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上一章

志十七 灾异三

洪范曰:“木曰曲直。”木不曲直,则为咎徵。凡恒雨、狂人、服妖、鸡祸、鼠妖、木冰、木怪、青眚、青祥,皆属之於木。

顺治二年二月,河源霪雨。三年二月,当涂恒雨。四月,南雄霪雨。四年四月,章丘霪雨四十馀日。六月,高邮大雨数昼夜;丘县霪雨,平地水深二尺;萧县暴雨三阅月;永安州、安邑大雨。秋,寿元霪雨四十馀日,即墨暴雨连绵,水与城齐,民舍倾颓无算。五年春,新城霪雨六十馀日,水没城及半;莒州大雨两月;武城霪雨一百日;东平大雨渰禾。五月,衡水霪雨数旬;咸阳大雨四十馀日。八月,句容大雨,屋舍倾圮无算;陵川霪雨害稼;沁水霪雨两月馀。六年五月,凤阳霪雨八昼夜;阜阳、淮河霪雨昼夜不息。秋,沁水霪雨两月馀,民舍倾倒。七年二月,全椒大雨。四月,射洪大雨三昼夜,城内水深丈许,人畜淹没殆尽。五月,平阳霪雨四十馀日。六月,桐乡霪雨。七月,解州、莱阳、万泉霪雨;安邑大雨二十馀日,倾圮民舍。八年春,嘉兴、海盐、桐乡霪雨。五月,潞安霪雨八十馀日,伤禾稼,房舍倾倒甚多。六月,江阴霪雨六昼夜,禾苗烂死;吴平大雨倾盆,一昼夜方息;当涂大雨。秋,沁水大雨,东阿霪雨,青浦大雨弥日。九年五月,阳信、霑化霪雨四十馀日,平地水深二尺;合浦大雨,城淹四尺。六月,寿阳霪雨四十馀日;襄陵霪雨两匝月,民舍漂没甚多;稷山霪雨;博兴大雨倾盆四十七昼夜。七月,济宁、东平霪雨害稼。九月,遵化州霪雨弥月。

十年五月,文安、大城、保定大雨如注十昼夜,平地水深二丈。六月,文登大雨三日,昌平霪雨,蓬莱霪雨四十馀日。十一年二月,兰州大雨二十馀日。六月,亳州霪雨,坏民庐舍。七月,澄迈大雨,三日方止。十二年八月,鹤峰州霪雨不止,田中水深三四尺。十三年五月,常山大雨。十五年二月,济宁州霪雨伤麦,万泉霪雨伤麦。秋,垣曲霪雨,儋州霪雨七昼夜,田禾多没,城垣倾圮,兴安、白河、洵阳霪雨四十馀日;平湖大雨数昼夜,平地水深二尺许。十六年正月,震泽、嘉定霪雨六十日方霁。二月,仪徵大雨弥月,平地水深丈馀。三月,萧县霪雨二十馀昼夜。秋,铜山霪雨三月馀,禾尽烂死;宿州大雨二十馀日,田庐漂没殆尽;虹县霪雨六十馀日,平地水深丈馀,淹没田庐;梧州霪雨四十馀日;成都霪雨城圮。十七年五月,崇明大雨一昼夜;和平大雨,平地水深丈馀,漂没田庐无算。十八年六月,贵阳大雨,武宁霪雨二月未止。闰七月,孝感霪雨三日,杀麦。

康熙元年八月,朝城霪雨七昼夜;曲沃霪雨二十日,坏城垣庐舍无算;成安霪雨五昼夜;永年霪雨匝月;吉州大雨,坏城垣庐舍;萧州大雨弥月,城垣倾圮;解州大雨四十日;猗氏大雨二十馀日,民舍倾圮。四年春,蠡县霪雨二十馀日。六月,府谷大雨。闰六月,延安霪雨弥月,坏庐舍。七月初七日,大城霪雨五昼夜,城垣倒坏十之六七,民房坍塌不下数万间;东阳大雨,坏民舍。五年六月,福山霪雨两月,禾稼尽伤。十一月,襄垣、武乡大雨。六年六月,惠来大雨,平地水深三尺;房县霪雨伤禾。七月,温州大风雨,坏城垣庐舍;瑞安大风雨,坏城垣庐舍。七年四月,太平大雨如注。五月,太平积雨旬馀。六月,龙门大雨七日;武强霪雨;井陉大雨如注。七月,灵寿霪雨两昼夜不止;元氏大雨七昼夜,城外水高数丈;真定府、怀来大雨七昼夜;内丘霪雨,淹没民舍;房县霪雨伤禾。八年六月,嘉兴霪雨昼夜不息。九年五月,湖州霪雨连旬;德清霪雨连旬,田畴尽没。六月,东阳大雨如注。

