学臣关系名教,表率士子。使衰绖者衣锦论文,其何以训?宜令终丧,以隆孝治。阁臣职司票拟,理应委曲奏请,始不当有在任守制之票,既不当有仍遵前旨之拟。科臣职司封驳,阁臣票拟不当,科臣缴旨覆奏,固其职也。乃亦复默然,不知其所谓封驳者何在也?臣不敢以妄拟阁臣为嫌,劾奏同列为咎。”疏入,下九卿议,寻用彭鹏言,令解任在京守制。陕西提督孙思克请令稿城司坊、巡城御史以及府尹、治中。逃盗命案,归於刑部,一秉国法。提督管理街道,纵其兵丁肆为贪噬,势压官民。请五城分治,仍归司坊。每年工部保题司官督理,庶法官守制,无复轶越。此皆本朝旧例,当归所司,防微杜渐,不致成积重之势。”疏上,上以巡捕三营并步军统领,非自讬合齐始。司坊管街道,畏惧显要,止知勒索铺户,故亦归并步军统领。今既累商民,即以遐昌兼管,期一年责以肃清。遐昌既任事,革除陋规,街道沟渠次第平治,兵民以安。两届报满,仍命接管。

讬合齐阴图报复,欲伺隙中伤。五十年,上自畅春园还,见内城街道被侵占甚窄,召讬合齐诘责之。讬合齐奏外城尤窄。命尚书赫硕色等察勘,讬合齐故引视僻巷,民居占官街得三百馀间,谓皆遐昌任内所造,逮下刑部狱。尚书齐世武,讬合齐党也,将刑讯,主事蒋晟持不可。乃议遐昌以官街邀民誉,应发奉天安置。讬合齐党复譁,言遐昌受赂。严讯家属,定爰书,谓据供虽未受赂,但风闻街道旧规,铺户修房,每间与胥役钱二三百,以此例之,房三百馀间,计钱七百五十千,当枉法赃律处绞。朝审,具冤状。尚书王掞、李天馥谓遐昌廉能为上知,宜从宽典,富宁安赞之,狱乃缓。会讬合齐以病乞假,隆科多摄其职,因言讬合齐罔上行私,横恣贪婪,及诬陷遐昌状。上命释遐昌,都人争赴狱舁之出,拥赴阙谢。及出都,送者填溢,醵金完悬赃。遐昌归,未几卒。

论曰:康熙间以直言著者,魏象枢、郝浴、杨素蕴、彭鹏、赵申乔辈,易攵历中外,卓然为名臣。希辙、缙,自世祖朝巳在谏垣,有献替。弘嘉论十渐,层云争国体,陈义皆甚高。若德格勒、紫芝、重光忤明珠,恺曾弹李光地,翔麟论熊赐履、赵良栋,遐昌抗讬合齐,虽所纠绳贤不肖不同,謇謇匪躬,不为名慑,不为势挠,谥为“遗直”,殆无愧欤?

