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上一章

列传七十二

○王紫绶袁州佐黎士弘多弘安(佟国聘)王繻(田呈瑞)张孟球

王紫绶,字金章,河南祥符人。顺治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乞养归,侨寓苏门山中,从孙奇逢讲学。居十有七年,母殁,服阕,康熙十二年,授江西赣南道副使。

吴三桂反,赣南总兵刘进宝有谋略,紫绶推诚结纳,预筹防御。既而江西降众屯垦者相继叛,惟赣南尚未动。紫绶与进宝谋:“闽、粤反已见端,赣南扼其间,应援前朝故事,设巡抚以资镇摄。”申疆吏上请,允之。十四年,贼势益炽,山寇蜂起,镇兵疲於奔命,乃练乡勇以辅之,屡杀贼有功。十五年,巡抚白色纯及进宝先后卒官,参将周球领镇兵。三桂将高得捷、韩大任据吉安,饷道绝,属县相继陷。大任屡致书劝降,送伪署巡抚劄,紫绶斩其使。球以乏饷为难,紫绶集士商劝输间架税,得白金四万畀球,饷以无缺。镇南将军觉罗舒恕率禁旅下广东,为尚之信将严自明所败,兵退,距赣州三十里。自明约得捷由吉安会师夹击。紫绶荐降将许盛率所部漳州水兵五百人益师,夜泅江斫贼营,禁旅继之,击败自明。得捷等势孤,不敢复窥赣。镇兵出剿土寇,掠村民,紫绶曰:“乡民胁从,若并以贼论,赣南二府十六县将无孑遗。”戒镇将毋妄发兵,饬有司招抚,分别留遣,赈济难民,境内稍安。乃规复万安、泰和两县。自螺山间道达墨潭,可登舟,於是南昌道始通,运饷银十万至。又发附近仓穀赡军,人心大定。巡抚佟国祯亦自间道至,始知紫绶已擢浙江督粮道参政。赣南久不通驿报,大学士李霨言於朝曰:“紫绶死守危疆,三年於兹。为国惜才,援而出之,犹可大用。”故有是擢。紫绶闻命泣下。

十六年,上官,察积弊,叹曰:“粮官不可为也!漕截减而军困,白折浮而民困,吾安忍竭东南之泽而渔之?”一月即引疾去。迨开博学鸿词科,魏象枢以紫绶与汤斌同荐入试。放还。卒。

袁州佐,字左之,山东济宁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陕西乾州知州。入为工部员外郎,迁郎中。有清直声,胥吏不敢牟利。时山陵工巨,经费浩穰,州佐曰:“民困极矣,寸缣尺缕,皆闾阎膏血!”力清乾没,司焚帛,省金钱钜万。出为陕西甘山道佥事。青海蒙古诸部觊得大草滩为牧地。康熙九年,偕提督张勇度地画界,坚拒,寝其议。自后青海蒙古诸部人不敢复窥边。岁协西宁餽运,负载千里,甘州民苦之,州佐力请得罢。甘州驻兵数千,待饷急,力为筹备,军得宿饱。十年,迁直隶口北道参议。地确民贫,逋课积累,仓储历岁侵渔,耗蚀无算。州佐请按籍覈实,清宿蠹。大吏惧以失察得罪,阳韪而阴沮之。州佐擘画盘错,致疾乞休,未去官,卒。

州佐在甘州久,言边境要害战守状,原委斠然。谓边地民稀,宜用开中法,分河东盐引三之一输粟河西资军食;又宜简练乡勇,拔置卒伍,不待召募,可坐收精锐。时诏简监司具才望者入为卿贰,州佐在选,会卒,未及用。