十年八月,嘉兴大雨。十一年秋,宁波霪雨。十二年正月,海宁霪雨,至四月止。六月,高要霪雨四日,平地水深数尺,民舍倾圮;宿州大雨连绵两日;阳江大雨。十三年正月,桐庐霪雨,至二月方止。四月,海丰霪雨十六日,平地水深数尺。六月,开平霪雨陷民居;高明霪雨,伤损禾稼。十五年五月,海宁霪雨匝月,伤禾;大冶霪雨。十六年七月,高密霪雨二十馀日,田禾淹没。十七年正月,永年霪雨匝月。四月,平湖霪雨匝月。五月,金华霪雨伤稼。七月,太平霪雨,民舍倾圮;莱州、胶州大雨伤稼;万载霪雨数昼夜。十八年八月,曲沃霪雨二十五日,城垣庐舍倾倒无算;太平霪雨;临晋雨二十馀日,民舍尽圮;猗氏霪雨弥月不止;解州、安邑霪雨连旬;夏县霪雨月馀,城垣倾倒,民居损坏,田禾淹没;广灵霪雨匝月不止;汉中霪雨四十日,如倾盆者一昼夜,淹没民居;定远厅霪雨四十日;甘泉霪雨弥月;兴安大雨,田禾尽淹。十九年二月,襄垣大雨四十馀日。六月,高邮霪雨连旬,坏民舍无算。七月,龙门大雨,平地水深尺许;镇洋霪雨累月;长子大雨四十日不止,城垣倾圮;蒲县霪雨四旬,伤禾。八月,上海骤雨,城内水高五尺;咸阳大雨四十馀日。十一月,震泽霪雨三日。

二十年三月,处州大雨,至五月始止。四月,宁波霪雨一月。七月,阶州大雨月馀,倾倒民房千馀间。二十一年三月,平远州霪雨;绍兴霪雨九旬,禾苗尽淹。五月,金华大雨五十馀日。二十二年春,苏州霪雨十二日,杀麦;青浦霪雨伤麦;阳湖恒雨杀麦;海宁大雨,至四月始止;桐乡恒雨,至四月始止;平湖自二月至四月大雨不止;湖州恒雨;石门恒雨伤麦;天台霪雨至四月不止,二麦无收;太平霪雨,麦无收;浦江霪雨;衢州恒雨至四月,无麦;严州自春徂夏,阴雨连绵,二麦无收。五月,灵川大雨;通州霪雨,台州霪雨,麦无收。六月,兖州大雨,平地水深三尺,田庐苗稼尽淹。二十三年春,恩县霪雨;剡城霪雨,两月不止。夏,昌乐霪雨害稼。七月十三日,临县大雨,至八月初八日止,平地水溢;太平霪雨四十馀日。八月,遂安霪雨两月;隰州霪雨五十馀日,坏民舍甚多。二十四年四月,湖州大雨。六月,灵寿霪雨害稼;固安大雨,坏民舍。十月,福州大雨数昼夜。十二月,歙县霪雨四十馀日,和顺大雨连月。二十五年四月,宣平大雨五日,漂没田庐,溺者无算;丽水大雨四昼夜,漂没庐舍无算。闰四月,处州大雨,水高於城丈馀;松阳大雨四昼夜;景宁大雨三昼夜。六月,青州霪雨伤稼;寿光大雨兼旬。十一月,琼州大雨连日如注,民舍多圮。二十六年六月,新城霪雨害稼。七月,章丘霪雨四十日,民舍倾圮千馀间。二十七年五月,玉屏大雨,坏城垣。二十八年四月,惠来大雨,庐舍淹没无算。二十九年二月,开平大雨,至五月乃止。五月,湖州大雨一月,田庐俱损。七月,绍兴大雨弥月,平地水深丈许,漂没田庐人畜无算。

三十年六月,湖州霪雨害稼。闰七月,介休霪雨,东城圮数十丈。三十一年三月,武定大雨,平地水深丈许。秋,镇安霪雨害稼。三十二年四月,丘县霪雨四十馀日。八月,咸阳霪雨,墙垣倒者甚多。三十三年正月,海丰霪雨;咸阳大雨,水深二尺。十月,邹平霪雨害稼。三十四年四月,卢龙大雨,坏城垣百馀丈。五月,房县霪雨伤麦。六月,苏州、青浦霪雨伤稼;固安大雨,平地水深丈馀。三十五年春,长山霪雨害稼。六月,昌邑霪雨害稼;乐平大雨弥月,沁州霪雨,三月方止。八月,饶阳大雨,七日方止;定州大雨八昼夜,伤稼;静乐大雨两昼夜;铜山霪雨,坏民居。九月,武定大雨七昼夜。冬,即墨霪雨六十日。三十六年正月,香山霪雨匝月。二月,遵化州大雨如注。三十七年八月,房县霪雨伤稼。三十八年六月,南乐大风雨,拔树。七月,杭州大雨,平地水高丈馀。八月,桐乡、石门霪雨伤稼。三十九年正月,夏县大雨坏城。

