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上一章

列传七十一

○觉罗满保(陈策)施世骠蓝廷珍(从弟鼎元)林亮(何勉陈伦炯)欧阳凯(罗万仓游崇功)

觉罗满保,字凫山,满洲正黄旗人。康熙三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累迁国子监祭酒,擢内阁学士,直经筵。

五十年,授福建巡抚。疏言福州、兴化、泉、漳等属十六州县皆濒海要地,请拣选直省卓异官除授。御史璩廷祜论其不可,部议以为然。诏下九卿等再议,卒从满保言。五十四年,擢福建浙江总督,命巡海。议自乍浦至南澳,沿海五千馀里,建台、寨百二十七所,炮位千一百七十有八。别疏言:“鹿耳门为台湾咽喉,澎湖为厦门藩卫,安平镇为水师三营重地,及海洋各口岸宜分极冲、次冲,筑墩、台,设汛巡守;并严察海船出入,禁渔船私载米粮、军器。”又言:“淡水、鸡笼山为台湾北界,其澳港可泊巨舰百馀。更进为肩豆门,沃野百里,番社交据。请增置淡水营,设官驻防为后蔽。”皆报可。

六十年,凤山民朱一贵为乱。台湾知府王珍苛税滥刑,凤山民黄殿、李勇、吴外等集数百人谋变,一贵素贩鸭,讬明裔以为渠。劫冈山塘、槟榔林二汛,掠军器,众益聚,遂破县城,进陷台湾。总兵欧阳凯等率兵御贼,师败绩,死之。台厦道梁文煊等走澎湖。满保疏闻,督兵趋厦门,值淫雨,乘竹兜从数骑行泥淖中。比至,籍丁壮剽悍能杀贼者悉充伍,严申军令,禁舟师毋登陆,民以不扰。淡水营守备陈策使诣厦门乞援,满保移会巡抚吕犹龙,遣兵自闽安渡淡水。未几,南澳镇总兵蓝廷珍率舟师至,满保命统水陆军,会提督施世骠於澎湖,剋期进剿。六月,世骠、廷珍攻鹿耳门,败贼安平镇,遂克台湾。上以台湾民附乱非本意,敕满保招抚。寻诸罗民杨旭等密约壮丁六百人,擒一贵及其党十二人,献世骠军前,槛送京师,磔於市。是役,自出师迄事平凡七日。上嘉满保调度有方,加兵部尚书。寻疏言:“贼起,惟守备陈策鼓励兵民,坚守汛地,待大兵进援,奋力效忠。”命擢台湾总兵。复疏劾珍纵役需索,致一贵乘机倡乱;文煊及所属官吏一无备御,退回澎湖,应夺官逮问,从之,文煊等论罪如律。秋,台湾飓作,满保以闻,谕:“台湾有司平日贪残激变,及大兵进剿,杀戮之气上干天和,令速行赈恤。”

上杭民温上贵往台湾从一贵得伪元帅札、印,还上杭,煽乡人从贼。闻一贵诛,走江西,结棚匪数百,谋掠万载。知县施昭庭集营汛剿捕,擒上贵及其党十数人,并伏法。大学士白潢等条奏禁戢棚匪,满保疏言:“闽、浙两省棚民,以种麻靛、造纸、烧灰为业,良莠不一。令邻坊保结,棚长若有容庇匪类,依律连坐。有司於农隙遍履各棚,严加稽察。浙江鄞、奉化等二十七县,福建闽、龙岩等四十州县,皆有棚民,宜如沿海州县例,拣员题补。”诏从之。

雍正三年,卒官。遗疏言:“新任巡抚毛文铨未至,总督印信交福州将军宜兆熊署理,并留解任巡抚黄国材暂缓起程,如旧办事。”诏嘉其得体,下部议血阝;时尚书隆科多获罪鞫讯,得满保餽金交通状,世宗谕责满保谄隆科多、年羹尧,命毋赐恤予谥。

