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上一章

志十四 天文十四

△客星流陨云气

客星太祖丁未年九月丙申,彗星见东方。

天命三年十月丙寅,彗星见东方,尾长五丈,每夜渐移向北斗,十九日而没。

顺治九年十一月庚寅,异星苍白气见於参,西北行入毕。

康熙三年十月己未朔,有星茀於轸,见东方;丁卯,尾长七八寸,苍色,指西南;丁亥,尾长三尺馀,指西北,逆行至翼;十一月戊戌,尾长五尺馀,指北方,至张;庚子,至井;癸卯,往西北行至昴;乙巳,尾指东北,至胃;庚戌,至娄,尾指东,青色;十二月壬戌,至奎,体小,尾长二尺馀。四年二月己巳,东南方有异星见於女;甲戌,尾长七寸,指西南,苍白色;丁丑,尾长尺馀,往东北顺行至虚;辛巳,至室,体渐大,尾长八尺馀;乙酉,至壁,尾长五尺馀。七年正月甲子,西南白光,长六尺馀,尾指东南,占曰天枪;二月乙亥,渐长至四丈馀,尾扫天苑、九斿、军井;丁亥,没。十二年二月癸巳,异星见於娄,大如核桃,色白,尾长尺馀,指东方;甲午,仍见。十五年正月戊子,异星见於天苑东北,色白。十六年三月癸卯,东北方有异星见於娄,体色光明润泽,尾长尺馀,指西南,占曰含誉。十九年十月戊子,彗星见右执法,色白,尾长尺馀,指西方,东行甚速;壬寅,近太阳不见。十一月丙辰朔,尾迹夕见西方;壬戌见星体,色苍白,尾长六丈馀,宽二尺馀,指东北。二十一年七月己巳,彗星见北河之北,色白,尾长二尺馀,指西南,往东北行甚速;壬申,入午宫,尾长六尺馀。二十二年闰六月庚戌,异星见於五车北八穀东,色白,往西南逆行;戊辰,入五车。二十三年五月甲申,异星见太微垣,东属轸,色白明大,往东北顺行;乙酉,行四度馀,至右摄提下。二十五年七月庚寅,异星见东方,近地平,色白,东行不急;丁酉,凡行十六度,至柳,微有尾迹;壬寅,至星,渐没。二十七年十月己酉,异星见奎,色白,凡三夜。二十九年八月己酉,异星见箕,色黄,凡二夜。

雍正元年九月己丑,异星见弧矢下,色白,体微,芒长尺馀,指西北,逆行至井。

乾隆二年六月丁卯,异星出右更东,色白,属娄,向西南行;丙子,仍见。七年正月丁亥,异星见东南方;戊子,出地二十七度馀,大如弹丸,色黄,尾长四尺馀,指西南,属丑宫,在天市垣徐星外,逆行四旬馀不见。八年十一月己亥,彗星见奎、壁之间,大如弹丸,色黄白,尾长尺馀,向东指,属戌宫,逆行至九年正月辛卯,凡五十三日,行二十九度馀。十三年三月癸丑,异星见东方,大如榛子,色黄,尾长二尺馀,向西南指,在离宫第三星南,顺行至四月甲寅朔,行三度,尾长尺馀,体小光微;壬戌,至螣蛇;乙丑,至王良;丙寅,不见。十四年五月甲寅,瑞星见东方,大如鸡卵,形长圆,色黄白,光莹润泽,行不急,出天津,入刍藁,占曰含誉。二十四年三月壬辰,彗星见东南方;甲午,出虚第一星下,大如榛子,色苍白,尾长尺馀,指西南,顺行;癸卯,体小光微,尾馀三四寸;戊申,全消。四月戊辰,彗星见西南方,在张第二星上;己巳,离张六度,大如榛子,色苍黄,尾光散漫,长二尺馀,指东南,顺行;壬申,形迹微小;丁丑,更微;己卯,渐散;五月壬午,全消。十一月戊辰,异星见东南方,在井第四星下,大如榛子,色苍黄,向西北行;癸酉,行四度,在胃,微有尾迹;十二月丁丑朔,全消。三十四年七月甲辰,彗星见东南方,在昴下;丁未,大如弹丸,色苍白,尾长三尺,指西南,顺行甚速;八月丁卯,与太阳同宫不见;十月辛亥,见西方,在列肆第二星下,体势微小,尾长一尺;丙子,全消。三十五年闰五月己酉,异星见东南方,在天弁第一星西,大如弹丸,色苍黄;癸丑,向北行三十二度;乙丑,不见。十一月乙丑,彗星见东南方,长尺馀;丙寅,在柳第二星下;戊辰,色苍白,尾指东南,每日向西北行十馀度;庚午,微暗;辛未,全消。

流陨陨星如斗者,太祖戊子年九月辛亥朔夜,时征王甲城,士马皆惊。

流星如盆者,乾隆十四年九月壬申,出娄宿,色赤,入天苑,有光,有尾迹。

流星如碗者,顺治四年十一月庚辰,自天中西北行入蜀,有声,色赤,光烛地,鸡犬皆惊。五年九月辛巳如之,声如雷。十五年六月辛未,自西北至东南,有声,色赤,不著光、尾迹。

