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上一章

列传二百四十四

○蒋东才(刘廷李承先)李南华(兄子得胜)董履高(董全胜)牛师韩曹德庆马复震程文炳方耀(郑绍忠邓安邦)

蒋东才,字轶众,安徽亳州人。咸丰初,捻酋张洛行围城,筑炮台高阜,俯击城中,东才兄遇害,愤甚,乃创义团,为官军前驱。会城中粮尽,东才杀马飨士,与同邑刘廷、李承先夜縋城出袭,毁之,寇遁。

四年,投豫军,英翰器其才,俾充哨长。战亳北,被巨创,卒擒其渠。南道团练大臣毛昶熙檄领东震营,累勋至守备。商丘寇之据金楼也,东才筑土为山顿其上。寇来袭,辄败去,纵兵乘之,遇伏,炮石雨坌。东才方解衣激战,寇突出袭我后,东才回矛决荡,大歼其众,寨拔。同治二年,规汝宁。夜获逻卒,东才乃服寇装,效口号,夺门入,诸军踵之,夷巨垒。乘势下南阳、息县,又败之商丘大周集。数迁至副将。七年,张总愚北犯,东才攻以火,殪寇千馀。又截击任柱等黄河、徒骇间,晋总兵,赐号威勇巴图鲁,徙守运河。捻平,擢提督。明年,赴陕征甘肃窜匪,并败退波罗营以西马贼,更勇号额腾额。十二年,从克肃州,赏黄马褂。事宁,假归。

光绪初,统领豫军。先后疏浚贾鲁河、京师内外城河。除甘肃凉州镇总兵,仍留豫。十三年,黄水暴涨,力护郑州以下堤工,救难民二千馀。风雨罢劳,遘疾困笃,俄卒於工次。优诏赐恤,予开封、亳州建祠。

廷既解亳围,旋夺西境两河口,补千总,从宋庆驻守宋集。同治间,从攻怀远,平高丘,积功至参将。任柱等掘荥泽将图北,又从庆迎击。夜率壮士袭其营,寇南走,廷截之光州,诛其酋张显。复破张总愚於饶阳、临邑,擢总兵。西捻平,晋提督,赐号额腾依巴图鲁。八年,入陕平绥德,赐秩头品。宁夏既宁,赏黄马褂。光绪四年,卒於洛阳,祀亳州。

承先,字光前。少英敏,好读明戚继光书。亳平,赴归德击高州匪,拔汝宁寨,与有功。同治间,攻张冈,匪首孙葵心来援,围承先数匝,冒围出,裹创力战,败之,迁都司。进解光州围,连败之上蔡、祥符。守黄河,降中牟寇冯增,再迁副将。张总愚窜畿南,又从庆败之饶阳,赐号节勇巴图鲁。长驱玉林镇,战良久,中矛,浴血陷阵,大捷。逐北济阳,直蹙之黄河,晋号志勇,擢总兵。录守运河功,晋提督。

光绪十四年,河工成,遣散夫役近数万,为奸民所惑,啸聚朱仙镇。提督董明礼被围,巡抚倪文蔚议剿,承先止之曰:“用兵必有溃扰,归、陈各属不能安枕矣!且河工夫役数十万,设有牵动,患更大。”乃单骑往抚,杖其前者数人,馀皆愕错,受部勒。十七年,署河北镇总兵,自同治八年至是凡三摄矣。寻补归德镇。四月,卒。亳民感之,建祠以祀。

李南华,字孟庄,安徽蒙城人。咸丰初,粤寇陷江宁,淮北捻蜂起。南华治团卫乡里,击捻数获胜,累勋至守备。捻入境,率死士百人拒之,斩悍贼百馀,进讨群捻,七战皆捷,迁游击,赐号猛勇巴图鲁。

