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上一章

列传二百十六

○江忠义周宽世石清吉余际昌林文察赵德光张文德

江忠义,字味根,湖南新宁人,忠源从弟。咸丰二年,忠源率楚勇援长沙,忠义年十八,从军,转战湖北、江西。忠源殉难庐州,遂分将其军。五年,从提督和春复庐州,擢知县。七年,刘长佑援江西,攻临江不利,时忠义在籍,巡抚骆秉章檄率新练勇千人往助之,至则破石达开於平墟。临江既克,擢知府,赏花翎。八年,克崇仁,进攻新城,五战皆捷,加道衔。江西肃清,凯归。

九年,石达开犯永州,忠义赴援,连战破之,擢道员。又败贼新宁摩诃岭,扼武冈。贼围宝庆,忠义进援,会诸军迭战解围,赐号额尔德木巴图鲁。十年,驻守绥靖,母病归。贼遂陷绥宁、城步,围武冈,忠义闻警,分军守新宁,自援武冈,破其众。新宁之贼走踞东安,一战克之,加按察使衔。又破贼於宁远四广桥。十一年春,连破贼於全州白芒营、宜章栗源堡,还军屯新宁,遣参将江忠朝扼全州,贼目余成义斩其酋以降。加二品顶戴,特擢署贵州巡抚。石达开复自粤窜楚,众号十万,忠义以三千人扼会同,大破之。贼纠湖北来凤贼党肆扰,击走之,遂克来凤。达开走入四川。十二月,丁母忧,请终制,诏允开署缺,仍在湖南剿贼。

同治元年,移师援黔,克天柱,改授贵州提督。调援广西,克修仁,殪贼渠张高友。皖南贼炽,曾国藩疏调援皖,广西巡抚刘长佑请留不遣,命署广西提督。二年,江西、广东皆调援,先后报可,忠义以广东兵有馀粮,他将足办贼;江西饷绌兵单,贼数十万,万一不支,东南全局瓦解,乃奏请力援江西。檄道员席宝田率前部先发,会剿陶家渡,自将攻湖口,逼贼营,屡出奇兵抄击,断文桥,攻太平关,贼酋黄文金受重创遁去,赐黄马褂。进援青阳,分三路进战,破贼垒,围解,太平、石埭、宁国诸城贼第出降,诏嘉奖,予优叙。会疾作,返就医南昌,未至,卒於吴城,年甫三十。优诏悼惜,依总督例赐恤,赠尚书衔,谥诚恪,立功地建专祠。光绪十一年,加赠太子少保。

从弟忠珀,记名提督。同治八年,剿贵州苗,攻克镇远、府卫二城,中炮亡,谥武愍。

周宽世,字厚斋,湖南湘乡人。咸丰初,从湘军,隶李续宾部下。战城陵矶、花园、半壁山,皆有功,擢千总。从援江西,攻广信,战乌石山,宽世出左路突阵,为诸军先,复其城,擢守备。破贼义宁,擢都司。回援武汉,战通城,宽世驰斩马贼三,生擒七,以游击补用。从攻武昌,六年,李续宾夜出侦贼,?之双凤山,突战,宽世潜绕山趾横击之,贼败奔;又战鹰嘴,受炮伤,假归。累功擢参将,赐花翎。

既而罗泽南卒於军,续宾代将,召宽世回营。迭破贼於双凤山、鲁家港、小龟山,克武汉,复大冶、兴国,擢副将。七年,从攻九江,破援贼於童司簰,毁其垒,赐号义勇巴图鲁。破小池口贼屯,会克湖口,复彭泽。贼由临江犯兴国,宽世率千六百人击走之。八年,回援湖北,战麻城西南斗坡山。贼设伏,以马队诱战,宽世待其近,突击之,遂破其伏军,进克黄安,而麻城亦下。大军克九江,论功,以总兵记名。

从李续宾进军安徽,战枫香铺、小池驿,克太湖、潜山,捣舒城,宽世皆为军锋。十月,进攻三河,续宾战没,宽世敛馀众守二日,弹丸俱尽,夜率亲卒突围,受重伤。是年冬,授湖南永州镇总兵。九年,石达开犯湖南,巡抚骆秉章令宽世募新军二千援祁阳。破贼长庆桥,又败之长叶岭。进援宝庆,屯城东,连败贼长冲口、五里牌。李续宜援师至,会诸军内外夹击,贼解围走。回剿永州土匪,平之。十一年,擢湖南提督。