流星如盏者,顺治四年五月戊午寅时,自西北至西南,色青白,有光。七年八月甲午,自东南至东北,色赤黄,入斗,不著光、尾迹。八年四月己酉,自氐宿南行,色青白;五月戊寅,自亢宿西南行,色白,众小星随之,入翼;九年三月丙子,自中天西南行,色赤,入毕;俱有光,有尾迹。九月丙申,自中天入紫微垣,色赤;十年八月丙寅,自中天入天市垣,色青赤;俱有光。十二年四月甲子,自亢宿入危,色赤黄,有光,有尾迹。癸酉,出房宿,色青黄,入尾;十六年七月甲申,出牛宿,东北行,色赤黄,至蜀没;俱不著光迹。康熙二年八月丁巳,自虚宿入紫微垣,小星随之;三年九月戊申,自中天入奎;俱色赤;六年正月戊寅,出鬼宿,色青,随后有声,入土司空;七年二月戊子,出大角,色赤黄,入箕;十二年九月甲午,出勾陈,色青白,至蜀没;俱有光、有尾迹。十六年九月己亥酉时,自正北下行,色赤白,尾迹如蛇,有光。十九年六月癸酉酉时,自西南向东北,声如雷,尾迹如匹布。二十五年十一月壬午,出左枢,色白,至蜀没,尾长竟天。十二月戊寅,出轸宿,色青黄,入骑官。二十九年二月丁亥,出河鼓,色黄,入尾。乾隆十九年正月丁巳一更,出奎宿,西北行;二十二年三月戊申一更,出西北方,下行;俱色青。二十四年闰六月甲申五更,出土司空,下行;三十五年九月戊辰三更,出室宿,西北行;俱色赤,俱入云。三十六年二月己丑昏,出上弼,下行,色黄,不著入。三十九年十月丙戌二更,出天廪,西行;四十年九月丁未一更,出垒壁阵西,下行;四十一年三月丁丑昏,出翼宿,西南行;十月丁卯晓,出平道,下行,俱色赤。十二月癸丑,出天苑,下行;四十二年八月壬戌一更,出右旗,西行;俱色白。五十四年十二月己卯昏,出参宿,下行;五十五年九月壬寅一更,出五车,西行;五十六年三月庚寅五更,出天津,下行;五十七年五月丙辰一更,出天棓,东北行;五十八年九月己亥五更,出娄宿,西南行。五十九年十月丙寅晓,出张宿,下行;六十年闰二月戊戌三更,出大角,西北行;俱色赤,俱入云,俱有光、有尾迹。

流星如饮钟者,康熙八年九月乙卯巳时,出午位,色赤黄,入巳位,不著光、尾迹。

流星如杯者,乾隆十八年七月甲戌三更,出奎宿,东南行,色赤,入云,有光,有尾迹。

流星如桃者,顺治五年八月癸巳朔,自中天东北行,不著色,入天关。十三年正月癸卯,自奎宿入天中,色黄白,俱有光、有尾迹。康熙二年八月乙巳,自中天至心,不著色、光、尾迹。四年六月壬申,出建星,入南斗;辛巳,出天棓,入河鼓;又出阁道,入离宫,俱色赤。壬午,出庶子,入开阳,色赤黄。九月甲申朔,出女宿,入羽林军,小星随之,不著色。十二月壬申,出南河,入柳,小星随之;五年正月己酉,出参旗,入天苑,俱色青白。二月戊午,出五车,至蜀没;五月乙酉,出勾陈,入大陵,俱色赤;十月戊午,出少宰,入天棓,色黄;俱有光、有尾迹。六年二月庚戌,出氐宿,入大角,色黄,有尾迹。八年四月癸亥,出天弁,入氐,色青白,有光,尾迹先直后曲,留东,咸结为云气,如鱼形,向东散。十年正月己未,出勾陈,入华盖,色黄白,有光。十一年七月辛未,出东井,入毕,色青黄,有光,有尾迹。十三年三月甲申辰时,自西北至西南,色白,有光。十五年九月丁未,出外屏,入坟墓,色青黄,有光,有尾迹。十六年四月丁未朔,出紫微垣,在云中,往北行,不著色,映地有光。十七年九月辛丑,出昴宿,入阁道,色青白,有光,有尾迹。十八年七月己未,出勾陈,入文昌,色青黄,有光。十九年五月壬辰,出摄提,入房,色青黄;闰八月己酉,出外屏,入建星,前小后大,色赤黄;十二月甲午,出勾陈,入大陵,色青;俱有光、有尾迹。二十一年正月戊辰,出大陵,入壁,色青白,有光。二十二年二月丁丑,出明堂,入轸,色青白,有光,有尾迹。二十三年二月己丑,出七星,入地,小星随之,色青,有光。二十九年二月丁亥,出郎位,入轩辕;八月乙亥,出参宿,入弧矢;三十二年二月癸卯,出房宿,入尾;俱色青。三十三年三月壬戌,出女宿,入危,色赤;三十六年十月丙辰,出五车,入弧矢,色白;俱有光、有尾迹。

