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上一章

列传一百二十八

○庆桂刘权之戴衢亨戴均元托津章煦卢荫溥

庆桂,字树斋,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尹继善子。以荫生授户部员外郎,充军机章京,超擢内阁学士。

乾隆三十二年,充库伦办事大臣,迁理藩院侍郎。三十六年,授军机大臣。居二载,出为伊犁参赞大臣,调塔尔巴哈台。哈萨克巴布克诡称阿布勒毕斯授为哈拉克齐,偕阿布勒毕斯之子博普来贡马。庆桂以博普未至,巴布克狡诈不可信,斥之。上嘉其有识,曰:“尹继善之子能如此,朕又得一能事大臣矣!”四十二年,授吏部侍郎。调乌里雅苏台将军,授正黄旗汉军都统,以病回京。逾年,授盛京将军,调吉林,再调福州。四十九年,入觐,授工部尚书,仍直军机,调兵部。逾年,署黑龙江将军。时陕甘总督福康安赴阿克苏安辑回众,上以庆桂练边事,命带钦差关防,驰往甘肃,暂署总督。寻授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五十一年,召授兵部尚书,历署盛京、吉林、乌里雅苏台将军。五十七年,廓尔喀平,予议叙,图形紫光阁,上亲制赞。

两淮盐运使柴桢私挪课银弥补浙江盐道库藏,命偕长麟赴浙按治,得巡抚福崧婪索侵蚀状,谳上,福崧、桢俱伏法。寻授荆州将军。逾年,召授正红旗蒙古都统,命勘南河高家堰石工。嘉庆四年,授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复直军机。授内大臣,监修高宗实录,加太子太保。拜文渊阁大学士,总理刑部。裕陵奉安礼成,晋太子太傅,管理吏部、理藩院、户部三库事。七年,三省教匪平,以赞画功,予骑都尉世职,赐双眼花翎。九年,授领侍卫内大臣。高宗实录成,赏紫缰,晋太子太师。十六年,扈跸热河,以腿疾免从行围,予假回京。十七年,晋太保。上念其年老,罢直军机处,仍授内大臣。

庆桂性和平,居枢廷数十年,初无过失,举趾不离跬寸,时咸称其风度。逾年,命以原品休致,给予全俸。二十一年,卒,谥文恪。

刘权之,字云房,湖南长沙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擢司经局洗马。四十三年,督安徽学政。预修四库全书,在事最久,及总目提要告成,以劳擢侍讲。五十年,大考二等。逾年,擢大理寺卿,迁左副都御史。疏言:“大挑举人多夤缘,请於事前一日简派王大臣,闻命即宿朝房,以杜弊窦。”於是命在午门莅事,御史监视,护军巡察,步军、五城一体严查,著为令。寻督山东学政。五十六年,擢礼部侍郎。六十年,典江南乡试,留学政。嘉庆二年,调吏部。

四年,擢左都御史,典会试。疏言:“买补仓穀,地方官奉行不善,在本境采买,不论市价长贱,发银四五钱。花户不原纳穀,惟求缴还原银,加倍交价。富户贿吏飞洒零户,转得少派。善良贫民深受其累。官以折价入己,仍无存米。遇协济邻省,令米商仓猝购办,发价剋扣,起运勒掯。请饬遇应买补,向丰稔邻县公平采办,不得於本县苛派,严禁胥吏舞弊。”又言:“社仓大半借端挪移,管理首事与胥吏从中侵盗,至歉岁颗粒无存,以致殷实之户不乐捐输,老成之士不原承办,请一律查禁。”诏韪之,饬各直省严禁,民得免累,湖、湘间尤称颂焉。

编修洪亮吉上书王大臣言事戆直,成亲王径以上达,权之与朱珪未即呈奏,有旨诘问,自请严议。上以权之人品端正,平时陈奏不欺,宽其处分。寻迁吏部尚书。五年,典顺天乡试。六年,命为军机大臣。越一岁,会川、楚、陕教匪戡定,权之入直未久,上嘉其素日陈奏时有所见,叠予褒叙。在吏部久,疏通淹滞,铨政号平。九年,失察书吏虚选舞弊,因兼直枢廷,薄谴之,调兵部。十年,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军机章京、中书袁煦者,故大学士纪昀女夫也,入直已邀恩叙,权之於昀有旧恩,至是复欲以袁煦列荐。同官英和议不合,已中止,英和密请晏见,面劾权之瞻徇。上不悦,两人同罢直,下廷议革职,念权之前劳,降编修。未几,擢侍读,迁光禄寺卿,历迁兵部尚书。