四十年九月,高密霪雨伤稼。四十一年四月,阳江霪雨,坏民居甚多。六月,宁阳、青州霪雨。八月初八日,香山大风雨,拔树倒墙;宝鸡霪雨。四十二年五月,庆云霪雨,三旬不止。六月,东明、定州霪雨三旬不止;霑化霪雨连日,漂没民舍无算;高苑霪雨六十日;昌邑、掖县霪雨害稼;高密霪雨弥月,禾稼尽没。八月,邹平大雨害稼;齐河霪雨四十馀昼夜,民舍倾圮无算;濰县、平度霪雨害稼。四十三年六月,沂州大雨;兴安大雨,漂没田庐。四十四年五月,莱州霪雨害稼;高邮霪雨阅月;盐城霪雨越三月不止,平地水深数尺。十一月,江夏霪雨害稼。四十五年六月,东莞暴雨,平地水深五六尺,民居多圮。秋,宿州霪雨连月不止,伤稼。四十六年九月,吴川大雨四昼夜,倾圮民房无数。四十七年四月,石阡府霪雨。五月,嘉兴大雨三日,田禾尽没;海丰大雨三月,田庐悉被淹没。六月,桐乡恒雨,伤禾。七月,崇明霪雨百日;杭州暴风雨,田禾尽淹;江山大雨,坏民舍。四十八年三月,沛县大雨六十日,湖州大雨连旬,铜山霪雨凡五月,咸阳大雨至五日始止。四月,石门霪雨伤麦。六月,宿州大雨如注,田禾尽没;东平大雨,淹没田禾;汶上大雨三昼夜,田禾淹没;茌平霪雨两月,民舍倾倒无算。秋,莱阳、荣成、文登霪雨害稼。四十九年秋,青浦霪雨十八日,桐乡霪雨伤稼,东流大雨,淹没田禾。

五十年十二月除夕,平乐骤雨达旦。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二日,灵川大雨七昼夜。九月,鹤庆、龙川霪雨。五十二年四月,灵川大雨,平地水深数尺。五月,石城霪雨三月。七月,奉议州大雨,二旬始止,官署民房悉被淹没。五十三年五月,遂安大雨连日,淹没田禾。五十四年三月,震泽霪雨二十馀日。五十五年四月,武宁霪雨匝月。五月,湖州暴雨,平地水高六七尺;桐乡霪雨,淹没田禾。秋,桐庐大雨,平地水高尺许。五十六年七月,掖县大雨,平地水深三尺;香山大风雨,坏屋舍;鸡泽霪雨四日。五十七年三月,海阳霪雨,至五月始止。五十八年六月,鸡泽霪雨四昼夜;莱州霪雨,坏民舍无算。七月,昌乐、诸城、即墨、掖县霪雨害稼,坏民舍;莱阳、文登大雨水,房舍田禾尽没。八月十九日,海阳大雨,损房舍无算。五十九年五月,龙南大雨阅月。六十年七月,高苑大雨,田禾尽淹。六十一年六月,霑化霪雨匝月。十二月,钦州大风雨,坏城垣二十馀丈。

雍正元年五月十九日,香山大雨,市可行舟;湖州恒雨,自秋及冬不绝。二年三月,麻城霪雨伤麦。夏,献县大雨六十馀日。三年五月,上海霪雨害稼;海丰大雨,至七月方止;东光大雨四十馀日。七月,青城霪雨两月。八月,平原霪雨凡百日。九月,顺德大雨三月。四年五月,震泽霪雨为灾;当涂、无为大雨弥月,田禾尽淹;南陵霪雨,至秋不绝。六月,濰县大风雨,坏民庐舍;庆阳大雨,平地水深四五尺。七月,阳信霪雨连旬。八月,杭州、嘉兴、湖州大雨;青浦、苏州、昆山霪雨十馀日,害稼。五年二月,吴兴霪雨,锺祥雨至四月不绝。五月,镇海霪雨弥月。六月,揭阳、饶平霪雨一月。七月,惠来大雨害稼。六安州、霍山霪雨四十馀昼夜;阳信霪雨七昼夜,民舍倾圮甚多。六年五月,平利大雨,冲塌城垣六十馀丈。七年三月,阳春大雨,坏民居。八年五月,日照霪雨四十馀日。六月,东阿、泰安、肥城大雨七昼夜,坏民田庐殆尽;昌乐、诸城、掖县、胶州、濰县、日照、莱州霪雨两月,坏庐舍无算。七月,丘县大雨伤禾。八月,嘉兴大雨,水害稼;邹平、铜陵霪雨害稼。冬,齐河大风雨,伤禾稼。九年二月,连州大风雨,拔树倒屋。六月,蒲台霪雨害稼。秋,普安州霪雨,至次年春乃霁。十年六月,宁津大雨,平地行舟。十一年三月,沔阳霪雨。六月二十八日,景宁大雨。桥梁道路冲塌甚多。十二年春,五河霪雨。十三年五月,广阳霪雨四十馀日。

乾隆二年八月,平阳大风雨七昼夜,田禾尽没;祁州霪雨害稼;蔚州大雨三昼夜。九月,长子大雨,禾尽没。三年秋,祁州大雨。四年五月,高要霪雨,坏民房。六月,琼州霪雨阅月;东明大雨,平地水深三尺。五年七月,绛县大雨害稼。六年五月,宁都霪雨。七年春,商南霪雨一百馀日。五月,山阳大雨,盐城霪雨害禾稼。秋,泰州霪雨,阜阳霪雨一百二十馀日。八年四月,庆阳霪雨氵夹旬。九年六月,资阳、仁寿、射洪暴雨如注,坏民房。七月,遂安霪雨六昼夜。