流星如鸡子者,乾隆十二年十月戊辰二更,出阁道,东北行,色青;十四年二月乙酉昏,出王良,下行,色赤;五月庚申晓,出织女,西北行,色青;俱入云,有光,有尾迹。

十五年正月壬申二更,出天枪,西北行,色青,入云,有光。五月戊午晓,出天船,下行,色青,入云;八月戊子晓,出天狼,东行,色赤,入柳;十六年八月丙申二更,出斗宿,下行,色青,入云;十七年六月丁巳昏,出女床,西北行,色赤,入天理;戊午昏,出织女,东南行,色青,入河鼓;十八年六月乙酉晓,出河鼓,南行,色白,入云;俱有光、有尾迹。己酉昏,出东南云中,下行,色赤,入斗,有光。

十九年正月癸亥晓,出南河,下行,色赤;二十年五月甲午昏,出亢宿,东南行,色青;俱入云。

二十一年六月甲子一更,出河鼓,西北行,色赤,入贯索。七月辛未三更,出宗正,西行,色青。十一月丙申四更,出文昌,西北行;二十三年七月戊子二更,出王良,下行;十一月壬辰一更,出左枢,西北行;十二月辛酉五更,出南河,下行;俱色赤。

二十四年正月癸未朔二更,出弧矢,西南行,色青;二月庚辰一更,出柳宿,西南行,色赤;俱入云,俱有光、有尾迹。闰六月乙酉五更,出天仓,下行,色赤,入云,有光。七月丙寅二更,出奎宿,下行;己巳二更,出勾陈,下行;二十五年六月辛丑昏,出王良,南行;俱色赤;七月己酉一更,出危宿,下行,色青;俱入云,有光,有尾迹。

二十六年二月己卯昏,出外屏,下行,色黄,入云,有光。辛卯二更,出五帝座,东南行,色青,入云,有光,有尾迹。九月丁巳二更,出虚宿,下行,色赤,入云,有光。

二十七年正月乙未朔二更,出中台,东北行,不著色。癸丑晓,出天棓,下行,色赤。

二十八年二月庚戌一更,出西方云中,下行,色黄;六月壬子一更,出天厨,西南行;九月戊寅四更,出天市垣市楼,东行;二十九年四月庚寅昏,出四辅,西北行;七月辛酉晓,出阁道,南行;俱色赤。八月庚辰朔一更,出天钱,下行,色青;三十年闰二月庚午二更,出轩辕,东北行,色赤;俱入云,有光,有尾迹。六月丁卯昏,出东北云中,东南行,色黄;一更出天津,东行,色赤;俱入云,有光。七月壬午晓,出王良,西行,色青。九月庚子五更,出王良,下行;十月戊辰五更,出中台,东南行;俱色赤,俱入云。

三十一年六月甲子晓,出壁宿,西南行,色赤,入羽林军。十月庚子二更,出天津,下行,色青。丙午五更,出壁宿,西行;晓出南河,下行;己未晓,出军市,东行;十一月甲戌五更,出文昌,下行;三十二年二月甲寅五更,出角宿,东南行;俱色赤,俱入云,俱有光、有尾迹。六月庚申昏,出西南云中,下行,色赤,入云,有光。闰七月癸巳晓,出八穀,东北行;九月庚申二更,出瓠瓜,西南行;十月癸亥二更,出天津,下行;己巳一更,出昴宿,东南行;庚午五更,出五车,北行;俱色赤。

三十三年七月己丑晓,出河鼓,西北行,色黄。乙卯一更,出斗宿,下行;八月辛酉一更,出左枢,下行;俱色青。乙亥一更,出天枪,下行;九月丙午五更,出壁宿,下行;俱色赤。丁未二更,出天苑,下行,色黄。庚戌晓,出五车,西南行;十月壬戌二更,出五车,下行;十一月乙酉朔晓,出天狼,下行;俱色赤。

三十四年三月戊子晓,出库楼,下行;五月丁亥二更,出天厨,下行;俱色青。七月辛卯三更,出开阳,下行,色赤。辛丑昏,出左旗,西南行,色黄。八月乙卯晓,出天苑,下行;辛未昏,出斗宿,下行;俱色青。十二月癸酉五更,出井宿,下行;三十五年正月壬寅晓,出螣蛇,东行;癸卯五更,出帝座,西南行;二月辛亥一更,出北河,东南行;丁卯五更,出大角,西北行;三月丙申二更,出大角,东北行;七月丁未二更,出天市垣梁星,西北行;九月乙丑晓,出五车,下行;辛未二更,出天棓,下行;十月丙子晓,出轩辕,东南行;三十六年正月庚午二更,出南河,下行;俱色赤。十月戊辰朔五更,出毕宿,南行,色黄。十一月壬戌五更,出鬼宿,西北行;三十七年七月丙辰昏,出天弁,下行;俱色赤。十一月甲辰晓,出柳宿,东南行,色苍白。十二月庚辰五更,出贯索,下行,色黄。三十八年正月庚子晓,出氐宿,西行,色赤。九月乙丑昏,出天桴,南行,色苍白。丁丑二更,出参宿,下行;十月乙巳一更,出女宿,下行,俱色黄。戊申一更,出垒壁阵,西行,色赤。