十五年,协办大学士,典顺天乡试。是年,帝以秋狝幸热河,明年,幸五台,并命留京办事,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复加太子少保。十八年,目疾乞假,遣御医诊视。会逆匪林清为变,事定,朝臣衰病者多罢退,诏以原品休致回籍,给半俸。二十三年,卒於家,年八十,谥文恪。

戴衢亨,字莲士,江西大庾人。父第元,由编修官太仆寺卿。衢亨年十七,举於乡。乾隆四十一年,召试,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四十三年,成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典试湖北。叔父均元、兄心亨并居馆职,迭任文衡,称“西江四戴”。寻命仍直军机。秋狝扈跸,射狍以献,高宗赐诗美之。累典江南、湖南乡试,督山西、广东学政,历迁侍讲学士。

嘉庆元年,授受礼成。凡大典撰拟文字,皆出其手。二年,命随军机大臣学习行走,以秩卑,特加三品卿衔。累迁礼部侍郎,调户部。四年,仁宗始亲政。衢亨以病乞假;假满,兼署吏部侍郎。六年,擢兵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户部三库。川、楚、陕教匪以次削平,以赞画功,屡荷优褒。七年,大功戡定,诏嘉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克尽忠悃,加太子少保,予云骑尉世职。九年,失察顺天府书吏盗印,罢兼尹。十年,调户部,兼直南书房,典会试。十二年,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典顺天乡试。十三年,偕大学士长麟视南河。时河事日敝,帝锐意整顿,中外臣工议不一,特命查勘筹议。衢亨叔均元方以总河谢病家居,许便道省视,遂与长麟三疏陈治河要义,斟酌缓急,停修毛城铺滚水坝,复天然闸东山罅闸坝,以减黄济运;於王营减坝西,增筑滚坝、石坝,普培沿河大堤,以淮、扬境内为尤急。云梯关外八滩以上,接筑雁翅堤以束水势。高堰、山盱石堤加筑后戗土坡,为暂救目前之计,徐办碎石坦坡以护石工。智、礼二坝加高石基四尺,以制宣泄。疏上,帝深韪之,命嗣后考覈河工以为标准。十四年,万寿庆典,晋太子少师。

衢亨性清通,无声色之好。朝退延接士大夫,言人人殊,不置可否,而朝廷设施,有见之数月数年之后者。柄政既久,仁宗推心任之。给事中花杰疏论长芦欠课,衢亨方筦户部,议下盐政覈办。杰乃劾衢亨与盐商查有圻姻亲,餽送往来,助营第宅,不免徇庇;又廷试阅卷,援引洪莹为一甲一名,有交通情状;荐周系英、王以衔、席煜、姚元之入南书房,与英和阴附结党。衢亨疏辨,下廷臣察询,命二阿哥监视洪莹覆写试策,无误,迭诏为衢亨湔雪;惟斥其令部员刘承澍在园寓具稿,致招物议,予薄谴,镌级留任;坐杰污蔑,承澍漏泄,降黜有差。因调衢亨工部。复以凡部臣有直军机者,遇交议,同官每向探意旨,事后辄相推诿,特谕申儆焉。十五年,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兼掌翰林院如故。

十六年春,扈跸五台,至正定病,先回京。寻卒,年五十有七。温诏优恤,称其谨饬清慎,实为国家得力大臣,亲临赐奠,赠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谥文端。子嘉端,年甫十一,赐举人,袭云骑尉。

戴均元,字修原。乾隆四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迭典江南、湖北乡试,督四川、安徽学政。嘉庆三年,由安徽任满还京,兄子衢亨先已超授军机大臣,故事,大臣亲属任科道者,对品回避,均元例改六部员外郎,特命以鸿胪寺少卿候补。累擢工部侍郎。