十年四月十六日,安远骤雨,平地水高一丈馀,冲倒民房七百馀间。十一年五月,平度大雨,漂没田禾;胶州霪雨害稼。六月,文登大雨伤禾;寿光、诸城霪雨阅月,田禾尽没。十一月,高密霪雨两月。十二年六月,福山、栖霞、文登霪雨匝月。七月,海丰大风雨,坏城垣数十丈;平阴、荣成大风雨,晚禾尽没。十二年四月初五日,清河大风雨,民舍倾圮无数。五月,泰州、通州大风雨,拔木坏屋。十四年秋,清河霪雨两月。十五年五月,高密霪雨害稼。六月,麻城大雨连旬,冲塌民房。十六年秋,平度州大雨两月,福山、栖霞、荣成霪雨害稼。十七年八月,海丰大雨,淹没田禾。十八年,高平自七月至十月霪雨;诸城大风雨,损禾。九月,解州阴雨连旬。十九年八月,石门大雨淹禾稼;桐乡大雨数昼夜,淹禾稼;嘉兴大风雨一昼夜,伤稼;日照霪雨。

二十年二月至四月,苏州霪雨,麦苗腐。三月,蕲州大风雨,坏民居三百馀家;荆门州霪雨两月不绝。五月,澄海狂风骤雨,冲倒城垣五十七丈,民房三百馀间。六月,苏州大雨伤稼,高邮霪雨四十馀日。七月,赣榆大风雨害稼,石门、桐乡霪雨害稼。八月,东明大风雨拔木,田禾尽淹;沂州恒雨。十月,潮州霪雨损麦。二十一年五月,介休霪雨,淹田禾六十馀顷。七月,曲沃霪雨数十日,庐舍多坏;芮城霪雨四旬,房舍多圮;和顺霪雨二十馀日,害稼。八月,庆阳霪雨。二十二年夏,惠来霪雨连绵。七月,介休霪雨,淹田禾八十馀顷,庐舍冲塌大半。二十三年六月,介休大雨三日,淹没田禾;陵川霪雨连月不止,房舍多圮。秋,长子大雨伤禾。二十四年四月,潮阳霪雨。六月二十九日,即墨大风雨一昼夜,大木尽拔,田禾淹没。七月,潞安大雨两月。二十五年五月,泰州连雨四十日。二十六年六月,鸡泽霪雨。秋,垣曲霪雨四昼夜不止,城垣尽圮。二十七年四月,永年霪雨匝月始霁。七月,苏州大风雨,积水经月,田禾尽没;海盐大雨坏民居;嘉善大雨,风拔木坏屋;桐乡暴雨十馀日。二十八年七月,来凤霪雨三昼夜,怀集多雨。二十九年八月,通渭雨经旬。

三十一年六月,即墨大雨三日,西南城垣颓。七月,临邑霪雨三昼夜,平地水深数尺,坏民舍无算;黄岩大雨如注,平地水深丈馀,溺死无算。三十二年,南丰自正月雨至七月不绝。三十三年八月,永昌霪雨五十馀日。三十四年夏,湖州霪雨连旬。七月,仁和、海宁大风雨,淹没田禾。三十五年八月,寿光大风雨害稼。三十六年五月,曲阜大雨,沂水霪雨。七月,长子大雨伤禾。三十七年八月,嘉兴、石门、桐乡大雨,自辰至午,水高丈馀。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九日,蓟州大风雨,拔木,熟禾尽损。三十九年六月,云和大雨,二昼夜不息。七月,桐乡大风雨,坏庐舍无算。

四十二年四月,山阳大风雨,拔木;代州大雨六日,水深数尺。四十四年春,江陵霪雨弥月。四十五年六月,常山大雨,民房多圮。四十六年正月,文登大风雨,伤稼。六月,济南雨,水害稼;临邑霪雨连月。四十七年八月,东昌、文登大雨,水坏民庐舍。四十八年秋,绥德州霪雨。

五十二年三月,山阳大雨倾盆,水高丈馀,漂没人畜无算。五十三年秋,文登、荣成霪雨害稼。五十四年七月,潼关霪雨连旬,民居倾圮。五十五年四月,通州大雨,麦尽损。五月,莘县霪雨,两月始止。七月,济南、临邑、东昌大雨,平地水深数尺,禾尽淹。五十六年五月,保康大雨,水冲没田庐,溺人无算;嘉兴霪雨两月。五十七年六月,房县霪雨,至九月始止。五十八年八月,文登大雨。五十九年七月,青浦大雨十昼夜;嘉兴大风雨,坏民舍;昌黎、新乐霪雨害稼。六十年五月二十一日,江山大雨一昼夜,坏庐舍,淹毙人畜。六月,石门霪雨。