策,字锺侯,福建晋江人。由铜山守备调淡水。一贵陷台湾,策孤军力守一隅。奸人苑景文入境煽诱,擒诛之。师下台湾,满保檄剿北路,复南嵌、竹堑、中港、后垄、吞霄、大甲诸社。以功擢台湾总兵,加左都督。卒。

施世骠,字文秉,靖海侯琅第六子。康熙二十二年,世骠年十五,从琅下台湾,委署守备。台湾既定,以功加左都督衔,授山东济南城守参将。三十五年,圣祖亲征噶尔丹,天津总兵岳升龙荐世骠从军。召试骑射,命护粮运至奎素,从大将军马斯喀追贼至巴颜乌阑。师还,假归葬。上褒世骠勤劳,命事毕仍还任。累迁浙江定海总兵。四十二年,上南巡,赐御书“彰信敦礼”榜。时海中多盗,世骠屡出洋巡缉,先遣裨将假商船饵盗,擒获甚众,斩盗渠江仑。四十六年,上南巡,询及擒斩海盗事,温谕嘉奖,赐孔雀翎。四十七年,擢广东提督。五十一年,调福建水师提督。

六十年,朱一贵为乱,陷台湾。世骠闻报,即率所部进扼澎湖,总督满保檄南澳总兵蓝廷珍等以师会。众议三路进攻。世骠谓南路打狗港在台湾正南,南风盛,不可泊;北路清风隙去府百馀里,运饷艰;度贼必屯聚中路,宜直捣鹿耳门。时台地诸将吏皆退次澎湖,惟淡水守备陈策坚守汛地。世骠遣游击张駴等赴援,自统师出中路。选劲卒,乘小舟,载旗帜,分伏南北港。六月,抵鹿耳门。贼踞炮台以拒。世骠登楼船督战,发炮中敌贮火药器,火大炽,贼惊溃。众军齐进,两港悉树我军帜。贼不敢犯,扬帆直渡鲲身。鲲身者海沙也,水浅,大舟不能过。是日海水骤涨八尺馀,舟乘风疾上,遂克安平镇。翌日,战,破贼。贼悉众来犯,世骠遣守备林亮等进西港,游击朱文等越七鲲身,自盐埕、大井头分道登陆趋台湾。世骠督将士指挥布阵击贼,贼溃,遂复台湾。一贵走诸罗,诸罗民缚以献,贼党擒斩略尽。台湾南北两路悉平。诏优叙,赐世骠东珠帽、黄带、四团龙补服。未几,以疾卒於军。遗疏乞从父琅葬福建,留妻子守墓,上悉许之。赠太子太保,谥勇果。雍正元年,世宗命予一等阿达哈哈番世职,以其子廷旉嗣。

世骠和易谦雅,治军严明。与琅先后平台湾,皆以六月乘海潮异涨渡师,遂以成功。

蓝廷珍,字荆璞,福建漳浦人。少习骑射,从祖理器之。入伍,自定海营把总累迁温州镇标左营游击。巡外洋,屡获盗,盗皆畏避。以是为诸将所忌,谗於总督满保,将劾之。会关东大盗孙森等窃辽阳巨炮、战舰逸入海。圣祖震怒,责沿海疆吏严缉。廷珍出巡海,至黑水外洋与遇,力战,尽获森等九十馀人,及其船舰、炮械。满保按部至温州,廷珍迎谒以告。满保叹曰:“几失良将!”召入舟,厚抚之,亟疏荐,超擢福建澎湖副将。未几,迁南澳总兵。

