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
上一章

志第五 礼乐五

皇后岁祀一。季春,吉,巳享先蚕,遂以亲桑。散斋三日于后殿;致斋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正殿。前一日 ,尚舍设御幄于正殿西序及室中,俱东向。致斋之日,昼漏上水一刻,尚仪版奏“请中严”。尚服帅司仗布侍卫,司宾引内命妇陪位。六尚以下,各服其服,诣后殿奉迎。尚仪版奏“外办”。上水二刻,皇后服钿钗礼衣,结珮,乘舆出自西房,华盖警跸。皇后即御座,六尚以下侍卫。一刻顷,尚仪前跪奏称:“尚仪妾姓言,请降就斋室。”皇后降座,乘舆入室。散斋之日,内侍帅内命妇之吉者,使蚕于蚕室,诸预享者皆斋。

前享三日,尚舍直长设大次于外壝东门之内道北,南向;内命妇及六尚以下次于其后,俱南向。守宫设外命妇次,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以下于南壝之外道西,三公夫人以下在其南,重行异位,东向北上。陈馔幔于内壝东门之外道南,北向。

前享二日,太乐令设宫县之乐于坛南内壝之内,诸女工各位于县后。右校为采桑坛于坛南二十步所,方三丈,高五尺,四出陛。尚舍量施帷障于外壝之外,四面开门,其东门足容厌翟车。

前享一日,内谒者设御位于坛之东南,西向;望瘗位于西南,当瘗?臽,西向。亚献、终献位于内壝东门之内道南,执事者位于其后,重行异位,西向北上。典正位于坛下,一位于东南,西向;一位于西南、东向。女史各陪其后。司赞位于乐县东北,掌赞二人在南,差退,西面。又设司赞、掌赞位于埋?臽西南,东面南上;典乐举麾位于坛上南陛之西,东向;司乐位于北县之间,当坛北向。内命妇位于终献之南,绝位,重行异位,西向北上;外命妇位于中壝南门之外,大长公主以下于道东,西向,当内命妇,差退;太夫人以下于道西,去道远近如公主,重行异位,相向北上。又设御采桑位于坛上,东向;内命妇采桑位于坛下,当御位东南,北向西上;执御钩、筐者位于内命妇之西少南,西上;内外命妇执钩、筐者位各于其采桑位之后。设门外位:享官于东壝之外道南,从享内命妇于享官之东,北面西上;从享外命妇于南壝之外道西,如设次。设酒尊之位于坛上东南隅,北向西上;御洗于坛南陛东南,亚献之洗又于东南,俱北向;币筐于坛上尊坫之所。晡后,内谒者帅其属以尊坫、罍洗、篚冪入,设于位。升坛者自东陛。

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置于馔所,遂烹牲。五刻,司设升,设先蚕氏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

前享一日,金吾奏:“请外命妇等应集坛所者听夜行,其应采桑者四人,各有女侍者进筐、钩载之而行。”其日未明四刻,捶一鼓为一严;二刻,捶二鼓为再严。尚仪版奏“请中严”。一刻,捶三鼓为三严。司宾引内命妇入,立于庭,重行,西面北上。六尚以下诣室奉迎。尚服负宝,内仆进厌翟车于阁外,尚仪版奏“外办”。驭者执辔,皇后服鞠衣,乘舆以出,华盖、侍卫、警跸,内命妇从。出门,皇后升车,尚功进钩,司制进筐,载之。内命妇及六尚等乘车从,诸翊驾之官皆乘马。驾动,警跸,不鸣鼓角。内命妇、宫人以次从。