八年,偕侍郎贡楚克紥布察视张秋运河及衡家楼决口工程。历户部、吏部侍郎。十年,南河黄流夺运,高堰石工坏,特命驰视筹度。明年,诏以湖、河异涨,高堰堤工赖先筑子堰,保卫无虞,清水畅注,河口积淤刷涤,已复三分入运、七分入黄旧制,为河事一大转机,嘉均元尽心宣防,特复正、副总河旧制,授南河总督,以旧督徐端副之。在任三年,堵合黄河周家堡、郭家坊、王营减坝、陈家浦,及运河二堡、壮原墩,筑高堰义字坝,拆修惠济闸,以减坝合龙,加太子少保。病,乞解任,寻愈,因事降三品京堂,授左副都御史,督顺天学政。未几,迁仓场侍郎。十八年秋,河决睢州,出为东河总督。诏以均元曾任南河,许便宜调用工员,责速堵合。明年春,以吏部侍郎内召,途次擢左都御史。寻迁礼部尚书,调吏部。二十年,协办大学士。逾年,授军机大臣,充上书房总师傅。二十三年,拜文渊阁大学士,晋太子太保,管理刑部。二十四年,河决武陟马营坝,自秋徂冬尚未启工,奉命驰视,还报购料未集,诏严斥在事诸臣以示儆。

二十五年七月,扈从热河,甫驻跸,帝不豫,乡夕大渐。均元与大学士托津督内侍检御箧,得小金盒,启鐍,宣示御书立宣宗为皇太子,奉嗣尊位,然后发丧。洎还京,因撰拟遗诏有“高宗降生於避暑山庄”之语,误引御制诗注,枢臣皆被谴镌级,均元与托津并罢直。道光二年,裕陵隆恩殿柱蠹朽,距修建甫二十年,承办工员俱获罪。均元以在事未久,从宽罢管部务,夺宫衔,责同赔修,工毕复之。漳水北徙,命均元驰视。次年,因漳水下流溃直隶元城红花堤,塞之则元城北境水无所泄,不塞则山东馆陶受其害,复命均元往视。议展宽旧有引河,俾积水穿堤入卫水,别就堤下新刷水沟挑成河道,分流泄入馆陶境,筑堤防溢。复偕巡抚程祖洛勘上游,议:“漳水自乾隆五十一年南徙合洹水后,卫水为所格阻,频年冲决,由於合则为患。今漳水北徙,与洹水分流入卫,当因势利导,各完堤防,使漳、洹不再合。”疏上,诏从之。四年,予告回籍,食全俸。

先是建万年吉地於宝华峪,均元相度选定。帝敦崇俭朴,命偕庄亲王绵课、协办大学士英和监修,面戒规制一从节减。迨七年,孝穆皇后梓宫奉安,帝亲视,嘉其工程坚固,晋均元太子太师。及是,地宫有浸水,上震怒,严谴在事诸臣,褫均元职,逮京治罪,拟重辟,念其耄老,免罪释归。

均元历官五十馀年,叔侄继为枢相,家门鼎盛。自在翰林,数司文柄,及跻卿贰,典顺天乡试一,典会试三。晚岁获咎家居,世犹推为耆宿。二十年,卒,年九十有五。

托津,字知亭,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尚书博清额子。乾隆中,授都察院笔帖式,充军机章京,累迁银库郎中。改御史,迁给事中。嘉庆元年,命解饷银赴达州。五年,授副都统,留治四川军需。疏请军饷先一月预拨,忤旨召回。及至京,於饷数、军事无所陈告,褫职,予头等侍卫,充叶尔羌办事大臣。七年,调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复授副都统。八年,召为仓场侍郎。

十年,调吏部,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偕直隶总督吴熊光往湖北,按讯盐法道失察岸商抬价,及钱局鼓铸偷减,治如律。时总督百龄被讦在广东索供应、造非刑,命托津偕总督瑚图礼治其狱,请褫百龄职。十一年,调户部,偕侍郎广兴按东河总督李亨特勒派厅员,夺亨特职,遣戍。十二年,偕侍郎英和按讯热河副都统庆杰贪婪,褫职遣戍。