清史稿
赵尔巽
本纪
本纪一 太祖本纪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本纪九 世宗本纪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志一 天文一志二 天文二志三 天文三志四 天文四志五 天文五志六 天文六志七 天文七志八 天文八志九 天文九志十 天文十志十一 天文十一志十二 天文十二志十三 天文十三志十四 天文十四志十五 灾异一志十六 灾异二志十七 灾异三志十八 灾异四志十九 灾异五志二十 时宪一志二十一 时宪二志二十二 时宪三志二十三 时宪四志二十四 时宪五志二十五 时宪六志二十六 时宪七志二十七 时宪八志二十八 时宪九志二十九 地理一志三十 地理二志三十一 地理三志三十二 地理四志三十三 地理五志三十四 地理六志三十五 地理七志三十六 地理八志三十七 地理九志三十八 地理十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志四十 地理十二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志六十九 乐一志七十 乐二志七十一 乐三志七十二 乐四志七十三 乐五志七十四 乐六志七十五 乐七志七十六 乐八志七十七 舆服一志七十八 舆服二志七十九 舆服三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志八十一 选举一志八十二 选举二志八十三 选举三志八十四 选举四志八十五 选举五志八十六 选举六志八十七 选举七志八十八 选举八志八十九 职官一志九十 职官二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志九十三 职官五(内务府)志九十四 职官六(新官制)志九十五 食货一志九十六 食货二志九十七 食货三志九十八 食货四志九十九 食货五志一百 食货六志一百一 河渠一志一百二 河渠二志一百三 河渠三志一百四 河渠四志一百五 兵一志一百六 兵二志一百七 兵三志一百八 兵四志一百九 兵五志一百十 兵六志一百十一 兵七志一百十二 兵八志一百十三 兵九志一百十四 兵十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志一百二十二 艺文三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表一 皇子世表一表二 皇子世表二表三 皇子世表三表四 皇子世表四表五 皇子世表五表六 公主表表七 外戚表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表九表十表十一表十二表十三表十四表十五表十六 军机大臣年表一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九 藩部世表一表五十表五十一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列传
列传一 后妃列传二 诸王一列传三 诸王二列传四 诸王三列传五 诸王四列传六 诸王五列传七 诸王六列传八 诸王七列传九列传十列传十一列传十二列传十三列传十四列传十五列传十六列传十七列传十八列传十九列传二十列传二十一列传二十二列传二十三列传二十四列传二十五列传二十六列传二十七列传二十八列传二十九列传三十列传三十一列传三十二列传三十三列传三十四列传三十五列传三十六列传三十七列传三十八列传三十九列传四十列传四十一列传四十二列传四十三列传四十四列传四十五列传四十六列传四十七列传四十八列传四十九列传五十列传五十一列传五十二列传五十三列传五十四列传五十五列传五十六列传五十七列传五十八列传五十九列传六十列传六十一列传六十二列传六十三列传六十四列传六十五列传六十六列传六十七列传六十八列传六十九列传七十列传七十一列传七十二列传七十三列传七十四列传七十五列传七十六列传七十七列传七十八列传七十九列传八十列传八十一列传八十二列传八十三列传八十四列传八十五列传八十六列传八十七列传八十八列传八十九列传九十列传九十一列传九十二列传九十三列传九十四列传九十五列传九十六列传九十七列传九十八列传九十九列传一百列传一百一列传一百二列传一百三列传一百四列传一百五列传一百六列传一百七列传一百八列传一百九列传一百十列传一百十一列传一百十二列传一百十三列传一百十四列传一百十五列传一百十六列传一百十七列传一百十八列传一百十九列传一百二十列传一百二十一列传一百二十二列传一百二十三列传一百二十四列传一百二十五列传一百二十六列传一百二十七列传一百二十八列传一百二十九列传一百三十列传一百三十一列传一百三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三列传一百三十四列传一百三十五列传一百三十六列传一百三十七列传一百三十八列传一百三十九列传一百四十列传一百四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二列传一百四十三列传一百四十四列传一百四十五列传一百四十六列传一百四十七列传一百四十八列传一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五十列传一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五十二列传一百五十三列传一百五十四列传一百五十五列传一百五十六列传一百五十七列传一百五十八列传一百五十九列传一百六十列传一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六十二列传一百六十三列传一百六十四列传一百六十五列传一百六十六列传一百六十七列传一百六十八列传一百六十九列传一百七十列传一百七十一列传一百七十二列传一百七十三列传一百七十四列传一百七十五列传一百七十六列传一百七十七(缺)列传一百七十八列传一百七十九列传一百八十列传一百八十一列传一百八十二列传一百八十三列传一百八十四列传一百八十五列传一百八十六列传一百八十七列传一百八十八列传一百八十九列传一百九十列传一百九十一列传一百九十二列传一百九十三列传一百九十四列传一百九十五列传一百九十六列传一百九十七列传一百九十八列传一百九十九列传二百列传二百一列传二百二列传二百三列传二百四列传二百五列传二百六列传二百七列传二百八列传二百九列传二百十列传二百十一列传二百十二列传二百十三列传二百十四列传二百十五列传二百十六列传二百十七列传二百十八列传二百十九列传二百二十列传二百二十一列传二百二十二列传二百二十三列传二百二十四列传二百二十五列传二百二十六列传二百二十七列传二百二十八列传二百二十九列传二百三十列传二百三十一列传二百三十二列传二百三十三列传二百三十四列传二百三十五列传二百三十六列传二百三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八列传二百三十九列传二百四十列传二百四十一列传二百四十二列传二百四十三列传二百四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五列传二百四十六列传二百四十七列传二百四十八列传二百四十九列传二百五十列传二百五十一列传二百五十二列传二百五十三列传二百五十四列传二百五十五列传二百五十六列传二百五十七列传二百五十八列传二百五十九列传二百六十列传二百六十一列传二百六十二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列传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列传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列传二百六十八(缺)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列传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列传二百七十四 忠义一列传二百七十五 忠义二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列传二百七十七 忠义四列传二百七十八 忠义五列传二百七十九 忠义六列传二百八十 忠义七列传二百八十一 忠义八列传二百八十二 忠义九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列传二百八十四 孝义一列传二百八十五 孝义二列传二百八十六 孝义三列传二百八十七 遗逸一列传二百八十八 遗逸二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列传二百九十 艺术二列传二百九十一 艺术三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列传二百九十五 列女一列传二百九十六 列女二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列传三百 土司二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