同治元年,赴安徽助剿,驻守桐城。二年,捻匪马融和犯桐城,击走之,移防六安。皖北渐定,调守安庆。三年,赴援江西,克东乡。四年,破霆军叛勇,追贼入广东,会诸军歼贼於嘉应。五年,回湖南提督任。伤发,乞休。光绪十三年,卒。

石清吉,字祥瑞,直隶沙河人。道光二十一年武进士,官三等侍卫。咸丰初,出为湖北郧阳镇守备,从剿黄陂、崇阳、应城,累擢参将。克安陆、京山皆有功,以勇称,所统曰飞虎军。寻隶将军都兴阿军,常从多隆阿转战。七年,援蕲州,拔太湖,攻安庆。八年,由安庆退保宿松,大战破贼。九年,攻太湖。十年,大战小池,克太湖,功皆最。十一年,安庆既下,会诸军克桐城。

同治元年,从攻庐州,清吉屯城西北,破贼垒,擒斩数千。进毁贼栅,树云梯攻城,贼方死拒,而陈玉成兵败遽去,遂由西门攻入,克庐州。清吉累以战功赐号幹勇巴图鲁,擢总兵,加提督衔。多隆阿督师赴陕西,以清吉统五千人留守庐州。二年,苗沛霖复叛,庐、寿、开土蜂匪起,清吉悉剿平之。粤、捻诸匪合扰豫、楚之交,清吉赴援湖北,屯孝感、黄冈,拔难民近万。

三年九月,匪酋陈得才、马融和合犯蕲水,围副都统富森保於关口。清吉率军驰援,会大雾,贼马步数万麕集。清吉进至药山,贼渡河抄后路,围数重,截其四营为二。自辰至午,血战,被九创,殒於阵。从战殁者,副将江星南、谷明发,游击曾占彪、段会元。事闻,诏视提督阵亡例赐恤,入祀京师昭忠祠,予骑都尉世职,谥威毅,建专祠。

余际昌,湖北穀城人。咸丰初入伍,剿匪积功至守备,署抚标右营游击,为巡抚胡林翼所识拔。七年,从战黄梅、广济。八年,陈玉成自太湖窜蕲州,际昌奉檄防皖、楚之交,败贼南阳河,毁贼垒三十馀,擒贼目。贼走英山,追蹑之,复其城,擢游击。又破贼弥陀寺,晋参将。李续宾军覆三河,潜山、太湖复陷,际昌屯英山,遏潜、太之冲。九年,进拔天堂。贼大举来争,际昌败诸王婆坳,追至鸡冠岭而还。再败贼槎水畈,斩馘千馀。时大军围太湖急,陈玉成纠党十馀万相持小池驿。十年正月,际昌偕金国琛由间道出高横岭,与诸军夹击,大破之,遂复太湖,乘胜会攻克潜山,擢副将,署湖北督标中军副将。陈玉成自六安回援安庆,霍山复陷。际昌偕总兵成大吉击破之,复霍山,加总兵衔。十一年,陈玉成入霍山,自黑石渡扑乐儿岭。际昌军溃,贼上窜黄州,革职留营。寻从克黄州,率新募昌胜五营援河南。

同治元年,屯陈留。捻匪麕集杞县,际昌驰击,大破之,进拔焦、赵二寨,复原官,赐号伟勇巴图鲁。十月,攻捻於汝宁,破平舆寨,生擒贼酋陈文,诏以总兵记名。僧格林沁嘉其勇,令充翼长,从剿涡河,斩贼渠杨兴太等。二年春,追破陈大喜於阜阳吴老庄。捻首张总愚窜侯集,际昌会张曜夜袭之,擒其党独角虎、周马,授河北镇总兵。夏,逐贼楚、豫间,败之麻城,蹑至方家寨,中伏力战,受三十馀创,死之。赠提督,予骑都尉世职,谥威毅。