同治改元,平浍北。先是,苗练沛霖跨有长淮,既输款发、捻,大诛练之异己者,群练帖伏。独南华与抗,翦除其党,沛霖怒,遣张建猷等围蒙。南华破之马家店,再至再败之,寻就抚。明年,复叛,筑垒蒙城东南,断我粮运,南华会总兵王才秀击卻之。沛霖深堑长濠,谋久困。南华誓死守,数出战,负重创,力疾攻之,尸山积。会粮绝,令众潜取之以为食,一夕皆尽,寇大駴。出奇兵夜袭之,夺其辎重以归,斩馘不可称计。僧格林沁入城,见家食人肉,南华竟体创痕,深叹异之。唐训方上其功,超擢总兵。未几,统全军驻守怀远。三年,徙临淮、寿州。闻任柱入蒙境,亟还军,而捻又窜豫,巡抚乔松年移抚陕,奏自随。张总愚扰关中,率师驰击之。陕事定,称疾去。

久家居,慷慨好义,值岁饥嗛,毁家纾难,诵声如沸焉。光绪二十四年,土寇牛世修倡乱涡阳。南华闻警,率练勇赴援,会各军击退之。明年,巡抚邓华熙疏荐其才,令综凤、颍、六、泗团练,参皖北军事。数获剧盗,萑蒲敛迹。调赴豫,权河北镇总兵,寻补福建汀州镇。二十八年,卒。乡人思其德,籥建蒙城专祠,报可。

其兄子得胜,佐治乡团,亦颇力。沛霖之乱,战常陷坚。累迁参将,赐号奋勇巴图鲁。蒙围解,改练为军,俾得胜领之。转战直、鲁、苏、豫,颇有功。克宿迁、郯城,擢总兵,补安庆协副将。直、东平,晋提督,更勇号曰刚安。移军江宁,平土寇胡志瑞乱,仍归於亳。十七年,卒,恤如制,附祀英翰祠。

董履高,字仰之,安徽合肥人。咸丰末,粤寇乱,治练卫乡里。同治元年春,李鸿章治军上海,履高隶戏下,从援北新泾、四江口。师攻常熟弗克,履高率敢死士数百先登,拔之。连克昭文。历迁至守备。二年,从克江阴、无锡、金匮,移师浙江。时寇麕集嘉善,江、浙道梗。西塘势险奥,寇据为嘉善犄角,殊死众。履高率众泅济,直薄垒下,炮弹掠肩过,弗少顾,譟而上,手刃数悍贼,夺纛而舞,气百倍,寇惊乱,拔西塘。旋克嘉善,江、浙师始相应。四年,师复宜兴、荆溪、嘉定、溧阳,履高每战必克。追击金坛寇,斩馘数千,馀党星散。五年,援湖州,破广德,晋游击。

鸿章征捻,檄履高出淮城,次车桥镇,遇寇,击败之。寇截淮关税银,一日夜驰数百里夺还。时捻酋张总愚窜陕西,任柱、赖文光窜山东,履高东西驰逐,夷阬谷,拔卤莽,当者辄靡。捻集麻城、光山、固始间,编木为城,实土其中,燃炮俯击,众莫敢偪。履高率千人,夜掘隧,曳木入,衷击之,尽殪,擢副将。事宁,假归省亲。九年,募淮军赴晋防河,以功晋总兵。

光绪三年,蒙古草地马贼蜂起,移师防归化、包头。沙漠平衍,寇骑梠疾,日尝数遇,以寡击众,月馀,讨平之。母忧去。五年,起署浔州协副将。郁林大竹根故盗薮,官军莫能制。履高至,潜易装诇其地,选劲卒数百,距寇巢十里外而军,佯示怯,寇易之,不戒备。忽大风雨,履高锐师宵加之,击杀数百人,寇奔遁。

九年,法越肇衅,移顿南宁、龙州备策应。明年,再署浔州协。思恩革生莫梦弼构苗匪,广、黔各匪,据五岗以叛。五月,深入苗疆,擒梦弼诛之,事遂定。擢提督,赐号奇车伯巴图鲁。调署新太协,仍驻龙州。十月,徙屯枚,与法军血战数昼夜,左足中炮几断,当轴遽易之,谅山遂陷。年馀,创平,除庆远协。寻谢病归。十五年,补广西左江镇总兵,严军纪,能捕剧盗,乡民感之,为立主生祀焉。