六十年,朱一贵为乱,廷珍上书满保策破贼状,满保令统战船四百、将弁一百二十、官兵一万二千,会提督施世骠於澎湖,剋期进剿。廷珍至澎湖,言於世骠曰:“贼皆乌合,不足忧,惟胁从至三十万人,请檄示止歼渠魁,馀勿问。则人人有生之乐,无死之心,可不血刃平也。”世骠从之。师至鹿耳门,贼扼险拒守。诸将林亮、董芳当前锋,殊死战,廷珍率大队继之,连战皆捷。贼大溃,退保府治。世骠遣亮等自西港仔暗度,廷珍以大军蹑其后。贼在苏厝甲,与亮等决战,廷珍分兵驰赴之。贼望见旗帜,战稍卻,乘胜追逐,遂大溃。夜驻犁头标,设伏以待,贼果至,四面突击,贼大乱,自相攻杀。追败之木栅仔,复败之茑松溪,遂入府城,秋毫无所犯,民大悦。一贵及其党李勇、吴外等皆就擒。分遣诸将复南北二路,署台湾总兵。秋,南路阿猴林馀孽复起,讨平之。招降陈福寿等十数人,皆渠魁也。未几,世骠卒,廷珍摄提督。馀贼黄殿等以次擒灭。

六十一年,授台湾总兵。雍正元年,擢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赐孔雀翎,予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职。世宗褒廷珍忠赤,惟屡勉以操守。二年,入觐,命赴马兰峪谒景陵,赏赉稠叠。七年,病闻,遣医诊视。寻卒,赠太子少保,谥襄毅。子日宠,嗣世职,官铜山营参将。孙元枚,自有传。

族弟鼎元,字玉霖,力学负才。廷珍统师入台湾,鼎元参军事,著平台纪略。雍正元年,诏举文行兼优之士,贡入太学,有司以鼎元荐,大学士朱轼器之,用荐得召见。上书陈时政,上嘉纳。授广东普宁知县。居官有惠政,长於断狱。性伉直,坐事劾罢。总督鄂弥达白其诬,召诣京师。旋署广州知府。甫一月,卒。鼎元尝论台湾善后策,谓诸罗宜画地更设一县,总兵不可移驻澎湖。后诸罗析县曰彰化,更设北路三营,总兵官仍驻台湾,皆如鼎元言。

林亮,字汉侯,福建漳浦人。少习骑射击刺。生长海滨,岛澳险夷,舟航利钝,靡不讲求。初授台湾水师把总,累迁澎湖协守备。朱一贵陷台湾,官吏渡澎湖,居民汹惧。将吏以孤岛难守,佥议撤归厦门,各遣家属登舟。亮按剑厉声曰:“朝廷疆土,尺寸不可弃!今锋刃未血,相率委去,纵避贼刃,能逃国法乎?请整兵配船,守御要害,贼至,决死战!战不捷,亮死,君等去未迟。”乃驰赴海口,申号令,驱将吏家属登岸,令敢言退厦门者斩。时粮绝饷匮,亮输赀买穀,碾米给军,制战攻器械,俟师至。提督施世骠、总兵蓝廷珍以亮忠勇,令当前锋,领舟师五百七十人抵鹿耳门。一贵党苏天威据炮台以拒,亮率六舰直进,发炮中敌,火起,毙贼无算。乘胜进攻安平镇,亮先登树帜,贼溃走。翌日,鏖战鲲身,驾舟横冲贼阵,复大败之。贼退至府城,世骠令亮分兵自西港仔暗度拊其背,廷珍以军继进,大战,贼死伤遍野,遂克府治。亮功最,迁台湾参将。雍正元年,叙平台湾功,加都督同知,予一等阿达哈哈番世职。是年秋,入京,上深嘉之,擢水师副将,赐孔雀翎。

二年,授台湾镇总兵。亮以台湾初被兵,加意抚绥,整水陆兵防。又招抚生番一百八社、男妇一万八百馀人。亮因番嗜色布、盐、糖,遣吏历各社赍赐之,因宣布德意,群番悦服。五年,移浙江定海,卒於官,赐祭葬。