三十九年三月乙丑晓,出角宿,下行,色黄。七月戊寅昏,出勾陈,西行;九月庚午二更,出八穀,下行;癸酉二更,出天囷,下行;俱色赤。十月乙酉二更,出右枢,下行,色白。丙戌五更,出奎宿,下行,色赤。丁亥五更,出天廪,南行;十二月辛巳昏,出渐台,下行;俱色黄。四十年四月乙巳昏,出勾陈,西行;五月甲戌昏,出上台,下行;六月戊寅五更,出虚宿,下行;甲辰五更,出瓠瓜,下行;七月丙辰五更,出王良,下行;丁巳昏,出勾陈,南行;戊午二更,出奎宿,西行;俱色赤。八月丙子朔四更,出奎宿,西行,色苍白。丁丑三更,出昴宿,下行,色黄。九月丙午朔三更,出天廪,下行,色赤。己巳三更,出羽林军,下行,色苍白。十月癸巳一更,出昴宿,下行,色白。甲午三更,出五车,南行;十二月丙辰一更,出卷舌,北行;俱色黄。辛酉昏,出北河,西南行;四十一年三月癸酉一更,出五车,东南行;戊子二更,出帝座,下行;俱色赤。四月己巳二更,出尾宿,西行,色白。五月甲戌晓,出离宫,南行,色赤。戊戌昏,出女宿,下行;晓出阁道,下行,俱色白。六月壬寅晓,出天津,西南行;戊申一更,出室宿,下行;俱色赤。乙丑二更,出天津,西南行,色青。七月甲申四更,出毕宿,下行;壬辰四更,出霹雳,下行;癸巳二更,出奎宿,南行;甲午昏,出阁道,下行;俱色赤。一更出昴宿,下行,色白。己亥一更、五更俱出奎宿,南行;九月乙未昏,出左旗,西北行;俱色赤。十月乙巳晓,出屏星,下行,色白。甲子三更,出庶子,下行,色黄。乙丑三更,出左枢,西北行,色白。丁卯五更,出右执法,下行;四十二年三月己巳昏,出北斗天枢,西北行;俱色赤。甲午昏,出轩辕,西北行,色白。四月戊申晓,出左旗,东北行。五月甲戌一更,出天市垣郑星,东行;六月癸卯四更,出离宫,西南行;俱色赤。七月己巳二更,出女宿,下行,色黄;三更出天纪,南行,色赤;晓出天船,南行,色黄;出参宿,下行,色白。庚午二更,出贯索,下行,色赤。丙戌二更,出天市垣蜀星,西北行,色白。癸巳一更,出左枢,西行。八月庚戌四更,出天囷,北行;癸丑二更,出天溷,下行;俱色赤。十二月戊午二更,出天仓,下行,色黄。

四十三年二月丙辰五更,出七公,东北行,色赤。丁巳一更,出奎宿,下行,色黄。四月丙辰二更,出右旗,下行;五月丙寅晓,出奎宿,西南行;俱色赤。六月戊寅二更,出阁道,西行,色黄。八月乙丑五更,出井宿,东南行;十月乙亥三更,出卷舌,北行;十一月戊子晓,出右摄提,西南行;俱色赤。壬辰一更,出上卫,西行,色白。癸丑晓,出翼宿,南行,色黄。丙辰二更,出昴宿,西北行;十二月戊辰二更,出文昌,北行;癸酉一更,出天枢,西行;戊寅一更,出天权,下行;二更出勾陈,下行;四十四年正月辛丑一更,出天权,西北行,俱色白。甲辰四更,出南河,下行,色赤。戊申一更,出上卫,下行,色黄;四月辛巳五更,出天市垣赵星,西行,色赤;俱入云。六月丙子二更,出西北云中,东南行,色白,入室宿。八月戊寅一更,出羽林军,下行,色白。九月庚戌晓,出军市,下行,色赤。

四十五年二月庚申一更,出参宿,西行,色黄。丁丑三更,出轸宿,西行;七月乙未三更,出天津,北行;八月壬子晓,出上卫,下行;俱色赤。庚午二更,出王良,西南行,色黄。九月辛卯晓,出毕宿,西南行;十月甲寅昏,出织女,下行;俱色赤。己未二更,出天枢,西行,色白。十一月辛巳二更,出王良,东南行,色黄。四十六年五月庚寅一更,出河鼓,下行,色赤。六月辛卯二更,出勾陈,西南行;乙未昏,出房宿,西行;俱色黄。九月丙寅二更,出文昌,下行;丁卯二更,出娄宿,西南行;十月辛未二更,出玉井,下行;俱色赤。丙申五更,出天枢,下行,色黄。戊戌晓,出玉井,下行;十一月癸卯三更,出大角,南行;甲辰晓,出毕宿,北行;俱色赤。