二十五年,调直隶正定。时拳民始萌蘖,月朔望说法愚民。履高督兵擒其渠,绳以法,馀皆股栗,匪卒不敢入境。明年,畿辅大乱,独正定晏然。历江苏淮扬镇、贵州安义镇,袁世凯疏留北洋练军。三十一年,除寿春镇。淮流盛涨,城不没者数尺。履高晨夜徼循,修补救护,城得无虞。三十二年冬,巡视泗州防营,坠马,旧创发,假归。越二年,卒。诏优恤,予建祠。

董全胜,字凯臣,江苏铜山人。同治初,以把总隶李鸿章军,充马队官。攻无锡,全胜率敢死士为军先,擒伪潮王黄子隆,城遂克。复金匮、宜兴、荆溪、溧阳、常州、嘉兴,皆有功,累擢守备。移剿捻,贼扰福山、宁海诸地,全胜分防吴家闸,潜出贼背夹击,毙无算。贼南窜,复败之莒州、沭阳,追抵海州境,贼创亡略尽。赣榆六塘河之战,毙贼尤夥。东捻平,擢游击,赏花翎。张总愚窜畿南,全胜败之安平。贼偷渡滹沱河,全胜追剿伪怀王邱得才一支殆尽。贼趋天津,全胜冒雨急驰,绕截贼前。贼回窜高唐,南走陵县、临邑,適黄、运涨,贼既困於水,又屡受巨创,不能军。西捻肃清,擢升参将。驻津沽管练军营,率所部开濬陈家沟,抵北塘咸河百馀里,岁溉稻田无数。

光绪十四年,以塞永定河决口功,升副将。北运河红庙漫口,全胜率军堵塞,诏以总兵记名。二十二年,王文韶督直隶,擢充天津练军翼长,兼带中营炮队。二十五年,卒,年六十,恤如例。

全胜治军四十年,与士卒同甘苦,故临阵咸为效命;又善以寡击众,身经数百战,未尝一挫败。鸿章恒称之。

牛师韩,安徽涡阳人。父斐然,官知府,在乡治团练。师韩随父击贼,数挫之,称“牛家团练营”。咸丰八年,投皖军,破赵家海、檀城集,收抚各圩。十一年,发、捻各寇窜扰睢宁。师韩以少击众,克周堂,积勋至守备。同治二年,苗沛霖据凤台,与捻首张洛行互犄角,数百里寇寨林立。蒙城被围久,士卒无现粮,城几溃。英翰方牧宿州,亟赴援,而悍党斜趋西南,将袭我后。適师韩率骑旅至,战卻之,又出奇兵通运道。已而英翰以凤颍道统蒙、亳诸军,与捻相持数月。师韩常以骑兵摧寇锋,援师续至,复选卒溃围会援军,躏寇垒数十,飞弹伤额,裹创力战,寇党歼焉,围解。

先是,英翰计擒洛行,及其子喜、义子王宛儿,夜献僧格林沁军,先遣师韩单骑诣大营,乞兵迎解,穿寇垒而过。比寇觉,驰劫之,不及,张酋竟骈诛,时师韩年甫冠也,再迁至游击。嗣从英翰剿发寇,战霍山黑石渡,大败之。未几,陈得才、蓝长春等构党号十万,游弋英、霍、潜、太间。师韩请英翰剿抚兼施,不及旬日,降者踵接。得才穷蹙自裁,而长春犹嵎负。师韩苦战,婴十馀创,屹不动。旋蓝逆伏诛,馀众悉平。张总愚合赖文光、任柱窥蒙、亳,围雉河集。师韩闻警,率师直薄寇营,内外夹击,遂解重围,擢参将,赐号信勇巴图鲁。