黎士弘,字媿曾,福建长汀人。少读书山中二十年,笃於孝友。顺治十一年,举顺天乡试,授江西广信府推官。锄强纠贪,奸宄敛戢。理谳牍,脱无罪数百人,时为语曰:“遇黎则生。”署玉山县事。兵后城中草三尺,不辨街巷,居民才三十二家。士弘立学建治,招集流亡,垦田定赋,民复旧业。裁缺,改授永新知县。政清狱简,与民休息。旧例,二月开徵,五月解其半。士弘陈於上官曰:“县小民穷,二月写租十石,贷银一两,三月可减至六石,四月则三石。请以四月开徵,五月解,展两月之徵,已为穷民留数万之粮。”布政使刘楗素宽仁,即允之。

甲诉乙悔婚。乡俗婚书各装为卷,书男女生辰。两造固邻旧,女生辰所素悉,伪为卷为证。士弘先问媒证:“乙得甲聘礼若干?行聘时有何客?”媒证出不意,妄举以对。复问甲,所对各异。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县吏左梅伯有叔富而无子,梅伯纠贼劫杀之,获贼而梅伯逃。士弘抵任,叔妻哭诉,阴迹梅伯匿安福势宦家,故缓词曰:“此旧事。前官不了,余安能按之?”数月,梅伯归,叔妻复诉,置不问。梅伯且出收叔遗产,叔妻号於庭曰:“公号廉明,今宽杀人者罪,且占寡妇田,何得为廉明!”阳怒,批其牍曰:“止问田土,不问人命。”梅伯益自得,赴县诉理,乃笑谓曰:“候汝三载矣!”批其牍曰:“止问人命,不问田土。”梅伯遂伏法。其善断狱多类此。考最,擢陕西甘州同知。复考最,擢江南常州知府。

吴三桂乱起,关陇震动,大吏疏请擢洮西道副使,未到官而洮、岷陷。边外群番乘乱内犯,肆剽掠,调署甘山道。王辅臣叛,河东失守。士弘以兵集当谋帅,言於巡抚,谓:“恢复河东,非用河西兵不可;用河西兵,非责之提督张勇不可。”疏入,授勇靖逆将军,节制诸镇。复兰州,士弘赞画功为多。署甘肃按察使,按失守官吏罪,务平允。宁夏兵叛,杀提督陈福,调宁夏道。严守御,安反侧,免卫所逋粮七万五千石。康熙十六年,寇平,以功进布政使参议。母老乞归,家居几三十年。卒,年八十。

士弘备兵甘山时,取晋辛宪英语:“军旅之间可以济者,惟仁与恕。”因以名其堂。

多弘安,字君修,直隶阜城人。顺治五年,选拔贡生。康熙初,授广东灵山知县。兵后荒残,居无衙舍。弘安请免积年逋赋,招抚流移,捐给牛种,民得安耕稼。葺城垣,创学宫,缮官廨,捕除盗贼,灵山大治,士民刊石纪其绩。七年,迁奉天承德知县。旗、民抗法者,送部惩治,皆慑服。十年,擢陕西延安靖边同知。十六年,补江南淮安山盱河务同知。时高堰长堤溃决,淮水注宝应、高邮,不复出清口敌黄。黄水直注里河,运道淤浅,复随淮入堰,无由会清口下云梯关入海,近海口尽淤垫。弘安与河督靳辅筹策筑高堰,束淮敌黄,治烂泥浅诸故道,导清水入里河,运道乃通。修筑两岸及河口清江大闸,与淮工相表里。清河达云梯关数百里,葭苇榛芜,壅塞故道。用以水攻沙法,塞周桥、高涧诸闸,使清淮无旁泄,蓄全力攻积沙。十七年,大雨,淮盛涨,与黄并入海。治淮、治黄、治运,并收成效。十九年,擢淮安知府。二十年,擢淮扬道。二十四年,擢安徽按察使。时方议浚下河、治高堰。弘安入觐,疏陈:“高堰宜急治,无论下河开浚与否。治堰法,砌石先安地钉,湖底水深,费帑甚繁。如用板若扫,水势荡掣,尤易摧残。惟密钉排椿,内实以碎石,庶可敌风浪,省金钱。十馀年后,黄河刷深,则湖、河水俱卑,高堰既固,下河亦渐就理。”二十八年,迁江西布政使,乞归。后值黄、运两河溃溢,起用弘安。会病卒,祀灵山名宦。