十三年,偕尚书吴璥勘南河。先是,云梯关外陈家浦漫决,由射阳湖旁趋海口,疆臣、河臣请改河道径由射阳湖入海。托津等疏言:“马港口、张家庄漫水西漾数十里,始折归北潮河。如果地势建瓴,何以转向西流?北潮河已汇流数月,水未消涸,显见去路不畅,改道断不可行。请仍修故道,接筑云梯关外大隄,收束水势,较为得力。”又言:“河口高堰各工,因运河西岸堵筑漫缺,头、二坝口门较宽,不能擎托畅注,请速补筑。”皆如所议行。

十四年,往江南谳狱。金山寺僧志学与王兆良争垦沙地械斗,毙多人,依律治罪。请以蒋家沙洲归公佃种,岁给宝晋书院及金山寺租银各千两。仓场书吏高添凤舞弊,通州中、西二仓亏缺,命偕福庆勘讯,坐以奸吏骫法罪。既而,部鞫添凤,复得私出黑档领米状,托津亦以久任仓场,谴责分赔。浙江学政刘凤诰代办乡试监临,有联号弊,偕侍郎周兆基、少卿卢荫溥往按得实,论凤诰遣戍。山西署布政使刘大观劾前任巡抚初彭龄任性乖张,偕侍郎穆克登额往按,彭龄,大观俱被严议。十五年,擢工部尚书,调户部,兼都统。偕卢荫溥往四川按事,总督勒保寝匿名揭帖,据实上闻,罢勒保大学士职。又偕府尹初彭龄往南河清查工帑。十六年春,两江总督松筠调任,命托津暂代。寻回京,加太子少保,兼内大臣。

十八年,扈跸热河,教匪林清逆党阑入禁城,命托津回京察治。林清就获,诏优奖,授协办大学士。时匪党李文成据河南滑县,山东、直隶皆震动。那彦成督师,迁延未进,托津往代。既而那彦成连战皆捷,命托津赴开州、大名督率提督马瑜剿匪。十九年,授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拜东阁大学士,管理户部,晋太子太保。侍郎初彭龄劾两江总督百龄、江苏巡抚张师诚受餽送,布政使陈桂生册报蒙混,命偕尚书景安往按。彭龄坐劾未实,被谴。二十一年,那彦成前在陕甘总督任与布政使陈祁挪赈事觉,命托津往按,那彦成逮京,即代署直隶总督,寻回京。

仁宗综覈庶政,知托津朴诚,於行省有重事大狱,率以任之,无一岁不奉使命。二十二年,管理理藩院。二十四年,万寿庆典,赐双眼花翎、紫缰。二十五年,仁宗崩於热河避暑山庄,事出仓猝,托津偕大学士戴均元手启鐍盒,奉宣宗即位。寻因遗诏引事舛误,诏切责,托津、均元并以年老罢军机大臣,降四级留任。道光元年,命题仁宗神主,晋太子太傅。二年,与玉澜堂十五老臣宴,绘像,御制诗有“立朝正色”之褒。调管刑部。以子妇乘轿入神武门中门,坐治家不严,夺紫缰、双眼花翎,寻复之。十一年,致仕,食全俸。十五年,卒,年八十有一。帝亲奠,赐金治丧,赠太子太师,祀贤良祠,谥文定。

章煦,字曜青,浙江钱塘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累迁刑部员外郎。屡典乡试,督陕甘学政,任满仍留刑部,改御史。嘉庆六年,擢太仆寺少卿。诏以军事方殷,煦习机务,仍留直。七年,三省教匪平,始罢直供本职。偕侍郎那彦宝往云南按布政使陈孝升等冒销军需,治如律。历太仆寺卿、顺天府尹。十年,出为湖北布政使。逾年,擢巡抚。十三年,召为刑部侍郎。偕侍郎穆克登额往云南按事。贡生任澍宇诬讦官吏冒销军需不实,论反坐。授贵州巡抚,未至,调云南,署云贵总督。十四年,调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时议行海运,下煦筹议,疏陈不便,寝之。十七年,入觐,乞改京秩,授刑部侍郎,偕侍郎景安往直隶谳狱。十八年,河南教匪起,直隶总督温承惠赴剿,命煦代摄。寻擢工部尚书,调吏部,仍留署职。捕教匪冯克善械送京师,加太子少保。