六年,任柱窜山东,截之於郯城,又击退宿迁、运河悍贼。东捻平,超擢总兵,更勇号曰达春。七年,西捻窜直、豫间,英翰请驰兵汴梁,入卫畿辅,檄师韩率骑旅三千会援。寻命驻黄河以南备守御。师韩日与豫捻鏖战,所向辄捷,长驱山东境,复与诸军截之恩县。捻惊走,蹑至盐山、海丰,驰四昼夜抵高唐。捻涌至,将犯运河。会天大风,师韩趋上风邀击,寇大溃。西捻平,赏黄马褂。英翰疏称其好谋能断,堪胜提镇任。捻酋宋景诗逋诛,复以计擒僇之,晋提督,赐秩头品。

光绪元年,授河南归德镇总兵。十五年,调河北镇,遭父忧去。二十年,日韩构衅,授甘肃宁夏镇,命入卫,驻军榆关。事定,还本官。二十一年,河湟回蠢动,师韩赴之。次西宁,闻平戎驿被围久,亟入。大峡距驿四十里,悍回数千恃险负命。师韩以四百人制之,血战竟日,贼败溃,复大峡,其小峡寇亦遁。旋创发,卒於军。当其赴援时,阴雨弥旬,山迳耸巘,行帐无所用,士卒有假居旅舍者。提督董福祥劾之,议夺职,师韩未及知而已疾终。事闻,诏复故官。总督周馥状其绩以上,予原籍建祠。

曹德庆,安徽庐江人。粤寇蹂皖,练团保境。嗣从官军克柘皋、三河,被重创。改隶淮军吴长庆麾下。同治改元,李鸿章督兵上海,檄德庆探贼,尽得其虚实,大破贼新桥。时总兵程学启被围,复从长庆疾击之,围解。自是官军连下十馀城。德庆战常陷坚,积勋至守备。水陆军规苏州,德庆一军为游兵。苏城既下,从克无锡、金匮,移师援浙,助击平湖、乍浦、海盐,据寇弃城走。玙城寇来犯,迎击败之,弹贯右臂,裹创克嘉善,攻嘉兴。从刘铭传克常州,徇下宜、荆、溧、太、嘉诸邑,晋参将。再从郭松林援浙,克湖州;援闽,克潭、浦。东捻平,擢总兵。防直、东运河,铭传困西捻黄、运间,德庆领所部横击之。西捻平,晋提督,赐号烈勇巴图鲁。师旋,驻守江苏,历扬州,徙浦口。会天旱,天长、盱眙盐枭煽乱,擒其渠陈红庆诛之,解遣胁从数万人,发粟赈饥。驻江阴,建议筑鹅枭嘴及下关炮台。

光绪二年,统淮扬水师,疏濬赤山湖埂,荡金陵诸河道。十年,法越衅起,移军防吴淞,增筑南石塘、狮子林炮台。曾国藩疏荐其设防要隘,不避艰险,授狼山镇总兵,留防如故。皖北饥,输巨金助赈,诏旌之。十六年,罢戍,赴本官。时通海里下河纵横数百里,枭寇出没,民苦之。德庆尽法惩治,奸宄浸息。二十七年,卒,恤如制,从祀长庆祠。

马复震,字心楷,安徽桐城人。曾祖宗梿、祖瑞辰、父三俊,均见儒林传。复震年十六,袭云骑尉。以祖若父均死于贼,誓欲杀寇,投诗曾国藩行营。国藩奇其才,遂檄令增募兵,号淮勇。初,国藩治团练长沙,号湘勇。李鸿章募兵皖北,以淮勇继之,然初不称淮勇。淮勇之名,实自复震始。

国藩困祁门,复震扼祁门榉根岭。次年,会军御寇石门桥。又从攻徽州,拔统领唐义训於重围。迭克黟县、徽郡,又大捷屯溪、岩市,以解徽州围;大捷孔灵,以克绩溪、祁门。复震性刚,不能下人,人或谗之国藩,国藩稍稍戒饬之。复震颇责望国藩,谓:“不当用人言戒我,乃不我知也。”会左宗棠率师征浙,调复震从攻馀杭,比战皆捷。馀杭既克,追寇至遂安、开化、马金。湖州既克,追寇至铅山县坊湖镇。常为诸军选锋,积功至副将。宗棠奏其血性过人,胆识坚定,又好学知书,请改文职,格於例,以总兵随宗棠剿捻陕西。