四十七年六月己巳昏,出贯索,西南行,色白。乙未四更,出奎宿,西南行,色赤。七月戊戌一更,出壁宿,南行,色黄。九月壬寅晓,出郎位,下行;癸卯昏,出贯索,下行;十月己巳三更,出昴宿,东行;俱色赤。

四十八年四月壬戌三更,出瓠瓜,下行,色白。乙丑一更,出五帝座,西北行;五月庚子四更,出天棓,东北行;七月丙午昏,出文昌,下行;九月庚寅一更,出天船,下行;十月甲戌一更,出土司空,下行;四十九年正月丁亥朔晓,出天枪,东北行;甲寅一更,出天枪,下行;闰三月壬午二更,出天津,下行;四月丁酉一更,出开阳,西北行;六月丁亥五更,出垒壁阵东井,西行;壬辰二更,出危宿,下行;甲辰昏,出天棓,下行;七月丁巳昏,出开阳,下行;俱色赤。十二月壬午二更,出织女,下行,色白。

五十年三月己卯五更,出左执法,下行;五月甲戌二更,出天津,下行;八月壬午晓,出瓠瓜,下行;庚寅四更,出牛宿,下行;戊戌五更,出勾陈,西行;十月乙巳四更,出五车,东南行;五十一年闰七月丙申一更,出天厨,西南行;十月辛丑朔昏,出危宿,下行;己未一更,出王良,东南行;丙寅四更,出大陵,下行;五十二年五月戊子五更,出螣蛇,南行;八月己亥三更,出五车,下行;辛亥五更,出壁宿,西南行;辛酉二更,出天仓,下行;五十三年四月乙巳二更,出文昌,下行;六月辛丑二更,出箕宿,下行;己未三更,出奎宿,下行;七月壬戌五更,出织女,下行;己巳二更,出壁宿,下行;丁亥三更,出贯索,下行;十月乙未四更,出井宿,下行;五十四年五月己未昏,出天棓,下行;闰五月戊戌晓,出尾宿,下行;辛丑昏,出天津,下行;五十五年四月癸丑四更,出文昌,下行;五月癸未昏,出天棓,下行;俱色赤。六月癸亥五更,出尾宿,下行,色白。七月壬午二更,出帝座,西北行;丙戌四更,出五车,下行;八月丁巳一更,出王良,下行;戊辰晓,出文昌,下行;十一月甲申昏,出坟墓,下行;十二月丁卯一更,五十六年四月丙午晓,俱出文昌,下行;己酉晓,出郎位,下行;五月丁酉五更,出贯索,下行;七月丁丑三更,出室宿,下行;壬午晓,出奎宿,西南行;癸未昏,出文昌,下行;二更出天津,南行;三更出壁宿,下行;五更出危宿,下行;乙未昏,出文昌,下行;八月壬申晓,九月戊寅四更,俱出天仓,下行;丁亥昏,出文昌,下行;十月壬寅朔五更,出轩辕,东南行;癸丑四更,出毕宿,下行;俱色赤。十一月己卯昏,出坟墓,下行,色黄。十二月辛酉昏,出文昌,下行;五十七年三月丁酉五更,出贯索,东北行;六月戊寅昏,出织女,西北行;丁亥昏,出亢宿,下行;庚寅晓,出室宿,下行;壬辰五更,出五车,下行;甲午晓,出昴宿,下行;九月辛丑五更,出天仓,下行;辛亥昏,出文昌,下行;乙丑晓,出轩辕,东南行;十月丙子四更,出毕宿,下行;五十八年三月戊申晓,出室宿,下行;六月甲申二更,出大陵,下行;戊子五更,出天纪,下行;七月甲午四更,出七公,下行;丙申二更,出贯索,下行;戊申昏,出织女,西南行;甲寅昏,出贯索,下行;丁巳一更,出危宿,下行;八月戊辰三更,出室宿,东南行;九月甲午一更,出阁道,下行;己酉昏,出壁宿,下行;辛亥昏,出斗宿,下行;丁巳一更,出室宿,东南行;十月壬午二更,出危宿,下行;五十九年六月乙酉一更,出王良,下行;十月乙卯朔一更,出天棓,下行;己巳四更,出五车,东北行;六十年二月丁巳昏,出王良,下行;七月庚午二更,出昴宿,下行;俱色赤,俱入云,俱有光、有尾迹。