佟国聘,字君莘,奉天人。以荫生补吏部笔帖式。康熙十年,授江南砀山知县,县当黄河冲,研求治河方略。擢归仁堤同知,调宿桃同知。擢贵州平远知府,河督靳辅疏留任,十馀年倚如左右手。塞杨家庄、萧家渡决口,建朱家堂、温家庙二石坝,浚白洋引河九道,筑黄河南、北两岸堤,浚中河,靡役不从。久之,擢山东济宁道副使。道地为漕运枢纽,恤夫役,减苛税,除冗费,能举其职。复调监督高堰工程。三十八年,卒於官。

王繻,字慎夫,河南睢州人。少学於汤斌。康熙二十五年,以岁贡生授直隶东明知县。粮赋多欺隐,易甲长,大户使族长督之,飞洒不行,流亡来归。民间养官马为累,力除之。抚盗魁,责以缉捕,盗绝迹。逃人诬攀良民,雪之。民有继妻素淫,欲并乱前妻女,不从,戕之死。繻谓母道绝,当故杀妻前夫子律论斩,报可,因著为例。母忧去,服阕,补获鹿。治驿有法,民不累於供亿。内迁户部员外郎,擢郎中。三十八年,出为江南粮储道。道旧有仓规银钜万,繻一摈勿取。将徵漕,扁舟行县,惩其滥收者。至宜兴,宜兴民曰:“吾民四十年不见粮道,今飞来耶?”号曰“飞粮道”。道库岁收银八十五万两,为修船及弁丁运费。运丁预支行粮,例扣月息,丁益困,繻悉罢之。

四十年,擢江苏按察使。治狱仁恕,多所平反。宿州生携妻子出客授,妻兄女来视,居数日,妻子并中毒死,妻兄素有隙,疑其女置毒,告官,被刑诬服。繻疑之,问其室来往复何人,得十二岁学徒畏师严置鏚食中状,事乃白。无锡民殴攻皮匠,匠死,僧与民仇,证为斗殴杀。繻察斗殴日月在保辜限外,诘曰:“伤重何不医?”出医方,则匠死於伤寒,僧乃服。上南巡,入觐,顾宋荦曰:“朕闻繻督粮时官声甚好。”时繻已病,遣御医视之,赐德里雅噶药一器,温旨慰谕,复赐御书。繻曰:“按察任大责重,卧治即辜恩。”引疾归,年甫五十。久之,卒於家。

田呈瑞,字介璞,山西汾阳人。康熙中,仕为中书舍人。出襄南河事。有堤当水冲,曰:“此堤一坏,万家其鱼矣!土堤易修易败,宜更以石。”家素丰,出私钱成之。以功擢大名道,未之任,调陕西临洮道。遇饥治赈,策马行郡县山谷间,豪右胥吏不敢为奸弊。呈瑞念救荒无善策,於兰州西石佛湾凿渠,教民造水车,引以溉田,岁增粟十馀万石,民为建生祠。调浙江金衢严道,署粮储道,徵漕积弊尽洗涤之。值旱,冒暑省荒,感疾,乞归不得。五十九年,卒於官。

张孟球,字夔石,江南长洲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授山东昌乐知县。入为工部主事。累迁礼部郎中。出督云南学政,父忧去,服阕,补福建粮驿道。驻防军食取给於漕。上游四郡阻滩险。故事,徵解折色,官为采置,辄抑勒病商。孟球於延、建产米地平价购米,僦民船运省城,不假吏胥,诸弊尽绝。地多山岭,官吏滥用驿夫,孟球禁革私冒。遇大徭,预期发雇值,终其任无扰驿者。

调河南粮储道。河南漕粮,就卫辉水次收兑。旧无仓廒,又无额役,运船调之他省。天寒水涸,粮不时至,宿河干以待,遇雨雪则米湿霉变,又患盗窃。孟球始以羡馀建仓。署布政使。