复震自初入军,即誓死灭贼,捻平,年三十,始归娶。事母孝,友爱诸弟甚至。生有奇姿,肮脏不平,往往至於大醉泣下,辄歌诗以自遣。海疆日益多事,朝廷图自强,创造火轮兵船。鸿章任湖广总督,遂委复震管带操江船,则益研求西国水师兵法。鸿章督直隶,调巡北洋,时国藩为两江总督,仍令往来南北,且合疏荐复震沉毅有为,足胜海疆专阃。光绪三年,简授阳江镇总兵,已前卒月馀,年未四十。於是鸿章念其积劳久,且兴淮军及海上兵船,复震皆首其事,乃奏请优恤。著有莪园诗钞;又尝从寇中携父残稿出,展转兵间,卒请宗棠序而刊之,为马徵君遗集。

程文炳,字从周,安徽阜阳人。初结乡团自卫。年十八,投袁甲三军,领马队为选锋,战辄冠其曹,洊升至守备。从克定远,破湖沟寇圩,补潜山营游击。同治二年,率所部二千人驻蒙城。会苗沛霖构捻来犯,相持八阅月,大小百十战,数获胜。已而捻酋葛小年拥众可数万,殊死斗,蒙围益急,与布政使英翰内外夹击,大败之。僧格林沁军至,诛沛霖。文炳会诸军擒小年等骈僇之,皖北始稍靖。

四年夏,任柱、赖文光复入皖。英翰顿雉河集,与寇相持五十馀日,饷糈不继,兵疲馑,文炳邀击之,军士战稍卻,语所部曰:“此生死呼吸之际,汝辈尚不力耶?军令在,不汝恕!”策马陷阵,将弁继之,呼声震天,寇披靡。追战至夜分,左臂中矛伤,裹创力战,寇惮之。援至,因大破虏。论功,擢总兵。五年,补贵州清江协副将,驻军皖北。

朝命英翰抚皖。初,文炳以军事与英翰不相能,至是称疾不出。英翰之母贤,诸将自史念祖以下均母事之。英翰以母命召文炳,至则拜床下,誓捐前隙共生死。比出,即檄统前敌师干。是时,捻骑飘忽成流寇,李鸿章既定圈河策,文炳统皖军万五千人,与总兵张得胜等进击。东捻势蹙,任柱死,其党四散,大呼文炳名求降。鸿章逮降卒问故,佥曰:“昔皖北善后,程公以身家保乡人。今我辈穷而乞怜,必能拯我。”其信义孚人如此。英翰上其功,擢提督。

六年,西捻张总愚北犯,诏文炳率师入直会剿。逾岁,败之滹沱河。各军至,捻狂奔,争先渡河,弃骡马赀粮河干。文炳下令军中曰:“速济追贼,敢取物者斩!”於是皖军先渡,蹑贼而南,斩馘无算。西捻平,赏黄马褂,还驻亳。十二年,授江西九江镇总兵。光绪二年,移疾去。明年,秦、晋大饥,捐巨赀佐袁保恒办赈济,民获甦。五年,起署寿春镇,旋补官南赣。九年,擢湖北提督。绿营废弛久,文炳既受事,实行加饷抽练法,军容一振。莅官十载,遭本生继母忧,终丧。会中日战事起,诏趣赴京。至则命统皖军驻守张家湾,寻授福建提督。

二十五年,入觐,假归。明年,拳乱作,诏福建、江南、浙江、安徽、江西勤王军受节度,赴彰、卫、怀备守御。又明年,提督长江水师,目睹船械窳敝,乃牒商刘坤一、张之洞改用快枪;调师船二百,编为游击备策应。又以师船旧炮不能击远,与缘江各省筹易快炮,增饷益师,军威始壮。宣统二年,卒,年七十有七。先是,诏疆阃诸臣条陈时政,文炳洞见新军症结,具疏未上。俄病笃,命缮入遗摺中,分编兵籍、节饷糈、增额缺、造器械、变操法五事。上嘉其老成谋国,下所司行。优诏褒恤,予本籍及立功省分建祠,谥壮勤。