何勉,字尚敏,福建侯官人。初授督标把总。康熙五十八年,薛彦文等聚后洋山为匪,勉奉檄捕擒之。六十年,从提督施世骠讨朱一贵,勉攻南路,擒其党杜会三、苏清等;又於北路获黄潜等二十六人。明年,迁台湾镇标千总。时一贵馀党王忠等出没内山,巡视台湾御史吴达礼督捕治,总兵蓝廷珍檄勉侦缉。遣降卒为导,入凤山深箐中,获贼党刘富生,思拒捕,立擒之。擢北路营参将,予拖沙喇哈番世职。雍正四年,水连沙等社叛番蠢动,总督高其倬檄从台湾道吴昌祚按治。勉攻北港,番请降,水连沙二十五社悉平。

迁湖广洞庭协副将。十年,贵州九股苗作乱,诏发湖广兵二千协剿。提督张正兴檄勉领兵五百赴贵州,进攻交汪寨。勉乘雾夹击,苗败遁,复据莲花峰筑屯。时贵州提督哈元生自台拱移军至,令勉攻其东。勉先登夺?,贼窜走,掩击之,阵斩其渠,馀众就擒。擢云南鹤丽镇总兵,调临元,复调广东左翼。五年,调台湾,寻又移南澳,署福建水师提督。乾隆十年,以疾乞休,诏解任回籍调治。寻召诣京师,以笃老,命原品休致。十七年,卒,赐祭葬。子思和,嗣世职。二十七年,复官台湾总兵。

陈伦蜅,字次安,福建同安人。父昂,字英士,弱冠贾海上,习岛屿形势、风潮险易。施琅征台湾,徵从军,有功,授游击。累迁至碣石总兵,擢广东右翼副都统。尝上疏言:“西洋治历法者宜定员,毋多留,留者勿使布教。”又以沿海居民困於海禁,将疏请弛之。会疾作,命伦蜅以遗疏进,诏报可。

伦蜅初以荫生授三等侍卫。雍正初,授台湾总兵,调广东高廉。坐事降台湾副将。复授总兵,历江南苏松、狼山诸镇。擢浙江提督。卒。

昂疏并言:“臣详察海上诸国,东海日本为大,次则琉球。西则暹罗为最。东南番族文莱等数十小国,惟噶啰吧、吕宋最强。噶啰吧为红毛一种,中有英圭黎、干丝蠛、和兰西、荷兰、大小西洋各国。和兰西最凶狠,与澳门种人同派,习广东情事。请敕督、抚、关差诸臣防备,於未入港之先,取其火炮。另设所关束,每年不许多船并集。”下兵部,但令沿海将吏昼夜防卫,寝昂议。伦蜅为侍卫时,圣祖尝召询互市诸国事,对悉与图籍合。时互市诸国奉约束惟谨,独昂、伦蜅父子有远虑,忧之最早云。

欧阳凯,福建漳浦人。起行伍,累官江南苏松水师营总兵。康熙五十七年,调福建台湾镇,以功加左都督。六十年,朱一贵作乱,官军遇贼於赤山,千总陈元战死。贼进攻凤山,把总林富战死,守备马定国自杀。凯率所部守备胡忠义、千总蒋子龙、把总林彦御之春牛埔;参将罗万仓,游击孙文元,城守游击许云,守备游崇功,千总赵奇奉、林文煌,把总李茂吉率水师来会,力战破贼。次日,贼大至,凯力战,与忠义子龙彦俱没於阵,贼截凯首去。云、崇功、奇奉、文煌同日战死。茂吉被执,不屈,死。贼陷府治,万仓战死,文元奔鹿耳门投海死。同死者游击王九人、守备吴泰嵩。又有把总石琳,自汀州被檄至台湾,遇变被围,死之。六月,师克台湾。一贵既诛,获其党黄殿等,械送福州狱。雍正元年二月,贼破械斩关出,至下渡尾,都司阎威、守备杨士虎逐捕,杀数贼,被创死。先后议恤,凯赠太子少保,荫守备;云以下皆赠官、予世职有差。