流星如李者,康熙七年四月乙亥,出右执法,入翼;十二月癸酉,出参宿,入军市;俱不著色。八年十月己丑,出伐星,色青白,入天狼。九年六月庚戌,出离宫,入虚;十年九月戊寅,出室宿,入羽林军;俱不著色,俱有光、有尾迹。十二年八月丙午,出螣蛇,色青白,入心,微有尾迹。十四年十一月戊子,出张宿,色青白,入天庙,有光。十六年八月甲寅,出常陈,色青赤,入氐。十七年正月丙子,出参宿,色青白,入九斿。十八年十月庚午,出右旗后,小星随之,色青赤,入候星。二十一年六月乙巳,出天市垣,色青白,入心、尾之间。十一月戊申,出东井,色赤黄,入上台。二十四年三月戊辰,出建星,色白,入垒壁阵。二十五年九月壬午朔,出胃宿,色赤,入东壁。二十六年七月癸未,出垒壁阵,色青白,入天纪,自东南至西北竟天;二十八年二月乙卯,出东次将,色白,入氐;三十年十月丁未,出胃宿,色白,入天仓;三十一年正月己卯,出贯索,色青,入亢;九月癸丑,出东井,色白;入天苑,三十二年七月辛亥,出王良,色黄,入五车;三十五年十月甲辰,出少微,色青,入庶子;三十八年十一月乙未,出勾陈,色赤,入王良;四十七年九月戊戌,出内屏,色青,入文昌;五十三年八月壬申,出蜀星,色赤,入尾;己卯,出牛宿,色青,入南海;五十六年十二月丁未,出毕宿,色青,入天仓;俱有光、有尾迹。六十年十一月丙午未时,自西北至东南,色赤,有尾迹。雍正元年三月壬午,出左枢,色青,入天津;二年四月庚戌,出左执法,色赤,入角;俱有光、有尾迹。

流星如核桃者,乾隆八年八月乙卯未正,出东北云中,下行,色黄,入云,微有尾迹,以昼见。其馀乾隆年间一千五百有馀,皆以昏、晓及夜见。

流星如栗者,康熙十一年五月壬子,出天厩,入奎,有光,有尾迹。

流星如弹丸者,康熙十七年五月庚申辰时,出西南,色赤,有光。七月戊午酉时,出西北,色青。乾隆元年五月壬戌午正,自西南方下行,色黄。七月癸卯戌初初刻,出东北,高五十馀度,下行至二十馀度没,色白,有光,有尾迹,皆以昼见。其馀顺治年间五,康熙年间六十二,雍正年间一十三,乾隆年间三千一百有馀,皆以昏、晓及夜见。

流星如榛子者,乾隆年间一十四,皆以夜见。

云气太祖壬子年九月癸丑,东方有蓝、白二气。癸丑年九月庚辰,日傍有青、红二气,对照如门,祥光四暎。乙卯年三月甲戌,有黄气亘天,人面暎之皆黄。十月戊申,有红、绿祥光二道夹日,又有蓝白光一道,掩暎日上如门。天命三年正月丙子,有黄气贯月中,其光宽二尺许,约长三四丈。四月壬子,有蓝、黑气二道,自西而东,横亘於天。五月乙卯,有红、绿、白三气,自天下垂,覆营左右,上圆如门。九月甲寅,东南有白气,自地冲天,末偏锐如刀,约长十五丈,凡十六日而灭。五年三月癸丑夜,有蓝、白二气,自西向东,绕月之北,至南而止。

天聪五年八月丁卯,明兵来攻阿济格贝勒,大雾不见人,忽有青蓝气自天冲入敌营,雾忽中开如门,我兵遂克。崇德六年九月辛巳黎明,东方有金光大如斗,内复有金光一道直如椽,冲天而起。

顺治元年六月庚午酉时,有白气自西南至东北。十月壬辰,五色云见日上。三年正月壬戌,北方云中有赤光如火影。四年五月庚戌,有白气自西南至东北。十月壬辰,五色云见日上。十二月壬辰如之。八年十二月壬子夜,有白气从艮至乾。十年六月丙申,青赤气生日上下。十二年六月庚午,北方有青黑云气,变幻如龙。

康熙三年十二月甲戌,金星生白气一道,长三丈馀。五年二月庚申亥时,中天苍白气四五道。三月庚寅酉时,东南黑气一道。六年八月己亥,有白光一道,自东至西。七年正月甲子酉时,西南白光一道,尾至东南入地,约长六尺馀,十馀日渐长至四丈馀,扫天苑、天斿、军井。八年六月甲申,西北直气一道。十一年二月甲午,五色云见中天,历巳至申。乙未如之。六月戊子,五色云见日上。十二月癸卯,五色云见日旁。十二年正月庚辰,西北至东南,苍白气经天如匹布。十三年六月己巳夜,东北苍白云一道。七月甲戌,白气一道贯日,自南至北,长六丈馀。十五年三月乙酉,五色云见中天。七月戊戌、庚戌皆如之。十六年三月甲辰,五色云见日傍。七月癸未、十七年二月戊辰皆如之。六月辛巳,青气一道,宽五尺馀。壬午,苍白气一道,青气三道,宽尺馀。癸未,青气一道,宽六尺馀,俱自西北至东南。十八年八月乙丑,正北黄黑云一道,变赤黄色,宽四尺馀,长数丈。十九年十一月戊午至辛酉,西南苍白气一道,宽尺馀,锐指东北,长三丈馀,渐长至四丈馀。二十年六月辛卯,东北青气六道。十月癸未,正北黑云一道,穿北斗,约长三丈馀。二十四年十月丙午,日上苍白云暎出五色鲜明。三十五年五月戊辰,五色云见中天。四十一年二月甲寅酉时,西南白云一道,长二丈馀,宽尺馀,穿天仓、天苑,入地平,至丁巳,长三丈馀。六十一年十一月癸卯,五色云见日上。