方耀,字照轩,广东普宁人。咸丰初,随其父原治乡团,所部多悍勇。嗣投官军,征土匪有功,补把总。自是连克清远、广宁、德庆,截击连州窜匪。总督黄宗汉疏荐谋勇冠军,叙都司,赐号展勇巴图鲁。九年,发寇陈四虎侵广宁,土匪四应。耀入自英德,会水师抵三峡,沉贼船,水路始通。进解阳山围,击退婆迳、黄陂各匪,匪奔韶州,复大破之。十年,从克仁化、南雄。总督劳崇光倚以破贼,令援赣,连下安远、平远。十一年,援闽疆,下武平、永定。时伪兴王陈金缸陷信宜,数犯高州。耀还军助击,大败之。

同治二年,肇、罗寇氛炽,客匪众至十馀万。耀与副将卓兴以所部八千人夹击之,迭破巨垒,焚其屯粮。其党郑金斩金缸以降,郑金即郑绍忠也。高州平,晋副将。三年,赴平远八尺墟,坐县城失守、进兵迟误,暂褫职。时发寇丁太阳分据武平,耀自平远进逼,奋击退之。又设伏诱敌,乘胜径斫贼营,大溃,城贼亦惊走,遂克武平;而丁贼犹据永定,负固不下,耀进围之,诇知贼将赴金砂,隐卒以待。贼至,伏起,贼返奔,追袭之,夺城外炮楼土垒,俯瞰城中,日夜下袭,贼尸山积,启东门遁,复故官。四年,伪康王汪海洋窜大埔,耀还军扼守,遇伪侍王李世贤,血战三昼夜,以少击众,大败之。复与绍忠会师入闽,连克平和、诏安、长乐、镇平,而馀匪啸聚和平者势犹盛。耀以无备,再褫职。旋收嘉应,复官。

七年,授南韶连镇总兵,调署潮州。潮俗故悍,械斗夺敓以为常,甚且负嵎筑寨,拒兵抗粮。耀以为积匪不除,民患不息,乃创为选举清乡法,先办陆丰斗案,明正其罪。潮人始知有官法。陈独目结会戕官,谢奉章恃险擅命,并捕治之,潮民遂安堵。暇辄釐占产,征逋赋,丈沙田,潮税岁增钜万。又御水患以保农田,建书院以育俊秀,士民颂之。总督瑞麟状其绩以上,赏黄马褂。

光绪三年,调署陆路提督。五年,还本官,治潮州、南澳、碣石军事。九年,法越构兵,充海防全军翼长,改署水师提督。越二年,实授。尝率师出捣盗穴,广、惠安谧。十七年,卒,恤如制。

耀身矫捷,履山险若平地,眼有异光,暮夜击枪靡弗中,以故粤中诸匪咸惮之。

绍忠,籍三水。始随金缸为寇,既自赎,提督昆寿许领其众为一营,号安勇。克广西岑溪,赏都司衔,始更名。永定、大埔之役,与有功。数迁至副将,权罗定协。寇据嘉应,其党谭光明等殊死战。绍忠扼守长沙墟,寇至,击卻之。城寇悉众出,并力追击,擒渠率,城拔。以次征肇庆、思平诸匪,赐号敢勇巴图鲁。平五坑客匪,更勇号额腾伊。自是察匪所向,捕之。不二年,擢提督,补潮州镇总兵。光绪二年,搜治钦州、灵山积匪,晋秩头品。五年,攻克琼州、儋临,赏黄马褂。十年,权陆路提督。粤故多匪,绍忠颇善治之。攻剿遍粤境,转战闽、桂,匪为敛迹。十五年,授湖南提督。十七年,还综广东水师。二十年,加尚书衔。越二年,卒,恤如制。