十九年,回京,典会试。山东金乡窃贼聚众拒捕,巡抚同兴以邪教馀党闻。煦偕那彦宝往鞫,得状,依律论罪。知州袁洁诬报,褫其职。上知山东吏治废弛,命煦等严察以闻,遂劾同兴玩泄,以致地方凋敝,仓库空虚,及布政使朱锡爵徇私废公状,并褫职,命煦署巡抚,清查亏空。寻以陈大文调任,同治其事,责煦议定章程。疏言:“嘉庆十四年清查,原奏亏银一百七十九万有奇。今查十四年以前实亏三百四十一万有奇,十四年以后又续亏三百三十四万有奇。拟请清釐藩库,严交代,定徵解分数,以杜新亏;立追缴及分赔限期,催徵民欠,以惩延宕;覈减提款,确查无著之亏,以示体恤;覈摊捐案,据估变流抵产物扣抵,先侭正项仓库一律筹补,军需垫解,查明方许列抵,以防朦混。”凡十四条,下部议行。

二十年,偕侍郎熙昌往湖北、广东、江苏、安徽谳狱:襄阳人吴焕章诬告易成元、易登朝等勾结谋逆,反坐论罪;襄阳知县周以焯滥押毙命,遣戍。雷州府经历李棠诬讦两广总督蒋攸銛,遣戍;雷琼道胡大成苛派属员,褫职;贵县知县吴遇坤刊书诋毁上官,遣戍;洋商卢观恒滥祀乡贤,黜之;江苏知县王保澄诬讦上官讳匿邪书,遣戍;阜阳捻匪纠抢杀人,论如律。

二十一年,调礼部尚书,授军机大臣。调刑部,管理礼部。二十二年,病免。寻授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管顺天府尹事。二十三年,拜东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万寿庆典,晋太子太保。二十五年,以足疾累疏乞休,予告致仕,食全俸。居家久之,道光四年,卒,谥文简。

煦久任枢曹,练习政事,易攵历中外,数治大狱。晚始参枢务,未久病去,再起管部,以尽心刑事,京察特被奖叙焉。

卢荫溥,字南石,山东德州人。祖见曾,康熙六十年进士,官至两淮盐运使。父谦,汉黄德道。

见曾起家知县,历官有声。为两淮盐运使,以罪遣戍,复起至原官。当乾隆中叶,淮鹾方盛。见曾擅吏才,爱古好事,延接文士,风流文采,世谓继王士祯。在扬州时,屡值南巡大典,历年就盐商提引,支销冒滥,官商并有侵蚀。至三十三年,事发,自盐政以下多罹大辟。见曾已去官,逮问论绞,死於狱中。籍没家产,子孙连坐,谦谪戍军台。荫溥甫九岁,贫困,随母归依妇翁,读书长山。越三年,大学士刘统勋为见曾剖雪,乞恩赦谦归,授广平府同知。荫溥刻苦励学,至是始得应科举。

乾隆四十六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阿桂为掌院,激赏其才。五十六年,大考,降礼部主事。阿桂言荫溥能事,改部可惜。帝曰:“使为部曹,正以治事也。”累司文柄,典山西乡试,督河南学政。嘉庆五年,充军机章京,川、楚军事,多所赞画。八年,孝淑睿皇后奉安山陵,故事,皇后葬礼无成式,礼臣所议未当。荫溥回直仪曹,考定礼文,草撰大仪,奏上,如议行。数随大臣赴各省按事,累擢光禄寺少卿。十六年,大学士戴衢亨卒,仁宗以荫溥谙习枢务,数奉使有劳,加四品卿衔,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历通政司副使、光禄寺卿、内阁学士。十八年,擢兵部侍郎,调户部。扈从热河,会教匪起,滑县林清入犯禁城,夜半闻报,至行在面进机宜,越日从驾还京。事平,优叙,赐子本举人。