西藏用兵,调河南马骡万,凡骡马三需一夫,剋期两月。孟球止宿郊外,躬自检阅,西路近陕诸郡遣吏往督之,尽除需索留难诸弊。凡五十四日,马驴如数遣赴军,而民不扰。擢按察使。兰阳民朱复业附白莲教,自称明裔,煽惑数县。孟球檄杞县知县宁君佐驰往捕治,尽获其党。上命尚书张廷枢往按,从孟球议,诛其与逆谋者,愚民被诱悉释之。淅川营兵博,知县崔锡执而罪之,兵譁,执南阳知府沈渊,众辱之,总兵高成不能治。时巡抚张圣佐坐谴,孟球护巡抚,曰:“南阳地连襄、郧,急则铤而走险,事未可知。”密令附近诸县严守御,谕:“止诛首恶,自首免罪。”得倡乱者七人诛之,不数日而事定。

康熙末,乞归,不复出。乾隆初,卒,年八十。

论曰:官监司卓卓有名氏,即平进至督抚,易耳。如紫绶等皆早退,遂以监司终。紫绶崎岖兵间,捍偏隅为民保障;州佐、士弘勤勤重民事;弘安赞治河;繻善断狱;孟球能应变:使得为督抚,其绩效当有大於是者。时方承平,仕得行其意,知止知足,必有说以自处矣。