邓安邦,广东东莞人。以勇目积功至守备。同治三年,从耀等克武平。四年,汪海洋陷镇平,围平远。安邦赴援,抵城下,饥疲甚,杂食薯芋,卒解城围。再败贼大柘、超竹。嘉应陷,与诸军截歼之,晋游击,赐号锐勇巴图鲁,迁参将。光绪三年,补清远营游击。明年,匪首欧就起袭据佛冈厅,安邦约绍忠内外合攻,复其城,获就起,置之法。十二年,授湖州镇总兵。十四年,卒。

论曰:自发、捻起,各省兴团练,淮、皖为盛,实淮勇之始也。东才以下诸人,初皆起乡团,其后或隶豫军,或隶淮军,皆先后著战绩,为时所称。方耀以粤团归官军,善战兼谋勇,尤善治盗,民多感颂,兹故并著之。

清史稿
赵尔巽
本纪
本纪一 太祖本纪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本纪九 世宗本纪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志一 天文一志二 天文二志三 天文三志四 天文四志五 天文五志六 天文六志七 天文七志八 天文八志九 天文九志十 天文十志十一 天文十一志十二 天文十二志十三 天文十三志十四 天文十四志十五 灾异一志十六 灾异二志十七 灾异三志十八 灾异四志十九 灾异五志二十 时宪一志二十一 时宪二志二十二 时宪三志二十三 时宪四志二十四 时宪五志二十五 时宪六志二十六 时宪七志二十七 时宪八志二十八 时宪九志二十九 地理一志三十 地理二志三十一 地理三志三十二 地理四志三十三 地理五志三十四 地理六志三十五 地理七志三十六 地理八志三十七 地理九志三十八 地理十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志四十 地理十二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志六十九 乐一志七十 乐二志七十一 乐三志七十二 乐四志七十三 乐五志七十四 乐六志七十五 乐七志七十六 乐八志七十七 舆服一志七十八 舆服二志七十九 舆服三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志八十一 选举一志八十二 选举二志八十三 选举三志八十四 选举四志八十五 选举五志八十六 选举六志八十七 选举七志八十八 选举八志八十九 职官一志九十 职官二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志九十三 职官五(内务府)志九十四 职官六(新官制)志九十五 食货一志九十六 食货二志九十七 食货三志九十八 食货四志九十九 食货五志一百 食货六志一百一 河渠一志一百二 河渠二志一百三 河渠三志一百四 河渠四志一百五 兵一志一百六 兵二志一百七 兵三志一百八 兵四志一百九 兵五志一百十 兵六志一百十一 兵七志一百十二 兵八志一百十三 兵九志一百十四 兵十志一百十五 兵十一志一百十六 兵十二志一百十七 刑法一志一百十八 刑法二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志一百二十二 艺文三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志一百二十四 交通一志一百二十五 交通二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志一百二十七 交通四志一百二十八 邦交一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志一百三十 邦交三志一百三十一 邦交四志一百三十二 邦交五志一百三十三 邦交六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表一 皇子世表一表二 皇子世表二表三 皇子世表三表四 皇子世表四表五 皇子世表五表六 公主表表七 外戚表表八 诸臣封爵世表一表九表十表十一表十二表十三表十四表十五表十六 军机大臣年表一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各省总督河督漕督附)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表四十九 藩部世表一表五十表五十一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列传
列传一 后妃列传二 诸王一列传三 诸王二列传四 诸王三列传五 诸王四列传六 诸王五列传七 诸王六列传八 诸王七列传九列传十列传十一列传十二列传十三列传十四列传十五列传十六列传十七列传十八列传十九列传二十列传二十一列传二十二列传二十三列传二十四列传二十五列传二十六列传二十七列传二十八列传二十九列传三十列传三十一列传三十二列传三十三列传三十四列传三十五列传三十六列传三十七列传三十八列传三十九列传四十列传四十一列传四十二列传四十三列传四十四列传四十五列传四十六列传四十七列传四十八列传四十九列传五十列传五十一列传五十二列传五十三列传五十四列传五十五列传五十六列传五十七列传五十八列传五十九列传六十列传六十一列传六十二列传六十三列传六十四列传六十五列传六十六列传六十七列传六十八列传六十九列传七十列传七十一列传七十二列传七十三列传七十四列传七十五列传七十六列传七十七列传七十八列传七十九列传八十列传八十一列传八十二列传八十三列传八十四列传八十五列传八十六列传八十七列传八