二十二年,擢礼部尚书,调兵部。上以荫溥实心任事,特加太子少保。寻调户部,兼署刑、吏两部尚书。二十三年,馆臣撰进明鉴,未合上意,命荫溥偕托津、章煦、英和、和瑛为总裁,遴择翰林才识兼长者,重加核改,书成,诏褒之。工部主事潘恭辰监督琉璃窑,不受漏规,驭吏严,吏诬讦侵冒,下狱。恭辰贫而无援,文书证据不得直,罪且不测,舆论愤之。上微闻,命荫溥详鞫,得其状,释恭辰,置吏於法。后恭辰至云南布政使,以清操名。二十五年,典会试,会元陈继昌,故大学士宏谋玄孙也,乡试、殿试皆第一。有清一代科举得三元者,惟乾隆中钱棨及继昌两人。上制诗,命荫溥等赓和,以纪盛事。是年秋,帝崩,因撰拟遗诏不慎,降五级留任。寻调工部。

道光元年,调吏部,兼管顺天府尹,罢军机大臣。次年,犹以直军机久,调任后亦能尽心,加恩予优叙。七年,协办大学士。十年,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刑部。十三年,以疾乞休,加太子太保,食全俸。十九年,重宴鹿鸣,晋太子太傅。寻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师,谥文肃。

论曰:仁宗综覈名实,枢臣中戴衢亨最被信用,衢亨亦竭诚赞襄,时号贤相,晚遭弹劾,而睠注不移。均元继之,卒以顾命嫌疑,不安於位。岂盈满之不易居耶?庆桂、刘权之并以老成雍容密勿,托津、章煦、卢荫溥则奉使出入,数按事决狱,寄股肱耳目之任。因人倚畀,盖各有所专焉。