罗万仓,甘肃宁夏人。官北路参将。凯战死,贼攻府城,万仓督将卒登埤,发大炮击贼,仆贼旗。贼大至,万仓出城与战,逾沟坠马,贼以竹篙刺其喉,犹挥刀杀贼乃死。妾蒋闻报,自经殉。

游崇功,字仲嘉,福建漳浦人。材力雄健。从总兵蔡元镇襄阳。补右营把总,累迁福建长福营守备,分防长乐县。滨海有磁澳,贼艘所出没。崇功廉得状,以兵二百伏隘口,入澳捕之。贼弃舟登岸,伏发,擒十七人。自是岛澳肃清。长乐水灾,崇功谒巡抚满保,请发粟平粜,民食以济。调台湾北路营守备,巡缉外洋,擒海贼陈阿尾等六十馀人。迁水师游击。一贵作乱,崇功方出洋巡哨,闻报,率兵还赴安平,至则贼已炽,崇功急登岸赴敌。其婿蔡章琦叩马请一过家门区处眷属,崇功不顾,跃马挥众,杀贼甚众。五月朔,贼数万战於春牛埔,凯战死,崇功突围冲击,马被创,遂殁於阵。章琦,国子监生。闻崇功战没,赴海死。

清史稿
赵尔巽
本纪
本纪一 太祖本纪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本纪九 世宗本纪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志一 天文一志二 天文二志三 天文三志四 天文四志五 天文五志六 天文六志七 天文七志八 天文八志九 天文九志十 天文十志十一 天文十一志十二 天文十二志十三 天文十三志十四 天文十四志十五 灾异一志十六 灾异二志十七 灾异三志十八 灾异四志十九 灾异五志二十 时宪一志二十一 时宪二志二十二 时宪三志二十三 时宪四志二十四 时宪五志二十五 时宪六志二十六 时宪七志二十七 时宪八志二十八 时宪九志二十九 地理一志三十 地理二志三十一 地理三志三十二 地理四志三十三 地理五志三十四 地理六志三十五 地理七志三十六 地理八志三十七 地理九志三十八 地理十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志四十 地理十二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志六十九 乐一志七十 乐二志七十一 乐三志七十二 乐四志七十三 乐五志七十四 乐六志七十五 乐七志七十六 乐八志七十七 舆服一志七十八 舆服二志七十九 舆服三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志八十一 选举一志八十二 选举二志八十三 选举三志八十四 选举四志八十五 选举五志八十六 选举六志八十七 选举七志八十八 选举八志八十九 职官一志九十 职官二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志九十三 职官五(内务府)志九十四 职官六(新官制)志九十五 食货一志九十六 食货二志九十七 食货三志九十八 食货四志九十九 食货五志一百 食货六志一百一 河渠一志一百二 河渠二志一百三 河渠三志一百四 河渠四志一百五 兵一志一百六 兵二志一百七 兵三志一百八 兵四志一百九 兵五志一百十 兵六志一百十一 兵七志一百十二 兵八志一百十三 兵九志一百十四 兵十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志一百二十二 艺文三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表一 皇子世表一表二 皇子世表二表三 皇子世表三表四 皇子世表四表五 皇子世表五表六 公主表表七 外戚表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表九表十表十一表十二表十三表十四表十五表十六 军机大臣年表一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九 藩部世表一表五十表五十一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列传
列传一 后妃列传二 诸王一列传三 诸王二列传四 诸王三列传五 诸王四列传六 诸王五列传七 诸王六列传八 诸王七列传九列传十列传十一列传十二列传十三列传十四列传十五列传十六列传十七列传十八列传十九列传二十列传二十一列传二十二列传二十三列传二十四列传二十五列传二十六列传二十七列传二十八列传二十九列传三十列传三十一列传三十二列传三十三列传三十四列传三十五列传三十六列传三十七列传三十八列传三十九列传四十列传四十一列传四十二列传四十三列传四十四列传四十五列传四十六列传四十七列传四十八列传四十九列传五十列传五十一列传五十二列传五十三列传五十四列传五十五列传五十六列传五十七列传五十八列传五十九列传六十列传六十一列传六十二列传六十三列传六十四列传六十五列传六十六列传六十七列传六十八列传六十九列传七十列传七十一列传七十二列传七十三列传七十四列传七十五列传七十六列传七十七列传七十八列传七十九列传八十列传八十一列传八十二列传八十三列传八十四列传八十五列传八十六列传八十七列传八十八列传八十九列传九十列传九十一列传九十二列传九十三列传九十四列传九十五列传九十六列传九十