林文察,字子明,福建台湾人。咸丰八年,从剿台湾淡水土匪,捐饷助军,以游击留福建补用。十年,九垄山匪郭万淙掠建宁、邵武间,汀州、龙严匪胡熊扰宁洋、永安。文察随军进剿,擒其党百馀人。郭万淙遁据邵武上山坊,文察合军蹙之,降其众,复破胡熊於东板土寨,擒之,擢参将,赐号固勇巴图鲁。十一年,援浙,克江山,晋副将,晋号乌讷思齐巴图鲁。汀州、连城相继陷,文察回援,破贼金鸡岭,设伏,败之江防,遂拔连城,乘胜克汀州,以总兵记名。冬,杭州既陷,调援浙,文察领台勇二千人驻衢州。同治元年,破处州贼屯,而遂昌陷,文察进军逼之。李世贤自江山来援,文察设伏大柘、大庙及石练山之前后,贼至,击走之。夜,贼来劫营,复为伏兵所败,复遂昌,进克松阳。会总兵秦如虎攻处州,贼弃城遁,并克缙云,授福宁镇总兵。寻擢福建提督。

二年,台湾不靖,总督左宗棠令渡台号召旧部,统领诸军。文察分军攻彰化及斗六,克之。谕降诸庄,贼渠戴万生、林戆晟遁走。三年,破樵溪口贼庄,斩其酋林传,毁张厝庄、四块厝贼巢,戴万生、林戆晟并伏诛。

粤匪李世贤、汪海洋合陷漳州,文察仓猝率二百人内渡,遇贼万松关,殁於阵,赠太子少保,予骑都尉世职,谥刚愍。本籍及漳州建专祠。

子朝栋,光绪中,法兵犯台湾,陷基隆,朝栋率家兵助战有功,捐钜赀,赐四品京堂,有声於时。

赵德光,原姓张,贵州郎岱人。从副将赵德昌转战云南,德昌弟畜之,故冒姓赵氏。拔补千总,擢都司。咸丰十年,自领一军,战独山,屡败贼,擢游击。十一年,贼窥省城,德光击走之。又败之羊场平寨,设伏於主戎山麓,殪贼无算,擢参将,赐号豪勇巴图鲁。教匪踞玉华、尚大坪,以王卡为屏蔽。德光率所部攻破杨义司、郭家庄、马笼口贼营,断其援,又破腰萝溪、新寨岩要隘,进偪王卡。德光先登,贼大溃,救出男妇数千人,擢副将。

同治二年,坝芒匪首潘明杰由龙里窥伺省城。德光迎击三江桥,贼败走。进攻甲秀阁贼巢,遂克龙里旧县,补都匀协副将,以总兵记名。三年,尚大坪匪扑省城,德光与布政使龚自闳等固守,贼寻退,加提督衔,署古州镇总兵。旋解清镇围,克龙里、广顺、定番、长寨,以提督记名。四年,匪首何二久踞开州、尚大坪,扰近省州县,无宁岁。德光选精锐过清水江剿之。贼纠集苗匪、教匪沿江以拒,乘间过江攻开州。德光固守十馀日,杀贼八九百人,乘胜追击,克沿江狮子坉、镇江坉、三龙营贼屯。进克滨江贼巢,斩馘二千馀,何二弃尚大坪而遁,被优叙,署安义镇总兵。

五年,署贵州提督。攻克永宁,解安顺围。六年,援定番,乘雷雨破贼,斩贼首许八十等,平花山贼屯,拔底季贼巢,晋号博奇巴图鲁。寻剿贼安平芦荻哨,深入贼伏,中枪阵亡。诏依提督阵亡赐恤,赠太子太保,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谥刚节,建专祠。遗腹生子秉钧,袭世职,复姓张氏。

张文德,湖南凤凰厅人。幼育於文氏,从姓文,名龙德。入行伍,隶镇筸营。咸丰初,从剿江宁、庐州,叙把总。六年,从提督和春攻三河贼垒不下,文德请独身持檄谕贼降,投诚者相继至,遂克三河。七年,从复镇江,擢都司。八年,从援福建,下浦城、松溪、政和、崇安,赐花翎。九年,叙援浙江功,晋游击。十年,从张国樑解镇江围,援贼复至,文德扼水栅七昼夜,贼引去,擢副将。自是从将军巴栋阿、提督冯子材守镇江。十一年,补广东罗定协副将。