嘉庆元年六月,滕县大雨如注七昼夜。二年六月,武进大风雨,拔木坏屋。七月,宁都霪雨,坏民居。四年二月,监利大雨如注,平地水深尺许。七月,文登大风雨,伤稼。五年六月,金华大雨三日,伤稼。六年六月,邢台、怀来、宁津大雨数昼夜,坏庐舍;清苑、新乐霪雨四十馀日。七年四月,义乌霪雨,禾尽淹没。九年三月,桐乡恒雨,伤麦。五月,嘉兴、苏州霪雨,伤稼。十年三月,嘉兴、石门恒雨,伤麦。六月,黄岩大风雨,损稼。十一年夏,乐亭霪雨四十馀日。十三年五月,嘉兴、石门大风雨,害稼。闰五月,新城大雨水,湖州霪雨。秋,汉阳霪雨弥月。十五年夏,临邑霪雨四十馀日。十六年三月,永嘉霪雨匝月。七月,栖霞霪雨四十馀日。九月,荣成霪雨害稼。十七年春,嘉兴、石门、桐乡霪雨伤麦。十八年秋,东阿、曹县霪雨四十馀日,田禾尽伤。十九年秋,汉阳霪雨伤稼。二十一年夏,滕县大雨,平地水深数尺。二十三年五月二十日夜,济南大雨水,坏城垣庐舍,民多溺死。六月,文登大雨,平地水深数尺,民多溺死。八月十三日,永嘉大雨如注十昼夜,平地水深数尺。二十四年六月,文登大风雨,害稼。二十五年七月,新城大雨九日,平地水深丈馀;宣平霪雨,坏田禾。

道光元年七月,泾州霪雨,冲没桥梁田庐人畜。八月,临邑霪雨连旬。二年五月,莘县霪雨伤稼。八月,章丘、东阿霪雨四十馀日,坏田庐禾稼。三年三月,湖州霪雨,至五月不止;昌平霪雨伤麦;内丘大雨,三旬始止。四月,嵊县霪雨,至九月始止。五月,金华、永嘉霪雨害稼;礼县暴雨,漂没民舍。七月,青浦霪雨两月;泰州大雨,平地水深数尺,禾稼尽淹。四年二月,德州霪雨。五年八月,贵阳大雨,二十日始止。六年六月,宜昌大雨连绵,十日不止,损田禾。七年夏,恩施霪雨伤稼。八年七月,武城霪雨。十年五月,通山,崇阳霪雨连旬,漂没田庐甚多。六月,恩施霪雨伤稼。八月,宣平大雨如注,民舍尽漂没。十一年五月,永嘉大雨水,歉收;江夏霪雨弥月。六月,宜城、穀城霪雨二十馀日,伤稼。七月,菏泽、滕县霪雨百馀日,平地水深数尺;曹县大雨,水深二尺。十二年,光化霪雨,自六月至八月,禾苗尽伤;宜城大雨,昼夜不绝;定远厅、保康霪雨两月。七月,郧阳大雨七昼夜,坏官署民房大半。冬,房县霪雨害稼。十三年夏,湖州霪雨害稼。十四年四月,咸宁大风雨,拔木坏房。七月,丽水大风雨,平地水深数尺。十五年夏,即墨霪雨伤稼,文登、荣成大雨六十馀日。八月,宜城霪雨伤稼。十七年五月,崇阳、宜城霪雨害稼。十八年六月,益都、临淄大雨水。十九年春,栖霞霪雨,南乐大雨。四月,招远大雨十馀日;荣成大雨,至七月不止。九月,武进恒雨伤稼。二十年五月,邢台大雨,平地水深三尺。六月,平谷霪雨匝月不止。二十一年二月,武进恒雨伤麦。二十二年七月,丽水大雨,漂没田庐。冬至夜,滕县大雨如注。二十三年五月,平度霪雨伤田禾。二十四年七月初九日,嵊县大风雨,溺死男妇七十馀人。冬,松阳大雨连旬,坏田舍无数。二十五年春,枣阳霪雨八十馀日。六月,滕县大雨,平地水深数尺,人多溺死。二十六年五月,东平大雨害稼。六月,乐平霪雨。二十八年,潜江自二月至七月雨不止。六月,光化大雨,平地水深数尺,三月始退,溺毙人无算;保康霪雨两月,坏田庐无算。七月十四日,永嘉大风雨,坏孔子庙及县署。十九日,景宁大风雨三昼夜,坏田庐无算。二十九年六月,乐亭大雨伤禾稼。七月,青浦霪雨五十日,湖州霪雨伤禾。三十年五月二十五日,两当暴雨,漂没人畜。

咸丰元年六月,礼县霪雨四十馀日,伤禾。二年,青县大雨伤禾。三年四月,静海霪雨害稼。六月,永嘉、青田、景宁霪雨十昼夜;保康大雨十六日,漂没田舍甚多;房县霪雨七昼夜不止,坏田舍无算。七月,宜城大雨匝月,坏城垣一百五丈;远州霪雨害稼。四年夏,湖州霪雨。五年七月初十日,景宁大雨如注,田庐尽坏。六年六月,昌平大雨伤稼。七年春,崇阳霪雨。八年四月,海囗县大雨损禾苗。九年五月,苏州大雨伤禾。十年二月,苏州霪雨阅月。六月,宁津、东光大雨伤稼。十一年十一月,罗田大雨伤禾。