其日三刻,尚仪及司愬帅其属入,实尊罍及币,太官令实诸笾、豆、簠、簋俎等,内谒者帅其属诣厨奉馔入,设于馔幔内。驾将至,女相者引享官,内典引引外命妇,俱就门外位。驾至大次门外,回车南向,尚仪进车前跪奏称:“尚仪妾姓言,请降车。”皇后降车,乘舆之大次,华盖、繖、扇。尚仪以祝版进,御署,出奠于坫。尚功、司制进受钩、筐以退,典赞引亚献及从享内命妇俱就门外位。司赞帅掌赞先入就位,女相者引尚仪、典正及女史、祝史与女执尊罍筐冪者入自东门,当坛南,北向西上。司赞曰:“再拜。”掌赞承传,尚仪以下皆再拜,就位。司乐帅女工人入,典赞引亚献、终献,女相者引执事者、司宾引内命妇、内典引引外命妇入,就位。皇后停大次半刻顷,司言引尚宫立于大次门外,当门北向。尚仪版奏“外办”。皇后出次,入自东门,至版位,西向立。尚宫曰:“再拜。”皇后再拜。司赞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尚宫曰:“有司谨具,请行事。”乐三成。尚宫曰:“再拜。”皇后再拜。司赞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坛上尚仪跪取币于篚,兴,立于尊所。皇后自坛南陛升,北面立,尚仪奉币东向进,皇后受币,进,北向,跪奠于神座,少退,再拜,降自南陛,复于位。初,内外命妇拜讫,女祝史奉毛血之豆立于内壝东门之外,皇后已奠币,乃奉毛血入,升自南陛,尚仪迎引于坛上,进,跪奠于神座前。皇后既升奠币,司膳出,帅女进馔者奉馔陈于内壝东门之外。皇后既降,复位。司膳引馔入,至阶。女祝史跪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陛以出。馔升自南陛,尚仪迎引于坛上,设于神座前。皇后诣罍洗,尚仪跪取匜,兴,沃水;司言跪取盘,兴,承水。皇后盥。司言跪取巾于篚,进以帨,受巾,跪奠于篚。乃取爵于篚,兴,进,受爵。尚仪酌罍水,司言奉盘,皇后洗爵,司言授巾,皆如初。皇后升自坛南陛,诣酒尊。尚仪赞酌醴齐,进先蚕氏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少退,立。尚仪持版进于神座之右,东面跪读祝文。皇后再拜,尚仪以爵酌上尊福酒,西向进。皇后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兴。尚仪帅女进馔者持笾、俎进神前,三牲胙肉各置一俎,又以笾取稷、黍饭共置一笾。尚仪以饭笾、胙俎西向以次进,皇后每受以授左右。乃跪取爵,遂饮,卒爵,兴,再拜,降自南陛,复于位。

初,皇后献将毕,典赞引贵妃诣罍洗,盥手,洗爵,自东陛升坛,酌盎齐于象尊,进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少退,再拜。尚仪以爵酌福酒进,贵妃再拜受爵,跪祭,遂饮,卒爵,再拜,降自东陛,复位。昭仪终献如亚献。尚仪进神座前,跪彻豆。司赞曰:“赐胙。”掌唱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尚宫曰:“再拜。”皇后再拜,司赞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尚宫请就望瘗位,司赞帅掌赞就瘗?臽。