七列传九十八列传九十九列传一百列传一百一列传一百二列传一百三列传一百四列传一百五列传一百六列传一百七列传一百八列传一百九列传一百十列传一百十一列传一百十二列传一百十三列传一百十四列传一百十五列传一百十六列传一百十七列传一百十八列传一百十九列传一百二十列传一百二十一列传一百二十二列传一百二十三列传一百二十四列传一百二十五列传一百二十六列传一百二十七列传一百二十八列传一百二十九列传一百三十列传一百三十一列传一百三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三列传一百三十四列传一百三十五列传一百三十六列传一百三十七列传一百三十八列传一百三十九列传一百四十列传一百四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二列传一百四十三列传一百四十四列传一百四十五列传一百四十六列传一百四十七列传一百四十八列传一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五十列传一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五十二列传一百五十三列传一百五十四列传一百五十五列传一百五十六列传一百五十七列传一百五十八列传一百五十九列传一百六十列传一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六十二列传一百六十三列传一百六十四列传一百六十五列传一百六十六列传一百六十七列传一百六十八列传一百六十九列传一百七十列传一百七十一列传一百七十二列传一百七十三列传一百七十四列传一百七十五列传一百七十六列传一百七十七(缺)列传一百七十八列传一百七十九列传一百八十列传一百八十一列传一百八十二列传一百八十三列传一百八十四列传一百八十五列传一百八十六列传一百八十七列传一百八十八列传一百八十九列传一百九十列传一百九十一列传一百九十二列传一百九十三列传一百九十四列传一百九十五列传一百九十六列传一百九十七列传一百九十八列传一百九十九列传二百列传二百一列传二百二列传二百三列传二百四列传二百五列传二百六列传二百七列传二百八列传二百九列传二百十列传二百十一列传二百十二列传二百十三列传二百十四列传二百十五列传二百十六列传二百十七列传二百十八列传二百十九列传二百二十列传二百二十一列传二百二十二列传二百二十三列传二百二十四列传二百二十五列传二百二十六列传二百二十七列传二百二十八列传二百二十九列传二百三十列传二百三十一列传二百三十二列传二百三十三列传二百三十四列传二百三十五列传二百三十六列传二百三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八列传二百三十九列传二百四十列传二百四十一列传二百四十二列传二百四十三列传二百四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五列传二百四十六列传二百四十七列传二百四十八列传二百四十九列传二百五十列传二百五十一列传二百五十二列传二百五十三列传二百五十四列传二百五十五列传二百五十六列传二百五十七列传二百五十八列传二百五十九列传二百六十列传二百六十一列传二百六十二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列传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列传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列传二百六十八(缺)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列传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列传二百七十四 忠义一列传二百七十五 忠义二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列传二百七十七 忠义四列传二百七十八 忠义五列传二百七十九 忠义六列传二百八十 忠义七列传二百八十一 忠义八列传二百八十二 忠义九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列传二百八十四 孝义一列传二百八十五 孝义二列传二百八十六 孝义三列传二百八十七 遗逸一列传二百八十八 遗逸二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列传二百九十 艺术二列传二百九十一 艺术三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列传二百九十五 列女一列传二百九十六 列女二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列传三百 土司二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