同治元年七月,蓬莱、黄县、福山、招远、莱阳、宁海大雨连绵,禾稼尽淹。二年春,应城霪雨伤麦。五月,青县大雨伤禾。三年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风疾雨,坏各埠船,溺死兵民无数。四年六月至七月,莱阳大雨,平地水深七八尺,禾稼淹没,房舍倾圮无算。五年秋,鱼台霪雨,水深数尺,伤禾稼。六年八月,郧阳霪雨三昼夜,坏官署民房甚多。七年五月,皋兰、金县大雨,至七月乃止。秋,景宁大雨,倾没田庐无算。八年春,江夏霪雨损麦。四月,嵊县大雨,坏田庐。九年六月,潜江霪雨伤稼。十年七月,东光、新乐、曲阳霪雨十馀日。十一年五月,东平霪雨害稼。十一月,青县大雨害稼。十二年七月,太平大风雨,坏城垣数十丈,民房数百间。八月,化平厅霪雨不止,坏民舍。

光绪元年六月,日照大风雨,平地水深数尺。二年六月初八日,黄岩大风雨,拔木坏屋,田禾淹没殆尽。三年六月,高陵大雨如注,平地水深三尺,田禾尽没。四年九月,东平大雨伤禾稼。五年五月,登州各属大雨四十馀日。六月二十一日,永嘉大风雨,坏官厅民居。八月,莘县霪雨十日方止。六年三月,福山大雨。七年秋,滦州霪雨连旬。八年秋,宜城霪雨伤禾稼。冬,均州霪雨弥月。九年六月,化平厅大雨,水深四五尺,伤禾稼。十年八月,太平大雨,冲没庐舍。十二年七月十四日,太平大风雨,二十日始止。十三年闰四月,德安大雨三日,水高五六尺。十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夜,德安大雨如注,城崩百四十馀丈,淹毙男妇七十馀人。十六年六月,山丹骤雨坏城郭。二十二年春,宁津大雨坏民居。二十五年七月,秦安大雨连旬。二十七年七月,山丹大雨,平地水深数尺。

雍正三年七月,灵川五都廖家塘有村民同众入山砍竹不归,一百四十馀日始抵家,所言多不经。

道光十七年,崇阳乡民好服尖头帽鞋,站步不稳,识者谓之服妖。

顺治二年十二月,上海小南门姜姓家鸡翼下各生一爪。三年八月,揭阳牝鸡鸣数日乃已。四年四月,淄川民间讹言鸡两翅生骨,食之杀人,验之果然。五月,忠州民家杀鸡,腹内有一婴儿;汉阳鸡翅生爪。五年,崇明民家鸡翼中生爪;巫山民间鸡翅端皆生一爪如距;杭州民家鸡生四足;湖州民家鸡生四翼,能飞。十一年,合肥郑家庄产一鸡,三嘴、三眼、三翼、三足,色黄,比三日死。十六年,崇明民家雄鸡生二卵。十八年,镇泽民家雄鸡生卵。

康熙十一年,广平民家抱一雏鸡,四足四翼。十二年,平湖民家鸡生四足四翼。二十二年,迎春乡民间雌鸡化为雄。二十三年,麻城民田姓家鸡生一卵,膜内皆有纹,其色朱;后七日又生一卵,有图;又数日,毛成五色,飞去。

雍正二年,麻城鸡翅遍生人指。五年,通州雌鸡化为雄。

乾隆三十九年冬,庆元雄鸡自断其尾。六十年,贵阳民家雄鸡生二卵,色赤甚鲜。

嘉庆十一年,乐清民家鸡生四足。十七年,宜昌民间鸡生四足,后二足微短,行不著地;又有三足者,其一生於尾下,如鼎足然。

道光元年秋,青浦民家鸡翼两旁生爪;湖州民家鸡两翅皆生五爪,飞去;永嘉鸡翅生爪,食之杀人。十二年,永嘉民家鸡四足,不能啼。二十二年,良乡民家牝鸡化为雄,能鸣,无距。三十年六月,蕲水县民家雌鸡化为雄,冠距俨然,唯啼声微弱。

咸丰五年,随州民家雄鸡生卵。

同治元年六月,定远厅民家鸡生三足。六年,锺祥民家雏鸡生三翅。

光绪九年,兴山民家雌鸡化为雄。三十年,宁州民家鸡生三足,后一足微短,行不著地。

康熙二十年五月,巴东鼠食麦,色赤,尾大;江陵鼠灾,食禾殆尽。二十一年,西宁鼠食禾。二十二年夏,崇阳田鼠结巢於禾麻之上。二十八年,黄冈鼠食禾,及秋,化为鱼。二十九年,孝感鼠食稼。四十二年,西乡、定远厅遍地生五色鼠。四十七年,黄济鼠食禾。四十八年七月,崖州有鼠千万啣尾渡江。五十二年五月,高淳、丹阳有鼠无数,食禾殆尽。六十一年夏,延安田鼠食稼。秋,安定黑鼠为灾,食禾殆尽,有乡民掘地得一鼠,身后半虾蟆形,疑其所化也;清涧黄鼠食苗殆尽;葭州田鼠食苗。

雍正五年十一月,铜陵群鼠衔尾渡江。

乾隆元年,文县鼠害稼。四年四月,什邡县白鼠昼见罗寺经堂中,异香满室。秋,彭泽群鼠衔尾渡江,食禾。十四年二月,中卫田鼠食麦。十八年,池州田鼠丛生,忽入水化为鱼。二十五年五月,池州田鼠丛生,有赤鹰来食之,遂灭。