雍正元年九月丁丑朔,五色云见中天。十月辛未、二年正月辛巳皆如之。五年八月辛亥丑时,正北黑云一道,东西俱至地平,宽尺馀。七年三月戊辰,五色云见日旁。十一月丙申,庆云见於曲阜,环捧日轮,历午、未、申三时,於时上发帑金修建阙里文庙。八年正月辛巳,五色云见日下。六月辛丑子时,正北至东南,黑云一道,宽尺馀。九年九月乙酉丑时,西北至东西,白云二道,宽尺馀。十三年正月,云南奏报,年前十月二十九日,大理等府五色云见;广东高州府如之。

乾隆元年十月壬戌未时,五色云见日上及旁。癸亥未时,乙丑辰、巳二时皆如之。二年正月辛卯子时,西南至东北,黑云一道,宽一尺。三年七月己巳卯时,西北白云一道,宽三寸,长一丈馀,往西南行。四年三月乙丑寅时,东南云一道,宽尺馀,长数丈。丙寅巳时,北方白云一道,宽七八寸,长三丈馀。八月乙未,北方白云一道,宽尺馀,自东至西。五年三月丁巳亥时,东南白云一道,宽尺馀,长三丈馀。五月辛酉亥时,东南黑云一道,宽尺馀,长二丈馀。七年正月戊寅子时,月下白云一道,宽尺馀,长三丈馀。二月丁酉午时,五色云绕日。戊申巳时,见日旁;亥时,北方白云一道,宽二尺馀,自东至西。八月己酉子时,东方白云一道,宽尺馀,长五尺。甲寅巳时,五色云捧日。九月甲子午时绕日。十月庚寅辰时、丁酉辰时、八年三月丙辰辰时皆如之。己巳巳时见日上,丁丑酉时如之。闰四月辛酉夜子时,月上白云一道,宽尺馀,自西北至东南。戊寅辰时,五色云见日旁。六月甲子酉时,见日上。戊辰未时,绕日。甲戌巳、午二时如之。七月丁酉子时,绕月。戊戌子时,北方白云一道,宽尺馀,自东至西。乙巳午、申二时,五色云绕日。八月丁卯,见月上。戊辰亥时,绕月。十月丙辰巳时,见日下。丁巳申时,绕日。壬戌巳时,见日下。九年正月乙巳辰时至午时,见日上。五月癸未戌时,绕月。十一年七月乙巳亥时,中天白云一道,长丈馀。十二年六月辛酉丑时,西南至正东,黑云一道,宽三尺馀,俱至地平。丁亥,五色云绕日。十四年二月庚辰子时,东南黑云一道,宽二尺馀,长十丈馀。十一月戊申卯时,东方白云一道,宽尺馀,长丈馀。十八年二月丁亥朔申时,五色云见日上。十九年四月丙申子时,中天白云一道,自东南向西,宽尺馀,长二丈馀。二十一年五月辛巳亥时,东南白云一道,宽尺馀,长数丈。闰九月乙卯丑时,东北至西北如之。