新唐书
欧阳修,宋祁
本纪
本纪第一 高祖本纪第二 太宗本纪第三 高宗本纪第四 则天皇后 中宗本纪第五 睿宗 玄宗本纪第六 肃宗 代宗本纪第七 德宗 顺宗 宪宗本纪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本纪第九 懿宗 僖宗本纪第十 昭宗 哀帝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南蛮
志第一 礼乐一志第二 礼乐二志第三 礼乐三志第四 礼乐四志第五 礼乐五志第六 礼乐六志第七 礼乐七志第八 礼乐八志第九 礼乐九志第十 礼乐十志第十一 礼乐十一志第十二 礼乐十二志第十三 仪卫志第十四 车服志第十五 历一志第十六 历二志第十七 历三志第十八 历四志第十九 历五志第二十 历六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志第三十 地理四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志第三十二 地理六志第三十三 地理七志第三十四 选举志上志第三十五 选举志下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志第三十九 百官四志第四十 兵志第四十一 食货一志第四十二 食货二志第四十三 食货三志第四十四 食货四志第四十五 食货五志第四十六 刑法志第四十七 艺文一志第四十八 艺文二志第四十九 艺文三志第五十 艺文四
表第一 宰相上表第二 宰相中表第三 宰相下表第四 方镇一表第五 方镇二表第六 方镇三表第七 方镇四表第八 方镇五表第九 方镇六表第十 宗室世系表第十一 宰相世系一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表第十三 宰相世系三表第十四 宰相世系四表第十五 宰相世系五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上列传第二 后妃下列传第三 宗室列传第四 高祖诸子列传第五 太宗子列传第六 三宗诸子列传第七 十一宗诸子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列传第九 李密列传第十 王窦列传第十一 薛李二刘高徐列传第十二 萧辅沈李梁列传第十三 刘斐列传第十四 屈实尉迟张秦唐段列传第十五 二刘殷许程柴任丘列传第十六 温皇甫二李姜崔列传第十七 杜阚王李苑罗王列传第十八 二李勣列传第十九 侯张薛列传第二十 高窦列传第二十一 房杜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列传第二十三 王薛马韦列传第二十四 二李戴刘崔列传第二十五 陈杨封裴宇文郑权阎蒋姜张列传第二十六 萧瑀列传第二十七 岑虞李褚姚令狐列传第二十八 苏世长(良嗣 弁) 韦云起 孙伏伽 张玄素列传第二十九 于高张列传第三十 长孙褚韩来李上官列传第三十一 杜二崔高郭赵崔杨卢二刘李刘孙邢列传第三十二 傅吕陈列传第三十三 刘裴娄列传第三十四 崔杨窦宗祝王列传第三十五 诸夷蕃将列传第三十六 郭二张三王苏薛程唐列传第三十七 王韩苏薛王柳冯蒋列传第三十八 唐张徐列传第三十九 崔徐苏豆卢列传第四十 狄郝硃列传第四十一 二玮 陆二李杜列传第四十二 裴刘魏李吉列传第四十三 张韦韩宋辛二李裴列传第四十四 武李贾白列传第四十五 五王列传第四十六 刘钟崔二王列传第四十七 魏韦郭列传第四十八 李萧卢韦赵和列传第四十九 姚宋列传第五十 苏张列传第五十一 魏卢李杜张韩列传第五十二 张源裴列传第五十三 苏尹毕李郑王许潘倪席齐列传第五十四 裴崔卢李王严列传第五十五 裴阳宋杨崔李解列传第五十六 宗室宰相列传第五十七 刘吴韦蒋柳沈列传第五十八 二郭两王张牛列传第五十九 宇文韦杨王列传第六十 哥舒高封列传第六十一 李光弼列传第六十二 郭子仪列传第六十三 二李马路列传第六十四 房张李列传第六十五 崔苗二裴吕列传第六十六 崔邓魏卫李韩卢高列传第六十七 李杨崔柳韦路列传第六十八 高元李韦薛崔戴王徐郗辛列传第六十九 来田侯崔严列传第七十 元王黎杨严窦列传第七十一 二李列传第七十二 三王鲁辛冯三李曲二卢列传第七十三 令狐张康李刘田王牛史列传第七十四 刘第五班王李列传第七十五 李常赵崔齐卢列传第七十六 关董袁赵窦列传第七十七 张姜武李宋列传第七十八 段颜列传第七十九 李晟列传第八十 马浑列传第八十一 杨戴阳二李韩杜邢列传第八十二 陆贽列传第八十三 韦张严韩列传第八十四 鲍李萧薛樊王吴郑陆卢柳崔列传第八十五 徐吕孟刘杨潘崔韦列传第八十六 张赵李郑徐王冯庾列传第八十七 姚独孤顾韦段吕许薛李列传第八十八 孔穆崔柳杨马列传第八十九 归奚三崔卢二薛卫胡丁二王殷列传第九十 三郑高权崔列传第九十一 贾杜令狐列传第九十二 白裴崔韦二李皇甫王列传第九十三 韦王陆刘柳程列传第九十四 杜裴李韦列传第九十五 二高伊硃二刘范二王孟赵李任张列传第九十六 李乌王杨曹高刘石列传第九十七 于王二杜范列传第九十八 裴度列传第九十九 二李元牛杨列传第一百 窦刘二张杨熊柏列传第一百一 韩愈列传一百二 钱崔二韦二高冯三李卢封郑敬列传第一百三 刘蕡列传第一百四 李郑二王贾舒列传第一百五 李德裕列传第一百六 陈三李曹刘列传第一百七 二李崔萧二郑二卢韦周二裴刘赵王列传第一百八 毕崔刘陆郑硃韩列传第一百九 马杨路卢列传第一百一十 郑二王韦张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周王邓陈齐赵二杨顾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二王诸葛李孟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杨时硃孙列传一百一十四 高赵田硃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三刘成杜钟张王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忠义上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忠义中列传第一百一十八 忠义下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卓行列传第一百二十 孝友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隐逸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循吏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儒学上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儒学中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儒学下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文艺上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文艺中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文艺下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列传第一百三十 列女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宦者上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宦者下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籓镇魏博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籓镇镇冀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籓镇卢龙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籓镇淄青横海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籓镇宣武彰义泽潞列传第一百四十 突厥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吐蕃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回鹘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沙陀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东夷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西域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奸臣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叛臣列传第一百五十 逆臣
字号大小
行距