清史稿
赵尔巽
本纪
本纪一 太祖本纪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本纪九 世宗本纪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志一 天文一志二 天文二志三 天文三志四 天文四志五 天文五志六 天文六志七 天文七志八 天文八志九 天文九志十 天文十志十一 天文十一志十二 天文十二志十三 天文十三志十四 天文十四志十五 灾异一志十六 灾异二志十七 灾异三志十八 灾异四志十九 灾异五志二十 时宪一志二十一 时宪二志二十二 时宪三志二十三 时宪四志二十四 时宪五志二十五 时宪六志二十六 时宪七志二十七 时宪八志二十八 时宪九志二十九 地理一志三十 地理二志三十一 地理三志三十二 地理四志三十三 地理五志三十四 地理六志三十五 地理七志三十六 地理八志三十七 地理九志三十八 地理十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志四十 地理十二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志六十九 乐一志七十 乐二志七十一 乐三志七十二 乐四志七十三 乐五志七十四 乐六志七十五 乐七志七十六 乐八志七十七 舆服一志七十八 舆服二志七十九 舆服三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志八十一 选举一志八十二 选举二志八十三 选举三志八十四 选举四志八十五 选举五志八十六 选举六志八十七 选举七志八十八 选举八志八十九 职官一志九十 职官二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志九十三 职官五(内务府)志九十四 职官六(新官制)志九十五 食货一志九十六 食货二志九十七 食货三志九十八 食货四志九十九 食货五志一百 食货六志一百一 河渠一志一百二 河渠二志一百三 河渠三志一百四 河渠四志一百五 兵一志一百六 兵二志一百七 兵三志一百八 兵四志一百九 兵五志一百十 兵六志一百十一 兵七志一百十二 兵八志一百十三 兵九志一百十四 兵十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志一百二十二 艺文三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表一 皇子世表一表二 皇子世表二表三 皇子世表三表四 皇子世表四表五 皇子世表五表六 公主表表七 外戚表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表九表十表十一表十二表十三表十四表十五表十六 军机大臣年表一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九 藩部世表一表五十表五十一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列传
列传一 后妃列传二 诸王一列传三 诸王二列传四 诸王三列传五 诸王四列传六 诸王五列传七 诸王六列传八 诸王七列传九列传十列传十一列传十二列传十三列传十四列传十五列传十六列传十七列传十八列传十九列传二十列传二十一列传二十二列传二十三列传二十四列传二十五列传二十六列传二十七列传二十八列传二十九列传三十列传三十一列传三十二列传三十三列传三十四列传三十五列传三十六列传三十七列传三十八列传三十九列传四十列传四十一列传四十二列传四十三列传四十四列传四十五列传四十六列传四十七列传四十八列传四十九列传五十列传五十一列传五十二列传五十三列传五十四列传五十五列传五十六列传五十七列传五十八列传五十九列传六十列传六十一列传六十二列传六十三列传六十四列传六十五列传六十六列传六十七列传六十八列传六十九列传七十列传七十一列传七十二列传七十三列传七十四列传七十五列传七十六列传七十七列传七十八列传七十九列传八十列传八十一列传八十二列传八十三列传八十四列传八十五列传八十六列传八十七列传八十八列传八十九列传九十列传九十一列传九十二列传九十三列传九十四列传九十五列传九十六列传九十七列传九十八列传九十九列传一百列传一百一列传一百二列传一百三列传一百四列传一百五列传一百六列传一百七列传一百八列传一百九列传一百十列传一百十一列传一百十二列传一百十三列传一百十四列传一百十五列传一百十六列传一百十七列传一百十八列传一百十九列传一百二十列传一百二十一列传一百二十二列传一百二十三列传一百二十四列传一百二十五列传一百二十六列传一百二十七列传一百二十八列传一百二十九列传一百三十列传一百三十一列传一百三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三列传一百三十四列传一百三十五列传一百三十六列传一百三十七列传一百三十八列传一百三十九列传一百四十列传一百四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二列传一百四十三列传一百四十四列传一百四十五列传一百四十六列传一百四十七列传一百四十八列传一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五十列传一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五十二列传一百五十三列传一百五十四列传一百五十五列传一百五十六列传一百五十七列传一百五十八列传一百五十九列传一百六十列传一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六十二列传一百六十三列传一百六十四列传一百六十五列传一百六十六列传一百六十七列传一百六十八列传一百六十九列传一百七十列传一百七十一列传一百七十二列传一百七十三列传一百七十四列传一百七十五列传一百七十六列传一百七十七(缺)列传一百七十八列传一百七十九列传一百八十列传一百八十一列传一百八十二列传一百八十三列传一百八十四列传一百八十五列传一百八十六列传一百八十七列传一百八十八列传一百八十九列传一百九十列传一百九十一列传一百九十二列传一百九十三列传一百九十四列传一百九十五列传一百九十六列传一百九十七列传一百九十八列传一百九十九列传二百列传二百一列传二百二列传二百三列传二百四列传二百五列传二百六列传二百七列传二百八列传二百九列传二百十列传二百十一列传二百十二列传二百十三列传二百十四列传二百十五列传二百十六列传二百十七列传二百十八列传二百十九列传二百二十列传二百二十一列传二百二十二列传二百二十三列传二百二十四列传二百二十五列传二百二十六列传二百二十七列传二百二十八列传二百二十九列传二百三十列传二百三十一列传二百三十二列传二百三十三列传二百三十四列传二百三十五列传二百三十六列传二百三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八列传二百三十九列传二百四十列传二百四十一列传二百四十二列传二百四十三列传二百四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五列传二百四十六列传二百四十七列传二百四十八列传二百四十九列传二百五十列传二百五十一列传二百五十二列传二百五十三列传二百五十四列传二百五十五列传二百五十六列传二百五十七列传二百五十八列传二百五十九列传二百六十列传二百六十一列传二百六十二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列传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列传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列传二百六十八(缺)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列传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列传二百七十四 忠义一列传二百七十五 忠义二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列传二百七十七 忠义四列传二百七十八 忠义五列传二百七十九 忠义六列传二百八十 忠义七列传二百八十一 忠义八列传二百八十二 忠义九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列传二百八十四 孝义一列传二百八十五 孝义二列传二百八十六 孝义三列传二百八十七 遗逸一列传二百八十八 遗逸二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列传二百九十 艺术二列传二百九十一 艺术三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列传二百九十五 列女一列传二百九十六 列女二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列传三百 土司二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