清史稿
赵尔巽
本纪
本纪一 太祖本纪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本纪九 世宗本纪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志一 天文一志二 天文二志三 天文三志四 天文四志五 天文五志六 天文六志七 天文七志八 天文八志九 天文九志十 天文十志十一 天文十一志十二 天文十二志十三 天文十三志十四 天文十四志十五 灾异一志十六 灾异二志十七 灾异三志十八 灾异四志十九 灾异五志二十 时宪一志二十一 时宪二志二十二 时宪三志二十三 时宪四志二十四 时宪五志二十五 时宪六志二十六 时宪七志二十七 时宪八志二十八 时宪九志二十九 地理一志三十 地理二志三十一 地理三志三十二 地理四志三十三 地理五志三十四 地理六志三十五 地理七志三十六 地理八志三十七 地理九志三十八 地理十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志四十 地理十二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志六十九 乐一志七十 乐二志七十一 乐三志七十二 乐四志七十三 乐五志七十四 乐六志七十五 乐七志七十六 乐八志七十七 舆服一志七十八 舆服二志七十九 舆服三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志八十一 选举一志八十二 选举二志八十三 选举三志八十四 选举四志八十五 选举五志八十六 选举六志八十七 选举七志八十八 选举八志八十九 职官一志九十 职官二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志九十三 职官五(内务府)志九十四 职官六(新官制)志九十五 食货一志九十六 食货二志九十七 食货三志九十八 食货四志九十九 食货五志一百 食货六志一百一 河渠一志一百二 河渠二志一百三 河渠三志一百四 河渠四志一百五 兵一志一百六 兵二志一百七 兵三志一百八 兵四志一百九 兵五志一百十 兵六志一百十一 兵七志一百十二 兵八志一百十三 兵九志一百十四 兵十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志一百二十二 艺文三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表一 皇子世表一表二 皇子世表二表三 皇子世表三表四 皇子世表四表五 皇子世表五表六 公主表表七 外戚表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表九表十表十一表十二表十三表十四表十五表十六 军机大臣年表一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九 藩部世表一表五十表五十一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列传
列传一 后妃列传二 诸王一列传三 诸王二列传四 诸王三列传五 诸王四列传六 诸王五列传七 诸王六列传八 诸王七列传九列传十列传十一列传十二列传十三列传十四列传十五列传十六列传十七列传十八列传十九列传二十列传二十一列传二十二列传二十三列传二十四列传二十五列传二十六列传二十七列传二十八列传二十九列传三十列传三十一列传三十二列传三十三列传三十四列传三十五列传三十六列传三十七列传三十八列传三十九列传四十列传四十一列传四十二列传四十三列传四十四列传四十五列传四十六列传四十七列传四十八列传四十九列传五十列传五十一列传五十二列传五十三列传五十四列传五十五列传五十六列传五十七列传五十八列传五十九列传六十列传六十一列传六十二列传六十三列传六十四列传六十五列传六十六列传六十七列传六十八列传六十九列传七十列传七十一列传七十二列传七十三列传七十四列传七十五列传七十六列传七十七列传七十八列传七十九列传八十列传八十一列传八十二列传八十三列传八十四列传八十五列传八十六列传八十七列传八十八列传八十九列传九十列传九十一列传九十二列传九十三列传九十四列传九十五列传九十六列传九十七列传九十八列传九十九列传一百列传一百一列传一百二列传一百三列传一百四列传一百五列传一百六列传一百七列传一百八列传一百九列传一百十列传一百十一列传一百十二列传一百十三列传一百十四列传一百十五列传一百十六列传一百十七列传一百十八列传一百十九列传一百二十列传一百二十一列传一百二十二列传一百二十三列传一百二十四列传一百二十五列传一百二十六列传一百二十七列传一百二十八列传一百二十九列传一百三十列传一百三十一列传一百三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三列传一百三十四列传一百三十五列传一百三十六列传一百三十七列传一百三十八列传一百三十九列传一百四十列传一百四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二列传一百四十三列传一百四十四列传一百四十五列传一百四十六列传一百四十七列传一百四十八列传一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五十列传一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五十二列传一百五十三列传一百五十四列传一百五十五列传一百五十六列传一百五十七列传一百五十八列传一百五十九列传一百六十列传一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六十二列传一百六十三列传一百六十四列传一百六十五列传一百六十六列传一百六十七列传一百六十八列传一百六十九列传一百七十列传一百七十一列传一百七十二列传一百七十三列传一百七十四列传一百七十五列传一百七十六列传一百七十七(缺)列传一百七十八列传一百七十九列传一百八十列传一百八十一列传一百八十二列传一百八十三列传一百八十四列传一百八十五列传一百八十六列传一百八十七列传一百八十八列传一百八十九列传一百九十列传一百九十一列传一百九十二列传一百九十三列传一百九十四列传一百九十五列传一百九十六列传一百九十七列传一百九十八列传一百九十九列传二百列传二百一列传二百二列传二百三列传二百四列传二百五列传二百六列传二百七列传二百八列传二百九列传二百十列传二百十一列传二百十二列传二百十三列传二百十四列传二百十五列传二百十六列传二百十七列传二百十八列传二百十九列传二百二十列传二百二十一列传二百二十二列传二百二十三列传二百二十四列传二百二十五列传二百二十六列传二百二十七列传二百二十八列传二百二十九列传二百三十列传二百三十一列传二百三十二列传二百三十三列传二百三十四列传二百三十五列传二百三十六列传二百三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八列传二百三十九列传二百四十列传二百四十一列传二百四十二列传二百四十三列传二百四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五列传二百四十六列传二百四十七列传二百四十八列传二百四十九列传二百五十列传二百五十一列传二百五十二列传二百五十三列传二百五十四列传二百五十五列传二百五十六列传二百五十七列传二百五十八列传二百五十九列传二百六十列传二百六十一列传二百六十二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列传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列传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列传二百六十八(缺)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列传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列传二百七十四 忠义一列传二百七十五 忠义二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列传二百七十七 忠义四列传二百七十八 忠义五列传二百七十九 忠义六列传二百八十 忠义七列传二百八十一 忠义八列传二百八十二 忠义九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列传二百八十四 孝义一列传二百八十五 孝义二列传二百八十六 孝义三列传二百八十七 遗逸一列传二百八十八 遗逸二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列传二百九十 艺术二列传二百九十一 艺术三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列传二百九十五 列女一列传二百九十六 列女二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列传三百 土司二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