同治元年,贼屡攻镇江,皆击退。冯子材奏言:“文德力挫贼锋,重围叠解,实为特出之材。”授贵州镇远镇总兵,赐号翼勇巴图鲁。文德以生父年七十无子,养父文氏有二子,陈请复姓,更名文德。二年,连破贼牧马口、薛村,克柏林村贼垒,加提督衔。贼由东路来犯,文德御诸骇溪、谏壁,腹中炮,肠出,裹创而战,援军至,贼乃退;又破之博洛村,攻丹阳,毁贼垒,擒贼目。三年,克白堍镇及宝堰,贼党纷纷来降。会鲍超攻丹阳,招贼酋蒋鉴为内应,克其城,斩贼酋陈时永,擒赖桂芳,以提督记名。江南平,予一品封典,命赴镇远镇本任。

四年,总督劳崇光令募楚勇规荔波、独山。丁父忧,解职。六年,署贵州提督。七年,克开州,破鼎照山贼砦,克龙里、贵定,斩贼酋潘名桀,馀贼多降,被珍赉。进攻平越,擒金大五,连克麻哈、都匀,赐黄马褂,晋号达桑阿巴图鲁。请假归葬亲,文德既去,贼复炽。八年,回贵州,以粮匮军溃,都匀复陷。诏原之,免议,署古州镇。十年,授威宁镇总兵,督军剿古州苗。由九甲、五台山、扁担山及古州、丹江分路雕剿,年馀,苗渠先后伏诛。十三年,全黔肃清,予云骑尉世职。光绪元年,加头品顶带,擢贵州提督,剿平黎平侗匪。七年,卒,赐恤,贵阳建专祠。

论曰:江忠源诸弟并从治军,忠义最为杰出,将大用而早没,时论惜之。周宽世为李续宾所倚,无役不从,及自将亦未著奇绩。石清吉、余际昌、陈大富、林文察、赵德光等,皆久历行间,以死勤事。张文德佐冯子材守镇江,功最著,底定黔疆,与有劳焉。