道光四年,高淳鼠食麦。二十八年五月,沔阳常平仓忽有鼠数千头在梁上,移时方散。

咸丰元年六月,德化群鼠衔尾渡江。四年,襄阳群鼠食禾。

同治七年,山丹田鼠食苗。九年二月,皋兰土块化为鼠。

光绪五年五月,三原鼠食禾殆尽。二十一年,西宁群鼠食苗。二十四年,皋兰田鼠食麦。

顺治六年十二月,咸宁木冰。十年十月,当涂雨木冰。十一月,江阴木冰,潜山木冰,宿州雨木冰。十二月,海宁木冰。

康熙元年十二月,嘉定木介。二十年正月朔,仪徵木冰。三十年正月朔,江浦雨木冰。三十一年正月朔,仪徵木冰。

雍正二年十二月,掖县木介。

乾隆十一年正月,湖州雨木冰。二十年十二月,东流雨木冰。二十三年冬,诸城雨木冰。二十五年正月,曲阜雨木冰。五十五年十二月,黄岩木介,宣平木介。五十七年十二月辛卯,南陵雨木冰,五十八年正月,金华木冰。六十年冬,湖州木冰。

嘉庆三年十一月,崇阳木冰。

道光二十五年十二月,黄县雨木冰。二十九年正月,登州木介。

咸丰三年冬,湖州木冰。四年十一月,黄冈雨木冰。十二月,武昌雨木冰。

同治二年正月,黄县雨木冰。四年正月,武昌雨木冰。

光绪七年十二月,黄冈雨木冰。

顺治元年,南陵上北乡郭氏墓域有黄檀一株,腹内突产修竹数竿,外并无竹,观者诧为异。二年七月,石门资福院僧锯木,中有“太平”二字,墨痕宛然。三年,钱塘李树生桃实;太苍街银杏树孔中吐火,而木本无伤。四年五月,昆山西门外民家李树生黄瓜。六年二月,封川李树生桃。十一年七月初二日,婺源西宁村有枫树自仆,居民薪其枝殆尽,十九夜有声,树忽自起。十二年三月,卢龙城东南角楼壁中出火,焚楼柱。十三年五月,曲阳文庙东古杨树一株忽自焚,火数十丈,竟日不绝。十八年五月,石门李树生黄瓜,长二寸,有子。

康熙三年六月,卢龙滦河溢,涌出材木无算,时修清节祠,適所用,有如夙构,人咸惊异。十三年春,含山、嘉定李树生黄瓜。十六年,桐乡李树生黄瓜。十九年,封川李树结桃实。二十二年四月,东阳、义乌李树生桃,栌木开梨花。二十三年,海盐乡民锯树,中有“王大宜”三字,清晰如写。二十八年,黄冈李树生黄瓜。四十五年四月,宁州通边镇白杨开花,状如红莲。四十八年,秦州槐树生莲花。五十一年十一月,宿州树头生火。

雍正五年,津县西镇门内有唐开元所植荔支,是岁忽枯,至九年复活,枝叶茂盛,不逊於前。

乾隆元年,高淳李树生黄瓜。五年,掖县县署古桐自焚。十五年九月,应城水陆寺枫树夜放光,伐之乃灭。四十八年六月,桐乡李树生黄瓜。六十年夏,竹城大雨溪涨,有巨木数百,顺流而下,时修学宫无材,適符其数;永嘉七圣庙大樟树自焚,中藏竹箸无数。