十八列传八十九列传九十列传九十一列传九十二列传九十三列传九十四列传九十五列传九十六列传九十七列传九十八列传九十九列传一百列传一百一列传一百二列传一百三列传一百四列传一百五列传一百六列传一百七列传一百八列传一百九列传一百十列传一百十一列传一百十二列传一百十三列传一百十四列传一百十五列传一百十六列传一百十七列传一百十八列传一百十九列传一百二十列传一百二十一列传一百二十二列传一百二十三列传一百二十四列传一百二十五列传一百二十六列传一百二十七列传一百二十八列传一百二十九列传一百三十列传一百三十一列传一百三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三列传一百三十四列传一百三十五列传一百三十六列传一百三十七列传一百三十八列传一百三十九列传一百四十列传一百四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二列传一百四十三列传一百四十四列传一百四十五列传一百四十六列传一百四十七列传一百四十八列传一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五十列传一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五十二列传一百五十三列传一百五十四列传一百五十五列传一百五十六列传一百五十七列传一百五十八列传一百五十九列传一百六十列传一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六十二列传一百六十三列传一百六十四列传一百六十五列传一百六十六列传一百六十七列传一百六十八列传一百六十九列传一百七十列传一百七十一列传一百七十二列传一百七十三列传一百七十四列传一百七十五列传一百七十六列传一百七十七(缺)列传一百七十八列传一百七十九列传一百八十列传一百八十一列传一百八十二列传一百八十三列传一百八十四列传一百八十五列传一百八十六列传一百八十七列传一百八十八列传一百八十九列传一百九十列传一百九十一列传一百九十二列传一百九十三列传一百九十四列传一百九十五列传一百九十六列传一百九十七列传一百九十八列传一百九十九列传二百列传二百一列传二百二列传二百三列传二百四列传二百五列传二百六列传二百七列传二百八列传二百九列传二百十列传二百十一列传二百十二列传二百十三列传二百十四列传二百十五列传二百十六列传二百十七列传二百十八列传二百十九列传二百二十列传二百二十一列传二百二十二列传二百二十三列传二百二十四列传二百二十五列传二百二十六列传二百二十七列传二百二十八列传二百二十九列传二百三十列传二百三十一列传二百三十二列传二百三十三列传二百三十四列传二百三十五列传二百三十六列传二百三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八列传二百三十九列传二百四十列传二百四十一列传二百四十二列传二百四十三列传二百四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五列传二百四十六列传二百四十七列传二百四十八列传二百四十九列传二百五十列传二百五十一列传二百五十二列传二百五十三列传二百五十四列传二百五十五列传二百五十六列传二百五十七列传二百五十八列传二百五十九列传二百六十列传二百六十一列传二百六十二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列传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列传二百六十五 循吏三列传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列传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列传二百六十八(缺)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列传二百七十 儒林四列传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列传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列传二百七十四 忠义一列传二百七十五 忠义二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列传二百七十七 忠义四列传二百七十八 忠义五列传二百七十九 忠义六列传二百八十 忠义七列传二百八十一 忠义八列传二百八十二 忠义九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列传二百八十四 孝义一列传二百八十五 孝义二列传二百八十六 孝义三列传二百八十七 遗逸一列传二百八十八 遗逸二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列传二百九十 艺术二列传二百九十一 艺术三列传二百九十二 艺术四列传二百九十三 畴人一列传二百九十四 畴人二列传二百九十五 列女一列传二百九十六 列女二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列传三百 土司二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