清史稿
赵尔巽
本纪
本纪一 太祖本纪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本纪九 世宗本纪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志一 天文一志二 天文二志三 天文三志四 天文四志五 天文五志六 天文六志七 天文七志八 天文八志九 天文九志十 天文十志十一 天文十一志十二 天文十二志十三 天文十三志十四 天文十四志十五 灾异一志十六 灾异二志十七 灾异三志十八 灾异四志十九 灾异五志二十 时宪一志二十一 时宪二志二十二 时宪三志二十三 时宪四志二十四 时宪五志二十五 时宪六志二十六 时宪七志二十七 时宪八志二十八 时宪九志二十九 地理一志三十 地理二志三十一 地理三志三十二 地理四志三十三 地理五志三十四 地理六志三十五 地理七志三十六 地理八志三十七 地理九志三十八 地理十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志四十 地理十二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志六十九 乐一志七十 乐二志七十一 乐三志七十二 乐四志七十三 乐五志七十四 乐六志七十五 乐七志七十六 乐八志七十七 舆服一志七十八 舆服二志七十九 舆服三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志八十一 选举一志八十二 选举二志八十三 选举三志八十四 选举四志八十五 选举五志八十六 选举六志八十七 选举七志八十八 选举八志八十九 职官一志九十 职官二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志九十三 职官五(内务府)志九十四 职官六(新官制)志九十五 食货一志九十六 食货二志九十七 食货三志九十八 食货四志九十九 食货五志一百 食货六志一百一 河渠一志一百二 河渠二志一百三 河渠三志一百四 河渠四志一百五 兵一志一百六 兵二志一百七 兵三志一百八 兵四志一百九 兵五志一百十 兵六志一百十一 兵七志一百十二 兵八志一百十三 兵九志一百十四 兵十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志一百二十二 艺文三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表一 皇子世表一表二 皇子世表二表三 皇子世表三表四 皇子世表四表五 皇子世表五表六 公主表表七 外戚表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表九表十表十一表十二表十三表十四表十五表十六 军机大臣年表一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九 藩部世表一表五十表五十一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列传
列传一 后妃列传二 诸王一列传三 诸王二列传四 诸王三列传五 诸王四列传六 诸王五列传七 诸王六列传八 诸王七列传九列传十列传十一列传十二列传十三列传十四列传十五列传十六列传十七列传十八列传十九列传二十列传二十一列传二十二列传二十三列传二十四列传二十五列传二十六列传二十七列传二十八列传二十九列传三十列传三十一列传三十二列传三十三列传三十四列传三十五列传三十六列传三十七列传三十八列传三十九列传四十列传四十一列传四十二列传四十三列传四十四列传四十五列传四十六列传四十七列传四十八列传四十九列传五十列传五十一列传五十二列传五十三列传五十四列传五十五列传五十六列传五十七列传五十八列传五十九列传六十列传六十一列传六十二列传六十三列传六十四列传六十五列传六十六列传六十七列传六十八列传六十九列传七十列传七十一列传七十二列传七十三列传七十四列传七十五列传七十六列传七十七列传七十八列传七十九列传八十列传八十一列传八十二列传八十三列传八十四列传八十五列传八十六列传八十七列传八十八列传八十九列传九十列传九十一列传九十二列传九十三列传九十四列传九十五列传九十六列传九十七列传九十八列传九十九列传一百列传一百一列传一百二列传一百三列传一百四列传一百五列传一百六列传一百七列传一百八列传一百九列传一百十列传一百十一列传一百十二列传一百十三列传一百十四列传一百十五列传一百十六列传一百十七列传一百十八列传一百十九列传一百二十列传一百二十一列传一百二十二列传一百二十三列传一百二十四列传一百二十五列传一百二十六列传一百二十七列传一百二十八列传一百二十九列传一百三十列传一百三十一列传一百三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三列传一百三十四列传一百三十五列传一百三十六列传一百三十七列传一百三十八列传一百三十九列传一百四十列传一百四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二列传一百四十三列传一百四十四列传一百四十五列传一百四十六列传一百四十七列传一百四十八列传一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五十列传一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五十二列传一百五十三列传一百五十四列传一百五十五列传一百五十六列传一百五十七列传一百五十八列传一百五十九列传一百六十列传一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六十二列传一百六十三列传一百六十四列传一百六十五列传一百六十六列传一百六十七列传一百六十八列传一百六十九列传一百七十列传一百七十一列传一百七十二列传一百七十三列传一百七十四列传一百七十五列传一百七十六列传一百七十七(缺)列传一百七十八列传一百七十九列传一百八十列传一百八十一列传一百八十二列传一百八十三列传一百八十四列传一百八十五列传一百八十六列传一百八十七列传一百八十八列传一百八十九列传一百九十列传一百九十一列传一百九十二列传一百九十三列传一百九十四列传一百九十五列传一百九十六列传一百九十七列传一百九十八列传一百九十九列传二百列传二百一列传二百二列传二百三列传二百四列传二百五列传二百六列传二百七列传二百八列传二百九列传二百十列传二百十一列传二百十二列传二百十三列传二百十四列传二百十五列传二百十六列传二百十七列传二百十八列传二百十九列传二百二十列传二百二十一列传二百二十二列传二百二十三列传二百二十四列传二百二十五列传二百二十六列传二百二十七列传二百二十八列传二百二十九列传二百三十列传二百三十一列传二百三十二列传二百三十三列传二百三十四列传二百三十五列传二百三十六列传二百三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八列传二百三十九列传二百四十列传二百四十一列传二百四十二列传二百四十三列传二百四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五列传二百四十六列传二百四十七列传二百四十八列传二百四十九列传二百五十列传二百五十一列传二百五十二列传二百五十三列传二百五十四列传二百五十五列传二百五十六列传二百五十七列传二百五十八列传二百五十九列传二百六十列传二百六十一列传二百六十二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列传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列传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列传二百六十八(缺)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列传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列传二百七十四 忠义一列传二百七十五 忠义二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列传二百七十七 忠义四列传二百七十八 忠义五列传二百七十九 忠义六列传二百八十 忠义七列传二百八十一 忠义八列传二百八十二 忠义九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列传二百八十四 孝义一列传二百八十五 孝义二列传二百八十六 孝义三列传二百八十七 遗逸一列传二百八十八 遗逸二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列传二百九十 艺术二列传二百九十一 艺术三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列传二百九十五 列女一列传二百九十六 列女二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列传三百 土司二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