嘉庆元年秋,郧阳汉川水中涌出巨木无算。二年,枝江城东古树作息哮声。

道光二年,曹县李树生瓜。三年,随州李树生瓜。

咸丰六年六月,丽水大树无故自倒。八年,黄安有大椿树,每至午,树中有笑声。九年,武进李树生瓜。

同治三年,京山李树结桃实。五年,分宜玉虚观古梓杪产素心兰。

光绪三年,黄冈枫生梨实。二十二年,皋兰民家杏树开牡丹二朵。

顺治七年正月二十七日夜,望江西方有青气亘天。

康熙十七年六月十二日,平湖青眚见。

清史稿
赵尔巽
本纪
本纪一 太祖本纪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本纪九 世宗本纪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志一 天文一志二 天文二志三 天文三志四 天文四志五 天文五志六 天文六志七 天文七志八 天文八志九 天文九志十 天文十志十一 天文十一志十二 天文十二志十三 天文十三志十四 天文十四志十五 灾异一志十六 灾异二志十七 灾异三志十八 灾异四志十九 灾异五志二十 时宪一志二十一 时宪二志二十二 时宪三志二十三 时宪四志二十四 时宪五志二十五 时宪六志二十六 时宪七志二十七 时宪八志二十八 时宪九志二十九 地理一志三十 地理二志三十一 地理三志三十二 地理四志三十三 地理五志三十四 地理六志三十五 地理七志三十六 地理八志三十七 地理九志三十八 地理十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志四十 地理十二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志六十九 乐一志七十 乐二志七十一 乐三志七十二 乐四志七十三 乐五志七十四 乐六志七十五 乐七志七十六 乐八志七十七 舆服一志七十八 舆服二志七十九 舆服三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志八十一 选举一志八十二 选举二志八十三 选举三志八十四 选举四志八十五 选举五志八十六 选举六志八十七 选举七志八十八 选举八志八十九 职官一志九十 职官二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志九十三 职官五(内务府)志九十四 职官六(新官制)志九十五 食货一志九十六 食货二志九十七 食货三志九十八 食货四志九十九 食货五志一百 食货六志一百一 河渠一志一百二 河渠二志一百三 河渠三志一百四 河渠四志一百五 兵一志一百六 兵二志一百七 兵三志一百八 兵四志一百九 兵五志一百十 兵六志一百十一 兵七志一百十二 兵八志一百十三 兵九志一百十四 兵十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志一百二十二 艺文三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表一 皇子世表一表二 皇子世表二表三 皇子世表三表四 皇子世表四表五 皇子世表五表六 公主表表七 外戚表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表九表十表十一表十二表十三表十四表十五表十六 军机大臣年表一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九 藩部世表一表五十表五十一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列传
列传一 后妃列传二 诸王一列传三 诸王二列传四 诸王三列传五 诸王四列传六 诸王五列传七 诸王六列传八 诸王七列传九列传十列传十一列传十二列传十三列传十四列传十五列传十六列传十七列传十八列传十九列传二十列传二十一列传二十二列传二十三列传二十四列传二十五列传二十六列传二十七列传二十八列传二十九列传三十列传三十一列传三十二列传三十三列传三十四列传三十五列传三十六列传三十七列传三十八列传三十九列传四十列传四十一列传四十二列传四十三列传四十四列传四十五列传四十六列传四十七列传四十八列传四十九列传五十列传五十一列传五十二列传五十三列传五十四列传五十五列传五十六列传五十七列传五十八列传五十九列传六十列传六十一列传六十二列传六十三列传六十四列传六十五列传六十六列传六十七列传六十八列传六十九列传七十列传七十一列传七十二列传七十三列传七十四列传七十五列传七十六列传七十七列传七十八列传七十九列传八十列传八十一列传八十二列传八十三列传八十四列传八十五列传八十六列传八十七列传八十八列传八十九列传九十列传九十一列传九十二列传九十三列传九十四列传九十五列传九十六列传九十七列传九十八列传九十九列传一百列传一百一列传一百二列传一百三列传一百四列传一百五列传一百六列传一百七列传一百八列传一百九列传一百十列传一百十一列传一百十二列传一百十三列传一百十四列传一百十五列传一百十六列传一百十七列传一百十八列传一百十九列传一百二十列传一百二十一列传一百二十二列传一百二十三列传一百二十四列传一百二十五列传一百二十六列传一百二十七列传一百二十八列传一百二十九列传一百三十列传一百三十一列传一百三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三列传一百三十四列传一百三十五列传一百三十六列传一百三十七列传一百三十八列传一百三十九列传一百四十列传一百四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二列传一百四十三列传一百四十四列传一百四十五列传一百四十六列传一百四十七列传一百四十八列传一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五十列传一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五十二列传一百五十三列传一百五十四列传一百五十五列传一百五十六列传一百五十七列传一百五十八列传一百五十九列传一百六十列传一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六十二列传一百六十三列传一百六十四列传一百六十五列传一百六十六列传一百六十七列传一百六十八列传一百六十九列传一百七十列传一百七十一列传一百七十二列传一百七十三列传一百七十四列传一百七十五列传一百七十六列传一百七十七(缺)列传一百七十八列传一百七十九列传一百八十列传一百八十一列传一百八十二列传一百八十三列传一百八十四列传一百八十五列传一百八十六列传一百八十七列传一百八十八列传一百八十九列传一百九十列传一百九十一列传一百九十二列传一百九十三列传一百九十四列传一百九十五列传一百九十六列传一百九十七列传一百九十八列传一百九十九列传二百列传二百一列传二百二列传二百三列传二百四列传二百五列传二百六列传二百七列传二百八列传二百九列传二百十列传二百十一列传二百十二列传二百十三列传二百十四列传二百十五列传二百十六列传二百十七列传二百十八列传二百十九列传二百二十列传二百二十一列传二百二十二列传二百二十三列传二百二十四列传二百二十五列传二百二十六列传二百二十七列传二百二十八列传二百二十九列传二百三十列传二百三十一列传二百三十二列传二百三十三列传二百三十四列传二百三十五列传二百三十六列传二百三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八列传二百三十九列传二百四十列传二百四十一列传二百四十二列传二百四十三列传二百四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五列传二百四十六列传二百四十七列传二百四十八列传二百四十九列传二百五十列传二百五十一列传二百五十二列传二百五十三列传二百五十四列传二百五十五列传二百五十六列传二百五十七列传二百五十八列传二百五十九列传二百六十列传二百六十一列传二百六十二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列传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列传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列传二百六十八(缺)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列传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列传二百七十四 忠义一列传二百七十五 忠义二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列传二百七十七 忠义四列传二百七十八 忠义五列传二百七十九 忠义六列传二百八十 忠义七列传二百八十一 忠义八列传二百八十二 忠义九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列传二百八十四 孝义一列传二百八十五 孝义二列传二百八十六 孝义三列传二百八十七 遗逸一列传二百八十八 遗逸二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列传二百九十 艺术二列传二百九十一 艺术三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列传二百九十五 列女一列传二百九十六 列女二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列传三百 土司二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