清史稿
赵尔巽
本纪
本纪一 太祖本纪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本纪九 世宗本纪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志一 天文一志二 天文二志三 天文三志四 天文四志五 天文五志六 天文六志七 天文七志八 天文八志九 天文九志十 天文十志十一 天文十一志十二 天文十二志十三 天文十三志十四 天文十四志十五 灾异一志十六 灾异二志十七 灾异三志十八 灾异四志十九 灾异五志二十 时宪一志二十一 时宪二志二十二 时宪三志二十三 时宪四志二十四 时宪五志二十五 时宪六志二十六 时宪七志二十七 时宪八志二十八 时宪九志二十九 地理一志三十 地理二志三十一 地理三志三十二 地理四志三十三 地理五志三十四 地理六志三十五 地理七志三十六 地理八志三十七 地理九志三十八 地理十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志四十 地理十二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志六十九 乐一志七十 乐二志七十一 乐三志七十二 乐四志七十三 乐五志七十四 乐六志七十五 乐七志七十六 乐八志七十七 舆服一志七十八 舆服二志七十九 舆服三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志八十一 选举一志八十二 选举二志八十三 选举三志八十四 选举四志八十五 选举五志八十六 选举六志八十七 选举七志八十八 选举八志八十九 职官一志九十 职官二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志九十三 职官五(内务府)志九十四 职官六(新官制)志九十五 食货一志九十六 食货二志九十七 食货三志九十八 食货四志九十九 食货五志一百 食货六志一百一 河渠一志一百二 河渠二志一百三 河渠三志一百四 河渠四志一百五 兵一志一百六 兵二志一百七 兵三志一百八 兵四志一百九 兵五志一百十 兵六志一百十一 兵七志一百十二 兵八志一百十三 兵九志一百十四 兵十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志一百二十二 艺文三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表一 皇子世表一表二 皇子世表二表三 皇子世表三表四 皇子世表四表五 皇子世表五表六 公主表表七 外戚表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表九表十表十一表十二表十三表十四表十五表十六 军机大臣年表一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九 藩部世表一表五十表五十一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列传
列传一 后妃列传二 诸王一列传三 诸王二列传四 诸王三列传五 诸王四列传六 诸王五列传七 诸王六列传八 诸王七列传九列传十列传十一列传十二列传十三列传十四列传十五列传十六列传十七列传十八列传十九列传二十列传二十一列传二十二列传二十三列传二十四列传二十五列传二十六列传二十七列传二十八列传二十九列传三十列传三十一列传三十二列传三十三列传三十四列传三十五列传三十六列传三十七列传三十八列传三十九列传四十列传四十一列传四十二列传四十三列传四十四列传四十五列传四十六列传四十七列传四十八列传四十九列传五十列传五十一列传五十二列传五十三列传五十四列传五十五列传五十六列传五十七列传五十八列传五十九列传六十列传六十一列传六十二列传六十三列传六十四列传六十五列传六十六列传六十七列传六十八列传六十九列传七十列传七十一列传七十二列传七十三列传七十四列传七十五列传七十六列传七十七列传七十八列传七十九列传八十列传八十一列传八十二列传八十三列传八十四列传八十五列传八十六列传八十七列传八十八列传八十九列传九十列传九十一列传九十二列传九十三列传九十四列传九十五列传九十六列传九十七列传九十八列传九十九列传一百列传一百一列传一百二列传一百三列传一百四列传一百五列传一百六列传一百七列传一百八列传一百九列传一百十列传一百十一列传一百十二列传一百十三列传一百十四列传一百十五列传一百十六列传一百十七列传一百十八列传一百十九列传一百二十列传一百二十一列传一百二十二列传一百二十三列传一百二十四列传一百二十五列传一百二十六列传一百二十七列传一百二十八列传一百二十九列传一百三十列传一百三十一列传一百三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三列传一百三十四列传一百三十五列传一百三十六列传一百三十七列传一百三十八列传一百三十九列传一百四十列传一百四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二列传一百四十三列传一百四十四列传一百四十五列传一百四十六列传一百四十七列传一百四十八列传一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五十列传一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五十二列传一百五十三列传一百五十四列传一百五十五列传一百五十六列传一百五十七列传一百五十八列传一百五十九列传一百六十列传一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六十二列传一百六十三列传一百六十四列传一百六十五列传一百六十六列传一百六十七列传一百六十八列传一百六十九列传一百七十列传一百七十一列传一百七十二列传一百七十三列传一百七十四列传一百七十五列传一百七十六列传一百七十七(缺)列传一百七十八列传一百七十九列传一百八十列传一百八十一列传一百八十二列传一百八十三列传一百八十四列传一百八十五列传一百八十六列传一百八十七列传一百八十八列传一百八十九列传一百九十列传一百九十一列传一百九十二列传一百九十三列传一百九十四列传一百九十五列传一百九十六列传一百九十七列传一百九十八列传一百九十九列传二百列传二百一列传二百二列传二百三列传二百四列传二百五列传二百六列传二百七列传二百八列传二百九列传二百十列传二百十一列传二百十二列传二百十三列传二百十四列传二百十五列传二百十六列传二百十七列传二百十八列传二百十九列传二百二十列传二百二十一列传二百二十二列传二百二十三列传二百二十四列传二百二十五列传二百二十六列传二百二十七列传二百二十八列传二百二十九列传二百三十列传二百三十一列传二百三十二列传二百三十三列传二百三十四列传二百三十五列传二百三十六列传二百三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八列传二百三十九列传二百四十列传二百四十一列传二百四十二列传二百四十三列传二百四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五列传二百四十六列传二百四十七列传二百四十八列传二百四十九列传二百五十列传二百五十一列传二百五十二列传二百五十三列传二百五十四列传二百五十五列传二百五十六列传二百五十七列传二百五十八列传二百五十九列传二百六十列传二百六十一列传二百六十二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列传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列传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列传二百六十八(缺)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列传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列传二百七十四 忠义一列传二百七十五 忠义二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列传二百七十七 忠义四列传二百七十八 忠义五列传二百七十九 忠义六列传二百八十 忠义七列传二百八十一 忠义八列传二百八十二 忠义九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列传二百八十四 孝义一列传二百八十五 孝义二列传二百八十六 孝义三列传二百八十七 遗逸一列传二百八十八 遗逸二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列传二百九十 艺术二列传二百九十一 艺术三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列传二百九十五 列女一列传二百九十六 列女二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列传三百 土司二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